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英军舰炮现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57:57
2009年09月17日 08:37扬子晚报
炮身有醒目的英军标识,很可能是当年沉入江底,后随河床变化“移”到陆地地下

一门制作精良、保存完好的英军“舰炮”,在沉入镇江焦山江底100多年后昨重见天日。

昨天上午,记者赶到舰炮出土的中南世纪城工地。负责工地江边清淤项目的包工头邓正荣告诉记者,12日下午他们在位于焦山长江边的焦化厂老厂区北侧(这一地块清代时为长江水域)清淤,在挖到地下1.5米左右深处时,突然发现这一黑糊糊的重物!由于当时全被淤泥包裹,施工人员就以为是焦化厂遗留的一段水管,或者是遗弃的废铁块,也没有太在意。

但不想却引来了一大帮的拾荒者。顺着邓正荣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远处的清淤现场,有大量拾荒者,带着金属探测器在清淤现场探测废旧金属。当有拾荒者发现“废铁块”后,马上就涌上来一批人,其中五个性急者更是出手准备抬起来就走,但却发现根本抬不动!由于哄抢者太多,邓正荣马上喊停,后将这些抢夺者驱赶开。

由于“废铁块”实在太沉,邓正荣不得不动用吊车,将其吊运了几百米后,存放到自己暂住的简易工棚外,当晚用几块钉板盖在上面防止被偷盗。昨天上午,他让人用水冲洗,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这么死沉。随着包裹的泥块脱去,他发现废铁块竟然是一门大炮!怎么办?他想了半天,实在没有办法处理,于是拨打110报警,试探着告诉接警员:我们挖出了一门大炮,你们看怎么处理?随即,记者就随京口分局九里街派出所民警赶到了现场。

炮体全长1.8米,炮口内径10厘米。记者注意到,与其他出土的枪炮子弹不同,这门大炮用材精良,丝毫不见锈蚀,炮体没有一处出现脱落,所用钢材闷暗中发亮,即便记者用钥匙使劲在上面划过,也留不下划痕。在炮体中下部,印有清晰的皇冠标志和“SJS”三个英文字母。警方立即通知文物部门,镇江博物馆两名考古队员很快赶到,他们当即展开拍照、触摸、登记和查勘。

昨天下午,记者再次联系考古人员,他们告诉记者,初步确认该门大炮是一门英军舰炮,应该是英军1842年7月侵略镇江时,遭镇江军民奋力抵抗后被炮击沉江的,随着长江河床北移成岸,老焦化厂建厂,舰炮就深埋在地下。目前,焦山有古炮台遗址,存放着当年清军的大炮,但英军舰炮十分罕见。他们将建议工地方停工,以便考古人员进入该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确保当年其他抗英文物的安全。2009年09月17日 08:37扬子晚报
炮身有醒目的英军标识,很可能是当年沉入江底,后随河床变化“移”到陆地地下

一门制作精良、保存完好的英军“舰炮”,在沉入镇江焦山江底100多年后昨重见天日。

昨天上午,记者赶到舰炮出土的中南世纪城工地。负责工地江边清淤项目的包工头邓正荣告诉记者,12日下午他们在位于焦山长江边的焦化厂老厂区北侧(这一地块清代时为长江水域)清淤,在挖到地下1.5米左右深处时,突然发现这一黑糊糊的重物!由于当时全被淤泥包裹,施工人员就以为是焦化厂遗留的一段水管,或者是遗弃的废铁块,也没有太在意。

但不想却引来了一大帮的拾荒者。顺着邓正荣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远处的清淤现场,有大量拾荒者,带着金属探测器在清淤现场探测废旧金属。当有拾荒者发现“废铁块”后,马上就涌上来一批人,其中五个性急者更是出手准备抬起来就走,但却发现根本抬不动!由于哄抢者太多,邓正荣马上喊停,后将这些抢夺者驱赶开。

由于“废铁块”实在太沉,邓正荣不得不动用吊车,将其吊运了几百米后,存放到自己暂住的简易工棚外,当晚用几块钉板盖在上面防止被偷盗。昨天上午,他让人用水冲洗,看看究竟是什么东西这么死沉。随着包裹的泥块脱去,他发现废铁块竟然是一门大炮!怎么办?他想了半天,实在没有办法处理,于是拨打110报警,试探着告诉接警员:我们挖出了一门大炮,你们看怎么处理?随即,记者就随京口分局九里街派出所民警赶到了现场。

炮体全长1.8米,炮口内径10厘米。记者注意到,与其他出土的枪炮子弹不同,这门大炮用材精良,丝毫不见锈蚀,炮体没有一处出现脱落,所用钢材闷暗中发亮,即便记者用钥匙使劲在上面划过,也留不下划痕。在炮体中下部,印有清晰的皇冠标志和“SJS”三个英文字母。警方立即通知文物部门,镇江博物馆两名考古队员很快赶到,他们当即展开拍照、触摸、登记和查勘。

