被国人“误读”了45年的赫鲁晓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1:54:05
被国人“误读”了45年的赫鲁晓夫
2010-02-11   21CN社区    提到“尼基塔·赫鲁晓夫”这个名字,中国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极富个性色彩的苏联领导人之所以能留给国人深刻印象,是因为他在执政期间有五件事情令人跌掉眼镜:一是通过秘密报告,清算斯大林“肃反运动”罪行,随之对斯大林遗体抛骨扬灰;二是用臭烘烘的黑皮鞋敲打联合国大会,继而用粗暴的语言驱赶大会发言人,引起世界震惊;三是升级古巴导弹危机,为争夺全球霸权频繁向华盛顿发动挑战;四是火速出兵匈牙利,高调干涉他国内政;五是因逼迫中国接受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问题,导致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事实上,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亦是凸现赫鲁晓夫上述种种“不良”迹象。据此,很多人一直认为这是苏联领导人典型的大国沙文主义使然,因此,当赫鲁晓夫1964年10月被解除党内外职务后,彼时的中国人心中窃喜,认为赫鲁晓夫的“屠夫脾气”令人厌恶,其结局亦是合情合理。

  赫鲁晓夫下台45年以来,国人对其印象大抵如此而已。不过,仔细研究赫氏时代的中苏关系史的人,不难发现这位强势领导人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正面因素。比起他的前任及其后继者,赫鲁晓夫的人性化色彩最为突出。

  本文,特从上述五件事情展开历史述评,旨在还原一个真实的赫鲁晓夫:

  一. 清算斯大林:假赫鲁晓夫为血海深仇,真赫鲁晓夫为维护党内民主

  在斯大林生前,赫鲁晓夫一直卧薪尝胆,他向外宣称斯大林简直是自己的“生身父亲”,以赢得斯大林的赏识与信任,所以赫鲁晓夫在“后斯大林时代”一直做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班人进行培养。可是当斯大林去世不久,赫鲁晓夫却紧锣密鼓酝酿秘密报告,继而在损及斯大林个人声誉与威信后下令把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迁出。

  在1956年2月25日苏共二十大上做的一个秘密报告,赫鲁晓夫的杀手锏是:“反对斯大林搞个人崇拜”。这份内部稿件一出场,便剑锋直指“独裁者”:

  斯大林的一些不良品质在列宁活着的时候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但在以后年代里已经发展到严重地滥用职权的地步,因而给我们党造成莫大的损失。

  我们必须严正地研究和正确地分析这个问题,以便消除任何可能性,不再重复斯大林在世时所犯下的一切过失。斯大林根本不允许实现集体领导和集体工作,他不仅对反对他的人要施加暴力,而且由于他的任性和专横,连被他看成与他的思想相违背的人,也要施以暴力。斯大林不是通过说服、解释和耐心地同别人合作,而是把他的思想强加于人,要别人无条件接受他的意见。凡是反对他这种做法的人,或者力图证明自己的观点,证明自己正确的人,都必然会被开除出领导机关,接着就会受到精神上的折磨和肉体上的消灭。

  这一段话颇具杀伤力。一时,会场群情激动,掌声如潮。接着,赫鲁晓夫巧妙地借列宁的品德与威望来讽刺斯大林的专制与自私,从而为个人权力的巩固费尽心力。

  事实上,赫鲁晓夫下决心把斯大林赶下神坛,绝不是单纯巩固权力那么简单。于是有人推测,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如此仇恨的导火索,应归于“尼基塔”为儿子复仇。原来,他与第一任妻子生的儿子列昂尼德·赫鲁晓夫,因二战期间的飞行战斗中意外失踪而被斯大林判处死刑!赫鲁晓夫两次请求斯大林对他儿子从宽处理。斯大林也口头应允网开一面,结果是立即就地枪决!

