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隋唐英雄第一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0:32:32
隋唐英雄第一人
小时,爱听英雄故事,并为之神往,爱听<隋唐演义》中的瓦岗英雄,英雄们做事光明磊落,武功高强,讲义气,舍己为人,不惜命,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有一股人间的浩然正气,正直,善良,勇敢,言必信,行必果,不乱杀无辜,忠一不二,除暴安良,惩恶扬善,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对得起父母,亲戚,朋友,邻里,百姓。是人间的大丈夫,真丈夫,真英雄。

及至长大,认识了两个字,读了几本史书,自恃自己能辨别善恶和是非了,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瓦岗英雄的形象也逐渐化为泡影,在脑海中被击得粉碎,现实和梦想差别太大,就看看历史上隋唐英雄们的形象吧。(文人除外)

秦琼:山东好汉,著名的秦二哥,讲义气,够朋友,交朋友就交秦叔宝这样的,一对双锏,打遍山东无对手,一匹黄骠马,马踏黄河两岸,何等威风,忠孝两全,最讲“义”字。历史上的秦琼呢?光主子就换了好几位,主要主子四位:张须陀、李密、王世充、李世民。辅助主子两位:来护儿、裴仁基,共六位主子。先在来护儿帐下,山东民变,就跟着张须陀四处镇压变民,很卖力气,张须陀对秦琼可谓恩重如山,好的不能再好了,随张须陀调往河南,镇压李密的瓦岗军,大海寺一战,张须陀被击毙,秦琼逃脱,带领一部分人依附了隋朝的另一位大将裴仁基,对隋朝倒是挺忠心,是隋政权的维护者,不幸的是不久裴仁基带领人马投降了李密,没奈何,秦琼只好跟着,这才成为瓦岗军的一员,不知张须陀在天之灵做何感想,也许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吧,义字算什么,自己的前程要紧呀,李密得到秦琼自然大喜,引为心腹,任他为内帐骠骑,自己的禁卫军,可惜这时的瓦岗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秦琼只表现了一次,瓦岗军便失败了,李密逃往长安,秦琼只得再次易主,投靠了李密的死敌王世充,这样的勇将,王世充当然收下,对他也不薄,这是秦琼却发现王世充是个多诈之人,不好处,于是找了个机会,主动降唐,成了李世民的人了,跟定了最后一个主子,幸好李世民没有失败,没有被击毙,要不然我们的秦二哥不知有投靠谁了。“义”字好像跟他关系不大,离英雄二字好像也差不少,也许我辈对他期望太高了,所以失望也越高。实则他更像一个高级打工者,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鸟择木而栖,将择主而仕,先找个主子好好干,待有了点名气,再谋个高枝,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人才哪里都需要,抢到了人才也就抢到了天下,秦琼打仗勇敢倒是很出名的,武夫嘛,提着脑袋干呀!所以在乱世很吃香,跟这些主子只是上下级关系,不算朋友,不用讲什么义字,秦二哥运气也不错,最后终于觅到了一个明君,自己也光宗耀祖,风光无限,名垂青史,成为义的典范,不过在统一战争结束后,秦二哥由于打仗不要命,自然是伤痕累累,不久即病死了,不过回头想一想,我们的秦二哥一辈子也不容易,靠一把子力气,能混到开国元勋,也够难为他的了,只是与演义中的相差不少。

