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违法的副镇长PK弱势依法的副市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28:41


最近看到浙江省温岭市的几则报道,有几个问题想不通,就教各位老大
  最近以来浙江省温岭市温峤镇政府违法大面积拆毀文物,浙江省文物总队的领导前来查处。(详细见后)偶的问题有三
  一是镇政府为什么敢公然违法?违法后,为什么没人处理?
  二是省总队责成温岭市分管科教文卫的副市长作落实,一个弱势的市长能落实得了对一个违法的强势的副镇长作出决定的处理吗?PK结果会是如何
  三是那位强势违法的副镇长有没有个人责任,对他个人责任的追究合理吗,如何落实,才是合理

最近看到浙江省温岭市的几则报道,有几个问题想不通,就教各位老大
  最近以来浙江省温岭市温峤镇政府违法大面积拆毀文物,浙江省文物总队的领导前来查处。(详细见后)偶的问题有三
  一是镇政府为什么敢公然违法?违法后,为什么没人处理?
  二是省总队责成温岭市分管科教文卫的副市长作落实,一个弱势的市长能落实得了对一个违法的强势的副镇长作出决定的处理吗?PK结果会是如何
  三是那位强势违法的副镇长有没有个人责任,对他个人责任的追究合理吗,如何落实,才是合理


保护千年古镇“温岭街” 省文物监察总队在行动
  千年古镇“温岭街”正在消失后续报道:
  省文物监察总队在行动
    中国台州网消息 12 月15日下午5时许,杭州正下着大雨。“嘀铃铃!嘀铃铃!”浙江省文物监察总队吕可平总队长接到温岭群众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温岭街正遭到严重的违法拆建”的举报电话。“为保护我们共同的文物,马上出发。”情况紧急,刻不容缓,吕可平总队长连晚饭都来不及吃,就火急火燎地带上一名部下,亲自驱车前往温岭。在车上他找了几块饼干充饥,一路上马不停蹄,直到晚上10点多钟才赶到温岭市区住下。
    12月16日一大早,吕可平总队长就亲自驾车与温岭市文物监察大队执法人员一道赶到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温峤镇温岭街老街。作为省文物监察总队领导,他牵挂着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镇,这次他是第三次进这个千年古镇了。
    吕总队长没有惊动当地政府的领导,首先来到群众举报的温岭街后街75号以北的10几间违法拆建的新屋前暗访。呈现在吕总队长眼前的是,10余间受保护的古居早已无踪影了,换来的却是造到二层的混凝土建筑,有的开始造第三层了,面对触目惊心的违法建筑,吕总队长要求居民立即停止建筑,听候处罚,随后他拍了好多照片,接着察看了整条温岭街老街未批拆建的十几处大面积新高楼,感到十分痛心,他还到准备建造新房的火着基察看,告诫居民们一定要按规划原貌复建文化遗产。
    下午5时许,吕可平总队长把温峤镇的王勇镇长和分管城建的李宣敏副镇长请到温岭市文广新局会议室。吕可平总队长从老一辈革命家保护宁波天一阁、湖州南浔等历史文物古迹说起,说明保护文物的重要性,他要求温峤镇政府领导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待文物,以历史的责任去保护文物。他说,我们的历史古镇,已经所剩无几了,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遇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矛盾时,经济发展也要让位历史文化遗产,所以我们所有的行为都要依法行政,政府要依法,公民要守法,拆掉新建的房子镇政府要依法处罚,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他责令温峤镇政府对在建的要立即停建,未批拆建建好了的要逐个调查清楚也要罚款,要依法严肃处罚。吕总队长最后要求温峤镇领导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保护这段珍贵的历史文物,对历史有个交代,做到守土有责。参加会议的温峤镇镇长王勇当即向省文物监察总队作了表态:一、对违法拆建的13间房屋坚决停下来;二、今后工作中,尽最大财力、最大决心、最大精力来保护温岭最大的财富的温岭街;三、加强文物保护宣传的力度,提高干部群众对历史文物保护的法律意识;四、对危房作保护性的修缮,尽可能保护原貌。
    12月17日早晨7点半钟,吕可平总队长约见了温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丁琦娅,提请温岭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依法严肃查处这起违法事件,他要求当地政府在明年修编十二.五规划时,将修缮保护古镇名镇列入五年计划。丁琦娅副市长向省文物监察总队明确表态,她说,温岭街是千年古镇,是条很难得的老街,应该保护好,现在出现大片违法拆建事件,省里很重视,我们温岭市政府要责成主管部门依法严肃处理违法拆建行为。
    笔者采访时,吕可平总队长拿出一份 2008年4月22日(2008年7月1日施行)由温家宝总理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交给笔者。只见《条例》明确规定:未按照保护规划的要求或者未按照法定程序履行……审批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第三十九条);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筑,应当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等(第二十七条);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中的文物造成损毁的,依照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六条)。
    临别时,吕可平总队长说:“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温岭街这一违法拆建事件,我们省文物监察总队一定要跟踪监察,还要向省政府有关领导反映此事,引起各级领导对历史文物的重视。”http://www.taizhou.com.cn/a/20091217/content_138076.html
千年古街风光不再,到处是违法拆建的新房。