  但是我们从赫鲁晓夫秘密报告获得政治成功后,其执政期间基本上没有对政敌进行打击报复。他充分遵从党章办事,尽量避免个人独裁。在他的建议下,斯大林的塑像被搬离广场,斯大林的著作被取下书架,以斯大林名字命名的城市纷纷改名……

  除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赫鲁晓夫导弹”这一特例外,赫鲁晓夫党内民主上有许多可爱之处。甚至为了扩大自己的政治主动权,他频频请求中国领导人做出政治支援;他呼吁苏联党内谨防“老人持续当政”、“病夫治国”。正因为赫鲁晓夫轻信“民主使苏联新生”,才显得政治问题表面上“开明、大度”,实际上被权贵集团加以嘲弄。

  事实证明,惟赫鲁晓夫执政十年,比他的后继者显得社会温和、民主健康。

  二.“皮鞋风波”:假赫鲁晓夫性格粗野,真赫鲁晓夫志在凝聚华沙力量

  由于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形象严加破坏,使苏俄几代人的意识形态出现了真空与混乱。外界上,斯大林成了一个懦夫和外行人的外交标本。

  这种动向导致导致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挫折,东欧附庸国对苏联的忠诚度出现了动摇。

  赫鲁晓夫是个率性的人。为了打压美国嚣张气焰,也为了凝聚共产主义阵营力量,他居然在联大会议上用鞋跟敲桌子赶发言人下台!这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使东欧国家找回苏联能提供军事援助的底气,也使赫鲁晓夫成为世界政坛风云人物。

  对于许多事情,他不像有些领导人,不懂装懂。对其他工作者的嘲弄,赫鲁晓夫竟能可爱地说出了传诵一时的名言:

  当我是一名矿工时,我不懂;当我是党的一名低级官员时,我不懂;当我在往上爬的各级阶梯上时,我不懂。但是今天我是部长会议主席,是党的领袖,由此,我现在当然懂得,不是吗?”

  话一出口,众人瞠目结舌。这就是赫鲁晓夫的个性,不造作,不虚伪,表面上的性格粗野掩饰不住内心的坦率与厚道。 w

  三.古巴导弹危机:假赫鲁晓夫与美国争霸,真赫鲁晓夫意在全球无核化

  古巴导弹危机,许多年以来,全球对赫鲁晓夫的评价毁誉参半。美国谴责,英、法、中、日等国批评,但当时的华沙组织参与国基本上是默默支持的,古巴深信苏联能够成为自身对抗美帝国主义的坚强后盾。

  据《赫鲁晓夫日记》坦言:“(赫鲁晓夫)升级古巴导弹危机,是为了警告美国核竞争最终两败俱伤。核武器的研发,对全球的和平与稳定没有真正威慑力,反而使局势复杂……”

  心情冲动是政治家的致命伤,也容易遭到对手攻击。古巴导弹事件其动机与行动严重不符,从而弄巧成拙,同时,也损害了赫鲁晓夫本人的政治威信。

  四. 出兵匈牙利:假赫鲁晓夫内外交困,真赫鲁晓夫欲以战求团结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当时不仅在国内引发了一阵骚乱。,而且斯大林的家乡格鲁吉亚人也在第比利斯为了抗议而上街行游,后来还发生了军警与群众队伍发生流血事件。

  同年10月,先后发生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事实上,出现这种混乱很在正常,因为苏联处于内外交困状态,早在斯大林后期已经岌岌可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正营通过冷战与“金元外交”使欧洲国家意识形态处于紊乱之势。

  赫鲁晓夫采取军事行动时,正是其政治地位日渐巩固之时。国内普遍看好赫鲁晓夫,大批冤假错案得以昭雪。赫鲁晓夫向中国转达了苏联决定以战求和政策,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开始反对苏联出兵,认为“波匈事件同苏联的大国主义有密切的关系,你们对兄弟党指手划脚,横加干涉,使人家感到主权受到损害。在社会主义各国共产党之间,必须承认独立和平原则。”

  但后来在赫鲁晓夫一再请求下,周恩来出访匈牙利,使苏匈风波始得平息。

  五.“联合舰队风波”:假赫鲁晓夫加快反华步伐,真赫鲁晓夫挑战中国主权底线?

  客观地说,赫鲁晓夫上台伊始,是急于与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建立良好的私人感情的。1954年9月赫鲁晓夫率领庞大的代表团参加我国国庆5周年庆祝活动。 主动对毛泽东承诺:苏联军队将于1955年底以前撤出中苏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基地,并将该基地交还给中国;将中苏合办的新疆有色及稀有金属公司、新疆石油公司、大连轮船公司和民航公司中的苏联股份于1955年1月1日起完全移交中国,中国数年内用出口货物偿还;苏联给中国5.2亿卢布长期贷款,帮助中国新建15项工程,扩建141项 工程;还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政府关于中苏关系和国防形势各项问题的联合宣言》及《关于对日本关系的联合宣言》等。