罗士信:至今都纳闷,他的名声在演义中怎么那么好,一人兼有罗成和罗士信两人原型。罗成:隋唐第七条好汉,帅哥,白马银枪,罗家枪法天下无敌。罗士信:四猛第一猛,力大无穷,跟李元霸相抗衡。演义中的罗成是罗艺之子,而历史上记载罗艺有儿子,况罗成马陷淤泥河,被乱箭射死的地点与历史上罗士信被斩的地点基本一致,故罗成的原型应是历史上的罗士信,历史上的罗士信可是个杀人狂魔,双手沾满了累累血骨,十四岁便跟着张须陀四处扫荡变民军,极其残忍。一次变民军刚列好阵,罗士信飞骑过去,连斩杀数人,刺下一个人头,抛向半空,又用长矛接住,挑起来来回飞奔,炫耀自己,变民军大为吃惊,一个小孩呀,放在现在也就是个初中生,如此狠毒,每杀一人,割下一个鼻子,穿起来,揣入怀中,回去计算杀了多少人,张须陀很是欣赏,引为副手。隋炀帝闻后大喜,这可是我们大隋朝的少年英雄呀,得树为典型,立为全国生产标兵,劳动模范,号召全国向他学习,派使节隆重慰问,并派画师画下张须陀、罗士信二人的作战实地图,慢慢在家欣赏,由是罗士信名声大噪。张须陀亡后,罗士信依附了隋将裴仁基,随裴仁基降了瓦岗军,可惜时间不长,在一次战斗中被王世充俘虏,王世充对这个隋朝的少年英雄倍加礼遇,同他住在一起,一块吃饭,罗士信十分感动,遂降了王世充。后王世充要强行将罗士信的马送给王道询,罗士信大怒,于是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向唐王朝投降,倒打一耙,转而攻击王世充,在攻千金堡的时候,罗少保再显英雄本色,屠城,男女老幼,一个不留,全部杀光。以后就跟着李世民,在进攻河北军团时,被刘黑闼活捉,将其斩首,应了中国的因果相报之说,据说罗士信死的很壮烈,很有点英雄气概,为大唐王朝捐躯,这个应被历史所唾弃的人,其一生以杀人为主,只为政府、贵族、地主卖命,无“善”、“义”可言,恶贯满盈,喜欢血腥的人喜欢他。大隋王朝的少年英雄,大唐王朝的烈士,名声多好,隋唐二朝争相宣传的对象,这就难怪在演义了,一方面勇力盖世,天下无敌,虽又些傻,但却时瓦岗军的擎天柱。另一方面,英俊飒爽,神采奕奕,酷呆了,成为少女们心中追逐的偶像。

李勣:军师徐茂功,半仙,诸葛亮式的人物,能掐会算,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与秦琼、罗士信不同,李勣可是瓦岗军元老级的人物,据说少年时还作过一段游侠,家里比较富有,随翟让起义,与单雄信一起是翟让的左右手,铁杆哥们。李密发动政变,诛杀翟让的时候,翟让的这两个哥们,单雄信跪地求饶,李勣夺路而逃,就当时情况而言,寻求自保无可厚非,情况紧急之下,单雄信的做法比李勣要高明,既是政变,肯定准备充分,结果李勣逃到门口,被卫士一刀砍伤,差点给砍死,对李勣、单雄信这样的人,李密是要用的,没有难为他俩。但后来李密让李勣镇守黎阳,让他退出了权力中心。李密被王世充击败后,归降了唐朝,这时李勣还在黎阳,管着李密的十几个州府,李勣很会来事,经过缜密研究,向李渊献上版图,声称这些地盘都是魏公的,应由李密呈上,自己只是李密的属下,意为自己只忠于李密,李密降唐,我也只有随着。李渊闻后很是欣赏,认为李勣是个难得的大忠臣,赐姓李,仍命他镇守黎阳,从此我们的茂公军师便改姓李了。不久夏国军队南下,攻击卫辉,路过黎阳,并没有去攻黎阳,李勣派手下勇将丘孝刚进行骚扰,被激怒,夏军回军转而攻黎阳,李勣不堪一击,全军覆灭,只率百骑逃走,无奈老父徐盖被夏军活捉,在外盘旋了十几日,只得向夏军投降。夏主窦建德仍让他镇守黎阳,把徐盖带回其首都洺州,做为人质。李勣暗中密谋叛乱,为争取到夏主的信任,出了几个点子,夏主很高兴,把李勣视为自己人。李勣又与一变民首领李商胡约好一起举事。与李商胡结为兄弟,生死与共,成患难之交,拜李商胡的母亲霍女士为干娘。一切准备就绪,请夏主南下,夏主应允,不料临时有事,便派曹旦先行,渡过黄河,李商胡宴请曹旦手下大将,趁饮时,将夏军二十三位将领全部杀掉,李商胡派四艘大船运送士兵,杀三百余人,不料有一兽医逃脱,报告曹旦,曹旦遂严加防范。李商胡、李勣发动攻击,李商胡击败夏军,李勣攻曹旦大营,见已有戒备,无处下手,也顾不上什么兄弟了,率领几十人逃往长安去了。李商胡自然不会坚持多久,夏军攻击,将其斩首。李勣精心策划的叛乱,就此平息。夏军将领请求斩徐盖,夏主对李勣却很够意思,下令将徐盖释放。生死关头,父亲、朋友都是次要的,自己的命是最主要的,跑的比兔子还快,以后的事也可证明。虎牢之战,李世民大获全胜,王世充投降,此时的单雄信早已是王世充的将领,自然也就成了俘虏,李勣和单雄信感情最密,两人约定: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李勣向李世民请求饶了单雄信,愿意用自己的官爵换取单雄信的命,李世民不准,单雄信说我早就知道你(李勣)不会办这件事的。意为我早就看透了,李勣说我不是怜惜我的生命,为了国家,为了你的妻子儿女,我不能死。于是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请单雄信吃下,说我的肉随你一起化为尘土,算是不负前言。就这件事现在看来,很有点做秀的味道,反正自己不想死,什么样的理由都能找出来,不过能为朋友割下一块肉,也是很不容易的了。李勣在其后的政治生涯中,做事很圆滑.在巩固大唐边疆的战争中颇有建树,号为名将,其一生有义和忠的一面,但有瑕疵,是一个中上人物.在没有生命危险的前提下做的较好.

