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1/4医生歧视艾滋病人:病人租房等瘤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4:15:15
调查显示1/4医生歧视艾滋病人:病人租房等瘤破
www.39.net  2009-12-1    
  近日,中国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公布了全球首份有关艾滋病歧视状况的报告。报告指出,1/4的医务工作者和1/3的政府官员以及教师表现出歧视,甚至有医生拒绝提供普通的医疗服务。

  但医生们也有苦衷。“我曾双手沾满艾滋感染者的鲜血。”广州一位年轻的医生向本报记者说,又有谁为面临职业暴露危险的医生撑起“保护伞”?

  病人——医生不肯治,租房等瘤破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艾滋病专家蔡卫平说了一个悲凉的故事。

  曾有一个得了静脉瘤的病人,在病情并不十分严重的时候到某医院求医,因被检出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医院拒绝为他提供治疗。该患者只能到另一个医院附近,租个房子,等待静脉瘤破裂。那一天到来时,他“如愿”被送入急诊室,因病情严重,医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他进行了手术。

  “艾滋病还不可怕,更可怕的是再得了其他病,就没医生愿意治了。”蔡卫平说,好比割个阑尾这种简单的手术,许多医院还是不愿给HIV阳性者做的。

  除了歧视,医生更担心的是“职业暴露”。这是指医生、护士被艾滋感染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而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

  医生——急救沾鲜血,煎熬近两年

  “我一辈子都忘不了那满手的鲜血!”在读博士的蔡医生在广州某医院工作时,曾亲历“职业暴露”。

  当时,蔡医生在急诊接诊了一位头部外伤的摩托车载客者。他因为交通事故,导致脑震荡、头皮挫裂伤,伤口出血很多。当时,医院已经抽取了手术需要的血液标本,但考虑患者出血较多,担心等待检测结果会延误救治时机,医生们在结果未出时就进行了手术。

  术中,蔡医生双手沾满了患者的鲜血。“由于他伤口内存在颅骨骨折,骨折边缘划破了我的手套,我感觉虽然没有很深地划破手指,但也划破了表皮。”术后,检验科报告显示该病人HIV阳性,送标本至广州市疾控中心,确诊为HIV阳性。

  蔡医生自此备受煎熬。他被院方送到广州市疾控中心检查,进行预防性处理,口服药物“拉米夫定”30天。后来,到广州市八医院咨询专家,“他们说我这种暴露属于一级暴露,感染率约万分之二。”

  “口服拉米夫定的那个月确实很痛苦,经常乏力、腹痛,应该是副作用所致。”医院对蔡医生进行了两年的连线临床观察,直至去年,蔡医生再做了一次HIV抗体检查,“是阴性!总算可以彻底放心了!”

  蔡医生说,就职业道德而言,他会对艾滋病人一视同仁,尽力救治。然而,想到家人的担心和社会的目光,他内心十分复杂。

  呼吁——医生勿歧视,患者要告知

  蔡卫平说,目前,国内尚无一例因“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的公开报告。但随着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数量不断增长,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我们医院就曾有两名医生在手术台上被HIV患者的血液溅到眼睛里,幸亏后来检测没事。”

  他呼吁,医生要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不能歧视艾滋病人。但同时也希望患者要把感染情况如实告知医护人员,可以做好充足防护,“这样对大家都是一种公平”。

  央视评论——消除歧视,消除妖魔化宣传

  每年到艾滋病日的时候,媒体高度关注,还有社会各界的各种活动,这无疑对全社会认识艾滋病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是,我们不能每年到了12月1日才想到艾滋病人,在平时就应该更多地去关心他们。

  我们已经到第22个艾滋病日了,但是到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看到宣传的内容,基本上仍然是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但是对于艾滋病人来说,哪些是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似乎却没有多少推进,比如说,有些地方存在的艾滋孤儿的问题,没有人愿意扶养他们;又比如说,艾滋病人做手术的问题,很多艾滋病患者不是死于艾滋病,而是死于等待一般疾病手术的过程,因为很多医生对他们歧视,导致他们没有机会做手术。

  我的同事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他们到艾滋病患者那里去拍片子,现场有些志愿者常常会紧张得发抖。他们原本想去安慰这些被社会遗忘的群体,没想到,他们的这种紧张,又制造了对艾滋病患者新的伤害。22年来,许多人都知道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但艾滋病的妖魔化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正如许多专业人士指出的那样,国内在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报道方面,很少有将艾滋病作为一种正常疾病的宣传,而是有意无意负载了防止性乱等许多社会化功能,从而加剧了艾滋病妖魔化的程度。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越是重视这种疾病,也就越是恐惧它。越是宣传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患者也就越是无法公开身份正常生活。所以,要消除对艾滋病人的歧视,首先就是不要对艾滋病这种疾病进行妖魔化的宣传!调查显示1/4医生歧视艾滋病人:病人租房等瘤破
www.39.net  2009-12-1    
  近日,中国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公布了全球首份有关艾滋病歧视状况的报告。报告指出,1/4的医务工作者和1/3的政府官员以及教师表现出歧视,甚至有医生拒绝提供普通的医疗服务。

  但医生们也有苦衷。“我曾双手沾满艾滋感染者的鲜血。”广州一位年轻的医生向本报记者说,又有谁为面临职业暴露危险的医生撑起“保护伞”?

