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杨叫兽你的死期就要到了--戒网所的后续报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44:17


照片:杨永信演示治疗仪。 本报记者 白雪摄

杨永信拿起仪器的两个端子,对着少女的太阳穴轻轻地点了一下。

“难受吗?”他盯着少女的脸问道。

“不难受!我没有网瘾!”少女说。

“那好,再来一下。”杨永信又点了一下,少女颤抖了一下,可她咬紧牙关,不说难受。杨永信在两个太阳穴上同时点了一下,少女受不了了,叫起来:“我难受,我难受,医生,你用的什么东西,我的脑袋为什么这么难受?”

不是仪器的问题,是你有网瘾,有网瘾就难受。”杨永信开始心理引导,“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

“我不想告诉你,我想离开这个地方,我想去找我未婚夫……”

杨永信又点了两次,少女终于挺不住了,泪水顺着眼角流下来……

杨永信又亮剑了……

好吧,医生,我错了,我真的有网瘾。”少女终于缴械了,眼泪止不住地流淌着……她与杨永信交谈了45分钟,向杨永信保证,留下来治疗,并且会向父母道歉。
xin__EWM_030506070656671138206.jpg


以上内容摘编自公开出版物《战网魔》一书,描写的是“戒网专家”杨永信在演示他的“行为矫正治疗”。这本书和同名纪录片光碟是杨送给记者的纪念品。



书中这个叫“武旭影”的女孩,在接受电击之后,被收缴了手机、钱包、钥匙等一切会造成危险的东西,不允许私自与外界联系,她在父母的全程陪同下,完成了4个月的戒网瘾治疗。

在过去的三年里,有近3000名“网瘾少年”在杨永信所在的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接受过治疗。记者在网戒中心出早操的队伍中看见,有二三十名孩子列队在内圈跑动,该院的一名工作人员称,这些是出去后再次“走偏”,被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送回来的孩子。

但杨永信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其治愈率接近百分之百。

而且,陆续有一些自称曾接受过治疗的少年,聚集在百度杨永信贴吧里,对其治疗方式进行了全面批判,他们认为,杨是利用“电休克”手段逼迫孩子们就范

“楷模”杨永信

4月27日,“杨永信事迹报告会”在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的食堂举行。记者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杨叔”(网戒中心内部对杨永信的尊称)。

时值中午,他正看着一些家长将网戒中心带来的20名孩子按高矮胖瘦,在讲台上排成三行。孩子们身着迷彩服,军训般站起、坐下,反复演练。杨永信回头笑道:“总是我一个人在台上说,气氛不好,他们作背景比较有气氛。”

在下午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会上,这些孩子纹丝不动地坐在杨身后的铁架上,充当“背景墙”。回来的车上,记者听见3个孩子在讨论僵坐有多难受,其中一个说“坐得腿都麻木了”。

杨永信先告诉孩子们“网瘾”少年的顽劣与可怕。当说起一个网瘾少年抗拒入院,并“拿出一把尖刀”时,杨永信认真地说:“我大叫一声,让身边的人退后,而我一个箭步,冲上前去……”

台上充当“背景墙”的孩子,面无表情。

次日,一位杨姓家长表达了对台下蒙阴一中小听众的“不看好”:“那些孩子呀,其中后排有一些人迟早要走偏的,和我们中心的‘精品’不能比。”

“和谐”的氛围

“精品”在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以下简称网戒中心)是专用语,意指改造成功的孩子。“走偏”则是走上邪路,染上网瘾等行为。在网戒中心治疗的孩子统称为“盟友”。

“盟友”都曾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孩子,很多家长尝试过各种手段,包括打骂,找心理医生,找别的网戒中心……据说,都比不上独创“醒脑”电击疗法的杨永信网戒中心。

与网上传说的阴暗、冷酷的“集中营”、“受刑房”完全不同,网戒中心是一座独院小楼,楼上2、3、4层住着网瘾孩子及其家长。走廊里绿植繁茂,杨的办公室是2楼的一个单间。

距其10米不到的另一个房间,就是“13号”——电击治疗室。

网戒中心光线明亮,孩子们大多眼神纯净,笑容灿烂。记者在走廊经过,听到此起彼伏的“姐姐好”“阿姨好”,“盟友”见到对面走来的记者和医护人员,都面带微笑,主动大声打招呼。

杨永信告诉记者,这里曾得到各界领导的视察和关心,领导们看到网戒中心把顽劣的网瘾孩子改造成天使般的青春少年,都非常惊喜。

一个十四五岁男孩正擦门框,刚探头擦外面,见到一群盟友经过,想缩回去,继而发现盟友队伍后面还有个陌生人,于是他迅速地从门里探出头来,大声向记者致意。

网上的帖子是这么分析的:“每月中心至少有一次干部参观,这个时候网戒中心的氛围变得异常紧张,因为这个时候盟友的任何一点微小错误都意味着被电休克。”

一名即将离院的男孩和父亲一起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问孩子:你马上要出去了,开心么?

