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入学折射国人生存之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34:08
满6周岁可以上小学,这既是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也是大家的常识。但对于差不了几天就要满6周岁的儿童,能不能入学,则存在模糊。近日,教育部网站上的答复网络留言称:“我们认为,学校在优先接收和保证年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后,有学额空缺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接收即将年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随即引发热议。不料教育部网站很快撤下本则答复,激起更多议论。


绝大多数评论者的视角,明显集中于公共管理,以及6周岁线是否会影响儿童的学习,而往往忽略什么是童年的乐趣,什么是童年的幸福。


中国的传统,历来注重早慧。不过这种传统,与其说出于尊重知识,莫如说迫于无奈,是一种相当功利化的选择。慧者,不能作聪明讲,而应解释为参与标准化考试的能力。即整个社会是“利出一孔”的,除了做官,劳动者被普遍地歧视,在经济上被歧视,劳动换不回与劳动价值相匹配的报酬,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对公共事务及个人事务的发言权。对于普通人家,通向官场的路径,基本只剩下科举一条路。新中国建立后,在计划经济时代,参加高考,还在民间形容为“跳农门”、“找铁饭碗”。至于这样的早慧模式,是否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根本是无暇顾及的。


今时今日,还多了一种无奈,即父母亲工作繁忙,不得不早早把孩子送进幼儿园里去。


传统和现实决定了,谈论童年的乐趣、童年的幸福,首先是在公共管理角度上,尽可能保证天下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有追求童年乐趣、童年幸福的资格。要努力使整个社会从单一价值追求的束缚中挣脱出去,实现“万类霜天竞自由”般的多元化社会结构,通过对法律法规、典章制度体系实施的改革改进,保证任何一个群体在个人事务以至公共事务上的平等话语权,不会在政治上受到歧视;通过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保证任何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能够被公平承认,公平地获取到报酬,经济上不歧视,利出多孔而不是“利出一孔”,生存压力就不会那么大,就会更加注重孩子童年的乐趣、童年的幸福,而不是千方百计训练应付标准化考试、在特定的选择过程中脱颖而出的能力,也就不会变态般地追求早慧。


其次,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应借鉴发达国家做法,通过普发儿童补贴,或者通过延长带薪产假、期间薪酬由财政补贴给用人单位等种种办法,保证天下的儿童及其家长有追求与保证童年乐趣、童年幸福的物资条件。


在此前提下,就可以对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条文实施修订,在条文上明确:凡未满6周岁的儿童,不得进入义务教育的学习阶段。参照古今中外的经验,这个年龄界线,确实划得不晚。


龙应台的散文名篇《目送》中有这样的感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从这个角度上想开去,孩子不能稍早几天入学,不仅不会影响他未来的发展,而且是上天对家庭的恩赐,意味着在“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之前,有更多朝夕相处的时光。珍惜这童年,珍惜这缘分,珍惜这幸福。
http://view.news.qq.com/a/20091210/000060.htm满6周岁可以上小学,这既是义务教育法的规定,也是大家的常识。但对于差不了几天就要满6周岁的儿童,能不能入学,则存在模糊。近日,教育部网站上的答复网络留言称:“我们认为,学校在优先接收和保证年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后,有学额空缺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接收即将年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随即引发热议。不料教育部网站很快撤下本则答复,激起更多议论。


绝大多数评论者的视角,明显集中于公共管理,以及6周岁线是否会影响儿童的学习,而往往忽略什么是童年的乐趣,什么是童年的幸福。


中国的传统,历来注重早慧。不过这种传统,与其说出于尊重知识,莫如说迫于无奈,是一种相当功利化的选择。慧者,不能作聪明讲,而应解释为参与标准化考试的能力。即整个社会是“利出一孔”的,除了做官,劳动者被普遍地歧视,在经济上被歧视,劳动换不回与劳动价值相匹配的报酬,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对公共事务及个人事务的发言权。对于普通人家,通向官场的路径,基本只剩下科举一条路。新中国建立后,在计划经济时代,参加高考,还在民间形容为“跳农门”、“找铁饭碗”。至于这样的早慧模式,是否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根本是无暇顾及的。


