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老牌风头占优, 多极化发展势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59:19
2009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俄罗斯为导航卫星系统立法 送新一批航天器入轨(图)

2010-01-04



      2009年,俄罗斯为格洛纳斯导航系统立法,并将一批新的航天器送入轨道,同时还对导弹试验孜孜以求。

    一、俄罗斯为导航系统立法,准备调整宇航工业结构
  
    2009年俄政府在政策和经济上加大了支持力度,推进其在卫星、航天运输等方面的快速发展。2月4日,俄罗斯联邦议会正式公布有关导航活动的“格洛纳斯”联邦法律。这是俄罗斯关于卫星导航的首个法律,允许用于和平目的与防御目的,实现全俄覆盖,并规定了网络用户的相关权利与责任等。5月,俄罗斯副总理伊万诺夫表示,尽管目前面临经济危机,俄罗斯不会削减格洛纳斯(Glonass)卫星导航项目的投资。
  
  年中,普京主持了宇航工业重组大会,讨论“建立有效机制,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宇航工业的状况”的问题。此前,总理普京在回顾过去两年成就时表示,火箭和航天工业企业共获得了超过6.09亿美元的资金,并强调这些资金的一半已经用于生产设备的技术升级。他还表示“安加拉”火箭,以及新的通信、导航、地球遥感航天器的研发优先项目应该得到重视。    
  
  
  二、积极开发新的运载能力,37个航天器入轨
  
  未来两年,新型“联盟”火箭、“安加拉”火箭将陆续起飞,新型载人飞船也在开发中,国际空间站新型舱段已经升空。
  
  两枚俄罗斯“联盟”火箭已于11月运往法属圭亚那,预计在2010年第二季度首次从法属圭亚那发射,有效载荷为英国Avanti通信公司的Hylas电信卫星。此次发射是俄罗斯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俄罗斯从中所获益处甚多,其中包括减少对拜科努尔发射场的依赖。12月初, 长期推迟的“安加拉”火箭已经完成一系列的地面测试,首飞日期推迟到2012年。“安加拉”火箭主要计划从普列谢茨克航天中心发射,以降低对拜科努尔发射场的依赖。新的火箭系列将弥补并最终替换俄罗斯现有“轰鸣”和“质子”运载火箭系列。正在研发的俄罗斯新一代飞船“未来载人运输系统”(PPTS)能搭载六名宇航员飞往低地球轨道,它的变型体还可以用于登陆月球。其中“地球轨道型”的飞船可能重12吨,可携带六名宇航员和至少500公斤的货物。而“月球型”的飞船将重16.5吨,有四个座位,能够往返运输100公斤的货物。“非载人货船型”飞船的地球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2000公斤,最少能运回500公斤的货物。初步的可行性研究将持续到2010年6月。 预计2015年和2018年开始分别进行先进的无人和载人航天飞船试验。还有消息称,俄罗斯打算建造核能太空飞船,并为东方港航天中心注资。
  
  俄罗斯在研制新型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和两种空间轨道工厂。俄罗斯能源火箭与航天公司将继续研制和设计新的迷你型研究舱段——MRM-1,而MRM-2已于11月进入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能源公司总裁称,如果合作国拒绝将国际空间站延长工作到2020年,那么俄罗斯舱段将与国际空间站脱离,俄罗斯将会以该舱段为基础建立新的俄罗斯空间站。俄罗斯正研的两种 “空间工厂”将用于在轨道内进行科学实验和生产稀有材料及实验标本。不久的将来,寿命长达一整年的新型航天器Ока-Т和“回归-HKA”替代国际空间站普通舱。俄罗斯还决定研发使用核发动机的航天器,预计草图设计将在2012年之前完成,未来九年的进一步开发将需要最少170亿卢布(5.8亿美元)的投资。

    2009年俄罗斯火箭进行了27次发射,将37个航天器和7艘飞船送入轨道(详见表1)。其中属于俄罗斯的军事航天器有11个,包括: 通信卫星“泉”(3颗)、“虹”和“子午线”-2卫星、“帆船”;电子侦察卫星Cosmos-2455;光学成像卫星Cosmos-2450;GLONASS导航系统卫星(3颗)。这些卫星的升空,将增强俄罗斯的军事航天装备能力。在导航卫星的发展上,普京12月称,格洛纳斯导航卫星系统将于2010年提供全球覆盖。2009年,俄罗斯50%以上的飞机、车辆和轮船都装备了格洛纳斯接收器。格洛纳斯导航计划还将继续在俄罗斯的51个地区开展。新的三颗卫星入轨,使得2009年底之前格洛纳斯系统可拥有19颗运行卫星。