  这说明赫鲁晓夫执政早期并不是纯粹的反华派。但中苏关系真正恶化始于苏联全盘批判斯大林,两国关系恶化升级则是“长波电台风波”。

  1958年4月18日,赫鲁晓夫命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致函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信中说:为了指挥苏联在太平洋地区活动的潜艇,迫切希望在1958年至1962年间,由中苏共同建设一座大功率的长波无线电中心和一座远程通讯的特种收报无线电中心(即长波电台)。建成这两座中心所需费用,苏联出大部分,中国出小部分。”

  这一行为无疑触摸中国主权底线,毛泽东对此予以拒绝。随后,赫氏又向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共同潜艇舰队的问题。 赫鲁晓夫说:“为对付美国第七舰队,需要在中国建长波电台,这种事对中苏双方都有好处,越快越好……”

  毛泽东勃然大怒: “我们还有没有主权?你们是不是想把我们的沿海地区都拿去? 我们再也不想让任何人利用我们的国土达到自己的目的!赫鲁晓夫同志,中国人是最难同化的,过去有多少个国家想打进中国来,结果呢?那么多打进中国来的人最后还是站不住。”

  赫鲁晓夫在他的回忆录里写道:“毛泽东的愤怒和言辞之激烈也让我极为震惊。毛泽东毫不遮掩的显示了对我的轻蔑态度,我只是出于实用立场的考虑,并没有侵犯中国主权的图谋,我无法理解毛泽东为什么会反应如激烈……”

  由于赫鲁晓夫的个人经历遭遇使他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而这次经历严重损伤了他的自尊心,使他要寻找机会进行报复。于是,苏联政府随即于1960年6月20日单方撕毁了各项援华协定。并在后来的中印战争中公开支持新德里……

  历史真相原本如此。赫鲁晓夫算不上杰出的政治家,他只是个会赌气的鲁莽的蹩脚政客,但他的思维过于简单,人性化的赫鲁晓夫其实还是蛮可爱的。

  赫鲁晓夫执政十年,苏联的政治气候空前宽松,索尔仁尼琴等作家得以公开出版作品。他还天真地试图削减党内官僚特权,也招致反对派的不满,他的自由化政策更为斯大林时代的既得利益者所痛恨……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正当壮志未酬的赫鲁晓夫进行着大刀阔斧地反官僚主义改革时,不提防他的心腹兼野心家勃列日涅夫等人发动了不流血政变,迫使他黯然下台。再后来,以讹传讹,真实的赫鲁晓夫被模糊的赫鲁晓夫替代……1971年9月11日 ,孤独的赫鲁晓夫在极度痛苦中离开人世……




http://news.21cn.com/today/topic/2010/02/11/7339424.shtml被国人“误读”了45年的赫鲁晓夫
2010-02-11   21CN社区    提到“尼基塔·赫鲁晓夫”这个名字,中国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极富个性色彩的苏联领导人之所以能留给国人深刻印象,是因为他在执政期间有五件事情令人跌掉眼镜:一是通过秘密报告,清算斯大林“肃反运动”罪行,随之对斯大林遗体抛骨扬灰;二是用臭烘烘的黑皮鞋敲打联合国大会,继而用粗暴的语言驱赶大会发言人,引起世界震惊;三是升级古巴导弹危机,为争夺全球霸权频繁向华盛顿发动挑战;四是火速出兵匈牙利,高调干涉他国内政;五是因逼迫中国接受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问题,导致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事实上,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亦是凸现赫鲁晓夫上述种种“不良”迹象。据此,很多人一直认为这是苏联领导人典型的大国沙文主义使然,因此,当赫鲁晓夫1964年10月被解除党内外职务后,彼时的中国人心中窃喜,认为赫鲁晓夫的“屠夫脾气”令人厌恶,其结局亦是合情合理。

  赫鲁晓夫下台45年以来,国人对其印象大抵如此而已。不过,仔细研究赫氏时代的中苏关系史的人,不难发现这位强势领导人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正面因素。比起他的前任及其后继者,赫鲁晓夫的人性化色彩最为突出。

  本文,特从上述五件事情展开历史述评,旨在还原一个真实的赫鲁晓夫:

  一. 清算斯大林:假赫鲁晓夫为血海深仇,真赫鲁晓夫为维护党内民主

  在斯大林生前,赫鲁晓夫一直卧薪尝胆,他向外宣称斯大林简直是自己的“生身父亲”,以赢得斯大林的赏识与信任,所以赫鲁晓夫在“后斯大林时代”一直做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班人进行培养。可是当斯大林去世不久,赫鲁晓夫却紧锣密鼓酝酿秘密报告,继而在损及斯大林个人声誉与威信后下令把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中迁出。