李靖:演义中都神了,风尘三侠之一,天下的事他什么都知道,预言家.隋末,李靖是马邑郡丞,相当于现在某县政府的秘书长.在一次李渊于突厥的战斗中,看出李渊要谋反.借机出逃,去追赶已去江都的炀帝,准备告发李渊,不料道塞不得前行,不得已只得先返回长安.李靖此举之目的无非有二:一是对隋的忠心.二是想借机升官发财.也许是炀帝临走之时对他交待过什么,令他监视李渊.李渊自然不会饶过李靖,在攻打长安时将其擒获,就地斩首,当刀架到脖子上的时候,我们的李大侠就把忠义抛到脑后去了,大声疾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李渊壮其言,将其饶恕.唉,一关系到自己的性命,什么都可以不要了,悲乎?也由于这件事,李靖在其后的政治生涯中,格外小心,不参与李家的其他事,只重军事方面,这才得以善终.

程咬金:大魔国国主,福将,三斧子定瓦岗,喜剧人物,没有大老程,演义将减色不少.历史上程咬金这一辈子倒也平安,没有什么突出的战绩,只是到了晚年,犯了当今政府里的50岁现象,在攻打突厥时,中饱私囊,犯了贪污罪,晚节不保,令人可惜. 王君廓:大刀王君可,史中更是狡诈多变,不提也罢!!

这就是我们的瓦岗英雄,隋唐精英,读之难免让人沮丧,他们都跟了一个明君,是胜利者,有政府扶持,大加颂扬,才有了演义中的光辉形象,对他们有些不满意. 冥冥之中,却发现另一只起义军更具有英雄本色,是一曲不朽的英雄史诗.它就是隋末三大义军之一的河北起义军,其领军人物----窦建德,英武仁慈,超过了李世民,他才是隋唐英雄第一人.

