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094新型战略核潜艇为什么有龟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0:21:41
揭秘:中国094新型战略核潜艇为什么有龟背(2010-02-01 )



094因为在艇体上出现了比092更伟岸的“龟背”而被诸多军迷不理解和不接受



094 露面以来一直在遭受口诛笔伐,这个进入21世纪才建造完成的新型战略核潜艇,让广大军迷朋友等待了近20余年的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并没有在外型上如军迷们所愿,做到与世界先进水平的与时俱进,让很多军迷深受打击。一切的根源我想都出自那个伟岸的“龟背”,这个外型丑陋,已被大部分国家撇弃的结构,是性能落后的代名词。在军迷的心目中有无“龟背”几乎就成了判断一艘战略核潜艇是否先进的标杆。而21世纪的094上高高耸立的20世纪“龟背”,显然是让中国军迷难以接受的一个现实。

在南海接受中央军委领导检阅的二代核潜,外侧为094内侧为093。



然而笔者也要问有“ 龟背”的战略核潜艇就一定是设计失败的产物吗?094的“龟背”就完全是国内潜艇建造工业的落后所导致的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可能会打破大部分军迷原有的认识模式,要扭转起来会较为困难。但是如果我们从龟背形成的原因,龟背出现的必然因素,和采用龟背后获得的工程优势,结合中国的国情以及海基核战略的思想来理解,那么或许就要简单的多了。







左边为前苏联667A型Y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因为携带的导弹长度并没有严重超出耐压艇体直径,所以其“龟背”也不太明显,而右边的这艘D级就有一个非常高耸的龟背了。



我们首先来认识“龟背”这个结构,实际上这是战略核潜艇上过于高耸的导弹发射筒整流罩的一种俗称。伴随着各国海基核战略的发展,战略核潜艇上所携载的弹道导弹因为扩大射程所需,尺寸越来越大。但战略核潜艇因为耐压艇体直径的限制,难以容纳超长的弹道导弹,导致导弹发射筒出现了超长于耐压艇体的情况。对于这部分露出耐压艇体的导弹发射筒,为了降低母艇在水下航行时的阻力,保证艇体线型的光顺,同时也为了保护暴露的导弹发射筒,只能在艇体导弹发射舱的上部,用上层建筑形成一个整流罩加以覆盖。




前苏联D级核潜艇最大9.7米的耐压艇体直径,无法容纳后期14米的导弹长度,出现了严重的龟背现象。



前苏联的战略核潜艇因为在艇、弹匹配上做的不好,导弹尺寸较大而母艇的耐压艇体直径较小,导弹超高现象严重,所以普遍存在着庞大的“龟背”现象。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如美、英、法等国,随着国防工业的发展,战略核潜艇的耐压艇体直径越做越大。导弹则在采用了固体燃料技术后,体积和长度控制的较好,做到了紧凑化,“龟背”现象反而逐渐消失了。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因为12.8米的超大耐压艇体直径,加上固体燃料的三叉戟II-D5实现了紧凑化,长度被控制在13.4米,所以其导弹发射筒整流罩高度较低,没有在艇体上出现前苏联那样高耸的“龟背”,整艇的线型光顺对于提高水下航行性能有利。



综上我们可以总结出,龟背现象出现的核心因素,实际上就是艇、弹匹配性好不好的问题。而核心技术无非有二:(1)能否设计和建造大直径或者超大直径耐压艇体(2)远程或者洲际弹道导弹能否做到紧凑化。美、英、法三国在这方面做的较好,达到了消除“龟背”优化战略核潜艇线型设计的目的。前苏联则受到国内国防工业能力的限制,无法建造超大直径的耐压艇体,加上艇载导弹长期没有实现固体燃料化、紧凑化,所以大部分战略核潜艇就出现了严重的“龟背”现象。




我国第一代战略核潜艇092型,因为JL-1导弹的长度较短,所以艇体上的“龟背”现象并不突兀。



说到这儿我们就可以回头来审视094上高耸的“龟背”了,很多人以为094出现在2007年,就应该代表着世界21世纪的水平,至少也要是上世纪90年代的水准。但是大部分军迷却并不了解,我国的国防工业特别是核潜艇工业的实际情况。以091项目为例,首艇于74年建造完毕,但受到文革十年的影响,在项目过程中遗留的问题很多。一代核潜的最大深潜、水下最高航速、最大深度发射鱼雷等试验,拖延到1988年才由404艇完成的。也就是说一代核潜的404、405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定型批次艇,而一代鱼雷核潜真正形成战斗力应已经是1988年以后了。