三、导弹防御及国际合作

  在导弹研发与部署方面,俄罗斯陆军Tochka-U(SS-21“圣甲虫”)弹道导弹10月28日在一次军演中意外自毁。据悉,俄罗斯拥有140套Tochka-U系统,该系统具有携带核弹头和常规弹头的能力。“圣甲虫B”是一种单级固体战术短程弹道导弹。此外,俄罗斯已在远东地区部署了先进型S-400“凯旋”防空系统,以对抗朝鲜导弹试验的潜在威胁。据悉该系统能够摧毁隐形飞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其有效射程为3500千米,速度最高可达4.8千米/秒。

  代表着俄罗斯核威慑能力的海基导弹与陆基战略导弹进展不一:“布拉瓦”海基导弹两度试射失败;“白杨-M”陆基导弹、RS-24导弹年底入役;组建第一个“伊斯坎德尔”导弹旅。7月15日的“布拉瓦”发射中,导弹第一段发生故障之后启动了自毁程序,失败迫使负责研制导弹的莫斯科热力技术研究所的所长尤里•索洛莫诺夫辞职。12月9日“布拉瓦”试射中,导弹第三级发动机出现故障。“布拉瓦”导弹可装备10个独立目标核弹头,最大射程8046千米。它是“白杨”-M的海基型号。俄罗斯军方希望“布拉瓦”导弹能够和“白杨-M”(Topol-M)陆基弹道导弹一起,成为俄罗斯核力量的核心组成。尽管屡受重创,不过俄海军总司令说不会放弃“布拉瓦”导弹的试射和装备工作。

  与此不同,俄战略火箭兵第二个装备机动型“白杨-M”导弹系统的弹道导弹团已经准备于年底前完成换装工作并进入战斗值班。俄罗斯将在2009年12月将新一代RS-24洲际弹道导弹归编入役。RS-24 洲际弹道导弹具有多个可独立命中目标的再入飞行器弹头,有助于俄战略导弹部队提供对抗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并增强俄罗斯的核威慑力。俄罗斯还将建立第一支“伊斯坎德尔”导弹旅。俄军将在2010年建立第一个“伊斯坎德尔”导弹旅,之后每年还将建立一个这样的导弹旅。“伊斯坎德尔”战役战术导弹射程范围在300至500公里,每个发射装置可同时安装两枚导弹,导弹可携带核弹头或400公斤的常规弹头。另外,俄罗斯称可能在波兰附近部署“伊斯坎德尔”导弹。

  俄罗斯与美国的合作在国际空间站项目上比较密切。5月,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与NASA正式签署一份价值3.06亿美元的2012-2013年国际空间站乘员运送及相关服务的修订合同。俄美还准备在导弹防御和博空间安全问题上开展合作。不过12月有报道称,俄罗斯违反协议,拒向美国提供用于NASA深空探测的钚238 。NASA依靠钚238来为远程航天器供电,而俄罗斯决定扣留已经应允的钚元素,或许是担忧美国现在不会在2011年之前花费任何资金来重启钚238的民用生产。

  俄罗斯其它国际合作包括:俄印之间的布拉莫斯导弹项目,参与欧洲X射线激光项目,与多国就“格洛纳斯”项目开展合作等。
2009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美国(上篇):调整战略规划,关注太空态势与赛博空间(图)

2010-01-04


      2009年,美国航天发展重大事件包括:调整在欧部署导弹的战略规划与航天装备计划,关注太空态势感知和赛博空间问题;推进本国导弹防御计划,以及军事航天与载人航天能力建设;深空探测上,两次撞月,发现了月球上的水。

  一、调整战略规划,高度关注赛博空间问题

  (一)在欧导弹防御计划有重大调整,新财年改变国防预算投资方向

  2009 年9,美国宣布放弃在东欧部署用于拦截远程与洲际弹道导弹的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改为在欧洲其他地点部署拦截中近程导弹的海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对东欧导弹防御计划进行重新设计和配置,目的是更有效地应对伊朗导弹的潜在威胁。新的系统将全球部署,全球输出。最初将围绕陆基“爱国者”、“宙斯盾”舰载“标准导弹”-3、网络化指挥与控制系统,以及改进的传感器。它将模仿目前韩国与日本联合防御中使用的舰载防御系统。新计划还欢迎俄罗斯加入其导弹防御能力,为了共同的战略利益扩大防御规模。新计划包括四个阶段。
    美国国防部在2010财年国防预算中,对航天装备计划做出了若干调整。为降低卫星项目成本,美国国防部决定不再寻求成本高昂的通用卫星,转而研制复杂程度底、使用寿命相对较短、用于特定任务和区域的卫星系统,目的是将先进技术尽早转化为可用能力和装备。
  
