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强大就应敢冒风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08:04
中国强大就应敢冒风险





2010年01月08日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当前的国际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动、大调整的转折时期。近现代世界历史上,这种“变局”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西方世界的崛起,东方的中心地位让位于西方;第二次是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成了美国支配和主导的世纪;第三次就是现在,一个全球范围的多极格局正加速形成,新兴发展中国家崛起,亚洲复兴,美国的中心地位不保,旧的国际体系处在变革之中。 引起这场国际大变局的基本动因是:首先,国际力量对比的旧平衡被打破。一大批新兴工业化国家整体实力迅速增长,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呈现出强劲的复兴势头,正超越大西洋,成为世界地缘政治新的中心地带。其次,国家利益关系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间的利益发生了深度交织和碰撞。合作与对抗并存,“非零和”成为国家关系的常态。再有,国际政治重大议题变换。近年来非传统安全威胁与传统安全威胁交织激荡,全球性问题和全球性危机凸显,全球治理开始上升为国际政治的重大议题。最后,有两大国际事变发生。一个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导致了冷战的结束;二个是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和西方世界的力量,为新兴力量走上世界舞台和推动变革提供了历史机遇。

  在上述四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国际重大关系发生变化。在此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国的政策选择要做到趋利避害,需要把握好几个重要的关节点:

  我们需要准确把握世界大变局中的利益关系变动,对国际主要战略力量及其结构走向做出新的定位判断。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要“重新定位”新形势下的美中关系,未来的中美关系若能避免新兴国家崛起导致霸权争夺战争的老路,无疑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最大福音。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战略关系同样也面临这样的再选择。

  在各大战略力量关系的调整中,中国都是一个核心变量,各国的战略调整都有一个如何适应中国力量崛起的政策指向。国际社会越是聚焦中国,就意味着中国将要承受的正面和负面的压力越大,对中国的期待和与中国的竞争同步增长,围绕中国的国际合作与国际摩擦都将增多。中国既要实现自身的复兴目标,又不妨碍别的国家实现各自的利益。这必然是一个相互利益调整和反复讨价还价的过程。这就要求国家战略两手都要硬:一手争取话语权,一手打造威慑力。前者增强软实力,后者增强硬实力。话语权就是说服,威慑力就是镇服。道义引领、利害权衡、实力较量缺一不可。

  当前,中国事实上要应对的问题,即在“站起来”和初步“富起来”之后,面临“强起来”该怎么办?基于有效履行大国国际责任和维护国家利益拓展的双重考量,中国必须加大国际作为,敢于承当责任。而这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要冒风险的。国人在减持美国国债问题上的激辩、要求在全球气候谈判中谨慎承诺温室气体减排责任的呼吁,就映射出中国当下战略抉择的这种风险性。中国履行国际责任既要坚定又要审慎,必须坚持量力而行。

  我们还应把巩固周边、立足亚太、经略海洋作为大国博弈的重点战略方向。近年来,我国周边从西北部中亚地区经南亚、东南亚、南中国海再到朝鲜半岛,呈现出一个U形环状动荡带,威胁着西藏新疆的稳定,阻滞着中印边界和南海纷争的解决,干扰着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也使我国周边的核安全态势日益恶化。稳定周边仍是我国安全的优先选择。亚洲的崛起是中国复兴的区域环境,也是中国崛起走向世界的前进基地,中国应先把亚洲的事办好,在亚洲的地区事务上发挥主导作用。如今,世界从陆地文明进入海洋文明,深度开发海洋已大势所趋。海洋是中国国家利益拓展的主攻方向,也是中国安全利益守护的重点领域。着力处理好与上述三个领域相关的大国关系,就能更好地达成为国家利益拓展和国家安全服务的目的。

  此外,成功崛起需要有健全的大国心态。历史证明,民族主义可成建设国家的精神资源,也可成国家间冲突与战争的助推器。民族心理从激进极端向理性化的健康转型,是构建良性互动的国际新格局不容忽视的社会心理基础。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731851.html中国强大就应敢冒风险





