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人觉得自己是中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6:17:33
    中国有多少人觉得自己是中产?

2009年08月18日  来源:北京商报 

  在中国,什么条件算“中产”?这个问题一直在争议阶段。
  在中国,有多少人是“中产”?这个问题专家已经给了咱们答案。
  近日,社会学家、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教授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眼下,中国的中产阶级占22%-23%,并以每年1%的速度扩展。陆学艺强调,中产阶级跟收入多少无关,而是要根据你占有的文化资源、经济资源、权力资源多少来判断。中产阶级是稳定的消费者,现在买房买车的就是中产。
  尽管陆教授说中产跟收入多少无关,但显然,要成为“稳定的消费者”、要买房买车荷包必须先鼓起来。虽然“前些年出租车司机挣钱比教授还多,可教授拥有文化资源和社会地位,所以算中产,而出租车司机不算”,但要是现在教授还年年挣不到出租车司机那么多钱,而咱们还坚持说他们是中产,恐怕教授们也不干。中产跟收入、特别是跟可支配收入绝对紧密相关。
                           

  而说到“可支配收入”,咱们得说明白,这跟统计局说的“可支配收入”那还不是一个概念,这儿指的是您手头到底有多少可花的、敢花的钱。举个例子来看,1-7月份,北京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5728元,而7月份,北京四环以内商品住宅期房平均售价是17478元/平方米,四到五环间是16663元/平方米。如果小两口想搁四环边买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157万元),俩人得不吃不喝29年。如果靠贷款,得不吃不喝近6年才能攒够首付31万元,再向银行贷款126万元,如果选择30年还清,每月还款额是6100元——比他俩的总收入还高1600元。咱们都知道,统计局公布的平均收入是算术平均数,所以一向比真实的中间收入(中位数)要高一块儿,但即使按这高一块儿的平均收入来算,咱们也不难发现,要是不啃老,靠这样的收入买房买车基本属于空谈。而对那些收入更高一些、领子更白一些、也就是所谓中产而言,买了房(还不算给父母看病,送孩子上幼儿园)就意味着消费能力被锁定N年,就算您不是只为房子活着吧,您也没有太多余钱去旅游、去投资、去充电,相信这些人很难觉着自己是中产。
  既然谈到收入,当然要说说怎么挣到这笔钱。按陆教授的观点,劳动趋于高级化是当下社会的特点,这没错,但有时收入跟高级化的劳动或者说技术含量并不完全相关。2008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是机关,为3386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6倍;其次是事业单位,为2975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2倍。而今年上半年,机关事业单位平均工资增幅高于企业3个百分点——同样是企业,当地方政府纷纷下调工资指导线的同时,多又提出垄断企业的工资涨幅原则上不能突破9%(或12%),这是什么概念?此外咱们还可以想见,工资是钱,奖金是钱,福利收入、隐性收入、休闲时间乃至对未来的稳定预期也是钱,一个公务员(或垄断企业员工)跟一个私企员工,即使工资条上看每月都挣5000元,相信常常心怀焦虑的后者也很难觉着自己是中产。
  按陆教授的观点,在中产化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很关键,解决三农问题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农民,让农民到城里当工人或从事三产,把户籍“紧箍咒”摘下来。但实际上,户籍问题是个伪概念,一个拥有亿万资产的农民企业家会在乎不是城市户口吗?一个京沪户口的失业工人想到长三角、珠三角那些富裕起来的村子当农民人家要你吗?无论是解决三农问题,还是扩大中产化,都不是要减少农民,而是要减少没有社会保障、找不到非农工作的农民,在工商业兴起的农村,农民也能中产,在社会保障很低的城市,有户口的市民照样离中产很远很远。
  中国到底有多少人是中产?关键是有多少人觉得自己是中产,觉得自己较富足、有保障、够休闲,干巴巴的中产阶级占23%的数字并不能证明稳定,因为真正的稳定在人们心里。(毛颖颖)





http://www.chinanews.com.cn/cj/cj-plgd/news/2009/08-18/1823004.shtml
    中国有多少人觉得自己是中产?