  (二)关注太空与赛博空间,成立赛博司令部

  2009年3月14日-20日,美军在内利斯空军基地进行了“施里弗”-5太空战军事演习。美国空军太空司令部把这次军演的时间设定为2019年,美军及其盟军处于一场区域性冲突中,太空能力与赛博能力受到攻击,多处战场空间中的能力被毁坏。“施里弗”军演始于2001年,2009年的“施里弗”-5军演聚焦战略层面,集合国家所有要素用于作战,满足国家目标。通过“施里弗”-5军演,美军获得若干关键经验教训,主要集中在太空和赛博空间的整合、对太空态势感知存在至关重要的需求、联合参与者的军力倍增能力,以及把商业太空能力融入整体作战中的需求。

  此后,多位军界首脑多次强调太空与赛博空间的重要性。9月美国空军太空司令部司令罗伯特•凯勒将军在2009年空军协会的年度空天大会上讨论太空与赛博空间的未来时,强调太空与赛博空间能力是现代军队作战的关键,这些能力为美军提供了超越对手的能力。因此,我们维持并支撑这种优势地位是至关重要的。11月,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希尔顿在2009年空军联合全球作战会议上,把太空、赛博空间及威慑形容为当代战场作战三条主线。他强调在这三条作战主线下,应关注国际情报与态势感知,利用建模仿真工具进行培训、系统研发和演习,并最终以更好的状态支持卫星星座或全球定位系统。12月,美俄讨论赛博空间安全问题,奥巴马政府意识到更多国家正在研发赛博武器,这就需要找到一种新方法减缓这种国际军备竞赛。

  目前,奥巴马政府决定成立美国赛博司令部,负责所有赛博工作;与此同时,空军、陆军与海军都处于建立赛博司令部的早期阶段。其中,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将赛博设在何处。目前空军已经决定将赛博运行设于空军太空司令部,并成立新的第24空军部队。2010年在赛博方面的主要挑战可能是确立职业化道路,培养献身这一行业的官员队伍。
  
  二、卫星罕见相撞,美国借势大力发展空间态势感知能力与空间机动能力

  2月10日,俄罗斯废弃“宇宙”-2251通信卫星与美国铱星公司“铱星”-33通信卫星在轨道上发生史无前例的碰撞。美国迅速完成卫星补网,并进一步加强跟踪监测空间碎片的能力。

  一直以来,美国使用陆基雷达跟踪空间物体,大多数站点只监测北半球,南半球和大片海洋区域存在巨大盲区。为填补这一能力缝隙,美国一面升级现有的陆基雷达跟踪系统“空间篱笆”,准备在南半球等地部署更多的雷达装置,一面向“天基空间监视”(SBSS)卫星项目注资,力促其首颗卫星早日升空。升级后的“空间篱笆”可监视更小的轨道碎片,有望在2015年之前获得初始传感器覆盖整个南半球。SBSS系统则由4颗或更多极轨卫星组成,每天绕地数周,能使低地球轨道和静地轨道监视分辨率提高一个数量级。

  在空间机动能力方面,2009年初,美国利用两颗“微卫星技术实验”(Mitex)秘密航天器检视在轨失灵的“国防支援计划”(DSP-23)卫星,演示了地球同步轨道内航天器近距离交会与检视的能力,在4万千米高空进行这样的活动,意味着美国拥有了重要军事航天能力。下半年,美国可重复使用的空天飞机X-37B验证机建造完毕,准备发射,测试空间机动与自主着陆技术。美国“快速访问航天器试验平台”(FAST)卫星的系统项目也进入了样机制造与地面模拟试验阶段,将要验证空间机动能力。年底,美国能源部与空军协会的两颗卫星Cibola和FalconSAT-3演示了近距离在轨交会能力。
  
  三、美国继续推进本国导弹防御计划

  美国在6月和8月进行两次“民兵”导弹试射,还多次进行海基中段防御测试和终端高空区域防御测试,具体见表1。年底,美国联合部队司令部与美国战略司令部合作进行了一次为期两天的概念验证导弹演习,主要验证“一切皆导弹”(All Things Missile)项目。这是一个横跨三军的统一整合防空与导弹防御训练方案的项目,将把多个导弹防御系统整合到一个装置中。
2009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美国(下篇):继续推进军事航天与载人航天能力建设(图)

2010-01-04


四、多颗军事航天器入轨,多项技术能力或有突破性发展
  
  在导弹预警方面,首次验证立体式导弹跟踪。2009年9月,美国发射2颗“空间跟踪与监视系统”试验演示(STSS Demo)卫星进入低地球轨道,卫星配备了凝视传感器及多波段红外与可见光传感器,可跟踪火箭发射、在太空巡航飞行、释放搭载物、飞行物再入大气的全过程。跟踪的同时,地面运行中心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将信息发至地面雷达,以便发射导弹拦截器摧毁目标。
  
