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 不象宣传的那么好看(平和的批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48:32
作者介绍:潘知常,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导师,南京大学国际传媒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刚才看了《南京!南京!》,有几句话,想在这里“自言自语”一下。
  
  前几天在江苏台的《新闻夜宴》做嘉宾,听到他们说起这部电影即将“点映”的事情,也知道第二天他们要连续做两天宣传影片的特别节目,陆川导演以及几位演员都要来,当时,我心里还在想,他们是找的哪些专家去参加观摩“点映”的呢?其中应该有我的一些朋友吧?不过,我也并没有去主动问及。后来,看到有关的节目,出场谈这部影片的都是历史专家,还有林大、南理工的几位教授,但是却没有见到美学、文学或者影视方面的教授,说实话,我心里就有点隐隐的异样的感觉。
  
  至于陆川导演以及几位演员会说什么,我真的没有抱任何的希望,宣传自己的片子嘛,种种的官样说法,我见得多了。
  
  遗憾的是,今天看了影片,我不得不说,我当时的“隐隐的异样的感觉”偏偏就被证实了,呜呼!
  
  写南京大屠杀的影片,我见到的已经不只一部。记得当年吴子牛导演的《南京大屠杀》公映的时候,我是带着一腔热情去观看的,结果是:我不得不在场内替吴导演维持秩序——因为影片真的不尽如人意,当时我后面有一对青年恋人一直都没看电影,而是在拼命窃窃私语。我忍无可忍,只好回过头去对他们说:我们的南京同胞正在流血,你们能不能不再聊天呢?当时,那个男青年很愤愤不平,可是,那个女青年很好,马上就答应了。于是,他们这才不再若无其事地在场内聊天了。
  
  后来,在走出影院的时候,我太太对我说:“你今天很勇敢”。
  
  是吴子牛导演“成就”了我的“勇敢”,因此,我只有苦笑。
  
  第二天,我接受当时《服务导报》的文化记者冯秋红女士的采访,发表了自己的对于吴子牛导演的《南京大屠杀》批评意见。
  
  我知道,这对电影的放映会有一定的影响,可是,我又不能不说。
  
  后来,当时的市电影公司的一位经理告诉我,《服务导报》这篇批评文章导致了南京的《南京大屠杀》影片的票房的直线下滑。
  
  我也经常出书写文章,也经常在电视上亮相,作过一些新闻评论节目、人文艺术讲座类的节目。我知道一部作品的来之不易,尤其是影视作品,那完全是“烧钱”的结果啊,因此,理应宽以待之,不适宜过分苛求。可是,南京大屠杀的题材不同。这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也是一个很容易抢滩票房的选题。因此,要碰这样的选题,就要有被苛求的心理准备。
  
  我相信,陆川导演本人一定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否则,他就不会早就期待着那即将到来的“万箭穿心”的结局了。
  
  当然,我预料“万箭穿心”的结局应该不会出现。因为平心而论,这部电影还是能够看得下去的。公正地说,在迄今为止的所有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里,它,应该是最好的一部。
  
  演员的表演大体没有问题,还是非常到位的。看得出来,他们确实是付出了极为艰辛的劳动。
  
  陆川导演本人也很辛苦。听说他1993年曾经在南京国际关系学院上学,这部影片,无疑是他给南京的最好回报。
  
  可是,我也确实还有一个很大的遗憾。陆川导演毕竟年轻,把握这么大的题材,还是略显稚嫩,影片里也还明显存在着捉襟见肘的地方。
  
  例如影片的线索。南京大屠杀这样的题材,在一部电影里,仅仅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就要挖掘得一步到位,没有远远超出常人的功力,那是绝无可能的。由于铺天盖地的宣传,我也曾经暗自为陆川导演高兴,以为他或许能够成功地解决这一难题。可是,看了影片以后,我只好说,他也并不成功。陆剑雄(刘烨饰)、唐先生(范伟饰)、日本士兵角川(中泉英雄饰)三条线索,各自为政,自说自话,却缺乏彼此的内在贯通。结果,笔墨被一分为三,必然的结果是,三条线索,哪一条也刻画得不够深入,更没有能够勾勒出南京大屠杀的全景。
  
  这样,由于三条线索的安排,影片的内容就不得不局限在“巷战”与“难民营”这样两个焦点之上,结果,南京大屠杀在陆川导演那里也就成了屠杀中国战俘与强暴中国妇女,顺理成章而出现的失误是:南京大屠杀的血淋淋的“屠城”史在陆川导演那里就被悄悄地改写成了"攻城”史。这,实在是一个败笔,也实在远离了历史真实。
  
  设置日本兵角川的角度,就更是值得商榷了。
  
  坦率说,从一开始在种种宣传里得知这个角度,我就有些担心。为此,我在周一的美学课上还专门跟南大的学生讲过我的预感。
  
  可是,现在竟然被我不幸而言中,这却实在是我所非常不愿的。因为,我是真心地希望这部影片能够更好一些、再好一些的啊。
  
  在影片里设置日本兵角川这类的角度,其实在过去也并不鲜见。例如,《战争与和平》里面有彼埃尔,在《辛德勒名单》里面有辛德勒,可是,要知道,他们都是战争的“局外人”,也正是这个“局外人”的身份,才使得他们很容易洞察战争的罪恶。日本兵角川就不同了,他是战争的局内人,是战争中的一方。可是,在激剧的战争状态里,他却能够如此“清醒”,就很缺乏典型的依据了。
  
  其实,日本兵角川就是中国的电影导演陆川,彼“川”即此“川”。一定是我们的陆川导演懊悔自己没有能够早生几十年,没有生于1937,于是,只好委托给日本兵角川来代替自己。
  
  但是,问题也就出在这里。
  
  我一直说,战争,是人性的试金石。不过,它可不仅仅是侵略者一方的人性的试金石,而且,也还是被侵略者一方的人性的试金石。想一想俄罗斯的闻名世界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再想一想我们的南京保卫战,前者坚持了一千多天,而且——胜利了,而我们的南京尽管也坚持了一段时间,可是,却失败了,就应该知道,在“失败”面前,我们恰恰可以从中看到自己民族的国民性深处的某些东西。其实,是我们自己先打败了自己,然后我们才被日本打败。可惜,一旦选择了日本兵角川这个角度,这一切我们就都很难看到了。更不要说,在陆川导演的巧妙设计下,日本兵角川还目睹了我们的所谓“抵抗”。结果,日本兵角川又一次成为我们自身的国民性缺憾的“替罪羊”。我们已经“竭尽所能”,我们也曾经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可是,日本实在太强大了、也太残暴了,因此,我们才输给了他们,这,是否就是中国的电影导演陆川所希望得出的答案?
  
