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巴尼亚前总统阿利雅下台始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32:11
素有“山鹰之国”美称的东欧高山小国阿尔巴尼亚,在恩维尔·霍查的领导下曾
度过40多年艰难困苦的岁月。霍查执政40多年,虽然把一个落后不发达的国家改造成
一个具有一定实力的国家,但他同时也使阿尔巴尼亚深深陷入孤独封闭之中,成为欧
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1985年4月2日,霍查病逝了。他亲自选定的接班人阿利雅没有像他所期望的那样
使社会主义事业大放异彩,相反,阿利雅执政仅仅7年便丢失了政权;不仅使社会主
义制度和劳动党的领导在今日阿尔巴尼亚被彻底否定,而且阿利雅本人也被当作罪犯
投入监狱和被判刑。
    这一切发生得就像潮水涨落那么快、那么难以阻挡!

    霍查的接班人

    拉米兹·阿利雅,1925年10月18日生于阿尔巴尼亚北部的斯库台市,在地拉那进
入中学学习,1942年加入共青团。在民族解放战争时期,在第七突击旅担任政治和军
事指挥职务,以后又任第五师政治委员等职。1943年4月加入阿尔巴尼亚共产党(1948
年11月改名为阿尔巴尼亚劳动党)。1944年8月,当选为阿尔巴尼亚反法西斯青年联盟
书记处书记、共青团中央候补委员。1946年1月以后,先后担任共青团中央组织书记、
总书记。1949年9月,当选为劳动青年联盟中央第一书记。1955年任政府文化教育部
部长,1957年毕业于莫斯科苏共中央高级党校,1958年任党中央宣传部长。1960年,
升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61年,成为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负责意识形态工作。
    当时,阿利雅在党的领导人中的排名仅处于第六位,与第一把手的位置是相当遥
远的,他似乎也不可能成为霍查的接班人。因为在霍查的身后紧跟着巴卢库、卡博、
谢胡等有威望的领导人,阿利雅尚属党的领导层中的“小字辈”。
    然而,政治是变幻莫测的,政治家的命运也是不可捉摸的。1975年,霍查的得力
助手、国防部长巴卢库忽然被宣布为反革命和间谍,遭到枪决。1979年,卡博病逝于
巴黎。1981年,谢胡又因“精神错乱”而“自杀”。这样,阿利雅便在政治局内来了
个“三级跳”,一跃成为霍查之后的党内第二号领导人。阿利雅开始被霍查作为接班
人加以精心培养,1982年根据霍查的安排出任人民议会主席团主席。
    1985年4月2日霍查死后,阿利雅便顺理成章地接替了霍查的位置。
    当时阿尔巴尼亚的国内形势是: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是整个欧洲国家中
的倒数第一;政治生活,少数人专断,死水一潭,广大公民既无实质性的民主权利,
更无自由可言;文化生活,充满意识形态色彩,单调无味,令人厌烦。当时国际形势
的重大变化是,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认识到传统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正在展开潮
水般的改革运动。

    阿利雅的极左路线:“四不允许”和“三不让步”

    阿利雅执政以后,继续奉行霍查的极左路线,坚决反对改革,认为社会主义没有
必要引进改革,改革是反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手中危险的
政治武器。在对外政策方面,强调要继续坚定地开展反帝反修斗争,实行闭关锁国政
策。
    阿利雅将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概括为“四不允许”和“三不让步”。“四不允
许”是:决不允许削弱社会主义公有制,恢复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剥削;决不允许削弱
人民政权和无产阶级专政;决不允许削弱马列主义政党的领导作用,不搞所谓的多元
化;决不允许损害国家的自由、独立和主权。“三不让步”是:不在任何领域向资产
阶级意识形态做任何让步;不对宗教思想做任何让步;不对错误表现做任何让步。
    这些政策措施本来是用来制抵苏联东欧改革潮流冲击、维护阿尔巴尼亚国内政治
秩序和原有社会制度的,然而,面对日益开放的世界和飞速发展的时代,已很难奏效。
相反,使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各种危机也在加深。
    在经济方面,由于极左路线和官僚主义的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停滞不前。
连续不断的严重干旱,使农业连年歉收,使本来就十分困难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人
民生活水平与其邻国的生活水平的差距日益拉大,日用消费品严重短缺,社会不满情
绪日益增长。在政治上,党政官员腐败行为猖獗,践踏人民的民主权利,工作方式死
板僵化,办事效率低下,激起群众的强烈不满。在思想上,政治色彩浓厚,人们没有
表达独立见解的自由,人们感到无比的压抑。整个国内局势是,经济萧条、人心浮动、
怨声载道。对此,连阿利雅本人也公开承认:“阿尔巴尼亚面临着不断增长着的、巨
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人们思变心切”。
    对于阿利雅1985年至1989年间的所作所为,自由欧洲电台的一位研究员形象地称
之为“阿尔巴尼亚在轻轻晃动”。

