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级潜艇的指挥围壳怎么这么高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5 20:50:23


围壳后小翅一样的东西是什么?

舵面还是进气口啊?

围壳后小翅一样的东西是什么?

舵面还是进气口啊?
不会吧,04开始就没有宋的科普贴?
围壳后小翅上有很多排气孔.
呵呵,关于围壳高度问题,某人潜艇科普贴里貌似有,还有海浪传奇里记得有解释
为啥MD的核鱼指挥围壳那么矮????
潜望镜的问题
美帝的核潜艇指挥台围壳可是不矮哦,毛子那些流线型指挥台才叫矮,这个高度估计与围壳舵的布置和潜望镜等设备有关吧
东西太多 空间太小
毛子的攻击核潜艇围壳都很矮很流线
宋的舰桥比万八吨的哦核哦核潜艇的还大一倍,中国水兵幸福了,可以在上边卡拉ok.
原始设计的问题吧,别忘了那个经典的靴子型围壳。
应该是为满足海军传统的某些作战需求吧,潜望镜长点有时是有好处的.
原来不显得高,后来把前面缺那一块补齐了才显得高吧。
还是毛子的流线型才漂亮
高自有高的道理。
落后也有落后的原因。
自从九十年代毛子某个潜艇砖家评论第一艘“宋”之后,围壳高成了诸如平秃子之流鄙视中国潜艇的口实,国内的军迷对此也深信不疑。如果用点去观察一下欧洲的常规潜艇,大多数型号的围壳也是显得很高,但偏偏因为这个砖家的一番话使“宋”级围壳成为世界最高。:Q


这个以前貌似讨论过,随便胡诌些,启发下大家。围壳高,如果潜艇用的还是光学原理的潜望镜,包括穿透式的光电镜,可以加长潜望镜高度,改善潜艇潜望深度~

033,035围壳上中间的整流罩即为搜索镜,攻击镜和通气管的整流罩,在039首艇上这个整流罩后移到了围壳后部,大部分的观通和升降装备都在里面,大约一直到2000年以后39正是技术定型,围壳形式有了较大改变,实际上也就是在320首艇阶梯状的围壳上包形成了整体的更高大的一个围壳,这应该是从改善围壳水动力性能去的,阶梯状的围壳后续被上包虽然整体高度有增加,但是采用这样的设计不惜付出这样的代价,说明上包后的围壳在改善流经围壳后的水流在艇体后端形成翼梢涡,和马蹄涡的性能上更好,这对改善艇中后段去流段的水动力特性有好处,也对尾部和螺旋桨流场的平稳有益吧~

当然320是96年左右出来的下水可能再早些,但是39的技术定型却已经在2000年后,这个围壳的线型改变设计也是定型后的产物之一,充分说明我们在90年代开始设计新常规潜艇线型上所走的复杂道路,以及在线型设计上的困难和不足,在最初的围壳线型设计方案上显然320艇的这种设计是不够成熟的。

这个以前貌似讨论过,随便胡诌些,启发下大家。围壳高,如果潜艇用的还是光学原理的潜望镜,包括穿透式的光电镜,可以加长潜望镜高度,改善潜艇潜望深度~

033,035围壳上中间的整流罩即为搜索镜,攻击镜和通气管的整流罩,在039首艇上这个整流罩后移到了围壳后部,大部分的观通和升降装备都在里面,大约一直到2000年以后39正是技术定型,围壳形式有了较大改变,实际上也就是在320首艇阶梯状的围壳上包形成了整体的更高大的一个围壳,这应该是从改善围壳水动力性能去的,阶梯状的围壳后续被上包虽然整体高度有增加,但是采用这样的设计不惜付出这样的代价,说明上包后的围壳在改善流经围壳后的水流在艇体后端形成翼梢涡,和马蹄涡的性能上更好,这对改善艇中后段去流段的水动力特性有好处,也对尾部和螺旋桨流场的平稳有益吧~

当然320是96年左右出来的下水可能再早些,但是39的技术定型却已经在2000年后,这个围壳的线型改变设计也是定型后的产物之一,充分说明我们在90年代开始设计新常规潜艇线型上所走的复杂道路,以及在线型设计上的困难和不足,在最初的围壳线型设计方案上显然320艇的这种设计是不够成熟的。
围壳后类似鸭嘴的为潜艇柴油机水下排气口,这种形式从033上开始到039保持了基本样式。
听说目前世界上各型潜艇之所以都没取消围壳,除了和潜望镜,进气口等设备布置有关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潜艇上没有一个突出物,不利于水面航行特别是在波浪中水面航行时的稳定性,对这一点,小生学问低劣,一直不理解,有哪位可以解释下嘛?
iimhanyb168 发表于 2009-6-24 18:28
参考飞机的尾翼以及延伸的背鳍.
近似轴对称的物体运动中很容易绕轴旋转,特别是在波浪中航行时,艇体左右侧受到的横向推力很难平衡,更容易导致艇体绕纵轴旋转,可以想象为什么迫击炮弹和坦克炮弹要采用尾翼稳定。对于单浆的潜艇,还有艇体与浆逆向旋转的趋势,这个可以参考直升机为什么要尾浆。
22# gqh