  1994年,国防部研究了如何最好地满足国家预警需求,美国空军接收“亮眼”计划,并受命打造一套综合性的“天基红外系统”(SBIRS),囊括多个轨道内的卫星。随后,“亮眼”更名为“太空与导弹跟踪系统”,成为SBIRS的低地球轨道组成部分;后来又更名为“天基红外系统-低轨”(SBIRS-Low)。2001年,SBIRS-Low转归弹道导弹防御组织(导弹防御局前身)名下,再次更名为STSS,该计划目的是强调该计划以防御导弹为重心,执行导弹跟踪与目标辨别任务。 2009年5月,“太空跟踪与监视系统先进技术风险降低”(STSS-ATRR)演示器,旨在演示验证跟踪弹道导弹的传感器技术。
  
  在成像侦察方面,首次验证在太空分析成像数据的能力。2009年5月,美国空军“战术星”-3(TacSat-3)卫星进入低地球轨道,将在一年时间里,验证在战区为军队指挥官快速提供目标探测和目标识别信息的能力。星上主试验“先进及时响应型战术效果军事成像分光计超光谱成像仪”(ARTEMIS HSI)首先利用望远镜关注感兴趣的区域,然后用分光计将望远镜收集到的电磁图像转换为图表,接着利用存有超光谱识别标志库的星载数字信号处理器,直接在星上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以简短的信息描述目标,并提供目标定位,信息可以被手持计算机或便携式计算机接收。从指挥官通知卫星关注某地,到接收目标描述与坐标,整个处理过程约10分钟。星载数字信号处理器取代地面处理中心,节省了资源与时间,为战场指挥官赢得战争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战术星”系列是美国“作战及时响应型太空”(ORS)计划的一部分,是发展ORS 卫星之前的过渡型号。2006年,“战术星”-2升空;2007年,美国空军开始利用“战术星”-2搜集图像,这是首项系列验证短时间内部署战术上及时响应型天基能力的实验。2007年ORS方案正式提出,旨在部署可快速研发及发射的小卫星和卫星平台,满足国家紧急安全需求。ORS办公室主任在总结2009年ORS工作取得的成绩时提到:办公室人员编制增加;办公室投入很多精力关注开发业务经验和运行所需的基础实施,完成后,下一步是准确找出下一阶段ORS办公室有限的资源最应该投向的太空任务;最大成就是发射了“战术星”-3;开始建造第一颗运行卫星ORS-1,旨在满足美国中央司令部在情报、监视与侦察数据方面提出的不明确需求。办公室还签署了22份小型合同,研发有前景的太空技术。预计2010年将发射ORS-1和“战术星”-4卫星。此外,依照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的指示,美国军方正将ORS成本融入长期预算计划中。
  
  军事通信卫星方面,在带宽、能力和类型三方面均有发展。美国两颗“宽带全球卫星通信”(WGS)——WGS-2和WGS-3入轨,与2008年入轨的WGS-1一起构成WGS初始星座。初步建成的WGS星座将利用X波段和Ka波段通信,提供4.875GHz的瞬时转换带宽,数据率达到1.2~3.6Gbps,超过DSCS-3数据吞吐量的10倍以上,为美军及其盟军在所有战区提供前所未有的军用卫星通信能力。此外,下一代军事战略和战术中继系统“先进极高频”(AEFH)计划首颗卫星也进入最后的测试阶段,准备2010年发射。年内发射的还有美国秘密通信卫星PAN,据推测这是窄带“特高频后继星”(UFO)向“移动用户目标系统”(MUOS)之间的过渡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导航卫星发展方面,GPS系统新增2颗GPS IIR-M卫星(GPS IIR-M-20/ GPS IIR-M-21)。其中GPS IIR-M-20卫星由于辅助端口上增加了一个新型L5演示信号,导致信号干扰,问题尚未解决,服务时间推后。这两颗新卫星入役后,全球用户将获得更高精确度、增强的加密技术和抗干扰的能力。
  
  其它卫星发射情况参见表2。

4_10_52_17_24B.jpg


五、美政府或继续向“星座计划”拨款,明年国际空间站将重在科研
  
  2009年是关乎“星座计划”存亡的一年,尽管周折不断,但美国国会代表最终达成一致,“星座计划”或可能到奥巴马政府的继续支持。
  
  10月22日,美国总统指派的奥古斯丁研究小组提交了载人太空飞行方案评审最终报告——《寻求适合伟大国家的载人太空飞行计划》,报告认为NASA航天飞机替换计划会耗资过多、耗时太长,难以形成切实可行的方案。尽管得出如此结论,但奥巴马任命前宇航员为NASA局长,似在有意推动载人太空飞行;而其,11月美国参众两院谈判代表就2010财年的综合开支法案达成一致: NASA最终开支法案包含了对“星座计划”的保护,并规定:在国会拨款委员会通过正式立法之前,NASA不能缩减或取消它目前的载人航天飞行活动。
  
