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闲聊蒋介石与抗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01:42:40
不知道各位看过杨跃进的《蒋介石的幕僚思想研究》这本书没有,杨博士自己搞过一个统计,那就是蒋介石身边的重要幕僚没有一个是坚决抗日的,并且态度上一再含糊不清,像黄郛、张群就不说了,蒋介石的灵魂戴季陶在处理东北问题上更是亲日无比,蒋介石手下的第二号人物何应钦是公认的亲日派,但是,此人在整个抗战过程中不但没有受到冷落,反而一直盘踞重要位置。蒋介石本人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中处理中日关系的,想想看,他的决策多多少少会受到一些影响吧?
何况大量的事实证明,蒋介石在抗战中始终执行着一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紧急内战的既定方针,这点连美国人都看不过眼去。
有人或许要举一下正面战场上的抗击日寇的事实,但是,请不要忘了,关于这一点我党在历来宣传中都没有给予忘记,有人说他读的历史书中没有提这些,呵呵,你自己不读书不看报,难道还要怪罪我党没有宣传到吗?我怎么就在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中学习到国民党正面抗战的历史呢?我怎么就从河南人民出版社八十年代出版的书籍中看到一本郑重其事的介绍国民党正面抗战的书了呢?
可以负责的说,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介绍国民党抗战的书可谓汗牛充栋,自己不看还怪别人啊?是不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是不是等人把饭菜喂到你跟前啊?您老是谁啊?太上皇啊?
宣传正面战场是一回事,但是,国民党的正面抗日是不是就没有值得批评的地方呢?显然不是,而且是有很大的计较的,蒋介石此人一向不懂军事,十足的外行一个,在对日作战中先是畏缩不前,继而玩命死拼,几场大战役下来有生力量消耗殆尽,于是,又想起和平路线,最后干脆躲在西南不出来了,这也算是民族英雄啊?
哪一个民族英雄是这么干的?人家岳飞是“弓两石、箭三尺”起家,人家于谦在敌人薄京师而凛然不惧,可是,我们的“民族英雄”“蒋公”呢?好不容易守了一把南京,结果当官当兵的比老百姓跑得还快,刘备当初还提携难民渡江呢,这些人连刘备都不如,可见风格之低。
所谓的蒋公我看改一个字最好,那就是叫蒋私好了,此人一生自私自利,满嘴巴的礼义廉耻、四维八德,可是做起事来却是十足的下里巴人,张学良说此人要是能称帝早就称帝了。当初国民党右派和蒋介石互相斗可以说是狗咬狗,没啥正义一类的东西,但是,国民党右派倒是说对了一句,那就是你凭啥让我们相信蒋介石不会成为袁世凯呢?好像袁世凯也没有把大位传给儿子吧?
听到孙凤鸣一声枪响就钻到厕所里面的罗家伦吹嘘蒋介石是“忍天下之所不能忍,决常人之不敢决”。那是,日寇打到了华北,占了东北,还不准抵抗,当然是“忍天下之所不能忍”;敌人还没有定下侵略的途经,这边就决了郑州花园口的黄河大堤,当然也是“决常人之不敢决”了。
戴季陶在他的《领袖的认识》中吹捧蒋介石是“不喝茶而喝白开水,由此可见其精神”,卧槽,很多老百姓也不喝茶,就喝白开水,他们是不是也“由此而见其精神”啊?戴季陶还说“蒋先生在日记上绝不自己欺骗自己”,再卧槽,蒋先生当然不自己欺骗自己了,他欺骗的是天下人。
有人说我党是游而不击,请问啥叫“游而不击”啊?那歼灭的52万鬼子都是您老给包圆的不成?
陕北红军编成三个师,这是正规的编制,可是就在这个正规的编制中,陈赓旅对日作战时部队还使用长矛,这不是咄咄怪事吗?这样的武器去面对钢铁的时候,谁想过是怎么样一个场面呢?请问昆仑关抗战的时候,杜聿明部队中有没有长矛啊?武汉会战有没有长矛啊?我党当时直接指挥的军队中炮兵屈指可数,火炮到了淮海战役时集中一次打击也不过是100多门而已,何况抗日了。
原国民党军陆军副总司令汤尧回忆说,史迪威曾经在1944年7月问过国民政府军委会后勤部,为啥不给共产党麾下的部队补给,后来汤尧就拿这个事说给部长俞飞鹏,俞飞鹏大怒,问这些人:“谁让你们补给奸军的?”众人说这是美国人史迪威的意见,俞飞鹏更火了,他说:“你们是听委员长的,还是听史迪威的?中国人就是喜欢听外国人的话,天生的亡国奴相,你们以后再这样糊涂就报告委员长,以勾结奸匪论处。”(《我所知道的蒋介石》该书217页,廖耀湘转述汤尧的回忆)
俞飞鹏一不留神把实话给说了出来,原来不补给我党麾下的抗日部队是“民族英雄蒋公“的意愿,呵呵,这也叫抗日领袖吗?而且,还把十八集团军说成奸军,这也是奇闻啊。俞飞鹏那句话“中国人就是喜欢听外国人的话,天生的亡国奴相”如果用在贴美国人屁股的蒋介石集团身上倒是十分恰当。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说,台尔庄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听到有人庆贺这次抗战胜利的活动就告诉侍从人员要他们离远一点,李说蒋介石不是不愿意看到抗战胜利,而是不愿意看到非嫡系部队的胜利。这种器局领导民族抗战,可乎?