隋朝亡后,窦建德领导的义军是同唐争夺天下的强大武装力量,这个被正史中诬为贼的人,很奇怪,你在史书中找不到他和他的军队杀人放火,乱杀无辜的劣迹,包括刘黑闼的两度起义,如果他有一点的话,史官们肯定会大书特书,不会饶了他,因为他是强盗.他们的抗暴斗争只是针对政府军,从不扰民.他的魅力在隋唐英雄中无人能及,虎牢失败后,他的军队宁可解散,也不降唐.这是什么样的气概?他为人太正,心不黑,手不狠,所以成不了政治家,他输在侠义二字上,输在当时所处的历史时代,有人说他的失败在于人才方面,这不对,没有人才,他的辖区不可能出现境内无盗,商旅野宿的景象,单凭他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做到的,只不过这些人才在他们失败之后,大多归隐山林,永不仕唐,没有留下姓名.这是什么概念?当然,也可能唐朝不用他们,用也是让他们作一些小官,通过史书中有限的记载,我们可找出一些:孔德绍:当时著名文人,与窦建德一起被杀,诗写的很漂亮,在隋末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刘斌:有才学,在当时很有名,后亡入突厥,不知所终.李大师: 才华出众,虎牢失败后,被流放到甘肃, 流放期满回到长安,当时魏征等人劝其留在长安做官,被李大师拒绝,归隐家乡,整理史料,为其子李延寿著南北史打下了良好基础. 凌敬:归唐后,任一地方小官.等等还有很多人不知所终.这些人为什么不仕唐,与窦建德的个人魅力不无关系.在大唐里,有两人是窦建德的属下,一文一武,如果不是唐廷征用,他们的才华将被埋没,大唐将少了一位魏征式的人物,少了一位常胜将军,文是张玄素,武是苏定方.623年高鸡泊义军失败后,苏定方归隐乡里,630年复出,为何他在时隔六七年才重出江湖,个中原由耐人寻味,况苏定方在高鸡泊义军中并不是一位特别突出的人物,这样的人在大唐中都能一显身手,可见在窦建德军中是人才济济,并非都是泛泛之辈,只不过他们是失败者,政府是不会颂扬他们的.胜者王侯败者寇,是中国封建历史之金律,在演义中他们的形象大都不怎么样.瓦岗军英雄们的的作用是针对大唐,而高鸡泊义军的作用却在于隋末天下的归属,孰轻孰重?他们存在于真实的历史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价值,为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如史学家所言:在随王朝被推翻以后,高鸡泊军刘黑闼的两度起义更加深了唐初统治者对人民力量的恐惧,他们在推动唐初统治者采取对农民让步的政策上面,特别是在贞观之治上面,起了重大作用.隋唐英雄第一人
小时,爱听英雄故事,并为之神往,爱听<隋唐演义》中的瓦岗英雄,英雄们做事光明磊落,武功高强,讲义气,舍己为人,不惜命,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有一股人间的浩然正气,正直,善良,勇敢,言必信,行必果,不乱杀无辜,忠一不二,除暴安良,惩恶扬善,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中对得起父母,亲戚,朋友,邻里,百姓。是人间的大丈夫,真丈夫,真英雄。

及至长大,认识了两个字,读了几本史书,自恃自己能辨别善恶和是非了,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瓦岗英雄的形象也逐渐化为泡影,在脑海中被击得粉碎,现实和梦想差别太大,就看看历史上隋唐英雄们的形象吧。(文人除外)

秦琼:山东好汉,著名的秦二哥,讲义气,够朋友,交朋友就交秦叔宝这样的,一对双锏,打遍山东无对手,一匹黄骠马,马踏黄河两岸,何等威风,忠孝两全,最讲“义”字。历史上的秦琼呢?光主子就换了好几位,主要主子四位:张须陀、李密、王世充、李世民。辅助主子两位:来护儿、裴仁基,共六位主子。先在来护儿帐下,山东民变,就跟着张须陀四处镇压变民,很卖力气,张须陀对秦琼可谓恩重如山,好的不能再好了,随张须陀调往河南,镇压李密的瓦岗军,大海寺一战,张须陀被击毙,秦琼逃脱,带领一部分人依附了隋朝的另一位大将裴仁基,对隋朝倒是挺忠心,是隋政权的维护者,不幸的是不久裴仁基带领人马投降了李密,没奈何,秦琼只好跟着,这才成为瓦岗军的一员,不知张须陀在天之灵做何感想,也许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吧,义字算什么,自己的前程要紧呀,李密得到秦琼自然大喜,引为心腹,任他为内帐骠骑,自己的禁卫军,可惜这时的瓦岗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秦琼只表现了一次,瓦岗军便失败了,李密逃往长安,秦琼只得再次易主,投靠了李密的死敌王世充,这样的勇将,王世充当然收下,对他也不薄,这是秦琼却发现王世充是个多诈之人,不好处,于是找了个机会,主动降唐,成了李世民的人了,跟定了最后一个主子,幸好李世民没有失败,没有被击毙,要不然我们的秦二哥不知有投靠谁了。“义”字好像跟他关系不大,离英雄二字好像也差不少,也许我辈对他期望太高了,所以失望也越高。实则他更像一个高级打工者,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鸟择木而栖,将择主而仕,先找个主子好好干,待有了点名气,再谋个高枝,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人才哪里都需要,抢到了人才也就抢到了天下,秦琼打仗勇敢倒是很出名的,武夫嘛,提着脑袋干呀!所以在乱世很吃香,跟这些主子只是上下级关系,不算朋友,不用讲什么义字,秦二哥运气也不错,最后终于觅到了一个明君,自己也光宗耀祖,风光无限,名垂青史,成为义的典范,不过在统一战争结束后,秦二哥由于打仗不要命,自然是伤痕累累,不久即病死了,不过回头想一想,我们的秦二哥一辈子也不容易,靠一把子力气,能混到开国元勋,也够难为他的了,只是与演义中的相差不少。

