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透视俄对华真实用心 看美国阴云下的中俄联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1:33:27
在美国的重压下,中国确实缺少朋友。因此,中俄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意义不言而喻。甚至有人直接把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叫成是“中俄联盟”。从地缘政治上看,中俄确实互为大后方。这样一种战略上互相依存的关系,无疑极大加强了中俄双方对美国的抵抗力。然而,中俄关系又并不是很让人放心,不论是武器贸易纠纷还是华商问题又或者“新星”号事件似乎都在提示中国,“中俄联盟”并不是那么稳固。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现实政治的舞台上,帕麦斯顿的这句至理名言被奉为圣典。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确实遵循这样的原则。因此,看待中俄关系,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利益的剖析。

  苏联解体已经快要二十年了。现今的俄罗斯究竟实力如何的问题很受世人关注。各种说法是层出不穷。可是总体上,舆论对于俄罗斯的实力还是相对比较乐观地来看待。然而,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相对实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恢复,甚至还在进一步地削弱中。

  在苏联时期,这个红色帝国最强大的部分就是其武装力量和军事工业。苏联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惊人比重几乎让人们可以怀疑这个国家的人民是不是靠吃钢铁生存。可是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赖以自豪的军事工业已成昨日黄花。俄罗斯的确仍然在向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出售先进的武器。可是,一些迹象表明,俄罗斯的军事工业缺乏发展的后劲,已经事实上停滞了。长此以往,正如俄罗斯媒体所惊呼的那样,俄罗斯国防军将不得不靠大量进口武器来武装自己。

  当然,从媒体上,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俄罗斯很多新武器的消息。什么将装备6艘航空母舰,正在研制五代战机,正在研制新一代主战坦克,正在研制S-500导弹防空系统,即将研制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甚至是计划研制核动力飞船。可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也仅仅是从媒体上看到这些新一代强大武器的身影。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俄罗斯急于在其新技术或者新武器尚未有任何实质性突破之前就大量曝光。一方面,这是筹集资金的一种手段,对内对外的宣传可能为项目争取到一定的资金注入。而另一方面,甚至是更主要的,俄罗斯要营造其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军事大国的形象,维持其世界大国地位的不动摇。

  俄罗斯当前军事科技与美国拉开差距已经是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了。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直接威慑已经不再是一个有效的手段了。如果俄罗斯真正还有一定实力去与美国对抗的话,间接的隐性威慑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可是如今,俄罗斯却对自己一些新武器的研制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只能说明该国已经失去了继续在实力层面上与美国抗衡的信心。毕竟,泡沫终究是泡沫,会有破灭的一天。俄罗斯的军事工业,已经成为一个浮夸的架子工程又或者面子工程。因而只能以这样一种让人叹息的形式来维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

  以俄罗斯当前的经济条件,可预见的未来,其军事工业与美国的差距只会进一步拉大。苏联的老本也只会越吃越少,极有可能出现一个武器销量下降进一步导致军事工业萎缩的恶性循环。俄罗斯在与美国斗争的过程中,对于反导系统的敏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俄罗斯大国地位最后一根擎天柱就是其战略核打击力量,因此不得不倾其所有地在这个问题上与美国抗衡到底。

  不客气地说,俄罗斯根本没有与美国进行全面较量的硬实力了。甚至如果不是北约的一再东扩不仅仅剥夺了俄罗斯的繁荣权和发展权,甚至都威胁到了俄罗斯的生存权,恐怕俄罗斯也不会选择与美国斗争到底。这一点上,从俄罗斯一直以与美国和解为斗争的最后目的就可以看出来。在反导问题上,美国只是给了俄罗斯一个小台阶,俄罗斯就迫不及待地宣布停止在加里宁格勒地区部署“伊斯坎德尔”地地弹道导弹。斗争心态已经是不言而喻了。

  近些年来,除了上文提到过的那些纠纷之外,中俄关系还是呈现出一种稳步发展的态势。双边联合军演从陆地走向了亚丁湾,在国际政治领域的沟通与合作已经成为常态,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经贸关系快速发展。种种迹象,由外及内地全方位说明了中俄关系的现状。