    阿利雅的民主化进程

    就在阿利雅犹豫、彷徨、徘徊不前之际,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1989年秋冬
以来,东欧上空风云变幻,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东
德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相继更迭,给阿尔巴尼亚造成巨大冲击。
    面对国内外紧张局势的压力,阿利雅不得不考虑调整自己的政策。1989年11月20
日,英国《卫报》刊登文章说,阿利雅声称:“我们将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慢慢地实
行改革”。这表明阿利雅对改革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即由坚决制抵改革转向有条件
地接受改革。11月28日,阿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主席查尔查尼在阿解放
和人民革命45周年庆祝集会上则表示,阿将在社会主义制度和原则范围内进行变革,
“决不走修正主义改革之路和资本主义之路”。显然,这是在承认,阿将要进行社会
主义的改革,而不是象以往那样拒绝一切改革。
    从1990年1月到4月,阿劳动党连续召开两次中央全会(即9届9中全会和9届10中全
会),讨论东欧剧变后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掀起了阿利雅称之为民主化的进程。这些改革举措主要是:在经济领域,扩大企业自
主权,扩大利用经济方法和经济杠杆的范围,改进劳动报酬制度,实行计件、包干、
定额等新的计酬办法,重视农业发展,全面恢复农村自由经济,开放城市自由市场,
改进外贸体制,打破国家对外贸权的垄断,使部分企业获得了直接外贸权。在政治领
域,放弃原来的极端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不再搞“阶级斗争”,把工作重心转向经
济建设、发扬民主、加强监督,改革干部制度,对干部的任命、任期作了重大修改,
在党内提倡不同意见交锋,在社会上扩大了人们表达自己意愿的许可范围,修改刑法
典以纠正违反人权的现象,承认尊重赫尔辛基协议以及其它关于人权的国际条约,解
除对国外旅行的限制。在思想文化领域,强调新闻宣传的公开性和全面性,解除对宗
教活动的限制,提出“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方针。在对外政策方面,实行多方位
外交,多交朋友少树敌,提出阿要加入欧洲合作与安全一体化进程并参加有关会议,
与欧共体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接触,增加同其成员国的单独合作,同时也要把同美国
和苏联恢复外交关系的问题提上日程。
    至此,阿尔巴尼亚终于做出它的重大选择——改革。由于在旧体制内找不到使阿
摆脱危机的出路,阿利雅也只好选择改革。但是,劳动党同群众的矛盾已经积累很久,
即使改革,其命运也是一个未知数。这是不以改革者的意志为转移的。
    由于政府有关部门在审批许多公民申请护照时拖拉不办,或者设置障碍、附加条
件加以限制,1990年7月2日晚一大批阿尔巴尼亚青年闯入地拉那的外国使馆区,强行
进入外国使馆,要求出国避难。当局立即派出大批保安部队包围了使馆区,双方发生
了冲突,有许多人被捕。西德政府要求阿尔巴尼亚给这些避难者发放允许出国的自由
通行证。这一消息传出后,更助长了人们外逃的势头,涌向各国大使馆的人有增无减。
到7月6日,仅西德大使馆就涌入了1000多名阿尔巴尼亚人。这之后,又有10000名争
取民主的支持者静默地举行抗议行游。
    这一突发事件搞得阿劳动党领导人措手不及。阿利雅不可能再只是沉思而不决断
了。
    1990年7月6日,阿劳动党举行九届十一中全会,决定解除西蒙·斯特法尼的内务
部长职务,将伦卡·楚科开除出政治局,责令政治局委员马尔科、穆拉和穆夫蒂乌退
休。7月8日,人民议会主席团撤销了食品工业部长和轻工业部长的职务,还对公共事
业部长和国内贸易部长重新作了调动。西方舆论认为,阿利雅在3天内两次改组政府
是为了缓解公众的幻灭情绪。
    7月7日,人民议会主席团发布命令,宣布将不对进入外国使馆的公民提出公诉,
这些公民如提出申请,将获得正常的出国护照。
    7 月14日,阿《人民之声报》报道,进入外国驻阿使馆的阿公民在获得阿正式护
照后离境出国。11月16日,阿内务部副部长雅·普洛达向报界宣布,阿自颁布关于护
照问题的法令以来的5个月中,共发出护照41507份。
    大批难民的外流,使国内人心浮动,群众与党和政府的隔阂在增加,各种社会矛
盾不断激化,党和政府的威信也随之下降。
    为了解决日益加深的社会矛盾,克服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政治、经济危机,阿劳
动党中央于1990年11月6日至7日,在地拉那举行了九届十二中全会。会议对阿党的政
策作了重大调整。党中央第一书记阿利雅代表政治局作了题为《巩固人民政权和完善
政治体制,推进民主化发展》的长篇报告,强调指出,“党的领导作用不是靠命令或
法令来维持的”,党“不应直接行使国家权力”,建议修改宪法中关于“劳动党是国
家唯一的政治领导力量”的条款。他还强调要“为思想多元化创造更加有利的组织基
础”。
    1990年11月12日至14日,阿人民议会在地拉那举行了十一届八次会议。在会上,
阿利雅向人民议会发表重要演说,宣布要加强法制和实行党政分开。他还声称要修改
1976年颁布的宪法,以保障人权,允许国外投资,并准许政府接受外国贷款。他还表
示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将放弃宪法所保证的权力垄断地位。
    会议最后通过了人民议会选举法,并决定成立以阿利雅为首的宪法审查和修改特
别委员会。会议还决定修改和删除宪法中涉及“劳动党是国家唯一政治领导力量”、
“禁止与外国建立合资企业和团体及从外国借贷”、“禁止宗教活动”等内容的条款。

    学潮与“倒霍”运动

    1990年12月 8日晚,地拉那大学部分大学生因宿舍停电举行抗议活动,要求改善
生活待遇,进而又提出了一些政治要求。第二天上午,教育部长和地拉那大学校长同
学生们进行了约3个小时的对话,但没有取得成果。上午11点,约2000名大学生走上
街头,呼喊“要自由”、“要民主”、“多元政治”、“多党制”等口号,要求阿利
雅效法苏联的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大批保安部队和警察包围了大学生,阻止他们继
续行游。双方发生了冲突,有一些大学生被逮捕。
    1990年12月11日,阿利雅亲自同地拉那大学学生代表对话。学生向阿利雅表示支
持民主化改革,说这是他们举行行游的目的。阿利雅向学生通报了当天结束的劳动党
九届十三中全会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根据目前形势,劳动党中央认为允许根据现行
法律成立独立的政治组织有利于国家生活的进一步民主化,有利于实行多元化。12月
12日,阿利雅在电视台发表告全国人民,公布了党中央关于政治民主化、多元化的改
革主张。
    既然党中央的改革措施与大学生们的要求完全一致,两者也就无冲突可言。大学
生的行游抗议活动随之消失。
    1990年12月12日,阿国内第一个反对党——民主党,宣告成立。12月17日,阿人
民议会主席团通过了《关于成立政治组织和团体的法令》,允许在阿成立各种政党和
政治团体。12月19日,阿司法部正式批准民主党为合法政党。民主党领导人之一、后
来当选为该党主席的萨利·贝利沙(心脏医学博士,霍查大学医学教授)在群众大会上
声称,阿尔巴尼亚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
    1990年12月28日,阿部长会议作出决定,允许各社会政治组织和团体出版报纸、
刊物和其它出版物。此令一出,民主党即出版自己的报纸《民族复兴报》。
    党禁取消以后,新的政党纷纷成立,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仅有 300万人口的阿尔
巴尼亚就成立了19个政党。
    1991年1月5日,人民议会主席团举行会议,审议了司法部和内务部的建议,通过
了赦免政治犯的法令。到当年7月2日,所有的在押政治犯全部得到释放。
    1991年 1月16日,阿利雅倡议并主持了全国各政治组织的会议,达成了推迟议会
大选的协议。理由是,鉴于目前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形势,政府需要时间研究和制定一
系列法律,同时也使新成立的政党有时间推选自己的候选人。大选推至3月份举行。
    1991年 2月,地拉那“恩维尔·霍查大学”的部分师生要求取消校名中霍查的名
字,但遭到当局的拒绝。于是,该校七百多名师生宣布停课、绝食。2 月20日中午,
数千名到霍查大学声援绝食师生的群众,从“大学生城”向市中心进发。途中,他们
与军警发生小规模冲突,军警朝天开枪以示警告,但无人伤亡。
    下午 1点左右,来自大学生城的人流以及四面八方汇聚到市中心的群众已达数万
人。他们聚集在市中心的斯坎德培广场,高呼“打倒霍查”、“拉倒霍查像”等口号,
与广场两侧守卫霍查铜像的数百名手持盾牌的防暴警察对峙。
    1 点30分,人群开始向霍查铜像冲击。军警用高压水枪向人群冲射,群众则以石
块还击。军警同群众反复争夺霍查像基座平台。军警动用了催泪弹、石块和警犬,群
众则使用石块和棍棒还击,双方均有数人受伤。到下午2点,一些群众占领了基座平
台,有人爬上霍查铜像套绳索。下午2点5分,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十几米高的霍
查铜像被拉倒了。整个广场人声鼎沸,人们高呼胜利了。
    此时,军队出动坦克封锁了广场通往劳动党中央、部长会议办公大楼和霍查纪念
堂的道路,并包围了电台和电视台,以防止有人冲击这些部门。地拉那市的气氛十分
紧张。
    斯坎德培广场上的群众用卡车把霍查铜像拖到“大学生城”绝食师生所在大楼旁
的小山坡上。铜像被砸扁了,许多人站在铜像上高呼“霍查完蛋了”。
    斯坎德培广场上发生的事激怒了一些老战士和老党员,包括部长会议主席阿迪尔
·查尔查尼在内的老革命们经批准成立了“恩维尔·霍查自愿行动者协会”。该组织
的领导人在致阿利雅的信中,指责反对派势力破坏国家的稳定,并宣誓要捍卫霍查的
名字和遗产。他们在全国各地组织集会,威胁说要动员其支持者向地拉那进军,宣布
发罗拉市(1912年阿尔巴尼亚的爱国者在此宣布国家独立)为新的首都,并要求在地拉
那恢复树立霍查的雕像。阿利雅被指责为“叛徒”,还有人呼吁宣布民主党为非法,
并逮捕其领导人。有报道说军队向“恩维尔主义者”提供了武器。在地拉那军事学院,
劳动党同反对派之间的冲突造成4人死亡,一伙军官向阿利雅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恢
复树立霍查纪念像。
    面对来自劳动党内和反对派的双重压力,阿利雅左右摇摆。1991年2月22日 ,阿
利雅向全国发表演讲,表示他将继续忠于霍查。他说:“我想再一次强调,恩维尔·
霍查是一位深深植根于民众之中的历史性人物,历史是不会根据被操纵的人们的思想
来进行裁判的。雕像可以被除去,但是恩维尔·霍查本人是不会被推倒的,因为他是
人民的历史和新阿尔巴尼亚历史的化身。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全体阿尔巴尼亚人民为
有象霍查同志这样的一位领袖而感到自豪。”
    同一天,阿利雅又宣布,他已签署法令,决定接受查尔查尼政府集体辞职,成立
主席委员会和临时政府。主席委员会由阿利雅等9人组成,临时政府成员中只保留了
前政府中的国防部长和外贸部长两人。部长会议主席由39岁的经济学家法·纳诺担任,
据说他比前主席查尔查尼更富有改革倾向。无论是主席委员会还是临时政府中,均没
有反对派成员。