保护千年古镇“温岭街” 省文物监察总队在行动
  千年古镇“温岭街”正在消失后续报道:
  省文物监察总队在行动
    中国台州网消息 12 月15日下午5时许,杭州正下着大雨。“嘀铃铃!嘀铃铃!”浙江省文物监察总队吕可平总队长接到温岭群众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温岭街正遭到严重的违法拆建”的举报电话。“为保护我们共同的文物,马上出发。”情况紧急,刻不容缓,吕可平总队长连晚饭都来不及吃,就火急火燎地带上一名部下,亲自驱车前往温岭。在车上他找了几块饼干充饥,一路上马不停蹄,直到晚上10点多钟才赶到温岭市区住下。
    12月16日一大早,吕可平总队长就亲自驾车与温岭市文物监察大队执法人员一道赶到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温峤镇温岭街老街。作为省文物监察总队领导,他牵挂着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名镇,这次他是第三次进这个千年古镇了。
    吕总队长没有惊动当地政府的领导,首先来到群众举报的温岭街后街75号以北的10几间违法拆建的新屋前暗访。呈现在吕总队长眼前的是,10余间受保护的古居早已无踪影了,换来的却是造到二层的混凝土建筑,有的开始造第三层了,面对触目惊心的违法建筑,吕总队长要求居民立即停止建筑,听候处罚,随后他拍了好多照片,接着察看了整条温岭街老街未批拆建的十几处大面积新高楼,感到十分痛心,他还到准备建造新房的火着基察看,告诫居民们一定要按规划原貌复建文化遗产。
    下午5时许,吕可平总队长把温峤镇的王勇镇长和分管城建的李宣敏副镇长请到温岭市文广新局会议室。吕可平总队长从老一辈革命家保护宁波天一阁、湖州南浔等历史文物古迹说起,说明保护文物的重要性,他要求温峤镇政府领导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待文物,以历史的责任去保护文物。他说,我们的历史古镇,已经所剩无几了,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遇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矛盾时,经济发展也要让位历史文化遗产,所以我们所有的行为都要依法行政,政府要依法,公民要守法,拆掉新建的房子镇政府要依法处罚,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他责令温峤镇政府对在建的要立即停建,未批拆建建好了的要逐个调查清楚也要罚款,要依法严肃处罚。吕总队长最后要求温峤镇领导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保护这段珍贵的历史文物,对历史有个交代,做到守土有责。参加会议的温峤镇镇长王勇当即向省文物监察总队作了表态:一、对违法拆建的13间房屋坚决停下来;二、今后工作中,尽最大财力、最大决心、最大精力来保护温岭最大的财富的温岭街;三、加强文物保护宣传的力度,提高干部群众对历史文物保护的法律意识;四、对危房作保护性的修缮,尽可能保护原貌。
    12月17日早晨7点半钟,吕可平总队长约见了温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丁琦娅,提请温岭市政府责成有关部门依法严肃查处这起违法事件,他要求当地政府在明年修编十二.五规划时,将修缮保护古镇名镇列入五年计划。丁琦娅副市长向省文物监察总队明确表态,她说,温岭街是千年古镇,是条很难得的老街,应该保护好,现在出现大片违法拆建事件,省里很重视,我们温岭市政府要责成主管部门依法严肃处理违法拆建行为。
    笔者采访时,吕可平总队长拿出一份 2008年4月22日(2008年7月1日施行)由温家宝总理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交给笔者。只见《条例》明确规定:未按照保护规划的要求或者未按照法定程序履行……审批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第三十九条);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筑,应当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等(第二十七条);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中的文物造成损毁的,依照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四十六条)。
    临别时,吕可平总队长说:“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温岭街这一违法拆建事件,我们省文物监察总队一定要跟踪监察,还要向省政府有关领导反映此事,引起各级领导对历史文物的重视。”http://www.taizhou.com.cn/a/20091217/content_138076.html
千年古街风光不再,到处是违法拆建的新房。


当地居民拆古居建新房 千年古街“温岭街”正消失
  2009-11-20 11:36 来源:台州晚报) 来源:台州网 作者:姜宏伟 贾 明 共 0 条评论 关键字:古街,温岭街,老房子
  
  浙江在线11月20日讯最近,温岭温峤古街上的居民把老房子拆了,原因是老房子破损严重,住在里面太危险。”温峤镇城建规划所所长江灵云称,因为温峤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古街要修复重建必须由省里规划,但现在这个规划还没有批下来。
  
    浙江在线11月20日讯最近,温岭温峤古街上的居民把老房子拆了,原因是老房子破损严重,住在里面太危险。强烈呼吁当地政府部门能够保护千年古街,不要让这条古街因年久失修逐渐消失。
  
    温岭温峤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地处温岭西北,始建于晋代,元朝称作温岭街,1951年改称温峤镇。
  
    温峤镇内有一条千年古街,叫温岭街,现在的温岭市,就是以这条街命名的。
  
    2006年6月2日,省政府研究同意,将温峤镇定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村镇。作为该镇上的温岭辖区内历史最悠久的古街温岭街,也自然成为重点保护的街区。
  
    但最近不少读者来电反映,这条千年古街上的老房子被居民拆了。“这样下去,古街不是要逐渐失去原貌了?赶快呼吁相关部门管理一下吧!”
  
