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徐焰将军文章节选再补充点料,看国军到底拾掇多少鬼子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59:56


国军 到1946年2月,收缴日军:

步枪             685897支

手枪              56698支

轻机枪            23798挺

重机枪              357挺

掷弹筒            15377个

刺刀             322924把

军刀              27549把



迫击炮             4699门

山炮               1319门

野炮                677门

步兵炮             1067门

加炮                157门

榴炮                371门

高射炮              171门

高射机关炮          357门

战防炮              780门

其他火炮           2852门



乘车               1951辆

三轮车              399辆

卡车              14964辆

指挥车              115辆

长远车               46辆

战车                305辆

装甲车              151辆

工程车              364辆

其他               1360辆



交换机             1223台

电话机            14480部

电讯机              280台

无线电机           5252台



其余略

来自何应钦《受降报告书附表》

海军舰艇空军飞机不包括在内

国军 到1946年2月,收缴日军:

步枪             685897支

手枪              56698支

轻机枪            23798挺

重机枪              357挺

掷弹筒            15377个

刺刀             322924把

军刀              27549把



迫击炮             4699门

山炮               1319门

野炮                677门

步兵炮             1067门

加炮                157门

榴炮                371门

高射炮              171门

高射机关炮          357门

战防炮              780门

其他火炮           2852门



乘车               1951辆

三轮车              399辆

卡车              14964辆

指挥车              115辆

长远车               46辆

战车                305辆

装甲车              151辆

工程车              364辆

其他               1360辆



交换机             1223台

电话机            14480部

电讯机              280台

无线电机           5252台



其余略

来自何应钦《受降报告书附表》

海军舰艇空军飞机不包括在内


做个补充,

做个补充,
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军的武器装备达到历史巅峰,抗战后期美国援助的400多门105(391门)/155榴(36门)弹炮,加上500多门75山炮/榴炮;再加上抗战胜利后接收日军的1319门山炮, 677门野炮,157门加炮,371门榴炮 ;以及抗战后剩余的600门(抗战前和爆发后引进的德制,苏制,法制,瑞典,国产火炮)山野榴炮,国军山野榴加的数量达到4000门左右。
46年内战爆发时,国军炮兵第11团还装备有25门德制105榴,炮兵第14团居然装备有36门德150榴(还有36门,这太不可思议,难道是通过美国佬补充了)。


炮14团的36门那是10团和14团两个团48门剩下的,而且150榴机动不便,使用的较少
缴获日军的两千多门炮中实际使用率大概只有50%,有过一个统计表是114个12门制的
炮兵营,计划是126个日式火炮营,即使加上要塞炮估计也不会超过一半日式火炮得到使
用。

炮14团的36门那是10团和14团两个团48门剩下的,而且150榴机动不便,使用的较少
缴获日军的两千多门炮中实际使用率大概只有50%,有过一个统计表是114个12门制的
炮兵营,计划是126个日式火炮营,即使加上要塞炮估计也不会超过一半日式火炮得到使
用。
老蒋的毛病是不懂工业化,其高层也是小白:不重视基础工业,不注重配套。

举几个例子:身管火炮,说国民党不会造炮(身管火炮),那是胡说八道,但是缺少深孔技术是事实,简单的说造炮问题不是最大,但是造不出炮管,必须依靠进口——结果就是,抗战初期,在进口炮管的基础上,在防炮和战防炮方面都有建树,但是进口一断绝(基本是德国进口),就不得不停止身管火炮的生产,只能生产迫击炮。

再比如光学器材,开展的工作也比较早,望远镜和炮瞄镜的生产也有建树,问题是现代光学玻璃的生产一直没有解决,等到进口的玻璃(抗战时)一用完,就整个光学器材制造业就歇菜。

再有孟炸药的研制,国民政府一直到77事变以后,才开始重视自制TNT炸药,但是由于工业区丢的太快,在大后方抗战期间,自主生产TNT一直没有成功,只能寄希望于氯酸钾炸药,结果44年才有成果,但是由于性能不稳定,没法大批量列装,所以国军在抗战期间一直为缺少炸药而苦恼,松山龙陵之战打得那么苦,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炸药不足,不能放手使用爆破法。

