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新型自研战机比拼:歼10不具备压倒性优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00:02
2007年1月5日,被视为中国空军最神秘武器的歼-10“猛龙”战机以前所未有的姿态高调亮相。西方媒体认为,歼-10的正式服役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世界顶级战机制造者的行列。

    2个多月后的3月27日,由台湾汉翔公司花费7年时间研发的F-CK-1A/B“经国”战机改进型“翔升”举行命名典礼。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将新战机命名为“雄鹰”。

    “雄鹰”及其前身“经国”是第一种有中国人参与研制并投入实际使用的第三代战斗机,而“猛龙”则是第一种完全由中国人独立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两者在如此之近的时间内先后亮相后,让人不由自主的产生了一种对二者进行比较的冲动。

“雄鹰”出世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随着歼-7和歼-8等新型战斗机的陆续服役,台湾海峡上空制空权开始向大陆方面倾斜。面对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的大陆空军,为了保住海峡上空的制空权,台湾空军开始计划换装新一代战斗机,在外购无门的情形下,台湾方面首次提出了自行研发超音速战斗机的构想,并在研制过程中得到了美国通用动力的鼎立协助。

  作为第一种由中国人制造的第三代战斗机,“经国”号的优点和不足几乎同样突出。从“经国”的实际使用情况看,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全权限数字电子发动机控制系统,使得 TFE-1042-70发动机的瞬间特性极佳,有效地提高了“经国”的格斗能力。但除了这一点外,“经国”在超音速飞行能力、航程、载重能力等方面都乏善可陈。

  在民进党上台后,其一系列分裂祖国的举措让两岸之间“擦枪走火”的几率大大增加,而面对快速成长的大陆空军,奉行“以武拒统”政策的台湾当局开始想当然的做起“反制”大陆的迷梦来。但在此时的台湾空军装备阵容中,F-16A/B的对地攻击能力匮乏,幻影-2000-5更是一种纯粹的制空战斗机。

    和这两种在技术上要受到层层牵制的进口型号相比,同属台湾空军“二代战机”阵容的“经国”号虽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但其毕竟是台湾参与研制的战斗机,更是台湾唯一具备独立整合能力的平台,因此,在台湾当局开始叫嚣“境外决战”的时候,已经沉寂多年的“经国”又一次被请上了前台。

“猛龙” 现身

  上世纪70年代末,来自北方防空压力日趋严峻,而中国空军装备的歼-6/7/8型战斗机又难堪重负。在歼-9和强-6项目先后夭折之后,大陆方面又一度与西方进行战斗机性能升级方面的合作,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不了了之。

  1982年,也就是通用动力和台湾达成合作研制“经国”协议的同一年,大陆方面也正式启动了自己的新一代战斗机研制工作。并初步确立了新机的设计思路和性能指标——重点突出空战性能,空战能力要优于当时大陆最好的国产战斗机歼-8II,接近F-16,全面优于苏联前线航空兵当时的主力机型米格-23,新型战斗机在设计思想上已经体现出了三代战斗机重视跨音速性能的特点,代表着大陆航空工业在战斗机设计理念上已经开始向三代机的方向迈进。

  在新歼的研制过程中,发动机一直是影响项目进度重要障碍。这种情形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才得以改变。在引进苏-27后,大陆航空科研部门的目光立刻集中到了该机使用的AL-31型涡扇发动机上。

    在自主研制的新型涡扇发动机暂时还无法按时完成的前提下,新歼的研制单位决定先进口部分AL-31型发动机作为新机第一批生产型的配套动力,在国产发动机研制成功后再行换装。

     在克服了这最后一个难关之后,新机的研制工作基本上进展顺利。2006年年底,中国方面终于公开了国产新型歼击机正式服役的消息,为这个延续了24年的“漫长传说”划下了一个句号。

性能比较

  作为两岸最新锐的国产战机,“猛龙”与“雄鹰”在具体的定位上几乎完全一致——都是强调制空作战的多用途战斗机。虽然国内有媒体将“雄鹰”评定为“经国”的对地攻击改型,但从汉翔公司所进行的改进项目来看,超视距空战能力的强化被摆在了首要的位置上,这也说明了“雄鹰”将担负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争夺制空权。

    因此,在未来可能爆发的统一祖国的战争中,“雄鹰”将会是一个“猛龙”所必须面对的对手。

气动布局

  “雄鹰”基本延续了“经国”的气动布局,采用翼身融合体设计,主翼根前缘的大边条一直前伸至座舱两侧,类似F-5E的大展弦梯形中单翼,带下反角的全动平尾,单垂尾,肋部进气。

    由于通用动力在“经国”的原始设计阶段大量借鉴了其在F-16研发过程中取得的技术成果,所以“经国”在总体设计上所采用的边条翼布局和翼身融合设计、单垂尾等都依稀可以看到F-16的影子。

  “猛龙”的研制工作启动时正是边条翼正常式布局风行世界的时候,而近耦鸭式布局则刚刚起步。但对当时的中国航空界而言,边条翼布局尚无技术储备,而鸭式布局却已经在夭折的歼-9上有了一定的实际使用经验。

    更为重要的是,和边条翼布局相比,鸭式布局的超音速阻力小,低空操纵性较好,可以同时兼顾对地攻击和高速截击作战模式的需要,对于需要同时承担格斗、截击、对地攻击等多种作战模式的“猛龙”而言,鸭式布局无疑是比边条翼更好的选择。

  从两种飞机的气动布局看,“猛龙”和“雄鹰”都达到了第三代战斗机的水准,前者采用的鸭式布局和后者的大边条加翼身融合体的常规布局相比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不过,和“雄鹰”延续“经国”而来的固定式正激波进气道相比,“猛龙”所采用的可调式的多波系进气道可以随时根据飞行速度的变化来调节进气状态,因此几乎能在所有速度条件下保证进气道有较高的进气效率,使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而“雄鹰”的固定式进气道只能在某个速度范围拥有较高的效率,在其它速度下效率较低,对发动机的工作有较大影响。这也在一个侧面反应了双方在设计思想上的差别,为了有效地完成截击作战任务,“猛龙”在整体设计上同时兼顾了超音速飞行能力和亚音速条件下的格斗能力,而在设计思路上广泛借鉴了F-16的“雄鹰”则更加看重跨音速条件下的格斗能力。