第一代092型406号弹道导弹核潜艇,虽然龟背现象并不突兀,但携载的JL-1系列导弹射程较短,难以满足我国海基核战略的需要。



同样的092的406艇成功发射JL-1弹道导弹已是1988年的9月15日,随后于9月27日再次发射成功后宣布定型试验结束。然而,试验结束不代表这就具备了战斗能力,实际上406艇携带真正具有战备值班能力的JL-1改进型导弹已经是2003年左右了。笔者要介绍这些情况不为别的,只是让大家清醒的认识当时中国国防工业的能力和潜艇工业水平,并不像大多数军迷想象的那样美好,实际情况和大家的预期有着很大的落差。一代核潜的完善工作一直进行到90年代中后期,鱼雷核潜艇以出现09-1G型为标志,才能真正说具备了实际战斗力。战略核潜艇092则以真正能够携带JL-1改进型导弹,具备进行战备值班的能力才能说项目真正完成。所以,中国核潜艇工业的实际状况并不理想。国外特别是美国半个世纪内在充足的资金保障下,先进的国内国防工业推动下,连续发展了四、五代核潜艇,建造了近百余艘实艇,才达到目前的核潜艇研发建造水平。广大军迷希望我国困难重重的核潜艇工业与这些发达国家的水平相等,是有些强人所难的。





美国各型战略核潜艇和所携载的弹道导弹对比图,可以发现随着弹道导弹射程的增加,导弹体积的暴增,为了不出现严重的“龟背”现象美国战略核潜艇的耐压艇体直径也急剧增大。



二代核潜即093、094项目的论证时期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项目启动时间则在90年代中期。此时我国核潜艇工业还在忙着解决一代核潜的诸多遗留问题,并试图通过改造来完善一代核潜的性能,让其真正具备作战能力。当时国内的核潜艇工业面临着项目经验少、专项经费少、配套设备差、建造水平落后的局面。无论是设计单位的设计能力,还是建造单位的配套设备都是不具备搞俄亥俄那种超大直径耐压壳体的。面对国内核潜艇工业的这种实际情况,希望719所和渤海造船厂,能够设计和制造出美国俄亥俄级,或者英国前卫级、法国凯旋级那样的大直径和超大直径耐压艇体显然是不现实的,高层也不会提出这样不切实际的设计要求。在潜艇设计和建造能力上比我们强的多“师傅”俄罗斯,尚且不具备的能力,要90年代中期各方面条件都不理想的国内设计建造单位来完成,确实是天方夜谭。因此,094采用较小直径的耐压艇体是必然结果,而这一重要因素,也为94“龟背”的出现定下了基调。




法国各型海基弹道导弹图,为了容纳体积巨大的M51,不让龟背出现在新型凯旋级核潜艇上,法国增大了凯旋级的耐压艇体直径,扩大了凯旋级的吨位。



既然艇的希望不大了,那么弹又如何呢?从我国的海基核战略看,最大的威胁毫无疑义的来自太平洋那头的美国。我国海基弹道导弹的射程,也就成了最为重要的设计指标。射程不够不能在我国军事力量保护区域内成功将核弹头投射到美国,不管如何漂亮的战略核潜艇和导弹都将是毫无用处的。所以,JL-2新型弹道导弹的射程要求,必定是远程乃至洲际级的。在这样高的射程要求下,JL-2的体积也就较为可观了。




JL2有多大可以从这张央视公开的JL2发射试验图来比较,发射以后的弹体与参加试验的小舟在体积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对的JL1的体积就要小巧的多了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JL-2的有效射程大约在12000公里左右,直径在2米左右,高度将会达到14米。这样的高度已经超出了美国三叉戟II-D5的 13.41米。俄亥俄的12.8米的超大直径耐压艇体,尚需要一个较小的整流罩来覆盖外露的D5导弹发射筒的超高部分。094不用一个耸立的龟背,是安置不了超高那么多的JL-2的。毋庸置疑,不管是艇还是弹都将无法满足094实现无“龟背”的可能。换句话说在关系到消除龟背现象的两个核心技术问题上我们都无法满足,特别是前者即国内较小的战略核潜艇耐压艇体直径,实际上已经基本定调了094用“龟背”形式来解决艇弹协调的基本路线。






法国的第一代无畏级战略核潜艇因为采用了较小的耐压艇体,在艇身上同样存在“龟背”现象。[size=+0]www.6park.com

既然如此,“龟背”也就成了094无奈却必然的选择了。但笔者要强调,“龟背”带来的并不都是负面影响。如果从我国当时的核潜艇工业水平看,“龟背”带来的还有很多积极正面的因素。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我国强调战略核潜艇不能出现“龟背”,那么二代战略核潜艇的启动时间还将大大延迟,即使在目前国内也并不具备建造12.8米超大直径耐压艇体能力。等到哪天国内能建造12.8米甚至13米的超大直径耐压艇体,才启动二代战略核潜艇的项目,战略核潜艇的线型优化固然可以做大,难看的龟背固然可以撇弃掉。但是实现海基二次核反击的国家核战略却将拖延相当长的时间,这对于在海基核战略上已经远远落后的我国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美国巨大的三叉戟系列海基弹道导弹,左边的为C4右边的为D5,D5弹头前部的为空气降阻杆。

