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何以延长寿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1:34:19
读书何以延长寿命  
  
                                      〔意〕翁贝托·埃科                    译 :李婧敬
  
  
  
  当读到那些担心新兴机器的发展将取代人类记忆,从而为人类智慧的未来忧心忡忡的文章时,我们一定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对事实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立刻想到相似的内容已经在柏拉图的《斐多篇》(曾无数次被人们提起)中涉及到了。在那篇文章中,埃及法老曾满腹忧虑地询问发明书写的透特神,文字这种可怕的工具是否会让人类丧失记忆和思考的能力。
  
  我想,第一个看见车轮奔跑的人也一定产生过同样的恐惧,他一定曾担心我们人类会遗忘行走的技巧。说起在沙漠或荒原里跑马拉松,或许古人会比我们现代人更有天赋,然而他们的寿命却比我们短;不仅如此,以今天的标准来看,他们的身体素质可能还达不到入伍服役的要求。我之所以这么讲并非想表明今天的人类可以高枕无忧,也不是说我们可以放心地躺在切尔诺贝利的草地上安然享受生活;我只想说,书写让我们人类变得更加聪慧,让我们明白该在何处停下脚步,如果连这一点都不清楚,那么即使我们乘坐的是四轮交通工具,也仍然只是文盲。
  
  在每一个时代,人们都会为那些新兴的记忆工具而感到恐慌。面对问世不久的印刷书籍,许多人认为其纸张的保存期无法超越五六百年,还认为它会像路德版的《圣经》一样流传天下。于是,最初的购买者不惜花费重金让人将书中每一段开头的首字母以手工方式绘制成袖珍画,从而造成一种自己仍在阅读羊皮纸手稿的假象。如今,那些带有袖珍画的古版书籍价格不菲,但事实上完全没有必要在印刷书籍上绘制袖珍画。那么,我们究竟从中获取了哪些利益?而书写、印刷,甚至是电子存储器的发明又究竟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瓦伦蒂诺·彭皮亚尼曾大力宣传过他的一句名言:“一个读书人的价值胜过两个普通人。”作为一名出版商,这不过是一条成功的宣传口号,然而我却认为这句话还意味着文字(从广义的角度说,语言)延长了人类的寿命。自人类第一次发出有含义的声音开始,原始的家族和部落就产生了对族群中老者的需要。在此之前,年老的个体会因为对族群觅食的贡献有限而被遗弃。然而,当语言产生以后,老人就成了整个种族的记忆保存者,他们围坐在洞穴里的篝火旁,讲述在年轻人出生以前发生的种种事件(或可能发生的事件,于是神话便应运而生)。在群体记忆被构建起来以前,人类是没有经验可言的,并且很有可能在积累起经验之前就死于非难。随着人类的发展,以后出生的人很可能在二十岁时就好似已经生活了五千年。因为那些发生在他诞生之前的事件已通过老人的讲述成为他记忆的组成部分。
  
  如今,书籍的作用就相当于所谓的“老者”。或许我们并没有察觉,但我们所掌握的财富远远超过一个不读书的文盲。因为文盲只拥有个人的经历,而我们却记忆着众多前辈的所见所闻。我们不仅记得自己年少时的游戏,也记得普鲁斯特的游戏;我们不仅为自己所经历的爱情感到痛并快乐着,也为皮剌摩斯和提斯柏的生死之恋而感到锥心之痛;我们学到了梭伦的智慧,也为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度过的那几个呼啸之夜而感到战栗;我们不仅向后辈重复着祖母留下的童话,也在不断讲述着《天方夜谭》里的神奇篇章。
  
  有的人会认为如此一来,当我们出生时,我们就已经老得不可救药了。但与我们相比,那些文盲则显得更加衰老孱弱,因为他们好比从小就患有动脉硬化症的人一样不记得(因为他们根本也不知道)三月十五日那天发生了什么。当然了,我们的记忆中也不乏有谎言,但阅读能够帮助我们辨别真假。而那些文盲,他们既不明白他人的过错,也不了解自己的权利。
  所以说,书籍是生命的保证,它们提前保障了我们的永恒——尽管这种永恒趋向过去,而非趋向未来。但我们不能总是得陇望蜀,还是知足常乐吧。读书何以延长寿命  
  