  “星座计划”包括“战神”火箭、“猎户座”乘员探索飞行器、“牵牛星”月球着陆器等项目。在研发方面,NASA“战神”1-X火箭成功发射,虽然尚有若干问题需要解决(如降落伞出现故障等),不过有研究者认为,此次发射堪称完美。此后,研究人员们继续攻坚,12月,宣布已经确定“战神”-1火箭振动问题解决方案。9月, “猎户座”(Orion)乘员探索飞行器完成初步设计评审;12月,又完成了发射异常中断系统(LAS)的全尺寸姿态控制发动机的地面测试,此次试验的成功意味着又向星座计划的飞行迈进重要一步,演示了改善宇航员飞行安全性的进步,飞行安全性正是星座计划成功的核心。不过,为了降低重量, “猎户座”可能会将宇航员座位由6名减至4名,还将取消飞行器的无人驾驶能力等。 “牵牛星”着陆器招标书已在年初由NASA发布,随后,波音等公司参与到设计合同的竞标中。
  
  在奥古斯丁小组提出联合国内商业发射团队与国际伙伴共同推进“重返月球”之前,NASA已经在鼓励私人企业加入载人航天计划。如, SpaceX公司的“龙”太空船,轨道科学公司的“天鹅座”运载器都列入候选名单。
  
  从2000年国际空间站迎来首批常驻人员,至2009年站上常驻人员已增至6名。国际空间站已经成为国际航天合作的典范,其主要用途在于科研。不过,尽管宇航员们在站上做了一些研究,但在2010年之前,国际空间站的首要目标都落在组建上,科研利用并未摆在首位。而且,航天飞机在2010年退役的日期迫在眉睫,航天飞机一旦退役,将降低运输国际空间站研究货物的能力。此外,发射成本高昂等难题,也会阻碍对空间站所有科研设备的最大程度利用。为了更好的管理空间站上的科研工作,NASA正在分析建立一个管理部门的可行性。NASA的计划是,将空间站上约50%的美国研究设备用于NASA科研项目(其中包括人类研究项目);并向空间站上的美国国家实验研究人员开放剩余设备。
  
  2009年与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与科研工作有关的活动见表3。

4_10_53_7_21C.jpg


六、美国探测器撞击月球找到水源,积极开展国际航天合作
  
  在经历4个月的飞行后,美国“半人马座”上面级火箭与“守望”月球坑观测与感知(LCROSS)卫星于10月9日对月球南极地区先后成功完成了两次撞击,并获得撞月数据,初步分析显示,月球上存在水源。这次发现翻开了人类对月球了解的新篇章。6月18日,与LCROSS 一同发射的是NASA “月球勘测轨道器”(LRO)。6月23日LRO进入月球轨道,9月完成试运行和仪器校准,并进入月球绘图轨道,开始对月球南极绘图。NASA工程师还在建立能从距离地球38万千米的LRO传回巨量数据的通信系统,试图把月球通信提升为近实时。
  
  美国在深空探测方面的其它活动还包括:(1)NASA月球探索分析组公布《月球探索路线图》。7月,NASA月球探索分析组公布《月球探索路线图——21世纪探索月球:主题、目的、目标、研究及优先权,2009》(1.0版)。路线图包括三个主题,分别关注科学、向前发展(到火星及以远)能力,以及可持续性。(2)火星探测活动。目前在火星上的探测器包括:2001年进入火星轨道的“奥德赛”火星探测器由于电脑内存出现故障,11月处于停机状态并进入“安全模式”。2004年登陆的“勇气”号火星漫游车已经陷入沙坑6个月,再度患上“健忘症”,无法将信息存储于计算机闪存上。2006年登陆的“火星勘测轨道器”(MRO)在2009年年底已经恢复正常,科学家们渴望在明年重新开始对火星的详细观测。2008年5月登陆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完成3个月的火星探测任务,并延长任务2个月,随着火星上寒冷冬季的到来,“凤凰”号最终被冻结,专家们期待它能涅槃重生。(3)发射太空望远镜,寻找类地行星和3月6日,美国发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这是世界首个用于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航天器;12月14日又发射了“广域红外测量探测器”,扫描太空。
  
  在国际航天合作方面,美欧在太空运输和火星探测等领域开展合作。如美法签署民用航天合作协议,NASA与ESA签署备忘录进行民用航天运输合作,并决定联合开展ExoMars火星探测任务。其它合作还包括:美日航天局签署协议开展未来地球科学合作、美印签署协议将促进印度太空发射业的发展等。
2009年世界航天发展回顾——太空进入能力进一步在亚洲扩散