昨天下午,记者再次联系考古人员,他们告诉记者,初步确认该门大炮是一门英军舰炮,应该是英军1842年7月侵略镇江时,遭镇江军民奋力抵抗后被炮击沉江的,随着长江河床北移成岸,老焦化厂建厂,舰炮就深埋在地下。目前,焦山有古炮台遗址,存放着当年清军的大炮,但英军舰炮十分罕见。他们将建议工地方停工,以便考古人员进入该区域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确保当年其他抗英文物的安全。
应该送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
一门12磅小炮?
一鸦英国舰队有战沉记录吗?
不会是清军自己采买的洋炮吧。
居然没有锈蚀
太夸张了吧
khui1984 发表于 2009-9-17 14:10
铸铁的抗锈蚀能力本来就比较强
面对记者可能文保人员下的结论太过武断,或者人家说的记者根本就没听清楚自己诌出来的。
我不倾向于是战斗中受损的船上掉下来的,清军炮台的战斗力太弱了。
同意装甲舰的意见
我承认我眼拙   我把 舰炮  看成炮舰了~~~:L 复议4楼   我们有击沉过 英舰的记录吗?
泼泼冷水,很有可能是自己的岸防炮~~~
炮身上有皇冠标记的舰炮不太可能是清军的火炮,清军也不可能缴获英军什么大件兵器。
炮身上有皇冠标记的舰炮不太可能是清军的火炮,清军也不可能缴获英军什么大件兵器。
围观待解
那个时期的土炮见得多了,洋炮还是第一回见。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人用了不少武装商船做辅助。
这些武装商船,结构和火力当然比正规军舰差多了。
会不会是????
可能是17世纪进口的洋炮,这种古董有不少在中国服役了200年。
这种古炮还真是不懂,会不会是下面这种6磅6英尺铁炮?她的口径大约96毫米,长1米83。
不明真相,只能围观。
khui1984 发表于 2009-9-17 14:10

锈蚀需要水和氧气。如果被沾泥包裹严实,锈蚀就慢得多。
历史见证!!!
舟山鸦片战争博物馆也有一门,英军的火炮,没有锈蚀。展览的同期的清军火炮,都锈成铁疙瘩了,
几种猜想:
1-向陆上转移,建立炮击阵地时不慎落水
2-因航行损伤修理船只时放弃(对于英舰队中大量的小炮艇是很可能的)
3-被击伤后修理时放弃.理由是,清军炮台虽废柴,但要近距离(小艇作战范围)击伤炮艇级船只还是不难,以往的纯炮战中也曾做到过.
但是,那种"一炮把英舰炸得零件乱飞""炸个窟窿炮滑落下来"我认为完全不可能.
江南人 发表于 2009-9-17 19:14
有的,在1859年的大沽口保卫战一举击沉英、法军舰3艘,重创3艘,罕有的大捷。
ss_robert 发表于 2009-9-18 17:58

1859年的大沽口的确是一次难得的胜利。
大沽口一役乃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联军之轻敌冒进,战术失误加之清军以卫戍京畿为名充分备战
而在第一次鸦片战争里....陆战队与印度兵真是无往而不利.....
1859大沽口!威、 震、海、门四座炮台现在只剩下了两个,而且只是炮台,不是完整的阵地。
拿到炼钢厂练了他。。
估计是不慎落水的
图配得很好,这个有待高人考证,不过原图倒是不太清楚,等后续看看
9# 江南人

:D 您是有点眼拙,“遭镇江军民奋力抵抗后被炮击沉江的”,断句是:被/炮击/沉江,
没说击沉。

但即使是这样,如果是真的也十分难得了。
会不会是明/清军早年进口货?

拿到炼钢厂练了他。。
英雄无觅 发表于 2009-9-18 22:46


这是一种极其粗暴的对待历史的方式。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在家门口被人家打和出去打人家一样重要。在家门口被人家打对后人的警示性远比出去打人家要强。

我们作为煌煌大国出去海扁人家是应该的,但是在家门口被人海扁(而且还不止一次)是奇耻大辱。更加耻辱的是在被人家海扁一顿之后还要出钱出物安抚人家。
拿到炼钢厂练了他。。
英雄无觅 发表于 2009-9-18 22:46


这是一种极其粗暴的对待历史的方式。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在家门口被人家打和出去打人家一样重要。在家门口被人家打对后人的警示性远比出去打人家要强。

我们作为煌煌大国出去海扁人家是应该的,但是在家门口被人海扁(而且还不止一次)是奇耻大辱。更加耻辱的是在被人家海扁一顿之后还要出钱出物安抚人家。
我也看成英军的军舰了...
这些记者,什么都没搞明白,用钥匙在上面划,就为了验证下?好的没出什么痕迹。既然都知道是文物什么的了,还用钥匙划了好几下……
这些记者和没文化的有什么区别?
木质战舰被击中,有些结构上会破碎,这炮是掉下来的也不一定哦。
倾向于是岸上炮台的火炮。
不明真相,只能围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