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直升机业到底在干什么?怎么越来越像搞客机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50:08


中国直升机也搞了50多年了。
Z5:仿造Mi-4,产量500+,算是比较成功的。
Z6:涡轴化Z5,失败
Z7:与MI8类似,失败
Z8:测绘SA321超黄蜂,搞了20多年,还不能上批量
Z9:引进专利SA-365N海豚,发展型较多,算是比较成功的一种
Z10:专武,因为发动机问题,前途未知
Z11:仿制AS350松鼠,有武装型,民用型,侦察型,较成功
=============================
在此之后的直升机发展就再也看不懂了
EC120:2T级商用直升机,没军用价值
S-92:10T级好东西,参与制造,根本没用的份,民用的买不起,军用的不给你,去年5.12时候根本没出现。
CA109:意大利的A109,双发警用3T级直升机,没部队什么事。
Z15:在欧洲直升机公司的编号为EC175,6T级,又是一个中欧合作,不知道自己能有多少使用权。
10T级:看过模型,长的有点像黑鹰,不知道是自研还是合作。

而我们军队的现状呢:
海军:Z9,少量Z8,超黄蜂,K28
陆航:Z11,WZ9,Z9,大量MI171,少量Z8,少许黑鹰

对于我们军队使用量最大的MI171,看不起,不引进,(还好还有个蓝天厂在组装),
整天说MI171落后,问题是自己的Z8水平也好不到那里去,还根本无法批量生产,整一个好高骛远。

中国直升机也搞了50多年了。
Z5:仿造Mi-4,产量500+,算是比较成功的。
Z6:涡轴化Z5,失败
Z7:与MI8类似,失败
Z8:测绘SA321超黄蜂,搞了20多年,还不能上批量
Z9:引进专利SA-365N海豚,发展型较多,算是比较成功的一种
Z10:专武,因为发动机问题,前途未知
Z11:仿制AS350松鼠,有武装型,民用型,侦察型,较成功
=============================
在此之后的直升机发展就再也看不懂了
EC120:2T级商用直升机,没军用价值
S-92:10T级好东西,参与制造,根本没用的份,民用的买不起,军用的不给你,去年5.12时候根本没出现。
CA109:意大利的A109,双发警用3T级直升机,没部队什么事。
Z15:在欧洲直升机公司的编号为EC175,6T级,又是一个中欧合作,不知道自己能有多少使用权。
10T级:看过模型,长的有点像黑鹰,不知道是自研还是合作。

而我们军队的现状呢:
海军:Z9,少量Z8,超黄蜂,K28
陆航:Z11,WZ9,Z9,大量MI171,少量Z8,少许黑鹰

对于我们军队使用量最大的MI171,看不起,不引进,(还好还有个蓝天厂在组装),
整天说MI171落后,问题是自己的Z8水平也好不到那里去,还根本无法批量生产,整一个好高骛远。
技术储备不足还有就是那心脏病问题无法在高原上使用
新的一个产业链而已
PLA要的军用直升机都可以在高原上使用的要求
现在重点攻关新14T(立项已多年),着手10T和30T(两者都正在立项审查中)
14T级什么时候能搞定?配套的发动机怎么样了?
粗鼓短 发表于 2009-5-9 14:27 z8大改??


意大利在俄罗斯设厂组装生产AW139直升机,好象和TG也有谈吧???那可是 军民两用6吨级双发通用直升机。

意大利在俄罗斯设厂组装生产AW139直升机,好象和TG也有谈吧???那可是 军民两用6吨级双发通用直升机。
cd上也就2个东西经久不衰,
一个是航母上船台,
一个是国产心脏病,
两个都是隔一阵子就拿出来晒,晒了n年了还是遥遥无期,tg还真是土啊
heavenstar_x 发表于 2009-5-9 15:39
indeed
所以楼主的帖子更充分的给了陨石神教,以及那些以为13年可以搞个惊天地泣鬼神的重四的家伙们重重的一记闷棍!还自以为TB底子很好很强的?:D


我是觉得我国现在低空还没开放,通用航空领域还不发达,商用直升机在国内基本没市场。
这几年好不容易有点钱,引进技术,为什么不好好完善急需的军用直升机
而不断在商用直升机上折腾,热衷于和外国合作赚点小钱,而本国直升机也发展没有什么帮助。
当初引进SU27生产线的时候,想引进MI17生产线恐怕更便宜,更容易吧,
是不重视还是自视过高,瞧不起MI17呢?(虽然用过黑鹰以后可以尽情嘲笑MI17,问题是黑鹰用了20多年,能自己拆开测绘么?)