    痛心现象:后街十几间老房子拆掉重建
  
    温岭街有南北走向古老主街一条,分上街、中街、下街三段。街东临溪,隔溪有一单面街道,故又有前街、后街之分。
  
    温岭街南北蜿蜒长达1.5公里,但是因为年久失修,保护得不够完整,有些地方已经失去了原貌。在一些老房子的中间,出现了一些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使得这条千年古街逊色不少。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从今年10月上旬开始,温岭街后街75号附近的13间临街老屋被拆除。
  
    记者前几天赶到现场后发现,后街75号以北的十几间新房正在施工,房子的大体框架都已经成型,工人们挑土挑砖,正在积极赶工。
  
    而这几间新盖的房子,都是混凝土结构。
  
    记者上前询问施工人员,为什么把老房子拆掉重建?他们的回答是,原来的房子已经破旧不堪,住在里面有危险了。
  
    “自行把千年古街上的老房子拆掉重建,到底有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批准?”面对记者的提问,工人们闭口不答。
  
    街上居民:老房破旧不能住人
  
    由于温岭街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如今,这条街上的房子大多破旧不堪,有些已经出现倾斜,对里面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在这条古街上,有一家做铁皮的小店。店主告诉记者,她家的店是租过来的,因为房子太破旧,没法住人,她晚上都要回到镇上的家里去住。
  
    “你看,这楼上已经没法上去了。”店主指着通往楼上的楼梯,直摇头,“平时刮风下雨的,房子里进水不说,我们都不敢留在这里。特别是台风天,老房子里的很多居民都要关了门跑到别处去。”
  
    古街上的林阿婆,今年87岁,住在这里已经有些年头了。说起这里的老房子,老人家直呼不安全:“刮风下雨天,吓死人了。刮台风的时候,我们都要到外面去。”
  
    记者了解到,如今住在古街老房子里的,都是一些老人和外来务工人员。说起老房子的安全问题,大家都忧心忡忡。
  
    而对于后街上居民将老房子拆了重建的事,老街上的居民都表示理解:“有些不重建真的没法住人了。”
  
    当地政府:以修代拆保护千年古街
  
    对于居民拆掉古街上的老房子重建的事,记者采访了温峤镇常务副镇长李宣敏。他的说法是,如今镇里正按照相关规定,以修代拆保护千年古街。
  
    李宣敏承认,之前镇里对古街修复不够重视。虽然现在老街的原貌还在,但是一些古建筑丢失了,百姓在修建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将老房子拆掉的情况。
  
    采访中,李宣敏向记者倒出了他的无奈:“政府的规划相对滞后,即使规划出来了,保障规划的资金又难落实。”
  
    “现在的老房子修复难度大,存在着很多的矛盾。”
  
    “老房子的可用面积小,如果房屋发生倾斜,使用功能降低,就需要重新建房。但是,又因为有些规划及资金方面的控制,不能建新房。矛盾就出来了。”
  
    对于后街75号以北十几间房子拆掉重建的事情,李宣敏表示,因为那里的房屋年久失修,房屋结构严重变形,对百姓的人身安全产生了威胁,才允许他们拆掉重建的。
  
    “但是重新建筑要遵守相关规定,房屋的层数和立面等都要按规划来,要让新建的房子和原貌相类似。”
  
    城建部门:
  
    被拆除重建的老房子属未批先建
  
    但记者了解到,后街上被拆除重建的十几间房子,没有经过省里批准。
  
    温岭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分管文物的副局长朱学平说:“温峤属于省级历史文化村镇,因此,古街上的危房需要维修,就要拿出维修方案由省里批准,然后才能按原貌修复,镇里无权批准拆倒重建。”
  
    温峤镇城建规划所所长江灵云称,因为温峤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古街要修复重建必须由省里规划,但现在这个规划还没有批下来。
  
    对此,温峤镇领导也承认,已拆的十几间房屋规划部门没有批,原因是省建设厅那里没批下来。但是,这些古建筑严重变形,无法修复,老百姓有实际困难,要求建房,镇政府很为难,因此就允许他们未批先建。
  
    记者手记:
  
    对于温岭街这条千年古街上的老房子被拆除重建的问题,说到底是因为历史文物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修复。相关领导也曾经提过,之前政府没有对古街的修复重视起来,才导致一些古建筑丢失、现存的一些老房子结构严重变形等情况。也是因为如此,才出现了“镇里无奈允许居民未批先建”,虽然这是违法的行为。
  
    如今,未批先建的行为已经发生,我们先不去谈谁该为此事件负责,目前最重要的是,当地政府该对现存的历史文化重视起来,尽可能地保护好千年古街的原貌,给子孙后代多留点历史财富。(来源:台州晚报)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09/11/20/2949270.html

当地居民拆古居建新房 千年古街“温岭街”正消失
  2009-11-20 11:36 来源:台州晚报) 来源:台州网 作者:姜宏伟 贾 明 共 0 条评论 关键字:古街,温岭街,老房子
  
  浙江在线11月20日讯最近,温岭温峤古街上的居民把老房子拆了,原因是老房子破损严重,住在里面太危险。”温峤镇城建规划所所长江灵云称,因为温峤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古街要修复重建必须由省里规划,但现在这个规划还没有批下来。
  
    浙江在线11月20日讯最近,温岭温峤古街上的居民把老房子拆了,原因是老房子破损严重,住在里面太危险。强烈呼吁当地政府部门能够保护千年古街,不要让这条古街因年久失修逐渐消失。
  
    温岭温峤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地处温岭西北,始建于晋代,元朝称作温岭街,1951年改称温峤镇。
  
    温峤镇内有一条千年古街,叫温岭街,现在的温岭市,就是以这条街命名的。
  
    2006年6月2日,省政府研究同意,将温峤镇定为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村镇。作为该镇上的温岭辖区内历史最悠久的古街温岭街,也自然成为重点保护的街区。
  
    但最近不少读者来电反映,这条千年古街上的老房子被居民拆了。“这样下去,古街不是要逐渐失去原貌了?赶快呼吁相关部门管理一下吧!”
  