2010-01-04

      2009年,日本和印度航天发展有显著进步,日本使用新型大推力火箭H2B向国际空间站发射了H2转移飞行器,开启日本国内航天计划新纪元;印度则在积极研发自主低温上面级,试图实现火箭本土化。两国都发射了新的间谍卫星,分辨率达0.6米-1米;两国的月球任务都有新的收获。此外,亚洲的伊朗、朝鲜、韩国也都在尝试发射卫星入轨。

  一、日本新型大推力火箭H2B发射H2转移飞行器
  
  1.日本将军事航天纳入宇宙开发战略

  2009年6月,日本宇宙开发战略总部通过《宇宙基本计划》,这是日本第一个航天总体战略。文献对未来5年的重点项目给予预算支持,还提出未来10年内准备开发的项目。例如:开发导弹预警卫星或天基传感器、独立的天基导航和定位能力、军事通信卫星、高分辨率成像侦察卫星、空间态势感知能力等。该文献的出台,意味着国家安全将作为日本近期太空活动的重点与核心。
  
  2.空间运载能力有大幅提升

  2009年9月11日,日本使用独立研制的新型大推力火箭H2B发射H2转移飞行器(HTV),为国际空间站提供重要的新能力。H2B火箭是日本主力火箭H2A的升级版本。H2B火箭长56.6米,重531吨,是使用液氧和液氢为推进剂的二级式火箭。H2B火箭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发射能力约8吨,空间站转运飞行器轨道的最大发射能力达16.5吨。H2A和 H2B火箭组合使用,能满足更广泛的发射需求;通过提高运载能力实现一枚火箭发射多颗卫星,削减发射成本,使日本的航天产业更具活力。日本方面认为,这次发射活动开启日本国内航天计划新纪元。11月2日,HTV在第三次脱轨机动后,成功再入大气层。HTV演示飞行成功完成最后目标,运走国际空间站上垃圾,完成为期52天的所有任务。

  另外,因继续开发费用过多、市场前景不明等原因,日本政府决定停止与民间企业合作进行的中型运载火箭GX火箭研发计划。日本打算研发的另一个项目是三级“先进固体火箭”(ASR),该火箭由IHI宇航公司建造,未来将发射中型科学有效载荷,预计在2010年开始全尺寸研发工作,在2012年或2013年首次发射。
  
  3.两度测试拦截弹,日美合作联合导弹防御系统计划经费将遭削减

  9月16日,日本自卫队日在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成功试射国产的“爱国者”-3拦截弹。日本航空自卫队以雷达探测到来袭靶弹,接着发射“爱国者”-3将其摧毁。这是日本自去年9月以来第二次成功试射该型拦截弹,也是首次成功试射国产型号,是日本首次以遥控方式进行该型拦截弹的发射试验。9月27日,一艘日本驱逐舰在演习中击落了一枚弹道导弹目标,成为日本第三艘使用“宙斯盾”系统摧毁作战能力的军舰。“标准导弹”(SM)-3从日本“妙高”号(Myoko)驱逐舰发射,击中弹道导弹目标。此次试射美军未事先通报模拟弹发射时间,完全以实战方式进行。
  在日本内阁通过的2010/2011财年国防开支指导方针中,将新型“爱国者先进能力”-3(PAC-3)面对空拦截器的部署推迟到2011年4月后进行。此外,一项国防政策指导方针的主要评审工作也将延迟1年进行。
  
  4.对地观测卫星与间谍成像卫星陆续升空,国产导航卫星完成热真空试验

  1月23日,日本发射了世界首颗温室气体观测卫星“呼吸”号。卫星利用高精度的传感器,监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并“有望在监视全球环境变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同发射的还有7颗由日本大学和民间企业等研制的小型卫星。11月28日,日本使用H-2A火箭发射第五颗间谍卫星“光学三号”。“光学三号”性能先进,操作性更强,星上采用黑白照相机拍摄,可连续拍摄,地面分辨率由原来的1米提高到0.6米,能清晰分辨地面的车辆型号,以及车上装载的货物。2007年由2颗光学卫星和2颗雷达卫星组成的“情报搜集系统”刚刚完成组网,“雷达一号”和“雷达二号”即相继失灵,这次发射的“光学三号”将替换已到寿命期的“光学一号”,日本政府还计划在2011年发射第三颗雷达卫星,继续完成该系统的补网工作。

  10月,“准天顶”导航卫星完成热真空试验。此次试验检验了卫星在严酷温度环境中的性能。热真空试验完成后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检验卫星在运载火箭发射时的耐受性等。
  