  遗憾的是,这个答案仍旧实在是一个败笔,也仍旧实在远离了历史真实。
  
  事实上,从被侵略者一方来说,南京大屠杀的所谓“抵抗”其实始终都只是陆川导演一个人的“抵抗”,而无以计数的历史照片早已先于陆川导演镜头的设计证明了,陆川导演的“抵抗”不过是一种基于民族情感却纯属夸张失实的“臆想”,刻薄一点,或者应该叫做:意淫。在南京大屠杀史料中大量的并不罕见乃至极为常见的景象是:数百个青壮中国男人竟然被三两个日本兵押送去屠场;在机枪的扫射下,成群的中国人应声倒下,而杀手仅仅是三五个日本兵……
  
  再说说陆川导演近来特别乐道的所谓“中国面孔”吧。其实,几乎所有的历史影像资料中,本来都是存在着这个“中国面孔”的:无论被屠戮者死去的方式如何不同,他们却都有着一张共同的面孔,这就是:麻木、冷漠与无奈。何况,陆川导演自己在受访时不也承认?“我在看这些史料的过程中,基本上是沉浸在黑暗中,你看到的是虐杀虐杀,强奸强奸,反抗就是集中在紫金山保卫战那段时间。12月13日南京陷落之后,你发现基本上整城的中国士兵和百姓就顺从地被驱赶着。当时看到这些,真的是觉得巨郁闷。”那么,这“整城的中国士兵和百姓就顺从地被驱赶着”的时候,他们的面孔是什么?这,才是当时的真正的“中国面孔”啊。
  
  或许,我这样说会让一些人很不舒服,会“拍砖”说,这是“自曝其短”,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但是,因为真实的历史令人“郁闷”,难道就可以用“臆想”的方式来编造出一段并不“郁闷”的历史吗?当然,我也注意到,陆川导演在多个场合都要提到他的一个善良的想法,这就是此前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影视作品都是在“哭诉”,而哭诉只是一种“弱者的姿态”或“弱者的心态”,而他的电影则要与“弱者”的心态告别,转而“输出一种更高的观点”。可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是:倘若因被凌辱而掩面哭泣是弱者的姿态,那么,为了掩饰自己的曾经掩面哭泣而不惜涂改被凌辱的记忆,把“不抵抗”“臆想”成“抵抗”,这难道就不是弱者的所为了?事实上,掩面而泣和指鹿为马一样——都是在回避事实、回避真实——说到底,仍旧是弱者的心态和弱者的姿态。因此,陆川导演与为他所不屑的前辈导演其实是走在同一道路上的——弱者,仍旧是弱者,而且,还是一个更大的弱者。
  
  何况,战争的罪恶就是因为过于残暴吗?那么,如果面对的不是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极端残暴的题材,我们又该怎样去剖析战争的罪恶呢?我们是否就会束手无策了呢?
  
  以陆川导演目前这样的美学思路,或者还可以如此类推地去拍德国法西斯对于犹太人的大屠杀的电影,可是,如果请他来拍《柏林!柏林!》,拍当年的苏联红军进入柏林后的血腥杀戮,那么,他一定会束手无策了吧?如果请他拍《扬州!扬州!》,拍当年的满清入关后的“扬州十日”,他也一定会束手无策了吧?或者,再请他拍《徐州!徐州!》?拍当年曹操的为报父仇而在徐州的大开杀戒,他是否也一定会束手无策呢?要不,就还是请他再拍一部《南京!南京!》?不过,这次是拍曾国藩、曾国荃弟兄两个率领的湘军在攻陷太平天国的首府南京之后的屠城,那么,他是否还是一定会束手无策?
  
  即便是要写侵华日军的强大与残暴,也完全不必要采取日本兵角川这个角度。试想,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干脆就是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写一个最普通、也最常见的日本兵。他在自己的国家是个善良的儿子、温柔的恋人,甚至,他连杀一只鸡都会因为胆怯而不敢下手,但是,一旦进入战场,就逐渐变得残暴、残忍,逐渐变得杀人不眨眼,逐渐变得不再视自己为人……其结果,就是一旦面对异国之人,他也同样并不视之为人……这样,是否会更好一些?
  
  其实,真正的视角不是日本兵角川,而是作为观众的我们。因此,即便日本兵角川也完全象其他那些日本兵一样的残暴,我们也一样会痛恨这场屠杀。而且,我们还会因此而更加深刻地洞察这场屠杀的罪恶本质。
  
  然而,随着不同于其他那些日本兵的日本兵角川的出场,这场屠杀的罪恶本质却被掩盖了起来。它告诉我们的是:因为那些日本兵本来就是魔鬼,就是杀人狂,因此才有了这场人间惨剧。陆川导演以为,日本兵角川就是那些日本兵是魔鬼和杀人狂的见证,因此自然就铁证如山。然而,离开了对于战争这个人性的魔床的深刻剖析、离开了这场屠杀对于日本兵自身的人性的扭曲这个关键(注意:是战争先杀死了那些大多我本善良的日本兵身上的人性,先把他们从“人”变成了“野兽”,然后,才是他们的杀死了我们的30万南京同胞),这场屠杀的罪恶就已经一方面是罪恶,一方面却又不复是“罪恶”了。因为,在陆川导演看来,那些日本兵本来就完全是一群野兽!
  