  中俄关系的发展,内外因素都有。来自美国的压力显然是双方走到一起的重要原因。在当前一个历史阶段,中国从心态上似乎并不愿意过多地在政治领域走上前台。因此,俄罗斯是牵制美国的一个重要战略伙伴。至少从表象上来看,美俄之间的斗争要较之中美斗争更为激烈。对于俄罗斯来说,中国也会发挥牵制美国的作用。美国的海外驻军向亚太地区转移就是这一效果的集中体现。另外,俄罗斯还基于自身的政治影响力打上了中国牌。换句话说,就是俄罗斯以“中俄联盟”的框架事实上借用了中国的硬实力抗衡美国。美国在与俄罗斯的斗争中,不少情况下需要考虑到中国所具有的硬实力。

  俄罗斯借力的过程还有一个非常微妙的环节。在“中俄联盟”的框架内,并没有谁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由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相对更活跃,俄罗斯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俄联盟”的政治话语权站在与美国斗争的最前线。潜移默化地让世人形成了一个印象,就是俄罗斯实力犹存,似乎综合实力还要比中国更强,至少也是站在同一层面的。中国实力的快速增长和西方对“中国威胁”的大肆渲染又进一步拔高了俄罗斯的实力印象。在“中俄联盟”的框架营造上,双方基于前述原因都乐见其成。不可否认,俄美斗争确实牵制了美国的大量精力。

  “中俄联盟”的未来走向与中俄双方的实力走向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说,俄罗斯不能励精图治恢复实力,那么一个失去斗争能力的俄罗斯,仅仅靠借力也无法掩盖其实力体系事实上崩溃的真相,现有的“中俄联盟”框架的价值就会下降。又或者中国以更为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国际政治舞台上来,现有“中俄联盟”框架的价值也将下降。当然,这样一个进程不会突然发生,而是缓慢而坚定地推进。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很长的时间里,中国和俄罗斯仍然将以世界主要大国的身份存在于国际政治舞台上。美国的全球霸权思维决定了中俄双方都将继续受到美国的压制。在正常情况下,“中俄联盟”的现有框架即便无法维持,一个新的框架结构也必然诞生,“中俄联盟”作为国际政治舞台上抗衡美国的一股重要力量仍然会有自己的存在方式。值得担忧的是,硬实力的变化是否会导致双方的心态发生改变。或者俄罗斯不愿意接受一个自身地位受到削弱的“中俄联盟”,又或者中国觉得“中俄联盟”的重要性下降。这些问题都需要两国领导人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加以克服。

  需要确认的是,“中俄联盟”仅仅是对中俄关系的一种说明,而并非真正的联盟。两国关系的实质仍然是战略层面的协调与协作。双方基于利益走到了一起。只要利益方向不发生偏移,这种协调协作的关系就将继续保持下去。

  只希望,这样一个构架于中美俄三国间的三角平衡关系不要过早地因为中俄两国的实力对比改变而发生崩溃性的结果。那样,只能让双方共同的竞争对手美国获得最大化的利益。这就需要中俄两国领导人都正确认识到对方利益的存在,谨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将心比心地对待涉及对方利益的问题。特别是俄方应该杜绝由于相对力量对比急剧变化而发生的心态失衡以及一直存在的大国沙文主义情绪。而中国在中俄间的部分冲突上也应该坚持原则性的强势,对俄方不当行为的纵容事实上也会从根基上动摇两国关系的未来。刺激民众敏感神经的事件一再发生,必然积累大量不满情绪。很难想象,存在大量民间不满情绪的两国关系能够持续而稳固地发展下去。所谓大局,往往就得从小节上来进行维护。否则,再大的局,也都会出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结局。“中俄联盟”可不是谁求着谁!俄罗斯对于中国的需求并不次于中国对俄罗斯的需求。俄罗斯有辉煌的过去,中国的手上则掌握了两项最关键的资本——硬实力和潜力,即现在和将来。