    痛心现象:后街十几间老房子拆掉重建
  
    温岭街有南北走向古老主街一条,分上街、中街、下街三段。街东临溪,隔溪有一单面街道,故又有前街、后街之分。
  
    温岭街南北蜿蜒长达1.5公里,但是因为年久失修,保护得不够完整,有些地方已经失去了原貌。在一些老房子的中间,出现了一些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使得这条千年古街逊色不少。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从今年10月上旬开始,温岭街后街75号附近的13间临街老屋被拆除。
  
    记者前几天赶到现场后发现,后街75号以北的十几间新房正在施工,房子的大体框架都已经成型,工人们挑土挑砖,正在积极赶工。
  
    而这几间新盖的房子,都是混凝土结构。
  
    记者上前询问施工人员,为什么把老房子拆掉重建?他们的回答是,原来的房子已经破旧不堪,住在里面有危险了。
  
    “自行把千年古街上的老房子拆掉重建,到底有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批准?”面对记者的提问,工人们闭口不答。
  
    街上居民:老房破旧不能住人
  
    由于温岭街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如今,这条街上的房子大多破旧不堪,有些已经出现倾斜,对里面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
  
    在这条古街上,有一家做铁皮的小店。店主告诉记者,她家的店是租过来的,因为房子太破旧,没法住人,她晚上都要回到镇上的家里去住。
  
    “你看,这楼上已经没法上去了。”店主指着通往楼上的楼梯,直摇头,“平时刮风下雨的,房子里进水不说,我们都不敢留在这里。特别是台风天,老房子里的很多居民都要关了门跑到别处去。”
  
    古街上的林阿婆,今年87岁,住在这里已经有些年头了。说起这里的老房子,老人家直呼不安全:“刮风下雨天,吓死人了。刮台风的时候,我们都要到外面去。”
  
    记者了解到,如今住在古街老房子里的,都是一些老人和外来务工人员。说起老房子的安全问题,大家都忧心忡忡。
  
    而对于后街上居民将老房子拆了重建的事,老街上的居民都表示理解:“有些不重建真的没法住人了。”
  
    当地政府:以修代拆保护千年古街
  
    对于居民拆掉古街上的老房子重建的事,记者采访了温峤镇常务副镇长李宣敏。他的说法是,如今镇里正按照相关规定,以修代拆保护千年古街。
  
    李宣敏承认,之前镇里对古街修复不够重视。虽然现在老街的原貌还在,但是一些古建筑丢失了,百姓在修建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将老房子拆掉的情况。
  
    采访中,李宣敏向记者倒出了他的无奈:“政府的规划相对滞后,即使规划出来了,保障规划的资金又难落实。”
  
    “现在的老房子修复难度大,存在着很多的矛盾。”
  
    “老房子的可用面积小,如果房屋发生倾斜,使用功能降低,就需要重新建房。但是,又因为有些规划及资金方面的控制,不能建新房。矛盾就出来了。”
  
    对于后街75号以北十几间房子拆掉重建的事情,李宣敏表示,因为那里的房屋年久失修,房屋结构严重变形,对百姓的人身安全产生了威胁,才允许他们拆掉重建的。
  
    “但是重新建筑要遵守相关规定,房屋的层数和立面等都要按规划来,要让新建的房子和原貌相类似。”
  
    城建部门:
  
    被拆除重建的老房子属未批先建
  
    但记者了解到,后街上被拆除重建的十几间房子,没有经过省里批准。
  
    温岭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分管文物的副局长朱学平说:“温峤属于省级历史文化村镇,因此,古街上的危房需要维修,就要拿出维修方案由省里批准,然后才能按原貌修复,镇里无权批准拆倒重建。”
  
    温峤镇城建规划所所长江灵云称,因为温峤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古街要修复重建必须由省里规划,但现在这个规划还没有批下来。
  
    对此,温峤镇领导也承认,已拆的十几间房屋规划部门没有批,原因是省建设厅那里没批下来。但是,这些古建筑严重变形,无法修复,老百姓有实际困难,要求建房,镇政府很为难,因此就允许他们未批先建。
  
    记者手记:
  
    对于温岭街这条千年古街上的老房子被拆除重建的问题,说到底是因为历史文物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修复。相关领导也曾经提过,之前政府没有对古街的修复重视起来,才导致一些古建筑丢失、现存的一些老房子结构严重变形等情况。也是因为如此,才出现了“镇里无奈允许居民未批先建”,虽然这是违法的行为。
  
    如今,未批先建的行为已经发生,我们先不去谈谁该为此事件负责,目前最重要的是,当地政府该对现存的历史文化重视起来,尽可能地保护好千年古街的原貌,给子孙后代多留点历史财富。(来源:台州晚报)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09/11/20/2949270.html
分管科教文卫的副市长怎吗可能是弱势。只存在想管不想管的问题


一市书声温岭街

丁琦娅

  还没到温岭工作,就有温岭土生土长的朋友告诉我,要了解温岭,走进温岭,你得设法,有最短的时间,找到温岭街。

  当时我想,这还不容易,温岭街必在温岭市区,找到老街区,自有温岭街的。

  到了温岭,我才知道,温岭街,并不在温岭市区,而是在市区西北的温峤镇。这还不是我自己找到的,还是那位温岭土生土长的朋友主动告诉我的,就在我到温岭报到的当天。朋友说,深怕被人问起,一时答不上来,多丢面子。

  朋友,就是朋友,总为你担着心。我心里感激着呢。可在嘴上,我还是不领情的,怪他太没耐性,还小瞧人,我就至于那么笨么?