也是,围壳就是个巨大的垂直安定面

听说目前世界上各型潜艇之所以都没取消围壳,除了和潜望镜,进气口等设备布置有关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潜艇上没有一个突出物,不利于水面航行特别是在波浪中水面航行时的稳定性,对这一点,小生学问低劣,一 ...
iimhanyb168 发表于 2009-6-24 18:28


你听说的相反了。潜艇最好的水动力外型就是去掉一切附体的水滴型艇体,长宽比保持在一定数值内。在这基础上一切附体都会导致流体动力的改变,特别是由围壳干涉导致的瑞流对水动力影响颇大,其他附体产生的瑞流又会影响艇去流段包括螺旋桨流场的均匀,这就又涉及到螺旋桨的噪音和推进效率问题,另外附体阻力也是三大阻力值之一,而且在声发射强度上,在流体瑞流影响上, 围壳贡献都很大,最理想的就是去除掉围壳,可以改善流场,改善水动力。只不过现在围壳内的大量观通,通气管,围壳舵等机构迫使围壳在目前技术条件下无法取消,将来的线型发展必然是一个取消围壳取消附体或者尽量缩小所有附体的过程。
听说目前世界上各型潜艇之所以都没取消围壳,除了和潜望镜,进气口等设备布置有关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潜艇上没有一个突出物,不利于水面航行特别是在波浪中水面航行时的稳定性,对这一点,小生学问低劣,一 ...
iimhanyb168 发表于 2009-6-24 18:28


你听说的相反了。潜艇最好的水动力外型就是去掉一切附体的水滴型艇体,长宽比保持在一定数值内。在这基础上一切附体都会导致流体动力的改变,特别是由围壳干涉导致的瑞流对水动力影响颇大,其他附体产生的瑞流又会影响艇去流段包括螺旋桨流场的均匀,这就又涉及到螺旋桨的噪音和推进效率问题,另外附体阻力也是三大阻力值之一,而且在声发射强度上,在流体瑞流影响上, 围壳贡献都很大,最理想的就是去除掉围壳,可以改善流场,改善水动力。只不过现在围壳内的大量观通,通气管,围壳舵等机构迫使围壳在目前技术条件下无法取消,将来的线型发展必然是一个取消围壳取消附体或者尽量缩小所有附体的过程。
gqh 发表于 2009-6-24 19:45


潜艇的设计都要满足基本的设计要求两力六性,稳性,浮性,操纵品质是通过潜艇艇体的设计来达成的,而围壳更多的是用作一个包容观通等设备的导流罩作用,而不是用作操作安定面,H舵,木字舵更具有操作安定面的设计思想,特别是改善高旋回机动稳性上。
lostangel 发表于 2009-6-26 17:11
抛物线回转体吧?
这样难搞 而且空间不好利用
高有高的好处,多点空间装器材

抛物线回转体吧?
这样难搞 而且空间不好利用
李药师 发表于 2009-6-26 17:40


水滴型的专业描述一般为轴对称回转体型态,抛物线有很多种,范围过广。

纯水滴即大青花鱼那样的在艇体纵向上也有曲率变化的复杂线型的确会给潜艇内部布置,舱室安排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但是这个已经通过加长平行舯体段即拉长水滴型改善了,拉长水滴只需要在首尾部分做流线型双曲率的壳体设计,在舯段可以是一个轴对称圆柱型平直壳体结构,不存在壳体弧线复杂的问题。
抛物线回转体吧?
这样难搞 而且空间不好利用
李药师 发表于 2009-6-26 17:40


水滴型的专业描述一般为轴对称回转体型态,抛物线有很多种,范围过广。

纯水滴即大青花鱼那样的在艇体纵向上也有曲率变化的复杂线型的确会给潜艇内部布置,舱室安排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但是这个已经通过加长平行舯体段即拉长水滴型改善了,拉长水滴只需要在首尾部分做流线型双曲率的壳体设计,在舯段可以是一个轴对称圆柱型平直壳体结构,不存在壳体弧线复杂的问题。
gqh 发表于 2009-6-24 19:45

而且39用的过渡型艇体,首部是略钝的直立首柱,为后期常规型艇型采用的楔型首,尾部是水滴型采用的回转体锥尾加十字操纵面,39并不是轴对称的回转体线型。
[:a1:]太专业了!!!好多词不懂!!
很遗憾实际上称不上专业,只是懂潜艇的人确实不多,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