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也有人抢啊:“黔之驴”在今重庆彭水 贵州为何称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1:16:25
2009年10月19日 13:55重庆晚报
成语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黔驴”是外强中干、实无所用的庞然大物的代言词。

此成语源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驴》。因贵州省简称“黔”,大家都认为黔是指贵州无疑。

虽然贵州人也默认了这头驴与贵州的关系,有的甚至明确以“贵州黔之驴”为网站名。但,“黔之驴”中的“黔”真是如今贵州吗?有一说法是,“黔之驴”的“黔”实乃现在的重庆彭水。

日前,记者专程赴彭水,欲验明“黔驴”正身。

唐代的黔到底指哪里

蔡盛炽,78岁,彭水县作协主席,黔中文化研究先行者,《彭水县志》主编。

“对‘黔’的考证不能脱离柳宗元时代的历史。唐宋文学作品中的‘黔’,是当时黔州或黔中道的简称。”在蔡老家,从任何角度看出去,满目都是书,甚至床上。13日,蔡老就坐在这书堆中道开“黔”的奥秘。

记者在1988年版《彭水县志》上看到:“南北朝北周保定四年,置奉州,治所在今彭水郁山镇;建德三年(公元574年)改奉州为黔州。”黔州地理偏僻,在唐宋时经常成为官僚文人的贬谪之地。

作为黔州州府和彭水县衙的所在地,郁山,一个现今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为何在当时竟有如此重要地位?

彭水县政协常委、重庆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简文相介绍说,彭水文化的古老载体就是“盐丹文化”,其来源就是郁山。从上古时期,郁山就产盐和丹砂,郁山是中国最早发现丹砂的地方,汉时就有记载。古人从丹砂从提取一种物质用于尸体防腐,即水银。

因为这两项资源,郁山在当时闻名全国。随着经济发展,唐初,黔州府和彭水县衙才迁往如今彭水县城所在地汉葭镇。

为什么叫“黔州”?也与盐有关。何为黔?现代词书上的一个解释是:“黑色、晒黑”。看似与盐无关。但记者发现,在《黄帝内经·素问》和《史记·货殖列传》中,均有以下表述:“在古代有黑色的盐,吃多了,人的皮肤会变黑。”所以有学者认为,“黔”字与盐有关,而彭水地区之所以叫黔州,就是因为有闻名天下的盐井,而当时贵州境内并没有像郁山这种规模的盐井,也就不能称其为“黔”了。

彭水县志又记载:“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唐玄宗置黔中道,为全国十五道之一。”

当时的黔中道北到湖北建始,南到广西凌云,西到贵州毕节,东到湖南沅陵,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设有18个经制州(朝廷直管),和50个羁縻州(少数民族地区自治),黔州是18个经制州之一。彭水为黔中道、黔州、彭水县三级治所驻地,为今渝、黔、湘、鄂、桂结合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因此,无论是从‘黔’的由来,还是从历史建制上看,唐柳宗元时代的‘黔’,指的就是现在的彭水。”蔡老说。

贵州称黔是从何而来

那贵州简称黔又是如何来的呢?

记者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发现,在唐黔中道时期,现在的贵州不叫贵州,而叫矩州,只是黔中道所辖的一个州,包括现在贵阳一带。元初正式命名为贵州,明设贵州布政使司,清设贵州省。有一种说法是,因曾属黔中道,境内有黔灵山、黔灵河,明清以后,贵州才简称黔。

蔡老和简文相认为:“按常理来说,《黔之驴》中的黔应该是指当时黔中道或黔州的治所所在地(彭水),而不可能是指黔中道所属的一个偏远的州(矩州)。”

就连贵州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教师、文学博士杨经华也对《黔之驴》寓言地点进行过考证,认为指的是当时的黔州:“柳宗元《黔之驴》写于他被贬湖南永州时期,为其寓言《三戒》中之一。《三戒》为《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其‘临江’、‘永’、‘黔’都是州县一级的地区:‘临江’,唐县名(今江西清江县),属吉州;‘永’,指永州(今湖南零陵地区);‘黔’,当然是黔州。”(该论文发表于《图书馆杂志》2008年第1期)

