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庄家时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8:01:46
新庄家时代:杭州从土地出让中获超1000亿收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5日 23:00  经济观察报
  陈周锡 陈文雅

  7亿元,再无悬念。

  经过46轮报价,杭州上城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投公司”)如愿以偿,拿到了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勾山里B地块,杭州新“地王”就此诞生。

  过去几个月中,这家成立仅8个月的上城区属国有独资企业在土地招拍市场屡有斩获。这正是杭州土地市场的缩影。今年一季度,杭州市出让的15个地块中的大部分为各区县国企获得。

  “地方政府是幕后推手。”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称,地方国企通过土地这一载体,将银行的信贷资金转化为地方财政资金,大大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

  在过去三年中,杭州市从土地出让中获得了超过1000亿元的预算外财政收入。不过今年以来,包括上城区在内,杭州各市区财政收入持续负增长。政府坐庄式的地产“自我孵化”由此走上前台。

  新“地王”

  4月29日,在杭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产权只有40年的杭政储出[2009]4号地块 (南山路勾山里B地块)出让。之前,上城区的杭州市南山路东侧整合指挥部,已完成该地块的拆迁平整工作。

  参与拍卖的有4家开发商,一家是99号的上投公司;一家是9号的浙江弘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简称浙江弘益)。

  作为浙江弘益的常务副总,汪国松参加了这次挂牌竞价。

  汪国松说,之前他邀请的两家知名咨询公司,给出的最高报价是5.2亿元。而他们综合公司运作能力之后,将最高报价定为6.82亿元,其中的200万元用于最后一轮冲击。一开始,竞争就充满火药味,上投公司出价总是高出第二名上千万元。

  从第15轮开始,单轮最低加价不低于50万;17轮开始,单轮最低加价不低于100万;35轮开始,单轮最低加价不低于200万。但事实上,那天上投公司的报价几乎不用限定最低,每一轮加价都比另外三家高很多,第32轮高出第二名3700万元,第38轮高出3800万元。

  46轮,汪国松出价6.72亿元,这已接近公司拟定的出价底线。然而,上投公司直接出价7亿元,不仅高出他2800万元,而且是在加价底线的10倍以上。

  于是,一个4.6万/平方米楼面地价,比起拍价上涨2.3倍的杭州新“地王”产生。对此,杭州一些开发商很是疑惑,认为这一价格明显过高,存在开发亏损风险。可参考的是,2005年该地块附近某住宅楼面地价22297元/平方米。

  上投公司由杭州市上城区首期注资5000万元,2008年8月底完成注册登记,是上城区的国资整合和运营平台。1月13日,这家公司曾出手竞得龙翔里地块,并成立了注册资本2000万元的项目公司。

  该公司网站新闻称,此次参加竞拍,目的之一在于“最大程度的放大国有资产的引导和放大效应”。

  国企角色

  上投公司成立前后,杭州市各区县政府也都在成立各自的国有独资的城市投资开发企业 (以下简称 “城投公司”)。这些公司与上投公司一样,成了土地交易市场的主角。今年一季度,杭州市共出让的15个地块中,14个为公共设施用地,且这些地块绝大部分被各区县的国企,以底价或较高价格拿走。

  在多位知情者的描述下,城投公司的面目逐渐清晰。

  在组织架构上,这些城投公司的管理层,一般来自各区县财政、国资条线的领导干部。如杭州某区,分管国资、财务副区长的办公室秘书,担任城投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在股本来源上,城投公司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通过国资部门的资源整合,从燃气、供水供电等公共资源中,剥离出一部分固定资产,再注入到城投公司;一部分是,直接财政拨款,注资到城投公司,作为公司运营的流动性资金。

  以上投公司为例,这家公司目前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30余家。经营领域涉及房地产、创业投资、物业租赁、担保、保险、餐饮、商贸等多种行业。而根据上城区的摸底,截至2007年底,全区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达28.438亿元,净值6.728亿元。

  知情者称,一些城投公司自营业务收益还不足以支付银行利息,“承受着很大经营压力”。

  这些城投公司承担一级开发商角色。他们根据地方政府要求,负责地块的拆迁、补偿、整理等前期工作。地块出让后,城投公司分成45%的土地出让金,35%纳入财政收入,一般地方占60%。另外20%纳入城市建设各种费用。