    劳动党与反对派的较量

    就在这种纷乱繁杂的局势下,1991年3月31日,阿尔巴尼亚举行了第十二届人民
议会选举。这是阿解放46年来首次举行的多党竞选,同时也是劳动党与反对派之间的
一场权力较量。
    执政的劳动党利用它手头掌握的大量财力物力,向反对派发起了强大攻势。劳动
党有关组织重新对广播和电视施加了严密控制。劳动党政府还通过控制新闻纸、材料
供应和发行系统,限制反对派报纸的发行数量,使反对派难以传播他们的观点。这样
做的结果是,国内许多地区的投票人并不清楚反对党的纲领,农村地区尤其突出。
    此外,在选举前夕,劳动党通过大张旗鼓地宣传它作出的若干决定,来对选民施
加影响。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扩大私人园地,同意让农民拥有数目不限的牲畜;几百名
政治犯被宣布释放,外国记者和官员们得到了观察选举的邀请。与此同时,劳动党对
民主党等反对派的候选人也发动了攻势。
    面对执政党的强大攻势,各反对党派也积极开展竞选活动,对劳动党发动攻击,
并施加压力。在选举期间,民主党等反对派在全国各地介入骚乱。在斯库台的骚乱中,
表威群众高呼“斯库台共和国”、“暴力夺取政权”等口号;卡瓦雅、发罗拉等地也
发生了反政府表威;全国许多工厂、学校停工或停课,要求劳动党下台。尽管反对派
采取了各种手段与劳动党较量,但由于财力物力有限,加之时间紧迫来不及建立起全
国性的组织网络,因而,最终还是败给了劳动党。
    1991年4月8日 ,选举委员会公布了人民议会选举结果:在250个议席中,劳动党
得169席,占676%;民主党得75席,占30%;希腊少数民族民主联盟得5席 ,老战士
全国委员会得1席。
    自由大选虽然劳动党获胜,但该党中央第一书记阿利雅、中央书记代德、外交部
长卡普拉尼等党政重要领导人却纷纷落选。
    阿首次自由大选结果公布后不久,1991年4月15 日,新选出的人民议会第一次会
议顶着民主党的制抵如期举行。但由于时局动荡,会议时断时续,会期竟长达半个月
之久。4月17日,议会选举劳动党议员、教育部长卡·伊斯拉米为议长 ,选举劳动党
议员、列宁高级党校教师卢·珀尔珀利和民主党议员、民主党全国领导委员会成员阿
·迈克希为副议长。1991年4月30日,议会选举阿利雅为阿尔巴尼亚首任总统。
    同时,新的人民议会在1991年4月29日通过了《宪法主要条款法》 ,对阿国家体
制、社会政治制度等作了重大修改,从而使原来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发生了根本变化。
其主要内容是:①更改国名,将“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改为“阿尔巴尼
亚共和国”。②实行三权分立。③实行总统制。④实行党政分离和部分国家机构非党
化。
    1991年5月3日,阿利雅总统任命法·纳诺为部长会议主席,并授权他组织政府。
5月4日,阿利雅在劳动党九届十七中全会上辞去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和中央第一书
记职务。
    1991年5月9日,纳诺组成劳动党一党的“专家政府”。
    新政府虽然提出了一份实行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改革纲领,力求解决阿面临的严重
危机,但反对党势力仍然不予合作。他们不断制造事端,使阿社会局势日益恶化。
    1991年 5月15日,在民主党等反对势力策划组织下,独立工会联合会发动了为期
半个多月的全国总停工,大约占全国职工总数一半的35万工人参加了停工,部分工人
还进行了绝食。他们提出的要求是:改善工作条件,提高50%的工资,最后还提出要
政府辞职。停工的持续和蔓延,使阿国内局势全面紧张,经济陷入瘫痪。
    1991年6月3日,劳动党被迫与各反对党和独立工会联合会制定了五点政治解决方
案。主要内容是:纳诺政府辞职,组成过渡性临时联合政府;提高工人工资50%;19
92年5月或6月举行新的人民议会选举(比正常日期提前3年) ;联合政府的各部部长必
须退出原来所属的各政党,在今后的选举中也不得参加竞选。
    根据上述方案,1991年6月4日纳诺政府宣布辞职。
    1991年6月5日,阿利雅总统任命前食品工业部部长于·布非为部长会议主席,组
织名为“稳定国家政府”的过渡性联合政府。6月11日,总统又任命了24名政府成员,
其中劳动党提名12人,民主党、共和党、社会民主党、农民党共提名12人。另外,根
据6月3日达成的“五点政治解决方案”,所有政府成员均要脱离自己的政党。至此,
劳动党几十年一党执政的局面宣告结束,阿40多年来第一个“非党”政府宣告成立。
    在国家改变颜色的同时,劳动党也发生了质变。首先,劳动党取消马列主义作为
党的指导思想,以“民主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其次,劳动党更名为社会党,转变
为“欧洲左翼党”。1991年6月10日至13日,阿劳动党举行了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由于党的第一书记阿利雅已经辞职,同时也未指定由谁来继承他的第一书记职务,所
以,会议期间保守势力和改革派进行了激烈的权力斗争。最后在大会选举中,以乔尼
为代表的保守势力失败,改革派经济学家、刚刚被迫辞去部长会议主席职务的法·纳
诺当选为党的主席。新的领导集团几乎由清一色的青年改革派人士组成。前政治局委
员们在代表大会上受到谴责,其中9人被开除党籍。大会为了改善劳动党被玷污了的
形象,将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改名为“阿尔巴尼亚社会党”,并以一个15人组成的主席
团代替了政治局,以一个81人的领导委员会取代了中央委员会。这一重大举措标志着
劳动党彻底改变了性质。社会党(即劳动党)副主席斯·代德称,“十大”是“分水岭”,
它“结束了一个时代,并掀开新时代的一页。”
    1991年8月21日,民主党、共和党和社民党结成反社会党政治联盟,明确提出要
“斗垮社会党”、“铲除共产主义”、1991年底提前进行新的大选,并首次提出要阿
利雅总统下台。社会党虽作了反击,但软弱无力。
    1991年 9月27日至29日,民主党在地拉那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反社会
党气焰更加嚣张,贝利沙代表民主党领导委员会作的工作报告强调,民主党的主要目
标和任务是“埋葬社会主义专制制度”,“粉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把社会党赶
出国家政权”。会议选举贝利沙为该党主席。
    1992年 3月22日,在反对党的一再要求下,阿尔巴尼亚举行第二次多党人民议会
选举。参加 这次大选有的社会党、民主党、共和党、社民党、农民党等 11个政党的
521名候选人和5名独立候选人。
    3 月22日上午,阿利雅来到投票站投票。有记者向他问道:“总统先生,您认为
哪一个党将取得胜利?”
    阿利雅的回答是:“人民将胜利。”
    民主党领袖萨利·贝利沙则直言不讳地回答说:“这一天标志着社会党之夜的结
束和民主白昼的开始。上帝保佑阿尔巴尼亚。”
    1992年3月31日,选举委员会公布选举结果:民主党获全国62.08%的选票,获议
会92席(占65.71%);社会党获全国25.07%的选票,获38席(占27.14%) ;社会民主
党获全国4.03%的选票,获7个议席(占5%)。民主党在大选中获胜,成为执政党;社
会党(前劳动党)则成为在野党,丢失了政权。
    阿利雅总统见大势已去,只好辞职。1992年4月3日中午,阿利雅向全国人民发表
辞职讲话:
    “我谨通过广播电视台、阿通社等国家新闻媒介发表声明,告知全国舆论及全体
人民,我决定辞去共和国总统职务。明天我将向新的人民议会正式提出辞呈。
    “一年前,为了祖国的利益、人民的团结、国家的政治进步和巩固民主,我担任
了国家元首的职务。出于同样的理由和动机,我现在提出辞职,同时希望人民议会把
领导国家的责任赋予一个能够引导阿尔巴尼亚走向大多数人所希望的彼岸的新人。
    “最微妙的过渡阶段总的说来正常与平静地走过来了,没有发生可能给祖国的命
运带来无可挽回后果的内乱。这使我现在在离开政治活动舞台时感到欣慰。”
    “3 月22日的大选使我国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现在由议会新的多数派组成的政
府来解决面临的众多的问题。”
    “我祝愿我的祖国阿尔巴尼亚在全面进步的道路上前进,祝愿民主化进程不停顿
地发展。”
    1992年4月4日,人民议会全体议员一致同意接受阿利雅辞职。
    1992年4月9日,人民议会以秘密投票方式选举民主党领袖贝利沙为第二届总统。