今时今日,还多了一种无奈,即父母亲工作繁忙,不得不早早把孩子送进幼儿园里去。


传统和现实决定了,谈论童年的乐趣、童年的幸福,首先是在公共管理角度上,尽可能保证天下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有追求童年乐趣、童年幸福的资格。要努力使整个社会从单一价值追求的束缚中挣脱出去,实现“万类霜天竞自由”般的多元化社会结构,通过对法律法规、典章制度体系实施的改革改进,保证任何一个群体在个人事务以至公共事务上的平等话语权,不会在政治上受到歧视;通过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保证任何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能够被公平承认,公平地获取到报酬,经济上不歧视,利出多孔而不是“利出一孔”,生存压力就不会那么大,就会更加注重孩子童年的乐趣、童年的幸福,而不是千方百计训练应付标准化考试、在特定的选择过程中脱颖而出的能力,也就不会变态般地追求早慧。


其次,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应借鉴发达国家做法,通过普发儿童补贴,或者通过延长带薪产假、期间薪酬由财政补贴给用人单位等种种办法,保证天下的儿童及其家长有追求与保证童年乐趣、童年幸福的物资条件。


在此前提下,就可以对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条文实施修订,在条文上明确:凡未满6周岁的儿童,不得进入义务教育的学习阶段。参照古今中外的经验,这个年龄界线,确实划得不晚。


龙应台的散文名篇《目送》中有这样的感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从这个角度上想开去,孩子不能稍早几天入学,不仅不会影响他未来的发展,而且是上天对家庭的恩赐,意味着在“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之前,有更多朝夕相处的时光。珍惜这童年,珍惜这缘分,珍惜这幸福。
http://view.news.qq.com/a/20091210/000060.htm
相当年差两个月不给读,但到了第2年几乎成了班上年纪最大的.到了5年级又碰上5年制改6年制,这下好到了读大学时碰上要缴学费.真是一步走错步步错.
现在我们这干部55岁退休,工人50.不早点读书早点工作,早点结婚生子,等退休了孩子还没读大学那还不得急死啊!
tomcat650093 发表于 2009-12-11 13:27
:handshake跟我经历一样啊,恨死晚上学了,本来想托人让孩子早上学的,现在省事了。
早上学的好处是无尽的。
你们只从大人的角度看问题。

对大部分小孩来说,早入学不是好事情。18岁上大学正好,你让他16岁、17岁去读大学,心智尚未成熟,会遇到很多问题。
超级49 发表于 2009-12-11 15:31
其实生日划线只是学校人太多或者要保护费的借口,俺还见过一个8月中生日就被晚一年入学的MM,而当年9—12月出生也能入学的相当多。
安徽一些地方好像是可以5岁入学然后中学再少一年,已经遇到过三四个比同届人小2岁、16岁上大学的安徽人了,应该不是偶然吧。
血花刀剪 发表于 2009-12-11 17:00

6岁上学这个规定没问题。有些农村地方胡来,你就不要当普遍现象了。
超级49 发表于 2009-12-11 17:14
嗯,农村年龄改大一岁的也有得是
不过9月以后生日的学生,大部分在智商情商上都不比同龄人低,要是晚一年上学对他们确实不公平
一般人算年龄还是习惯按年份而不是满不满生日,12月31日比8月31日更合理。
血花刀剪 发表于 2009-12-11 17:39

这个怎么说呢,如果以12月31日为界,那晚一天出生的(1月1日)岂不一样觉得委屈,难道1月1日生的就比12月31日出生的心智发育差很多?

无论你定在哪一天,都存在同样的问题。

这个怎么说呢,如果以12月31日为界,那晚一天出生的(1月1日)岂不一样觉得委屈,难道1月1日生的就比12 ...
超级49 发表于 2009-12-11 17:55

主要是说年龄算法的问题。熬不过元旦就生,以后算年龄一直吃亏,而1月出生并不会损失什么。
很少有1月出生的人抱怨自己生日早,但听过好几个12月出生的人说自己要是晚生几天就小一岁了,多好。
这个怎么说呢,如果以12月31日为界,那晚一天出生的(1月1日)岂不一样觉得委屈,难道1月1日生的就比12 ...
超级49 发表于 2009-12-11 17:55

主要是说年龄算法的问题。熬不过元旦就生,以后算年龄一直吃亏,而1月出生并不会损失什么。
很少有1月出生的人抱怨自己生日早,但听过好几个12月出生的人说自己要是晚生几天就小一岁了,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