动力系统

  虽然“经国”自服役以来就因动力不足而饱受诟病,但“雄鹰”仍继续沿用了“经国”上的TFE1042-70涡扇发动机。这一方面是因为确实没有合适的替代机型,但同时也说明了TFE1042-70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一无是处。

    实际上,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全权限数字电子发动机控制系统,使得 TFE-1042-70发动机的瞬间特性极佳,有效地提高了“经国”的格斗能力。而且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说法,称台湾空军曾在“经国”服役后在美国帮助下对TFE1042-70进行了重大改进,改进的结果是使TFE1042-70的加力推力从42.08千牛提高到了53.78千牛,使“经国”的推重比得到了显著提高,最大起飞重量状态下的推重比为0.92,空战推重比为1.16,考虑到“雄鹰”因增加了保形邮箱而导致重量增大,这两个数值应该会有一定的下降。

  从目前的官方报道来看,由于为“猛龙”配套研制的新型涡扇发动机的研制进度严重落后于计划,已经装备部队的这一批“猛龙”采用的是在俄制AL-31型涡扇发动机基础上修改而来的AL-31FN型涡扇发动机。

    AL-31FN秉承了AL-31系列发动机的优良特性,工作泼辣、加速伶俐,带有和TFE1042-70类似的数字式燃油调节系统,加力推力126.0千牛。装备该型发动机的“猛龙”正常起飞推重比约1.01,空战推重比约为1.13。不过AL-31FN终究是过度性装备,“猛龙”的后期生产型将换装国产新型发动机。

    据歼-10的试飞员介绍,与AL-31FN相比,国产新型发动机在加速性、空中启动包线和地面启动时间上都有一定的差距。不过无论是AL-31FN还是国产新型发动机,其主要性能都是“雄鹰”上使用的TFE1042-70所无法比拟的。

航电设备

  航电系统的改进是“翔升计划”的核心,“雄鹰”将“经国”原有的“一平两下”的座舱布局改为目前流行的“一平三下”布局,并用新型全彩多功能显示器代替了原有的黑白显示器,更新了惯性导航系统和无线电设备,换装了新型敌我识别系统。

    改进工作的核心集中在火控雷达升级上,原有的GD-53型雷达被更新的型号取代,和老型号相比,这款GD-53改进型进一步加强了对地探测能力,主要零部件数量由5个减少为3个,进一步简化了后勤维护,提高了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台湾军方标榜的“独立研制”的GD-53改进版在各方面都酷似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推出的AN/APG-67(F)型脉冲多普勒雷达,这不由得让人在“台湾自研”这4个字后面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对于“猛龙”的航电系统,目前尚无详细的信息,但有报道称去年展出的“枭龙”4号机上所采用的新型国产航电设备即是“猛龙”的简化版本,由此可以判断出“猛龙”也采用了“一平三下”的座舱布局。而且目前官方已经证实了“猛龙”在设计之初就将飞机的人机工程水平摆在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上,“猛龙”的座舱布局系在多名试飞员的参与下经反复修改后完成的,因此在人机功效水平上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雷达方面,考虑到我国在多年前已经装备了性能相当于F-16A/B所使用的AN/APG-66雷达的1473型脉冲多普勒雷达的现实,我们对“猛龙”的机载雷达的性能已经不必有太多的疑虑,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猛龙”的雷达至少不会逊于F-16C上的AN/APG-68,比起“雄鹰”使用的GD-53改进版应该还略有优势。
机载武器

  机载武器方面,“雄鹰”保留了“经国”上位于左侧翼根部的美制M-61“火神”6管航炮,该炮口径20毫米,射速6000发/分,备弹410发。同时取消了“经国”上原有的机腹中线半埋式挂架,但增加了使用机翼挂架挂载“天剑-2”中距导弹的能力,在执行空优作战任务时,最多可以携带6枚空-空导弹,具体的搭载方式为翼尖2枚格斗导弹,翼下挂最多4枚中距导弹。

    由于控制软件的原因,目前的“雄鹰”尚无法使用引进的各种美制/法制空空导弹,所以其使用的空战武器还是台湾“自产”的“天剑-1”格斗导弹和“天剑-2”中距导弹。其中“天剑-1”格斗导弹仿自美制AIM-9L,总体性能略低于原型,该导弹采用红外导引头,迎头攻击最大射程12公里,尾追8公里,过载26G。

    “天剑-2”中距导弹则可以看作是美制AIM-7“麻雀”的主动导引头版本,该导弹采用“惯导+数据链+主动雷达导引头”的复合制导模式,飞行初阶段惯性制导,距目标18公里时,弹上主动雷达开机。对直线航迹战斗机目标迎头射程为50公里,对大型目标达60公里。

    在对地/反舰武器方面,“雄鹰”的选择面较广,有美制“小牛”空对地导弹、“雄风”系列反舰导弹、台湾新近开发的“天剑-2A”反辐射导弹以及“青云”油料燃气炸弹等。

  “猛龙”的主要装备有“霹雳-8”型格斗导弹和新近服役的“霹雳-12”型中距导弹等。其中“霹雳-8”系由我国引进的以色列“怪蛇-3”改进仿制而来,该弹采用氮致冷锑化铟导引头,十字形双鸭式气动外形布局,最大射程14公里,最小射程0.5公里,过载35G,经实战检验,其性能优于美制AIM-9L型。

    “霹雳-12”则是中国空军最新研制的中距导弹,采用“惯导 + 中段修正 + 末段主动雷达制导”的复合制导模式,导弹最大射程70公里,最大速度4倍音速,最大过载38G,据称该导弹机动性优于俄国R-77,综合性能接近美国AIM-120A。

    此外,“猛龙”还装备了1门被视为中国战斗机标准装备双管23毫米机炮。机载精确制导对地攻击武器长期以来一直是大陆航空工业的弱项,虽然近些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雄鹰”装备的美制精确制导对地攻击武器相比,在弹药种类以及可靠性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可供“猛龙”使用的对地武器有传说中的KD-88型空地导弹和已经公开的“雷石6”滑翔炸弹、“雷霆2”激光制导炸弹等。

