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时社论-承认大陆学历 只是扭转封闭民粹的开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50:37
上月中旬教育部宣布要开放采认中国大陆四十一所大学学历后,各界基本上都持正面的态度。有少数人因为中国大陆伪造或特权学历泛滥而持反对立场,但这实在是经不起考验、混淆视听的看法。大陆大学学历伪造的比例再高、对特权关说放水的情事再宽,其对学历质量的污染,恐怕也比不上台湾若干十八分录取的学校。既然总分十八分即能录取的学校都被合法认证,我们若仅对对岸学校大小眼,说穿了就是意识形态作祟,背后更有浓厚的民粹心态。教育部能够踏出开放学历认证的第一步,我们予以肯定。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值得当局开放改善的措施,值得一并思考规画。

     从国内社会文化的大架构来看,不承认大陆的大学学历,只是台湾社会民粹文化的一环。虽然民粹的定义是指极端地诉诸人民感性制约反应,但是当民粹风气蕴酿习惯了,由于「唯在地庶民是问」,久而久之社会就会倾向内观、排外、与世界脱轨,也会有闭关自守、退化而拒绝进步的危险。说穿了,所有对外在明显事实拒绝承认的政策,都是内观而封闭心态的投射。台湾若要在廿一世纪继续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角色,非得彻底改变这样的封闭民粹心态不可。

     长久以来,民粹风气一直都对政府政策有相当的影响力。就薪资待遇而言,台湾社会对于准公营事业的首长待遇一向眼红,月薪十几万就轻易归类为肥猫,追杀抹黑无所不用其极,完全不理会国际形势,也不在乎什么样的待遇才能聘请到能干的人才。就大学校园而言,许多大学的行政主管都是各单位成员直接或间接普选产生,不但难有外面人才的加入,而当选的主管也不便对其「选民」做大刀阔斧的改革。摊开各国营事业单位与学术研究单位的纪录,过去廿年来各机构几乎很少能请到国际人才加入。就产业发展而言,当年孙运璿、李国鼎、张忠谋等人播种的ICT产业,廿五年后虽然为台湾带来了丰硕的收获,但边际报酬已明显递减,后继显然无力;这多少也与民粹社会抵拒高薪国际人才有关。总之,台湾的领导人才几乎已经断层,整体的民粹社会环境也难以接纳出类拔萃的卓越人士。

     台湾不但领导人才断层,更令人忧心的则是年轻新血的加入也呈现青黄不接。资料显示,台湾出国留学的大专生比例已从一九六七年的一九.○五%降为二○○七年的一五.二%。而晚近的所谓出国留学,更包括了短期的「游学」,其实是富裕家庭给子女提供的旅游活动,求学意义极为淡薄。出国留学的人数少,则将来能够回台湾服务的「张忠谋」自然就少。这个时候,比较可能的人才浮现模式就是广纳资浅的科技文化人士来台,而让台湾社会担负起培育养成的责任,廿年或卅年后或许也能出现优秀的人才。

     但不幸的是,台湾的民粹气氛不但拒绝承认学历、自行缩减可能的人才来源,更在薪给报酬上流行平头平等,以致于新进人员的起薪几乎只有香港、新加坡、中国大陆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完全没有竞争力。前一阵子当媒体揭露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之后,行政当局也没有反应,反而沉溺在民怨调查之类的民粹歪风中难以自拔,不敢诚实面对台湾竞争力流失的危机。民粹票选只会呈现都会房价高、停车被拖吊这一类的浮面问题,却不可能掌握台湾国际人才竞争的劣势,殊不知这才是台湾廿一世纪面临的真正挑战。失去了人才吸引力,台湾在知识经济时代将一无所有;这是民怨调查排名永远无法反映的环节,却是行政当局不能回避的责任。

     要解决台湾人才流失的问题,就要勇敢地面对封闭民粹的问题,至少要在大学校园做些突破,不能再在平头主义、内观闭锁的歪风下得过且过。这样的改变,真的需要大魄力与大决心,但这也是台湾未来发展的大环节与大关键。承认大陆学历算是走出了第一步,接下来的第二步第三步,当局还得加把劲,用力跨出去。上月中旬教育部宣布要开放采认中国大陆四十一所大学学历后,各界基本上都持正面的态度。有少数人因为中国大陆伪造或特权学历泛滥而持反对立场,但这实在是经不起考验、混淆视听的看法。大陆大学学历伪造的比例再高、对特权关说放水的情事再宽,其对学历质量的污染,恐怕也比不上台湾若干十八分录取的学校。既然总分十八分即能录取的学校都被合法认证,我们若仅对对岸学校大小眼,说穿了就是意识形态作祟,背后更有浓厚的民粹心态。教育部能够踏出开放学历认证的第一步,我们予以肯定。但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值得当局开放改善的措施,值得一并思考规画。