面对美国CEP级达到100米乃至60米的高精度核打击威胁,我国目前较少的陆基洲际导弹诸如DF5系列在核打击来临时,其生存率会很不理想。而我国的一些公路机动弹道导弹比如DF31和DF31A,受到公路机动要求的限制,弹体体积无法进一步扩大,在射程上的局限较大,也无法满足我国对大部分美国国境进行核反击的要求。而在生存率上,即使是采用公路机动方式,面对美国发达的天基探测平台,快速精确的核打击能力也是不乐观的。显然我国的陆基弹道导弹并不能够完全保证我国进行二次核反击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尽早建立生存率高的海基核力量,就成了我国的当务之急。因此,让094尽早服役并承担战备值班任务,就是确保建立我国二维核反击力量,完善二次核反击和国家核安全体系的重点。在这样大的战略考虑面前,战略核潜艇的“龟背”如果能够保证我国这一体系的尽早建立,就是一个值得坚决实施的方案。






正在进行水面发射试验的美国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实际上即使是美国的战略核潜艇,在早期也有着较为低矮的“龟背”,只是和前苏联高耸的龟背相比就先得非常矮小了。

实际上从我国海基核战略的层面考虑,“龟背”还有着更深层次的积极效应。从我国的海域来看,渤海水深18米无法部署战略核潜艇,黄海均深44米东海均深虽然 344米,但在不到大陆坡的大陆架海域水深实际不足百米。可以看出我国除了南海以外,其他海域水深都不太理想,战略核潜艇的吨位一旦过大,暴露率会显著增加。在黄海东海这么浅的水域,吨位过大的战略核潜艇面对日美严密的反潜体系,要进行正常的战备巡逻非常困难。而在南海方向,虽然海域广阔水深较大,大吨位的战略核潜艇可以进行部署。但是我们的潜在战争对象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最先进的攻击核潜艇力量。一旦战争临近,美国将在南海我战略核潜艇重点部署区域进行攻击核潜艇前沿部署。在60余艘最先进的攻击核潜艇的威胁下,大吨位暴露率过高的战略核潜艇的生存率是不能得到保障的。所以无论是从我国海域实际情况看,还是海基核战略需求看,我国的战略核潜艇都不适合搞超大吨位战略核潜艇。因此搞超大直径耐压艇体的大吨位战略核潜艇,是和我国的海基核战略需求所相悖的。我国的战略核潜艇必须控制吨位减小体积,以达到降低暴露率提高隐蔽性和生存力的战略需要。




DIV高耸的龟背虽然在水下航行时给潜艇航行性能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却很好的控制了整艇水下满排吨位的增加

那么如何来控制我国战略核潜艇的体积呢?答案很简单要么改变壳体结构型式,放弃储备浮力大水下满排大的双壳体结构,转而走水下满排较小的单壳体结构。要么就是采用“龟背”型式来缩小战略核潜艇的整体吨位。显然,前者在上世纪90年代二代核潜启动的时期,做这样的壳体结构性转变是不可能的。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后者了,后者确实是个“丑陋”的方案,但后者却是最务实、最快捷、也最经济的方案。对于设计和建造能力不如人意的核潜艇工业体系说,这也是一个比较务实且合理的设计方案。因为采用“龟背”将极大的降低094的工程设计和建造风险,降低施工难度保证项目的正常实施,保障我国海基核战略的顺利推进。这样的方案也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适应当时军费拮据的现实情况。而对于尚不具备建造超大直径耐压艇体的我国,要实现战略核潜艇远程和洲际级核反击的战略目标,实际上也只有“龟背”这个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再来看看前苏联不要龟背的代价,巨大的941型台风级战略核潜艇,虽然让人震撼,但是工程性、经济性和实用性都不如更实惠的DIV。

而从我海基核战略需求看,也需要用“龟背”方案来控制整艇水下满排吨位,降低整艇暴露率。这可以扩大我战略核潜艇在我国海域的潜在活动区域,适应我战略核潜艇从第一岛链或从台湾与菲律宾之间的巴士、巴林塘、巴布沿海峡隐蔽东出的战略需要。毕竟在南海射程12000公里的JL-2只能打到美国有限的西部城市。要完全打痛美国,遏制美国潜在的核打击冲动。只有将射程涵盖到美国大部国土区域,将美国中东部一些人口、经济、政治影响较大的城市也纳入我海基核力量的反击区域内,才能完成我国核威慑的最终战略目标。从这个角度出发,吨位小一点、爆率低一些、隐蔽性更好的战略核潜艇,能更好的满足我国东出岛链和巴士海峡,将战备巡逻区域延伸至第二岛链附近的理想战略设定。从这些角度出发,“龟背”对于我国的海基核战略是有着积极影响的。

[size=+0]


龟背会导致战略核潜艇噪音增加、隐蔽性降低、生存性能恶化的观点是比较片面的。
那么“龟背”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军迷深恶痛绝的反应呢?实际上这还来源于一些概念性的错误认识。大部分军迷认为“龟背”会导致战略核潜艇噪音增加,恶化战略核潜艇的隐蔽性和生存率。然而龟背带来的噪音问题,远没有一般军迷想象的那么严重。战略核潜艇在水下航行时,一般为了提高隐蔽性,其静音巡航速度非常慢,常常在8-14节左右,有的为了满足超低静音水平,速度常常降低到4-6节。在这样低的速度下,流体流经“龟背”时并不会产生的严重的瑞流,导致出现流体脉动让外壳体板谐振出现低频量噪音的情况。