http://junshi.daqi.com/bbs/00/2549460.html不知道各位看过杨跃进的《蒋介石的幕僚思想研究》这本书没有,杨博士自己搞过一个统计,那就是蒋介石身边的重要幕僚没有一个是坚决抗日的,并且态度上一再含糊不清,像黄郛、张群就不说了,蒋介石的灵魂戴季陶在处理东北问题上更是亲日无比,蒋介石手下的第二号人物何应钦是公认的亲日派,但是,此人在整个抗战过程中不但没有受到冷落,反而一直盘踞重要位置。蒋介石本人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中处理中日关系的,想想看,他的决策多多少少会受到一些影响吧?
何况大量的事实证明,蒋介石在抗战中始终执行着一条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紧急内战的既定方针,这点连美国人都看不过眼去。
有人或许要举一下正面战场上的抗击日寇的事实,但是,请不要忘了,关于这一点我党在历来宣传中都没有给予忘记,有人说他读的历史书中没有提这些,呵呵,你自己不读书不看报,难道还要怪罪我党没有宣传到吗?我怎么就在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中学习到国民党正面抗战的历史呢?我怎么就从河南人民出版社八十年代出版的书籍中看到一本郑重其事的介绍国民党正面抗战的书了呢?
可以负责的说,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介绍国民党抗战的书可谓汗牛充栋,自己不看还怪别人啊?是不是太把自己当回事了?是不是等人把饭菜喂到你跟前啊?您老是谁啊?太上皇啊?
宣传正面战场是一回事,但是,国民党的正面抗日是不是就没有值得批评的地方呢?显然不是,而且是有很大的计较的,蒋介石此人一向不懂军事,十足的外行一个,在对日作战中先是畏缩不前,继而玩命死拼,几场大战役下来有生力量消耗殆尽,于是,又想起和平路线,最后干脆躲在西南不出来了,这也算是民族英雄啊?
哪一个民族英雄是这么干的?人家岳飞是“弓两石、箭三尺”起家,人家于谦在敌人薄京师而凛然不惧,可是,我们的“民族英雄”“蒋公”呢?好不容易守了一把南京,结果当官当兵的比老百姓跑得还快,刘备当初还提携难民渡江呢,这些人连刘备都不如,可见风格之低。
所谓的蒋公我看改一个字最好,那就是叫蒋私好了,此人一生自私自利,满嘴巴的礼义廉耻、四维八德,可是做起事来却是十足的下里巴人,张学良说此人要是能称帝早就称帝了。当初国民党右派和蒋介石互相斗可以说是狗咬狗,没啥正义一类的东西,但是,国民党右派倒是说对了一句,那就是你凭啥让我们相信蒋介石不会成为袁世凯呢?好像袁世凯也没有把大位传给儿子吧?
听到孙凤鸣一声枪响就钻到厕所里面的罗家伦吹嘘蒋介石是“忍天下之所不能忍,决常人之不敢决”。那是,日寇打到了华北,占了东北,还不准抵抗,当然是“忍天下之所不能忍”;敌人还没有定下侵略的途经,这边就决了郑州花园口的黄河大堤,当然也是“决常人之不敢决”了。
戴季陶在他的《领袖的认识》中吹捧蒋介石是“不喝茶而喝白开水,由此可见其精神”,卧槽,很多老百姓也不喝茶,就喝白开水,他们是不是也“由此而见其精神”啊?戴季陶还说“蒋先生在日记上绝不自己欺骗自己”,再卧槽,蒋先生当然不自己欺骗自己了,他欺骗的是天下人。
有人说我党是游而不击,请问啥叫“游而不击”啊?那歼灭的52万鬼子都是您老给包圆的不成?
陕北红军编成三个师,这是正规的编制,可是就在这个正规的编制中,陈赓旅对日作战时部队还使用长矛,这不是咄咄怪事吗?这样的武器去面对钢铁的时候,谁想过是怎么样一个场面呢?请问昆仑关抗战的时候,杜聿明部队中有没有长矛啊?武汉会战有没有长矛啊?我党当时直接指挥的军队中炮兵屈指可数,火炮到了淮海战役时集中一次打击也不过是100多门而已,何况抗日了。
原国民党军陆军副总司令汤尧回忆说,史迪威曾经在1944年7月问过国民政府军委会后勤部,为啥不给共产党麾下的部队补给,后来汤尧就拿这个事说给部长俞飞鹏,俞飞鹏大怒,问这些人:“谁让你们补给奸军的?”众人说这是美国人史迪威的意见,俞飞鹏更火了,他说:“你们是听委员长的,还是听史迪威的?中国人就是喜欢听外国人的话,天生的亡国奴相,你们以后再这样糊涂就报告委员长,以勾结奸匪论处。”(《我所知道的蒋介石》该书217页,廖耀湘转述汤尧的回忆)
俞飞鹏一不留神把实话给说了出来,原来不补给我党麾下的抗日部队是“民族英雄蒋公“的意愿,呵呵,这也叫抗日领袖吗?而且,还把十八集团军说成奸军,这也是奇闻啊。俞飞鹏那句话“中国人就是喜欢听外国人的话,天生的亡国奴相”如果用在贴美国人屁股的蒋介石集团身上倒是十分恰当。
李宗仁在回忆录中说,台尔庄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听到有人庆贺这次抗战胜利的活动就告诉侍从人员要他们离远一点,李说蒋介石不是不愿意看到抗战胜利,而是不愿意看到非嫡系部队的胜利。这种器局领导民族抗战,可乎?