  这以后吧,记不得几次去温峤镇了,就是没有特地去寻找温岭街。

  差不多一年过去了,我还是没去温岭街。朋友说我太不像话。我却责怪朋友,坏了我的兴致。

  就像小时候猜谜语,尚不知道谜底时,我会歪着脑袋苦思冥想,还会紧追着出谜语的,三番五次地寻问,可是这,可是那,兴致极好。可一旦有性急的伙伴,没等我猜上两遍,就直楞楞地说出了谜底,反倒是没趣了。家乡有句古话说得极好,“做谜做谜猜,告谜全无功,讨饭掼竹筒”。

  那位性急的温岭朋友,就是傻傻的“告谜”者,不只劳而无功,还严重挫伤我寻访温岭街的积极性。

  不过,毕竟有先入为主的印象,我还是会时时记起温岭街,记着要专访温岭街。

  去年春天的一个下午,随文物部门考察温岭文物,看了月洞桥、寺前桥、“天柱奇观”摩崖和箬山天后宫后,我提议要去温岭街看看。总算走进了温岭街。

  没想到,温岭街是一条既繁华热闹,又古风犹存的千年老街。

我理解朋友的心意了,后悔自己没能听从朋友的劝告,尽早寻访温岭街。

    那天下午,因是近黄昏了,我们只在最繁华的中街匆匆走过。感觉非常不错。

  那以后,还有过几次陪同外地朋友寻访温峤街。但多是来去匆匆,走一段就结束了。不能尽兴。

  尽兴而完整地寻访温岭街的,是今年三月间的那一次。那天,我安排了一整天的时间,专门寻访温峤古道和古道上的温岭街。那是一次近乎徒步的冒雨寻访,又是带点采风的寻根探究式寻访。我想以此表明对朋友建议的器重,也弥补迟访温岭街的遗憾。

  上午,我们走访了峨嵋山古村落、横盘岭古道和江厦古栈道。下午,我们从温岭街的入口处上街头开始,一步一步地丈量了全长1.5公里的温岭街。

  收获大了。关于峨嵋山古村落、横盘岭古道和江厦古栈道,我都有了数千字的笔记。这一节,我是专向那朋友汇报,我看到的、感受到的温岭街。

  我们首先拜访的是戴家里。这是一座明末清初的古宅,墙垣已顷塌,庭院也不复完整。与之相关的“一市书声”传说,以及一门六牌楼的佳话,却让我感慨不已。

  据说,这戴氏一族,是明朝时,从戴复古的老家屏上村,避难来到温峤的。因何避难,似乎还是个迷。有说与方国珍有关的,又有说与方孝儒有关的。我想,考究已不重要。温峤人之所以要将他们与戴复古和方孝儒牵扯上,无非是要说明,这戴氏,原本出自名门望族,是忠信贤良的后代,是书香门第。

  温峤戴氏,的确有些非凡。明代中叶,叔侄二代相继五人六次奏捷,又是进士,又是举人。捷报频频传来,很令族人自豪振奋。于是,就有温岭街一字排开的六座石牌坊。

  这对合族之人和街坊邻里,无疑都是一种极好的示范和激励。相夫教子,勤学苦读,便成了温岭街的风尚。

  赶集的商贾,一大早从上街头进来,入耳的不是他处集市贯常听到的吆喝声、叫卖声,而是伴着晨曦的朗朗读书声。真叫人“耳目一新”。

  “一市书声”的佳话,因此而遐尔闻名。

  可惜,见证这“一市书声”的六座石牌坊,已悉数毁败。据老街的老人回忆,那不是天灾,是人祸,是被顷刻间砸毁的。

  因是人为的毁坏,所以毁得彻底,毁得全无影踪,连遗址也不复存在。教后来嗜书读书之人无处寻访先贤,无处寄托情思。

  我在戴氏古宅的破旧围墙外,徘徊沉思良久,总觉得心头压着什么,沉沉的,闷闷的。

  恰这时,天也阴沉得紧,歇了半天脚的春雨,又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是为戴氏哭泣,为温岭街流泪,还是为天下读书人伤怀?我的眼睛,早是涩涩的,湿湿的,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

  一起寻访的小谢他们,大约窥见了我的心思,安慰似地指称,那立着四五根水泥电线杆的地方,就是原先竖立石牌楼处。

  我便又痴痴地在电线杆下绕行、驻足、沉思。想象那一根根电线杆,幻化成一座座石牌楼,一地里矗立着,铺排开,直有安徽翕县牌坊群和乐清南阁牌楼群的阵势,……若真是那样,我们温岭街的戴氏故居,就会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没准还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会给温峤镇,为温岭市,赢得多少世界眼球,赚取多少全球商机。

  可现在,……遗憾哪,遗憾!