DIV的龟背尾坡坡度较缓,在艇体后段的线型设计合理。



而 “龟背”艇的后艇体段通过完善“龟背”后部的线型比如让龟背坡度减小,形成柔和的过渡也可以改善尾部螺旋桨盘面入流品质,杜绝出现桨盘面入流紊乱,导致桨叶振动产生推进器低频噪音的情况。以俄罗斯的设计经验看,要做到这一点基本是没有问题的。我国的094采用的是单轴单桨,在去流段的流场平顺上要比俄罗斯的双轴双桨更容易实现,“龟背”的高度也没有D级那么夸张,“龟背”首坡和尾坡还都有比较好的过渡段,所以094“龟背”对整艇的噪音影响要比俄罗斯的D 系列更小,就更不会给整艇带来噪音的负面影响了。




DIV用一条纵缝流水孔代替了以往D级艇龟背上众多的孔式流水孔开口



还要强调流噪基本是与航速成正比的,航速越快流噪越大。对于长期在低速巡航下的战略核潜艇,采用“龟背”实际上并不太会给潜艇带来较大的流体噪音。至于“龟背”上的大量流水孔开口,是可以通过优化开口型式来降低孔穴涡流噪音的。比如俄罗斯的DIV就采用一条大长度的纵缝,代替了其他D系列众多的孔式流水孔。即使094这样在“龟背”上还有较多孔穴开口的潜艇,在较低航速下孔穴涡流噪音也不会很大。




重要的是流体噪音的频段较高,衰减速度也较快,衰减距离较近,被敌方探测到的几率较低。而从核潜艇的静音设计来说,最大的噪音来源是艇内核动力系统的自动力噪音和推进器产生的一些低频量噪音。这些才是战略核潜艇真正的噪音杀手,“龟背”在很长时间内,实际上一直被普通军迷误会而作了替罪羊。以俄罗斯的DIV 战略核潜艇来说,同样采用了龟背但在艇体内使用了大量减震降噪措施后,其噪声强度比D-I降低了近40分贝。所以龟背并不是战略核潜艇的噪音主要来源,这实际上是广大军迷一直存在的认识误区。而有着比094更加高耸“龟背”的DIV级潜艇,也并没有因为“龟背”的存在,而妨碍DIV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低噪战略黑潜艇之一。目前俄罗斯的主要海基核力量也还是依靠这种驼着背的战略核潜艇,而没有“龟背”的台风却已经行将入土,这已经说明了一切。




能做到凯旋这样通体光顺的线型优化当然是最理想的设计方案,如果缺乏这样的设计和建造能力龟背就是合理而必然的选择。[size=+0]www



“ 龟背”真正影响最大的是潜艇的水下快速性,因为龟背的存在确实会导致艇体摩擦阻力的增加,影响战略核潜艇的水下最高航速。然而我们都知道战略核潜艇追求的是低噪音、高隐蔽性,基本都是以低速状态巡航的,水下快速性并不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让战略核潜艇最高航速高几节,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因为,一艘以最高航速奔跑的战略核潜艇,除了降低自己的声纳警戒范围,提高自己的噪音水平,现身给敌方反潜平台外,没有任何好处。所以,采用“龟背”而导致战略核潜艇水下最高航速受到一些影响,是完全可以接受的,094采用了“龟背”后在水下最高航速上降低一些,并不会对整艇的作战性能造成多大的影响。




台风确实很震撼,可是台风这样极端的设计个案在很多方面是缺乏可行性的,而俄罗斯现在的海基战略力量中坚依然是驼背的DIV。



写到这里笔者要强调的都已经阐述完毕,长期以来094的“龟背”受到大部分军迷的诟病和不理解。除了谩骂和消极的牢骚,很少能看到深入的客观的评价。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对国内潜艇工业实际情况的不了解,对潜艇基础知识的不熟悉,是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笔者最后要说的是,094上仍然有“龟背”是有着深层次原因的,我们如果能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去深入挖掘和分析,是完全能够发现094驼背的核心因素的,而盲目的责骂和批判,却不能够帮助我们揭开094“ 龟背”的真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2d4130100h40b.html?tj=1










揭秘:中国094新型战略核潜艇为什么有龟背(2010-02-01 )



094因为在艇体上出现了比092更伟岸的“龟背”而被诸多军迷不理解和不接受


094 露面以来一直在遭受口诛笔伐,这个进入21世纪才建造完成的新型战略核潜艇,让广大军迷朋友等待了近20余年的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并没有在外型上如军迷们所愿,做到与世界先进水平的与时俱进,让很多军迷深受打击。一切的根源我想都出自那个伟岸的“龟背”,这个外型丑陋,已被大部分国家撇弃的结构,是性能落后的代名词。在军迷的心目中有无“龟背”几乎就成了判断一艘战略核潜艇是否先进的标杆。而21世纪的094上高高耸立的20世纪“龟背”,显然是让中国军迷难以接受的一个现实。