  某银行资深信贷员说,在这一轮银行信贷中,大部分资金流向这些国字号企业,“他们符合政策导向,又和国资、地方财政捆绑在一块儿,银行放贷风险较小。”

  一位不愿具名的开发商说,为争取利益最大化,城投公司往往压低拆迁补偿款,努力扩大土地的出让价格。

  “似乎在走回头路。”该开发商说,之前,杭州各区县的国有开发公司纷纷进行了改制,如今有的已成为上市公司。

  土地财政

  而这一切均与地方财政有关。今年1月,杭州地方财政收入首次出现负增长。杭州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杭州地方财政收入175.05亿元,同比下降4.7%;而支出133.05亿元,同比增长15.3%。

  从2006年到2008年的三年中,杭州来自土地出让的收入超过了1000亿元。这还不算房地产和相关行业的税收收入。一位开发商预测,土地收益占杭州财政收入的比例约在25%至30%之间。由于前5个月地块出让不多,预计该比例会有所下降。

  而各区县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更甚。以余杭区为例,2007年财政预算收入36.7亿元,其中房地产税收和房地产相关行业税收约占40%,此外,余杭得自土地出让金的收益达到48.5亿元,比当年预算内收入还要高。

  从2008年下半年至今,房地产市场低迷,土地流拍事件频发,也直接影响了地方财政收入。今年一季度,上城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6.2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45%。房地产市场较为低迷,被认为是导致财政收入下降的三大因素之一。

  去年10月中旬,杭州市推出了24条房地产救市政策,不过土地市场仍然未被激活。

  杭州3年内将安排重点项目投资3000亿元,其中政府投资1600亿元,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而杭州市去年的财政收入刚超过900亿元。所以,杭州打算以20个新城和100个城市综合体为主要载体,把地块招商作为今后“引进大企业、谈成大项目、谋求大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此情形下,国企进场就成了自然的选择。

  “地方政府是幕后推手。”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认为,地方国企通过土地这一载体,将银行的信贷资金转化为地方财政资金,大大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同时,众多国企纷纷拿地,不但避免土地价格下滑,而且造成土地市场火爆的错觉。更重要的是,其投资拉动GDP增长,舒缓了地方政府“保增长”压力。

  谁来接单

  2009年第一期杭州市政府编制的“读地手册”显示,上城区、下城区和拱墅区,楼面地价10000元/平方米以上的地块比比皆是。丁桥居住区、下沙开发区的地块也都在4000元/平方米左右。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个价格仍然是维持在2007年的高位水平。

  在10日举行的绿城中国(8.2,0.78,10.51%)恳谈会上,公司董事局主席宋卫平坦言,对于土地与地方财政的利益关系,他是在9年前才开始想通的。“土地资产是否贬值,是绿城面临的唯一风险,而非公司140%的高负债率。高负债率在公司把控之中,只要有钱,就去买地,再转化成好的产品。只要有好的项目,并能够快速变现,就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

  不过万科杭州公司副总吴蓓雯认为,按年初制定的计划,万科今年在杭州有拿地意愿,“但具体拿多少,要看具体项目而定。”中海杭州公司经理毛文斌认为,公司将根据项目销售进展情况,再结合市场各项指标,来决定公司是否继续拿地。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黄征学认为,目前经济前景尚未走向乐观,开发商没有充足的拿地动力,大家都在观望中,市场复苏时机还没有到来。

  “地方政府托市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目前土地资源还是以市场配置为主要手段。”黄征学表示,目前针对开发商的资金问题,有些地方放宽地价款支付期限,或对投资金额给予一定优惠,地方政府可能希望开发商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才能带来稳定税收。

  国土资源部某官员表示,近一两年,土地收入下降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是事实。“但操纵市场、故意抬升土地价格的行为,我们不提倡。”

  一位开发商提出疑问,国企通过土地这一载体,将城市公共设施和银行捆绑,一旦出现经营风险,谁来承担这个责任?通过土地运作,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维系高地价城市经营,以此来“保增长”是否会难以为继?