  5.“月女神”月球探测器撞月,明年将发金星探测任务与太阳帆试验

  11月,日本宇航探索局向公众发布了来自月球探测器“月女神”(又称“辉夜姬”)在计划运行阶段(从2007年12月21到2008年10月31日)获得的数据(L2产品)。“月女神”于2007年9月发射,旨在通过研究月球的成分、重力场和月表特征,了解其形成和演变。2009年  2月,日本 “月女神”卫星探测器中的一颗子卫星完成使命坠落月表。6月10日, “月女神”月球探测器成功撞月,研究人员对撞击点进行研究,观察了辐射和微流星体如何侵蚀新暴露在外的月球土壤。此外,日本打算2020年前将机器人送上月球。

  除了探月任务,2月,执行小行星探测任务的“隼鸟”号探测器成功完成了离子引擎重启,迈出了返航地球的重要一步。日本还准备在2010年5月发射首个金星任务“黎明”( Akatsuki),预计2010年12月抵达金星。和它一起升空的将是“伊卡洛斯”太阳帆。日本在最近几年在太阳帆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2004年曾经使用一枚亚轨道探空火箭发射过一个小型反应器,2006年又在一次轨道测试中展开过一个较大太阳帆,但未能完全展开。日本还计划在太空建立大型太阳能电站,希望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能够帮助日本解决能源问题,并为全球变暖提供解决方案。
  
  
  二、印度航天活动雄心不减

  1.积极研发自主低温上面级

  印度正在研发GSLV MARK III火箭,将使用自主研制的低温上面级。目前,只有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和中国等国具备自主研发低温发动机的能力。之前GSLV火箭的五次任务均使用的是俄罗斯低温发动机。GSLV Mark III火箭要将4吨重的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这个三级火箭使用液体推进剂的芯级重110吨,配有两个捆绑式固体推进剂发动机级段,每个携带200吨重的推进剂。低温上面级携带25吨推进剂。GSLV MARK III起飞重量达629吨,全长42.4米,有效载荷整流罩直径5米,有效载荷柱为100立方米。除了重型火箭,印度版航天飞机工程模型已经建成,“可复用运载火箭技术演示器”(RLV-TD)预计可在一年内进行飞行测试。
  
  2.推进导弹攻防能力的研发

  2009年,印度多次试射多种型号导弹。包括地面攻击型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四次试射,一次因软件故障未能击中目标), “大地”(两次试射)与“烈火”(两次试射,一次偏航),“丹努什”(一次试射,“大地”导弹的海军型号)。其中新型“布拉莫斯” Block II巡航导弹射程290千米,可携带300千克的常规弹头,垂直发射,应用了新型寻的器系统,可躲避雷达和反导弹系统跟踪。布拉莫斯导弹计划是印度与俄罗斯的联合计划。据悉,印度布拉莫斯航宇公司正致力于“布拉莫斯” II的高超声速导弹研发计划,预计将于2013年前完成,其飞行速度将达到马赫数5到马赫数7。

  3.发射先进的成像侦察卫星与海洋遥感卫星,导航卫星将在三年内投入使用

  4月20日印度发射全天候“雷达成像卫星”-2(RISAT-2)。卫星重300千克,进入高550千米、轨道倾角41°的太阳同步轨道,在轨寿命3年。星上搭载直径超过5米的碟形雷达天线,探测能力强,可在雨、雪、雾气候条件下进行昼夜侦察,分辨率达1米,还能识破伪装过的隐蔽营地和运输工具。RISAT-2可全天候监视印度周边地区,有助于绘图和管理自然灾害以及开展反渗透和反恐怖分子活动。9月23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C14将印度 “海洋卫星”-2遥感卫星和6颗小卫星发射升空;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IRNSS)将在三年内投入运行该系统包括七颗卫星,将覆盖印度海洋地区,定位精度大约为十米。年初印度还发布了载人飞船研发细节,随后印度规划委员会批准了ISRO的载人航天计划。

  9月23日,印度极轨卫星运载火箭PSLV-C14将印度遥感卫星“海洋卫星”-2(Oceansat-2) 发射升空,一同发射升空的还有6颗进入极轨太阳同步轨道的欧洲纳米卫星。Oceansat-2是一颗可跟踪海洋生物和鉴别潜在渔区的综合型卫星,还可协助预报海事趋势和海岸带研究,为天气预报和气象研究提供支持。该卫星将替代在轨运行的“海洋卫星”-1,使用寿命预计为5年。与Oceansat-2一同发射的纳米卫星来自德国、瑞士和土耳其。

  印度区域导航卫星系统(IRNSS)将在三年内投入运行。IRNSS将覆盖印度海洋地区,定位精度大约为十米,使用七颗卫星,其中三颗在静地轨道四颗在非静地轨道。到2012年前,印度将拥有最少500个转发器,除了现在的C波段、扩展的C波段和Ku波段,还将引入更高频的Ka波段,提供极小的孔径终端通信。
  