在南海接受中央军委领导检阅的二代核潜,外侧为094内侧为093。


然而笔者也要问有“ 龟背”的战略核潜艇就一定是设计失败的产物吗?094的“龟背”就完全是国内潜艇建造工业的落后所导致的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可能会打破大部分军迷原有的认识模式,要扭转起来会较为困难。但是如果我们从龟背形成的原因,龟背出现的必然因素,和采用龟背后获得的工程优势,结合中国的国情以及海基核战略的思想来理解,那么或许就要简单的多了。







左边为前苏联667A型Y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因为携带的导弹长度并没有严重超出耐压艇体直径,所以其“龟背”也不太明显,而右边的这艘D级就有一个非常高耸的龟背了。


我们首先来认识“龟背”这个结构,实际上这是战略核潜艇上过于高耸的导弹发射筒整流罩的一种俗称。伴随着各国海基核战略的发展,战略核潜艇上所携载的弹道导弹因为扩大射程所需,尺寸越来越大。但战略核潜艇因为耐压艇体直径的限制,难以容纳超长的弹道导弹,导致导弹发射筒出现了超长于耐压艇体的情况。对于这部分露出耐压艇体的导弹发射筒,为了降低母艇在水下航行时的阻力,保证艇体线型的光顺,同时也为了保护暴露的导弹发射筒,只能在艇体导弹发射舱的上部,用上层建筑形成一个整流罩加以覆盖。




前苏联D级核潜艇最大9.7米的耐压艇体直径,无法容纳后期14米的导弹长度,出现了严重的龟背现象。


前苏联的战略核潜艇因为在艇、弹匹配上做的不好,导弹尺寸较大而母艇的耐压艇体直径较小,导弹超高现象严重,所以普遍存在着庞大的“龟背”现象。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如美、英、法等国,随着国防工业的发展,战略核潜艇的耐压艇体直径越做越大。导弹则在采用了固体燃料技术后,体积和长度控制的较好,做到了紧凑化,“龟背”现象反而逐渐消失了。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因为12.8米的超大耐压艇体直径,加上固体燃料的三叉戟II-D5实现了紧凑化,长度被控制在13.4米,所以其导弹发射筒整流罩高度较低,没有在艇体上出现前苏联那样高耸的“龟背”,整艇的线型光顺对于提高水下航行性能有利。


综上我们可以总结出,龟背现象出现的核心因素,实际上就是艇、弹匹配性好不好的问题。而核心技术无非有二:(1)能否设计和建造大直径或者超大直径耐压艇体(2)远程或者洲际弹道导弹能否做到紧凑化。美、英、法三国在这方面做的较好,达到了消除“龟背”优化战略核潜艇线型设计的目的。前苏联则受到国内国防工业能力的限制,无法建造超大直径的耐压艇体,加上艇载导弹长期没有实现固体燃料化、紧凑化,所以大部分战略核潜艇就出现了严重的“龟背”现象。




我国第一代战略核潜艇092型,因为JL-1导弹的长度较短,所以艇体上的“龟背”现象并不突兀。


说到这儿我们就可以回头来审视094上高耸的“龟背”了,很多人以为094出现在2007年,就应该代表着世界21世纪的水平,至少也要是上世纪90年代的水准。但是大部分军迷却并不了解,我国的国防工业特别是核潜艇工业的实际情况。以091项目为例,首艇于74年建造完毕,但受到文革十年的影响,在项目过程中遗留的问题很多。一代核潜的最大深潜、水下最高航速、最大深度发射鱼雷等试验,拖延到1988年才由404艇完成的。也就是说一代核潜的404、405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定型批次艇,而一代鱼雷核潜真正形成战斗力应已经是1988年以后了。




第一代092型406号弹道导弹核潜艇,虽然龟背现象并不突兀,但携载的JL-1系列导弹射程较短,难以满足我国海基核战略的需要。


同样的092的406艇成功发射JL-1弹道导弹已是1988年的9月15日,随后于9月27日再次发射成功后宣布定型试验结束。然而,试验结束不代表这就具备了战斗能力,实际上406艇携带真正具有战备值班能力的JL-1改进型导弹已经是2003年左右了。笔者要介绍这些情况不为别的,只是让大家清醒的认识当时中国国防工业的能力和潜艇工业水平,并不像大多数军迷想象的那样美好,实际情况和大家的预期有着很大的落差。一代核潜的完善工作一直进行到90年代中后期,鱼雷核潜艇以出现09-1G型为标志,才能真正说具备了实际战斗力。战略核潜艇092则以真正能够携带JL-1改进型导弹,具备进行战备值班的能力才能说项目真正完成。所以,中国核潜艇工业的实际状况并不理想。国外特别是美国半个世纪内在充足的资金保障下,先进的国内国防工业推动下,连续发展了四、五代核潜艇,建造了近百余艘实艇,才达到目前的核潜艇研发建造水平。广大军迷希望我国困难重重的核潜艇工业与这些发达国家的水平相等,是有些强人所难的。