另外超黄蜂也不过是法国60年代的产品,早已经停产了,Z8测绘仿制不顺利,干嘛不干脆引进技术,连发动机一起引进呢?我们海豚技术都买了,买超黄蜂技术应该不是问题吧。
英国的军用斯贝是70年代技术,我们都可以买,法国似乎当初和我们关系更好,要买他60年年代技术也不是问题吧?该不会是拉不下面子吧?

PS:反正个人感觉是,我们的直升机业,非常的不受重视,特别是近20年来,固定翼的J10,J11,JH7,空警2000,Y8各种改型,层出不穷;而直升机就靠对外合作赚点小钱,没有把自己需要的东西搞出来。

我是觉得我国现在低空还没开放,通用航空领域还不发达,商用直升机在国内基本没市场。
这几年好不容易有点钱,引进技术,为什么不好好完善急需的军用直升机
而不断在商用直升机上折腾,热衷于和外国合作赚点小钱,而本国直升机也发展没有什么帮助。
当初引进SU27生产线的时候,想引进MI17生产线恐怕更便宜,更容易吧,
是不重视还是自视过高,瞧不起MI17呢?(虽然用过黑鹰以后可以尽情嘲笑MI17,问题是黑鹰用了20多年,能自己拆开测绘么?)

另外超黄蜂也不过是法国60年代的产品,早已经停产了,Z8测绘仿制不顺利,干嘛不干脆引进技术,连发动机一起引进呢?我们海豚技术都买了,买超黄蜂技术应该不是问题吧。
英国的军用斯贝是70年代技术,我们都可以买,法国似乎当初和我们关系更好,要买他60年年代技术也不是问题吧?该不会是拉不下面子吧?