  病人——医生不肯治,租房等瘤破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艾滋病专家蔡卫平说了一个悲凉的故事。

  曾有一个得了静脉瘤的病人,在病情并不十分严重的时候到某医院求医,因被检出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医院拒绝为他提供治疗。该患者只能到另一个医院附近,租个房子,等待静脉瘤破裂。那一天到来时,他“如愿”被送入急诊室,因病情严重,医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他进行了手术。

  “艾滋病还不可怕,更可怕的是再得了其他病,就没医生愿意治了。”蔡卫平说,好比割个阑尾这种简单的手术,许多医院还是不愿给HIV阳性者做的。

  除了歧视,医生更担心的是“职业暴露”。这是指医生、护士被艾滋感染者或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而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

  医生——急救沾鲜血,煎熬近两年

  “我一辈子都忘不了那满手的鲜血!”在读博士的蔡医生在广州某医院工作时,曾亲历“职业暴露”。

  当时,蔡医生在急诊接诊了一位头部外伤的摩托车载客者。他因为交通事故,导致脑震荡、头皮挫裂伤,伤口出血很多。当时,医院已经抽取了手术需要的血液标本,但考虑患者出血较多,担心等待检测结果会延误救治时机,医生们在结果未出时就进行了手术。

  术中,蔡医生双手沾满了患者的鲜血。“由于他伤口内存在颅骨骨折,骨折边缘划破了我的手套,我感觉虽然没有很深地划破手指,但也划破了表皮。”术后,检验科报告显示该病人HIV阳性,送标本至广州市疾控中心,确诊为HIV阳性。

  蔡医生自此备受煎熬。他被院方送到广州市疾控中心检查,进行预防性处理,口服药物“拉米夫定”30天。后来,到广州市八医院咨询专家,“他们说我这种暴露属于一级暴露,感染率约万分之二。”

  “口服拉米夫定的那个月确实很痛苦,经常乏力、腹痛,应该是副作用所致。”医院对蔡医生进行了两年的连线临床观察,直至去年,蔡医生再做了一次HIV抗体检查,“是阴性!总算可以彻底放心了!”

  蔡医生说,就职业道德而言,他会对艾滋病人一视同仁,尽力救治。然而,想到家人的担心和社会的目光,他内心十分复杂。

  呼吁——医生勿歧视,患者要告知

  蔡卫平说,目前,国内尚无一例因“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的公开报告。但随着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数量不断增长,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我们医院就曾有两名医生在手术台上被HIV患者的血液溅到眼睛里,幸亏后来检测没事。”

  他呼吁,医生要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不能歧视艾滋病人。但同时也希望患者要把感染情况如实告知医护人员,可以做好充足防护,“这样对大家都是一种公平”。

  央视评论——消除歧视,消除妖魔化宣传

  每年到艾滋病日的时候,媒体高度关注,还有社会各界的各种活动,这无疑对全社会认识艾滋病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是,我们不能每年到了12月1日才想到艾滋病人,在平时就应该更多地去关心他们。

  我们已经到第22个艾滋病日了,但是到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看到宣传的内容,基本上仍然是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但是对于艾滋病人来说,哪些是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似乎却没有多少推进,比如说,有些地方存在的艾滋孤儿的问题,没有人愿意扶养他们;又比如说,艾滋病人做手术的问题,很多艾滋病患者不是死于艾滋病,而是死于等待一般疾病手术的过程,因为很多医生对他们歧视,导致他们没有机会做手术。

  我的同事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他们到艾滋病患者那里去拍片子,现场有些志愿者常常会紧张得发抖。他们原本想去安慰这些被社会遗忘的群体,没想到,他们的这种紧张,又制造了对艾滋病患者新的伤害。22年来,许多人都知道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但艾滋病的妖魔化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正如许多专业人士指出的那样,国内在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报道方面,很少有将艾滋病作为一种正常疾病的宣传,而是有意无意负载了防止性乱等许多社会化功能,从而加剧了艾滋病妖魔化的程度。

  在这种背景下,人们越是重视这种疾病,也就越是恐惧它。越是宣传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患者也就越是无法公开身份正常生活。所以,要消除对艾滋病人的歧视,首先就是不要对艾滋病这种疾病进行妖魔化的宣传!
歧视不可避免
洁身自爱
医生是个伟大的职业,也是个高危的职业,国家要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