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电子计算机是不是英国人二战期间搞出来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8:52:59
一直都认为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130吨重的家伙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美国人也以此为荣。但是英国人在二战期间造的破译密码用的图灵机是不是也是电子计算机呢?而且比美国的机器早出来好几年,但是英国人不知为什么一直保守这个秘密,直到70年代才解密,可是这时候全世界都理所当然认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美国人的杰作。一直都认为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130吨重的家伙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美国人也以此为荣。但是英国人在二战期间造的破译密码用的图灵机是不是也是电子计算机呢?而且比美国的机器早出来好几年,但是英国人不知为什么一直保守这个秘密,直到70年代才解密,可是这时候全世界都理所当然认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美国人的杰作。
估计要看计算机的定义了吧。

英国破密码的那个是二进制的,据说不能图灵完全,德国的那个肯定不算,半电子半机械的。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确实是美国人做的没错
德国那个是第一个通用数字计算机。当然,这是机电式的。
英国那个,可以说是臭不要脸。
先不说那个只是专用的机电式计算机。
这个机器明明是波兰人发明的炸弹。
英国人不过照搬回来修修补补。
居然还好意思说是自己发明。
西方文明在学术造假和剽窃上的传统,看来大阴蒂国继承的很好啊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确实是美国人做的没错
德国那个是第一个通用数字计算机。当然,这是机电式的。
英国那个,可以说是臭不要脸。
先不说那个只是专用的机电式计算机。
这个机器明明是波兰人发明的炸弹。
英国人不过照搬回来修修补补。
居然还好意思说是自己发明。
西方文明在学术造假和剽窃上的传统,看来大阴蒂国继承的很好啊
英国和德国的那些叫继电器式计算机,就是将机械计算机改成了电驱动,但主体还是机械开关
要讲电子计算机,就要从纯门电路构成的计算机讲起,第一台就是1946年宾州大学的ENIAC
德国在佩内明德基地搞过程序控制计算机,英国人搞过“巨人”应该是混合式的,纯门电路式的是ENIAC
以前看过别人家的《清华校友通讯》,那上面讲清华大学20年代有搞电子计算机的设想,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最早的电子计算机是算盘, 生物电控制
不对, 应该是手指.........
炸弹系统后期用了大量的电子管元件来替代继电器
突然想到一点,大阴蒂国的所谓密码破译机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最早的专用计算机。
火炮指挥仪早就发明了。。。。。。。。。。


最早真正实用的专用计算机(有程序代码的),
应该是纺织机。。。。。。。。。

最早真正实用的专用计算机(有程序代码的),
应该是纺织机。。。。。。。。。
完全采用电子管元件构成的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是第一台
悲愤的河流 发表于 2009-11-23 10:49
但是第一台通用数字计算机显然是德国佬的那个。
至于电子管还是继电器,并无本质不同。

但是第一台通用数字计算机显然是德国佬的那个。
至于电子管还是继电器,并无本质不同。
bull㊣ 发表于 2009-11-23 10:54

要算上机械式的,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机是帕斯卡的加法机。
如果再加上“通用”这个前缀,巴贝奇的分析机是第一个可行的方案。德国人的Z-3应该是第一个实现的,比IBM的Mark-I早了三年。
但是第一台通用数字计算机显然是德国佬的那个。
至于电子管还是继电器,并无本质不同。
bull㊣ 发表于 2009-11-23 10:54

要算上机械式的,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机是帕斯卡的加法机。
如果再加上“通用”这个前缀,巴贝奇的分析机是第一个可行的方案。德国人的Z-3应该是第一个实现的,比IBM的Mark-I早了三年。
TripleX 发表于 2009-11-23 11:19
一个数字计算机的话。。。。算盘都可以算了
之后的分类同意你的说法。
bull㊣ 发表于 2009-11-23 10:54


   注意“电子”这个前缀的限定
悲愤的河流 发表于 2009-11-23 12:00
半导体也好电子管也好 继电器也好 都是用电,
并无本质不同
过去教材上承认的埃尼阿克,近来新闻上说是英国的。
年轻的德国工程师Konrad Zuse应该是最早提出计算机程序控制基础概念的人吧。
应该这样定义计算机。
由程序控制进行动作的才是计算机,那种帕斯卡发明的加法机 中国人发明的算盘。只能叫做计算器。
最早的计算机应该是法国人发明的纺织机械。用穿孔卡片做程序载体。
后来类似的机器被用作处理人口普查数据。
再后来就是火炮指挥仪和轰炸瞄准具了。
这些都是专用计算机。
德国佬发明的是第一个通用计算机