  在1956年2月25日苏共二十大上做的一个秘密报告,赫鲁晓夫的杀手锏是:“反对斯大林搞个人崇拜”。这份内部稿件一出场,便剑锋直指“独裁者”:

  斯大林的一些不良品质在列宁活着的时候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但在以后年代里已经发展到严重地滥用职权的地步,因而给我们党造成莫大的损失。

  我们必须严正地研究和正确地分析这个问题,以便消除任何可能性,不再重复斯大林在世时所犯下的一切过失。斯大林根本不允许实现集体领导和集体工作,他不仅对反对他的人要施加暴力,而且由于他的任性和专横,连被他看成与他的思想相违背的人,也要施以暴力。斯大林不是通过说服、解释和耐心地同别人合作,而是把他的思想强加于人,要别人无条件接受他的意见。凡是反对他这种做法的人,或者力图证明自己的观点,证明自己正确的人,都必然会被开除出领导机关,接着就会受到精神上的折磨和肉体上的消灭。

  这一段话颇具杀伤力。一时,会场群情激动,掌声如潮。接着,赫鲁晓夫巧妙地借列宁的品德与威望来讽刺斯大林的专制与自私,从而为个人权力的巩固费尽心力。

  事实上,赫鲁晓夫下决心把斯大林赶下神坛,绝不是单纯巩固权力那么简单。于是有人推测,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如此仇恨的导火索,应归于“尼基塔”为儿子复仇。原来,他与第一任妻子生的儿子列昂尼德·赫鲁晓夫,因二战期间的飞行战斗中意外失踪而被斯大林判处死刑!赫鲁晓夫两次请求斯大林对他儿子从宽处理。斯大林也口头应允网开一面,结果是立即就地枪决!

  但是我们从赫鲁晓夫秘密报告获得政治成功后,其执政期间基本上没有对政敌进行打击报复。他充分遵从党章办事,尽量避免个人独裁。在他的建议下,斯大林的塑像被搬离广场,斯大林的著作被取下书架,以斯大林名字命名的城市纷纷改名……

  除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赫鲁晓夫导弹”这一特例外,赫鲁晓夫党内民主上有许多可爱之处。甚至为了扩大自己的政治主动权,他频频请求中国领导人做出政治支援;他呼吁苏联党内谨防“老人持续当政”、“病夫治国”。正因为赫鲁晓夫轻信“民主使苏联新生”,才显得政治问题表面上“开明、大度”,实际上被权贵集团加以嘲弄。

  事实证明,惟赫鲁晓夫执政十年,比他的后继者显得社会温和、民主健康。

  二.“皮鞋风波”:假赫鲁晓夫性格粗野,真赫鲁晓夫志在凝聚华沙力量

  由于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形象严加破坏,使苏俄几代人的意识形态出现了真空与混乱。外界上,斯大林成了一个懦夫和外行人的外交标本。

  这种动向导致导致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挫折,东欧附庸国对苏联的忠诚度出现了动摇。

  赫鲁晓夫是个率性的人。为了打压美国嚣张气焰,也为了凝聚共产主义阵营力量,他居然在联大会议上用鞋跟敲桌子赶发言人下台!这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使东欧国家找回苏联能提供军事援助的底气,也使赫鲁晓夫成为世界政坛风云人物。

  对于许多事情,他不像有些领导人,不懂装懂。对其他工作者的嘲弄,赫鲁晓夫竟能可爱地说出了传诵一时的名言:

  当我是一名矿工时,我不懂;当我是党的一名低级官员时,我不懂;当我在往上爬的各级阶梯上时,我不懂。但是今天我是部长会议主席,是党的领袖,由此,我现在当然懂得,不是吗?”