虚拟交锋

  在比较了“猛龙”和“雄鹰”的各项主要性能指标后,我们不妨在虚拟的时空中让它们进行一场正面交锋,考虑到现实当中两岸的军事斗争形势,“猛龙”将作为攻击方出击,而“雄鹰”则负责防守。

  根据现代空战的发展趋势,“猛龙”和“雄鹰”首先将会在彼此的视距之外展开对抗。超视距空战的核心在于“先敌发现、先敌打击”,比较“猛龙”和“雄鹰”的信息获取能力,“猛龙”的机载雷达性能优于“雄鹰”,但其所采用的近耦鸭式布局的一大缺陷就是会增加飞机的RCS,而且和“猛龙”相比“雄鹰”的机体更小,进一步抵消了“猛龙”的雷达优势。

    此外,“雄鹰”在空战时还可以得到台军“强网”系统和E-2C预警机的信息支援,因此在超视距空战的最初阶段,“雄鹰”更有可能提前发现“猛龙”,但优势不大。考虑到现代中距拦射作战的特点,“雄鹰”即使提前发现了“猛龙”,在其将“猛龙”纳入己方主动弹的有效杀伤区的同时,其自身也将暴露在“猛龙”面前,并且也进入了“猛龙”装备的“霹雳-12”的有效杀伤区域,双方将同时向对方发射中距弹。

     在中距弹方面,“猛龙”装备的新型国产中距弹在整体性能上已经达到了美制AIM-120早期型号的水平,对于“雄鹰”使用的在上一代的AIM-7“麻雀”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天剑-2”有一定的性能优势,而且“猛龙”的超音速和高空性能要明显优于“雄鹰”,这种飞行性能上的优势将进一步加强“猛龙”在超视距空战中摆脱“雄鹰”发射的“天剑-2”的可能。

    但“雄鹰”上装备的全美式电子战设备比起“猛龙”上的同类设备又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因此在超视距空战的最后阶段,“雄鹰”也决非没有一搏之力!综合比较,在整个超视距空战阶段,双方大致将打成平手。

  不过,在台湾空军搭建的作战体系中,高空高速拦截作战任务主要还是由“幻影”-2000-5负责,而无论“经国”还是最新的“雄鹰”,主要还是负责在中低空、跨音速条件下的格斗作战,因此“猛龙”和“雄鹰”之间的对抗也将更多的以这种模式进行。

    “雄鹰”的前身“经国”的一大特色就是优秀的跨音速机动能力,配装的TFE-1042-70虽然最大推力不足但加速性却很好,在6100米以下,0.5~1.1马赫范围内,“经国”的水平机动性能极佳,其稳定盘旋角速度可以达到18.5度/秒,最大瞬间盘旋角速度可达到23度/秒的水平,配合该机装备的“天剑-1”型红外格斗弹,在格斗空战中将会是一个极为难缠的对手,不过受限于推重比较小的先天不足,其垂直机动能力要差一些。

    至于从“经国”发展而来的“雄鹰”,虽然有该机在增加机体保形油箱后翼载荷增加、推重比下降并导致格斗能力下降的报道,但从台湾《尖端科技》上有关“雄鹰”的内容分析,虽然后机身保形油箱的添加的确增加了“雄鹰”的结构重量,但从目前公布的有关“雄鹰”试飞的图片也可以看出“雄鹰”的机翼面积比“经国”有了明显的增加,由此可以判断,“雄鹰”在跨音速阶段的机动能力和“经国”相比最起码不会有明显的下降。

    和“雄鹰”相比,“猛龙”由于强调截击作战的需要,在整体设计上并没有像“雄鹰”和“经国”那样高度强调跨音速条件下的格斗能力,但得益于大推力发动机所带来的高推重比和优秀的气动布局,使得“猛龙”在跨音速阶段的水平机动能力和垂直机动能力均达到了第三代战斗机的水平,其最大瞬间盘旋角速度可以达到30度/秒的水平。

    和“雄鹰”相比,“猛龙”的水平机动能力应不落下风,垂直机动能力优于对手,在格斗弹方面,“猛龙”所使用的PL-8型空空导弹系由以色列的“怪蛇-3”型发展而来,而以色列空军的实战记录也证明了该导弹在整体水平上要优于“天剑-1”,配合“猛龙”上装备的头盔瞄准具,将进一步增加其在格斗空战中胜出的比率。因此可以的结论,在近距离空战格斗中,“猛龙”应该能够胜出,但优势同样不大。

鹿死谁手尚难定论

  从各个方面来看,“猛龙”均要超越“雄鹰”一筹,但并不具备完全的压倒性优势。而且现代空战不仅仅是战斗机之间的性能比拼,它同时还要受到作战双方指挥引导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这场“龙鹰对决”究竟鹿死谁手还尚难定论。

  不过目前看来,这两款几乎在同一时间高调亮相的战机,其发展前景则大相径庭。如今的“猛龙”不但已经坐稳大陆空军主力战机的位置,还有可能成为大陆在国际军火市场上的又一杀手锏。

    更为重要的是,大陆长期坚持的自主研发能力在“猛龙”服役后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并为大陆航空工业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又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而“雄鹰”虽然也已试飞成功,但受台湾当局“月亮是外国的圆”的传统思维影响,其今后的发展之路应该不会平坦。而一直步履维艰的台湾航空工业如果不能借此机会咸鱼翻身,其未来的前景也将是一片暗淡。(来源:国际展望)2007年1月5日,被视为中国空军最神秘武器的歼-10“猛龙”战机以前所未有的姿态高调亮相。西方媒体认为,歼-10的正式服役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世界顶级战机制造者的行列。

    2个多月后的3月27日,由台湾汉翔公司花费7年时间研发的F-CK-1A/B“经国”战机改进型“翔升”举行命名典礼。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将新战机命名为“雄鹰”。