  正是因为这一点,我才无论如何都无法认可陆川导演的思考。
  
  当然,我猜测陆川导演倘若看到我的这篇即兴的短短的博文的话,一定会立即为自己辩解,他会说,他在自己的影片里是特别致力于还原日本兵普通人的一面的,也是特别不希望把日本兵塑造成天生的杀人狂魔的,例如,他已经刻意在影片里表现了日本兵的普通生活,诸如江边洗澡、跳舞,等等。可是,我却要说,尽管陆川导演注意表现了日本兵日常的普通人的一面,但是,由于没有注意去写这些作为普通人的日本兵一旦进入战场为什么就如此的残暴、如此的杀人不眨眼,因此,他的这种对于日本兵的日常的普通人的一面的表现是毫无意义的。显然,这里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战争这个人性的魔床逐渐扭曲了他们的人性(这正是他应该也必须去着重加以表现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些日本兵平时尽管是平民,但是一旦进入战争,却同时就是野兽。非常遗憾,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正是后一种情况。因此,我才会说:我们在陆川导演的影片里看到的日本兵天生就是野兽!就象豺狼虎豹,平时它们不也是一味嬉戏?可是,一旦开始捕猎,则凶残之极,因此,我们才说他们是野兽,而且天生就是野兽,尽管—它们也嬉戏。
  
  几年前看冯小刚导演的《夜宴》,大失所望,后来我在一次题为《“我的爱永没有改变”——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看冯小刚的〈夜宴〉》(后来收入了我的《我爱故我在—生命美学的视界》一书)的演讲里发过感慨,我说,中国的电影导演的胆子实在太大了。明明是读书不够,却偏偏“敢”想“敢”干。就以冯小刚导演为例,连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都没有看懂,却竟然“敢”拍摄中国版的《哈姆雷特》—《夜宴》。平心而论,陆川导演的这部电影比起冯小刚导演的《夜宴》无疑是好多了,可是,因为“南京大屠杀”这样的选题真的太引人注目了、也太重大了,势必需要大智慧、大反省、大超越,因此,相对而言,陆川导演的努力也还是未能令人满意。没有办法,还是那个中国的电影导演们的老毛病:明明读书不够,却又偏偏太“敢”想、也太“敢”干了。
  
  累了,还是就此搁笔,不想再“自言自语”下去了,不过,最后,我还想问一个问题——算是“自问”而不必“自答”了吧:
  
  电影告诉我们,除了外国人,所有的人都没有能够从南京逃出去,只有两个人例外,就是那两个守城的战士,而且,电影也是以其中的一个小战士的微笑来结束的。但是,不要忘记,这两个守城战士可是被日本兵角川私自“释放”的啊。暂且不说日本兵角川的私自“释放”乃至他本人的自杀是否有足够的逻辑根据与人物真实——我就跳过这个问题来直接问下一个问题吧:如果没有日本兵角川的私自“释放”,我们的这两个守城战士是否就根本逃不出南京?我们是否也就看不到那个小战士的最后的微笑?
  
  要知道,那个小战士的最后的微笑,可是寓意着我们民族的最后的必胜和我们民族的不可战胜啊。
  
  我不愿意再想下去了——因为,我不“敢”再想下去了!
  
  
  
   2009,4,23,凌晨 写于南京
  作者介绍:潘知常,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导师,南京大学国际传媒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刚才看了《南京!南京!》,有几句话,想在这里“自言自语”一下。
  
  前几天在江苏台的《新闻夜宴》做嘉宾,听到他们说起这部电影即将“点映”的事情,也知道第二天他们要连续做两天宣传影片的特别节目,陆川导演以及几位演员都要来,当时,我心里还在想,他们是找的哪些专家去参加观摩“点映”的呢?其中应该有我的一些朋友吧?不过,我也并没有去主动问及。后来,看到有关的节目,出场谈这部影片的都是历史专家,还有林大、南理工的几位教授,但是却没有见到美学、文学或者影视方面的教授,说实话,我心里就有点隐隐的异样的感觉。
  
  至于陆川导演以及几位演员会说什么,我真的没有抱任何的希望,宣传自己的片子嘛,种种的官样说法,我见得多了。
  
  遗憾的是,今天看了影片,我不得不说,我当时的“隐隐的异样的感觉”偏偏就被证实了,呜呼!
  
  写南京大屠杀的影片,我见到的已经不只一部。记得当年吴子牛导演的《南京大屠杀》公映的时候,我是带着一腔热情去观看的,结果是:我不得不在场内替吴导演维持秩序——因为影片真的不尽如人意,当时我后面有一对青年恋人一直都没看电影,而是在拼命窃窃私语。我忍无可忍,只好回过头去对他们说:我们的南京同胞正在流血,你们能不能不再聊天呢?当时,那个男青年很愤愤不平,可是,那个女青年很好,马上就答应了。于是,他们这才不再若无其事地在场内聊天了。
  
  后来,在走出影院的时候,我太太对我说:“你今天很勇敢”。
  
  是吴子牛导演“成就”了我的“勇敢”,因此,我只有苦笑。
  
  第二天,我接受当时《服务导报》的文化记者冯秋红女士的采访,发表了自己的对于吴子牛导演的《南京大屠杀》批评意见。
  
  我知道,这对电影的放映会有一定的影响,可是,我又不能不说。
  
  后来,当时的市电影公司的一位经理告诉我,《服务导报》这篇批评文章导致了南京的《南京大屠杀》影片的票房的直线下滑。
  
  我也经常出书写文章,也经常在电视上亮相,作过一些新闻评论节目、人文艺术讲座类的节目。我知道一部作品的来之不易,尤其是影视作品,那完全是“烧钱”的结果啊,因此,理应宽以待之,不适宜过分苛求。可是,南京大屠杀的题材不同。这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也是一个很容易抢滩票房的选题。因此,要碰这样的选题,就要有被苛求的心理准备。
  