他皱皱眉头,想了几秒钟后,字斟句酌地说:“我出去,后,要好好,学习,再也不,走偏……”每说两三个字,他的眼珠就迅速左偏,望向父亲。

山东省某市有位官员去年曾造访这里。他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时他觉得,这里的和谐未免“太过了,倒像是做表面文章似的”。而且,一旦他和孩子单独在一起,还没说上两句话,网戒中心的家长同盟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成员或医护人员就默默地站在一边。

严格的制度

每个盟友的房间里都有一张网戒中心的权力架构图:最上面是“网戒中心主任”,也就是“杨叔”,下面支开两线,分别是“家长同盟委员会”和“同盟班会”,家委会主任之下,还列有8个分组织。

曾在网戒中心接受过1个多月治疗的高中学生张明(化名)透露,每个盟友都要受到家委会和班委会的监督,一旦在网戒中心“表现不好”,就会被“加圈”或“点现钱”。

“加圈”,是指在盟友名字后面画一个圈,累计5个圈就要接受一次电击。据张明介绍,可能被加圈的行为很多,甚至离院前高兴,也会被记为“兴奋”,不是“加圈”,就是“点现钱”。

“点现钱”是一种电击疗法。在“入院盟友必读”上写着:“在这个大家庭里,要杜绝一切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我们最痛恨的就是‘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言而无信、承而不诺、耍小聪明、出尔反尔、执迷不悟’,违反任意一条就等于‘触电’,要做物理治疗,也称‘醒脑治疗’,俗称‘点现钱’。”

在孩子们病房里,记者看见一张清单,上面列举“可能点现钱”的规定多达86条,具体到“7:30-17:30在小室挂衣服”、“点评课堂内私自调座位”、“忽悠家长想回家”。

甚至,“吃巧克力”“空腹吃药”“盟友未经许可坐杨叔椅子”和“上厕所锁门”都在其列。

还有一些则很抽象,需要家委和班委做裁决,诸如“严重心态问题”、“执行力不足”、“挑战杨叔模式”以及“在点评课上带有不接受情绪”。

违反以上86条中的任何一条,都要接受电疗。

旁听日常班委会

4月28日上午8点多,记者旁听了一次日常班委会。轮到一个戴眼镜的十六七岁男班委发言时,他脖子昂起,严肃地逐字念道:“某某、对母亲冷暴力、令母亲不满”,“某某、昨天在治疗室里要面纸。”

班长例行询问“冷暴力”的具体体现,他低声答:“就是……***妈说话,他没回应。”

随后的点评课上,被判处“冷暴力”的孩子和昨天在电击治疗室里要面纸的孩子始终肃立着。一名范姓家长指点着说道:“课上站着的孩子,要么加圈,要么下午直接进电疗室。”

记者同时约见三名男孩和他们的母亲,三名十六七岁的男生乖巧地站在母亲身后。突然,其中一名开始给自己的母亲整理头发。右边的男生半分钟后,也如法炮制,并把手搭在母亲的肩膀上亲密耳语。他们的母亲乐在其中。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他的孩子以前让自己操碎了心,不仅在家打母亲,对父亲的眼神也桀骜不驯。家里所有的方法都试过,但“疗效”都比不上“醒脑疗法”。

有人在网上指责杨永信的“醒脑疗法”实际上就是“电休克”,是精神科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所用的电能可以点亮一个30瓦的灯泡。

杨永信告诉记者,网上指称他使用“电休克”手段对待孩子,完全说错了。他使用的是1~5毫安微弱电量。记者问,“醒脑疗法”会不会对脑子有伤害。

杨永信表示“不会有任何伤害。”