    “雄鹰”及其前身“经国”是第一种有中国人参与研制并投入实际使用的第三代战斗机,而“猛龙”则是第一种完全由中国人独立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两者在如此之近的时间内先后亮相后,让人不由自主的产生了一种对二者进行比较的冲动。

“雄鹰”出世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随着歼-7和歼-8等新型战斗机的陆续服役,台湾海峡上空制空权开始向大陆方面倾斜。面对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的大陆空军,为了保住海峡上空的制空权,台湾空军开始计划换装新一代战斗机,在外购无门的情形下,台湾方面首次提出了自行研发超音速战斗机的构想,并在研制过程中得到了美国通用动力的鼎立协助。

  作为第一种由中国人制造的第三代战斗机,“经国”号的优点和不足几乎同样突出。从“经国”的实际使用情况看,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全权限数字电子发动机控制系统,使得 TFE-1042-70发动机的瞬间特性极佳,有效地提高了“经国”的格斗能力。但除了这一点外,“经国”在超音速飞行能力、航程、载重能力等方面都乏善可陈。

  在民进党上台后,其一系列分裂祖国的举措让两岸之间“擦枪走火”的几率大大增加,而面对快速成长的大陆空军,奉行“以武拒统”政策的台湾当局开始想当然的做起“反制”大陆的迷梦来。但在此时的台湾空军装备阵容中,F-16A/B的对地攻击能力匮乏,幻影-2000-5更是一种纯粹的制空战斗机。

    和这两种在技术上要受到层层牵制的进口型号相比,同属台湾空军“二代战机”阵容的“经国”号虽然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但其毕竟是台湾参与研制的战斗机,更是台湾唯一具备独立整合能力的平台,因此,在台湾当局开始叫嚣“境外决战”的时候,已经沉寂多年的“经国”又一次被请上了前台。

“猛龙” 现身

  上世纪70年代末,来自北方防空压力日趋严峻,而中国空军装备的歼-6/7/8型战斗机又难堪重负。在歼-9和强-6项目先后夭折之后,大陆方面又一度与西方进行战斗机性能升级方面的合作,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不了了之。

  1982年,也就是通用动力和台湾达成合作研制“经国”协议的同一年,大陆方面也正式启动了自己的新一代战斗机研制工作。并初步确立了新机的设计思路和性能指标——重点突出空战性能,空战能力要优于当时大陆最好的国产战斗机歼-8II,接近F-16,全面优于苏联前线航空兵当时的主力机型米格-23,新型战斗机在设计思想上已经体现出了三代战斗机重视跨音速性能的特点,代表着大陆航空工业在战斗机设计理念上已经开始向三代机的方向迈进。

  在新歼的研制过程中,发动机一直是影响项目进度重要障碍。这种情形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才得以改变。在引进苏-27后,大陆航空科研部门的目光立刻集中到了该机使用的AL-31型涡扇发动机上。

    在自主研制的新型涡扇发动机暂时还无法按时完成的前提下,新歼的研制单位决定先进口部分AL-31型发动机作为新机第一批生产型的配套动力,在国产发动机研制成功后再行换装。

     在克服了这最后一个难关之后,新机的研制工作基本上进展顺利。2006年年底,中国方面终于公开了国产新型歼击机正式服役的消息,为这个延续了24年的“漫长传说”划下了一个句号。

性能比较

  作为两岸最新锐的国产战机,“猛龙”与“雄鹰”在具体的定位上几乎完全一致——都是强调制空作战的多用途战斗机。虽然国内有媒体将“雄鹰”评定为“经国”的对地攻击改型,但从汉翔公司所进行的改进项目来看,超视距空战能力的强化被摆在了首要的位置上,这也说明了“雄鹰”将担负的主要任务仍然是争夺制空权。

    因此,在未来可能爆发的统一祖国的战争中,“雄鹰”将会是一个“猛龙”所必须面对的对手。

气动布局

  “雄鹰”基本延续了“经国”的气动布局,采用翼身融合体设计,主翼根前缘的大边条一直前伸至座舱两侧,类似F-5E的大展弦梯形中单翼,带下反角的全动平尾,单垂尾,肋部进气。

    由于通用动力在“经国”的原始设计阶段大量借鉴了其在F-16研发过程中取得的技术成果,所以“经国”在总体设计上所采用的边条翼布局和翼身融合设计、单垂尾等都依稀可以看到F-16的影子。

  “猛龙”的研制工作启动时正是边条翼正常式布局风行世界的时候,而近耦鸭式布局则刚刚起步。但对当时的中国航空界而言,边条翼布局尚无技术储备,而鸭式布局却已经在夭折的歼-9上有了一定的实际使用经验。

    更为重要的是,和边条翼布局相比,鸭式布局的超音速阻力小,低空操纵性较好,可以同时兼顾对地攻击和高速截击作战模式的需要,对于需要同时承担格斗、截击、对地攻击等多种作战模式的“猛龙”而言,鸭式布局无疑是比边条翼更好的选择。

  从两种飞机的气动布局看,“猛龙”和“雄鹰”都达到了第三代战斗机的水准,前者采用的鸭式布局和后者的大边条加翼身融合体的常规布局相比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不过,和“雄鹰”延续“经国”而来的固定式正激波进气道相比,“猛龙”所采用的可调式的多波系进气道可以随时根据飞行速度的变化来调节进气状态,因此几乎能在所有速度条件下保证进气道有较高的进气效率,使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而“雄鹰”的固定式进气道只能在某个速度范围拥有较高的效率,在其它速度下效率较低,对发动机的工作有较大影响。这也在一个侧面反应了双方在设计思想上的差别,为了有效地完成截击作战任务,“猛龙”在整体设计上同时兼顾了超音速飞行能力和亚音速条件下的格斗能力,而在设计思路上广泛借鉴了F-16的“雄鹰”则更加看重跨音速条件下的格斗能力。

动力系统

  虽然“经国”自服役以来就因动力不足而饱受诟病,但“雄鹰”仍继续沿用了“经国”上的TFE1042-70涡扇发动机。这一方面是因为确实没有合适的替代机型,但同时也说明了TFE1042-70并不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一无是处。