  时间能够改变很多东西,包括建立起双边关系的真正友谊。国际政治中还是存在朋友的,虽然没有永远的朋友,但维持一个较长历史时期的友谊还是可能的。当然,这种友谊存在的前提是利益,以利益为基础,同时超越利益的感情。最后回归为稳固的双边关系,同样是一种升华后的利益。中俄关系能否走到这个层面,就不是这里所能预见到的了。在这一点上,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只有历史,才能给出一份标准答案……在美国的重压下,中国确实缺少朋友。因此,中俄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意义不言而喻。甚至有人直接把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叫成是“中俄联盟”。从地缘政治上看,中俄确实互为大后方。这样一种战略上互相依存的关系,无疑极大加强了中俄双方对美国的抵抗力。然而,中俄关系又并不是很让人放心,不论是武器贸易纠纷还是华商问题又或者“新星”号事件似乎都在提示中国,“中俄联盟”并不是那么稳固。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现实政治的舞台上,帕麦斯顿的这句至理名言被奉为圣典。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确实遵循这样的原则。因此,看待中俄关系,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利益的剖析。

  苏联解体已经快要二十年了。现今的俄罗斯究竟实力如何的问题很受世人关注。各种说法是层出不穷。可是总体上,舆论对于俄罗斯的实力还是相对比较乐观地来看待。然而,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相对实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恢复,甚至还在进一步地削弱中。

  在苏联时期,这个红色帝国最强大的部分就是其武装力量和军事工业。苏联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惊人比重几乎让人们可以怀疑这个国家的人民是不是靠吃钢铁生存。可是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赖以自豪的军事工业已成昨日黄花。俄罗斯的确仍然在向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出售先进的武器。可是,一些迹象表明,俄罗斯的军事工业缺乏发展的后劲,已经事实上停滞了。长此以往,正如俄罗斯媒体所惊呼的那样,俄罗斯国防军将不得不靠大量进口武器来武装自己。

  当然,从媒体上,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俄罗斯很多新武器的消息。什么将装备6艘航空母舰,正在研制五代战机,正在研制新一代主战坦克,正在研制S-500导弹防空系统,即将研制新一代战略轰炸机,甚至是计划研制核动力飞船。可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也仅仅是从媒体上看到这些新一代强大武器的身影。一个普遍的现象是,俄罗斯急于在其新技术或者新武器尚未有任何实质性突破之前就大量曝光。一方面,这是筹集资金的一种手段,对内对外的宣传可能为项目争取到一定的资金注入。而另一方面,甚至是更主要的,俄罗斯要营造其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军事大国的形象,维持其世界大国地位的不动摇。

  俄罗斯当前军事科技与美国拉开差距已经是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了。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直接威慑已经不再是一个有效的手段了。如果俄罗斯真正还有一定实力去与美国对抗的话,间接的隐性威慑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可是如今,俄罗斯却对自己一些新武器的研制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只能说明该国已经失去了继续在实力层面上与美国抗衡的信心。毕竟,泡沫终究是泡沫,会有破灭的一天。俄罗斯的军事工业,已经成为一个浮夸的架子工程又或者面子工程。因而只能以这样一种让人叹息的形式来维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

  以俄罗斯当前的经济条件,可预见的未来,其军事工业与美国的差距只会进一步拉大。苏联的老本也只会越吃越少,极有可能出现一个武器销量下降进一步导致军事工业萎缩的恶性循环。俄罗斯在与美国斗争的过程中,对于反导系统的敏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俄罗斯大国地位最后一根擎天柱就是其战略核打击力量,因此不得不倾其所有地在这个问题上与美国抗衡到底。

  不客气地说,俄罗斯根本没有与美国进行全面较量的硬实力了。甚至如果不是北约的一再东扩不仅仅剥夺了俄罗斯的繁荣权和发展权,甚至都威胁到了俄罗斯的生存权,恐怕俄罗斯也不会选择与美国斗争到底。这一点上,从俄罗斯一直以与美国和解为斗争的最后目的就可以看出来。在反导问题上,美国只是给了俄罗斯一个小台阶,俄罗斯就迫不及待地宣布停止在加里宁格勒地区部署“伊斯坎德尔”地地弹道导弹。斗争心态已经是不言而喻了。

  近些年来,除了上文提到过的那些纠纷之外,中俄关系还是呈现出一种稳步发展的态势。双边联合军演从陆地走向了亚丁湾,在国际政治领域的沟通与合作已经成为常态,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经贸关系快速发展。种种迹象,由外及内地全方位说明了中俄关系的现状。