http://junshi.daqi.com/bbs/00/2549460.html
打脸太不留情面了!!:D
为什么国民党会落下“消极抗日”的骂名?从31年到37年,许多国民党将士为了抵御暴日的侵略,浴血奋战。

32年淞沪抗战

33年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

36年绥远抗战

以及马占山、李杜等东北义勇军

但,为什么国民党会落下“消极抗日”的骂名?



这都因为老蒋为首的国民党当局之故也!!要说老蒋卖国,确实也有点冤枉他。可惜他的爱国方式是:“若与日战,5日即可亡国。”而满清遗老吉林军署参谋长熙洽就说得更明白了:“不用说东北军队,就是全国军队也难以打垮日本。在中国历史上,凡是来了外患,都是在战争中打亡国的,没有谈判亡国的。” 这是一种“落后只能挨打”的悲观理论。由此看来,说国民党在37年以前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并没有冤枉了它。“不抵抗”的恶名是国民党自己挣来的,怪不得别人栽赃。
              


37年前后,面对全国各阶层人民不断高涨的抗日救亡怒潮和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国民党当局被迫改弦更张,走上了抗日的道路。但是说国民党奉行的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大体上并没有冤枉它。在七七事变后的一年多一点时间内,国民党的抗战还是比较积极的。对此,共产党并没有一笔抹杀。《毛泽东选集》总应该看过吧?其中是这样写的:“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这一个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在这个时期内,日本侵略者的大举进攻和全国人民民族义愤的高涨,使得国民党政府政策的重点还放在反对日本侵略者身上,这样就比较顺利地形成了全国军民抗日战争的高潮,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抗战以来全国军队的英勇牺牲,我们是十分敬佩的,但是需要从血战中得出一定的教训。”因此毛泽东又指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而不带群众性,是决然不能胜利的。”“从参战的成份说来则是片面的,因为抗战还只是政府和军队的抗战,不是人民的抗战。几个月来许多土地的丧失,许多军队的失利,主要的原因就在这里。”此外,军事上的错误,也是丧军失地的一个大原因。打的大半都是被动的仗,军事术语叫做‘单纯防御‘。这样的打法是没有可能胜利的。”“如果大量军队采用运动战,而八路军则用游击战以辅助之,则胜利之券,必操我手。”
              
              