“那,疼吗?”记者问。

“疼!怎么能不疼,那是相当的疼!”杨永信说。

4月28日下午,记者终于进入了传说中的13号室,在一张黑色的皮垫治疗床边,杨永信向记者展示了“心理治疗仪”。大约两个巴掌大小的黄白相间的仪器看起来并不起眼,上面写着“治疗仪(电休克)”,“电休克”三字被一块白胶布盖住了。

杨永信手握旋钮微向右偏,指针瞬间弹过150毫安,他说:“你看,这才是电休克要用的,这个很强了。”

然后他手指微向左偏,指着屏幕说:“这才是我给孩子们用的微电流。”此时,指针在1格到2格之间快速颤动。

按照杨永信的说法,他每次使用的是1~5毫安的微弱电量,但记者注意到,这台治疗仪的最小刻度值为10毫安,最大电流能达到200毫安。

这台小小的机器对孩子们有莫大的威慑力。曾被电过的张明说:“那种感觉生不如死,电太阳穴就像用毛线针从一边扎进去,再从另一边扎出来的感觉差不多。电手基本是电头疼痛的四倍。”一个盟友告诉记者,他曾看见一个女盟友还没进去,就在13号外呕吐了。

令人难以想象的家长们

来这里的许多家长都放弃了温和的纯心理疗法,因为他们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在网戒中心二楼,两位母亲热情地招呼记者,并拿出孩子的改正日记给记者看。一位母亲刚说一句:“他以前……”就声音哽咽,再也说不下去。

杨永信和很多家长告诉记者,在网吧不回家、和社会上的损友胡混甚至吸毒、早孕……这些孩子的过去让父母伤透了心,有的孩子不仅打骂父母,还想要杀掉他们。

怀着对戒除网瘾的殷切期待,家长们的举动有时也处于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状态。

有几名家长被一个人收取了2000到3000元的“信息费”才找到杨永信,然而,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才找到杨叔,他给我们指了一条明路”。

对这些家长来说,将网戒中心说成“电休克”、“集中营”完全是污蔑。家委主任是一位姓杨的父亲,他质问道:“你看看我们,是不是想要害孩子的人!我去所谓的行走学校考察过,也看过成天给孩子军训、体罚的地方,甚至殴打孩子,我们不去。”

在这位父亲看来,杨叔的网戒中心非常科学,给很多家庭带去了希望,给社会做了一件大好事,这份事业需要人们理解。“那些一帆风顺的家长体会不到我们这些走偏孩子家庭的苦难。”

临沂四院的前身是一家精神病医院,然而记者接触到的家长,大多都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精神病患者,但他们却通过签协议,认可了杨永信给孩子吃药、通电等行为。

一些家长并不清楚孩子吃的是什么药,几名接受采访的家长和孩子表示:“大概是补脑的药吧,具体我们也不懂。”但家长每天督促孩子吃药。一名家委成员告诉记者,有时孩子没记圈或犯错,一些家长主动要求加圈,让孩子经受电击。“电完就乖了”。

对于电击的强度,他们有的说,只有“0.3~0.5毫安”,有的认为是“0.1~0.5毫安”,是绝对安全的。事实上,杨永信对记者说的,一直是1~5毫安。

“杨叔”的梦想

面对网上的种种质疑,杨永信表示,自己是正规的精神卫生领域主任医师,他数次提出,网戒中心“坦坦荡荡,任由你看!”

“总有一天,别人会理解我的这份事业。”杨永信表示,他独创的网瘾治疗环节有71个,其中包罗万象,涉及的领域很广,可以应用的领域也很广,学校也能把这一套模式的某些环节采纳进去,戒网瘾事业发展最困难的是缺人才。

杨永信的梦想是,成立“网戒精品园”。他说:“有的家长来的时候,就想着自己孩子能改变,做个普通人、正常人就行。但是,我们作为医生,能忍心看着这样聪明的孩子不思进取,就这样让他们走偏吗?我们给孩子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不仅要追求‘精品’,我们追求无止境,还要追求‘极品’。”

一名家长在4月28日的点评课上感慨,孩子“走偏”其实是一种机遇,因为他们遇到杨叔,由此成了超越普通孩子的“精品”!