谁是真正的计算机之父?
有关这个问题的争议,在美国曾持续了近30年;而由此构成的诉讼,也成为美国历史上耗时最久的知识产权官司

  谁是真正的计算机之父?直到今天,这桩历史公案依然鲜为国人所知。国内绝大多数计算机方面的教科书、科普读物和主流媒体,都认为毛克利和艾克特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事实上,真正的计算机发明人,应该是依阿华州立大学的阿坦那索夫(Atanasoff)。前不久,阿坦那索夫之子小阿坦那索夫来到中国,为人们还原历史真相。
  关于谁是现代计算机发明人的问题,在美国争论了近30年。1973年以前,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那是在1946年由毛克利和艾克特造出来的叫做ENIAC(埃尼阿克)的一台机器。但是争议从来不断,毛克利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同事们议论纷纷,认为毛克利有剽窃之嫌。

  美国法院对于计算机发明权的归属展开了多年法庭调查,在1973年作出最终宣判: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由依阿华州立大学的约翰·文森特·阿坦那索夫于1939年发明的ABC,而不是由毛克利等制造的ENIAC。当时美国的新闻媒体为此惊呼:阿坦那索夫是“被遗忘了的计算机之父”。

  依阿华州立大学物理系副教授阿坦那索夫自1935年开始探索运用数字电子技术进行计算工作的可能性,他最初是希望设计一种新的工具和方法,来帮助他的学生们处理那些繁杂的计算问题。

  两年苦苦钻研,毫无突破性进展,他始终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1937年一个冬季的夜晚,阿坦那索夫在一家路边小酒馆里突发灵感。他把当时那些想法匆匆地划在随手抓到的餐巾纸上,勾画出了他的计算机器轮廓,包含四个要素:

  1.采用电能与电子元件,在当时就是电子真空管;

  2.采用二进位制,而非通常的十进位制;   

  3.采用电容器作为存储器,可再生而且避免错误;   

  4.进行直接的逻辑运算,而非通常的数字算术。

  这可是划时代的一刻:计算机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将要跨越机械历史,而迈向电子与数字的新时代。电子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都呈现在阿坦那索夫的笔下。

  在以后的几个星期之内,他找到了理想的合作者克利福德·贝里,一位物理系研究生。两个人终于在1939年研究制造出来了一台完整的样机,人们把这台样机称为ABC(Atanasoff-Berry Computer)。

  ABC是电子与电器的结合,装有300个电子真空管执行数字计算与逻辑运算,使用电容器来进行数值存储,数据输入采用打孔读卡方法,还采用了二进位制。它是一台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电子的而非机械的,尽管它粗糙简陋,甚至显得寒酸。

  二次大战时期,阿坦那索夫应征去海军服务,大学校方并没把ABC的发明当一回事,还命系里的研究生拆掉了ABC,因为在战争时期,那300个真空电子管是紧缺用品。   

  然而到了1943年,美国国防部批准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毛克利和艾克特的一项研究计划:设计制造一台可以解决天气预报问题的机器。1946年,毛克利和艾克特的机器问世,名叫ENIAC(埃尼阿克),一台在功能上比ABC棒得多的计算机。

  阿坦那索夫后来从媒体报道中知道了ENIAC,还认出来制造者毛克利,就是那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1941年夏天跑来参观ABC、在他家住了5天并向他与贝里讨教的人。阿坦那索夫看出,ENIAC的基本设计原理是抄袭他的概念,里面所有加法电路都是ABC的直接拷贝或演变。   

  毛克利却不承认他曾经向阿坦那索夫请教过ABC设计原理一事,甚至对于在1941年曾去阿木斯市造访阿坦那索夫那件事也讳莫如深。毛克利与艾克特为他们“发明”的ENIAC申办了发明专利。他们把专利权卖给了一家名叫兰德的制造计算机公司,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阿坦那索夫心灰意冷,不再奢望从毛克利手里夺回计算机的发明权了。然而,天无绝人之路,美国两家计算机制造商——霍尼威尔公司和兰德公司,因商业诉讼对簿公堂,因而找到阿坦那索夫出庭作证。诉讼的初衷并非为了主持正义,而是由于背后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争执的核心涉及到关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专利权问题。兰德公司声称自己拥有计算机发明专利权,那是该公司向“发明人”毛克利和艾克特二人购买来的,兰德公司准备起诉霍尼威尔公司,告它侵权:霍尼威尔公司制造生产计算机,但却拒付兰德公司专利费。