    实际上,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全权限数字电子发动机控制系统,使得 TFE-1042-70发动机的瞬间特性极佳,有效地提高了“经国”的格斗能力。而且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说法,称台湾空军曾在“经国”服役后在美国帮助下对TFE1042-70进行了重大改进,改进的结果是使TFE1042-70的加力推力从42.08千牛提高到了53.78千牛,使“经国”的推重比得到了显著提高,最大起飞重量状态下的推重比为0.92,空战推重比为1.16,考虑到“雄鹰”因增加了保形邮箱而导致重量增大,这两个数值应该会有一定的下降。

  从目前的官方报道来看,由于为“猛龙”配套研制的新型涡扇发动机的研制进度严重落后于计划,已经装备部队的这一批“猛龙”采用的是在俄制AL-31型涡扇发动机基础上修改而来的AL-31FN型涡扇发动机。

    AL-31FN秉承了AL-31系列发动机的优良特性,工作泼辣、加速伶俐,带有和TFE1042-70类似的数字式燃油调节系统,加力推力126.0千牛。装备该型发动机的“猛龙”正常起飞推重比约1.01,空战推重比约为1.13。不过AL-31FN终究是过度性装备,“猛龙”的后期生产型将换装国产新型发动机。

    据歼-10的试飞员介绍,与AL-31FN相比,国产新型发动机在加速性、空中启动包线和地面启动时间上都有一定的差距。不过无论是AL-31FN还是国产新型发动机,其主要性能都是“雄鹰”上使用的TFE1042-70所无法比拟的。

航电设备

  航电系统的改进是“翔升计划”的核心,“雄鹰”将“经国”原有的“一平两下”的座舱布局改为目前流行的“一平三下”布局,并用新型全彩多功能显示器代替了原有的黑白显示器,更新了惯性导航系统和无线电设备,换装了新型敌我识别系统。

    改进工作的核心集中在火控雷达升级上,原有的GD-53型雷达被更新的型号取代,和老型号相比,这款GD-53改进型进一步加强了对地探测能力,主要零部件数量由5个减少为3个,进一步简化了后勤维护,提高了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台湾军方标榜的“独立研制”的GD-53改进版在各方面都酷似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推出的AN/APG-67(F)型脉冲多普勒雷达,这不由得让人在“台湾自研”这4个字后面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对于“猛龙”的航电系统,目前尚无详细的信息,但有报道称去年展出的“枭龙”4号机上所采用的新型国产航电设备即是“猛龙”的简化版本,由此可以判断出“猛龙”也采用了“一平三下”的座舱布局。而且目前官方已经证实了“猛龙”在设计之初就将飞机的人机工程水平摆在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上,“猛龙”的座舱布局系在多名试飞员的参与下经反复修改后完成的,因此在人机功效水平上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雷达方面,考虑到我国在多年前已经装备了性能相当于F-16A/B所使用的AN/APG-66雷达的1473型脉冲多普勒雷达的现实,我们对“猛龙”的机载雷达的性能已经不必有太多的疑虑,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猛龙”的雷达至少不会逊于F-16C上的AN/APG-68,比起“雄鹰”使用的GD-53改进版应该还略有优势。
机载武器

  机载武器方面,“雄鹰”保留了“经国”上位于左侧翼根部的美制M-61“火神”6管航炮,该炮口径20毫米,射速6000发/分,备弹410发。同时取消了“经国”上原有的机腹中线半埋式挂架,但增加了使用机翼挂架挂载“天剑-2”中距导弹的能力,在执行空优作战任务时,最多可以携带6枚空-空导弹,具体的搭载方式为翼尖2枚格斗导弹,翼下挂最多4枚中距导弹。

    由于控制软件的原因,目前的“雄鹰”尚无法使用引进的各种美制/法制空空导弹,所以其使用的空战武器还是台湾“自产”的“天剑-1”格斗导弹和“天剑-2”中距导弹。其中“天剑-1”格斗导弹仿自美制AIM-9L,总体性能略低于原型,该导弹采用红外导引头,迎头攻击最大射程12公里,尾追8公里,过载26G。

    “天剑-2”中距导弹则可以看作是美制AIM-7“麻雀”的主动导引头版本,该导弹采用“惯导+数据链+主动雷达导引头”的复合制导模式,飞行初阶段惯性制导,距目标18公里时,弹上主动雷达开机。对直线航迹战斗机目标迎头射程为50公里,对大型目标达60公里。

    在对地/反舰武器方面,“雄鹰”的选择面较广,有美制“小牛”空对地导弹、“雄风”系列反舰导弹、台湾新近开发的“天剑-2A”反辐射导弹以及“青云”油料燃气炸弹等。

  “猛龙”的主要装备有“霹雳-8”型格斗导弹和新近服役的“霹雳-12”型中距导弹等。其中“霹雳-8”系由我国引进的以色列“怪蛇-3”改进仿制而来,该弹采用氮致冷锑化铟导引头,十字形双鸭式气动外形布局,最大射程14公里,最小射程0.5公里,过载35G,经实战检验,其性能优于美制AIM-9L型。

    “霹雳-12”则是中国空军最新研制的中距导弹,采用“惯导 + 中段修正 + 末段主动雷达制导”的复合制导模式,导弹最大射程70公里,最大速度4倍音速,最大过载38G,据称该导弹机动性优于俄国R-77,综合性能接近美国AIM-120A。

    此外,“猛龙”还装备了1门被视为中国战斗机标准装备双管23毫米机炮。机载精确制导对地攻击武器长期以来一直是大陆航空工业的弱项,虽然近些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雄鹰”装备的美制精确制导对地攻击武器相比,在弹药种类以及可靠性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可供“猛龙”使用的对地武器有传说中的KD-88型空地导弹和已经公开的“雷石6”滑翔炸弹、“雷霆2”激光制导炸弹等。

虚拟交锋

  在比较了“猛龙”和“雄鹰”的各项主要性能指标后,我们不妨在虚拟的时空中让它们进行一场正面交锋,考虑到现实当中两岸的军事斗争形势,“猛龙”将作为攻击方出击,而“雄鹰”则负责防守。

