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回首沧州试训中心的尖子飞行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24:38
空军沧州试训中心,自成立起共有五任司令员:何为荣、王东玉、李锁林、李春潮、李勇。
当年李锁林带领的蓝军分队的尖子飞行员如今境况如何?我们来看看十年前后的对比
刘明—可惜的骄子
80年代中期,空军党委着眼超前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需要,从军地高等院校招收了我军第一批大学生飞行员,跨过预校直接送进航校学习。这一措施被称为“非零点起飞”。凭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这批大学生飞行员只用4个月时间就学完了预校、航校一年半的课程。两年后,他们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我军第一代“双学士”飞行员。

1964年出生的刘明就是我军第一代“双学士”飞行员。刘明先后被空军评为"先进青年"、"学雷锋标兵"、"优秀飞行员标兵";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1999年35岁的空军飞行试验训练中心三团副团长刘明成为首位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飞行员,第二位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飞行员是李峰。

2000年36岁的刘明出任空军飞行试验训练中心副司令员,之后调任空军某师任师长,后来被撤职转业了,现在为陕西国防工办工程师。

王国新现为空军指挥学院后勤与装备系副主任

李勇:先后出任试训中心三团团长、44师师长、现任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第二个李锁林空军沧州试训中心,自成立起共有五任司令员:何为荣、王东玉、李锁林、李春潮、李勇。
当年李锁林带领的蓝军分队的尖子飞行员如今境况如何?我们来看看十年前后的对比
刘明—可惜的骄子
80年代中期,空军党委着眼超前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需要,从军地高等院校招收了我军第一批大学生飞行员,跨过预校直接送进航校学习。这一措施被称为“非零点起飞”。凭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这批大学生飞行员只用4个月时间就学完了预校、航校一年半的课程。两年后,他们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我军第一代“双学士”飞行员。

1964年出生的刘明就是我军第一代“双学士”飞行员。刘明先后被空军评为"先进青年"、"学雷锋标兵"、"优秀飞行员标兵";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1999年35岁的空军飞行试验训练中心三团副团长刘明成为首位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飞行员,第二位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飞行员是李峰。

2000年36岁的刘明出任空军飞行试验训练中心副司令员,之后调任空军某师任师长,后来被撤职转业了,现在为陕西国防工办工程师。

王国新现为空军指挥学院后勤与装备系副主任

李勇:先后出任试训中心三团团长、44师师长、现任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第二个李锁林
楼主要说什么
撤职转业?
以前刘明还上过<中国空军>,说他要试飞J10。


严峰是从一团到44师的!

严峰是从一团到44师的!
海军航空兵第四师师长魏华彬应该也是三团出来的吧?
据说翟志刚也是三团出来的!
中国空军“新生代”叱咤蓝天
80年代,一批具有工学和军事学“双学士”学位的飞行员,走进了空军航空兵部队。经过十几年的蓝天磨砺,他们已成长为航空兵部队带队升空作战的师、团指挥员,在部队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领头雁”的作用。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非零点起飞

  某国空军机场,一架新型教练机昂首挺立。将要驾驭它的是刚刚被带飞3个起落的中国飞行员王治渤。飞3个起落,就要放单?外军同行不相信。

  “半滚倒转,大坡度盘旋……”一连串漂亮的高难度特技动作,令外军的带飞教员竖起大拇指:“无论是理论知识水平,还是飞行技术都是第一流的!”一位外军将领问刚走下飞机的王治渤:“能飞多少个机型?是什么学历?”“20多个机型,工学和军事学双学士!”外军同行向他投来敬佩的目光。

  80年代中期,空军党委着眼超前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需要,从军地高等院校招收了我军第一批大学生飞行员,跨过预校直接送进航校学习。这一措施被称为“非零点起飞”。凭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这批大学生飞行员只用4个月时间就学完了预校、航校一年半的课程。两年后,他们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我军第一代“双学士”飞行员。

  这些“蓝天新生代”盯着世界航空武器装备发展的前沿刻苦钻研,不仅能够驾驶我军所有机型的战机、能飞训练大纲规定的全部高难课目、能用电脑编程、能用外语进行自如交流,而且参与了空军新机驾驶手册和战法教材的编写,在权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成为名副其实的“学者型”飞行员。