罗士信:至今都纳闷,他的名声在演义中怎么那么好,一人兼有罗成和罗士信两人原型。罗成:隋唐第七条好汉,帅哥,白马银枪,罗家枪法天下无敌。罗士信:四猛第一猛,力大无穷,跟李元霸相抗衡。演义中的罗成是罗艺之子,而历史上记载罗艺有儿子,况罗成马陷淤泥河,被乱箭射死的地点与历史上罗士信被斩的地点基本一致,故罗成的原型应是历史上的罗士信,历史上的罗士信可是个杀人狂魔,双手沾满了累累血骨,十四岁便跟着张须陀四处扫荡变民军,极其残忍。一次变民军刚列好阵,罗士信飞骑过去,连斩杀数人,刺下一个人头,抛向半空,又用长矛接住,挑起来来回飞奔,炫耀自己,变民军大为吃惊,一个小孩呀,放在现在也就是个初中生,如此狠毒,每杀一人,割下一个鼻子,穿起来,揣入怀中,回去计算杀了多少人,张须陀很是欣赏,引为副手。隋炀帝闻后大喜,这可是我们大隋朝的少年英雄呀,得树为典型,立为全国生产标兵,劳动模范,号召全国向他学习,派使节隆重慰问,并派画师画下张须陀、罗士信二人的作战实地图,慢慢在家欣赏,由是罗士信名声大噪。张须陀亡后,罗士信依附了隋将裴仁基,随裴仁基降了瓦岗军,可惜时间不长,在一次战斗中被王世充俘虏,王世充对这个隋朝的少年英雄倍加礼遇,同他住在一起,一块吃饭,罗士信十分感动,遂降了王世充。后王世充要强行将罗士信的马送给王道询,罗士信大怒,于是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向唐王朝投降,倒打一耙,转而攻击王世充,在攻千金堡的时候,罗少保再显英雄本色,屠城,男女老幼,一个不留,全部杀光。以后就跟着李世民,在进攻河北军团时,被刘黑闼活捉,将其斩首,应了中国的因果相报之说,据说罗士信死的很壮烈,很有点英雄气概,为大唐王朝捐躯,这个应被历史所唾弃的人,其一生以杀人为主,只为政府、贵族、地主卖命,无“善”、“义”可言,恶贯满盈,喜欢血腥的人喜欢他。大隋王朝的少年英雄,大唐王朝的烈士,名声多好,隋唐二朝争相宣传的对象,这就难怪在演义了,一方面勇力盖世,天下无敌,虽又些傻,但却时瓦岗军的擎天柱。另一方面,英俊飒爽,神采奕奕,酷呆了,成为少女们心中追逐的偶像。