                                      〔意〕翁贝托·埃科                    译 :李婧敬
  
  
  
  当读到那些担心新兴机器的发展将取代人类记忆,从而为人类智慧的未来忧心忡忡的文章时,我们一定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对事实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立刻想到相似的内容已经在柏拉图的《斐多篇》(曾无数次被人们提起)中涉及到了。在那篇文章中,埃及法老曾满腹忧虑地询问发明书写的透特神,文字这种可怕的工具是否会让人类丧失记忆和思考的能力。
  
  我想,第一个看见车轮奔跑的人也一定产生过同样的恐惧,他一定曾担心我们人类会遗忘行走的技巧。说起在沙漠或荒原里跑马拉松,或许古人会比我们现代人更有天赋,然而他们的寿命却比我们短;不仅如此,以今天的标准来看,他们的身体素质可能还达不到入伍服役的要求。我之所以这么讲并非想表明今天的人类可以高枕无忧,也不是说我们可以放心地躺在切尔诺贝利的草地上安然享受生活;我只想说,书写让我们人类变得更加聪慧,让我们明白该在何处停下脚步,如果连这一点都不清楚,那么即使我们乘坐的是四轮交通工具,也仍然只是文盲。
  
  在每一个时代,人们都会为那些新兴的记忆工具而感到恐慌。面对问世不久的印刷书籍,许多人认为其纸张的保存期无法超越五六百年,还认为它会像路德版的《圣经》一样流传天下。于是,最初的购买者不惜花费重金让人将书中每一段开头的首字母以手工方式绘制成袖珍画,从而造成一种自己仍在阅读羊皮纸手稿的假象。如今,那些带有袖珍画的古版书籍价格不菲,但事实上完全没有必要在印刷书籍上绘制袖珍画。那么,我们究竟从中获取了哪些利益?而书写、印刷,甚至是电子存储器的发明又究竟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瓦伦蒂诺·彭皮亚尼曾大力宣传过他的一句名言:“一个读书人的价值胜过两个普通人。”作为一名出版商,这不过是一条成功的宣传口号,然而我却认为这句话还意味着文字(从广义的角度说,语言)延长了人类的寿命。自人类第一次发出有含义的声音开始,原始的家族和部落就产生了对族群中老者的需要。在此之前,年老的个体会因为对族群觅食的贡献有限而被遗弃。然而,当语言产生以后,老人就成了整个种族的记忆保存者,他们围坐在洞穴里的篝火旁,讲述在年轻人出生以前发生的种种事件(或可能发生的事件,于是神话便应运而生)。在群体记忆被构建起来以前,人类是没有经验可言的,并且很有可能在积累起经验之前就死于非难。随着人类的发展,以后出生的人很可能在二十岁时就好似已经生活了五千年。因为那些发生在他诞生之前的事件已通过老人的讲述成为他记忆的组成部分。
  
  如今,书籍的作用就相当于所谓的“老者”。或许我们并没有察觉,但我们所掌握的财富远远超过一个不读书的文盲。因为文盲只拥有个人的经历,而我们却记忆着众多前辈的所见所闻。我们不仅记得自己年少时的游戏,也记得普鲁斯特的游戏;我们不仅为自己所经历的爱情感到痛并快乐着,也为皮剌摩斯和提斯柏的生死之恋而感到锥心之痛;我们学到了梭伦的智慧,也为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上度过的那几个呼啸之夜而感到战栗;我们不仅向后辈重复着祖母留下的童话,也在不断讲述着《天方夜谭》里的神奇篇章。
  
  有的人会认为如此一来,当我们出生时,我们就已经老得不可救药了。但与我们相比,那些文盲则显得更加衰老孱弱,因为他们好比从小就患有动脉硬化症的人一样不记得(因为他们根本也不知道)三月十五日那天发生了什么。当然了,我们的记忆中也不乏有谎言,但阅读能够帮助我们辨别真假。而那些文盲,他们既不明白他人的过错,也不了解自己的权利。
  所以说,书籍是生命的保证,它们提前保障了我们的永恒——尽管这种永恒趋向过去,而非趋向未来。但我们不能总是得陇望蜀,还是知足常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