在这堂点评课上,杨永信稍作讲演,就提出请各位家长发言。他说,为了欢迎中国青年报记者,今天的主题是“谈媒体报道的真实性”。一名家长应声而立,大声控诉一些媒体及一名前来暗访的记者素质低、居心叵测。甚至有家长自愿捐出1000元钱,给其他家长作为通讯费,轮流不断给这名曾来暗访的记者打电话、发短信,表达家长们的意见。

点评课约3个小时,其间约30名家长,10余名孩子起立发言,以敦促中国青年报记者做出“客观”、“正面”的报道,敦促媒体加大对网戒中心的宣传。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5/07/content_2655346.htm
这里是另外两篇:“戒网专家”电击治网瘾惹争议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5/07/content_2655336.htm

谁都想在网瘾治疗市场分杯羹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5/07/content_2655341.htm

昨天发的郭建龙记者的稿子
http://www.shxb.net/html/20090423/20090423_149241.shtml


网易的http://news.163.com/09/0507/12/58N878G900011SM9.html

照片:杨永信演示治疗仪。 本报记者 白雪摄

杨永信拿起仪器的两个端子,对着少女的太阳穴轻轻地点了一下。

“难受吗?”他盯着少女的脸问道。

“不难受!我没有网瘾!”少女说。

“那好,再来一下。”杨永信又点了一下,少女颤抖了一下,可她咬紧牙关,不说难受。杨永信在两个太阳穴上同时点了一下,少女受不了了,叫起来:“我难受,我难受,医生,你用的什么东西,我的脑袋为什么这么难受?”

不是仪器的问题,是你有网瘾,有网瘾就难受。”杨永信开始心理引导,“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

“我不想告诉你,我想离开这个地方,我想去找我未婚夫……”

杨永信又点了两次,少女终于挺不住了,泪水顺着眼角流下来……

杨永信又亮剑了……

好吧,医生,我错了,我真的有网瘾。”少女终于缴械了,眼泪止不住地流淌着……她与杨永信交谈了45分钟,向杨永信保证,留下来治疗,并且会向父母道歉。
xin__EWM_030506070656671138206.jpg


以上内容摘编自公开出版物《战网魔》一书,描写的是“戒网专家”杨永信在演示他的“行为矫正治疗”。这本书和同名纪录片光碟是杨送给记者的纪念品。



书中这个叫“武旭影”的女孩,在接受电击之后,被收缴了手机、钱包、钥匙等一切会造成危险的东西,不允许私自与外界联系,她在父母的全程陪同下,完成了4个月的戒网瘾治疗。

在过去的三年里,有近3000名“网瘾少年”在杨永信所在的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接受过治疗。记者在网戒中心出早操的队伍中看见,有二三十名孩子列队在内圈跑动,该院的一名工作人员称,这些是出去后再次“走偏”,被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送回来的孩子。

但杨永信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其治愈率接近百分之百。

而且,陆续有一些自称曾接受过治疗的少年,聚集在百度杨永信贴吧里,对其治疗方式进行了全面批判,他们认为,杨是利用“电休克”手段逼迫孩子们就范

“楷模”杨永信

4月27日,“杨永信事迹报告会”在临沂市蒙阴县第一中学的食堂举行。记者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杨叔”(网戒中心内部对杨永信的尊称)。

时值中午,他正看着一些家长将网戒中心带来的20名孩子按高矮胖瘦,在讲台上排成三行。孩子们身着迷彩服,军训般站起、坐下,反复演练。杨永信回头笑道:“总是我一个人在台上说,气氛不好,他们作背景比较有气氛。”

在下午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会上,这些孩子纹丝不动地坐在杨身后的铁架上,充当“背景墙”。回来的车上,记者听见3个孩子在讨论僵坐有多难受,其中一个说“坐得腿都麻木了”。

杨永信先告诉孩子们“网瘾”少年的顽劣与可怕。当说起一个网瘾少年抗拒入院,并“拿出一把尖刀”时,杨永信认真地说:“我大叫一声,让身边的人退后,而我一个箭步,冲上前去……”

台上充当“背景墙”的孩子,面无表情。

次日,一位杨姓家长表达了对台下蒙阴一中小听众的“不看好”:“那些孩子呀,其中后排有一些人迟早要走偏的,和我们中心的‘精品’不能比。”

“和谐”的氛围

“精品”在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以下简称网戒中心)是专用语,意指改造成功的孩子。“走偏”则是走上邪路,染上网瘾等行为。在网戒中心治疗的孩子统称为“盟友”。

“盟友”都曾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孩子,很多家长尝试过各种手段,包括打骂,找心理医生,找别的网戒中心……据说,都比不上独创“醒脑”电击疗法的杨永信网戒中心。