    阿利雅因“滥用职权、侵吞国家财产”入狱

    贝利沙担任总统后,采取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措施。他签发法令,决定“把非烈士
者的遗骸迁出民族烈士陵园”。根据这一决定,霍查、卡博等前劳动党领导人的遗骸
从烈士陵园被迁到了地拉那郊区的萨勒公墓。1993年初,贝利沙又指示部长会议作出
专门决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著作、霍查的著作、
劳动党的文件集等一律销毁。
    另一方面,贝利沙开始逮捕并审判前劳动党和社会党的领导人。先是霍查的遗孀
涅什米叶被拘捕判刑,然后又轮到了阿利雅。素有“山鹰之国”美称的东欧高山小国阿尔巴尼亚,在恩维尔·霍查的领导下曾
度过40多年艰难困苦的岁月。霍查执政40多年,虽然把一个落后不发达的国家改造成
一个具有一定实力的国家,但他同时也使阿尔巴尼亚深深陷入孤独封闭之中,成为欧
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1985年4月2日,霍查病逝了。他亲自选定的接班人阿利雅没有像他所期望的那样
使社会主义事业大放异彩,相反,阿利雅执政仅仅7年便丢失了政权;不仅使社会主
义制度和劳动党的领导在今日阿尔巴尼亚被彻底否定,而且阿利雅本人也被当作罪犯
投入监狱和被判刑。
    这一切发生得就像潮水涨落那么快、那么难以阻挡!

    霍查的接班人

    拉米兹·阿利雅,1925年10月18日生于阿尔巴尼亚北部的斯库台市,在地拉那进
入中学学习,1942年加入共青团。在民族解放战争时期,在第七突击旅担任政治和军
事指挥职务,以后又任第五师政治委员等职。1943年4月加入阿尔巴尼亚共产党(1948
年11月改名为阿尔巴尼亚劳动党)。1944年8月,当选为阿尔巴尼亚反法西斯青年联盟
书记处书记、共青团中央候补委员。1946年1月以后,先后担任共青团中央组织书记、
总书记。1949年9月,当选为劳动青年联盟中央第一书记。1955年任政府文化教育部
部长,1957年毕业于莫斯科苏共中央高级党校,1958年任党中央宣传部长。1960年,
升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61年,成为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负责意识形态工作。
    当时,阿利雅在党的领导人中的排名仅处于第六位,与第一把手的位置是相当遥
远的,他似乎也不可能成为霍查的接班人。因为在霍查的身后紧跟着巴卢库、卡博、
谢胡等有威望的领导人,阿利雅尚属党的领导层中的“小字辈”。
    然而,政治是变幻莫测的,政治家的命运也是不可捉摸的。1975年,霍查的得力
助手、国防部长巴卢库忽然被宣布为反革命和间谍,遭到枪决。1979年,卡博病逝于
巴黎。1981年,谢胡又因“精神错乱”而“自杀”。这样,阿利雅便在政治局内来了
个“三级跳”,一跃成为霍查之后的党内第二号领导人。阿利雅开始被霍查作为接班
人加以精心培养,1982年根据霍查的安排出任人民议会主席团主席。
    1985年4月2日霍查死后,阿利雅便顺理成章地接替了霍查的位置。
    当时阿尔巴尼亚的国内形势是: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是整个欧洲国家中
的倒数第一;政治生活,少数人专断,死水一潭,广大公民既无实质性的民主权利,
更无自由可言;文化生活,充满意识形态色彩,单调无味,令人厌烦。当时国际形势
的重大变化是,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认识到传统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正在展开潮
水般的改革运动。