   已有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新庄家时代:杭州从土地出让中获超1000亿收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5日 23:00  经济观察报
  陈周锡 陈文雅

  7亿元,再无悬念。

  经过46轮报价,杭州上城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投公司”)如愿以偿,拿到了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勾山里B地块,杭州新“地王”就此诞生。

  过去几个月中,这家成立仅8个月的上城区属国有独资企业在土地招拍市场屡有斩获。这正是杭州土地市场的缩影。今年一季度,杭州市出让的15个地块中的大部分为各区县国企获得。

  “地方政府是幕后推手。”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称,地方国企通过土地这一载体,将银行的信贷资金转化为地方财政资金,大大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

  在过去三年中,杭州市从土地出让中获得了超过1000亿元的预算外财政收入。不过今年以来,包括上城区在内,杭州各市区财政收入持续负增长。政府坐庄式的地产“自我孵化”由此走上前台。

  新“地王”

  4月29日,在杭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产权只有40年的杭政储出[2009]4号地块 (南山路勾山里B地块)出让。之前,上城区的杭州市南山路东侧整合指挥部,已完成该地块的拆迁平整工作。

  参与拍卖的有4家开发商,一家是99号的上投公司;一家是9号的浙江弘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简称浙江弘益)。

  作为浙江弘益的常务副总,汪国松参加了这次挂牌竞价。

  汪国松说,之前他邀请的两家知名咨询公司,给出的最高报价是5.2亿元。而他们综合公司运作能力之后,将最高报价定为6.82亿元,其中的200万元用于最后一轮冲击。一开始,竞争就充满火药味,上投公司出价总是高出第二名上千万元。

  从第15轮开始,单轮最低加价不低于50万;17轮开始,单轮最低加价不低于100万;35轮开始,单轮最低加价不低于200万。但事实上,那天上投公司的报价几乎不用限定最低,每一轮加价都比另外三家高很多,第32轮高出第二名3700万元,第38轮高出3800万元。

  46轮,汪国松出价6.72亿元,这已接近公司拟定的出价底线。然而,上投公司直接出价7亿元,不仅高出他2800万元,而且是在加价底线的10倍以上。

  于是,一个4.6万/平方米楼面地价,比起拍价上涨2.3倍的杭州新“地王”产生。对此,杭州一些开发商很是疑惑,认为这一价格明显过高,存在开发亏损风险。可参考的是,2005年该地块附近某住宅楼面地价22297元/平方米。

  上投公司由杭州市上城区首期注资5000万元,2008年8月底完成注册登记,是上城区的国资整合和运营平台。1月13日,这家公司曾出手竞得龙翔里地块,并成立了注册资本2000万元的项目公司。

  该公司网站新闻称,此次参加竞拍,目的之一在于“最大程度的放大国有资产的引导和放大效应”。

  国企角色

  上投公司成立前后,杭州市各区县政府也都在成立各自的国有独资的城市投资开发企业 (以下简称 “城投公司”)。这些公司与上投公司一样,成了土地交易市场的主角。今年一季度,杭州市共出让的15个地块中,14个为公共设施用地,且这些地块绝大部分被各区县的国企,以底价或较高价格拿走。

  在多位知情者的描述下,城投公司的面目逐渐清晰。

  在组织架构上,这些城投公司的管理层,一般来自各区县财政、国资条线的领导干部。如杭州某区,分管国资、财务副区长的办公室秘书,担任城投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在股本来源上,城投公司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通过国资部门的资源整合,从燃气、供水供电等公共资源中,剥离出一部分固定资产,再注入到城投公司;一部分是,直接财政拨款,注资到城投公司,作为公司运营的流动性资金。

  以上投公司为例,这家公司目前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30余家。经营领域涉及房地产、创业投资、物业租赁、担保、保险、餐饮、商贸等多种行业。而根据上城区的摸底,截至2007年底,全区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达28.438亿元,净值6.728亿元。