  禁区险关写风流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科研试飞则是勇士与智者的事业。在新机试飞这条荆棘丛生的通天路上,这批“双学士”飞行员勇于“斗”险,敢于闯“关”,用忠诚无畏写下了动人心魄的篇章。

  飞机失速尾旋,被称为飞行上的“死亡地带”。某型飞机装备我军后,但失速尾旋飞行试验仍是空白,严重影响了飞行安全,制约了部队战斗力的提高。1995年11月,现任空军某试飞团参谋长的李中华,向这个“死亡地带”发出冲击。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在11000米高空,他将飞机按正常程序进入失速尾旋。飞机向右猛地一甩,滚转180度,倏然倒扣,发动机喘振停车。李中华身体离开座椅,头顶座舱盖,强大的负载荷使他双眼发胀,血涌头顶……李中华遇到了飞机进入尾旋又停车这一试飞史上罕见的双重难题。但他没有惊慌,双手紧抱驾驶杆,双脚不停蹬舵,使倒扣旋转的飞机在8000米改出螺旋。没有动力的飞机仍一直往下掉,在5000米高度,他终于使飞机心脏再次起搏。

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空军某试验训练中心副司令员刘明也有一次带弹着陆的惊险飞行。那年8月,他在某机场执行4枚新型炸弹实弹投掷任务。进行第二轮投掷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枚炸弹没有投下!刘明果断采取一系列应急措施,多次试图将炸弹甩掉,可炸弹仍纹丝不动。“嘀嘀嘀……”油料指示灯发出了警告。按规定,遇到这种情况,飞行员可以跳伞,但刘明深知,只有保全试飞数据,查出故障原因,才能为新式武器的改进提供重要依据。他请求带弹着陆。

  炸弹投放系统已经执行了投放程序,如果着陆触地过重、放伞时机过早、刹车过急,都可能会使炸弹脱落后触地爆炸,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刘明沉着镇定,连闯接地、放伞、刹车三关,安全着陆,机场上一片欢呼。

  这样的飞行员在我军第一代“双学士”飞行员中并非少数:张景亭,取得国际试飞员等级证书,试飞新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邓友明,驾机飞越珠穆朗玛峰,在中国航空史上写下辉煌一笔;邹建国,某新型战机试飞中发生的18次空中停车特情,他遇到12次,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进击“新空域”

  飞行员们至今仍然记得航校里一位老教授语重心长的话语:“观念的落后,比技术的落后更可怕。”正是靠着一种强烈的创新意识,他们在开发装备性能,探索克敌制胜对策上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国产某新型歼击机首席试飞员李勇,用自编试飞动作修改了外国已经设计定型的一项软件,并用英语写出试飞报告。这一动作被外方专家定义为“李勇机动”---这是国外航空界首次用中国飞行员名字命名的飞行动作。

  某新型战机装备到航空兵某团后,时任团长的亢卫民积极组织部队开展科技练兵活动,确定了60多项科研攻关课题,其中20多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在一项信息软件课题攻关中,他和科研人员一道研究论证,带头上天试飞了60多架次,使某新型战机的战斗力有了质的飞跃。这项成果获空军科技练兵创新金奖。

  在国产某新型战机研制过程中,参与研究的几名“双学士”飞行员先后提出数百条合理化建议,参加数百次评审。为解决飞机驾驶杆、油门杆操作不便的问题,李勇、王治渤、刘明等人大胆提出了改进意见并动手制作模型。事后,飞机设计专家感慨地说:“新型战机的座舱就是几位飞行员设计出来的!”


  “学者型”头雁在崛起

  翻开这批“双学士”飞行员的飞行履历,人们会发现中国空军一批“复合型”高素质新型指挥员正在崛起。在他们的带领下,先后取得数百项训练、作战、科研成果,他们所率领的团队全部达到甲类飞行团标准。

  某航空兵团副团长诸根元,带领团队以战术应用课题和战法演练为牵引,组织了跨海突击等实兵演练,使团队由单一机型对抗向多机型协同对抗跃升,开创了新机编队携重磅炸弹轰炸大海域目标、高原作战的先河,拓宽了新机攻防作战空间,全团飞行员全部达到四机长机、四种气象水平。