  我相信,陆川导演本人一定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否则,他就不会早就期待着那即将到来的“万箭穿心”的结局了。
  
  当然,我预料“万箭穿心”的结局应该不会出现。因为平心而论,这部电影还是能够看得下去的。公正地说,在迄今为止的所有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里,它,应该是最好的一部。
  
  演员的表演大体没有问题,还是非常到位的。看得出来,他们确实是付出了极为艰辛的劳动。
  
  陆川导演本人也很辛苦。听说他1993年曾经在南京国际关系学院上学,这部影片,无疑是他给南京的最好回报。
  
  可是,我也确实还有一个很大的遗憾。陆川导演毕竟年轻,把握这么大的题材,还是略显稚嫩,影片里也还明显存在着捉襟见肘的地方。
  
  例如影片的线索。南京大屠杀这样的题材,在一部电影里,仅仅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就要挖掘得一步到位,没有远远超出常人的功力,那是绝无可能的。由于铺天盖地的宣传,我也曾经暗自为陆川导演高兴,以为他或许能够成功地解决这一难题。可是,看了影片以后,我只好说,他也并不成功。陆剑雄(刘烨饰)、唐先生(范伟饰)、日本士兵角川(中泉英雄饰)三条线索,各自为政,自说自话,却缺乏彼此的内在贯通。结果,笔墨被一分为三,必然的结果是,三条线索,哪一条也刻画得不够深入,更没有能够勾勒出南京大屠杀的全景。
  
  这样,由于三条线索的安排,影片的内容就不得不局限在“巷战”与“难民营”这样两个焦点之上,结果,南京大屠杀在陆川导演那里也就成了屠杀中国战俘与强暴中国妇女,顺理成章而出现的失误是:南京大屠杀的血淋淋的“屠城”史在陆川导演那里就被悄悄地改写成了"攻城”史。这,实在是一个败笔,也实在远离了历史真实。
  
  设置日本兵角川的角度,就更是值得商榷了。
  
  坦率说,从一开始在种种宣传里得知这个角度,我就有些担心。为此,我在周一的美学课上还专门跟南大的学生讲过我的预感。
  
  可是,现在竟然被我不幸而言中,这却实在是我所非常不愿的。因为,我是真心地希望这部影片能够更好一些、再好一些的啊。
  
  在影片里设置日本兵角川这类的角度,其实在过去也并不鲜见。例如,《战争与和平》里面有彼埃尔,在《辛德勒名单》里面有辛德勒,可是,要知道,他们都是战争的“局外人”,也正是这个“局外人”的身份,才使得他们很容易洞察战争的罪恶。日本兵角川就不同了,他是战争的局内人,是战争中的一方。可是,在激剧的战争状态里,他却能够如此“清醒”,就很缺乏典型的依据了。
  
  其实,日本兵角川就是中国的电影导演陆川,彼“川”即此“川”。一定是我们的陆川导演懊悔自己没有能够早生几十年,没有生于1937,于是,只好委托给日本兵角川来代替自己。
  
  但是,问题也就出在这里。
  
  我一直说,战争,是人性的试金石。不过,它可不仅仅是侵略者一方的人性的试金石,而且,也还是被侵略者一方的人性的试金石。想一想俄罗斯的闻名世界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再想一想我们的南京保卫战,前者坚持了一千多天,而且——胜利了,而我们的南京尽管也坚持了一段时间,可是,却失败了,就应该知道,在“失败”面前,我们恰恰可以从中看到自己民族的国民性深处的某些东西。其实,是我们自己先打败了自己,然后我们才被日本打败。可惜,一旦选择了日本兵角川这个角度,这一切我们就都很难看到了。更不要说,在陆川导演的巧妙设计下,日本兵角川还目睹了我们的所谓“抵抗”。结果,日本兵角川又一次成为我们自身的国民性缺憾的“替罪羊”。我们已经“竭尽所能”,我们也曾经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可是,日本实在太强大了、也太残暴了,因此,我们才输给了他们,这,是否就是中国的电影导演陆川所希望得出的答案?
  
  遗憾的是,这个答案仍旧实在是一个败笔,也仍旧实在远离了历史真实。
  
  事实上,从被侵略者一方来说,南京大屠杀的所谓“抵抗”其实始终都只是陆川导演一个人的“抵抗”,而无以计数的历史照片早已先于陆川导演镜头的设计证明了,陆川导演的“抵抗”不过是一种基于民族情感却纯属夸张失实的“臆想”,刻薄一点,或者应该叫做:意淫。在南京大屠杀史料中大量的并不罕见乃至极为常见的景象是:数百个青壮中国男人竟然被三两个日本兵押送去屠场;在机枪的扫射下,成群的中国人应声倒下,而杀手仅仅是三五个日本兵……
  
  再说说陆川导演近来特别乐道的所谓“中国面孔”吧。其实,几乎所有的历史影像资料中,本来都是存在着这个“中国面孔”的:无论被屠戮者死去的方式如何不同,他们却都有着一张共同的面孔,这就是:麻木、冷漠与无奈。何况,陆川导演自己在受访时不也承认?“我在看这些史料的过程中,基本上是沉浸在黑暗中,你看到的是虐杀虐杀,强奸强奸,反抗就是集中在紫金山保卫战那段时间。12月13日南京陷落之后,你发现基本上整城的中国士兵和百姓就顺从地被驱赶着。当时看到这些,真的是觉得巨郁闷。”那么,这“整城的中国士兵和百姓就顺从地被驱赶着”的时候,他们的面孔是什么?这,才是当时的真正的“中国面孔”啊。
  
  或许,我这样说会让一些人很不舒服,会“拍砖”说,这是“自曝其短”,这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但是,因为真实的历史令人“郁闷”,难道就可以用“臆想”的方式来编造出一段并不“郁闷”的历史吗?当然,我也注意到,陆川导演在多个场合都要提到他的一个善良的想法,这就是此前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影视作品都是在“哭诉”,而哭诉只是一种“弱者的姿态”或“弱者的心态”,而他的电影则要与“弱者”的心态告别,转而“输出一种更高的观点”。可是,一个严峻的问题是:倘若因被凌辱而掩面哭泣是弱者的姿态,那么,为了掩饰自己的曾经掩面哭泣而不惜涂改被凌辱的记忆,把“不抵抗”“臆想”成“抵抗”,这难道就不是弱者的所为了?事实上,掩面而泣和指鹿为马一样——都是在回避事实、回避真实——说到底,仍旧是弱者的心态和弱者的姿态。因此,陆川导演与为他所不屑的前辈导演其实是走在同一道路上的——弱者,仍旧是弱者,而且,还是一个更大的弱者。
  
  何况,战争的罪恶就是因为过于残暴吗?那么,如果面对的不是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极端残暴的题材,我们又该怎样去剖析战争的罪恶呢?我们是否就会束手无策了呢?
  
