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上演内外贸经济模式“拉锯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9 14:28:41
7日获悉,第105届广交会已落下帷幕。据悉,出口成交额为262.3亿美元,比上届减少16.9%。从亚洲出口的角度看,多个国家3月份出口值录得首次环比上升,从另一侧面显示发达国家进口下滑深度可能已近底部。这意味着新兴亚洲出口企业的产能过剩也无法在短期内靠外部力量来解决……





●第105届广交会总体好于预期
105届广交会落下帷幕
第105届广交会7日落下帷幕,出口成交额为262.3亿美元,比上届减少16.9%;到会客商为16.5万人,下降约5个百分点。分析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和蔓延、中国外贸受到严重冲击的形势下,第105届广交会总体运行平稳,成绩好于预期,并成功防范了甲型H1N1流感,营造了安全可靠的商贸洽谈环境。第105届广交会共有209个国家和地区的165000多名境外采购商到会,与上一届相比减少9100多人,下降5.2%。从整体成交看,机电商品成交112.6亿美元,比上届减少19.5%,占总成交额的43%,依旧是成交主力军。轻工产品成交83.7%亿美元,减少15.3%,占总成交额的3.%;纺织服装成交32.3亿美元,减少11.7%,约占总成交额的12%。在商品成交普遍有所下降的同时,食品、鞋类略有增长,分别成交4.1亿和5.5亿美元,增长3%和1.9%。受市场需求大幅提升影响,医疗器材及耗材成交2.2亿美元,增长34.7%。第105届广交会传统市场成交萎缩,新兴市场有所增加。欧盟、中东和美国仍列成交前三位。新兴市场方面,阿根廷、印度、东盟分别成交3.8亿、7.7亿、19.3亿美元,分别增长40.2%、6.2%和7.1%。

外贸企业“合力突围”
事实上,我国外贸企业在整个国际市场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并在这场危机中显现出一定的回暖迹象。根据统计,尽管有不少商品成交出现一定程度下滑,但在105届广交会上,食品、鞋类却出现了增长,分别成交4.1亿美元和5.5亿美元,增长3%和1.9%。受市场需求大幅提升影响,医疗器材及耗材甚至增长了34.7%。尽管在广交会上,确实有很多企业遭遇了外贸寒流,但历经百届的广交会却为这些外贸企业打开了大门,通过国内市场的订单来弥补其海外订单的萎缩。在内外对接的现场,业务洽谈活跃。其中仅在4月25日的首场对接中,就签下了4.66亿元人民币的采购协议,并有5家国内采购商和15家出口商达成进店专柜经营的协议,一些参展企业也达成了意向,并在会后进行洽谈。虽然内外贸企业都看好双方的合作,但对接过程中都有所顾虑。经过半年左右的市场磨合,内外贸对接中的坚冰开始松动。为引入只有在国外才能买到的国货,零售企业给了外贸企业不少特殊待遇。除了结算方式按国际贸易规则外,在采购方式上,多数超市也采取了买断或兜货的方式。这种国际买家惯用的买断式经营方式,在国内贸易中比较少见。



106届广交会行程展望
日前获悉,经商务部研究批准,第106届广交会将从现在的23天缩短为21天,每期展览时间维持5天不变。据悉,缩短会期后的广交会,第一期时间为10月15日-19日,第二期时间为10月23日-27日,第三期时间为10月31日-11月4日。10月20日-22日和10月28日-30日分别为换展期。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流动性紧缺尚未有效缓解,各国贸易融资条件普遍恶化,国外进口商和经销商资金压力加大,纷纷采取减库存、压订单等方式规避风险。加上国内银行为防范风险对出口企业慎贷、惜贷现象普遍。总体来看,美欧日经济仍面临很大困难,企业亏损严重,居民收入和就业状况继续恶化,各国刺激经济措施真正见效尚需时日。与此同时,在世界经济和贸易出现急剧下滑、各国就业压力增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形势下,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加剧,提高关税、滥用救济措施等各种贸易摩擦急剧增多。