李勣:军师徐茂功,半仙,诸葛亮式的人物,能掐会算,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与秦琼、罗士信不同,李勣可是瓦岗军元老级的人物,据说少年时还作过一段游侠,家里比较富有,随翟让起义,与单雄信一起是翟让的左右手,铁杆哥们。李密发动政变,诛杀翟让的时候,翟让的这两个哥们,单雄信跪地求饶,李勣夺路而逃,就当时情况而言,寻求自保无可厚非,情况紧急之下,单雄信的做法比李勣要高明,既是政变,肯定准备充分,结果李勣逃到门口,被卫士一刀砍伤,差点给砍死,对李勣、单雄信这样的人,李密是要用的,没有难为他俩。但后来李密让李勣镇守黎阳,让他退出了权力中心。李密被王世充击败后,归降了唐朝,这时李勣还在黎阳,管着李密的十几个州府,李勣很会来事,经过缜密研究,向李渊献上版图,声称这些地盘都是魏公的,应由李密呈上,自己只是李密的属下,意为自己只忠于李密,李密降唐,我也只有随着。李渊闻后很是欣赏,认为李勣是个难得的大忠臣,赐姓李,仍命他镇守黎阳,从此我们的茂公军师便改姓李了。不久夏国军队南下,攻击卫辉,路过黎阳,并没有去攻黎阳,李勣派手下勇将丘孝刚进行骚扰,被激怒,夏军回军转而攻黎阳,李勣不堪一击,全军覆灭,只率百骑逃走,无奈老父徐盖被夏军活捉,在外盘旋了十几日,只得向夏军投降。夏主窦建德仍让他镇守黎阳,把徐盖带回其首都洺州,做为人质。李勣暗中密谋叛乱,为争取到夏主的信任,出了几个点子,夏主很高兴,把李勣视为自己人。李勣又与一变民首领李商胡约好一起举事。与李商胡结为兄弟,生死与共,成患难之交,拜李商胡的母亲霍女士为干娘。一切准备就绪,请夏主南下,夏主应允,不料临时有事,便派曹旦先行,渡过黄河,李商胡宴请曹旦手下大将,趁饮时,将夏军二十三位将领全部杀掉,李商胡派四艘大船运送士兵,杀三百余人,不料有一兽医逃脱,报告曹旦,曹旦遂严加防范。李商胡、李勣发动攻击,李商胡击败夏军,李勣攻曹旦大营,见已有戒备,无处下手,也顾不上什么兄弟了,率领几十人逃往长安去了。李商胡自然不会坚持多久,夏军攻击,将其斩首。李勣精心策划的叛乱,就此平息。夏军将领请求斩徐盖,夏主对李勣却很够意思,下令将徐盖释放。生死关头,父亲、朋友都是次要的,自己的命是最主要的,跑的比兔子还快,以后的事也可证明。虎牢之战,李世民大获全胜,王世充投降,此时的单雄信早已是王世充的将领,自然也就成了俘虏,李勣和单雄信感情最密,两人约定: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李勣向李世民请求饶了单雄信,愿意用自己的官爵换取单雄信的命,李世民不准,单雄信说我早就知道你(李勣)不会办这件事的。意为我早就看透了,李勣说我不是怜惜我的生命,为了国家,为了你的妻子儿女,我不能死。于是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请单雄信吃下,说我的肉随你一起化为尘土,算是不负前言。就这件事现在看来,很有点做秀的味道,反正自己不想死,什么样的理由都能找出来,不过能为朋友割下一块肉,也是很不容易的了。李勣在其后的政治生涯中,做事很圆滑.在巩固大唐边疆的战争中颇有建树,号为名将,其一生有义和忠的一面,但有瑕疵,是一个中上人物.在没有生命危险的前提下做的较好.

李靖:演义中都神了,风尘三侠之一,天下的事他什么都知道,预言家.隋末,李靖是马邑郡丞,相当于现在某县政府的秘书长.在一次李渊于突厥的战斗中,看出李渊要谋反.借机出逃,去追赶已去江都的炀帝,准备告发李渊,不料道塞不得前行,不得已只得先返回长安.李靖此举之目的无非有二:一是对隋的忠心.二是想借机升官发财.也许是炀帝临走之时对他交待过什么,令他监视李渊.李渊自然不会饶过李靖,在攻打长安时将其擒获,就地斩首,当刀架到脖子上的时候,我们的李大侠就把忠义抛到脑后去了,大声疾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李渊壮其言,将其饶恕.唉,一关系到自己的性命,什么都可以不要了,悲乎?也由于这件事,李靖在其后的政治生涯中,格外小心,不参与李家的其他事,只重军事方面,这才得以善终.

程咬金:大魔国国主,福将,三斧子定瓦岗,喜剧人物,没有大老程,演义将减色不少.历史上程咬金这一辈子倒也平安,没有什么突出的战绩,只是到了晚年,犯了当今政府里的50岁现象,在攻打突厥时,中饱私囊,犯了贪污罪,晚节不保,令人可惜. 王君廓:大刀王君可,史中更是狡诈多变,不提也罢!!

这就是我们的瓦岗英雄,隋唐精英,读之难免让人沮丧,他们都跟了一个明君,是胜利者,有政府扶持,大加颂扬,才有了演义中的光辉形象,对他们有些不满意. 冥冥之中,却发现另一只起义军更具有英雄本色,是一曲不朽的英雄史诗.它就是隋末三大义军之一的河北起义军,其领军人物----窦建德,英武仁慈,超过了李世民,他才是隋唐英雄第一人.