  以陆川导演目前这样的美学思路,或者还可以如此类推地去拍德国法西斯对于犹太人的大屠杀的电影,可是,如果请他来拍《柏林!柏林!》,拍当年的苏联红军进入柏林后的血腥杀戮,那么,他一定会束手无策了吧?如果请他拍《扬州!扬州!》,拍当年的满清入关后的“扬州十日”,他也一定会束手无策了吧?或者,再请他拍《徐州!徐州!》?拍当年曹操的为报父仇而在徐州的大开杀戒,他是否也一定会束手无策呢?要不,就还是请他再拍一部《南京!南京!》?不过,这次是拍曾国藩、曾国荃弟兄两个率领的湘军在攻陷太平天国的首府南京之后的屠城,那么,他是否还是一定会束手无策?
  
  即便是要写侵华日军的强大与残暴,也完全不必要采取日本兵角川这个角度。试想,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干脆就是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写一个最普通、也最常见的日本兵。他在自己的国家是个善良的儿子、温柔的恋人,甚至,他连杀一只鸡都会因为胆怯而不敢下手,但是,一旦进入战场,就逐渐变得残暴、残忍,逐渐变得杀人不眨眼,逐渐变得不再视自己为人……其结果,就是一旦面对异国之人,他也同样并不视之为人……这样,是否会更好一些?
  
  其实,真正的视角不是日本兵角川,而是作为观众的我们。因此,即便日本兵角川也完全象其他那些日本兵一样的残暴,我们也一样会痛恨这场屠杀。而且,我们还会因此而更加深刻地洞察这场屠杀的罪恶本质。
  
  然而,随着不同于其他那些日本兵的日本兵角川的出场,这场屠杀的罪恶本质却被掩盖了起来。它告诉我们的是:因为那些日本兵本来就是魔鬼,就是杀人狂,因此才有了这场人间惨剧。陆川导演以为,日本兵角川就是那些日本兵是魔鬼和杀人狂的见证,因此自然就铁证如山。然而,离开了对于战争这个人性的魔床的深刻剖析、离开了这场屠杀对于日本兵自身的人性的扭曲这个关键(注意:是战争先杀死了那些大多我本善良的日本兵身上的人性,先把他们从“人”变成了“野兽”,然后,才是他们的杀死了我们的30万南京同胞),这场屠杀的罪恶就已经一方面是罪恶,一方面却又不复是“罪恶”了。因为,在陆川导演看来,那些日本兵本来就完全是一群野兽!
  
  正是因为这一点,我才无论如何都无法认可陆川导演的思考。
  
  当然,我猜测陆川导演倘若看到我的这篇即兴的短短的博文的话,一定会立即为自己辩解,他会说,他在自己的影片里是特别致力于还原日本兵普通人的一面的,也是特别不希望把日本兵塑造成天生的杀人狂魔的,例如,他已经刻意在影片里表现了日本兵的普通生活,诸如江边洗澡、跳舞,等等。可是,我却要说,尽管陆川导演注意表现了日本兵日常的普通人的一面,但是,由于没有注意去写这些作为普通人的日本兵一旦进入战场为什么就如此的残暴、如此的杀人不眨眼,因此,他的这种对于日本兵的日常的普通人的一面的表现是毫无意义的。显然,这里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战争这个人性的魔床逐渐扭曲了他们的人性(这正是他应该也必须去着重加以表现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这些日本兵平时尽管是平民,但是一旦进入战争,却同时就是野兽。非常遗憾,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正是后一种情况。因此,我才会说:我们在陆川导演的影片里看到的日本兵天生就是野兽!就象豺狼虎豹,平时它们不也是一味嬉戏?可是,一旦开始捕猎,则凶残之极,因此,我们才说他们是野兽,而且天生就是野兽,尽管—它们也嬉戏。
  
  几年前看冯小刚导演的《夜宴》,大失所望,后来我在一次题为《“我的爱永没有改变”——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看冯小刚的〈夜宴〉》(后来收入了我的《我爱故我在—生命美学的视界》一书)的演讲里发过感慨,我说,中国的电影导演的胆子实在太大了。明明是读书不够,却偏偏“敢”想“敢”干。就以冯小刚导演为例,连莎士比亚《哈姆雷特》都没有看懂,却竟然“敢”拍摄中国版的《哈姆雷特》—《夜宴》。平心而论,陆川导演的这部电影比起冯小刚导演的《夜宴》无疑是好多了,可是,因为“南京大屠杀”这样的选题真的太引人注目了、也太重大了,势必需要大智慧、大反省、大超越,因此,相对而言,陆川导演的努力也还是未能令人满意。没有办法,还是那个中国的电影导演们的老毛病:明明读书不够,却又偏偏太“敢”想、也太“敢”干了。
  
  累了,还是就此搁笔,不想再“自言自语”下去了,不过,最后,我还想问一个问题——算是“自问”而不必“自答”了吧:
  
  电影告诉我们,除了外国人,所有的人都没有能够从南京逃出去,只有两个人例外,就是那两个守城的战士,而且,电影也是以其中的一个小战士的微笑来结束的。但是,不要忘记,这两个守城战士可是被日本兵角川私自“释放”的啊。暂且不说日本兵角川的私自“释放”乃至他本人的自杀是否有足够的逻辑根据与人物真实——我就跳过这个问题来直接问下一个问题吧:如果没有日本兵角川的私自“释放”,我们的这两个守城战士是否就根本逃不出南京?我们是否也就看不到那个小战士的最后的微笑?
  