  中俄关系的发展,内外因素都有。来自美国的压力显然是双方走到一起的重要原因。在当前一个历史阶段,中国从心态上似乎并不愿意过多地在政治领域走上前台。因此,俄罗斯是牵制美国的一个重要战略伙伴。至少从表象上来看,美俄之间的斗争要较之中美斗争更为激烈。对于俄罗斯来说,中国也会发挥牵制美国的作用。美国的海外驻军向亚太地区转移就是这一效果的集中体现。另外,俄罗斯还基于自身的政治影响力打上了中国牌。换句话说,就是俄罗斯以“中俄联盟”的框架事实上借用了中国的硬实力抗衡美国。美国在与俄罗斯的斗争中,不少情况下需要考虑到中国所具有的硬实力。

  俄罗斯借力的过程还有一个非常微妙的环节。在“中俄联盟”的框架内,并没有谁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由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相对更活跃,俄罗斯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中俄联盟”的政治话语权站在与美国斗争的最前线。潜移默化地让世人形成了一个印象,就是俄罗斯实力犹存,似乎综合实力还要比中国更强,至少也是站在同一层面的。中国实力的快速增长和西方对“中国威胁”的大肆渲染又进一步拔高了俄罗斯的实力印象。在“中俄联盟”的框架营造上,双方基于前述原因都乐见其成。不可否认,俄美斗争确实牵制了美国的大量精力。

  “中俄联盟”的未来走向与中俄双方的实力走向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说,俄罗斯不能励精图治恢复实力,那么一个失去斗争能力的俄罗斯,仅仅靠借力也无法掩盖其实力体系事实上崩溃的真相,现有的“中俄联盟”框架的价值就会下降。又或者中国以更为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国际政治舞台上来,现有“中俄联盟”框架的价值也将下降。当然,这样一个进程不会突然发生,而是缓慢而坚定地推进。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很长的时间里,中国和俄罗斯仍然将以世界主要大国的身份存在于国际政治舞台上。美国的全球霸权思维决定了中俄双方都将继续受到美国的压制。在正常情况下,“中俄联盟”的现有框架即便无法维持,一个新的框架结构也必然诞生,“中俄联盟”作为国际政治舞台上抗衡美国的一股重要力量仍然会有自己的存在方式。值得担忧的是,硬实力的变化是否会导致双方的心态发生改变。或者俄罗斯不愿意接受一个自身地位受到削弱的“中俄联盟”,又或者中国觉得“中俄联盟”的重要性下降。这些问题都需要两国领导人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加以克服。

  需要确认的是,“中俄联盟”仅仅是对中俄关系的一种说明,而并非真正的联盟。两国关系的实质仍然是战略层面的协调与协作。双方基于利益走到了一起。只要利益方向不发生偏移,这种协调协作的关系就将继续保持下去。

  只希望,这样一个构架于中美俄三国间的三角平衡关系不要过早地因为中俄两国的实力对比改变而发生崩溃性的结果。那样,只能让双方共同的竞争对手美国获得最大化的利益。这就需要中俄两国领导人都正确认识到对方利益的存在,谨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将心比心地对待涉及对方利益的问题。特别是俄方应该杜绝由于相对力量对比急剧变化而发生的心态失衡以及一直存在的大国沙文主义情绪。而中国在中俄间的部分冲突上也应该坚持原则性的强势,对俄方不当行为的纵容事实上也会从根基上动摇两国关系的未来。刺激民众敏感神经的事件一再发生,必然积累大量不满情绪。很难想象,存在大量民间不满情绪的两国关系能够持续而稳固地发展下去。所谓大局,往往就得从小节上来进行维护。否则,再大的局,也都会出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结局。“中俄联盟”可不是谁求着谁!俄罗斯对于中国的需求并不次于中国对俄罗斯的需求。俄罗斯有辉煌的过去,中国的手上则掌握了两项最关键的资本——硬实力和潜力,即现在和将来。

  时间能够改变很多东西,包括建立起双边关系的真正友谊。国际政治中还是存在朋友的,虽然没有永远的朋友,但维持一个较长历史时期的友谊还是可能的。当然,这种友谊存在的前提是利益,以利益为基础,同时超越利益的感情。最后回归为稳固的双边关系,同样是一种升华后的利益。中俄关系能否走到这个层面,就不是这里所能预见到的了。在这一点上,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只有历史,才能给出一份标准答案……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宋华报道,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俄罗斯常驻北约代表罗戈津11月25日在布鲁塞尔宣布,俄北约已彻底结束自去年以来的对抗,准备在军事领域展开密切合作。