    阿利雅的极左路线:“四不允许”和“三不让步”

    阿利雅执政以后,继续奉行霍查的极左路线,坚决反对改革,认为社会主义没有
必要引进改革,改革是反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手中危险的
政治武器。在对外政策方面,强调要继续坚定地开展反帝反修斗争,实行闭关锁国政
策。
    阿利雅将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概括为“四不允许”和“三不让步”。“四不允
许”是:决不允许削弱社会主义公有制,恢复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剥削;决不允许削弱
人民政权和无产阶级专政;决不允许削弱马列主义政党的领导作用,不搞所谓的多元
化;决不允许损害国家的自由、独立和主权。“三不让步”是:不在任何领域向资产
阶级意识形态做任何让步;不对宗教思想做任何让步;不对错误表现做任何让步。
    这些政策措施本来是用来制抵苏联东欧改革潮流冲击、维护阿尔巴尼亚国内政治
秩序和原有社会制度的,然而,面对日益开放的世界和飞速发展的时代,已很难奏效。
相反,使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各种危机也在加深。
    在经济方面,由于极左路线和官僚主义的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缓慢、停滞不前。
连续不断的严重干旱,使农业连年歉收,使本来就十分困难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人
民生活水平与其邻国的生活水平的差距日益拉大,日用消费品严重短缺,社会不满情
绪日益增长。在政治上,党政官员腐败行为猖獗,践踏人民的民主权利,工作方式死
板僵化,办事效率低下,激起群众的强烈不满。在思想上,政治色彩浓厚,人们没有
表达独立见解的自由,人们感到无比的压抑。整个国内局势是,经济萧条、人心浮动、
怨声载道。对此,连阿利雅本人也公开承认:“阿尔巴尼亚面临着不断增长着的、巨
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人们思变心切”。
    对于阿利雅1985年至1989年间的所作所为,自由欧洲电台的一位研究员形象地称
之为“阿尔巴尼亚在轻轻晃动”。

    阿利雅的民主化进程

    就在阿利雅犹豫、彷徨、徘徊不前之际,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1989年秋冬
以来,东欧上空风云变幻,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东
德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相继更迭,给阿尔巴尼亚造成巨大冲击。
    面对国内外紧张局势的压力,阿利雅不得不考虑调整自己的政策。1989年11月20
日,英国《卫报》刊登文章说,阿利雅声称:“我们将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慢慢地实
行改革”。这表明阿利雅对改革的态度开始发生转变,即由坚决制抵改革转向有条件
地接受改革。11月28日,阿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主席查尔查尼在阿解放
和人民革命45周年庆祝集会上则表示,阿将在社会主义制度和原则范围内进行变革,
“决不走修正主义改革之路和资本主义之路”。显然,这是在承认,阿将要进行社会
主义的改革,而不是象以往那样拒绝一切改革。
    从1990年1月到4月,阿劳动党连续召开两次中央全会(即9届9中全会和9届10中全
会),讨论东欧剧变后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掀起了阿利雅称之为民主化的进程。这些改革举措主要是:在经济领域,扩大企业自
主权,扩大利用经济方法和经济杠杆的范围,改进劳动报酬制度,实行计件、包干、
定额等新的计酬办法,重视农业发展,全面恢复农村自由经济,开放城市自由市场,
改进外贸体制,打破国家对外贸权的垄断,使部分企业获得了直接外贸权。在政治领
域,放弃原来的极端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不再搞“阶级斗争”,把工作重心转向经
济建设、发扬民主、加强监督,改革干部制度,对干部的任命、任期作了重大修改,
在党内提倡不同意见交锋,在社会上扩大了人们表达自己意愿的许可范围,修改刑法
典以纠正违反人权的现象,承认尊重赫尔辛基协议以及其它关于人权的国际条约,解
除对国外旅行的限制。在思想文化领域,强调新闻宣传的公开性和全面性,解除对宗
教活动的限制,提出“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方针。在对外政策方面,实行多方位
外交,多交朋友少树敌,提出阿要加入欧洲合作与安全一体化进程并参加有关会议,
与欧共体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接触,增加同其成员国的单独合作,同时也要把同美国
和苏联恢复外交关系的问题提上日程。
    至此,阿尔巴尼亚终于做出它的重大选择——改革。由于在旧体制内找不到使阿
摆脱危机的出路,阿利雅也只好选择改革。但是,劳动党同群众的矛盾已经积累很久,
即使改革,其命运也是一个未知数。这是不以改革者的意志为转移的。
    由于政府有关部门在审批许多公民申请护照时拖拉不办,或者设置障碍、附加条
件加以限制,1990年7月2日晚一大批阿尔巴尼亚青年闯入地拉那的外国使馆区,强行
进入外国使馆,要求出国避难。当局立即派出大批保安部队包围了使馆区,双方发生
了冲突,有许多人被捕。西德政府要求阿尔巴尼亚给这些避难者发放允许出国的自由
通行证。这一消息传出后,更助长了人们外逃的势头,涌向各国大使馆的人有增无减。
到7月6日,仅西德大使馆就涌入了1000多名阿尔巴尼亚人。这之后,又有10000名争
取民主的支持者静默地举行抗议行游。
    这一突发事件搞得阿劳动党领导人措手不及。阿利雅不可能再只是沉思而不决断
了。
    1990年7月6日,阿劳动党举行九届十一中全会,决定解除西蒙·斯特法尼的内务
部长职务,将伦卡·楚科开除出政治局,责令政治局委员马尔科、穆拉和穆夫蒂乌退
休。7月8日,人民议会主席团撤销了食品工业部长和轻工业部长的职务,还对公共事
业部长和国内贸易部长重新作了调动。西方舆论认为,阿利雅在3天内两次改组政府
是为了缓解公众的幻灭情绪。
    7月7日,人民议会主席团发布命令,宣布将不对进入外国使馆的公民提出公诉,
这些公民如提出申请,将获得正常的出国护照。
    7 月14日,阿《人民之声报》报道,进入外国驻阿使馆的阿公民在获得阿正式护
照后离境出国。11月16日,阿内务部副部长雅·普洛达向报界宣布,阿自颁布关于护
照问题的法令以来的5个月中,共发出护照41507份。
    大批难民的外流,使国内人心浮动,群众与党和政府的隔阂在增加,各种社会矛
盾不断激化,党和政府的威信也随之下降。
    为了解决日益加深的社会矛盾,克服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政治、经济危机,阿劳
动党中央于1990年11月6日至7日,在地拉那举行了九届十二中全会。会议对阿党的政
策作了重大调整。党中央第一书记阿利雅代表政治局作了题为《巩固人民政权和完善
政治体制,推进民主化发展》的长篇报告,强调指出,“党的领导作用不是靠命令或
法令来维持的”,党“不应直接行使国家权力”,建议修改宪法中关于“劳动党是国
家唯一的政治领导力量”的条款。他还强调要“为思想多元化创造更加有利的组织基
础”。
    1990年11月12日至14日,阿人民议会在地拉那举行了十一届八次会议。在会上,
阿利雅向人民议会发表重要演说,宣布要加强法制和实行党政分开。他还声称要修改
1976年颁布的宪法,以保障人权,允许国外投资,并准许政府接受外国贷款。他还表
示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将放弃宪法所保证的权力垄断地位。
    会议最后通过了人民议会选举法,并决定成立以阿利雅为首的宪法审查和修改特
别委员会。会议还决定修改和删除宪法中涉及“劳动党是国家唯一政治领导力量”、
“禁止与外国建立合资企业和团体及从外国借贷”、“禁止宗教活动”等内容的条款。