2010年01月08日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当前的国际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动、大调整的转折时期。近现代世界历史上,这种“变局”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西方世界的崛起,东方的中心地位让位于西方;第二次是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成了美国支配和主导的世纪;第三次就是现在,一个全球范围的多极格局正加速形成,新兴发展中国家崛起,亚洲复兴,美国的中心地位不保,旧的国际体系处在变革之中。 引起这场国际大变局的基本动因是:首先,国际力量对比的旧平衡被打破。一大批新兴工业化国家整体实力迅速增长,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呈现出强劲的复兴势头,正超越大西洋,成为世界地缘政治新的中心地带。其次,国家利益关系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间的利益发生了深度交织和碰撞。合作与对抗并存,“非零和”成为国家关系的常态。再有,国际政治重大议题变换。近年来非传统安全威胁与传统安全威胁交织激荡,全球性问题和全球性危机凸显,全球治理开始上升为国际政治的重大议题。最后,有两大国际事变发生。一个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导致了冷战的结束;二个是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和西方世界的力量,为新兴力量走上世界舞台和推动变革提供了历史机遇。

  在上述四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国际重大关系发生变化。在此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国的政策选择要做到趋利避害,需要把握好几个重要的关节点:

  我们需要准确把握世界大变局中的利益关系变动,对国际主要战略力量及其结构走向做出新的定位判断。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了要“重新定位”新形势下的美中关系,未来的中美关系若能避免新兴国家崛起导致霸权争夺战争的老路,无疑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最大福音。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战略关系同样也面临这样的再选择。

  在各大战略力量关系的调整中,中国都是一个核心变量,各国的战略调整都有一个如何适应中国力量崛起的政策指向。国际社会越是聚焦中国,就意味着中国将要承受的正面和负面的压力越大,对中国的期待和与中国的竞争同步增长,围绕中国的国际合作与国际摩擦都将增多。中国既要实现自身的复兴目标,又不妨碍别的国家实现各自的利益。这必然是一个相互利益调整和反复讨价还价的过程。这就要求国家战略两手都要硬:一手争取话语权,一手打造威慑力。前者增强软实力,后者增强硬实力。话语权就是说服,威慑力就是镇服。道义引领、利害权衡、实力较量缺一不可。

  当前,中国事实上要应对的问题,即在“站起来”和初步“富起来”之后,面临“强起来”该怎么办?基于有效履行大国国际责任和维护国家利益拓展的双重考量,中国必须加大国际作为,敢于承当责任。而这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要冒风险的。国人在减持美国国债问题上的激辩、要求在全球气候谈判中谨慎承诺温室气体减排责任的呼吁,就映射出中国当下战略抉择的这种风险性。中国履行国际责任既要坚定又要审慎,必须坚持量力而行。

  我们还应把巩固周边、立足亚太、经略海洋作为大国博弈的重点战略方向。近年来,我国周边从西北部中亚地区经南亚、东南亚、南中国海再到朝鲜半岛,呈现出一个U形环状动荡带,威胁着西藏新疆的稳定,阻滞着中印边界和南海纷争的解决,干扰着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也使我国周边的核安全态势日益恶化。稳定周边仍是我国安全的优先选择。亚洲的崛起是中国复兴的区域环境,也是中国崛起走向世界的前进基地,中国应先把亚洲的事办好,在亚洲的地区事务上发挥主导作用。如今,世界从陆地文明进入海洋文明,深度开发海洋已大势所趋。海洋是中国国家利益拓展的主攻方向,也是中国安全利益守护的重点领域。着力处理好与上述三个领域相关的大国关系,就能更好地达成为国家利益拓展和国家安全服务的目的。

  此外,成功崛起需要有健全的大国心态。历史证明,民族主义可成建设国家的精神资源,也可成国家间冲突与战争的助推器。民族心理从激进极端向理性化的健康转型,是构建良性互动的国际新格局不容忽视的社会心理基础。






http://world.people.com.cn/GB/10731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