问题是在抗战的情况下吃够了苦头,国府居然无视这一切,在3年内战期间重化工业和军事工业照样放羊,最典型的例子是火箭筒——对付解放军的工事应该是可以的,而且后勤的压力比重炮低多了,但是直到48年,国民政府才下定决心自己搞,太晚了,结果是为抗美援朝做了很大的贡献,而这是江山已经变色了
有资料好,省得打嘴仗
接受日军火炮,能用一半就不错了,接受的山野榴加中,1946年编入部队队列的只有山炮357门,野炮164门,榴炮66门,加炮72门(估计都是要塞或者训练使用,内战中没见过蒋军野战使用过加炮)。

解放军4年内战缴获山炮2187门,加上苏联给的自己搜集的怎么也要接近2500门以上,但是列入装备的也不过1400多门。
zqyuan 发表于 2009-9-25 12:55
想了解下TG的炸药包使用的是什么?

这东西TG可真是翻着花样没少用啊。
汽油桶身管火炮?
对啊 TG的的炸药包谁来讲讲啊
大渡河铁厂钢轨榨制线,清朝引进,用于国内,北洋出口星马,炮党拆迁入蜀,弃置不用,抗战修铁路只能拆旧盖新,甚至要丛驼峰空运.共军委员接管大渡河与老工人座谈,下午三点得知大渡河铁厂也能扎制钢轨,11点确定生产线还可使用.成渝铁路所用钢轨均由大渡河铁厂扎制,正式结束了我国西南地区不能扎制钢轨的历史.
就花生米在重庆的那些军工厂,还有不少居然是江浙逃难的民营资本家搞得。

想了解下TG的炸药包使用的是什么?

这东西TG可真是翻着花样没少用啊。
南宫儒 发表于 2009-9-25 20:42


老八路在抗战后期,兵工厂已经可以大批量生产黄色炸药,内战后期东北的兵工厂的炸药、炮弹的产量已经足够支撑解放军使用了

从黑火药到现代火炸药的研制


黑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从宋朝开始用于战争,一千多年沿袭不止。抗战初期,八路军的地雷、手榴弹、枪炮等多数仍用它装填,虽然能杀伤敌人,但威力有限。为了提高作战能力,我们的科技人员从1940年开始,就着手研究现代火炸药的制造。现代火炸药的主要原料是硫酸,它是化学工业的产物,其制造工艺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接触法,装置复杂而又需要细白金粉做触媒;二是铅室法,工艺虽简单,但需要大量的铅板建造铅室。根据地既无白金来源,也无铅板可取,这两种方法都不能采用。我们的科技人员依据硫酸的制造原理,就地取材,探索新的制造工艺。1940年7月,晋察冀工业部技术室主任张芳和化工技师张奎元,在调研中发现当地的老百姓用以盛水和储粮的陶瓷缸,具有良好的耐酸腐蚀性能,便以它代替铅板,垒成缸室,创造了用缸室法取代铅室法制造硫酸的成功。1941年5月,化学工程师王锡嘏、张浩,火药技师王化南、白英、焦逢春等在黎城县白布焦寺,采用缸室法建成了制造硫酸的化工厂,开始了硫酸的工业性生产。硫酸是火药之母,它的问世,使现代火炸药走进了八路军的武器库,无烟发射药、硝铵炸药使我军的炮弹、枪弹威力大增,抗战后期,我军生产无烟火药15400多斤,硝铵炸药23500多斤,给日军以严重打击。
在火炸药的研制中,火药技师焦逢春是一位功不可没的英雄,他在抗战前曾是民间爆竹匠,家族祖祖辈辈都在山西洪洞县以做鞭炮和焰火为生,从小学会了一套制造黑火药的传统技术,1937年冬,他跟随叔父教子富、教子学全家七口人参加了抗日游击队,专门制造填装手榴弹的黑色炸药。1939年,由于制造技术出众,他们被调到了流动工作团,教子学任火药技师,焦逢春任火药技术员,参加了现代火药的研制。在研制过程中,焦逢春的两个叔叔和妻子都先后牺牲于爆炸事故中,唯一的儿子也因触碰废炸药而被炸死,他自己在试验中多次受伤,但他为了探索火药的生产规律,毫不退缩,把从战争中收集到的国内外各种炮弹,冒着生命危险一一拆卸、解剖,留做样品,放入一个特制的小箱内随身携带,走到哪里研究到哪里,与这个“宝贝箱”从不分离,经过苦心研究,终于掌握了各类炮弹的结构与性能以及雷管、底火、引信等火工品的特点,并在郑汉涛的指导下,编著出版了《炮弹》一书,为炮弹的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生产和试验时,凡发生哑炮、漏药等问题,都要请他去“查病因”、“动手术”,排除故障,因而被称为“火工品的外科医师”。由于多次负伤,加之日夜操劳,积劳成疾,焦逢春在抗战胜利后不久便不幸离开了人世。
想了解下TG的炸药包使用的是什么?