与网上传说的阴暗、冷酷的“集中营”、“受刑房”完全不同,网戒中心是一座独院小楼,楼上2、3、4层住着网瘾孩子及其家长。走廊里绿植繁茂,杨的办公室是2楼的一个单间。

距其10米不到的另一个房间,就是“13号”——电击治疗室。

网戒中心光线明亮,孩子们大多眼神纯净,笑容灿烂。记者在走廊经过,听到此起彼伏的“姐姐好”“阿姨好”,“盟友”见到对面走来的记者和医护人员,都面带微笑,主动大声打招呼。

杨永信告诉记者,这里曾得到各界领导的视察和关心,领导们看到网戒中心把顽劣的网瘾孩子改造成天使般的青春少年,都非常惊喜。

一个十四五岁男孩正擦门框,刚探头擦外面,见到一群盟友经过,想缩回去,继而发现盟友队伍后面还有个陌生人,于是他迅速地从门里探出头来,大声向记者致意。

网上的帖子是这么分析的:“每月中心至少有一次干部参观,这个时候网戒中心的氛围变得异常紧张,因为这个时候盟友的任何一点微小错误都意味着被电休克。”

一名即将离院的男孩和父亲一起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问孩子:你马上要出去了,开心么?

他皱皱眉头,想了几秒钟后,字斟句酌地说:“我出去,后,要好好,学习,再也不,走偏……”每说两三个字,他的眼珠就迅速左偏,望向父亲。

山东省某市有位官员去年曾造访这里。他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时他觉得,这里的和谐未免“太过了,倒像是做表面文章似的”。而且,一旦他和孩子单独在一起,还没说上两句话,网戒中心的家长同盟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成员或医护人员就默默地站在一边。

严格的制度

每个盟友的房间里都有一张网戒中心的权力架构图:最上面是“网戒中心主任”,也就是“杨叔”,下面支开两线,分别是“家长同盟委员会”和“同盟班会”,家委会主任之下,还列有8个分组织。

曾在网戒中心接受过1个多月治疗的高中学生张明(化名)透露,每个盟友都要受到家委会和班委会的监督,一旦在网戒中心“表现不好”,就会被“加圈”或“点现钱”。

“加圈”,是指在盟友名字后面画一个圈,累计5个圈就要接受一次电击。据张明介绍,可能被加圈的行为很多,甚至离院前高兴,也会被记为“兴奋”,不是“加圈”,就是“点现钱”。

“点现钱”是一种电击疗法。在“入院盟友必读”上写着:“在这个大家庭里,要杜绝一切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我们最痛恨的就是‘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言而无信、承而不诺、耍小聪明、出尔反尔、执迷不悟’,违反任意一条就等于‘触电’,要做物理治疗,也称‘醒脑治疗’,俗称‘点现钱’。”

在孩子们病房里,记者看见一张清单,上面列举“可能点现钱”的规定多达86条,具体到“7:30-17:30在小室挂衣服”、“点评课堂内私自调座位”、“忽悠家长想回家”。

甚至,“吃巧克力”“空腹吃药”“盟友未经许可坐杨叔椅子”和“上厕所锁门”都在其列。

还有一些则很抽象,需要家委和班委做裁决,诸如“严重心态问题”、“执行力不足”、“挑战杨叔模式”以及“在点评课上带有不接受情绪”。

违反以上86条中的任何一条,都要接受电疗。

旁听日常班委会

4月28日上午8点多,记者旁听了一次日常班委会。轮到一个戴眼镜的十六七岁男班委发言时,他脖子昂起,严肃地逐字念道:“某某、对母亲冷暴力、令母亲不满”,“某某、昨天在治疗室里要面纸。”

班长例行询问“冷暴力”的具体体现,他低声答:“就是……***妈说话,他没回应。”

随后的点评课上,被判处“冷暴力”的孩子和昨天在电击治疗室里要面纸的孩子始终肃立着。一名范姓家长指点着说道:“课上站着的孩子,要么加圈,要么下午直接进电疗室。”

记者同时约见三名男孩和他们的母亲,三名十六七岁的男生乖巧地站在母亲身后。突然,其中一名开始给自己的母亲整理头发。右边的男生半分钟后,也如法炮制,并把手搭在母亲的肩膀上亲密耳语。他们的母亲乐在其中。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他的孩子以前让自己操碎了心,不仅在家打母亲,对父亲的眼神也桀骜不驯。家里所有的方法都试过,但“疗效”都比不上“醒脑疗法”。