●出口仍是中国经济“重头戏”
中国步入“复苏之路”
4月份中国官方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3月份的52.4小幅上升至53.5.新订单、采购量及购进价格的表现尤为强劲。这表明中国制造业活动的复苏已经得到了更广泛的支撑。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11个分项PMI指标中,产出、新订单、就业、供应商配送时间、采购、购进价格6项指标超过50%,进口指标达到50%,但原材料库存、产成品库存、出口订单、积压订单4项仍低于50%.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就业指标从3月份的48.6%上升至50.3%,于7个月来首次突破50%.这对就业和收入增长而言可能是个好兆头。这表明中国制造业活动的复苏已经得到了更广泛的支撑。分析认为,4月份PMI指数1.1个百分点的变化幅度很小,这种数据的精确性不足以把1%的提高视为4月份工业活动比3月份更强的证据。但是认为PMI指数连续5个月上升是实体经济活动增长自去年11月份的增长见底以来环比走势持续好转的明确信号。


四月出口下滑势头缓解
由于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5个月攀升,业内出现关于经济企稳回升的预期。由于对外贸依存度较高,出口依然是中国经济走向的重要因素,即将于下周公布的4月进出口数据可能仍较低迷,但是进一步下滑的势头或将缓解。进出口往往被一些机构看作是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标,出口产生的贸易顺差能对GDP产生直接的拉动,并且对就业也有巨大影响,而进口数据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内需的变化。4月份我国出口进一步下探的空间不太大,预计下降幅度为17%左右,与三月份数据基本持平。但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没有出现根本性好转迹象的情况下,我国出口形势仍不乐观。据预计,4月份我国进口降幅将为21%左右,较3月份25.1%的数据进一步收窄,进口有望提前企稳。由于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原材料、大宗商品,而政府刺激经济的措施主要着力点是投资,其产生的带动效应将会反映在进口方面。从我国外贸“风向标”广交会来看,第105届广交会第二期境外采购商到会5万人,比第104届第二期增长近0.3%;成交额为70.7亿美元,下降14.9%。考虑到第三期纺织服装多为刚性需求,降幅较难超过12.7%,因此这届春交会环比降幅很有可能少于去年的秋交会。


服务贸易“增幅回落”
商务部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044.5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21.3%,增幅回落9.6个百分点。尽管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形势,中国服务贸易增长仍然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服务出口排名上升两位,进出口增幅出现回落。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达1464.5亿美元,世界排名由2007年的第七位上升至第五位。二是进出口逆差进一步加大。从行业来看,运输、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这四个服务贸易行业出现逆差。三是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占比进一步下降。2008年,运输和旅游在服务贸易进出口中的占比进一步下降,由上年的56.4%下降至54.4%。四是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出口受危机影响稍小。以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为代表的高附加值服务贸易行业受危机影响稍小,出口同比增长率在服务贸易整体出口同比增长率的两倍以上,且出口增幅回落较小。五是我国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均为发达国家和地区。香港地区、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为我国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六是主要行业进出口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如香港地区为我国运输第一大出口市场,约占有1/3的份额;其次是美国,所占比重近两成。运输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是美国。




●亚洲经济体面临“转型难”
世界形势“严峻复杂”
进入2009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加深,工业产出和贸易萎缩的速度加快。近期,美国经济恶化势头出现趋缓迹象,但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仍在下滑,各国经济刺激计划见效也尚需时日,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度下调经济增长预期,预计2009年世界经济将下降1.3%,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将下降3.8%,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将分别下降2.8%、4.2%和6.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仅增长1.6%。国际贸易是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最严重的领域之一。2008年第四季度,世界多数国家货物贸易出口急剧下跌。部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出口下降更为明显,11月和12月俄罗斯、阿根廷、土耳其和南非等国家的出口降幅均超过20%。 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下降9%,为二战以来的最大跌幅。其中发达国家出口量将下降10%,发展中国家出口量将下降2%至3%。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拖累,2008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明显减少。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200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会进一步下降,且降幅将超过2008年。

中国外贸“有所好转”
总体来看,一季度我国进出口继续大幅下降,但3月份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首先,进出口下降幅度较大,但近期出现收窄趋势。随着国际市场需求出现低位回稳和我国稳定出口、扩大进口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见效,3月份对外贸易出现好转迹象。其次,服装等产品出口由降转升,机电产品出口下降较多。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需求弹性较小,我国这些产品竞争力较强,加上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政策措施带动,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较轻。第三,一般贸易出口好于总体,加工贸易进出口跌势趋缓。一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2091.4亿美元,下降22.9%。其中出口1115.6亿美元,下降18.3%,低于总体出口降幅1.4个百分点。第四,民营企业出口下降平缓,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占比下降。一季度,民营企业出口673.4亿美元,下降9.8%,低于总体出口降幅9.9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进出口总额在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为55.1%和22.1%,比上年同期下降1.1和2.3个百分点。第五,对欧美日出口有所改善,对新兴市场出口分化明显。一季度,受欧、美、日三大经济体陷入深度衰退的影响,中国对欧盟、美国、日本进出口继续下降,但降幅低于总体降幅,且3月份出口降幅呈现收窄态势。