PS:反正个人感觉是,我们的直升机业,非常的不受重视,特别是近20年来,固定翼的J10,J11,JH7,空警2000,Y8各种改型,层出不穷;而直升机就靠对外合作赚点小钱,没有把自己需要的东西搞出来。
不要贪大求全啊,[:a11:]
如果我们能把Z8,Z9,Z10,Z11完全搞定成为军队的中坚力量,
然后就求进一步发展不是更好,
像现在Z8,Z10半天搞不定,然后宣布要搞新6T,10T级,有点像走不清楚就想跑啊。
Z8,Z9,Z10,Z11什么时候搞不定了?别又扯什么发动机,你问的可不是中国的发动机到底在干什么。
都不知道LZ想说什么?体制问题?
--"新的一个产业链而已"
而已个屁.一个汽车产业链都无法真正搞起来的国家还而已什么!现在的论坛充斥这这种五毛革命小青年.自己到工厂和所谓的大学和科研单位去看看吧.知道我们生产的齿轮都什么水平吗?知道我们的材料工艺都什么水平吗?知道我们的大学和科研单位都是一些为了职称和项目经费的骗子吗?
五毛们一定会应用你们的五毛手册上的东西来反击和甚至是漫骂吧.不就是五毛钱吗?说那么多的假话不怕那个什么吗?
nobodyd 发表于 2009-5-9 18:59
。。。怎么算把汽车产业链真正搞起来?
敢问LZ在哪些工厂和所谓大学、科研机构呆过?给我等参详一下...
"敢问LZ在哪些工厂和所谓大学、科研机构呆过?给我等参详一下"是LS,不是LZ!"我等"--是指五毛等
请问我为什么要告诉你?你脸好白哦!我又不缺五毛钱.
你用的是五毛党的论坛反击招式的一招吧?
差就是差,怕什么认,用得着在这里吹牛皮么,汶川地震时就全体现出来了。
nobodyd 发表于 2009-5-9 18:59
这个我比较认可,虽然我所在的大学和军工无关,但是我导师以及别的教授的项目,有一半以上的钱没用到科研上。同学所在的大学也大同小异。
粗鼓短 发表于 2009-5-9 18:16
Z8,Z10仅仅是因为发动机问题么?
Z10从84年开始立项,算到现在才25年而已,再搞10年不过35年。
我只知道齿轮测量中心貌似除了M&M和克林贝克还有现在的温泽可以用用,国产的基本上就是糟蹋产品……
多年来,中航工业昌飞公司认真贯彻国防武器装备及航空产业质量建设系列指示精神,严格过程控制,严格质量管理,牢固树立以质量保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各型直升机研制及交付质量形势稳定。 
 2008年,昌飞公司共完成了30余架直8系列型机的转场交付,创历史之最。为确保生产交付质量,公司全程跟踪监控生产过程,了解掌握各架机的质量状态,组织开展交付技术质量复查,积极与配套厂家联系,协调解决影响飞机交付的成品质量问题。为确保国际合作质量标准要求,公司编制了12份国际合作型号专用质量程序文件,在国际合作项目的试制生产过程中,重点对进口件检收、首件检验、不合格品审理、特殊过程等进行严格控制。此外,公司还积极推进六西格玛管理和QC小组活动;重新修订完善了《供应商评价办法》;加强售后服务工作,部队机群的完好率稳步提升;质量部门加大了质量培训力度,2008年,公司再次荣获“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称号。
新年伊始:昌飞公司老总为员工鞠躬
    在昌飞公司2009年第一次月初干部大会上,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余枫总结回顾极不平凡的2008年的工作,当讲到动情之处时,情不自禁地率领主席台上的其他7位公司级领导起身,为台下33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深深地鞠了一躬。公司领导这一破天荒的举动,既让在场的所有人觉得惊奇和欣喜,又使大家感到触动和振奋,更在昌飞公司发展变化的情理之中。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昌飞公司实施“三年精益建基业”目标的开局之年。在这一年里,各在研重点型号和国际合作项目按目标节点稳步推进,全年生产交付8架直8系列直升机、35架份S-92尾斜梁和48架份S300全机身零部件,CA109一架全机身,修理3架直11型机和3架直8型机,共计实现产值14亿元,圆满完成了全年科研生产经营的任务目标。    这些成绩的取得的确来之不易,更凝结着全体昌飞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军工情结。过去的一年,公司面临的生产经营形势不容乐观,存在诸多发展中的问题,产品有市场,发展有项目,但产能不足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全体职工竭尽全力克服各种困难,创造了直升机生产交付史上的奇迹。仅就直8系列型机来说,虽然零件投入从年初就开始安排,但8架机的技术状态在6、7月份才最后敲定,留给铆接、总装、试飞的周期还不到半年。就在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实现交付的情况下,直升机战线各相关单位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自我加压,日夜奋战,总装车间提前十多天将最后一架直8型机交付试飞站,试飞站上下动员,快马加鞭,在12月26日完成了最后一架机的10小时交付试飞,整整将一架直8型机的生产周期从18个月缩短为12个月,达到世界同类直升机生产交付的先进水平,同时也改写了昌飞公司直升机科研生产的历史。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面对机遇和挑战,昌飞公司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中航工业“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必将秉承“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集团宗旨,践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集团理念,放飞思想,创新超越,为实现直升机事业和中航工业集团公司的新的目标创造佳绩、再立新功。(赵乃彦)
首批国产大型直升机将进入通航市场
    近日获悉,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属下的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中航工业国际租赁公司完成了《直8F型直升机合作协议》的签约。协议规定双方将共同开发直8F直升机市场,在五年内向昌飞公司购买30架直8F直升机,首批3架将于2010年完成交付。这标志着国产大型直升机开始进入我国的通用航空领域。
    直8F型直升机是由昌飞公司和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共同研制的通用运输型直升机,由国防科工委批准立项研制。中国民航总局适航当局于2007年12月10日受理了直8F型直升机TC取证的申请。该型直升机安装三台普惠加拿大公司生产的PT6B-67A涡轴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为13000kg,旋翼系统采用单旋翼带尾桨式构型,起落架为前三点轮式起落架,配备了先进的发动机电子调节控制系统和数字化综合显控航空电子系统,主要用途为客货运输。直8F型直升机可按照昼夜目视飞行规则(VFR)和仪表飞行规则(IFR)飞行,满足高温、高寒气候和高原等复杂地区使用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大中型直升机引起了国内业界的普遍关注,市场需求在不断升温。直8F型直升机是国内该吨位(13吨)的唯一一型国产直升机,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此,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及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高度重视直8F型直升机的研制工作。昌飞公司和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正在加紧推进直8F型直升机的取证工作。按照最新计划,直8F型直升机将分两阶段实现取证,其中2010年底完成B类TC证的取证,2012年底完成A类TC证的取证。(余建华)
恩,我承认,我是五毛!!!!
恩,我承认,我是五毛!!!!
昌飞公司:鲲鹏展翅又一年
    2006年是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实现“三年调整打基础”的基础年,昌飞公司完成12架直8型机生产交付、11架直11型机修理、提前交付24架份S92尾斜梁的任务目标,实现销售收入8.1亿元,结束了公司航空产业亏损的历史。