隋朝亡后,窦建德领导的义军是同唐争夺天下的强大武装力量,这个被正史中诬为贼的人,很奇怪,你在史书中找不到他和他的军队杀人放火,乱杀无辜的劣迹,包括刘黑闼的两度起义,如果他有一点的话,史官们肯定会大书特书,不会饶了他,因为他是强盗.他们的抗暴斗争只是针对政府军,从不扰民.他的魅力在隋唐英雄中无人能及,虎牢失败后,他的军队宁可解散,也不降唐.这是什么样的气概?他为人太正,心不黑,手不狠,所以成不了政治家,他输在侠义二字上,输在当时所处的历史时代,有人说他的失败在于人才方面,这不对,没有人才,他的辖区不可能出现境内无盗,商旅野宿的景象,单凭他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做到的,只不过这些人才在他们失败之后,大多归隐山林,永不仕唐,没有留下姓名.这是什么概念?当然,也可能唐朝不用他们,用也是让他们作一些小官,通过史书中有限的记载,我们可找出一些:孔德绍:当时著名文人,与窦建德一起被杀,诗写的很漂亮,在隋末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刘斌:有才学,在当时很有名,后亡入突厥,不知所终.李大师: 才华出众,虎牢失败后,被流放到甘肃, 流放期满回到长安,当时魏征等人劝其留在长安做官,被李大师拒绝,归隐家乡,整理史料,为其子李延寿著南北史打下了良好基础. 凌敬:归唐后,任一地方小官.等等还有很多人不知所终.这些人为什么不仕唐,与窦建德的个人魅力不无关系.在大唐里,有两人是窦建德的属下,一文一武,如果不是唐廷征用,他们的才华将被埋没,大唐将少了一位魏征式的人物,少了一位常胜将军,文是张玄素,武是苏定方.623年高鸡泊义军失败后,苏定方归隐乡里,630年复出,为何他在时隔六七年才重出江湖,个中原由耐人寻味,况苏定方在高鸡泊义军中并不是一位特别突出的人物,这样的人在大唐中都能一显身手,可见在窦建德军中是人才济济,并非都是泛泛之辈,只不过他们是失败者,政府是不会颂扬他们的.胜者王侯败者寇,是中国封建历史之金律,在演义中他们的形象大都不怎么样.瓦岗军英雄们的的作用是针对大唐,而高鸡泊义军的作用却在于隋末天下的归属,孰轻孰重?他们存在于真实的历史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价值,为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如史学家所言:在随王朝被推翻以后,高鸡泊军刘黑闼的两度起义更加深了唐初统治者对人民力量的恐惧,他们在推动唐初统治者采取对农民让步的政策上面,特别是在贞观之治上面,起了重大作用.
<P>       我觉得楼主的对比不大合理,要是把窦建德摆出来,那李世民不见得就比他差了,虽然经过了一些修饰,但是从各方面来说世民要比窦建德高一筹。说窦建德“人太正,心不黑,手不狠”我觉得有些感情用事了, 窦建德建立政权后,便开始对河北其他义军进行兼并战争,其中吞并 魏刀儿 部,就足显其不正、心黑、手狠。而且其 生性多疑,爱信谗言,以至难辨是非。其手下大将王伏宝随窦建德征战多年,勇冠三军,功绩在诸将之上,结果遭到诸将的忌妒,便说其谋反,窦建德不问清楚便将王伏宝杀死。王伏宝临死时说:“我无罪也,大王何听谗言,自斩左右手乎”(《旧唐书· 窦建德列传》)?  王伏宝死后,窦建德军很少能够取胜。其纳言宋正本好直谏,建德又听信谗言将其杀死。此后人人引以为诫,无人再进忠言,从此政教益衰。  后窦建德 兵败退至 牛口渚 , 于慌乱中坠马 唐将欲刺, 窦建德忙说:“勿杀我,我夏王也,能富贵汝”(《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八十九》)。 此时一点英雄气概也没有了。</P><P>     要说英雄谁第一,我觉得还是要看哪个方面了, 窦建德 在农民起义军中排第一倒是差不多的。</P>