  知情者称,一些城投公司自营业务收益还不足以支付银行利息,“承受着很大经营压力”。

  这些城投公司承担一级开发商角色。他们根据地方政府要求,负责地块的拆迁、补偿、整理等前期工作。地块出让后,城投公司分成45%的土地出让金,35%纳入财政收入,一般地方占60%。另外20%纳入城市建设各种费用。

  某银行资深信贷员说,在这一轮银行信贷中,大部分资金流向这些国字号企业,“他们符合政策导向,又和国资、地方财政捆绑在一块儿,银行放贷风险较小。”

  一位不愿具名的开发商说,为争取利益最大化,城投公司往往压低拆迁补偿款,努力扩大土地的出让价格。

  “似乎在走回头路。”该开发商说,之前,杭州各区县的国有开发公司纷纷进行了改制,如今有的已成为上市公司。

  土地财政

  而这一切均与地方财政有关。今年1月,杭州地方财政收入首次出现负增长。杭州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杭州地方财政收入175.05亿元,同比下降4.7%;而支出133.05亿元,同比增长15.3%。

  从2006年到2008年的三年中,杭州来自土地出让的收入超过了1000亿元。这还不算房地产和相关行业的税收收入。一位开发商预测,土地收益占杭州财政收入的比例约在25%至30%之间。由于前5个月地块出让不多,预计该比例会有所下降。

  而各区县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更甚。以余杭区为例,2007年财政预算收入36.7亿元,其中房地产税收和房地产相关行业税收约占40%,此外,余杭得自土地出让金的收益达到48.5亿元,比当年预算内收入还要高。

  从2008年下半年至今,房地产市场低迷,土地流拍事件频发,也直接影响了地方财政收入。今年一季度,上城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6.2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45%。房地产市场较为低迷,被认为是导致财政收入下降的三大因素之一。

  去年10月中旬,杭州市推出了24条房地产救市政策,不过土地市场仍然未被激活。

  杭州3年内将安排重点项目投资3000亿元,其中政府投资1600亿元,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而杭州市去年的财政收入刚超过900亿元。所以,杭州打算以20个新城和100个城市综合体为主要载体,把地块招商作为今后“引进大企业、谈成大项目、谋求大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此情形下,国企进场就成了自然的选择。

  “地方政府是幕后推手。”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认为,地方国企通过土地这一载体,将银行的信贷资金转化为地方财政资金,大大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同时,众多国企纷纷拿地,不但避免土地价格下滑,而且造成土地市场火爆的错觉。更重要的是,其投资拉动GDP增长,舒缓了地方政府“保增长”压力。

  谁来接单

  2009年第一期杭州市政府编制的“读地手册”显示,上城区、下城区和拱墅区,楼面地价10000元/平方米以上的地块比比皆是。丁桥居住区、下沙开发区的地块也都在4000元/平方米左右。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这个价格仍然是维持在2007年的高位水平。

  在10日举行的绿城中国(8.2,0.78,10.51%)恳谈会上,公司董事局主席宋卫平坦言,对于土地与地方财政的利益关系,他是在9年前才开始想通的。“土地资产是否贬值,是绿城面临的唯一风险,而非公司140%的高负债率。高负债率在公司把控之中,只要有钱,就去买地,再转化成好的产品。只要有好的项目,并能够快速变现,就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

  不过万科杭州公司副总吴蓓雯认为,按年初制定的计划,万科今年在杭州有拿地意愿,“但具体拿多少,要看具体项目而定。”中海杭州公司经理毛文斌认为,公司将根据项目销售进展情况,再结合市场各项指标,来决定公司是否继续拿地。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黄征学认为,目前经济前景尚未走向乐观,开发商没有充足的拿地动力,大家都在观望中,市场复苏时机还没有到来。

  “地方政府托市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目前土地资源还是以市场配置为主要手段。”黄征学表示,目前针对开发商的资金问题,有些地方放宽地价款支付期限,或对投资金额给予一定优惠,地方政府可能希望开发商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才能带来稳定税收。

  国土资源部某官员表示,近一两年,土地收入下降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是事实。“但操纵市场、故意抬升土地价格的行为,我们不提倡。”

  一位开发商提出疑问,国企通过土地这一载体,将城市公共设施和银行捆绑,一旦出现经营风险,谁来承担这个责任?通过土地运作,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维系高地价城市经营,以此来“保增长”是否会难以为继?