在这一阶段,国民党的问题虽然不在于不抗日,而在于片面抗日,但是国民党的失策造成的影响是及其恶劣的。首先,国民党自己不发动群众,实行全民抗战,更害怕共产党发动群众,因而压制群众的抗日。38年6月,国民党西安当局逮捕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西安总队长。38年8月,国民党武汉卫戍司令部下令解散“民先队”、“青年救国团”等群众救亡团体,把要求抗日的民众推向共产党那边。其次,“单纯防御”而不是机动作战使国民党军队在日军的优势火力下损失惨重。有时一天之内,竟有10团官兵葬身于日军的炮火之中,由此在国民党军队中造成了一种严重的失败情绪。而单纯的横向防御,往往一点遭突破后便引起全线崩溃,且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以至一溃千里。原先预设的二线阵地往往不起作用,如淞沪会战中,张治中率部花费数年功夫兴建的吴福线国防工事未经使用便放弃了。37年11月,抗战正式爆发后不过几个月时间,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了。
              
              

同时期,武器装备十分简陋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却逆向而上,杀向敌后。敌占区的广大民众,急切地盼望有人来组织和领导他们保家卫国。在共产党那里,他们看到了希望,各种抗日武装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就以冀中根据地的开辟为例。37年10月,共产党员吕正操率领的原东北军53军388旅691团,拒绝与大部队一起往南长途竞逃,在晋县改称人民自卫军誓师抗日。他们与共产党保属特委组织的河北游击军互相配合,在半年中控制了整个冀中平原,建立了38个县的抗日政权。38年4月,人民自卫军和河北游击军一起粉碎了日军的第一次扫荡,在冀中打开了抗日的新局面。
              
              

再看地方政府,晋东北18个县的县长大多逃之夭夭,留下了五台县宋劭文和盂县胡仁奎两位县长,与共产党合作,参加了晋察冀边区的创建工作。到38年10月,八路军在敌后创建了晋察冀、晋冀鲁豫、晋西北、山东等抗日根据地,形成了广阔的敌后战场。八路军从改编时的4万多人发展到15万多人,成为华北抗战的中坚。新四军也开辟了苏南和华中抗日根据地,从开始时的1万人发展到2万5千人。到38年底,与八路军和新四军作战的日军已经达到40多万,占侵华日军总数68万(东北地区除外)的58%,敌后根据地逐渐成为了抗日的主战场。
              
              

由于正面战场的抵抗和敌后战场的开辟,打破了日军“速战速决”的美梦。38年10月武汉、广州沦陷后,日军被迫停止了战略进攻,转而将主要力量用于敌后,对付共产党的抗日武装。自38年11月到39年7月的9个月中,日军在8个月中以85%的兵力对敌后根据地进行扫荡,仅以1个月的时间用15%的兵力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作局部进攻。同时,日本对国民党加强了政治诱降,用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三原则作为诱饵,企图实行其“以华制华”的目的。而英美对日采取绥靖政策,极欲作为调停者,不惜以牺牲中国抗战的代价来维持所谓和平。在此气候下,国民党开始转向。亲日派汪精卫公开投敌,而英美派蒋介石则走上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道路。
              
              

39年1月,国民党在五届五中全会上,确立了“防共、溶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到了39年11月的五届六中全会上,国民党进而从“政治限共为主”转变为“军事限共为主”,并发出了进攻八路军、新四军的密令。进入相持阶段以来,日军对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主要进行局部的有限进攻,实施“政治和战略上”的压制性作战。每次作战通常在一个月之内,且往往在到达预定地区后即行停止或撤回。国民党军队则始终在战略上采取消极的防御作战,缺乏对敌军的主动进攻,因此在南昌、随枣、枣宜、豫南、上高、长沙等一系列会战中,尽管广大爱国官兵不乏英勇抗敌,壮烈牺牲,却往往不能打破日军的作战企图。
              
              

