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奇文《金钱统治》-新世界的呼唤-美国国家战略臆想-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0:49:43
回顾美国崛起之路,我们试图勾勒这个国家的发展战略。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是:美国好像从来就没有国家发展战略。
美国没有制定所谓的十年发展规划,克林顿也没有制定伟大的信息产业纲领。因为,从移民时代开始,美国公民的思想就为利益驱使,没有纲领性文件,但每一个人又遵循同样的行为准则。
准则很简单:在现行法律框架内,以合理的方式赚钱、赚大钱、赚更多的钱。
或许没有人专门为他们设计,但他们确实朝着这个途径在走下去。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涌现了一批“大王”:牛肉大王、粮食大王……,各行业都有大王。他们是那个时代美国的中坚,但他们也终结了自由竞争时代,在残酷的商战中成长起来的垄断企业,今天它们被叫做托拉斯。
竞争必然有失败和胜利,也就必然有兼并重组,产业趋向垄断就是不可避免的,最后必然产生托拉斯。托拉斯被肢解,自然也就成了金融控股集团,产业资金转向更高端的汽车、电子,当这些再度称为夕阳行业,他们便转向了生物、核工业,跟着就是20世纪末的网络和虚拟经济……
其中的关键,是创新。
产业代表着利益格局,当主导产业形成,利益格局也就给定了。不仅美国人,全世界人民都一样,在既定的产业格局下要分割利益,不能说不可能,至少相当难。
每一个国家都希望能引领世界发展,民主国家希望,专制国家也希望。引领世界发展,仅有理想是不够的,甚至发愤图强也不够。
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美国人民也不懒惰、愚蠢、懦弱。街边小贩也很勤劳、对付城管也很勇敢、讨价还价更是智慧,但是,他还是一个街边小摊贩。靠这些,永远成不了富人,更不可能走进产业高端。
从底层走到最高端,仅靠勤劳、勇敢、智慧,没有可能。
唯一的方法,就是创新。
创新一种新的产品,一种新的理念,甚至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此时,旧有利益格局就会被打破,而创新者,就会成为高端。
这是捷径,也是唯一的途径。
保证创新的,是制度和文化;而引领创新的,是金融。
一百多年美国的产业创新中,金融为创新提供了充足的燃料——钱,世界资本在美国从一个产业转向另外一个产业,而在经济分工中,美国始终掌握着产业中最核心的创新。当一个夕阳产业落后于时代,核心技术被别的国家掌握时,新的技术便会出现,因为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只有独立掌握核心技术,才有可能赚更多的钱。其他国家始终被压制于产业链的最低端,包括欧洲,也包括日本和中国,只不过,我们更低。
拆分标准石油公司又能如何,拆分微软又能如何,美国始终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创新能力,有着世界上最优秀的人力资源,全世界大学排行榜中的前10位,8所是美国院校,其余两所则是大学的滥觞,牛津和剑桥。美国手中也始终掌握着世界最强大的资金,这些资金每日梦想着寻找更高的报酬,通过金融市场,一个个泡沫被吹出来,铁路、电器、汽车、生化、互联网,在泡沫中这些技术的赚钱前景被看成七彩玄幻,但最终在金融市场的引导下变为现实。
美国不用站在潮流前方,因为潮流本就是他们发动的。
大概还不能称呼这个逻辑为美国的国家战略,因为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政策规定这些,这些是每一个人的行为理念。美国政府做的最多的事情,不是试图引导产业资本,而是放任自流,给创新以空间。即使存在金融危机,1929年那样的风暴也未能击溃这位世界经济新秀。因为,这种文化给予了人类一个公平的起点,如果经济体制的遴选过程公平,优秀人才胜出就是必然。
所以,美国有了金融创新,有了电气化,有了互联网,当然,也有了金融危机。
金融支持创新,创新引领美国,而美国则引领了世界。
当然,也有其他途径能过上好日子,比如,抢劫。
在中古时代,西班牙可以抢劫美洲大陆;在现代,当权者可以抢劫自己的人民。对国家战略而言,能出门抢劫别的国家也算一条路,抢劫自己人却绝对不可能造就世界强国,因为,被剥夺者不可能比剥夺者更强势,因而也就只能是恶性循环。
对国民的掠夺,虽然有暴力支撑,但未必体现为暴力。现有制度框架本身就具备掠夺性,只有进入体制内机构才有掠夺的可能,当掠夺已经成为习惯,这种制度就很难打破自身循环。当然,这种所谓的高端只能维持国内极少数人过上富足生活,因为,没有创新,国民财富总数是一定的。
当然,创新,肯定难以为继。
创新必然会分割利益格局,而现行制度框架的本质,就是不允许这样做。技术创新,靠的是利益激励;制度创新,同样也需要利益激励。然而,制度创新要远比技术创新艰难。在一个给定的利益格局下,需要变革利益结构的人恰恰不可能去变更现行制度。而对任何一个单独的个人,即使有很强的能力,改变制度的成本肯定高于跻身于现行制度的成本。
所以,有人说,如果你不能改变这个社会,就只能去适应。