  根据现代空战的发展趋势,“猛龙”和“雄鹰”首先将会在彼此的视距之外展开对抗。超视距空战的核心在于“先敌发现、先敌打击”,比较“猛龙”和“雄鹰”的信息获取能力,“猛龙”的机载雷达性能优于“雄鹰”,但其所采用的近耦鸭式布局的一大缺陷就是会增加飞机的RCS,而且和“猛龙”相比“雄鹰”的机体更小,进一步抵消了“猛龙”的雷达优势。

    此外,“雄鹰”在空战时还可以得到台军“强网”系统和E-2C预警机的信息支援,因此在超视距空战的最初阶段,“雄鹰”更有可能提前发现“猛龙”,但优势不大。考虑到现代中距拦射作战的特点,“雄鹰”即使提前发现了“猛龙”,在其将“猛龙”纳入己方主动弹的有效杀伤区的同时,其自身也将暴露在“猛龙”面前,并且也进入了“猛龙”装备的“霹雳-12”的有效杀伤区域,双方将同时向对方发射中距弹。

     在中距弹方面,“猛龙”装备的新型国产中距弹在整体性能上已经达到了美制AIM-120早期型号的水平,对于“雄鹰”使用的在上一代的AIM-7“麻雀”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天剑-2”有一定的性能优势,而且“猛龙”的超音速和高空性能要明显优于“雄鹰”,这种飞行性能上的优势将进一步加强“猛龙”在超视距空战中摆脱“雄鹰”发射的“天剑-2”的可能。

    但“雄鹰”上装备的全美式电子战设备比起“猛龙”上的同类设备又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因此在超视距空战的最后阶段,“雄鹰”也决非没有一搏之力!综合比较,在整个超视距空战阶段,双方大致将打成平手。

  不过,在台湾空军搭建的作战体系中,高空高速拦截作战任务主要还是由“幻影”-2000-5负责,而无论“经国”还是最新的“雄鹰”,主要还是负责在中低空、跨音速条件下的格斗作战,因此“猛龙”和“雄鹰”之间的对抗也将更多的以这种模式进行。

    “雄鹰”的前身“经国”的一大特色就是优秀的跨音速机动能力,配装的TFE-1042-70虽然最大推力不足但加速性却很好,在6100米以下,0.5~1.1马赫范围内,“经国”的水平机动性能极佳,其稳定盘旋角速度可以达到18.5度/秒,最大瞬间盘旋角速度可达到23度/秒的水平,配合该机装备的“天剑-1”型红外格斗弹,在格斗空战中将会是一个极为难缠的对手,不过受限于推重比较小的先天不足,其垂直机动能力要差一些。

    至于从“经国”发展而来的“雄鹰”,虽然有该机在增加机体保形油箱后翼载荷增加、推重比下降并导致格斗能力下降的报道,但从台湾《尖端科技》上有关“雄鹰”的内容分析,虽然后机身保形油箱的添加的确增加了“雄鹰”的结构重量,但从目前公布的有关“雄鹰”试飞的图片也可以看出“雄鹰”的机翼面积比“经国”有了明显的增加,由此可以判断,“雄鹰”在跨音速阶段的机动能力和“经国”相比最起码不会有明显的下降。

    和“雄鹰”相比,“猛龙”由于强调截击作战的需要,在整体设计上并没有像“雄鹰”和“经国”那样高度强调跨音速条件下的格斗能力,但得益于大推力发动机所带来的高推重比和优秀的气动布局,使得“猛龙”在跨音速阶段的水平机动能力和垂直机动能力均达到了第三代战斗机的水平,其最大瞬间盘旋角速度可以达到30度/秒的水平。

    和“雄鹰”相比,“猛龙”的水平机动能力应不落下风,垂直机动能力优于对手,在格斗弹方面,“猛龙”所使用的PL-8型空空导弹系由以色列的“怪蛇-3”型发展而来,而以色列空军的实战记录也证明了该导弹在整体水平上要优于“天剑-1”,配合“猛龙”上装备的头盔瞄准具,将进一步增加其在格斗空战中胜出的比率。因此可以的结论,在近距离空战格斗中,“猛龙”应该能够胜出,但优势同样不大。

鹿死谁手尚难定论

  从各个方面来看,“猛龙”均要超越“雄鹰”一筹,但并不具备完全的压倒性优势。而且现代空战不仅仅是战斗机之间的性能比拼,它同时还要受到作战双方指挥引导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这场“龙鹰对决”究竟鹿死谁手还尚难定论。

  不过目前看来,这两款几乎在同一时间高调亮相的战机,其发展前景则大相径庭。如今的“猛龙”不但已经坐稳大陆空军主力战机的位置,还有可能成为大陆在国际军火市场上的又一杀手锏。

    更为重要的是,大陆长期坚持的自主研发能力在“猛龙”服役后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并为大陆航空工业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又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而“雄鹰”虽然也已试飞成功,但受台湾当局“月亮是外国的圆”的传统思维影响,其今后的发展之路应该不会平坦。而一直步履维艰的台湾航空工业如果不能借此机会咸鱼翻身,其未来的前景也将是一片暗淡。(来源:国际展望)
哈哈,哈哈,哈哈哈~~~
歼10当然不具备压倒性优势。F22都打不过IDF,还谈什么歼10。
WW能"自研"战机?向"美国爸爸"的乞求一堆零件"自行组装"出一个MD自已看不上的二流货色差不多吧!
从各个方面来看,“猛龙”均要超越“雄鹰”一筹,但并不具备完全的压倒性优势。
==============================================


这文章谁写的啊?  还有这么大的耐心敲打这么多文字讨论有没有人要都不知道的翔升?
WW能独立研制战机?
是啊 IDF将不仅仅面对J10而且面对中国未来四代鸡。:D;P
真的?
;PIDF很好很强大
雄鹰  没听说过
其实lz就是idf14吧。。。
全美式电子战设备比起“猛龙”上的同类设备又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因此在超视距空战的最后阶段,“雄鹰”也决非没有一搏之力!综合比较,在整个超视距空战阶段,双方大致将打成平手。