  霍尼威尔公司找到了阿坦那索夫,后者立即表示愿意出庭作证。     

  1971年6月1日,法官开庭审理此案,传讯到庭的第一位证人就是阿坦那索夫。阿坦那索夫有备而来,连续三天出庭作证。他努力使法庭确信:他早在1939年,就已经建立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一台样机ABC。

  1973年10月19日,法庭终审。从1971年6月1日起,开庭审讯135次,庭审中一共传讯了77个证人,开庭前双方律师取证阶段共采集了80份书面证词。这场美国历史上历时最久的知识产权官司,随着拉森法官的宣判而最终落下帷幕。

  基于法庭调查结果,拉森法官宣判:

  “在1939年至1942年之间,阿坦那索夫和贝里,在依阿华州立大学制造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1995年,阿坦那索夫去世。为了永远地纪念他,依阿华州阿木斯市通往机场的一条大街被命名为阿坦那索夫大道。
pi.jpg
pi2.gif

谁是真正的计算机之父?
有关这个问题的争议,在美国曾持续了近30年;而由此构成的诉讼,也成为美国历史上耗时最久的知识产权官司

  谁是真正的计算机之父?直到今天,这桩历史公案依然鲜为国人所知。国内绝大多数计算机方面的教科书、科普读物和主流媒体,都认为毛克利和艾克特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事实上,真正的计算机发明人,应该是依阿华州立大学的阿坦那索夫(Atanasoff)。前不久,阿坦那索夫之子小阿坦那索夫来到中国,为人们还原历史真相。
  关于谁是现代计算机发明人的问题,在美国争论了近30年。1973年以前,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那是在1946年由毛克利和艾克特造出来的叫做ENIAC(埃尼阿克)的一台机器。但是争议从来不断,毛克利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同事们议论纷纷,认为毛克利有剽窃之嫌。

  美国法院对于计算机发明权的归属展开了多年法庭调查,在1973年作出最终宣判: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由依阿华州立大学的约翰·文森特·阿坦那索夫于1939年发明的ABC,而不是由毛克利等制造的ENIAC。当时美国的新闻媒体为此惊呼:阿坦那索夫是“被遗忘了的计算机之父”。

  依阿华州立大学物理系副教授阿坦那索夫自1935年开始探索运用数字电子技术进行计算工作的可能性,他最初是希望设计一种新的工具和方法,来帮助他的学生们处理那些繁杂的计算问题。

  两年苦苦钻研,毫无突破性进展,他始终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1937年一个冬季的夜晚,阿坦那索夫在一家路边小酒馆里突发灵感。他把当时那些想法匆匆地划在随手抓到的餐巾纸上,勾画出了他的计算机器轮廓,包含四个要素:

  1.采用电能与电子元件,在当时就是电子真空管;

  2.采用二进位制,而非通常的十进位制;   

  3.采用电容器作为存储器,可再生而且避免错误;   

  4.进行直接的逻辑运算,而非通常的数字算术。

  这可是划时代的一刻:计算机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将要跨越机械历史,而迈向电子与数字的新时代。电子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都呈现在阿坦那索夫的笔下。

  在以后的几个星期之内,他找到了理想的合作者克利福德·贝里,一位物理系研究生。两个人终于在1939年研究制造出来了一台完整的样机,人们把这台样机称为ABC(Atanasoff-Berry Computer)。

  ABC是电子与电器的结合,装有300个电子真空管执行数字计算与逻辑运算,使用电容器来进行数值存储,数据输入采用打孔读卡方法,还采用了二进位制。它是一台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电子的而非机械的,尽管它粗糙简陋,甚至显得寒酸。

  二次大战时期,阿坦那索夫应征去海军服务,大学校方并没把ABC的发明当一回事,还命系里的研究生拆掉了ABC,因为在战争时期,那300个真空电子管是紧缺用品。   

  然而到了1943年,美国国防部批准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毛克利和艾克特的一项研究计划:设计制造一台可以解决天气预报问题的机器。1946年,毛克利和艾克特的机器问世,名叫ENIAC(埃尼阿克),一台在功能上比ABC棒得多的计算机。