   已有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河北廊坊闹市多所店铺被指为违法建筑遭强拆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6日03:21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王俊秀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 王志新

  一片倒塌的废墟上,破碎的的砖瓦,裸露的钢筋,之间不时露出桌椅凳腿等家具,被砸落的招牌零乱地散在地上。5月14日上午,河北省廊坊市和平路,眼前的场景让记者一时有些错觉,想起了一年前在四川地震灾区采访时的场景。

  这里没有发生地震,但对居住在这里的业主来说,却比地震更可怕。他们拥有合法产权的房屋,是这一带地段最好的临街旺铺,前几天还在热闹地营业,一夜之间就成了废墟,他们甚至没来得及拿出屋里值钱的东西,还有几个餐厅服务员在睡梦中惊醒后跳窗逃跑。

  这突如其来的强制拆迁,让他们至今心有余悸:“晚上11点多老板离开时还好好的,半夜我们正在睡觉,突然听到外面在砸墙、砸玻璃,我们都知道发生什么事了。拆迁的通知早就下来了,几天前就停水停电了,但没想到他们会这么干。”“我们还好,老板多年投资经营的心血都被砸进去了。”

  鸿顺楼老板马希影神情黯然地说:我一定要讨个说法。说话时,手里紧紧攥着那本暗红色的房产证。和他有同样经历的,有13户业主。

  拥有房产证的房子成了违法建筑

  马希影等人的房产位于廊坊市和平路东侧73号到75号,属营业用途商品房,业主大都是1994年前后从廊坊市长城房地产公司购买的,也有一些人是从先前业主手中购买的二手房,都有廊坊市房地产管理局统一核发的私有房产所有权证。

  “当时买的时候只有1000多元每平方米,现在周围房价都涨到1万多了,这里成了市里最繁华的临街旺铺,没想到现在成了违法建筑,说拆就拆。”马希影的妻子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他们在这里经营的鸿顺楼生意特别好,平均每天营业额有4万元。

  业主葛玉兰告诉记者,开发商早就看上了这里的好地段,2007年,廊坊市圣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分别找业主协商共同开发补偿,最终由于补偿意见未能达成一致而作罢。2008年6月,业主们突然接到新开路办事处通知,说他们的商业门店房属于违法建筑,限期无偿自动拆除。“我们当场拿出房产证,他们一看就没再说话。”

  2008年12月,业主们又接到廊坊市政府“三年大变样办公室”的通知,要求对其临街店铺进行统一装修改造。大部分业主都积极配合,每户投入上万元进行重新装修。然而不久,3月13日,他们又接到了新开路办事处的通知,要求对其商业门店进行自行拆除。

  业主们不同意拆迁,但他们很快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麻烦:工商、税务、卫生、城管等部门的执法人员不断登门调查;有的业主经常接到电话骚扰;有业主称其亲戚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被强迫做业主工作,否则就开除公职;有业主说他们正在营业的店铺门窗被不明身份的人员砸碎……

  3月26日,房屋被停水停电,外圈被围上了彩色布条,商户们终于无法再继续营业,陆续搬走,但仍有一些业主坚守,直到5月6日晚房屋被强行拆除。业主们告诉记者,他们只看到拆迁通知,却从未看到过拆迁许可证。

  5月14日,记者来到新开路街道办事处采访。办事处党委副书记张宁告诉记者,去年接到上级行政命令,要进行城市改造,增加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对一些地方进行拆迁。但和平路这处房屋属于违章建筑,不需要拆迁许可证,也不应给予补偿。“我们实行的是‘单证不补’的政策,只有房产证没有土地证是不能给予补偿的。”张宁说,考虑到群众利益,政府出资找评估公司对该处房屋进行评估,补偿标准是每平方米3000多元,但业主们认为补偿标准低,不愿搬迁,最后才进行了强制拆除。

  按照规划,业主们被拆除的房屋要改为绿地,而紧挨其后的是圣泰房地产开发公司即将开发的写字楼。废墟周围围起的一圈广告布上写着:财富中心、黄金旺铺。业主们了解到,这里的开盘均价是1.6万元每平方米。

