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是帅才,粟裕是将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51:04
<P>有人喜欢拿解放战争初期,粟裕七战七捷与陈毅泗县,两淮之败来证明粟的军事才能比陈强,这实在是对军事才能的一种浅见。(陈粟汇合后,华野还打过败仗)有人说陈毅是文人,不会打仗,这同样是一种短见。还有人说陈毅在华野起的是政委的作用,这更是对历史的歪曲。陈毅是名正言顺,华野全军将士拥戴遵命的司令员,说他起的是政委的作用显然不符合事实。</P>
<P>清代的曾国藩是一介文人,组织湘军与太平军作战,屡战屡败,靖港一战兵败跳水自杀,但最终打败太平军,成为中兴名臣。后人评论曾国藩道:“曾国藩自己带兵,三战三败,而能统帅湘军,厥成大功,主要归功于他的知人之能———用将则胜,自将则败。”</P>
<P>从曾国藩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明白一个道理,曾国藩不善于战役指挥,自将则败,但他有知人之能,任用鲍超等将领,用将则胜。作为将才自然要会战役指挥,而作为帅才则不一定非要精通此道。但必须有威望,能镇得住部下,能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有知人之明,善于选拔贤人,举而用之,我们可以说曾国藩不擅长战役指挥,但谁能说曾国藩不懂军事,没有军事才能?谁能说曾国藩不是湘军杰出的统帅?不是消灭太平军的首席功臣?他手下善于战役指挥的鲍超等不过是将才罢了。
  
军事才能并不是单指战役指挥,否则就不需要司令部分工了。统帅的作用就是善于将下属的谋略,建议化为自己的决心或将自己的设想,决心化为下属具体的军事部署。这本身就是一种军事才能,何况指挥战争必须具备多种素养才能取得胜利,那种将军事才能仅理解成战役指挥只是一种浅见。</P>
<P>陈毅和曾国藩一样文人出身,有多年的军旅生涯(这点与曾不同),不善于战役指挥(陈的战役指挥比曾要强些,并非都是自将则败)。解放战争初期,华中野战军北上后,当时身为山野司令员的陈毅向中央建议将两个指挥部合而为一,“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中央复电同意,粟裕从此在陈毅的领导下负责华野的战役指挥。</P>
<P>由于陈毅在红军,抗战时期的地位,贡献和威望,在华野司令员任上,全军将士呼之为“老板”,没有陈毅镇住那些资格比粟裕老,军事才能比粟裕强或不相上下以及因各种原因不服粟裕的华野将领,粟裕怎么指挥?这说明粟裕是一个善于战役指挥的将才,但威望不够,镇不住部下,不是统帅人物。</P>
<P>宿北战役是陈粟共同指挥的,鲁南战役战址是陈毅选的,莱芜战役前南征北战的设想是陈毅先提出的,孟良崮战役的决心是陈毅下的:“打七十四师就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这些战役是陈,粟共同指挥的,把这些战役的功劳全归于陈,粟中的任何一人名下都是对历史的歪曲,是非常错误的。最近有一个贴子《粟裕在战争史上创造的五大奇迹》,用篡改历史,歪曲事实,窃取,夸大,牵强附会等手法拼凑而成,欺骗了很多人,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不过历史就是历史,真相终究要大白于天下。其实只要看看国家的军史就可以很容易揭穿这种谎言。</P>
<P>陈毅的战役指挥不如粟裕,但他的战略眼光,大局观,把握全局的能力有时候为粟裕所不及。陈毅有威望,有知人之能,善于举贤用将,在这些方面他和曾国藩一样是统帅人物,而粟裕和曾国藩手下的鲍超一样是将才。</P>
<P><P>有人喜欢拿解放战争初期,粟裕七战七捷与陈毅泗县,两淮之败来证明粟的军事才能比陈强,这实在是对军事才能的一种浅见。(陈粟汇合后,华野还打过败仗)有人说陈毅是文人,不会打仗,这同样是一种短见。还有人说陈毅在华野起的是政委的作用,这更是对历史的歪曲。陈毅是名正言顺,华野全军将士拥戴遵命的司令员,说他起的是政委的作用显然不符合事实。</P>
<P>清代的曾国藩是一介文人,组织湘军与太平军作战,屡战屡败,靖港一战兵败跳水自杀,但最终打败太平军,成为中兴名臣。后人评论曾国藩道:“曾国藩自己带兵,三战三败,而能统帅湘军,厥成大功,主要归功于他的知人之能———用将则胜,自将则败。”</P>
<P>从曾国藩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明白一个道理,曾国藩不善于战役指挥,自将则败,但他有知人之能,任用鲍超等将领,用将则胜。作为将才自然要会战役指挥,而作为帅才则不一定非要精通此道。但必须有威望,能镇得住部下,能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有知人之明,善于选拔贤人,举而用之,我们可以说曾国藩不擅长战役指挥,但谁能说曾国藩不懂军事,没有军事才能?谁能说曾国藩不是湘军杰出的统帅?不是消灭太平军的首席功臣?他手下善于战役指挥的鲍超等不过是将才罢了。
  