  2007年是昌飞公司实现三年调整打基础总体战略的最后一年,是鲲鹏展翅的发展年。昌飞公司确定了全年生产交付15架直8型机、2架CA109型机,24架份S92尾斜梁和3架份水平面,完成10架直11的修理。实现销售收入为16亿的生产经营目标。公司以生产布局调整和批生产能力提高为主线,着力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着力提高经济效益,着力构建军民机协调发展、基础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发展、企业与职工协调发展的和谐型军工企业,实现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一、更新思想,转变发展观念,全面探索符合公司实际的科学发展新途径  多年来,昌飞公司主动融入国际航空业,在承认与国际先进直升机制造企业差距的同时,主动参与国际航空业的分工与重组,在与国际大公司的合作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提高直升机研发水平,缩短同世界航空业的差距。通过广泛开展深层次的国际合作,重点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从“输血”方式向“自身造血”方式转变,增强自主创新、吸收再创新的能力;积极探索“走出去”战略,努力实现直11型机向发展中国家销售或技术转让。
 按照产业化、规模化要求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抓紧进行生产布局调整,建立起布局合理、生产流程顺畅的现代化直升机生产线,形成各型号的工业化批生产能力,适应型号改进和市场开拓快速发展的要求,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昌飞公司以生产布局调整和直升机批产交付为标志,迎来了昌飞公司又好又快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新思想指导新行动,促进新创造,推动新发展,建设现代化昌飞,构建和谐企业。  二、突破瓶颈,强化发展态势,全面完成直升机科研生产交付任务
  今年昌飞科研生产有四大重头戏:一是重点工程的科研;二是直8批生产要有新突破;三是新型机全面拉开研制序幕,为未来生存发展再添新平台;四是国际合作项目要齐头并进,开启军民机协调发展的新局面。这四大重头戏是昌飞公司战略层面的重头戏,是既决定现在吃饭,又决定长远发展的重头戏。
 直8系列机批生产今年将面临新的挑战,继2005年完成9架机交付、2006年完成12架机交付后,今年将至少要交付15架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变化,这是对昌飞整体能力的一次极限的挑战。关系到昌飞更长时期的生存与发展  发展民机和开展全方位的国际合作,是昌飞产品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调整的重大举措,2007年昌飞面临着S92、CA109、A109E、S300C/S300CBi和S76等多个项目齐头并进的局面,是新一轮的民用航空产品开发。项目的成败,关系着昌飞能否真正完成产品结构调整,能否实现军民机协调发展,能否真正加入世界航空“俱乐部”,能否实现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三、持续创新,增强发展能力,全面推进公司科技创新
 实现企业跨越发展,必须把创新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用创新引领发展,支撑发展。2007年,公司围绕直升机科研生产主线,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发展战略,完善创新机制,搭建创新平台。充分利用国家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数控优化中心等平台,通过灵活的机制和优厚的待遇,吸引高科技人才,承担公司重大科研任务,凝聚和培养创新团队,从实践中造就和砺炼创新型科技人才。  昌飞公司瞄准世界直升机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开发和积累自主核心技术,以发展自主的关键核心技术为主,广泛参与高等院校和其他企业的合作,针对主导产品,开发系统性集成式的自主创新技术。充分利用S92、CA109、S300等项目的联合研制或合作生产的机会,引进吸收再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围绕科研生产,加大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科研攻关,重点发展数字化制造、高效数控加工、试飞、总装一体化集成、复合材料制造与检测等技术。以信息化带动研发和制造水平升级,推进数字军工建设,落实好条码管理和三维数字化装配等工作,搭建先进的数字化管理平台。
  四、提升水平,夯实发展基础,全面加强各项内部管理
  规范管理是公司有序运转、员工之间和谐共处的基石,公司管理的《企业文化手册》、《岗位职责手册》、《5S管理手册》、《规章制度手册》、《工作流程手册》“五本手册”是公司规范管理的基础,昌飞公司以“五本手册”的贯彻为核心,指导、规范、约束全体员工的日常工作,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强化执行意识,加大执行力度,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建立起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在强化质量管理方面,公司着力推进质量管理方式和方法的变革和改进,重在提高全员质量意识,重在夯实各项基础管理,重在常抓不懈、持续改善。通过推进5S管理,建立长效机制,把5S管理纳入正常的基础管理和质量否决程序,进一步提高职工5S素养。昌飞公司把六西格玛管理同建立节约型企业、精益管理、数字化制造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管理绩效和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五、培育市场,拓展发展空间,全面实施产业结构调整
  昌飞公司紧紧抓住航空产业发展的有利机遇,围绕公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设节约型企业的要求,大力发展民用直升机产业,面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两种资源,努力培育民机市场,扩大民机比例,为公司的和谐发展和基业常青奠定良好的基础。
  围绕着产业结构调整,昌飞公司全力开拓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在保持扩大军机市场的基础上,抢占准军事市场和航空维修业务,积极培育民机市场,将转包生产与对外合作做强做大,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直升机外销方面,2007年直11型机有望“飞”出国门。在国际合作转包生产、准军事市场的销售方面积极探索尝试,力争有所突破。
  经过多年的努力,公司在产品结构上已形成多型号同步发展的良好格局,产品技术升级、改进改型等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下一步,昌飞公司在直8型机综合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提高各型号产品质量,巩固、提高公司产品在用户中的良好形象和声誉。全力打造出几个精品的先进直升机平台,为开拓军机和民机国内外两个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纵观世界航空工业发展历史,当今航空工业是一个资金技术密集,专业化技术要求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产业,如何站在新的起点,实现健康、持续、快速发展,需要昌飞员工倍加努力、倍加自信、倍加执着、沿着自己确定的方向奋力攀登,激情进取,挑战极限,追求卓越!
先把八股看懂了吧。。。。。。。。。。。。。
直8终于有点起色了,这个诞生的过程太漫长
直8终于有点起色了,这个诞生的过程太漫长
--"新的一个产业链而已"
而已个屁.一个汽车产业链都无法真正搞起来的国家还而已什么!现在的论坛充斥这这种五毛革命小青年.自己到工厂和所谓的大学和科研单位去看看吧.知道我们生产的齿轮都什么水平吗?知道我们的材料工艺都什么水平吗?知道我们的大学和科研单位都是一些为了职称和项目经费的骗子吗?
五毛们一定会应用你们的五毛手册上的东西来反击和甚至是漫骂吧.不就是五毛钱吗?说那么多的假话不怕那个什么吗?
------------------------------------
幼稚,一看就知道大学没毕业,没在产业界里待过.你以为产业链在大学里,都在企业里.没有产业链,象BYD,吉利能这么快就进入汽车产业吗?什么都自己做,就是给他们再多的时间和钞票也搞不到这水平.这就是产业分工的力量,一个汽车产业周边那么多零配件,过去连桑塔纳司机脚下的橡胶垫都不能做,现在这些国内都有配套了,这就是产业链,不要小看这些,少了一个你的成本就下不来.