有人在网上指责杨永信的“醒脑疗法”实际上就是“电休克”,是精神科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所用的电能可以点亮一个30瓦的灯泡。

杨永信告诉记者,网上指称他使用“电休克”手段对待孩子,完全说错了。他使用的是1~5毫安微弱电量。记者问,“醒脑疗法”会不会对脑子有伤害。

杨永信表示“不会有任何伤害。”

“那,疼吗?”记者问。

“疼!怎么能不疼,那是相当的疼!”杨永信说。

4月28日下午,记者终于进入了传说中的13号室,在一张黑色的皮垫治疗床边,杨永信向记者展示了“心理治疗仪”。大约两个巴掌大小的黄白相间的仪器看起来并不起眼,上面写着“治疗仪(电休克)”,“电休克”三字被一块白胶布盖住了。

杨永信手握旋钮微向右偏,指针瞬间弹过150毫安,他说:“你看,这才是电休克要用的,这个很强了。”

然后他手指微向左偏,指着屏幕说:“这才是我给孩子们用的微电流。”此时,指针在1格到2格之间快速颤动。

按照杨永信的说法,他每次使用的是1~5毫安的微弱电量,但记者注意到,这台治疗仪的最小刻度值为10毫安,最大电流能达到200毫安。

这台小小的机器对孩子们有莫大的威慑力。曾被电过的张明说:“那种感觉生不如死,电太阳穴就像用毛线针从一边扎进去,再从另一边扎出来的感觉差不多。电手基本是电头疼痛的四倍。”一个盟友告诉记者,他曾看见一个女盟友还没进去,就在13号外呕吐了。

令人难以想象的家长们

来这里的许多家长都放弃了温和的纯心理疗法,因为他们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在网戒中心二楼,两位母亲热情地招呼记者,并拿出孩子的改正日记给记者看。一位母亲刚说一句:“他以前……”就声音哽咽,再也说不下去。

杨永信和很多家长告诉记者,在网吧不回家、和社会上的损友胡混甚至吸毒、早孕……这些孩子的过去让父母伤透了心,有的孩子不仅打骂父母,还想要杀掉他们。

怀着对戒除网瘾的殷切期待,家长们的举动有时也处于一种常人难以想象的状态。

有几名家长被一个人收取了2000到3000元的“信息费”才找到杨永信,然而,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才找到杨叔,他给我们指了一条明路”。

对这些家长来说,将网戒中心说成“电休克”、“集中营”完全是污蔑。家委主任是一位姓杨的父亲,他质问道:“你看看我们,是不是想要害孩子的人!我去所谓的行走学校考察过,也看过成天给孩子军训、体罚的地方,甚至殴打孩子,我们不去。”

在这位父亲看来,杨叔的网戒中心非常科学,给很多家庭带去了希望,给社会做了一件大好事,这份事业需要人们理解。“那些一帆风顺的家长体会不到我们这些走偏孩子家庭的苦难。”

临沂四院的前身是一家精神病医院,然而记者接触到的家长,大多都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精神病患者,但他们却通过签协议,认可了杨永信给孩子吃药、通电等行为。

一些家长并不清楚孩子吃的是什么药,几名接受采访的家长和孩子表示:“大概是补脑的药吧,具体我们也不懂。”但家长每天督促孩子吃药。一名家委成员告诉记者,有时孩子没记圈或犯错,一些家长主动要求加圈,让孩子经受电击。“电完就乖了”。

对于电击的强度,他们有的说,只有“0.3~0.5毫安”,有的认为是“0.1~0.5毫安”,是绝对安全的。事实上,杨永信对记者说的,一直是1~5毫安。

“杨叔”的梦想

面对网上的种种质疑,杨永信表示,自己是正规的精神卫生领域主任医师,他数次提出,网戒中心“坦坦荡荡,任由你看!”

“总有一天,别人会理解我的这份事业。”杨永信表示,他独创的网瘾治疗环节有71个,其中包罗万象,涉及的领域很广,可以应用的领域也很广,学校也能把这一套模式的某些环节采纳进去,戒网瘾事业发展最困难的是缺人才。

杨永信的梦想是,成立“网戒精品园”。他说:“有的家长来的时候,就想着自己孩子能改变,做个普通人、正常人就行。但是,我们作为医生,能忍心看着这样聪明的孩子不思进取,就这样让他们走偏吗?我们给孩子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不仅要追求‘精品’,我们追求无止境,还要追求‘极品’。”

一名家长在4月28日的点评课上感慨,孩子“走偏”其实是一种机遇,因为他们遇到杨叔,由此成了超越普通孩子的“精品”!