说美国没有国家战略的,基本上是脑残,但是我个人还是稍微同意他所说的对国民的掠夺是绝对不好的。回顾美国崛起之路,我们试图勾勒这个国家的发展战略。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是:美国好像从来就没有国家发展战略。
美国没有制定所谓的十年发展规划,克林顿也没有制定伟大的信息产业纲领。因为,从移民时代开始,美国公民的思想就为利益驱使,没有纲领性文件,但每一个人又遵循同样的行为准则。
准则很简单:在现行法律框架内,以合理的方式赚钱、赚大钱、赚更多的钱。
或许没有人专门为他们设计,但他们确实朝着这个途径在走下去。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涌现了一批“大王”:牛肉大王、粮食大王……,各行业都有大王。他们是那个时代美国的中坚,但他们也终结了自由竞争时代,在残酷的商战中成长起来的垄断企业,今天它们被叫做托拉斯。
竞争必然有失败和胜利,也就必然有兼并重组,产业趋向垄断就是不可避免的,最后必然产生托拉斯。托拉斯被肢解,自然也就成了金融控股集团,产业资金转向更高端的汽车、电子,当这些再度称为夕阳行业,他们便转向了生物、核工业,跟着就是20世纪末的网络和虚拟经济……
其中的关键,是创新。
产业代表着利益格局,当主导产业形成,利益格局也就给定了。不仅美国人,全世界人民都一样,在既定的产业格局下要分割利益,不能说不可能,至少相当难。
每一个国家都希望能引领世界发展,民主国家希望,专制国家也希望。引领世界发展,仅有理想是不够的,甚至发愤图强也不够。
中国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美国人民也不懒惰、愚蠢、懦弱。街边小贩也很勤劳、对付城管也很勇敢、讨价还价更是智慧,但是,他还是一个街边小摊贩。靠这些,永远成不了富人,更不可能走进产业高端。
从底层走到最高端,仅靠勤劳、勇敢、智慧,没有可能。
唯一的方法,就是创新。
创新一种新的产品,一种新的理念,甚至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此时,旧有利益格局就会被打破,而创新者,就会成为高端。
这是捷径,也是唯一的途径。
保证创新的,是制度和文化;而引领创新的,是金融。
一百多年美国的产业创新中,金融为创新提供了充足的燃料——钱,世界资本在美国从一个产业转向另外一个产业,而在经济分工中,美国始终掌握着产业中最核心的创新。当一个夕阳产业落后于时代,核心技术被别的国家掌握时,新的技术便会出现,因为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只有独立掌握核心技术,才有可能赚更多的钱。其他国家始终被压制于产业链的最低端,包括欧洲,也包括日本和中国,只不过,我们更低。
拆分标准石油公司又能如何,拆分微软又能如何,美国始终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创新能力,有着世界上最优秀的人力资源,全世界大学排行榜中的前10位,8所是美国院校,其余两所则是大学的滥觞,牛津和剑桥。美国手中也始终掌握着世界最强大的资金,这些资金每日梦想着寻找更高的报酬,通过金融市场,一个个泡沫被吹出来,铁路、电器、汽车、生化、互联网,在泡沫中这些技术的赚钱前景被看成七彩玄幻,但最终在金融市场的引导下变为现实。
美国不用站在潮流前方,因为潮流本就是他们发动的。
大概还不能称呼这个逻辑为美国的国家战略,因为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政策规定这些,这些是每一个人的行为理念。美国政府做的最多的事情,不是试图引导产业资本,而是放任自流,给创新以空间。即使存在金融危机,1929年那样的风暴也未能击溃这位世界经济新秀。因为,这种文化给予了人类一个公平的起点,如果经济体制的遴选过程公平,优秀人才胜出就是必然。
所以,美国有了金融创新,有了电气化,有了互联网,当然,也有了金融危机。
金融支持创新,创新引领美国,而美国则引领了世界。
当然,也有其他途径能过上好日子,比如,抢劫。
在中古时代,西班牙可以抢劫美洲大陆;在现代,当权者可以抢劫自己的人民。对国家战略而言,能出门抢劫别的国家也算一条路,抢劫自己人却绝对不可能造就世界强国,因为,被剥夺者不可能比剥夺者更强势,因而也就只能是恶性循环。
对国民的掠夺,虽然有暴力支撑,但未必体现为暴力。现有制度框架本身就具备掠夺性,只有进入体制内机构才有掠夺的可能,当掠夺已经成为习惯,这种制度就很难打破自身循环。当然,这种所谓的高端只能维持国内极少数人过上富足生活,因为,没有创新,国民财富总数是一定的。
当然,创新,肯定难以为继。
创新必然会分割利益格局,而现行制度框架的本质,就是不允许这样做。技术创新,靠的是利益激励;制度创新,同样也需要利益激励。然而,制度创新要远比技术创新艰难。在一个给定的利益格局下,需要变革利益结构的人恰恰不可能去变更现行制度。而对任何一个单独的个人,即使有很强的能力,改变制度的成本肯定高于跻身于现行制度的成本。
所以,有人说,如果你不能改变这个社会,就只能去适应。

说美国没有国家战略的,基本上是脑残,但是我个人还是稍微同意他所说的对国民的掠夺是绝对不好的。
这么好的文章没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