2009年08月18日  来源:北京商报 

  在中国,什么条件算“中产”?这个问题一直在争议阶段。
  在中国,有多少人是“中产”?这个问题专家已经给了咱们答案。
  近日,社会学家、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教授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眼下,中国的中产阶级占22%-23%,并以每年1%的速度扩展。陆学艺强调,中产阶级跟收入多少无关,而是要根据你占有的文化资源、经济资源、权力资源多少来判断。中产阶级是稳定的消费者,现在买房买车的就是中产。
  尽管陆教授说中产跟收入多少无关,但显然,要成为“稳定的消费者”、要买房买车荷包必须先鼓起来。虽然“前些年出租车司机挣钱比教授还多,可教授拥有文化资源和社会地位,所以算中产,而出租车司机不算”,但要是现在教授还年年挣不到出租车司机那么多钱,而咱们还坚持说他们是中产,恐怕教授们也不干。中产跟收入、特别是跟可支配收入绝对紧密相关。                            
  而说到“可支配收入”,咱们得说明白,这跟统计局说的“可支配收入”那还不是一个概念,这儿指的是您手头到底有多少可花的、敢花的钱。举个例子来看,1-7月份,北京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5728元,而7月份,北京四环以内商品住宅期房平均售价是17478元/平方米,四到五环间是16663元/平方米。如果小两口想搁四环边买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总价157万元),俩人得不吃不喝29年。如果靠贷款,得不吃不喝近6年才能攒够首付31万元,再向银行贷款126万元,如果选择30年还清,每月还款额是6100元——比他俩的总收入还高1600元。咱们都知道,统计局公布的平均收入是算术平均数,所以一向比真实的中间收入(中位数)要高一块儿,但即使按这高一块儿的平均收入来算,咱们也不难发现,要是不啃老,靠这样的收入买房买车基本属于空谈。而对那些收入更高一些、领子更白一些、也就是所谓中产而言,买了房(还不算给父母看病,送孩子上幼儿园)就意味着消费能力被锁定N年,就算您不是只为房子活着吧,您也没有太多余钱去旅游、去投资、去充电,相信这些人很难觉着自己是中产。
  既然谈到收入,当然要说说怎么挣到这笔钱。按陆教授的观点,劳动趋于高级化是当下社会的特点,这没错,但有时收入跟高级化的劳动或者说技术含量并不完全相关。2008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是机关,为33869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6倍;其次是事业单位,为29758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2倍。而今年上半年,机关事业单位平均工资增幅高于企业3个百分点——同样是企业,当地方政府纷纷下调工资指导线的同时,多又提出垄断企业的工资涨幅原则上不能突破9%(或12%),这是什么概念?此外咱们还可以想见,工资是钱,奖金是钱,福利收入、隐性收入、休闲时间乃至对未来的稳定预期也是钱,一个公务员(或垄断企业员工)跟一个私企员工,即使工资条上看每月都挣5000元,相信常常心怀焦虑的后者也很难觉着自己是中产。
  按陆教授的观点,在中产化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很关键,解决三农问题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农民,让农民到城里当工人或从事三产,把户籍“紧箍咒”摘下来。但实际上,户籍问题是个伪概念,一个拥有亿万资产的农民企业家会在乎不是城市户口吗?一个京沪户口的失业工人想到长三角、珠三角那些富裕起来的村子当农民人家要你吗?无论是解决三农问题,还是扩大中产化,都不是要减少农民,而是要减少没有社会保障、找不到非农工作的农民,在工商业兴起的农村,农民也能中产,在社会保障很低的城市,有户口的市民照样离中产很远很远。
  中国到底有多少人是中产?关键是有多少人觉得自己是中产,觉得自己较富足、有保障、够休闲,干巴巴的中产阶级占23%的数字并不能证明稳定,因为真正的稳定在人们心里。(毛颖颖)





http://www.chinanews.com.cn/cj/cj-plgd/news/2009/08-18/1823004.shtml
“被中产”为何广遭抗议 专业解读引发社会误读                     2009年08月18日 来源:华商晨报   日前,社会学家陆学艺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中产阶层正以每年大致1%的速度增长,已占到22%~23%。组成部分上,首先是私营企业主在扩大,他们中绝大部分人是中产;其次知识分子扩大了,白领扩大了。(8月17日 新华网)