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了确保在中国的占领区,使之成为太平洋战争的兵站和基地,对敌后根据地实施了更加残酷的大扫荡和治安强化运动;对国民党则继续执行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当日军使用在华总兵力的72%对敌后根据地进行以“三光”政策闻名的最惨无人道的大扫荡时,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反而沉寂了下来。最能反映出国民党消极抗战的是蒋介石与史迪威之间的冲突。欧战爆发后,英美对华支援转趋积极。40年10月,英国首先开放了封锁已达3个月的滇缅路,援华物质开始源源进入。41年11月,滇缅边境情况紧急,为了确保滇缅路国际交通线的通畅,决定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于是有42年初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由于各方面的原因,10万远征军作战5月有余,最终以损兵折将而告终。中国西南唯一的国际交通线被切断。42年1月,同盟国正式组织中国战区,蒋介石任统帅,美国的史迪威出任参谋长。史迪威对中国的期望很大,上任不久就提出中国军东进夺还武汉和南进夺取河内的作战计划。罗斯福也希望蒋介石尽快在中国开辟第二战场,蒋介石则推说中国军队的装备落后,补给困难,要等打通印缅道路得到充分援助物质后,才能作战。在开罗会议期间,在谈到对日作战问题时,蒋介石没有表现出什么兴趣。罗斯福终于明白了:“中国军队一心只放在监视共产军上,根本无心和日军作战。”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后,分别退往云南和印度接受美械装备和训练。按照开罗会议的商议,中国军队将在1944年春季向缅甸日军发动进攻,可是届时中国军队却迟迟不动。罗斯福多次催促蒋介石出兵,蒋介石以美国不给10亿美元贷款为由,要把第二次缅甸战役推迟到1944年雨季以后。罗斯福被蒋介石的态度激怒,放出狠话:“如果阁下再不出兵,美国将断绝一切经济军事援助。”在罗斯福的强压下蒋介石才被迫出兵,1944年4月,何应钦率新军进入缅甸,开始了第二次缅甸战役。史迪威对蒋介石只想得到武器装备却不愿作战的作法十分不满,几次要美援装备共产党的军队,并提出按战斗力来分配援助物资。44年9月为解救在滇西龙陵的远征军,史迪威提出调围堵陕甘宁边区的胡宗南大军南下作战。这下戳到了蒋介石的痛处,最终导致了史迪威的离任。从此罗斯福对中国军队的抗战彻底丧失了信心,连向中国军队提供武器的热情也冷却了。魏德迈上任后,向罗斯福提议用美式武器为中国军队装备三十六个师,并进行美式训练,被罗斯福搁置不理。
              
              

国民党的消极避战带来的是其军队的腐朽。
              
              

进入1943年后,美军于2月7日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的胜利,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从此日军开始走下坡路。1943年春夏,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在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后,开始进行局部反攻。到43年底,基本恢复了原有的根据地面积。44年八路军和新四军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反攻,大片国土被解放,日伪军龟缩到铁路沿线的狭小区域中。与之成为鲜明对照的是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由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连连败退,海上运输线被美军切断,急须在中国大陆打通一条从满洲到越南的陆上通道,并攻占美军在中国大陆的军用机场。1944年春季,日军结集50多万军队向豫湘桂地区大举进攻。驻河南的汤恩伯守军40余万,面对5万多日军的进攻,竟然全线溃败,前后不过38天,河南全省就被日军占领。守军司令汤恩伯首先脱离战线逃走。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国守军无心抵抗,军官们则忙著把自己的亲属财产转移到安全的内地,在战场上甚至出现几百人的日军败走上万人??中国军队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丧失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等省大部和贵州一部,丢失大小城市146座及美军空军基地7个,飞机场36个。在已成为强弩之末的日军面前,国民党军队遭此败绩,不由得蒋介石不感叹道:“国土丧失之广,战地同胞流离痛苦之深,国家所受的耻辱之重,实在是第二期抗战史中最堪悲痛的一页。”

              
              

抗战结束后,由于国民党抗战中的表现,虽然其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占绝对优势,却尽失民心;共产党在各方面都处于弱小的地位,力量相差悬殊,但却拥有民心。结果是,抗战胜利后不久,国民党便在三年半的内战中输给了共产党。民心不可欺,民心不可违!
文章总体不错,不过说TG歼灭52万鬼子似乎夸张了。
国军有多少军队,有没有统计,有多少高将官一级的投降,有没有数字?
hahagegege 发表于 2009-4-22 01:43
数字到处都有,自己不愿花工夫支找。
秦帝国 发表于 2009-4-22 01:33