军事才能并不是单指战役指挥,否则就不需要司令部分工了。统帅的作用就是善于将下属的谋略,建议化为自己的决心或将自己的设想,决心化为下属具体的军事部署。这本身就是一种军事才能,何况指挥战争必须具备多种素养才能取得胜利,那种将军事才能仅理解成战役指挥只是一种浅见。</P>
<P>陈毅和曾国藩一样文人出身,有多年的军旅生涯(这点与曾不同),不善于战役指挥(陈的战役指挥比曾要强些,并非都是自将则败)。解放战争初期,华中野战军北上后,当时身为山野司令员的陈毅向中央建议将两个指挥部合而为一,“军事上多由粟下决心”,中央复电同意,粟裕从此在陈毅的领导下负责华野的战役指挥。</P>
<P>由于陈毅在红军,抗战时期的地位,贡献和威望,在华野司令员任上,全军将士呼之为“老板”,没有陈毅镇住那些资格比粟裕老,军事才能比粟裕强或不相上下以及因各种原因不服粟裕的华野将领,粟裕怎么指挥?这说明粟裕是一个善于战役指挥的将才,但威望不够,镇不住部下,不是统帅人物。</P>
<P>宿北战役是陈粟共同指挥的,鲁南战役战址是陈毅选的,莱芜战役前南征北战的设想是陈毅先提出的,孟良崮战役的决心是陈毅下的:“打七十四师就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这些战役是陈,粟共同指挥的,把这些战役的功劳全归于陈,粟中的任何一人名下都是对历史的歪曲,是非常错误的。最近有一个贴子《粟裕在战争史上创造的五大奇迹》,用篡改历史,歪曲事实,窃取,夸大,牵强附会等手法拼凑而成,欺骗了很多人,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不过历史就是历史,真相终究要大白于天下。其实只要看看国家的军史就可以很容易揭穿这种谎言。</P>
<P>陈毅的战役指挥不如粟裕,但他的战略眼光,大局观,把握全局的能力有时候为粟裕所不及。陈毅有威望,有知人之能,善于举贤用将,在这些方面他和曾国藩一样是统帅人物,而粟裕和曾国藩手下的鲍超一样是将才。</P>
<P>
分析的不错,支持。
<P>有道理,顶</P>
好~
楼主在偷换概念   不客气的讲陈毅要比粟裕差几个档次
<B>以下是引用<I>murderer</I>在2004-6-17 16:19:00的发言:</B>
楼主在偷换概念   不客气的讲陈毅要比粟裕差几个档次

<P>怎么偷换概念了?陈比粟怎么差几个档次?</P>
陈是革命家和军事家,粟是军事家。
<P>“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P><P>陈总是我最敬佩的元帅之一</P>
<B>以下是引用<I>上善如水</I>在2004-6-17 17:34:00的发言:</B>

<P>“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P>
<P>陈总是我最敬佩的元帅之一</P>

<P>我怎么觉得这诗的顺序不对呀?</P>[em06]
对吧,《梅岭三章》中的一首,另外两首是“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举事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红军主力长征后,陈总和项英领导了三年艰苦卓绝的南方游击战争。
算了,这个和人辩论了很多了,真的不想再多说了,爱怎么说怎么说吧.心寒了.
<P>你有何资格评论孰是孰非?</P>
<P>对于新中国的将和帅的评定,是对于一个人的整体肯定,</P>
<P>将和帅的评定不是信口胡来的,</P>
<P>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一批老革命家老军事家集体审慎评定的!</P>
副手是不需为失败负责任的.失败了一把手是要负责的!单此一条粟鱼也就是个大酱了不地了!哈粟的会不会说陈毅是粟小鱼同志的副手那我就搞不清了.
帅和将所负的责任是不同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6-21 23:22:03编辑过]
朱总司令称赞陈总“转战江南又江东,大将年年立大功!”
<B>以下是引用<I>danaus</I>在2004-6-19 20:11:00的发言:</B>

<P>你有何资格评论孰是孰非?</P>
<P>对于新中国的将和帅的评定,是对于一个人的整体肯定,</P>
<P>将和帅的评定不是信口胡来的,</P>
<P>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一批老革命家老军事家集体审慎评定的!










</P>

<P>说得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