美国各型战略核潜艇和所携载的弹道导弹对比图,可以发现随着弹道导弹射程的增加,导弹体积的暴增,为了不出现严重的“龟背”现象美国战略核潜艇的耐压艇体直径也急剧增大。


二代核潜即093、094项目的论证时期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项目启动时间则在90年代中期。此时我国核潜艇工业还在忙着解决一代核潜的诸多遗留问题,并试图通过改造来完善一代核潜的性能,让其真正具备作战能力。当时国内的核潜艇工业面临着项目经验少、专项经费少、配套设备差、建造水平落后的局面。无论是设计单位的设计能力,还是建造单位的配套设备都是不具备搞俄亥俄那种超大直径耐压壳体的。面对国内核潜艇工业的这种实际情况,希望719所和渤海造船厂,能够设计和制造出美国俄亥俄级,或者英国前卫级、法国凯旋级那样的大直径和超大直径耐压艇体显然是不现实的,高层也不会提出这样不切实际的设计要求。在潜艇设计和建造能力上比我们强的多“师傅”俄罗斯,尚且不具备的能力,要90年代中期各方面条件都不理想的国内设计建造单位来完成,确实是天方夜谭。因此,094采用较小直径的耐压艇体是必然结果,而这一重要因素,也为94“龟背”的出现定下了基调。




法国各型海基弹道导弹图,为了容纳体积巨大的M51,不让龟背出现在新型凯旋级核潜艇上,法国增大了凯旋级的耐压艇体直径,扩大了凯旋级的吨位。


既然艇的希望不大了,那么弹又如何呢?从我国的海基核战略看,最大的威胁毫无疑义的来自太平洋那头的美国。我国海基弹道导弹的射程,也就成了最为重要的设计指标。射程不够不能在我国军事力量保护区域内成功将核弹头投射到美国,不管如何漂亮的战略核潜艇和导弹都将是毫无用处的。所以,JL-2新型弹道导弹的射程要求,必定是远程乃至洲际级的。在这样高的射程要求下,JL-2的体积也就较为可观了。




JL2有多大可以从这张央视公开的JL2发射试验图来比较,发射以后的弹体与参加试验的小舟在体积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对的JL1的体积就要小巧的多了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JL-2的有效射程大约在12000公里左右,直径在2米左右,高度将会达到14米。这样的高度已经超出了美国三叉戟II-D5的 13.41米。俄亥俄的12.8米的超大直径耐压艇体,尚需要一个较小的整流罩来覆盖外露的D5导弹发射筒的超高部分。094不用一个耸立的龟背,是安置不了超高那么多的JL-2的。毋庸置疑,不管是艇还是弹都将无法满足094实现无“龟背”的可能。换句话说在关系到消除龟背现象的两个核心技术问题上我们都无法满足,特别是前者即国内较小的战略核潜艇耐压艇体直径,实际上已经基本定调了094用“龟背”形式来解决艇弹协调的基本路线。






法国的第一代无畏级战略核潜艇因为采用了较小的耐压艇体,在艇身上同样存在“龟背”现象。[size=+0]www.6park.com

既然如此,“龟背”也就成了094无奈却必然的选择了。但笔者要强调,“龟背”带来的并不都是负面影响。如果从我国当时的核潜艇工业水平看,“龟背”带来的还有很多积极正面的因素。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我国强调战略核潜艇不能出现“龟背”,那么二代战略核潜艇的启动时间还将大大延迟,即使在目前国内也并不具备建造12.8米超大直径耐压艇体能力。等到哪天国内能建造12.8米甚至13米的超大直径耐压艇体,才启动二代战略核潜艇的项目,战略核潜艇的线型优化固然可以做大,难看的龟背固然可以撇弃掉。但是实现海基二次核反击的国家核战略却将拖延相当长的时间,这对于在海基核战略上已经远远落后的我国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美国巨大的三叉戟系列海基弹道导弹,左边的为C4右边的为D5,D5弹头前部的为空气降阻杆。

面对美国CEP级达到100米乃至60米的高精度核打击威胁,我国目前较少的陆基洲际导弹诸如DF5系列在核打击来临时,其生存率会很不理想。而我国的一些公路机动弹道导弹比如DF31和DF31A,受到公路机动要求的限制,弹体体积无法进一步扩大,在射程上的局限较大,也无法满足我国对大部分美国国境进行核反击的要求。而在生存率上,即使是采用公路机动方式,面对美国发达的天基探测平台,快速精确的核打击能力也是不乐观的。显然我国的陆基弹道导弹并不能够完全保证我国进行二次核反击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下尽早建立生存率高的海基核力量,就成了我国的当务之急。因此,让094尽早服役并承担战备值班任务,就是确保建立我国二维核反击力量,完善二次核反击和国家核安全体系的重点。在这样大的战略考虑面前,战略核潜艇的“龟背”如果能够保证我国这一体系的尽早建立,就是一个值得坚决实施的方案。