  要知道,那个小战士的最后的微笑,可是寓意着我们民族的最后的必胜和我们民族的不可战胜啊。
  
  我不愿意再想下去了——因为,我不“敢”再想下去了!
  
  
  
   2009,4,23,凌晨 写于南京
这个批评有点扯了吧。

他自己不喜欢看哭哭啼啼的悲情片,不喜欢看所谓的“弱者的姿态”,可是如果把他批评的电影里面的桥段去掉,不还是这类的片子。

他不喜欢看电影里面的巷战场面,可是我最欣赏的就是那一段巷战,且不说战争场面可以说是国产电影里面巷战拍的最好的,面对日本军队四面合围优势火力攻击下,国军士兵只能投降做了战俘。然后这些人全部被杀。能够巷战本身就说明这些人的勇气了,投降也是正常反应,只是他们没有料到日军能凶残至斯。。
"中国面孔",
打了败仗的人都是这样的面孔吧.太平洋战争刚开始的时候,英国人,美国人,他们也打败仗,难道也不是这样的面孔.

老是拿什么少数日本兵驱赶一群中国人说事,你说这些手无寸铁的人还能干什么.
我当初就是为了看高圆圆而看的
这评论人也得想想:我国目前制作也就这种水平,你还想怎么?
不犯错,不意淫,不被骂,中国电影怎么可能进步?!
[:a3:]你是为了好看...才看这样的片子么....
:Q:Q还是那句话,难道把日军拍成猪头小队长和傻瓜副手的典型形象才对么?我们被一群猪一样的对手打了八年外加半壁江山,那我们自己算啥?刻画敌人的残忍和强大,并没错来着……
  其实冷静地说,陆川的表达能力确实和大师有差距,并没有很成功的用电影本身让大多数人完全明白他想传递给观众的信息。不过仔细回味一下,还是可以发现《南京!南京!》在细节上是很用功的。比如整个影片一直在细节上表现日军先进文明的一面,同时又很直接地把他们的文明和南京的惨景对比,比如装备精良的日军从平民(包括显然遭受侵犯而死的妇女)尸体旁走过、比如弹钢琴唱歌的同时对折磨死掉的慰安妇视而不见,再比如影片结尾的总对比——用整个影片中日军的杀戮与那场浩大的祭祀典礼对比,这些都是比以往更生动的对日军罪孽的描述,也更加震撼人心。试想,一个拥有如此多文明特点的民族,一个与我们一样拥有丰富感情的民族,怎么会作出那些事?唯一的原因,在他们眼中,中国人根本就不是和他们一样的“人”,而是可以肆意屠戮的动物而已,也正因为这样,才更让人为民族的苦难过去揪心,为那些真正“非人”的磨难而悲恸。所以,我觉得从这一点上来讲,陆川的电影可以说是中国传统那种脸谱化NC化宣传的一次还算成功的挑战。
这个教授的理解能力怎么感觉和小孩子一样
打怂了,就那幅幅B样,全世界都是那个B样。探讨个狗屁人性啊,精神啊,没用。这才是反常理的。
把这篇文章自我吹嘘和装B的文字去掉,意见还算中肯
这是陆导用普世价值和人性化虚构的日军,和70年前用武士道精神武装的日军是两码事
我倒觉得,有几点说的还是对的

描述日本士兵的人性转变,从这个角度去反思战争是对的

但是确实容易给一些不是很了解历史的人造成错觉:那么好的人,怎么一转眼就会变成屠夫呢?刻画的不够
现在很多这样的评论不过是接陆川来炒自己。
我倒觉得,有几点说的还是对的

描述日本士兵的人性转变,从这个角度去反思战争是对的

但是确实容易给一些不是很了解历史的人造成错觉:那么好的人,怎么一转眼就会变成屠夫呢?刻画的不够
bjnr 发表于 2009-4-30 10:44
一部歪曲历史的片子,只能误导不明真相的群众,拍得再好看有何意义
HH-9AA 发表于 2009-4-30 10:48

歪曲历史?他歪曲了什么历史?
现在什么人都以为自己才知道真相
lich_jin 发表于 2009-4-30 10:44

说的很对 中国人就是见不得别人出名 总要打击几下以反衬出自己的伟大

几千年来都是这个德行。。。 无论事情大小总少不了这些人的存在
楼上二位看不得反对意见,你不知道的不等于没发生过,你不理解的就先别否定!

国外现在流行的和平理念,人性化,普世价值观不能取代真实历史,不能为了迎合民主国家接受就去篡改历史,拍得好看掩盖不了错误的历史观,尤其是民族伤痛史!
南京大屠杀不过是日军屠杀中国人最典型的事件,日军整个侵华期间屠杀的中国人超过3000万,有多少在是战场上被杀的,战死和杀人游戏,致死和虐死是不可以等同概念,这是用普世价值和人性化虚构的日军,和70年前灭绝人性的日军是两码事,在整个日本侵华期间没有一例因自责自杀的日军,有自杀的都是在战后,是源于杀人恐惧而不是自责,算是觉悟好的像东史郎也没到自裁的份上,人家宁肯承认侵略史也不会接受像角川这样人性化的没有血性的军人形象,这是对日本天皇和用武士道精神武装的日本军人的污辱,虽然影片更像是为日本人拍的,可怎能怪人家不买账?!
对靠武士道精神和丛林法则武装的日本兽军,奢谈人性已经篡改美化了历史,南京大屠杀是在日本天皇授意下,由皇族成员亲自下达的命令,命令只四个字“全部杀掉”!是妄图用血腥屠杀的恐怖吓倒中国人的抵抗意志,达到迅速灭亡中国的目地,日本军人是在有计划冷静地执行命令,当时的南京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人间地狱----------,而皇族成员主要策划者,计划执行者,战后在美国的保护下,至今仍消遥法外,其后代也在日本现政坛位居高官,战后几十年日本的历史观怪相也就不难理解了;而影片导演究竟想表达什么?是在对历史无知和漠视的前提下,在民族的伤痛记忆上又撒了把盐!
HH-9AA 发表于 2009-4-30 13:56

这话应该我对你说,你不理解的别乱否定!