在这堂点评课上,杨永信稍作讲演,就提出请各位家长发言。他说,为了欢迎中国青年报记者,今天的主题是“谈媒体报道的真实性”。一名家长应声而立,大声控诉一些媒体及一名前来暗访的记者素质低、居心叵测。甚至有家长自愿捐出1000元钱,给其他家长作为通讯费,轮流不断给这名曾来暗访的记者打电话、发短信,表达家长们的意见。

点评课约3个小时,其间约30名家长,10余名孩子起立发言,以敦促中国青年报记者做出“客观”、“正面”的报道,敦促媒体加大对网戒中心的宣传。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5/07/content_2655346.htm
这里是另外两篇:“戒网专家”电击治网瘾惹争议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5/07/content_2655336.htm

谁都想在网瘾治疗市场分杯羹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5/07/content_2655341.htm

昨天发的郭建龙记者的稿子
http://www.shxb.net/html/20090423/20090423_149241.shtml


网易的http://news.163.com/09/0507/12/58N878G900011SM9.html


附上221的新作---羊叔鬼畜之时·戒
http://222.243.146.200/html/ent/20090430/28795.html
[WARNING! WARNING!] http://p.you.video.sina.com.cn/player/outer_player.swf?auto=1&vid=20321672&uid=1463271831

经典台词 你喝了奶还能走出去   ---其实他们在奶里下了药·

附上221的新作---羊叔鬼畜之时·戒
http://222.243.146.200/html/ent/20090430/28795.html
[WARNING! WARNING!] http://p.you.video.sina.com.cn/player/outer_player.swf?auto=1&vid=20321672&uid=1463271831

经典台词 你喝了奶还能走出去   ---其实他们在奶里下了药·


这个家伙以后不怕生儿子没屁眼呀???

这些家长也是有够Nc的,儿子有了心理问题,不是自己耐心、认真的去解决,而是想妄图出几千块钱别人帮搞定………………难怪子女爱上网。这种爹妈,不负责到极点。

这个家伙以后不怕生儿子没屁眼呀???

这些家长也是有够Nc的,儿子有了心理问题,不是自己耐心、认真的去解决,而是想妄图出几千块钱别人帮搞定………………难怪子女爱上网。这种爹妈,不负责到极点。
:D没有经过足够临床试验和卫生部许可
这和胡万林有区别么[:a13:]
搞电击?把Y通上36--110V变幅变变压电,不出3小时就成一彻头彻尾的精神病,而且全身器官和神经系统严重破坏
期待着院里出来两人,把大师过过电,110KV的就算了,对着太阳穴用220v短暂电击来个2000循环,让大师尝尝什么叫电击:D
我期待着这个家伙能被法办 否则国人没有脸在地球上立足 好家伙 快赶上731了 这位大师只说电流是多少毫安 我关心的是这家伙手里的仪器电压是多少 电流极小 电压高到一定程度 不会造成生命危险 但是会给人极大的痛苦 原理类似于电警棍 啥时候对未成年人实施电刑合法了?
神人呀.俺也开个电击治疗所;P.他一个月收6000.俺只要2000
建议大家看看美国的影片《逃离改造营》,里面的改造营和这个杨叫兽的电击治疗所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绝对违反人权的。
这和当年神棍巫汉捉鬼
言“鬼者无血”
受惩人以齿破指,血流如注
神棍巫汉又言“此血乃是假地”{:3_95:}
我也要开
中国人真好骗,什么破玩艺儿戒断中心,还真有人去。稍微了解一点点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就会明白,丫是什么货色。
这种事情应该抓住要点
不是有没有网瘾的问题,
而是非法行医和治疗方案的极端不人道问题.
无语啊。。。。
无语2,神棍就这样产生了。明显是父母惯养子女产生的心理问题。
却搞成这个样子。


:D看起来技术要求不高呀,1-5毫安电流!看来俺也能开一个类似的,虽然说高压电玩不转,但是作为搞工控的,4-20毫安的电流俺还是玩的很熟的!