  据说,也有戴氏族人,商量着要重建石牌楼。

  这主意好固然是好,但失去的还是永远失去了。就是再建几座新牌楼,只怕也是为旅游而开发的街景雕塑了。

  有多少文化、文物古迹,只因某些人的心血来潮,一闪念,一失手,铸成历史的悔恨,世界的遗憾,再也无法弥补。

  雨线放长了,雨脚紧密了,天色也越来越向晚了,只得匆匆告别风雨中更显破败的戴氏古宅,随小谢他们继续去中街、下街寻访。今天,我非得把温岭街走完走全了。我要一路捡拾散落在温岭街的珍宝,那尚未失却古韵古风的民居,那蕴藏着传统文化的民俗,以及那淳朴敦厚的民风。

“川”字形并行的双面街,是温岭街的最大特色。而正是多了中间那一长溜两面临街的商铺,你会明显感觉到,温岭街比一般古镇、古街更繁华,更热闹,也更利市利民。

  站在双面街的中街口,满眼是教我欢喜,教我迷恋的各色店铺,一时间,我都不知该往哪条街巷走了。叮当有声的铁器社,色彩斑斓的竹木行,随风飘香的烧饼摊,都能唤醒我对于老街,对于老行当,和对于老字号店铺的美好回忆。

  中轴线上的店铺,是前后穿透的,店家又都有极好的脾性,我们便顽童似地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在临街店铺间穿行。过后,我发现,大可不必如此扰人经营的。隔几家店铺,就有一处专供前后街通行的过街楼或过街小弄。

  我们不再有失礼貌地在店铺间穿行,而是改走上面住人下面通行的过街楼。这样,既可避风挡雨,又方便寻古探幽。

  没有过街楼的,走一二条青石板或鹅卵石铺砌的小巷,也是不错的。不经意间,迎头碰上几位世纪老人,都是额上包块黑色头巾,身上穿着青灰色衣裤,脚下还踩双尖头或圆头的布鞋,像老街一样的古朴淳厚。温岭街,平整而宽绰,前后街都铺有三块一米见方的青石板,这就有三四米宽了。想想看,千年古街,就如此宽绰,不是闹市是什么?

  保存完好的石板路,因了春雨的浸润,更显光滑油亮,隐隐约约的照见古老的参茸、绸缎、茶庄等老字号店铺,能品咂出古镇的岁月沧桑和曾经有过的昔日繁华。

  散落期间的林氏染坊,白石古井,还有那座名唤“新桥”却早已百岁有余的石拱桥,无不昭示着温峤这座千年古镇的厚重与古朴。流经老街的龙鸣溪,因沿溪而筑的那一排排吊脚楼,更生出无限生机来,也很让我喜欢。只可惜,淤塞的溪水,发黑发臭,让人不敢驻足欣赏。小谢镇长说,镇里已计划清淤净化,还沿河人家一条清澈欢畅的龙鸣溪。这很让人高兴。

  就这么上街走下街,前街穿后街地转了一圈,不知不觉地,又已是暮鸟急归林了。

  最后,我们折回中街,特意去拜访了戴氏祠堂。听说,祠堂里还有一根戴氏牌楼的石柱,是唯一能凭吊先贤的遗物了,我要看一看。

  有数十位老人聚在祠堂里,下棋,聊天,打麻将。他们领我看了那根石柱,就放在祠堂门外的廊檐下,已然作了休憩的石条凳。

  祠堂连着温西中学,正有学生散学走过。老人们像是有所感触,再次对我说起“一市书声”的传说,再次郑重其事地提起重建戴氏牌楼的大事,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一声声起千声接”的书香魅力。

  这就是我看到和感受到的温岭街,“一市书声”的温岭街。

  夜深了,我在记完这则笔记时,很想对那位土生土长的温岭朋友说,找到温岭街了,也爱上温岭街了,我会跟你一样,记住温岭街,记住温岭街独具魅力的“一市书声”。
http://www.wlin.net/news/2005/1-31/2005131182334.html

一市书声温岭街

丁琦娅

  还没到温岭工作,就有温岭土生土长的朋友告诉我,要了解温岭,走进温岭,你得设法,有最短的时间,找到温岭街。

  当时我想,这还不容易,温岭街必在温岭市区,找到老街区,自有温岭街的。

  到了温岭,我才知道,温岭街,并不在温岭市区,而是在市区西北的温峤镇。这还不是我自己找到的,还是那位温岭土生土长的朋友主动告诉我的,就在我到温岭报到的当天。朋友说,深怕被人问起,一时答不上来,多丢面子。

  朋友,就是朋友,总为你担着心。我心里感激着呢。可在嘴上,我还是不领情的,怪他太没耐性,还小瞧人,我就至于那么笨么?

  这以后吧,记不得几次去温峤镇了,就是没有特地去寻找温岭街。

  差不多一年过去了,我还是没去温岭街。朋友说我太不像话。我却责怪朋友,坏了我的兴致。

  就像小时候猜谜语,尚不知道谜底时,我会歪着脑袋苦思冥想,还会紧追着出谜语的,三番五次地寻问,可是这,可是那,兴致极好。可一旦有性急的伙伴,没等我猜上两遍,就直楞楞地说出了谜底,反倒是没趣了。家乡有句古话说得极好,“做谜做谜猜,告谜全无功,讨饭掼竹筒”。