  此言论一出,即遭一致的炮轰和抗议,大部分人感觉自己是“被中产阶层”了。

  从专业角度看,专家的说法并无不妥,但却为何广遭抗议呢?其实这不是新问题,而是一个老现象:它反映的是某些中产阶层一贯的低度自我认同感,和由此带来的生存焦虑。

  “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的眼光很高,我的力量很小,我在没有人看见的时候偷偷跌倒;我的床铺很大,我却从没睡好,我害怕过了一夜就被世界遗忘……”这首曾风靡一时的《中产阶级》的歌词,仿佛就是如今这个群体中某些人焦虑和不安的深刻写照。

  工作压力重负,“三十岁的年龄,六十岁的颈椎”,这就使不少白领虽然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却面临着各种职业病的侵袭和亚健康的困扰。为了不使自己掉队,于是,他们便不惜透支自己的健康和体力。

  与草根和最底层的阶层不同的另一特点是,中产阶层在住房、汽车、生活质量方面追求更舒适和精致,在子女教育方面更加苛求完美,这让他们又陷入了一种身份焦虑。需求与现实的割裂,让每天忙得昏天黑地的他们很难闲暇下来,放心地去享受本来已经不错的生活。

  此外,房价的不断上扬、子女教育费用的增加、经济环境竞争激烈等,都是导致他们紧张的因素。总之,面临自身和外界的双重压力,我们的中产阶层还不是十分稳固,有些人甚至显得很脆弱。

  正如一个叫夏学銮的学者说的:某些“中产阶层的困境和烦恼,正是中国在发展过程面临的‘青春期烦恼’的真实写照”。

  中产阶层被赋予了社会稳定器的使命,政治上认为它是偏向于保守但很有实力的社会稳定力量。可如果我们的中层阶层缺少最基本的社会认同感,甚至让不良情绪笼罩着,这样的中产阶层,其维持社会稳定的功能并不能让人乐观。

  虽然这次专家的专业解读引发了一定范围的社会误读,但从民意角度看,这误读却仍有重大的意义,它折射出了这个阶层对自身社会保障和对幸福指数的渴求。

  因此,当前我们需要的是,能否尽快建立起中产阶层的自我认同感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不是仅仅统计出中产阶层的人数和比例。(记者 张天潘)
还是三哥过的舒坦啊,有个摩托就觉得自己算中产了。;P
天朝人民的理想在不断变化,80年代有辆自行车有台小彩电就算不错了,90年代有冰箱空调摩托车等几大件是理所当然,21世纪个个削尖了脑袋拼了老命往大城市挤还非要个个都有房有汽车不然就是社会对不起自己,自然永远成不了中产。
我觉得可以按高考标准分算,比当地平均收入高1个标准差的(相当于高考600分)就算中产了。:D
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又称工人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还中产~~~你们太反动了~~:D
在中国中产阶级怎么也得2000万元以上吧~
2000万人民刀——如果算净资产,连美国的中产标准都远远不到这个吧?
我是无产
还是按印度的标准算吧,那么大家都是中产
我是高产{:3_83:}
我是高产{:3_83:}
客观点说,我觉得在国内家庭年收入达到50万可以算中产了
暂时是无产
贴标签有趣么?拉美化不远了。。。
家庭年收入达到50万可以算中产了
我坚定的站在无产者的一边!!!永远不变
路过,
偶也是无产阶级里的兄弟。
俺是无产阶级,是这个国家的统治阶级!{:2_68:}
50万!!!我看起码要100万哦!!!现在年入百万的可不是少数!!
楼上都是在瞎搅和,中产不等于有钱人,而且还要看地域。以目前的水平看,大城市里有车有房算中产(车20万以上,月供不超过收入的30%),小县城里买了车的就算中产(车10万以上),穷山沟里还真是有摩托车就算中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