  歼击机某团团长陈文韬,从分析研究外军的战机性能、作战使用方式入手,积极探索克敌制胜的战法,对现有战法进行大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战机互相掩护、快速占位攻击的能力,实兵对抗演练中创下了首攻命中的佳绩,受到了空军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轰炸机某团团长顾劲松,积极组织部队开展战法研究和技术攻关活动,摸索出了计时轰炸的经验,轰炸命中率突破了历史纪录。在建国50周年首都大阅兵中,他作为轰炸机梯队带队长机,率机群米秒不差通过天安门。

  起飞,展翅飞向未来。今年7月,又一批从军地高等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走进了飞行学院的大门。不久之后,祖国的万里蓝天将多出一群矫健的“双学士”雄鹰。
空军飞行试验训练中心沧州场站上空发现UFO
1998年10月19日23时在空军飞行试验训练中心沧州场站上空发现UFO,现任北空副参谋长李锁林,沈空副参谋长王铁翼,济空副参谋长李春潮在当时分别担任空军飞行试验训练中心司令员,副司令员。执行追击任务的飞行团是中心三团,中心三团是个牛*的飞行团,三团组建了空军首支蓝军分队,从三团走出了北空副参谋长李锁林,沈空副参谋长王铁翼,海军航空兵第四师师长魏华彬,空军飞行试验训练基地司令员李勇,“航天英雄”翟志刚等空军王牌飞行员,中心三团与空三师九团同时装备了苏30MKK,三团实力可见。说这些是为了衬托三团飞行员的实力。
   1998年10月19日23时30分中心三团执行追击UFO任务,为什么是三团?因为二团飞行结束了,二团机务大队都登车准备回内场了,刚好三团进场准备飞夜航,所以叫三团摊上了。这下中国空军牛*飞行团碰上了牛*的任务--追击UFO。此次追击UFO的任务有两个目的:一是沧州场站上空发现的UFO是否存在,二是如果UFO存在,它有什么突出特征。这就是为什么要歼教六上,为什么不击落UFO的原因。都说歼教六是因为油不够才下来的,歼教六升限是多少,人家UFO都到了2万了,够不着啊,等两架歼八II上去的时候,UFO消失了,在我另一博客里有博友对我跟帖说是B-2,我晕。沧州场站在哪里啊?!首都联防圈以内啊!是B-2?老兄你你你----唉。
   沧州场站上空发现UFO后,部队有的怀疑是美国制造的先进飞行侦察器,空军副司令员都来调查了,为啥啊?还是我那句话沧州场站在哪里啊?!何况第二年要举行五十周年国庆。调查来调查去,都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以然,为什么不知所以然呢?因为它的飞行轨迹和它的控光技术非当时人类所掌握。中心李锁林司令员在送这位空军副司令员走的时候问这位空军副司令员对此事怎么看,空军副司令员意思是目前没有哪个国家能研制这种飞行器。所以我奉劝大家就不要说沧州场站上空发现的UFO是美国的了。
   沈英甲在他写的文章里有转载的,有在南方碰到中心李锁林司令员,由中心李锁林司令员说的。在世界UFO大会上有位浙江人提交了沧州场站上空发现UFO的报告,不知道这位浙江人是UFO迷还是空军飞行试验训练中心的老兵,浙江千岛湖和苍南有空军飞行试验训练中心的老兵。
   沧州场站上空发现UFO,这本是部队机密,结果被中心某个人写成报道投稿了,惹的地方都疯了,沈英甲在他写的文章里所转载的,就出制这个人之手,这个人还因此受到处分,军迷们这个人为了你们才处分的啊,哈哈哈哈哈——不过这个人在写报道的时候为了拍马屁,把功劳集中在某人身上。写报道的这个人在严峰飞歼-10受处分时,任该团副政委,至于这个人叫什么,为什么把功劳集中在某人身上你自己去问他。
看了一头雾水
那个刘广智害了很多人啊。
漏斗子 发表于 2009-10-22 22:09

哇,传说中的漏首现身啦!