先把八股看懂了吧。。。。。。。。。。。。。
989796321 发表于 2009-5-9 22:04

1.2008年,昌飞公司共完成了30余架直8系列型机的转场交付,创历史之最
2.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昌飞公司实施“三年精益建基业”目标的开局之年。在这一年里,各在研重点型号和国际合作项目按目标节点稳步推进,全年生产交付8架直8系列直升机、35架份S-92尾斜梁和48架份S300全机身零部件,CA109一架全机身,修理3架直11型机和3架直8型机,共计实现产值14亿元,圆满完成了全年科研生产经营的任务目标。
3.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属下的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中航工业国际租赁公司完成了《直8F型直升机合作协议》的签约。协议规定双方将共同开发直8F直升机市场,在五年内向昌飞公司购买30架直8F直升机,首批3架将于2010年完成交付。这标志着国产大型直升机开始进入我国的通用航空领域。
4.2006年是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实现“三年调整打基础”的基础年,昌飞公司完成12架直8型机生产交付、11架直11型机修理、提前交付24架份S92尾斜梁的任务目标,实现销售收入8.1亿元,结束了公司航空产业亏损的历史。
  2007年是昌飞公司实现三年调整打基础总体战略的最后一年,是鲲鹏展翅的发展年。昌飞公司确定了全年生产交付15架直8型机、2架CA109型机,24架份S92尾斜梁和3架份水平面,完成10架直11的修理。实现销售收入为16亿的生产经营目标。