你就告诉我,陆川篡改了什么历史了?作为一部电影,虽然不是完全纪录片的形式拍摄,但是陆川基本上给电影的每一部分都找到了原型,你就告诉我他篡改了什么历史了?

整个二战期间完全没有一个日军士兵因为自杀?你这大话是不是也放得太过了?
19# 飞扬咖啡狗


关于虐杀有大量史料和图片为证!
这里是被日军用刺刀挑起的儿童,两位百人斩的“角川”和被奸杀虐死的妇女--------


你说的因自责自杀的请举证,陆导编的除外!
20# HH-9AA

自己到樊建川的博物馆去翻日本老兵日记去
如果这算篡改历史,那些八路军医院的日本人怎么算?
是不是因为有日本人反战,就代表日本军人的虐杀就不存在了?
不把日本人圈成一群你就看不惯?
那去看《中国兄弟连》吧,里面的日本人很符合你的要求
gaga8000 发表于 2009-4-29 15:06


这一段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21# 飞扬咖啡狗
陆川篡改了什么历史了?
先说两点:
1。南京被屠杀的主体是无辜平民,有士兵也多是没跑掉的老弱伤兵,只占零头,在片中被当为主体,让人理解南京大屠杀是战争行为,对日军的死祭反而用大量镜头着力渲染,弱化日军屠杀平民的残忍性;
2。用普世价值包装虚构的人性化日军并不存在,确有少数反战日军,但曲指可数,不具代表性,不能代表全部加害者主体,武士道精神嗜血,对敌人也对自己,克服战争和杀人恐惧要靠精神鸦片“慰安”,即有组织的强奸,这是日本国家行为的独创,这也是陆川本片的表现重点,其间重点表现了少数妓女慷慨赴奸,没有丝毫抵抗,平静的被奸死,史料中南京城内外到处都是被奸杀的妇女,而不仅于慰安所,有大量反抗施暴者,甚至咬断其命根,慷慨赴死的为什么不表现,中间叉入个把日本女人,不要忘了这些日本女人多是自愿的,是自愿为国家侵略战争服务的,虽然是服务于“第二战场”,这同几十万中国妇女被强迫,被强奸虐杀有本质不同,让人理解日本人也是战争受害者,同样是模糊侵略者的非正义性;

21# 飞扬咖啡狗
陆川篡改了什么历史了?
先说两点:
1。南京被屠杀的主体是无辜平民,有士兵也多是没跑掉的老弱伤兵,只占零头,在片中被当为主体,让人理解南京大屠杀是战争行为,对日军的死祭反而用大量镜头着力渲染,弱化日军屠杀平民的残忍性;
2。用普世价值包装虚构的人性化日军并不存在,确有少数反战日军,但曲指可数,不具代表性,不能代表全部加害者主体,武士道精神嗜血,对敌人也对自己,克服战争和杀人恐惧要靠精神鸦片“慰安”,即有组织的强奸,这是日本国家行为的独创,这也是陆川本片的表现重点,其间重点表现了少数妓女慷慨赴奸,没有丝毫抵抗,平静的被奸死,史料中南京城内外到处都是被奸杀的妇女,而不仅于慰安所,有大量反抗施暴者,甚至咬断其命根,慷慨赴死的为什么不表现,中间叉入个把日本女人,不要忘了这些日本女人多是自愿的,是自愿为国家侵略战争服务的,虽然是服务于“第二战场”,这同几十万中国妇女被强迫,被强奸虐杀有本质不同,让人理解日本人也是战争受害者,同样是模糊侵略者的非正义性;
HH-9AA 发表于 2009-4-30 15:03
你是真没看明白还是装糊涂,那100名妇女都是妓女是吧,她们都是踊跃报名当慰安妇?!你说这话算中国人吗?!骂你这种人都嫌丢人!
HH-9AA 发表于 2009-4-30 13:56
只要是“人”,就一定会有“人性”,但是人性也有善恶两面。连这个道理都不懂,你还是不要出来现了。
另外从你对祭祀和一百个慰安妇这两场戏的言论来看,你要么就根本没看过《南京!南京!》要么就是你那可怜的小脑袋瓜无法运算复杂的现实世界
电影看了,挺好的,我觉得陆川的主题是对的,只是选择了另一个角度。
拍的角度有新意,但是却有美化日本人的嫌疑
cdaxbcm 发表于 2009-4-30 18:09
您认为该片表达的是人性还是兽性?“她这样活着比死了更痛苦”,“求你杀了我”,因为要施仁慈才杀了你,当人性的善行是用杀人来表达的时候,你所谓人性的善是什么?另外,请拿出证据证明你的脑容量比我的大,谢谢!
HH-9AA 发表于 2009-4-30 20:54
请你写出你引用的这两个台词的场景,因为在我印象里对这两句没印象。
姜老师在被认出多带人出去后,被抓起来,对角川说“shoot me”,没有第二句话,虽然我不认同陆川的安排,让角川射杀姜老师,但我也不认同你的解释。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09-4-30 17:41
说这话算中国人吗?!骂你这种人都嫌丢人!-------先别给自己套上正统中国人的标签,嫌丢人可您还是丢了!
那100名妇女当然不是妓女,只有您才这么认为,她们的大义也确实感人,她们是数万被凌辱姐妹的一部分,据不完全统计南京当时有多达10万余名妇女遭日军奸杀,不分时间地点,仅慈善机构收集掩埋的尸体就有4~5万名,老至七十幼至三岁都无一幸免,有的还是多达几十人次的轮奸,强奸后很多人被开膛破肚,孕妇还被挑出正在发育的婴儿--------这些是任何有善良人类情感的人做不到的,他们不是人,是一群少儿期即开始特殊训练的武士道兽兵,绝不是像“角川”这样怀揣善良人类情感的正常人性,这样的兵对日本人来说是不合格的,是什么,是谁让人变成了禽兽,这是陆导想解释,可惜,用错了答案,再好的摄像,再好的效果制作也掩盖不了影片内容本身的苍白!
而影片所表达的是日军以“和平”方式索要100名妇女去慰安,并和日本自愿慰安的妇女一起混编,用完后一起被处理掉,渲染加害者也是受害者的悲情,意在混淆是非,博取共鸣,虽然日本慰安妇也是可悲的,但她们是和武士道兽兵,政神合一的天皇,和整个日本的战争机器绑在一起的,她们的付出确实变相做了战争帮凶,是兽兵们克服恐惧的精神鸦片,白天疯狂杀人,晚上消遣,但这些本土来的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大部分都是就地狂抓中国妇女,见妇女就奸,日军所到之处慰安所就建到哪里,但这陆导是不屑表现的,因为它太残暴,不符合普世价值和某些国际和平人士的口味,要改,必须得改,这样才能迎合国际化潮流!