  4.筹备载人飞船研发,继续关注月球任务

  印度太空研究组织(ISRO)2月公布了印度载人飞船研发细节,俄罗斯将基于印俄2008年5月签署的协议对印度的载人航天计划进行帮助。2月23日,印度规划委员会批准了ISRO的载人航天计划。印度载人航天计划将把2名宇航员送入275千米高的轨道飞行7天,整项计划预计耗资25亿美元。

  2009年2月印度财长公布了2009-2010年度暂定预算,防务经费比上年增长了34%,达到283.4亿美元。其中印度太空研究组织(ISRO)获得预算约为9亿美元,比上一年度增长27%,其中大部分将用于月球任务、半低温发动机的研发和重型卫星运载火箭的制造。8月30日,印度正式宣布“月球初航”任务提前结束。尽管与航天器失去了联系,不过印度太空研究组织在30日庆祝了首个探月任务取得成功,并表示95%的任务都已经完成。吸取月球初航任务提前结束的教训, ISRO决定更换所有未来卫星计算机上的处理单元。此外,印度表示“月球航行”-2设计已经完成,将进行原型机建造,有望在2011年-2012年前发射,预计耗资约0.9亿美元。印度还准备在未来6年内将航天器送往火星。
  
  5.广泛开展国内外的合作

  在国内,印度太空研究组织准备向私人公司外包高端业务——从建造更复杂的系统到系统组装。在国际发射市场,印度欲发射更多欧洲与美国卫星。印度太空研究组织(ISRO)已经与阿里安航天公司达成一项共识,阿里安公司将在欧洲寻找小卫星由ISRO发射。在未来一年,ISRO将发射约6颗国外卫星,包括来自法国、阿尔及利亚、德国、加拿大和印度尼西亚的外国卫星。

  其它国际合作还包括:(1)美国与印度就扩展民用航天合作达成一致意见。两国将深化目前在科学技术前沿领域、核问题和太空领域的合作,这将为两国的大学和实验室打开新的机遇。两国还签署了共享印度“海洋卫星”-2数据的协议。印度还期望美国能够放宽向亚洲技术转移的限制。(2)印韩两国希望加入国际空间站项目。(3)印度计划发射一颗与法国合作开发的“热带云”(Megha Tropiques)卫星,此卫星主要从事热带大气、气候问题研究。
  
  三、朝鲜、韩国、伊朗积极探寻太空进入能力

  2009年,亚洲的伊朗、朝鲜、韩国都在尝试发射卫星入轨,尽管成败不同,但已经显示出这一区域国家在寻求太空进入能力方面的决心。

  伊朗初步具备太空进入能力。2月3日,伊朗使用“信使”-2(Safir-2)火箭将“希望”(O-mid)号科研卫星送入250千米-400千米的高空,为日后火箭与卫星研发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也显示出伊朗在发展远程投送能力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007年和2008年伊朗曾两次试射由“流星”-3(Shahab-3)导弹改装而成“信使”号火箭,外界认为,两次发射均未达到预期目的。

  4月5日,朝鲜使用“银河2号”火箭发射“光明星2号”试验通信卫星。“银河2号”从“大浦洞”-2导弹改装而来,配有三级推进装置,最大直径2.25米,发射质量78吨。尽管朝鲜与美日韩对发射成功与否观点不一,但至少说明朝鲜导弹技术已有明显提高,且取得了部分成功,至于火箭级间分离等关键技术则有待突破。

  8月25日,“韩国太空运载火箭”-1(KSLV-1)发射“科学与技术卫星”-2时由于整流罩系统问题导致失败。火箭重140吨,高33米,直径2.9米。第一级是俄制液体燃料火箭,可产生170吨推力;第二级火箭是韩制固体燃料火箭,可产生8吨推力。本次试射虽未成功,但为韩国获得独立自主的太空进入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此外,韩国正在推行建造本土的防空单元,以及完备自2006年开始推进的防空和导弹防御的庞大计划,共计耗资2.14亿美元。此外,韩国还计划采购能探测到距新系统1000千米远目标的新型雷达。另外,2008年韩国开始使用美制“爱国者”导弹替换其老旧的“奈基”(Nike)面对空导弹,并宣布2009年采购48枚“爱国者”导弹。这些导弹将在2010年投入运行
图片太大, 很难搞进来。
从发射次数上,看上去很像多极化,真的探究到理念与技术的进步.....
发射次数也不算多极化,美俄的发射次数加起来占了72%,还不包括海射的部分
hnyzvw 发表于 2010-1-4 18:29


    图片的话,可以挂到这个相册,不用注册的
www.imgur.com
没有TG的评论
没TG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