  那位性急的温岭朋友,就是傻傻的“告谜”者,不只劳而无功,还严重挫伤我寻访温岭街的积极性。

  不过,毕竟有先入为主的印象,我还是会时时记起温岭街,记着要专访温岭街。

  去年春天的一个下午,随文物部门考察温岭文物,看了月洞桥、寺前桥、“天柱奇观”摩崖和箬山天后宫后,我提议要去温岭街看看。总算走进了温岭街。

  没想到,温岭街是一条既繁华热闹,又古风犹存的千年老街。

我理解朋友的心意了,后悔自己没能听从朋友的劝告,尽早寻访温岭街。

    那天下午,因是近黄昏了,我们只在最繁华的中街匆匆走过。感觉非常不错。

  那以后,还有过几次陪同外地朋友寻访温峤街。但多是来去匆匆,走一段就结束了。不能尽兴。

  尽兴而完整地寻访温岭街的,是今年三月间的那一次。那天,我安排了一整天的时间,专门寻访温峤古道和古道上的温岭街。那是一次近乎徒步的冒雨寻访,又是带点采风的寻根探究式寻访。我想以此表明对朋友建议的器重,也弥补迟访温岭街的遗憾。

  上午,我们走访了峨嵋山古村落、横盘岭古道和江厦古栈道。下午,我们从温岭街的入口处上街头开始,一步一步地丈量了全长1.5公里的温岭街。

  收获大了。关于峨嵋山古村落、横盘岭古道和江厦古栈道,我都有了数千字的笔记。这一节,我是专向那朋友汇报,我看到的、感受到的温岭街。

  我们首先拜访的是戴家里。这是一座明末清初的古宅,墙垣已顷塌,庭院也不复完整。与之相关的“一市书声”传说,以及一门六牌楼的佳话,却让我感慨不已。

  据说,这戴氏一族,是明朝时,从戴复古的老家屏上村,避难来到温峤的。因何避难,似乎还是个迷。有说与方国珍有关的,又有说与方孝儒有关的。我想,考究已不重要。温峤人之所以要将他们与戴复古和方孝儒牵扯上,无非是要说明,这戴氏,原本出自名门望族,是忠信贤良的后代,是书香门第。

  温峤戴氏,的确有些非凡。明代中叶,叔侄二代相继五人六次奏捷,又是进士,又是举人。捷报频频传来,很令族人自豪振奋。于是,就有温岭街一字排开的六座石牌坊。

  这对合族之人和街坊邻里,无疑都是一种极好的示范和激励。相夫教子,勤学苦读,便成了温岭街的风尚。

  赶集的商贾,一大早从上街头进来,入耳的不是他处集市贯常听到的吆喝声、叫卖声,而是伴着晨曦的朗朗读书声。真叫人“耳目一新”。

  “一市书声”的佳话,因此而遐尔闻名。

  可惜,见证这“一市书声”的六座石牌坊,已悉数毁败。据老街的老人回忆,那不是天灾,是人祸,是被顷刻间砸毁的。

  因是人为的毁坏,所以毁得彻底,毁得全无影踪,连遗址也不复存在。教后来嗜书读书之人无处寻访先贤,无处寄托情思。

  我在戴氏古宅的破旧围墙外,徘徊沉思良久,总觉得心头压着什么,沉沉的,闷闷的。

  恰这时,天也阴沉得紧,歇了半天脚的春雨,又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是为戴氏哭泣,为温岭街流泪,还是为天下读书人伤怀?我的眼睛,早是涩涩的,湿湿的,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

  一起寻访的小谢他们,大约窥见了我的心思,安慰似地指称,那立着四五根水泥电线杆的地方,就是原先竖立石牌楼处。

  我便又痴痴地在电线杆下绕行、驻足、沉思。想象那一根根电线杆,幻化成一座座石牌楼,一地里矗立着,铺排开,直有安徽翕县牌坊群和乐清南阁牌楼群的阵势,……若真是那样,我们温岭街的戴氏故居,就会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没准还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会给温峤镇,为温岭市,赢得多少世界眼球,赚取多少全球商机。

  可现在,……遗憾哪,遗憾!

  据说,也有戴氏族人,商量着要重建石牌楼。

  这主意好固然是好,但失去的还是永远失去了。就是再建几座新牌楼,只怕也是为旅游而开发的街景雕塑了。

  有多少文化、文物古迹,只因某些人的心血来潮,一闪念,一失手,铸成历史的悔恨,世界的遗憾,再也无法弥补。

  雨线放长了,雨脚紧密了,天色也越来越向晚了,只得匆匆告别风雨中更显破败的戴氏古宅,随小谢他们继续去中街、下街寻访。今天,我非得把温岭街走完走全了。我要一路捡拾散落在温岭街的珍宝,那尚未失却古韵古风的民居,那蕴藏着传统文化的民俗,以及那淳朴敦厚的民风。

“川”字形并行的双面街,是温岭街的最大特色。而正是多了中间那一长溜两面临街的商铺,你会明显感觉到,温岭街比一般古镇、古街更繁华,更热闹,也更利市利民。

  站在双面街的中街口,满眼是教我欢喜,教我迷恋的各色店铺,一时间,我都不知该往哪条街巷走了。叮当有声的铁器社,色彩斑斓的竹木行,随风飘香的烧饼摊,都能唤醒我对于老街,对于老行当,和对于老字号店铺的美好回忆。

  中轴线上的店铺,是前后穿透的,店家又都有极好的脾性,我们便顽童似地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在临街店铺间穿行。过后,我发现,大可不必如此扰人经营的。隔几家店铺,就有一处专供前后街通行的过街楼或过街小弄。

  我们不再有失礼貌地在店铺间穿行,而是改走上面住人下面通行的过街楼。这样,既可避风挡雨,又方便寻古探幽。

  没有过街楼的,走一二条青石板或鹅卵石铺砌的小巷,也是不错的。不经意间,迎头碰上几位世纪老人,都是额上包块黑色头巾,身上穿着青灰色衣裤,脚下还踩双尖头或圆头的布鞋,像老街一样的古朴淳厚。温岭街,平整而宽绰,前后街都铺有三块一米见方的青石板,这就有三四米宽了。想想看,千年古街,就如此宽绰,不是闹市是什么?