他还认为,唐宋文学作品中,提到“黔”地的也很多。如杜甫《送王判官扶侍还黔中》、孟郊《赠黔府王中丞楚》、刘长卿《送任侍郎黔中充判官》等等,这些诗歌中的“黔”地,都是指当时的黔州,即今彭水一带。

用船运驴不能入贵州

对传统“黔之驴”就是“贵州驴”的观点,蔡老还提出一个疑点——柳宗元说驴进入黔地的运载方式是“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既然是“船载”,那他所说的“ 黔”肯定是个航运较为发达的地方。显然彭水比贵州的水系交通发达得多。彭水县志记载,因盐丹文化的发达,彭水很早以前就存在“盐水”(运盐的水路),航运四通八达。

杨经华先生也说:“无论是现在还是古代,贵州的水系交通并不发达,与长江并无通航的历史,所以‘船载’不可能进入贵州腹地。相反,黔州的府治彭水,正处于乌江边,直接在涪陵与长江相连,完全符合‘船载以入’的条件。”(摘自杨经华“《黔之驴》之'黔'与贵州无关考论”)

记者 周立 任洁 摄影报道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小贴士

郁山古镇距彭水县城38公里。这里是盐丹文化的诞生地,也是黔中文化的发源地。

盐渣高垒的深宅大院,光滑油亮的石板街,以汉砖为墙,以古代柱础为凳,漫步在古镇的老街上,千年前的历史遗存随处可见。境内现存有李承乾太子墓、黄庭坚衣冠冢、开元寺、南宋鸡冠城遗址等历史遗迹。境内郁江、中井河、后皁河各具特色,更是形成了集青山、盐水、峡谷、奇洞、怪石于一体的奇特风光。

游历之后,别忘了品尝这里的特色小吃——晶丝苕粉、擀酥饼、鸡豆花、烧白、三香……走时,更别忘了给亲友带一份回去。(周立)2009年10月19日 13:55重庆晚报
成语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黔驴”是外强中干、实无所用的庞然大物的代言词。

此成语源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驴》。因贵州省简称“黔”,大家都认为黔是指贵州无疑。

虽然贵州人也默认了这头驴与贵州的关系,有的甚至明确以“贵州黔之驴”为网站名。但,“黔之驴”中的“黔”真是如今贵州吗?有一说法是,“黔之驴”的“黔”实乃现在的重庆彭水。

日前,记者专程赴彭水,欲验明“黔驴”正身。

唐代的黔到底指哪里

蔡盛炽,78岁,彭水县作协主席,黔中文化研究先行者,《彭水县志》主编。

“对‘黔’的考证不能脱离柳宗元时代的历史。唐宋文学作品中的‘黔’,是当时黔州或黔中道的简称。”在蔡老家,从任何角度看出去,满目都是书,甚至床上。13日,蔡老就坐在这书堆中道开“黔”的奥秘。

记者在1988年版《彭水县志》上看到:“南北朝北周保定四年,置奉州,治所在今彭水郁山镇;建德三年(公元574年)改奉州为黔州。”黔州地理偏僻,在唐宋时经常成为官僚文人的贬谪之地。

作为黔州州府和彭水县衙的所在地,郁山,一个现今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为何在当时竟有如此重要地位?

彭水县政协常委、重庆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简文相介绍说,彭水文化的古老载体就是“盐丹文化”,其来源就是郁山。从上古时期,郁山就产盐和丹砂,郁山是中国最早发现丹砂的地方,汉时就有记载。古人从丹砂从提取一种物质用于尸体防腐,即水银。

因为这两项资源,郁山在当时闻名全国。随着经济发展,唐初,黔州府和彭水县衙才迁往如今彭水县城所在地汉葭镇。

为什么叫“黔州”?也与盐有关。何为黔?现代词书上的一个解释是:“黑色、晒黑”。看似与盐无关。但记者发现,在《黄帝内经·素问》和《史记·货殖列传》中,均有以下表述:“在古代有黑色的盐,吃多了,人的皮肤会变黑。”所以有学者认为,“黔”字与盐有关,而彭水地区之所以叫黔州,就是因为有闻名天下的盐井,而当时贵州境内并没有像郁山这种规模的盐井,也就不能称其为“黔”了。

彭水县志又记载:“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唐玄宗置黔中道,为全国十五道之一。”

当时的黔中道北到湖北建始,南到广西凌云,西到贵州毕节,东到湖南沅陵,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设有18个经制州(朝廷直管),和50个羁縻州(少数民族地区自治),黔州是18个经制州之一。彭水为黔中道、黔州、彭水县三级治所驻地,为今渝、黔、湘、鄂、桂结合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因此,无论是从‘黔’的由来,还是从历史建制上看,唐柳宗元时代的‘黔’,指的就是现在的彭水。”蔡老说。

贵州称黔是从何而来

那贵州简称黔又是如何来的呢?