正在进行水面发射试验的美国拉斐特级战略核潜艇,实际上即使是美国的战略核潜艇,在早期也有着较为低矮的“龟背”,只是和前苏联高耸的龟背相比就先得非常矮小了。

实际上从我国海基核战略的层面考虑,“龟背”还有着更深层次的积极效应。从我国的海域来看,渤海水深18米无法部署战略核潜艇,黄海均深44米东海均深虽然 344米,但在不到大陆坡的大陆架海域水深实际不足百米。可以看出我国除了南海以外,其他海域水深都不太理想,战略核潜艇的吨位一旦过大,暴露率会显著增加。在黄海东海这么浅的水域,吨位过大的战略核潜艇面对日美严密的反潜体系,要进行正常的战备巡逻非常困难。而在南海方向,虽然海域广阔水深较大,大吨位的战略核潜艇可以进行部署。但是我们的潜在战争对象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最先进的攻击核潜艇力量。一旦战争临近,美国将在南海我战略核潜艇重点部署区域进行攻击核潜艇前沿部署。在60余艘最先进的攻击核潜艇的威胁下,大吨位暴露率过高的战略核潜艇的生存率是不能得到保障的。所以无论是从我国海域实际情况看,还是海基核战略需求看,我国的战略核潜艇都不适合搞超大吨位战略核潜艇。因此搞超大直径耐压艇体的大吨位战略核潜艇,是和我国的海基核战略需求所相悖的。我国的战略核潜艇必须控制吨位减小体积,以达到降低暴露率提高隐蔽性和生存力的战略需要。




DIV高耸的龟背虽然在水下航行时给潜艇航行性能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却很好的控制了整艇水下满排吨位的增加

那么如何来控制我国战略核潜艇的体积呢?答案很简单要么改变壳体结构型式,放弃储备浮力大水下满排大的双壳体结构,转而走水下满排较小的单壳体结构。要么就是采用“龟背”型式来缩小战略核潜艇的整体吨位。显然,前者在上世纪90年代二代核潜启动的时期,做这样的壳体结构性转变是不可能的。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后者了,后者确实是个“丑陋”的方案,但后者却是最务实、最快捷、也最经济的方案。对于设计和建造能力不如人意的核潜艇工业体系说,这也是一个比较务实且合理的设计方案。因为采用“龟背”将极大的降低094的工程设计和建造风险,降低施工难度保证项目的正常实施,保障我国海基核战略的顺利推进。这样的方案也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适应当时军费拮据的现实情况。而对于尚不具备建造超大直径耐压艇体的我国,要实现战略核潜艇远程和洲际级核反击的战略目标,实际上也只有“龟背”这个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再来看看前苏联不要龟背的代价,巨大的941型台风级战略核潜艇,虽然让人震撼,但是工程性、经济性和实用性都不如更实惠的DIV。

而从我海基核战略需求看,也需要用“龟背”方案来控制整艇水下满排吨位,降低整艇暴露率。这可以扩大我战略核潜艇在我国海域的潜在活动区域,适应我战略核潜艇从第一岛链或从台湾与菲律宾之间的巴士、巴林塘、巴布沿海峡隐蔽东出的战略需要。毕竟在南海射程12000公里的JL-2只能打到美国有限的西部城市。要完全打痛美国,遏制美国潜在的核打击冲动。只有将射程涵盖到美国大部国土区域,将美国中东部一些人口、经济、政治影响较大的城市也纳入我海基核力量的反击区域内,才能完成我国核威慑的最终战略目标。从这个角度出发,吨位小一点、爆率低一些、隐蔽性更好的战略核潜艇,能更好的满足我国东出岛链和巴士海峡,将战备巡逻区域延伸至第二岛链附近的理想战略设定。从这些角度出发,“龟背”对于我国的海基核战略是有着积极影响的。

[size=+0]


龟背会导致战略核潜艇噪音增加、隐蔽性降低、生存性能恶化的观点是比较片面的。 那么“龟背”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军迷深恶痛绝的反应呢?实际上这还来源于一些概念性的错误认识。大部分军迷认为“龟背”会导致战略核潜艇噪音增加,恶化战略核潜艇的隐蔽性和生存率。然而龟背带来的噪音问题,远没有一般军迷想象的那么严重。战略核潜艇在水下航行时,一般为了提高隐蔽性,其静音巡航速度非常慢,常常在8-14节左右,有的为了满足超低静音水平,速度常常降低到4-6节。在这样低的速度下,流体流经“龟背”时并不会产生的严重的瑞流,导致出现流体脉动让外壳体板谐振出现低频量噪音的情况。