  保存完好的石板路,因了春雨的浸润,更显光滑油亮,隐隐约约的照见古老的参茸、绸缎、茶庄等老字号店铺,能品咂出古镇的岁月沧桑和曾经有过的昔日繁华。

  散落期间的林氏染坊,白石古井,还有那座名唤“新桥”却早已百岁有余的石拱桥,无不昭示着温峤这座千年古镇的厚重与古朴。流经老街的龙鸣溪,因沿溪而筑的那一排排吊脚楼,更生出无限生机来,也很让我喜欢。只可惜,淤塞的溪水,发黑发臭,让人不敢驻足欣赏。小谢镇长说,镇里已计划清淤净化,还沿河人家一条清澈欢畅的龙鸣溪。这很让人高兴。

  就这么上街走下街,前街穿后街地转了一圈,不知不觉地,又已是暮鸟急归林了。

  最后,我们折回中街,特意去拜访了戴氏祠堂。听说,祠堂里还有一根戴氏牌楼的石柱,是唯一能凭吊先贤的遗物了,我要看一看。

  有数十位老人聚在祠堂里,下棋,聊天,打麻将。他们领我看了那根石柱,就放在祠堂门外的廊檐下,已然作了休憩的石条凳。

  祠堂连着温西中学,正有学生散学走过。老人们像是有所感触,再次对我说起“一市书声”的传说,再次郑重其事地提起重建戴氏牌楼的大事,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一声声起千声接”的书香魅力。

  这就是我看到和感受到的温岭街,“一市书声”的温岭街。

  夜深了,我在记完这则笔记时,很想对那位土生土长的温岭朋友说,找到温岭街了,也爱上温岭街了,我会跟你一样,记住温岭街,记住温岭街独具魅力的“一市书声”。
http://www.wlin.net/news/2005/1-31/2005131182334.html
英国病人 发表于 2009-12-17 15:03


    政府部门或分管领导一般来说,分管城建土管公安的为强势,一般分管文教卫为弱势。
opop6234 发表于 2009-12-17 15:07

        你到底是跟镇长比还是跟其他市长比?
英国病人 发表于 2009-12-17 15:18


    分管城建土管的副镇长对分管科教文卫的副市长呀,病人兄
滚,我就是温岭人,你知道个毛
秦二十七世 发表于 2009-12-17 15:20


    你是温岭人,我引用的全是官家媒体与官员个人的博客,
你把你知道的情况说一下,偶等外地的也不定全清楚。

分管城建土管的副镇长对分管科教文卫的副市长呀,病人兄
opop6234 发表于 2009-12-17 15:20


        这副市长两个手指头就捏死他,如果他想的话。
     你以为科就是清水衙门了?一个市,能上常委会的人跟上不了常委会的人差别能有多大?
     副镇长一个县级市有几十个,级别副科级,这级别的全市数不过来。
分管城建土管的副镇长对分管科教文卫的副市长呀,病人兄
opop6234 发表于 2009-12-17 15:20


        这副市长两个手指头就捏死他,如果他想的话。
     你以为科就是清水衙门了?一个市,能上常委会的人跟上不了常委会的人差别能有多大?
     副镇长一个县级市有几十个,级别副科级,这级别的全市数不过来。
英国病人 发表于 2009-12-17 15:24


    哈哈,病人兄,在政府中管人的是组织部,官员是不敢得罪组织部的,管钱的是财政税务局。现在分税制后,乡镇一级主要收入是土地收入。管城建土管的利害就看出来了。科教文卫不能增收的,只开支,在主要领导的心中的份量是不同。虽然他们差了一级,但说实在的一个副市长奈何不了一个副镇长的
英国病人 发表于 2009-12-17 15:24


温岭查了一下,一百多万人口,有镇(街道)十六个。
opop6234 发表于 2009-12-17 15:27

         差一级?副镇长一个小小的副科,和副市长只差一级?
      你要是真了解政府的运作模式,就不会说出来这样的话。
      分管科教文卫的副市长是不能和分管公检法、招商的副市长比,但是你一个副镇长算个什么东西?说实在的,跟你一个级别的整个温岭满街走,现在甚至不到30岁的副镇长、副区长到处都是,下去锻炼几年,运气不好一辈子当个副科长不稀奇。
英国病人 发表于 2009-12-17 15:52


    嗯,是有差错,应是差二级,但从权属上确实是管不了
兰州多大了?连政府部门起码的运行常识都不懂
你这通篇看不出什么强势弱势 怎么也没版主管管 怎么现在不管标题党了?

兰州多大了?连政府部门起码的运行常识都不懂
你这通篇看不出什么强势弱势 怎么也没版主管管 怎么现在不管 ...
耀斑 发表于 2009-12-17 16:03



    你可以指出那儿是错了的吧,你也可以说出这么个常识不懂法。请多指教
兰州多大了?连政府部门起码的运行常识都不懂
你这通篇看不出什么强势弱势 怎么也没版主管管 怎么现在不管 ...
耀斑 发表于 2009-12-17 16:03



    你可以指出那儿是错了的吧,你也可以说出这么个常识不懂法。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