记者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发现,在唐黔中道时期,现在的贵州不叫贵州,而叫矩州,只是黔中道所辖的一个州,包括现在贵阳一带。元初正式命名为贵州,明设贵州布政使司,清设贵州省。有一种说法是,因曾属黔中道,境内有黔灵山、黔灵河,明清以后,贵州才简称黔。

蔡老和简文相认为:“按常理来说,《黔之驴》中的黔应该是指当时黔中道或黔州的治所所在地(彭水),而不可能是指黔中道所属的一个偏远的州(矩州)。”

就连贵州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教师、文学博士杨经华也对《黔之驴》寓言地点进行过考证,认为指的是当时的黔州:“柳宗元《黔之驴》写于他被贬湖南永州时期,为其寓言《三戒》中之一。《三戒》为《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其‘临江’、‘永’、‘黔’都是州县一级的地区:‘临江’,唐县名(今江西清江县),属吉州;‘永’,指永州(今湖南零陵地区);‘黔’,当然是黔州。”(该论文发表于《图书馆杂志》2008年第1期)

他还认为,唐宋文学作品中,提到“黔”地的也很多。如杜甫《送王判官扶侍还黔中》、孟郊《赠黔府王中丞楚》、刘长卿《送任侍郎黔中充判官》等等,这些诗歌中的“黔”地,都是指当时的黔州,即今彭水一带。

用船运驴不能入贵州

对传统“黔之驴”就是“贵州驴”的观点,蔡老还提出一个疑点——柳宗元说驴进入黔地的运载方式是“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既然是“船载”,那他所说的“ 黔”肯定是个航运较为发达的地方。显然彭水比贵州的水系交通发达得多。彭水县志记载,因盐丹文化的发达,彭水很早以前就存在“盐水”(运盐的水路),航运四通八达。

杨经华先生也说:“无论是现在还是古代,贵州的水系交通并不发达,与长江并无通航的历史,所以‘船载’不可能进入贵州腹地。相反,黔州的府治彭水,正处于乌江边,直接在涪陵与长江相连,完全符合‘船载以入’的条件。”(摘自杨经华“《黔之驴》之'黔'与贵州无关考论”)

记者 周立 任洁 摄影报道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小贴士

郁山古镇距彭水县城38公里。这里是盐丹文化的诞生地,也是黔中文化的发源地。

盐渣高垒的深宅大院,光滑油亮的石板街,以汉砖为墙,以古代柱础为凳,漫步在古镇的老街上,千年前的历史遗存随处可见。境内现存有李承乾太子墓、黄庭坚衣冠冢、开元寺、南宋鸡冠城遗址等历史遗迹。境内郁江、中井河、后皁河各具特色,更是形成了集青山、盐水、峡谷、奇洞、怪石于一体的奇特风光。

游历之后,别忘了品尝这里的特色小吃——晶丝苕粉、擀酥饼、鸡豆花、烧白、三香……走时,更别忘了给亲友带一份回去。(周立)
考证过程听起来满有道理的
可是抢个黔之驴的故乡名号。。。。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抢的是黔之名号;P而非驴
驴本为匈奴奇畜,呵呵中国所不用~~
呵呵,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还有很多没注册的,赶紧抢啊
中国的骡子应该快点注册保护。这可是人工杂交领域一项伟大的成就。骡子比狮虎兽好的多,狮虎兽只能观赏,而骡子有实用价值。直到今天,美国大兵在阿富汗还要用骡子呢。
万一那边考证出彭水从来就没有华南虎存在这案子就复杂鸟!
其实黔之驴的精髓在于黔州的老虎把外地(疑似北方,南方无此物)的驴子弄死了,所以成语里技穷的驴要先考证地域,然后改为某驴技穷。: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