IDF的电战? 比F-4都不如的水平。别让人笑掉大牙了

理工文盲请参见这贴: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745678&extra=page%3D2
{:yan:}
IDF  VS  飞豹
IDF  VS   枭龙
IDF  VS   歼-10
IDF  VS   L-15


IDF下一个VS谁?估计连大运、大客都能VS
这个压倒性优势是指12 VS 12
12:0的战果吗:D
IDF可是超越F22的9袋机,怎么可能是歼十能比的
此外,“雄鹰”在空战时还可以得到台军“强网”系统和E-2C预警机的信息支援,因此在超视距空战的最初阶段,“雄鹰”更有可能提前发现“猛龙”,但优势不大。考虑到现代中距拦射作战的特点,“雄鹰”即使提前发现了“猛龙”,在其将“猛龙”纳入己方主动弹的有效杀伤区的同时,其自身也将暴露在“猛龙”面前,并且也进入了“猛龙”装备的“霹雳-12”的有效杀伤区域,双方将同时向对方发射中距弹。

大陆空军的Kj-2000和kj-200还有新的指挥网络系统被WW空军瞬间全灭。
他们的雄鹰出来了嘛,装备多少了,就在这里瞎吹。
NC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痛苦啊。人怕出名猪怕壮,CD有点名气了,什么阿猫阿狗,跳梁小丑就都跑过来凑热闹了。
但与“雄鹰”装备的美制精确制导对地攻击武器相比,在弹药种类以及可靠性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不是说雄鹰整合美制武器进展缓慢,困难重重,至今都还没弄好么?怎么在您老帮忙下这么快就突破难关。
雄鹰?不就是扁叔觉得“经国”号太国民党化,所以就改了个名,就是新机了,然后马扁了不少银子,现在那些银子估计和扁叔一起进牢房了。
英国病人 发表于 2009-12-12 10:16
其实不用猜的,大陆出啥机,IDF就能对付啥机。而且还是专治狐臭。
IDF是用来打韩国的
这时国际展望上的,几年前的文章!!!
胡扯~{:2_70:}
“台军“强网”系统和E-2C预警机”?和我们比系统?我们的“国盾”系统和KJ-2000也是压倒性啊,怎么比。
中國J-10 PK L-15獵鷹教練機

我讓台灣的IDF 去 PK J-10;傷害了廣大中國同胞的感情,本人深感懺悔,面壁思過後決定
拿中國自己的 L-15獵鷹教練機去PK  J-10;不敢哪個贏都是中國自己的,
總沒問題了吧??

L-15獵鷹教練機

類型  战斗教練機

    * 人員: 2(1學員 1教練),或攻擊時1驾驶员 1武器官)
    * 重量: 6,500 kg;滿載油箱(武器)9,500 kg
    * 最高速: 1.4馬赫
    * 行動半徑:550 km
    * 最高高度: 16,000 m
    * 最高爬升速: 150 m/s
    * g力極限: +8.0/-3.0 g
    * 使用寿命: 30 年
    * 设计使用寿命: 1000 飞行小时
推力:9220磅*2


能量機動性最基礎的就推重比,推重比高不一定萬能,推重比低那是絕對萬萬不能

-10的推重比因為J-10用的是俄羅斯引擎AL-31,推力外界早就知道,那只剩J-10的重量,
要推測J-10重量不外根據某已知的數字再根據三代機一般的性能去反推,
常用的有外型比較法,燃油系數法,翼面負載法等,本來J-10已知燃油是2900公斤
用燃油係數法反推就行了,問題是這樣推出來的J-10性能會讓大陸網友跳腳搥胸口
害的此文被封,所以只能另尋他途,用外型比較法來推J-10重量,
正好J-10已經亮相的照片中有掛飛彈的,這些飛彈的尺寸已知.就可以根據飛彈尺寸大概推出J-10尺寸,再和同類型相同尺寸的飛機比較就可以大概推出J-10的合理重量

還好這個最難的工作已經有人做了,網上藍色閃電(?)曾經用M-2000做比較推估
J-10合理尺寸,結果差點被亂磚K死,所以我也不敢用,還有方方也算過
就直接偷方方的

方方根據J-10照片上J-10掛的飛彈怪蛇III(即8號彈)的彈長2.99米算出

15.56米(机身長,不含空速管),高5.3米,翼展10.5米,后掠角50-52度,翼面積40平方
米,展弦比2.7、56,垂尾面積8.4平方米。

---------------------------------------------------------------------------------------------------------------
一、飛机的几何尺寸飛机的几何尺寸是判斷飛机性能的重要依据之一。其中最重要的是翼展和机翼面積,翼展的大小可以用來估計飛机誘導阻力的大小和升阻比,翼展和机翼面積還可計算出飛机的展弦比,這是衡量飛机設計思想的一個關鍵參數,使用統計數据,還可利用上述資料和机翼后掠角及其他數据估算出飛机的結构重量,進而推算出飛机的重量參數。机身長度和机身切面也是重要的參數,可以用此估算出飛机的廢阻力系數和誘導阻力因子,這些對于計算飛机的机動性能都很重要。好了,我們現在可以利用已有的資料來分析歼-10。在所有照片中,我最喜歡的是側面有加油車,標准尾部、上視這三張,因為這其實就是歼-10的三面圖。第一張圖是側面有加油車的那張,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張加油中的歼-10飛机,翼下還挂有大家所熟悉的怪蛇III(即8號彈)。縱所周知,网上已公布的怪蛇 III基本數据為彈長2.99米。利用這個已知的數据,我們用比例法可以輕而易舉的測出歼-10的机長和机高及垂尾面積。再通過那常標准的尾部后視圖,又可獲得准确的翼展數据,再通過那張上視平面圖獲取翼面積和后掠角。這樣,一組基本數据就出來了。具体為:机長17米(含空速管)、16.2(垂尾至机頭部,不含空速)15.56米(机身長,不含空速管),高5.3米,翼展10.5米,后掠角50-52度,翼面積40平方米,展弦比2.7、56(F- 104為2.45、米格-21為2.22、幻影2000為2.05、獅為2.33、F-15為3.01、F-16為3.2、F-18為3.52),垂尾面積8.4平方米。從這些數据我們可以看出,歼-10与“獅”還是有极為明顯的差別。已公開的資料是:“獅”的主要數据為:机長14.57m、翼展 8.78m、机高4.78m、翼面積33.1m2、展弦比2.3、前缘后掠角54度。通過對比,歼-10的几何尺寸、翼面積、展弦比明顯要大于“獅”式,后掠角卻小于“獅”。
==========================================================
三--四代機中和J-10一樣採用鴨翼構型的有 JAS-39 EF-2000, RAFEL,比較一下