    学潮与“倒霍”运动

    1990年12月 8日晚,地拉那大学部分大学生因宿舍停电举行抗议活动,要求改善
生活待遇,进而又提出了一些政治要求。第二天上午,教育部长和地拉那大学校长同
学生们进行了约3个小时的对话,但没有取得成果。上午11点,约2000名大学生走上
街头,呼喊“要自由”、“要民主”、“多元政治”、“多党制”等口号,要求阿利
雅效法苏联的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大批保安部队和警察包围了大学生,阻止他们继
续行游。双方发生了冲突,有一些大学生被逮捕。
    1990年12月11日,阿利雅亲自同地拉那大学学生代表对话。学生向阿利雅表示支
持民主化改革,说这是他们举行行游的目的。阿利雅向学生通报了当天结束的劳动党
九届十三中全会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根据目前形势,劳动党中央认为允许根据现行
法律成立独立的政治组织有利于国家生活的进一步民主化,有利于实行多元化。12月
12日,阿利雅在电视台发表告全国人民,公布了党中央关于政治民主化、多元化的改
革主张。
    既然党中央的改革措施与大学生们的要求完全一致,两者也就无冲突可言。大学
生的行游抗议活动随之消失。
    1990年12月12日,阿国内第一个反对党——民主党,宣告成立。12月17日,阿人
民议会主席团通过了《关于成立政治组织和团体的法令》,允许在阿成立各种政党和
政治团体。12月19日,阿司法部正式批准民主党为合法政党。民主党领导人之一、后
来当选为该党主席的萨利·贝利沙(心脏医学博士,霍查大学医学教授)在群众大会上
声称,阿尔巴尼亚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
    1990年12月28日,阿部长会议作出决定,允许各社会政治组织和团体出版报纸、
刊物和其它出版物。此令一出,民主党即出版自己的报纸《民族复兴报》。
    党禁取消以后,新的政党纷纷成立,在短短的几个月内,仅有 300万人口的阿尔
巴尼亚就成立了19个政党。
    1991年1月5日,人民议会主席团举行会议,审议了司法部和内务部的建议,通过
了赦免政治犯的法令。到当年7月2日,所有的在押政治犯全部得到释放。
    1991年 1月16日,阿利雅倡议并主持了全国各政治组织的会议,达成了推迟议会
大选的协议。理由是,鉴于目前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形势,政府需要时间研究和制定一
系列法律,同时也使新成立的政党有时间推选自己的候选人。大选推至3月份举行。
    1991年 2月,地拉那“恩维尔·霍查大学”的部分师生要求取消校名中霍查的名
字,但遭到当局的拒绝。于是,该校七百多名师生宣布停课、绝食。2 月20日中午,
数千名到霍查大学声援绝食师生的群众,从“大学生城”向市中心进发。途中,他们
与军警发生小规模冲突,军警朝天开枪以示警告,但无人伤亡。
    下午 1点左右,来自大学生城的人流以及四面八方汇聚到市中心的群众已达数万
人。他们聚集在市中心的斯坎德培广场,高呼“打倒霍查”、“拉倒霍查像”等口号,
与广场两侧守卫霍查铜像的数百名手持盾牌的防暴警察对峙。
    1 点30分,人群开始向霍查铜像冲击。军警用高压水枪向人群冲射,群众则以石
块还击。军警同群众反复争夺霍查像基座平台。军警动用了催泪弹、石块和警犬,群
众则使用石块和棍棒还击,双方均有数人受伤。到下午2点,一些群众占领了基座平
台,有人爬上霍查铜像套绳索。下午2点5分,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十几米高的霍
查铜像被拉倒了。整个广场人声鼎沸,人们高呼胜利了。
    此时,军队出动坦克封锁了广场通往劳动党中央、部长会议办公大楼和霍查纪念
堂的道路,并包围了电台和电视台,以防止有人冲击这些部门。地拉那市的气氛十分
紧张。
    斯坎德培广场上的群众用卡车把霍查铜像拖到“大学生城”绝食师生所在大楼旁
的小山坡上。铜像被砸扁了,许多人站在铜像上高呼“霍查完蛋了”。
    斯坎德培广场上发生的事激怒了一些老战士和老党员,包括部长会议主席阿迪尔
·查尔查尼在内的老革命们经批准成立了“恩维尔·霍查自愿行动者协会”。该组织
的领导人在致阿利雅的信中,指责反对派势力破坏国家的稳定,并宣誓要捍卫霍查的
名字和遗产。他们在全国各地组织集会,威胁说要动员其支持者向地拉那进军,宣布
发罗拉市(1912年阿尔巴尼亚的爱国者在此宣布国家独立)为新的首都,并要求在地拉
那恢复树立霍查的雕像。阿利雅被指责为“叛徒”,还有人呼吁宣布民主党为非法,
并逮捕其领导人。有报道说军队向“恩维尔主义者”提供了武器。在地拉那军事学院,
劳动党同反对派之间的冲突造成4人死亡,一伙军官向阿利雅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恢
复树立霍查纪念像。
    面对来自劳动党内和反对派的双重压力,阿利雅左右摇摆。1991年2月22日 ,阿
利雅向全国发表演讲,表示他将继续忠于霍查。他说:“我想再一次强调,恩维尔·
霍查是一位深深植根于民众之中的历史性人物,历史是不会根据被操纵的人们的思想
来进行裁判的。雕像可以被除去,但是恩维尔·霍查本人是不会被推倒的,因为他是
人民的历史和新阿尔巴尼亚历史的化身。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全体阿尔巴尼亚人民为
有象霍查同志这样的一位领袖而感到自豪。”
    同一天,阿利雅又宣布,他已签署法令,决定接受查尔查尼政府集体辞职,成立
主席委员会和临时政府。主席委员会由阿利雅等9人组成,临时政府成员中只保留了
前政府中的国防部长和外贸部长两人。部长会议主席由39岁的经济学家法·纳诺担任,
据说他比前主席查尔查尼更富有改革倾向。无论是主席委员会还是临时政府中,均没
有反对派成员。