说这话算中国人吗?!骂你这种人都嫌丢人!-------先别给自己套上正统中国人的标签,嫌丢人可您还是丢了!
那100名妇女当然不是妓女,只有您才这么认为,她们的大义也确实感人,她们是数万被凌辱姐妹的一部分,据 ...
HH-9AA 发表于 2009-4-30 22:27

你的意思不就是要把所有强奸的方式都拍一遍嘛,年龄低、20多岁,30多岁,老年的,孕妇,多人、一人、杀了的、没杀的,我请问这样拍,你想表达什么?一部2个小时的影片,要用多长时间表达强奸你认为合适?或者说你打算拍一个多长时间的电影描述南京大屠杀主题?!

你所谓“和平”方式就是说,给这个100人,就能保证你们的食物、取暖、安全,不给就.....,你认为这个和平的方式?

谈谈你的构想,让大家看看,如果你证明你的构想更合理,更有说服力,更能让中国民众记住这个国难,我就佩服你,认同你比陆川更牛!
说这话算中国人吗?!骂你这种人都嫌丢人!-------先别给自己套上正统中国人的标签,嫌丢人可您还是丢了!
那100名妇女当然不是妓女,只有您才这么认为,她们的大义也确实感人,她们是数万被凌辱姐妹的一部分,据 ...
HH-9AA 发表于 2009-4-30 22:27

你的意思不就是要把所有强奸的方式都拍一遍嘛,年龄低、20多岁,30多岁,老年的,孕妇,多人、一人、杀了的、没杀的,我请问这样拍,你想表达什么?一部2个小时的影片,要用多长时间表达强奸你认为合适?或者说你打算拍一个多长时间的电影描述南京大屠杀主题?!

你所谓“和平”方式就是说,给这个100人,就能保证你们的食物、取暖、安全,不给就.....,你认为这个和平的方式?

谈谈你的构想,让大家看看,如果你证明你的构想更合理,更有说服力,更能让中国民众记住这个国难,我就佩服你,认同你比陆川更牛!
这文章除去作者的一些文章影响票房之类的自我吹捧之辞,有什么问题?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09-4-30 17:41
少转移话题
我没有说过
你自己要这么想我没话说
HH-9AA 发表于 2009-4-30 15:03

我对你的理解能力无话可说

你可以当我装13
看完之后有点觉得这是日本导演拍的片子,既然除了一个日本演员之外,所有工作人员和演员包括编剧,导演都是中国人,却以一个实施犯罪日本人的角度去看问题,这个度本身就是很难把握的,说实话,陆川在这个度的把握上很显然做的不是太好,所以给很多人以"美化"的看法,当然,说美化确实过于极端了.相信陆川不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看的一部电视剧的一段,讲的是TG三个人和几个日本狙击手之间的战斗,导演可能也是想体现"人性"的东西,花了很大篇幅去描写日本兵,比如中了枪之后的哀号,对其他日本兵说着想家,请他们帮他把信带回去之类的话,结果看了之后却给人产生了仿佛是中国人在侵略日本,破坏他们的家庭幸福的感觉.体现"人性"这东西,如果以敌人的角度去描写的话,就像条红线了,稍微把握不好,就容易适得其反.所以包括国外电影在内,很多导演都选择了以本方或者第三方的角度去体现,这样做还是保险得多.
关于说〈南京南京〉拍得不够惨的朋友,我只想跟你说一下我身边发生的情况:

好多朋友,特别是女性,一听又是讲南京大屠杀的电影,马上就说不想去看,原因就是怕太惨了,承受不了,结果我看过后告诉她们,里面并没有太多的血腥,值得一看,她们又纷纷约朋友去看了。而且看过了都说好、受到很大的震撼,还在向身边的朋友推荐。

相信大家都想更多的中国人、甚至日本人和世界各国的人来面对这段历史,不要忘记这段历史,那么请问,陆川这么做有没有值得称赞的地方?我有理由相信,以后再有人说到制抵日货,无动于衷的人可能会比以前少了很多很多……

PS:正如前面有位朋友说的,2个小时的电影,到底要花多少时间来表现日本军人的绝对残暴才能符合批判者的要求?在这种前提下,又会导致多少人拒绝这部电影?拍南京大屠杀这类电影,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少数人的个人喜好?还是让更多的人正视这段历史?
[:a13:]CD上关于这部电影的帖子太多鸟,俺现在一听到南京两字就犯酸水恶心!
飞扬咖啡狗 发表于 2009-4-30 02:48
要不怎么是叫兽呢???
感觉最近超大里5分党好多
哪有什么日本兵人性的转变,就那个环境,上头都给命令让你杀人了,奸淫掳掠没人管,谁不会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