亚洲新兴经济体转型难
从亚洲出口的角度看,多个国家3月份出口值录得首次环比上升,从另一侧面显示发达国家进口下滑深度可能已近底部。然而,此刻全球仍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经济体来拉动需求复苏,这使发达国家的进口在底部徘徊的可能性大幅增加。这意味着进口量从底部回升至原来水平的周期也将比以往的平均2年更为漫长,而新兴亚洲出口企业的产能过剩并也无法在短期内靠外部力量来解决。发达国家消减过剩产能使亚洲区内加工贸易剧减,多个亚洲新兴体的进出口总额在近月内已分别创出历史最大同比降幅,启动内需,成为重要的一环。各国政府的刺激私人消费政策对拉动整体经济增长的成效可能较有限,外需下滑而引致的产能过剩可能难以在短时间内靠增加内需来解决。另外,尽管中国经济基本面强,但私人消费开支占GDP比率持续下滑,人均消费开支亦大幅少于其他新兴亚洲经济体,反映内需增速低于经济增长,靠内需带动经济仍需时日。7日获悉,第105届广交会已落下帷幕。据悉,出口成交额为262.3亿美元,比上届减少16.9%。从亚洲出口的角度看,多个国家3月份出口值录得首次环比上升,从另一侧面显示发达国家进口下滑深度可能已近底部。这意味着新兴亚洲出口企业的产能过剩也无法在短期内靠外部力量来解决……





●第105届广交会总体好于预期
105届广交会落下帷幕
第105届广交会7日落下帷幕,出口成交额为262.3亿美元,比上届减少16.9%;到会客商为16.5万人,下降约5个百分点。分析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和蔓延、中国外贸受到严重冲击的形势下,第105届广交会总体运行平稳,成绩好于预期,并成功防范了甲型H1N1流感,营造了安全可靠的商贸洽谈环境。第105届广交会共有209个国家和地区的165000多名境外采购商到会,与上一届相比减少9100多人,下降5.2%。从整体成交看,机电商品成交112.6亿美元,比上届减少19.5%,占总成交额的43%,依旧是成交主力军。轻工产品成交83.7%亿美元,减少15.3%,占总成交额的3.%;纺织服装成交32.3亿美元,减少11.7%,约占总成交额的12%。在商品成交普遍有所下降的同时,食品、鞋类略有增长,分别成交4.1亿和5.5亿美元,增长3%和1.9%。受市场需求大幅提升影响,医疗器材及耗材成交2.2亿美元,增长34.7%。第105届广交会传统市场成交萎缩,新兴市场有所增加。欧盟、中东和美国仍列成交前三位。新兴市场方面,阿根廷、印度、东盟分别成交3.8亿、7.7亿、19.3亿美元,分别增长40.2%、6.2%和7.1%。

外贸企业“合力突围”
事实上,我国外贸企业在整个国际市场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并在这场危机中显现出一定的回暖迹象。根据统计,尽管有不少商品成交出现一定程度下滑,但在105届广交会上,食品、鞋类却出现了增长,分别成交4.1亿美元和5.5亿美元,增长3%和1.9%。受市场需求大幅提升影响,医疗器材及耗材甚至增长了34.7%。尽管在广交会上,确实有很多企业遭遇了外贸寒流,但历经百届的广交会却为这些外贸企业打开了大门,通过国内市场的订单来弥补其海外订单的萎缩。在内外对接的现场,业务洽谈活跃。其中仅在4月25日的首场对接中,就签下了4.66亿元人民币的采购协议,并有5家国内采购商和15家出口商达成进店专柜经营的协议,一些参展企业也达成了意向,并在会后进行洽谈。虽然内外贸企业都看好双方的合作,但对接过程中都有所顾虑。经过半年左右的市场磨合,内外贸对接中的坚冰开始松动。为引入只有在国外才能买到的国货,零售企业给了外贸企业不少特殊待遇。除了结算方式按国际贸易规则外,在采购方式上,多数超市也采取了买断或兜货的方式。这种国际买家惯用的买断式经营方式,在国内贸易中比较少见。