DIV的龟背尾坡坡度较缓,在艇体后段的线型设计合理。


而 “龟背”艇的后艇体段通过完善“龟背”后部的线型比如让龟背坡度减小,形成柔和的过渡也可以改善尾部螺旋桨盘面入流品质,杜绝出现桨盘面入流紊乱,导致桨叶振动产生推进器低频噪音的情况。以俄罗斯的设计经验看,要做到这一点基本是没有问题的。我国的094采用的是单轴单桨,在去流段的流场平顺上要比俄罗斯的双轴双桨更容易实现,“龟背”的高度也没有D级那么夸张,“龟背”首坡和尾坡还都有比较好的过渡段,所以094“龟背”对整艇的噪音影响要比俄罗斯的D 系列更小,就更不会给整艇带来噪音的负面影响了。




DIV用一条纵缝流水孔代替了以往D级艇龟背上众多的孔式流水孔开口


还要强调流噪基本是与航速成正比的,航速越快流噪越大。对于长期在低速巡航下的战略核潜艇,采用“龟背”实际上并不太会给潜艇带来较大的流体噪音。至于“龟背”上的大量流水孔开口,是可以通过优化开口型式来降低孔穴涡流噪音的。比如俄罗斯的DIV就采用一条大长度的纵缝,代替了其他D系列众多的孔式流水孔。即使094这样在“龟背”上还有较多孔穴开口的潜艇,在较低航速下孔穴涡流噪音也不会很大。




重要的是流体噪音的频段较高,衰减速度也较快,衰减距离较近,被敌方探测到的几率较低。而从核潜艇的静音设计来说,最大的噪音来源是艇内核动力系统的自动力噪音和推进器产生的一些低频量噪音。这些才是战略核潜艇真正的噪音杀手,“龟背”在很长时间内,实际上一直被普通军迷误会而作了替罪羊。以俄罗斯的DIV 战略核潜艇来说,同样采用了龟背但在艇体内使用了大量减震降噪措施后,其噪声强度比D-I降低了近40分贝。所以龟背并不是战略核潜艇的噪音主要来源,这实际上是广大军迷一直存在的认识误区。而有着比094更加高耸“龟背”的DIV级潜艇,也并没有因为“龟背”的存在,而妨碍DIV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低噪战略黑潜艇之一。目前俄罗斯的主要海基核力量也还是依靠这种驼着背的战略核潜艇,而没有“龟背”的台风却已经行将入土,这已经说明了一切。




能做到凯旋这样通体光顺的线型优化当然是最理想的设计方案,如果缺乏这样的设计和建造能力龟背就是合理而必然的选择。[size=+0]www


“ 龟背”真正影响最大的是潜艇的水下快速性,因为龟背的存在确实会导致艇体摩擦阻力的增加,影响战略核潜艇的水下最高航速。然而我们都知道战略核潜艇追求的是低噪音、高隐蔽性,基本都是以低速状态巡航的,水下快速性并不是非常重要的指标。让战略核潜艇最高航速高几节,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因为,一艘以最高航速奔跑的战略核潜艇,除了降低自己的声纳警戒范围,提高自己的噪音水平,现身给敌方反潜平台外,没有任何好处。所以,采用“龟背”而导致战略核潜艇水下最高航速受到一些影响,是完全可以接受的,094采用了“龟背”后在水下最高航速上降低一些,并不会对整艇的作战性能造成多大的影响。




台风确实很震撼,可是台风这样极端的设计个案在很多方面是缺乏可行性的,而俄罗斯现在的海基战略力量中坚依然是驼背的DIV。


写到这里笔者要强调的都已经阐述完毕,长期以来094的“龟背”受到大部分军迷的诟病和不理解。除了谩骂和消极的牢骚,很少能看到深入的客观的评价。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对国内潜艇工业实际情况的不了解,对潜艇基础知识的不熟悉,是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笔者最后要说的是,094上仍然有“龟背”是有着深层次原因的,我们如果能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去深入挖掘和分析,是完全能够发现094驼背的核心因素的,而盲目的责骂和批判,却不能够帮助我们揭开094“ 龟背”的真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82d4130100h40b.html?tj=1










嗯…我觉得这文章就是来恶心巨浪2的……
爱华之苑 发表于 2010-2-2 01:40

明目张胆地剽窃小马哥的原作,直接杀档。
凯旋甚好 094还是没有摆脱俄式风格
问:为瑟莫共军的潜水艇有龟背??
答:里面装了个发报机
好文,详细。
小马老大的文章
个人的观点:
1.艇身排水量较小;
2.导弹弹体较大;
中国目前没有保障战略核潜艇自由进入深海的能力,因此造大的战略核潜艇(15000吨级)就变得不符合实际。
既然吨位不能造大,导弹还不能小,龟背恐怕是要带很多年的。这个要到海军乃至整个国家的战略形势改变后才能改善,比如拿下台湾。


额靠!某网ZTMD不要脸得恶心。:@
超大评论员小马哥的博克文章既然不打招呼就ZT,还打上种花的标。

额靠!某网ZTMD不要脸得恶心。:@
超大评论员小马哥的博克文章既然不打招呼就ZT,还打上种花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