  阿坦那索夫后来从媒体报道中知道了ENIAC,还认出来制造者毛克利,就是那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教授、1941年夏天跑来参观ABC、在他家住了5天并向他与贝里讨教的人。阿坦那索夫看出,ENIAC的基本设计原理是抄袭他的概念,里面所有加法电路都是ABC的直接拷贝或演变。   

  毛克利却不承认他曾经向阿坦那索夫请教过ABC设计原理一事,甚至对于在1941年曾去阿木斯市造访阿坦那索夫那件事也讳莫如深。毛克利与艾克特为他们“发明”的ENIAC申办了发明专利。他们把专利权卖给了一家名叫兰德的制造计算机公司,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阿坦那索夫心灰意冷,不再奢望从毛克利手里夺回计算机的发明权了。然而,天无绝人之路,美国两家计算机制造商——霍尼威尔公司和兰德公司,因商业诉讼对簿公堂,因而找到阿坦那索夫出庭作证。诉讼的初衷并非为了主持正义,而是由于背后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争执的核心涉及到关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专利权问题。兰德公司声称自己拥有计算机发明专利权,那是该公司向“发明人”毛克利和艾克特二人购买来的,兰德公司准备起诉霍尼威尔公司,告它侵权:霍尼威尔公司制造生产计算机,但却拒付兰德公司专利费。

  霍尼威尔公司找到了阿坦那索夫,后者立即表示愿意出庭作证。     

  1971年6月1日,法官开庭审理此案,传讯到庭的第一位证人就是阿坦那索夫。阿坦那索夫有备而来,连续三天出庭作证。他努力使法庭确信:他早在1939年,就已经建立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一台样机ABC。

  1973年10月19日,法庭终审。从1971年6月1日起,开庭审讯135次,庭审中一共传讯了77个证人,开庭前双方律师取证阶段共采集了80份书面证词。这场美国历史上历时最久的知识产权官司,随着拉森法官的宣判而最终落下帷幕。

  基于法庭调查结果,拉森法官宣判:

  “在1939年至1942年之间,阿坦那索夫和贝里,在依阿华州立大学制造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

  1995年,阿坦那索夫去世。为了永远地纪念他,依阿华州阿木斯市通往机场的一条大街被命名为阿坦那索夫大道。
pi.jpg
pi2.gif
这种公案,扯不清楚,要看谁有定义的权力。
上面提到的,许多都是先驱,可以都承认。
大家知道欧洲教材上,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么?那才叫雷人。
bull㊣ 发表于 2009-11-23 18:24


    错了,法国人的法制机械,只是对中国的提花机做了一点改进,其实质的程序控制原理完全是承袭中国的提花机的

所以最早的计算机应该中国人发明的提花机,好像可以根据预定的程序编织出想要的花样来,不过提花机在中国的发明是很早的了,好像汉代就有了吧

反正在专门介绍纺织史的著作里有介绍
pmzy1234 发表于 2009-11-23 21:02
  错了,法国人的法制机械,只是对中国的提花机做了一点改进,其实质的程序控制原理完全是承袭中国的提花机的

所以最早的计算机应该中国人发明的提花机,好像可以根据预定的程序编织出想要的花样来,不过提花机在中国的发明是很早的了,好像汉代就有了吧

反正在专门介绍纺织史的著作里有介绍

对不起,我正在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
能否给相关的参考资料?
绿林好汉 发表于 2009-11-23 20:01
西方科技史基本上就是比不要脸。
这方面造诣最深的就是大阴蒂国
英国不肯花钱,要不是二战······波兰那个都不想弄。
bull㊣ 发表于 2009-11-23 22:44


    这是我在《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古代部分)》一书的第217页上看到的话

“这种用挑花结本记忆花纹图案变化的规律,就是现代提花机上穿孔纹板的前身。《天工开物》写道‘凡工匠结花板者心计最精巧(巴拉巴拉一大段,不打了)’”


第220页

“在我国的束综提花机上,最复杂最奇特的花本,就是将画师设计的各种花纹图案经纹工先画成组织结构图。结构图就是表示显花的经纬浮点的花纹图。工匠根据结构图上经纬浮点进行挑花结本。花本就是将所有的花纹组织点编织成提沉经线的花纹信息程序。用现代术语讲也就是用于整个花纹组织的程序控制和存储技术。直到近代出于领先,十八世纪末,法国纺织工匠贾卡综合前人的革新成果,发明了机构简单,而又合理的纹板提花机,用穿孔纹板代替花本,其基本原理一脉相承。
pmzy1234 发表于 2009-11-25 19:58
太感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