歼灭?这个就有的扯春秋笔法了,TG一般都是说,毙伤俘52万。。。。。。
hahagegege 发表于 2009-4-22 01:43

抗战中的国军数量只有大概数字,没有详细统计,如果再算上强征的民夫和炮灰根本扯不清楚。。。。。。


还有在最近南京失守的问题上,又发现了新的真相
南京失守是时间问题,但是这样失守,而且对国民连个交代没有,那无畏上将唐生智和花生米足够立两个跪像在南京!
一开始没准备死守,只想象征性守一下.这种情况下唐跳出来领衔挂帅,但是,计划进行中蒋又改主意了,准备死守,(淞沪时蒋也玩过临时改主意这手)于是全面混乱发生了,开始的计划全部作废,如何防御部属全部混乱,(新增许多部队)整个作战计划和撤退方案一片混乱.而且根本没有系统的守不住时如何安排军民撤离的计划.......最后还命令根本连城墙都守不住的部队正面突围,穿越日军阵地撤退

以下内容我不做评价,大家先看看再议:
执法队只管按花生米的命令搬空转移南京的资料和政府控制的文物珠宝黄金,销毁四大家族欠的帐务,同时以汉奸罪杀掉债权人和知情人
南京沦陷了,一切花生米之前贪污和盗窃国家财产的证据就都消失了,而且绝对不能有秩序地陷落,南京陷落的越惨,混乱越严重,证据和文献的失踪也就越合理
南京事先没有作疏散,政府文件和从上海运来以及南京政府库存的家底都没有运走也没有被日军缴获的记录,倒是花生米等四大家的资产因为大屠杀而比全中国都富了
和花园口用来掩盖国军的临阵脱逃一样,南京的莫名其妙陷落也是掩人耳目而已

原作者给出的资料来源: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卷40财产损失调查)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卷41中央机构财产损失调查)

还有在最近南京失守的问题上,又发现了新的真相
南京失守是时间问题,但是这样失守,而且对国民连个交代没有,那无畏上将唐生智和花生米足够立两个跪像在南京!
一开始没准备死守,只想象征性守一下.这种情况下唐跳出来领衔挂帅,但是,计划进行中蒋又改主意了,准备死守,(淞沪时蒋也玩过临时改主意这手)于是全面混乱发生了,开始的计划全部作废,如何防御部属全部混乱,(新增许多部队)整个作战计划和撤退方案一片混乱.而且根本没有系统的守不住时如何安排军民撤离的计划.......最后还命令根本连城墙都守不住的部队正面突围,穿越日军阵地撤退

以下内容我不做评价,大家先看看再议:
执法队只管按花生米的命令搬空转移南京的资料和政府控制的文物珠宝黄金,销毁四大家族欠的帐务,同时以汉奸罪杀掉债权人和知情人
南京沦陷了,一切花生米之前贪污和盗窃国家财产的证据就都消失了,而且绝对不能有秩序地陷落,南京陷落的越惨,混乱越严重,证据和文献的失踪也就越合理
南京事先没有作疏散,政府文件和从上海运来以及南京政府库存的家底都没有运走也没有被日军缴获的记录,倒是花生米等四大家的资产因为大屠杀而比全中国都富了
和花园口用来掩盖国军的临阵脱逃一样,南京的莫名其妙陷落也是掩人耳目而已

原作者给出的资料来源: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卷40财产损失调查)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卷41中央机构财产损失调查)
秦帝国 发表于 2009-4-22 01:33
LZ的意思好像是中国军队歼灭日军52W,而不是只说TG
hahagegege 发表于 2009-4-22 01:43

只要看看汪伪政权有多少将领、有多少部队就行了。那几个方面军集团军什么的,各个都是原来的国军整个改编的,人都不换一个。
从军事角度来说,国军是很烂的。
国军的烂,更多还是从政治烂掉.

军事烂可以补,可以学,苏德战争苏军初期不是给德军揍的半死,美军英军初期也投降放弃了很多地方,但是只要有信心和想法,欠债可以还,丢掉的可以打回来.

一旦政治烂掉,即便有了武器装备,也不一定有了进取心了.准备着未来的掐架了.

国军的部队,如果真的要打到底,玩命起来,也是很凶悍的,衡阳就打的挺凶狠的.最怕就是不打直接跑,跑了控制不住又变成溃兵的.遇到这样的溃兵,就没啥好说了.
问题是国军在军事上学的出来吗???一支烂得没了人形的军队,你能指望他成为优等生???
苏军初期是被打得够戗,之前有的仗也不怎地,但人家打过日本。
人家出过军事大家,国军呢,打过谁?有什么露脸的事可以说说??
衡阳?怎么不说长沙?不是更可以吹吗?
就那么回事,那不叫打仗,不过就是打群架,互殴而已,不足为道。
为什么那些国粉不敢来正视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