    劳动党与反对派的较量

    就在这种纷乱繁杂的局势下,1991年3月31日,阿尔巴尼亚举行了第十二届人民
议会选举。这是阿解放46年来首次举行的多党竞选,同时也是劳动党与反对派之间的
一场权力较量。
    执政的劳动党利用它手头掌握的大量财力物力,向反对派发起了强大攻势。劳动
党有关组织重新对广播和电视施加了严密控制。劳动党政府还通过控制新闻纸、材料
供应和发行系统,限制反对派报纸的发行数量,使反对派难以传播他们的观点。这样
做的结果是,国内许多地区的投票人并不清楚反对党的纲领,农村地区尤其突出。
    此外,在选举前夕,劳动党通过大张旗鼓地宣传它作出的若干决定,来对选民施
加影响。政府有关部门批准扩大私人园地,同意让农民拥有数目不限的牲畜;几百名
政治犯被宣布释放,外国记者和官员们得到了观察选举的邀请。与此同时,劳动党对
民主党等反对派的候选人也发动了攻势。
    面对执政党的强大攻势,各反对党派也积极开展竞选活动,对劳动党发动攻击,
并施加压力。在选举期间,民主党等反对派在全国各地介入骚乱。在斯库台的骚乱中,
表威群众高呼“斯库台共和国”、“暴力夺取政权”等口号;卡瓦雅、发罗拉等地也
发生了反政府表威;全国许多工厂、学校停工或停课,要求劳动党下台。尽管反对派
采取了各种手段与劳动党较量,但由于财力物力有限,加之时间紧迫来不及建立起全
国性的组织网络,因而,最终还是败给了劳动党。
    1991年4月8日 ,选举委员会公布了人民议会选举结果:在250个议席中,劳动党
得169席,占676%;民主党得75席,占30%;希腊少数民族民主联盟得5席 ,老战士
全国委员会得1席。
    自由大选虽然劳动党获胜,但该党中央第一书记阿利雅、中央书记代德、外交部
长卡普拉尼等党政重要领导人却纷纷落选。
    阿首次自由大选结果公布后不久,1991年4月15 日,新选出的人民议会第一次会
议顶着民主党的制抵如期举行。但由于时局动荡,会议时断时续,会期竟长达半个月
之久。4月17日,议会选举劳动党议员、教育部长卡·伊斯拉米为议长 ,选举劳动党
议员、列宁高级党校教师卢·珀尔珀利和民主党议员、民主党全国领导委员会成员阿
·迈克希为副议长。1991年4月30日,议会选举阿利雅为阿尔巴尼亚首任总统。
    同时,新的人民议会在1991年4月29日通过了《宪法主要条款法》 ,对阿国家体
制、社会政治制度等作了重大修改,从而使原来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发生了根本变化。
其主要内容是:①更改国名,将“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改为“阿尔巴尼
亚共和国”。②实行三权分立。③实行总统制。④实行党政分离和部分国家机构非党
化。
    1991年5月3日,阿利雅总统任命法·纳诺为部长会议主席,并授权他组织政府。
5月4日,阿利雅在劳动党九届十七中全会上辞去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和中央第一书
记职务。
    1991年5月9日,纳诺组成劳动党一党的“专家政府”。
    新政府虽然提出了一份实行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改革纲领,力求解决阿面临的严重
危机,但反对党势力仍然不予合作。他们不断制造事端,使阿社会局势日益恶化。
    1991年 5月15日,在民主党等反对势力策划组织下,独立工会联合会发动了为期
半个多月的全国总停工,大约占全国职工总数一半的35万工人参加了停工,部分工人
还进行了绝食。他们提出的要求是:改善工作条件,提高50%的工资,最后还提出要
政府辞职。停工的持续和蔓延,使阿国内局势全面紧张,经济陷入瘫痪。
    1991年6月3日,劳动党被迫与各反对党和独立工会联合会制定了五点政治解决方
案。主要内容是:纳诺政府辞职,组成过渡性临时联合政府;提高工人工资50%;19
92年5月或6月举行新的人民议会选举(比正常日期提前3年) ;联合政府的各部部长必
须退出原来所属的各政党,在今后的选举中也不得参加竞选。
    根据上述方案,1991年6月4日纳诺政府宣布辞职。
    1991年6月5日,阿利雅总统任命前食品工业部部长于·布非为部长会议主席,组
织名为“稳定国家政府”的过渡性联合政府。6月11日,总统又任命了24名政府成员,
其中劳动党提名12人,民主党、共和党、社会民主党、农民党共提名12人。另外,根
据6月3日达成的“五点政治解决方案”,所有政府成员均要脱离自己的政党。至此,
劳动党几十年一党执政的局面宣告结束,阿40多年来第一个“非党”政府宣告成立。
    在国家改变颜色的同时,劳动党也发生了质变。首先,劳动党取消马列主义作为
党的指导思想,以“民主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其次,劳动党更名为社会党,转变
为“欧洲左翼党”。1991年6月10日至13日,阿劳动党举行了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由于党的第一书记阿利雅已经辞职,同时也未指定由谁来继承他的第一书记职务,所
以,会议期间保守势力和改革派进行了激烈的权力斗争。最后在大会选举中,以乔尼
为代表的保守势力失败,改革派经济学家、刚刚被迫辞去部长会议主席职务的法·纳
诺当选为党的主席。新的领导集团几乎由清一色的青年改革派人士组成。前政治局委
员们在代表大会上受到谴责,其中9人被开除党籍。大会为了改善劳动党被玷污了的
形象,将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改名为“阿尔巴尼亚社会党”,并以一个15人组成的主席
团代替了政治局,以一个81人的领导委员会取代了中央委员会。这一重大举措标志着
劳动党彻底改变了性质。社会党(即劳动党)副主席斯·代德称,“十大”是“分水岭”,
它“结束了一个时代,并掀开新时代的一页。”
    1991年8月21日,民主党、共和党和社民党结成反社会党政治联盟,明确提出要
“斗垮社会党”、“铲除共产主义”、1991年底提前进行新的大选,并首次提出要阿
利雅总统下台。社会党虽作了反击,但软弱无力。
    1991年 9月27日至29日,民主党在地拉那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反社会
党气焰更加嚣张,贝利沙代表民主党领导委员会作的工作报告强调,民主党的主要目
标和任务是“埋葬社会主义专制制度”,“粉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把社会党赶
出国家政权”。会议选举贝利沙为该党主席。
    1992年 3月22日,在反对党的一再要求下,阿尔巴尼亚举行第二次多党人民议会
选举。参加 这次大选有的社会党、民主党、共和党、社民党、农民党等 11个政党的
521名候选人和5名独立候选人。
    3 月22日上午,阿利雅来到投票站投票。有记者向他问道:“总统先生,您认为
哪一个党将取得胜利?”
    阿利雅的回答是:“人民将胜利。”
    民主党领袖萨利·贝利沙则直言不讳地回答说:“这一天标志着社会党之夜的结
束和民主白昼的开始。上帝保佑阿尔巴尼亚。”
    1992年3月31日,选举委员会公布选举结果:民主党获全国62.08%的选票,获议
会92席(占65.71%);社会党获全国25.07%的选票,获38席(占27.14%) ;社会民主
党获全国4.03%的选票,获7个议席(占5%)。民主党在大选中获胜,成为执政党;社
会党(前劳动党)则成为在野党,丢失了政权。
    阿利雅总统见大势已去,只好辞职。1992年4月3日中午,阿利雅向全国人民发表
辞职讲话:
    “我谨通过广播电视台、阿通社等国家新闻媒介发表声明,告知全国舆论及全体
人民,我决定辞去共和国总统职务。明天我将向新的人民议会正式提出辞呈。
    “一年前,为了祖国的利益、人民的团结、国家的政治进步和巩固民主,我担任
了国家元首的职务。出于同样的理由和动机,我现在提出辞职,同时希望人民议会把
领导国家的责任赋予一个能够引导阿尔巴尼亚走向大多数人所希望的彼岸的新人。
    “最微妙的过渡阶段总的说来正常与平静地走过来了,没有发生可能给祖国的命
运带来无可挽回后果的内乱。这使我现在在离开政治活动舞台时感到欣慰。”
    “3 月22日的大选使我国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现在由议会新的多数派组成的政
府来解决面临的众多的问题。”
    “我祝愿我的祖国阿尔巴尼亚在全面进步的道路上前进,祝愿民主化进程不停顿
地发展。”
    1992年4月4日,人民议会全体议员一致同意接受阿利雅辞职。
    1992年4月9日,人民议会以秘密投票方式选举民主党领袖贝利沙为第二届总统。