     从国内社会文化的大架构来看,不承认大陆的大学学历,只是台湾社会民粹文化的一环。虽然民粹的定义是指极端地诉诸人民感性制约反应,但是当民粹风气蕴酿习惯了,由于「唯在地庶民是问」,久而久之社会就会倾向内观、排外、与世界脱轨,也会有闭关自守、退化而拒绝进步的危险。说穿了,所有对外在明显事实拒绝承认的政策,都是内观而封闭心态的投射。台湾若要在廿一世纪继续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角色,非得彻底改变这样的封闭民粹心态不可。

     长久以来,民粹风气一直都对政府政策有相当的影响力。就薪资待遇而言,台湾社会对于准公营事业的首长待遇一向眼红,月薪十几万就轻易归类为肥猫,追杀抹黑无所不用其极,完全不理会国际形势,也不在乎什么样的待遇才能聘请到能干的人才。就大学校园而言,许多大学的行政主管都是各单位成员直接或间接普选产生,不但难有外面人才的加入,而当选的主管也不便对其「选民」做大刀阔斧的改革。摊开各国营事业单位与学术研究单位的纪录,过去廿年来各机构几乎很少能请到国际人才加入。就产业发展而言,当年孙运璿、李国鼎、张忠谋等人播种的ICT产业,廿五年后虽然为台湾带来了丰硕的收获,但边际报酬已明显递减,后继显然无力;这多少也与民粹社会抵拒高薪国际人才有关。总之,台湾的领导人才几乎已经断层,整体的民粹社会环境也难以接纳出类拔萃的卓越人士。

     台湾不但领导人才断层,更令人忧心的则是年轻新血的加入也呈现青黄不接。资料显示,台湾出国留学的大专生比例已从一九六七年的一九.○五%降为二○○七年的一五.二%。而晚近的所谓出国留学,更包括了短期的「游学」,其实是富裕家庭给子女提供的旅游活动,求学意义极为淡薄。出国留学的人数少,则将来能够回台湾服务的「张忠谋」自然就少。这个时候,比较可能的人才浮现模式就是广纳资浅的科技文化人士来台,而让台湾社会担负起培育养成的责任,廿年或卅年后或许也能出现优秀的人才。

     但不幸的是,台湾的民粹气氛不但拒绝承认学历、自行缩减可能的人才来源,更在薪给报酬上流行平头平等,以致于新进人员的起薪几乎只有香港、新加坡、中国大陆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完全没有竞争力。前一阵子当媒体揭露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之后,行政当局也没有反应,反而沉溺在民怨调查之类的民粹歪风中难以自拔,不敢诚实面对台湾竞争力流失的危机。民粹票选只会呈现都会房价高、停车被拖吊这一类的浮面问题,却不可能掌握台湾国际人才竞争的劣势,殊不知这才是台湾廿一世纪面临的真正挑战。失去了人才吸引力,台湾在知识经济时代将一无所有;这是民怨调查排名永远无法反映的环节,却是行政当局不能回避的责任。

     要解决台湾人才流失的问题,就要勇敢地面对封闭民粹的问题,至少要在大学校园做些突破,不能再在平头主义、内观闭锁的歪风下得过且过。这样的改变,真的需要大魄力与大决心,但这也是台湾未来发展的大环节与大关键。承认大陆学历算是走出了第一步,接下来的第二步第三步,当局还得加把劲,用力跨出去。
台湾以为自己的大学个个都是哈弗耶鲁
大陆的大学再不济, 也不会比10分就可以上的台湾某些大学差啊. :D
17分大学生,
录取率超过100%。。。:D
不承认就不承认啊 谁稀罕啊   还把自己当根葱了
台湾的大学生比例真高啊,真是羡慕,我等考上大学也是拼了老命,
在台湾就可以一边泡妞一边娱乐,还能上大学
大陆人会去台湾,不方便还没前景,真是,不承认最好。
大陆人谁会稀罕台湾的文凭?;P
henrychenwei 发表于 2009-12-8 15:27

连海龟都不是,这钱花的不值: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