EF-2000

翼展................... 10.95m
展弦比................. 2.205
全長................... 15.96m
高度.................... 5.28m
翼面積.................. 50.0m2
機體空重................10995kg
全備起飛重量............23000kg
標準空戰重量............14500kg
內載燃油.................6250L
外掛彈量.................7500kg+

三、機載引擎:EJ200渦輪扇發動機*2

最大軍用/後燃推力:6123kg/9185kg(平時)
最大軍用/後燃推力:7040kg/9695kg(戰時)
引擎重量..................990 - 1035 kg

RAFALE 疾風式戰機
一、 機身尺寸:

翼展................... 10.90m
全長................... 15.30m
高度..................... 5.34m
翼面積.................. 46.0m2
機體空重..............10000kg
全備起飛重量........24000kg
標準空戰重量........13450kg
內載燃油...............5625L
外掛彈量...............9500kg
三、機載引擎:M88-2渦輪扇發動機*2

引擎重量................................897kg
最大軍用/後燃推力....5100kg/7650kg
引擎推力重量比........................8.5

比較一下我們發現J-10的體型事實上是介於RAFEL和EF-2000之間但是有幾點要注意

1:RAFEL和EF-2000是雙發引擎,J-10是單發引擎,雙發引擎的呆重通長大於單發,但是J-10這方面的優勢並
不明顯,光以引擎本身來說,J-10的AL-31FN發動机重1759千克,RAFALE兩顆RM-88是897kg*2=1794公斤

2:J10翼面積較小 40M2 VS 46M2 和50M2

3:材料科技和內裝航電系統不同也會影響空重

合理的推測是認為J-10的空重是介於RAFALE和EF-2000之間那就是10000KG-10995KG之間-
取最低值約10000公斤這個數字居然比我當年引用自各大軍事網站的9750KG還要高!!!

按台灣通用的戰鬥推重比是算半滿油量+2枚中程空對空飛彈+4枚短程空對空飛彈+子彈+飛行員重量
以台灣劍二中程AAM單發重量:190kg;劍一短程AAM單發重量:100kg。
來算

2枚中程空對空飛彈+4枚短程空對空飛彈+子彈+飛行員重量=980kg

所以標準空戰重量:=飛機空重+50%內載燃油+980kg

J10的油量如果真的如J-10試飛員李存寶說的只有2900KG以J-10略大於RAFALE的體形
那實在低的離譜,RAFALE內載燃油是5625L一樣低估燃油密度算4500KG
那我們推估J-10的內載油量在2900KG-4500KG之間

所以J-10標準空戰重量:=10000KG+50%內載燃油+980kg=10980KG+1450KG--2250KG
=12430--13230KG之間

AL-31FN發動机推力12511k公斤,那就算出

J-10推重比是1-0.946之間
IDF標準空戰重量= 8500kg左右
TFE-1042-70後然推力:>10000Ib(4536kg)*2
經國號的空戰推重比:>1.05

據英國病人說,L-15推重比高於IDF,哪也就是遠大於J-10

寫到這裡不禁對祖國軍工人員的偉大豎起大拇指,居然有辦法把個教練機做得比戰鬥機還強,難怪解放軍副司令敢誇口四代機明天就要試飛了

:victory: :victory:
傻货满天飞 发表于 2009-12-12 11:06


    90年代末 我们看到对岸的强网、大成, 以及E2c,才有了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决心
idf有八爷化趋势
IDF 完胜, 我打赌:经过号的气动,火控,雷达,最后连脸皮都肯定超过c919,Y20 ,或者那个岛上的绿人根本没有脸皮.
个人觉得idf比j10漂亮

而且这样比较 有何意义

比人家晚20年...
新研制的”雄鹰“哦~~~  好新的噢~~~
IDF?谁说IDF了?
;P
IDF的性能还真是不如改进后的MIG23何况歼十了
:$ADF目前是全隐身呢,所以对于J10来说具有压倒性优势。
关键是战时这个IDF要能扛过二炮的第一波再说天上的事。
mkkkj 发表于 2009-12-12 11:10
笑了,还90年代末,这个计划早就开始了。你不知道而已。否则你还真以为10年就能搞成啊。
笑破肚皮了

第一轮 导弹轰炸机场,
WW能够起飞的共计二三十架。

第二轮,TG上百架群虐WW二三十架。。。。。。。。。
傻货满天飞 发表于 2009-12-12 11:35


    别的不说 预警机计划难道不是受96年对岸的E2刺激 ,你有我也有 而且比你更好的思路 才有了A50装以色列雷达的计划
i don't fly

别的不说 预警机计划难道不是受96年对岸的E2刺激 ,你有我也有 而且比你更好的思路 才有了A50装以 ...
mkkkj 发表于 2009-12-12 11:37


早就开始计划而已,如果一定要说受到刺激,也是海湾战争的刺激。。和台湾没什么关系。想想台湾自己的那几架预警机是从哪里拖出的。。真的很看重?

说句大些的话吧,上面人,根本不把台湾当对手。。
别的不说 预警机计划难道不是受96年对岸的E2刺激 ,你有我也有 而且比你更好的思路 才有了A50装以 ...
mkkkj 发表于 2009-12-12 11:37


早就开始计划而已,如果一定要说受到刺激,也是海湾战争的刺激。。和台湾没什么关系。想想台湾自己的那几架预警机是从哪里拖出的。。真的很看重?

说句大些的话吧,上面人,根本不把台湾当对手。。
只是那时候,自己做了一段,因为资金技术上的问题,搁浅了,现在可能网上还能找到一些很早的中国预警机的照片。。然后才打算从外面进口,差点能成了。。结果被MD一巴掌打回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