106届广交会行程展望
日前获悉,经商务部研究批准,第106届广交会将从现在的23天缩短为21天,每期展览时间维持5天不变。据悉,缩短会期后的广交会,第一期时间为10月15日-19日,第二期时间为10月23日-27日,第三期时间为10月31日-11月4日。10月20日-22日和10月28日-30日分别为换展期。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流动性紧缺尚未有效缓解,各国贸易融资条件普遍恶化,国外进口商和经销商资金压力加大,纷纷采取减库存、压订单等方式规避风险。加上国内银行为防范风险对出口企业慎贷、惜贷现象普遍。总体来看,美欧日经济仍面临很大困难,企业亏损严重,居民收入和就业状况继续恶化,各国刺激经济措施真正见效尚需时日。与此同时,在世界经济和贸易出现急剧下滑、各国就业压力增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形势下,贸易保护主义势头加剧,提高关税、滥用救济措施等各种贸易摩擦急剧增多。




●出口仍是中国经济“重头戏”
中国步入“复苏之路”
4月份中国官方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3月份的52.4小幅上升至53.5.新订单、采购量及购进价格的表现尤为强劲。这表明中国制造业活动的复苏已经得到了更广泛的支撑。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11个分项PMI指标中,产出、新订单、就业、供应商配送时间、采购、购进价格6项指标超过50%,进口指标达到50%,但原材料库存、产成品库存、出口订单、积压订单4项仍低于50%.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就业指标从3月份的48.6%上升至50.3%,于7个月来首次突破50%.这对就业和收入增长而言可能是个好兆头。这表明中国制造业活动的复苏已经得到了更广泛的支撑。分析认为,4月份PMI指数1.1个百分点的变化幅度很小,这种数据的精确性不足以把1%的提高视为4月份工业活动比3月份更强的证据。但是认为PMI指数连续5个月上升是实体经济活动增长自去年11月份的增长见底以来环比走势持续好转的明确信号。


四月出口下滑势头缓解
由于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5个月攀升,业内出现关于经济企稳回升的预期。由于对外贸依存度较高,出口依然是中国经济走向的重要因素,即将于下周公布的4月进出口数据可能仍较低迷,但是进一步下滑的势头或将缓解。进出口往往被一些机构看作是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标,出口产生的贸易顺差能对GDP产生直接的拉动,并且对就业也有巨大影响,而进口数据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内需的变化。4月份我国出口进一步下探的空间不太大,预计下降幅度为17%左右,与三月份数据基本持平。但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没有出现根本性好转迹象的情况下,我国出口形势仍不乐观。据预计,4月份我国进口降幅将为21%左右,较3月份25.1%的数据进一步收窄,进口有望提前企稳。由于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原材料、大宗商品,而政府刺激经济的措施主要着力点是投资,其产生的带动效应将会反映在进口方面。从我国外贸“风向标”广交会来看,第105届广交会第二期境外采购商到会5万人,比第104届第二期增长近0.3%;成交额为70.7亿美元,下降14.9%。考虑到第三期纺织服装多为刚性需求,降幅较难超过12.7%,因此这届春交会环比降幅很有可能少于去年的秋交会。


服务贸易“增幅回落”
商务部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044.5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21.3%,增幅回落9.6个百分点。尽管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形势,中国服务贸易增长仍然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服务出口排名上升两位,进出口增幅出现回落。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达1464.5亿美元,世界排名由2007年的第七位上升至第五位。二是进出口逆差进一步加大。从行业来看,运输、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这四个服务贸易行业出现逆差。三是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占比进一步下降。2008年,运输和旅游在服务贸易进出口中的占比进一步下降,由上年的56.4%下降至54.4%。四是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出口受危机影响稍小。以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为代表的高附加值服务贸易行业受危机影响稍小,出口同比增长率在服务贸易整体出口同比增长率的两倍以上,且出口增幅回落较小。五是我国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均为发达国家和地区。香港地区、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为我国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六是主要行业进出口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如香港地区为我国运输第一大出口市场,约占有1/3的份额;其次是美国,所占比重近两成。运输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是美国。