哟啊说猛将第一,当数秦琼了,但是小说等文学作品中是比较弱的.
我觉得隋唐第一狠将,尉迟敬德还是有的一拼。秦琼用兵当在尉迟之上,但是要说勇武恐怕未必是尉迟德对手。
李元霸据说也是编出来的?
程咬金也很厉害啊,不过被演义说成了一个大草包,哈哈哈。
[em06][em06]
<P>应该是李世民。</P>
如果是原创,那真的很佩服楼主的才学,虽然观点有些偏激,但史实方面基本无误。对于楼主力捧的窦建德,我也有些不同看法:他不杀被俘的李世绩见其仁慈,但扣押李父为人质迫其归顺就不是大丈夫所为了;攻克聊城后,窦第一件事就是去参见隋炀帝的寡妇萧皇后,自称为臣,并隆重地为隋炀帝发丧,同时将参与谋杀杨广的宇文党羽全部处死,完全是为隋朝报仇的模样,政治秀做得炉火纯青,却少了些英雄霸气。窦为人有其两面性,但他统治的地区吏治清明,百姓安乐,甚至超过了同期的唐,这是值得肯定的,至少在百姓心中他是位青天皇帝吧。
战败说明了他各方面比李世民还是差一点.
李元霸之厉害不见于正史,程咬金就是程知节,正史中武功绝对是秦琼一个数量级的。窦建德的失败第一是运气差了点;第二,就是虽然天下未定,他渐渐已没有多少兼并各方势力的激情了,选将练兵也作的不好,这点李家作的好多了。窦建德的政治魅力在统治一方时还是很强的,一旦上阵杀敌,他就远远不如李世民了!
秦琼
苏定方是个忠臣,可在演义上呢?
<P>李元霸是李渊三子,早死。</P><P>苏定方有大功于唐,(灭高丽),只是不知得罪了什么人,后世的评书作者把他抹黑得一塌糊涂。</P>
宇文成都!
<P>   说点野史:</P><P>  宇文成都是隋炀帝的头马,双花大红棍。使一口枣阳朔,力大无穷,鲜有敌手,但独惧李元霸,李元霸自幼天生神力,因顽皮其父将其锁在园中假山之上,日久竟能挪动假山与其一同行走,打遍隋唐无敌手,许多名将被其一锤砸的兵器折、人死、马塌架,(秒杀??),后来狂妄到要和老天较量,天上打雷居然把锤子扔了上去,结果掉下来将自己砸死,</P><P>   尉迟敬德单骑救主,一日两军对垒,其主李某只带两个偏将在敌军侧面的一个小山上观察敌情,弱智地穿了一套红色的蟒袍,被敌军发现,出数匹快马欲擒之,尉迟恭当时在不远的河边洗刷马匹,发现情况有变,立即拿了条钢鞭跳上没有披挂的战马,将敌人击退,救回主人。传为佳话。</P><P>  秦琼和罗成么,的确是象上边说的,不是什么忠义之士,当初两人结拜,互相教授自己的武功,既罗家枪和杀手锏,并对天发誓不得私藏一招半式,如有违背,秦琼吐血而死,罗成乱箭穿心而亡,但是学到最后,罗成私留了最后绝招——回马枪,秦琼么留了最后一招—杀手锏。结果,,,,,,,,据说罗成是役前曾经找精通周易的方士为其测算,结果对方算出必将乱箭穿心而亡,,,呵呵一点野史娱乐各位朋友。</P>[em06][em06]
隋唐勇武第一人当属尉迟敬德,此人善避槊夺槊,出入军阵,毫发无伤。秦叔宝勇力绝伦,在围洛阳的时候驰马将长枪插在城墙上,然后驰回本阵,王世充的兵将没有一个能拔出的,秦叔宝应手而起,后来他的长枪在各种纪念活动中用作标志。秦叔宝一生受伤无数,晚年身体虚弱,自己曾经长叹说,年轻的时候失血过多,身体不行了。由此大概可以比较出尉迟敬德和秦叔宝谁比较厉害了吧。此外,程知节、丘行恭、单雄信等都是当时显赫一时的勇将。事在《隋唐嘉话》。
看来李元霸是造出来的
也是一个看法
<P>史实史实,你怎么知道那是史实。。。</P><P>别管正史野史,人家是家喻户晓,一代名将。</P><P>跟历史较劲,还是出了时间机器再说吧。。。那时也当个项少龙。。。</P>
好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