直8系列机批生产今年将面临新的挑战,继2005年完成9架机交付、2006年完成12架机交付后,今年将至少要交付15架机,
================================================
第1个交付30余架Z8,这个看不懂,难道是Z8历年总量?与后面数据矛盾。
第2个说明2008年产8架Z8,Z11无产量(?)
第3个说明看起来Z8产量还是N少。Z8F未来5年平均产量6架/年。(Z8F看来还是没部队的份,装外国发动机的,只能当商业)
第4个说明05生产9架Z8,06生产12架Z8,07年15架Z8(不知道完成了没),06,07年也没生产Z11,只是在修理(Z11到底生产了多少?)


先把八股看懂了吧。。。。。。。。。。。。。
989796321 发表于 2009-5-9 22:04

1.2008年,昌飞公司共完成了30余架直8系列型机的转场交付,创历史之最
2.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昌飞公司实施“三年精益建基业”目标的开局之年。在这一年里,各在研重点型号和国际合作项目按目标节点稳步推进,全年生产交付8架直8系列直升机、35架份S-92尾斜梁和48架份S300全机身零部件,CA109一架全机身,修理3架直11型机和3架直8型机,共计实现产值14亿元,圆满完成了全年科研生产经营的任务目标。
3.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属下的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中航工业国际租赁公司完成了《直8F型直升机合作协议》的签约。协议规定双方将共同开发直8F直升机市场,在五年内向昌飞公司购买30架直8F直升机,首批3架将于2010年完成交付。这标志着国产大型直升机开始进入我国的通用航空领域。
4.2006年是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实现“三年调整打基础”的基础年,昌飞公司完成12架直8型机生产交付、11架直11型机修理、提前交付24架份S92尾斜梁的任务目标,实现销售收入8.1亿元,结束了公司航空产业亏损的历史。
  2007年是昌飞公司实现三年调整打基础总体战略的最后一年,是鲲鹏展翅的发展年。昌飞公司确定了全年生产交付15架直8型机、2架CA109型机,24架份S92尾斜梁和3架份水平面,完成10架直11的修理。实现销售收入为16亿的生产经营目标。


直8系列机批生产今年将面临新的挑战,继2005年完成9架机交付、2006年完成12架机交付后,今年将至少要交付15架机,
================================================
第1个交付30余架Z8,这个看不懂,难道是Z8历年总量?与后面数据矛盾。
第2个说明2008年产8架Z8,Z11无产量(?)
第3个说明看起来Z8产量还是N少。Z8F未来5年平均产量6架/年。(Z8F看来还是没部队的份,装外国发动机的,只能当商业)
第4个说明05生产9架Z8,06生产12架Z8,07年15架Z8(不知道完成了没),06,07年也没生产Z11,只是在修理(Z11到底生产了多少?)

直升飞机市场在民用!
mysunsky 发表于 2009-5-9 22:49
在中国低空未开放的情况下,直升机民用市场有多大?
现在  什么都在搞
精力有限 分清 轻重缓急!
三是新型机全面拉开研制序幕,为未来生存发展再添新平台;
---------------------------------------------------------------
这个就是重点攻关的14T,原来八股早就透露出来啦,就作为佐证吧。该机先研究任务平台,再研究通用平台,与一般机型不一样。
超级野蛮人 发表于 2009-5-9 20:00
我倒觉得中国科研的问题在于项目应该有一半以上的钱应该用于发奖金才对,科研如果大部分钱都投到材料与设备上才有问题,当然最大的问题是大部分钱都用来申请下一个课题,小部分负责人自己拿,真正做事情的不但没几个钱,而且办事情也没几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