  话一出口,众人瞠目结舌。这就是赫鲁晓夫的个性,不造作,不虚伪,表面上的性格粗野掩饰不住内心的坦率与厚道。 w

  三.古巴导弹危机:假赫鲁晓夫与美国争霸,真赫鲁晓夫意在全球无核化

  古巴导弹危机,许多年以来,全球对赫鲁晓夫的评价毁誉参半。美国谴责,英、法、中、日等国批评,但当时的华沙组织参与国基本上是默默支持的,古巴深信苏联能够成为自身对抗美帝国主义的坚强后盾。

  据《赫鲁晓夫日记》坦言:“(赫鲁晓夫)升级古巴导弹危机,是为了警告美国核竞争最终两败俱伤。核武器的研发,对全球的和平与稳定没有真正威慑力,反而使局势复杂……”

  心情冲动是政治家的致命伤,也容易遭到对手攻击。古巴导弹事件其动机与行动严重不符,从而弄巧成拙,同时,也损害了赫鲁晓夫本人的政治威信。

  四. 出兵匈牙利:假赫鲁晓夫内外交困,真赫鲁晓夫欲以战求团结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当时不仅在国内引发了一阵骚乱。,而且斯大林的家乡格鲁吉亚人也在第比利斯为了抗议而上街行游,后来还发生了军警与群众队伍发生流血事件。

  同年10月,先后发生了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事实上,出现这种混乱很在正常,因为苏联处于内外交困状态,早在斯大林后期已经岌岌可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正营通过冷战与“金元外交”使欧洲国家意识形态处于紊乱之势。

  赫鲁晓夫采取军事行动时,正是其政治地位日渐巩固之时。国内普遍看好赫鲁晓夫,大批冤假错案得以昭雪。赫鲁晓夫向中国转达了苏联决定以战求和政策,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开始反对苏联出兵,认为“波匈事件同苏联的大国主义有密切的关系,你们对兄弟党指手划脚,横加干涉,使人家感到主权受到损害。在社会主义各国共产党之间,必须承认独立和平原则。”

  但后来在赫鲁晓夫一再请求下,周恩来出访匈牙利,使苏匈风波始得平息。

  五.“联合舰队风波”:假赫鲁晓夫加快反华步伐,真赫鲁晓夫挑战中国主权底线?

  客观地说,赫鲁晓夫上台伊始,是急于与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建立良好的私人感情的。1954年9月赫鲁晓夫率领庞大的代表团参加我国国庆5周年庆祝活动。 主动对毛泽东承诺:苏联军队将于1955年底以前撤出中苏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基地,并将该基地交还给中国;将中苏合办的新疆有色及稀有金属公司、新疆石油公司、大连轮船公司和民航公司中的苏联股份于1955年1月1日起完全移交中国,中国数年内用出口货物偿还;苏联给中国5.2亿卢布长期贷款,帮助中国新建15项工程,扩建141项 工程;还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政府关于中苏关系和国防形势各项问题的联合宣言》及《关于对日本关系的联合宣言》等。

  这说明赫鲁晓夫执政早期并不是纯粹的反华派。但中苏关系真正恶化始于苏联全盘批判斯大林,两国关系恶化升级则是“长波电台风波”。

  1958年4月18日,赫鲁晓夫命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致函中国国防部长彭德怀,信中说:为了指挥苏联在太平洋地区活动的潜艇,迫切希望在1958年至1962年间,由中苏共同建设一座大功率的长波无线电中心和一座远程通讯的特种收报无线电中心(即长波电台)。建成这两座中心所需费用,苏联出大部分,中国出小部分。”

  这一行为无疑触摸中国主权底线,毛泽东对此予以拒绝。随后,赫氏又向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共同潜艇舰队的问题。 赫鲁晓夫说:“为对付美国第七舰队,需要在中国建长波电台,这种事对中苏双方都有好处,越快越好……”

  毛泽东勃然大怒: “我们还有没有主权?你们是不是想把我们的沿海地区都拿去? 我们再也不想让任何人利用我们的国土达到自己的目的!赫鲁晓夫同志,中国人是最难同化的,过去有多少个国家想打进中国来,结果呢?那么多打进中国来的人最后还是站不住。”

  赫鲁晓夫在他的回忆录里写道:“毛泽东的愤怒和言辞之激烈也让我极为震惊。毛泽东毫不遮掩的显示了对我的轻蔑态度,我只是出于实用立场的考虑,并没有侵犯中国主权的图谋,我无法理解毛泽东为什么会反应如激烈……”

  由于赫鲁晓夫的个人经历遭遇使他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而这次经历严重损伤了他的自尊心,使他要寻找机会进行报复。于是,苏联政府随即于1960年6月20日单方撕毁了各项援华协定。并在后来的中印战争中公开支持新德里……