  没有土地证的房子是如何修建并出售的

  和平路东侧73号到75号的商用住宅被称为违法建筑的主要原因,是该处房产没有土地使用证。

  5月13日,记者随业主杜秀清走访了廊坊市国土资源局、房地产管理局、规划局、建设局等部门,结论是:房产证没问题,但这块土地确实没有办过土地征用手续,国土资源局的电脑档案里无法显示其归属。

  房地产管理局在查询档案后告诉杜秀清,其房产证确系他们所发,但没有土地证,他们是根据业主与长城开发有限公司签署的购房协议发放的房产证。记者问办理房产证是否需要审核土地征用手续,一位被称为杨科长的工作人员回答说,现在办理肯定要审核,但当时在各方面法律法规不太完善的情形下,手续可能不太严格,具体是如何办理的,他不是经手人员,不清楚。

  建设局的说法是,当时他们和规划局是一起的,这份编号为930158的“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是根据当时的规划处作出的规划许可证作出的。在这份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上,记者看到建设单位是廊坊市工商局,建设项目名称是营业楼,建设规模是3000平方米。

  杜秀清等人又到了规划局,得到的解释也很模糊,让去问开发商。

  当年的长城房地产开发公司早已转制为现有的中太房地产公司。记者和杜秀清等人又到了中太房地产公司,一位姓彦的副总经理说,当时所有手续都是市工商局办的,他们只负责建房和销售。

  5月14日,记者采访了廊坊市工商局。办公室王主任告诉记者,当时市工商局按照政府要求,建汽车交易市场,但没有资金支持,后来租用王寨村的土地,和长城房地产开发公司共同建了市场和营业楼。1999年,按照“管办分离”的政策,将这里的债权债务及土地都交给了王寨村。

  新开路办事处的张宁副书记告诉记者,王寨村早在1994年就转非了,其所属土地都已转为国有,但营业楼所占这块土地一直未办理征地手续。

  廊坊市工商局办公室王主任说,当时没有交土地出让金,商户们购买的房子属于小产权房。但商户们手里拿的却是拥有完全产权的房产证,王主任表示,当时怎么办下的房产证不清楚,可能是当时手续要求不太严格,“要按现在肯定不可能”。

  记者在一份廊坊市工商局与长城房地产开发公司于1993年9月2日共同签署的一份《联合开发汽车市场合同》上看到,由甲方(工商局)负责租地、项目报批、计划、规划事宜,乙方筹措开发资金,并承担设计、施工所需资金。开发房屋面向社会销售,乙方保证所售商品房手续的合法性,负责办理房产所有权的过户事宜。销售利润(指销售总额减去乙方综合开发成本后的余额)甲乙双方分成,比例为甲方占35%,乙方占65%。

  谁为历史问题埋单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解释是“这属于历史问题”。但历史问题究竟该谁来埋单?现在业主成了冤大头,他们当初购买的拥有合法产权的房屋,现在被说成违法建筑遭拆除,经努力获得一些补偿,却要扣除很大一笔“租地使用费”。

  杜秀清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她是2001年以3000多元每平方米的价格购买的二手房,现在拆迁的评估价格是5484元/平方米,其中扣除土地价格1667元/平方米,他们可拿的建筑物补偿是3817.45元/平方米。由于没有及时拆迁,只能拿到85%的补偿款,这样算下来,补偿共约36万多元,还要减去从1992年算起的租地费共9.1万元,她可以拿到手的不到27万元,而她当初买房时花了33.8万元。“人家买房都升值了,我这还要赔掉6万多元。”杜秀清说。

  商户们都像杜秀清一样,不仅拆迁补偿远远低于周围市场价,还要交上一笔10万元左右的“租地费”。

  “我就想不通,我的房子明明有房产证,现在却说没有土地证,难道这么多年来我的房子是空中楼阁?”杜秀清说。
http://news.sina.com.cn/c/2009-05-16/032117824701.shtml
红顶商人,
收钱了,个人商业行为,
有事了,政府出面摆平。
只要有好的项目,并能够快速变现,就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

看来决心已定,不涨不行了。
学习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