不开玩笑了,这种行为若不制止,恐怕以后非出现大麻烦不可,具体可以参照《死刑犯 罪恶起源》。

:D看起来技术要求不高呀,1-5毫安电流!看来俺也能开一个类似的,虽然说高压电玩不转,但是作为搞工控的,4-20毫安的电流俺还是玩的很熟的!


不开玩笑了,这种行为若不制止,恐怕以后非出现大麻烦不可,具体可以参照《死刑犯 罪恶起源》。
luyuanrui 发表于 2009-5-10 10:48
太麻烦了!太复杂了!应当用更简单可靠的解决方案:直接接到220V市电上
这种爹妈,不负责到极点。
就是电刑嘛,这些父母也太NC了
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有些家长需要这个?
为什么会有网瘾,它是怎么产生的,它应该被界定为什么,应该怎么被界定,怎么预防,界定之后应该怎么办?
这些问题不解决,那么没了杨叫兽也会有王叫兽李叫兽的。
禽兽啊{:3_77:}
在国内某些所谓心理医生眼里,大多数人都不正常。青春期的孩子有点叛逆的情绪和行为,往往被他们找来小题大做,以此骗钱。所谓的多动症治疗不也是吗?什么小孩子上课不认真是因为多动症。。。。扯淡吧。我做义工的时候接触过真正的多动症患儿,见过他们就知道很多所谓有心理问题的孩子,不过是调皮一点、缺乏适当的行为规范教育罢了。
所谓网瘾很大程度上也是生造出来的一个概念。只是孩子的贪玩、叛逆、不爱学习通过网络或者游戏的媒介得到释放罢了。没有网络自然会找到别的媒介,归根结底是家长和教师教育的失败,却要孩子戴个“有病”的帽子,还搞什么假惺惺的“治疗”,我看这样的家长和医生才是真的有病。家长是智商低下,医生是丧心病狂。
在国内某些所谓心理医生眼里,大多数人都不正常。


准确说,每个人其实或多或少都有点心理问题,这个其实没什么,感冒也是病,癌症也是病,只是大小危害程度不一样而已.心理问题也是如此.

同意委员的意见,治疗方法有问题,从第一段来看,那不是治疗,那根本就是在洗脑啊...
电击。这样都行?  真是。。。
巴普洛夫治疗法
类似的还有什么狗P青少年励志训练营。。。
怎么感觉像中世纪的欧洲烧女巫似的?
抓来一个就拷打,如果承认是女巫的,好说,拉出去烧了。
如果不承认,被这样拷打居然都不怕痛,肯定是女巫在用邪术,拉出去烧了。
rottenweed 发表于 2009-5-10 15:40

著名的女巫鉴定 绑上石头丢水里 沉下去的淹死 浮起来的就是女巫 抓去烧死 反正都是死

话说没人看2楼的视频?
网瘾是应该治疗的
但不是这二球的办法
26# 冰刃
豆子先生的Black Adder第1季的方法是,把女巫嫌疑人的脑袋按在案子上,然后用斧头往脖子上一落……
是女巫的话,斧头会弹起来,于是就拖出去烧掉;不是女巫的话,脑袋就会被斧子切下来
让我想起了《南方公园》里那个最胖的小P孩儿,最后被植入了防脏话芯片,只要说出脏话就会启动体内芯片,接受电击~~~OH ,My god~~
真是骇人听闻,怎么得到的许可呢?
(顺便问一下,楼主的签名是什么动画片?)
按他那个方法,别说是承认有网瘾,就是承认是拉灯都可以
这人一看就是个禽兽
父母出钱让人对自己的孩子实施酷刑。。。

同志们我把这事捅到境外媒体去怎么样?好处是可以叫杨某人法办,还孩子一个公道;坏处嘛。。。
我建议,将这个杨叫兽送到关塔纳摩去
Kuraki 发表于 2009-5-10 18:02
那儿的刑罚和这人渣比起来算P啊。
做父母能到付钱让人拷打自己孩子的水平上,枪毙也不重
30# qzs_wyf


本来就是非法行医

黑礁·
berettam92fs 发表于 2009-5-10 17:58
去年就有国外媒体报道过了,可惜啊,人权组织们忙着“西藏屠杀”的事呢,没空搭理。
照39f的说法 信李大师忽悠的 应该没大学生和城里人 更别说还有硕士博士和公务员了。
很强大的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