漏首是否可以透露下刘案对解放军空军的影响以及对试训中心的影响!
漏首前辈,李锁林跟此事一点关系没有,于03年就调任空7军副军长,后转任成空、北空任副参谋长。可惜飞行骄子,因为年龄到点,没能再进一步。像当年99年那批的飞行师长郑群良、张宝忠等都升任正军。李锁林是这次空中梯队的指挥员之一。培养出了大批优秀飞行员、李勇、严峰亦是杰出代表。

第12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长篇小说得主谈《 惊蛰》

王玉彬:因为感动  
  5年前出版社向我约稿,希望我能写一部反映当代中国空军的作品。近年来, 随着新型战机装备部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国民对自己空军的期待。作为军旅 作家,我本人的这种关注和期待,更为急切。  

  然而几年过去了,我却未能和出版社践约。原因是,我像许多空军的官兵那 样,在思考着一些发生在新时期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是常常令我感动的……  

  空军是个科技含量颇高的兵种,高技术相对的是高风险,长期以来,战斗力 的提升和飞行安全的确保,是横在起飞线上的哲学命题。  

  艰涩的命题催生着各种哲学思考。特级飞行员,少将副军长李锁林在他的《 飞行断想》中有这样的句子:“飞行事故并不是个美丽的存在,然而它是飞行事 业的一部分。”成长的路上没有人希望摔跟头,然而成长离不开“跟头”。睿智 而精邃的思辩来自长期的求索。李锁林在试训中心任司令的时候,曾带领部队进 行过不少训练改革,飞行过许多高难度的战斗课目,其难度之大,技术要求之高 ,无异于掂着脑袋在飞。我曾问过他:“你怎么有那么大的胆量?”他摇着头: “不是胆大,是着急。看着训练水平上不去着急!你想想,不改革,不飞实战需 要的高难课目,怎么打仗?不能打仗,那要我们干什么?!”  

  还有一个和胆量无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是航空兵某师年轻的师长林建忠。 38岁的林师长带队到国外改装,圆满完成了改装飞行后,他向教官提出一个请求 ,要求飞一次教官所表演的高难课目。  

  教官惊愕了,那是顶级的高难动作,危险性极大。在林建忠一再请求下,教 官递给他一张纸,让他签字。纸上写着:“此飞行是本人自愿,如果发生不幸和 不测,本人自己负责。”林建忠在生死簿上签了自己的名字,并写道:“我选择 了飞行,就选择了生死。”  

  林建忠说:“这样做,看中的不仅仅是那些高难动作,更不是冒险。他们的 飞行境界和理念,对我震动太大了,几乎每一个起落都在刺激我。双机编队间距 20米×20米、夜间无着陆灯双机落地,这些在国内从没听说过!我之所以要抓住 这个机会,是想体验空间,感悟飞行理念。相对飞行技术,我更需要飞行理念的 冲击!”  

  强手如林,20世纪被誉为“空战世纪,立体时代”,有人预言,“21世纪空 中力量将成为世界军事革命的核心”。在空军部队,许多主官以全新的飞行理念 ,身体力行,诠释着飞行和安全这一哲学命题。外表儒雅文静的师长李春潮,冒 雨起飞,20米高度,一个横滚,“滚”得全师飞行员一身冷汗。抖落“冷汗”站 起来的队伍,翻开了新的篇章,两年后联合演习、边疆试训、海峡巡逻,成为中 国空军的强劲之旅。空军的一位首长在瓢泼大雨中来到这个师,他惊愕地看到机 场一片喧嚣,一架架飞机像水上快艇,冲起跑道水浪,呼啸着钻入茫茫雨幕。首 长感慨道:“我为你们骄傲!”我来到这个师的时候,正赶上部队“24小时滚动 飞行”,一批批飞机拔地而起,一批批飞机呼啸着落地,停机坪上,起飞线上, 加油车、牵引车、救护车、消防车……各种保障井然有序,动静有章,忙而不乱 。我身边一位记者说:“我像走进了战争!”那节奏和气氛,我相信每一个身临 其境的人都会被感染,感动。  

  这种感动在生活体验的每一天都伴随着我。一年后《惊蛰》问世了。看了书 ,不少部队的官兵说写的是他们,有的说,书中百分之七十的人物都能在他们中 间找到原型。  

  感谢生活,起飞线上的日日夜夜让我触摸到中国空军的脉搏。那既壮烈又沉 重的跳动,如鼓如雷,促使我对战争与和平这一厚重、博大的主题一次次思考。
双机编队间距 20米×20米、夜间无着陆灯双机落地
白天双机起落都有难度,何况晚上
漏斗子 发表于 2009-10-22 22:09

刘明与此有关?年份好像对不上啊:o
宁可错杀一百,不能放过一个
c27 发表于 2009-10-22 22:52

那个林建忠师长好像挂了?

    什么原因呢?
一个没有思想的军队是不行的!(知识不是直接的思想!)
思想不是乱想!
那个UFO想说明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