    阿利雅因“滥用职权、侵吞国家财产”入狱

    贝利沙担任总统后,采取了一些不同寻常的措施。他签发法令,决定“把非烈士
者的遗骸迁出民族烈士陵园”。根据这一决定,霍查、卡博等前劳动党领导人的遗骸
从烈士陵园被迁到了地拉那郊区的萨勒公墓。1993年初,贝利沙又指示部长会议作出
专门决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著作、霍查的著作、
劳动党的文件集等一律销毁。
    另一方面,贝利沙开始逮捕并审判前劳动党和社会党的领导人。先是霍查的遗孀
涅什米叶被拘捕判刑,然后又轮到了阿利雅。
1992年 9月12日,贝利沙政府以“滥用职权、侵吞国家财产”的罪名,将居住在
女儿扎娜家的阿利雅软禁起来。这期间,阿利雅曾提出出国治疗心脏病、为亡妻扫墓
等要求,但均被拒绝。
    1993年 8月19日,在一批武装警察的簇拥下,阿利雅走出他女儿扎娜家,被带上
一辆蓝色的警车。他被捕了。随后,阿利雅被关进一间单人牢房。
    与阿利雅同时入狱的还有前劳动党的6名高级领导人:主管意识形态的中央书记
恰米,国防部长穆拉,以及政治局委员策拉瓦、阿斯拉尼、贝克泰西、米斯卡。几天
后,除前部长会议主席查尔查尼因病重仍被软禁在家中外,阿利雅执政期间劳动党13
名政治局委员中的12人都被关进监狱,其罪名均是:他们在执政时期滥用职权,大量
侵吞国家财产。
    接替贝利沙担任民主党主席的塞拉米多次宣称,要对所有的前领导人进行政治审
判。
    阿利雅患有心脏病,但他在狱中也像其他普遍囚犯一样,依靠面包和水维持生命,
晚上只能睡在草垫上,而且还要自己打扫厕所。阿利雅难以忍受这种侮辱,在接受记
者采访时不禁潸然泪下,哭诉说:“我甚至得不到纸和笔,不能读书看报,我们还有
什么人权可言?”
    1994年7月2日,地拉那区法院以“相互勾结、滥用职权、搞特权、践踏人权与公
民平等”的罪名,判处阿利雅9年有期徒刑。此时,阿利雅69岁。
    这种民主党政府主持的判决从真正的意义上是否合法,很值得怀疑!
    不过,这个问题也只能由阿尔巴尼亚国民自己来回答。
有一对夫妇吵得很凶。吵到后来丈夫觉得后悔,就把妻子带到窗前去看一幅不常见的景色——两匹马正拖着一车干草往山上爬。

    “为什么我们不能像那样一齐拉,拉上人生的山顶?”

    “我们不可能像两匹马一样一起拉,”太太说,“因为我们两个之中有一个是驴子!”










  鄂式破碎机  锤式破碎机  矿石破碎机 石头破碎机 鄂式石料碎石机
本朝太宗就厉害,属于真正懂政治的。改用坦克就用坦克,该镇压坚决镇压,统统一扫而光。相比之下东欧温室里的共产党接班人简直就是幼稚园水准。
东欧温室里的共产党能和本朝太宗比么
原帖由 大老虎 于 2009-3-31 12:22 发表
本朝太宗就厉害,属于真正懂政治的。改用坦克就用坦克,该镇压坚决镇压,统统一扫而光。相比之下东欧温室里的共产党接班人简直就是幼稚园水准。

该镇压就得镇压!该出手时就出手因此拯救了国家!否则那个农业部长得逞的话,国家就四分五裂了!
镇压的手段,我们还是太手软了!您要看看美国此后在洛杉矶怎么对付黑人还有美国对付大卫教和太阳圣殿教就知道谁更狠了!至于坦克,纯属吓唬人。
建文也很狠!;P
阿尔巴尼亚确实穷,但是不是从霍查开始的,一直是欧洲最穷的国家
现在也没有什么起色
布什访问阿尔巴尼亚时那边还打大条幅请美军来占领他们:L
原帖由 大白胖子 于 2009-4-1 14:25 发表
阿尔巴尼亚确实穷,但是不是从霍查开始的,一直是欧洲最穷的国家
现在也没有什么起色


老毛也做了很久的凯子啊.........
整个东欧共产党国家的法统,来自前苏共,前苏共政权一倒台,它们就不可能幸免,正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原帖由 酒后胡言 于 2009-3-31 14:20 发表

该镇压就得镇压!该出手时就出手因此拯救了国家!否则那个农业部长得逞的话,国家就四分五裂了!
镇压的手段,我们还是太手软了!您要看看美国此后在洛杉矶怎么对付黑人还有美国对付大卫教和太阳圣殿教就知道谁更 ...

哪个农业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