  历史真相原本如此。赫鲁晓夫算不上杰出的政治家,他只是个会赌气的鲁莽的蹩脚政客,但他的思维过于简单,人性化的赫鲁晓夫其实还是蛮可爱的。

  赫鲁晓夫执政十年,苏联的政治气候空前宽松,索尔仁尼琴等作家得以公开出版作品。他还天真地试图削减党内官僚特权,也招致反对派的不满,他的自由化政策更为斯大林时代的既得利益者所痛恨……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正当壮志未酬的赫鲁晓夫进行着大刀阔斧地反官僚主义改革时,不提防他的心腹兼野心家勃列日涅夫等人发动了不流血政变,迫使他黯然下台。再后来,以讹传讹,真实的赫鲁晓夫被模糊的赫鲁晓夫替代……1971年9月11日 ,孤独的赫鲁晓夫在极度痛苦中离开人世……




http://news.21cn.com/today/topic/2010/02/11/7339424.shtml
我感觉最好先读一下赫鲁晓夫回忆录中的记载,站在公正角度上读。其实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我们革命到现在,年轻人结婚还没有住房,我感到很惭愧。
赫秃子属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人物。。。。。
赫氏的很多观点当年都被批为“修正”,但从现在的事实来看,不能不说:赫氏有很高的前瞻眼光。比如他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完全可以和平相处,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不一定要用武装斗争手段。特别是他那句“核大战时代航母就是海上棺材”的名言,在苏联海军力量与美军还有较大差距,并且短期内难于弥补这一差距的时期,赫氏不是硬了头皮和美国拼航母,而是从当时苏联的国情出发,大力发展战略导弹核武器,充分体现了有苏联特色的“不对称”作战方式:你打你的航母,我打我的核弹,从而有效地遏制了美国的海上优势,维持了数十年的两极平衡。
据说在赫氏批斯大林的苏共20大上,有个代表实在忍不住向主席台上传了个纸条:“既然斯大林那么坏,那么赫鲁晓夫同志,您当时怎么不出来反对他?”纸条传到赫氏手里,赫氏看了后拍案而起:“这纸条是谁写的?给我站出来!”自然会场里谁也没有站出来,赫氏一声冷笑:“问我为什么当时不出来反对斯大林?告诉你:当时我没反对斯大林的原因,和你现在没站出来的原因一模一样。”
书本上所谓的“历史”,永远是为政治服务的
“历史”,永远是为政治服务的.
列昂尼德在苏版《斯大林格勒》里面好像是喝醉酒跟几个高千子弟玩心跳,打脑袋上的苹果,结果让几个女雌头怪脑的一抓手臂,枪打偏,打死了一个人。被贬做战士,在战场上战死
没有赫鲁晓夫的一纸批文,就没有肖洛霍夫的史诗名著《静静的顿河》,就没有苏联唯一的诺贝尔文学奖。小时候知道居然是赫鲁晓夫亲自批准这种“反动作品”在报纸上连载,就觉得课本上描绘的形象恐怕是偏颇的。
真相永远不是我们看到和想象中的一样!
历史不可能被还原
日记无核赫秃子
别人都是误读,只有我是真理。
dzhiqiong 发表于 2010-3-17 00:17

翻案有理
kutoo 发表于 2010-2-15 20:38


   

呵呵,这个太有意思了。
中学时在图书馆看过赫秃的回忆录,俺和赫鲁晓夫都极其不理解中国领导人的所作所为,痛感当时我国领导人太幼稚!
按照美国人的理解,赫对斯的批判,刺痛了中国当时最高领导人的神经。
顶楼猪了  

不过我们中国人,尤其是大陆的误解得又岂止是一个赫鲁晓夫???

就题论题得说,50年代的时候,你如果对苏联专家得方案提一个意见都有可能被打成右派坐大牢去,60年代翻脸后,你如果说一句当初苏联专家得好,哪么你还是有可能会去坐大牢

这就是我们的过去,只可惜,现在没人去了解过去发生过什么,杯具
当年赫鲁晓夫参观一个苏联艺术家的展览

他对艺术家说你这也叫艺术?我看都是扯淡!(意思大体是这样)

结果,那个艺术家对他说,您不懂艺术。。。

赫鲁晓夫哈哈大笑,对他说,我死后,你给我写墓志铭。。。

题外话,如果是斯大林 ,这个艺术家必死无疑,如果换成我们的某些领导人,也好不了哪去。
赫鲁晓夫当时有些对我们的批评是善意的,比如50年代中国人口暴涨,他在外交场合说过这事,被我们理解成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犯的着吗?
wwww130 发表于 2010-3-18 14:07
因为你看的是他的回忆录,当然写的都是他正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