  双方计划在12月4日俄-北约理事会外长级会议上宣布因南奥塞梯战争而冻结的双边军事合作正式解冻,同时将签署一项允许俄专家维护北约成员国和阿富汗使用的苏制军事装备的协议。俄国防出口公司消息人士证实,正在起草中的这份协议能够帮助俄国防企业占据广阔的军事服务市场。

  俄外交部消息人士11月25日证实,为筹备自去年南奥塞梯战争之后中断的俄-北约理事会首次外长级会议,双方当日在布鲁塞尔举行了最后一轮的大使级磋商,讨论部长级会晤的筹备情况。届时双方计划通过一系列原则性决定,还将至少签署两份文件,正式宣布自去年南奥塞梯事件之后停止的军事合作解冻。

  去年8月南奥塞梯冲突爆发后,北约在前任秘书长夏侯雅伯领导下全面冻结了与俄罗斯的军事和政治关系,宣布在俄从格鲁吉亚撤军之前停止俄-北约理事会的一切活动,作为回应,俄照会北约成员国停止一切军事合作。今年6月底俄外长拉夫罗夫在希腊参加了俄-北约理事会非正式会议,双方关系开始转暖,双方当时商定不再把注意力集中在格鲁吉亚话题的争论上,只讨论能够加强双边联系的问题,如维护阿富汗秩序的问题。

  据悉,在12月4日的会议上,俄外长拉夫罗夫和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将会宣布具体的合作协议,呼吁双方切实行动,向世人展示双边友谊的真实恢复。俄外交部消息人士透露:“在部长级会谈中将宣布俄罗斯重新参与北约在地中海的‘积极奋进’行动,并且恢复在索马里沿岸附近联合打击海盗的实践。在12月16-17日北约秘书长访问莫斯科之际双方还将继续讨论合作话题。”

  俄常驻北约代表罗戈津25日宣布,莫斯科期待着此次外长会议能够促使双边关系彻底重建。他说:“如果说我们和美国人之间的关系正在重启的话,那么也应当和北约人重建关系。”

  在介绍此次俄-北约理事会外长会议日程时,罗戈津指出,此次外长会晤应当批准包括军事合作在内的俄-北约2010年工作计划。另外,外长们还准备责成各自部门开始联合评估共同的安全威胁。军事技术合作是俄北约关系中的关键话题之一,在此领域双方都准备签署涉及苏制军事装备技术维护的突破性新协议,主要是指此前曾加入华约的北约新成员国中还在使用的苏联和俄罗斯制造的武器装备。罗戈津指出,莫斯科希望和与北约负责军事技术合作和后勤支持的技术维护和保障组织签署这项文件。他说:“有大量苏制军事装备落到了北约新兵手中,我们准备组织其技术维护。哪怕仅就武装和军事运输直升机来说,在俄罗斯境外,这样的直升机数量超过400架。我们已经非常接近与北约签署这项协议。如果谈判顺利结束,我们会实现早就开始努力的目标,得到与北约及其成员国接触的机会,不再仅仅通过个别东欧国家作为中间人。俄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和俄国防出口公司也对签署上述协议非常感兴趣,他们的领导人正在和北约相关官员就此问题积极谈判。”

  俄外交部和俄国防出口公司同样证实正与北约起草上述军事技术合作协议。俄外交部消息人士表示,在12月份的外长级会议中将会讨论这一话题。俄国防出口公司消息人士指出,俄北约谈判人员已经讨论了未来文件的框架条款。他说:“我们希望协议列出所有苏制装备样品。问题仅在于北约是否准备这样做。一旦成功,俄罗斯国防企业,其中包括俄国防出口公司,将能够覆盖广阔的市场,因为使用苏制军事装备的国家范围并不仅限于前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现在我们在双边基础上与北约个别成员国展开合作,在和我们展开工作之前,这些国家经常需要征求北约领导层的允许。如果签署了上述协议,这种必要性就会消失。”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宋华报道,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俄罗斯常驻北约代表罗戈津11月25日在布鲁塞尔宣布,俄北约已彻底结束自去年以来的对抗,准备在军事领域展开密切合作。