这东西TG可真是翻着花样没少用啊。
南宫儒 发表于 2009-9-25 20:42


老八路在抗战后期,兵工厂已经可以大批量生产黄色炸药,内战后期东北的兵工厂的炸药、炮弹的产量已经足够支撑解放军使用了

从黑火药到现代火炸药的研制


黑火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从宋朝开始用于战争,一千多年沿袭不止。抗战初期,八路军的地雷、手榴弹、枪炮等多数仍用它装填,虽然能杀伤敌人,但威力有限。为了提高作战能力,我们的科技人员从1940年开始,就着手研究现代火炸药的制造。现代火炸药的主要原料是硫酸,它是化学工业的产物,其制造工艺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接触法,装置复杂而又需要细白金粉做触媒;二是铅室法,工艺虽简单,但需要大量的铅板建造铅室。根据地既无白金来源,也无铅板可取,这两种方法都不能采用。我们的科技人员依据硫酸的制造原理,就地取材,探索新的制造工艺。1940年7月,晋察冀工业部技术室主任张芳和化工技师张奎元,在调研中发现当地的老百姓用以盛水和储粮的陶瓷缸,具有良好的耐酸腐蚀性能,便以它代替铅板,垒成缸室,创造了用缸室法取代铅室法制造硫酸的成功。1941年5月,化学工程师王锡嘏、张浩,火药技师王化南、白英、焦逢春等在黎城县白布焦寺,采用缸室法建成了制造硫酸的化工厂,开始了硫酸的工业性生产。硫酸是火药之母,它的问世,使现代火炸药走进了八路军的武器库,无烟发射药、硝铵炸药使我军的炮弹、枪弹威力大增,抗战后期,我军生产无烟火药15400多斤,硝铵炸药23500多斤,给日军以严重打击。
在火炸药的研制中,火药技师焦逢春是一位功不可没的英雄,他在抗战前曾是民间爆竹匠,家族祖祖辈辈都在山西洪洞县以做鞭炮和焰火为生,从小学会了一套制造黑火药的传统技术,1937年冬,他跟随叔父教子富、教子学全家七口人参加了抗日游击队,专门制造填装手榴弹的黑色炸药。1939年,由于制造技术出众,他们被调到了流动工作团,教子学任火药技师,焦逢春任火药技术员,参加了现代火药的研制。在研制过程中,焦逢春的两个叔叔和妻子都先后牺牲于爆炸事故中,唯一的儿子也因触碰废炸药而被炸死,他自己在试验中多次受伤,但他为了探索火药的生产规律,毫不退缩,把从战争中收集到的国内外各种炮弹,冒着生命危险一一拆卸、解剖,留做样品,放入一个特制的小箱内随身携带,走到哪里研究到哪里,与这个“宝贝箱”从不分离,经过苦心研究,终于掌握了各类炮弹的结构与性能以及雷管、底火、引信等火工品的特点,并在郑汉涛的指导下,编著出版了《炮弹》一书,为炮弹的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生产和试验时,凡发生哑炮、漏药等问题,都要请他去“查病因”、“动手术”,排除故障,因而被称为“火工品的外科医师”。由于多次负伤,加之日夜操劳,积劳成疾,焦逢春在抗战胜利后不久便不幸离开了人世。
土共的条件比国军差多了,照样造出了大批炸药,
解放战争时期华北造炸药六百多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