●亚洲经济体面临“转型难”
世界形势“严峻复杂”
进入2009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加深,工业产出和贸易萎缩的速度加快。近期,美国经济恶化势头出现趋缓迹象,但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仍在下滑,各国经济刺激计划见效也尚需时日,世界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度下调经济增长预期,预计2009年世界经济将下降1.3%,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将下降3.8%,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将分别下降2.8%、4.2%和6.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仅增长1.6%。国际贸易是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最严重的领域之一。2008年第四季度,世界多数国家货物贸易出口急剧下跌。部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出口下降更为明显,11月和12月俄罗斯、阿根廷、土耳其和南非等国家的出口降幅均超过20%。 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下降9%,为二战以来的最大跌幅。其中发达国家出口量将下降10%,发展中国家出口量将下降2%至3%。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拖累,2008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明显减少。据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200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会进一步下降,且降幅将超过2008年。

中国外贸“有所好转”
总体来看,一季度我国进出口继续大幅下降,但3月份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首先,进出口下降幅度较大,但近期出现收窄趋势。随着国际市场需求出现低位回稳和我国稳定出口、扩大进口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见效,3月份对外贸易出现好转迹象。其次,服装等产品出口由降转升,机电产品出口下降较多。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需求弹性较小,我国这些产品竞争力较强,加上提高出口退税率等政策措施带动,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相对较轻。第三,一般贸易出口好于总体,加工贸易进出口跌势趋缓。一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2091.4亿美元,下降22.9%。其中出口1115.6亿美元,下降18.3%,低于总体出口降幅1.4个百分点。第四,民营企业出口下降平缓,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占比下降。一季度,民营企业出口673.4亿美元,下降9.8%,低于总体出口降幅9.9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进出口总额在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为55.1%和22.1%,比上年同期下降1.1和2.3个百分点。第五,对欧美日出口有所改善,对新兴市场出口分化明显。一季度,受欧、美、日三大经济体陷入深度衰退的影响,中国对欧盟、美国、日本进出口继续下降,但降幅低于总体降幅,且3月份出口降幅呈现收窄态势。


亚洲新兴经济体转型难
从亚洲出口的角度看,多个国家3月份出口值录得首次环比上升,从另一侧面显示发达国家进口下滑深度可能已近底部。然而,此刻全球仍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经济体来拉动需求复苏,这使发达国家的进口在底部徘徊的可能性大幅增加。这意味着进口量从底部回升至原来水平的周期也将比以往的平均2年更为漫长,而新兴亚洲出口企业的产能过剩并也无法在短期内靠外部力量来解决。发达国家消减过剩产能使亚洲区内加工贸易剧减,多个亚洲新兴体的进出口总额在近月内已分别创出历史最大同比降幅,启动内需,成为重要的一环。各国政府的刺激私人消费政策对拉动整体经济增长的成效可能较有限,外需下滑而引致的产能过剩可能难以在短时间内靠增加内需来解决。另外,尽管中国经济基本面强,但私人消费开支占GDP比率持续下滑,人均消费开支亦大幅少于其他新兴亚洲经济体,反映内需增速低于经济增长,靠内需带动经济仍需时日。
广交会定单少16%复苏需时



(东方日报)2009/05/08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几个月内,中国外贸出口会停止倒退,顺差可能进一步增长。不过,被视为中国外贸「晴雨表」和「风向标」的广交会,出口成交定单比半年前减少达16.9%,商务部官员坦承,这显示中国出口在未来的两个季度内,尚难以改变下滑的趋势,真正回暖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樊纲:回复正常至少两年
    近期全球股市回升,引起经济是否已止跌回升的争论。尽管樊纲对出口的看法乐观,但他也提醒大家,经济回复正常至少要两、三年。

    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占三分之一以上,因此,出口市场是否复苏,直接影响中国「保八」的成败。已有五十多年历史的春季广交会昨日闭幕,一系列最终成交数据显示,中国出口行业短期内极大可能仍将处于下滑态势。

    为期二十三天的会期中,出口成交定单共达成262.3亿美元,比去年十月举行的秋季广交会减少53.2亿美元,减幅达16.9%。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兼广交会业务办主任文仲亮表示,这显示中国出口在未来两个季度尚难改变下滑趋势,距离回暖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出口态势真正好转或要到第四季度才会出现。
欧盟及美国仍然是中国企业出口成交的主要对象市场,但成交额分别比上届少了28%和8%。不过,新兴市场阿根廷、印度、东盟则分别增长了10%、6%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