  双方计划在12月4日俄-北约理事会外长级会议上宣布因南奥塞梯战争而冻结的双边军事合作正式解冻,同时将签署一项允许俄专家维护北约成员国和阿富汗使用的苏制军事装备的协议。俄国防出口公司消息人士证实,正在起草中的这份协议能够帮助俄国防企业占据广阔的军事服务市场。

  俄外交部消息人士11月25日证实,为筹备自去年南奥塞梯战争之后中断的俄-北约理事会首次外长级会议,双方当日在布鲁塞尔举行了最后一轮的大使级磋商,讨论部长级会晤的筹备情况。届时双方计划通过一系列原则性决定,还将至少签署两份文件,正式宣布自去年南奥塞梯事件之后停止的军事合作解冻。

  去年8月南奥塞梯冲突爆发后,北约在前任秘书长夏侯雅伯领导下全面冻结了与俄罗斯的军事和政治关系,宣布在俄从格鲁吉亚撤军之前停止俄-北约理事会的一切活动,作为回应,俄照会北约成员国停止一切军事合作。今年6月底俄外长拉夫罗夫在希腊参加了俄-北约理事会非正式会议,双方关系开始转暖,双方当时商定不再把注意力集中在格鲁吉亚话题的争论上,只讨论能够加强双边联系的问题,如维护阿富汗秩序的问题。

  据悉,在12月4日的会议上,俄外长拉夫罗夫和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将会宣布具体的合作协议,呼吁双方切实行动,向世人展示双边友谊的真实恢复。俄外交部消息人士透露:“在部长级会谈中将宣布俄罗斯重新参与北约在地中海的‘积极奋进’行动,并且恢复在索马里沿岸附近联合打击海盗的实践。在12月16-17日北约秘书长访问莫斯科之际双方还将继续讨论合作话题。”

  俄常驻北约代表罗戈津25日宣布,莫斯科期待着此次外长会议能够促使双边关系彻底重建。他说:“如果说我们和美国人之间的关系正在重启的话,那么也应当和北约人重建关系。”

  在介绍此次俄-北约理事会外长会议日程时,罗戈津指出,此次外长会晤应当批准包括军事合作在内的俄-北约2010年工作计划。另外,外长们还准备责成各自部门开始联合评估共同的安全威胁。军事技术合作是俄北约关系中的关键话题之一,在此领域双方都准备签署涉及苏制军事装备技术维护的突破性新协议,主要是指此前曾加入华约的北约新成员国中还在使用的苏联和俄罗斯制造的武器装备。罗戈津指出,莫斯科希望和与北约负责军事技术合作和后勤支持的技术维护和保障组织签署这项文件。他说:“有大量苏制军事装备落到了北约新兵手中,我们准备组织其技术维护。哪怕仅就武装和军事运输直升机来说,在俄罗斯境外,这样的直升机数量超过400架。我们已经非常接近与北约签署这项协议。如果谈判顺利结束,我们会实现早就开始努力的目标,得到与北约及其成员国接触的机会,不再仅仅通过个别东欧国家作为中间人。俄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和俄国防出口公司也对签署上述协议非常感兴趣,他们的领导人正在和北约相关官员就此问题积极谈判。”

  俄外交部和俄国防出口公司同样证实正与北约起草上述军事技术合作协议。俄外交部消息人士表示,在12月份的外长级会议中将会讨论这一话题。俄国防出口公司消息人士指出,俄北约谈判人员已经讨论了未来文件的框架条款。他说:“我们希望协议列出所有苏制装备样品。问题仅在于北约是否准备这样做。一旦成功,俄罗斯国防企业,其中包括俄国防出口公司,将能够覆盖广阔的市场,因为使用苏制军事装备的国家范围并不仅限于前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现在我们在双边基础上与北约个别成员国展开合作,在和我们展开工作之前,这些国家经常需要征求北约领导层的允许。如果签署了上述协议,这种必要性就会消失。”
先前TG只是向MD一方倒了倒,CCCP立马解体了;若TG灭亡,老毛子还挺得住吗?
同样,老毛子若倒了,TG也在MD手下走不了几个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