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一次冷战史研究的倡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8:48:05
观毕78期惯性世界的《70年代中国炮兵》一文,颇有感触,但联系到以前看过的剑桥中国现代史  ,不免产生一些疑问。苏联是否 真的想向中国下手,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脑中。问题的困难之处在于数据的缺乏,苏方的资料实在是太过于难找,很多尚未解密,解密尚需时日。诚然西方资料比较好找,但存在着严重的,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 苏军的严格保密措施西方对苏军的情况多有夸大或低估的毛病,剑桥史援引的材料多出自冷战高峰的西方公开资料就更难逃其弊。还有一点,西方在对苏军实力评估上经常两面手段,当对民众宣传己方的强大实就会把苏军摔得一文不值,但为了达成某些目的时又不惜把自己搞得很弱,而苏军很强,有时是数量优势,有时是质量优势,有时二者兼有之,所以不排除由于对欧洲方向的苏军进行夸大从而造成亚洲方向的“相对”薄弱。所以单一依靠相对直接的直观数据是比较困难得出让人信服的。所以希望大家从各个方面加以补充和论证。我个人认为这个命题是极具讨论价值的,基于以下的几个理由:
               1政府整个六七十年代的 大量政策,不论是军事,政治,经济都围绕着“随时有入侵之虞的苏修”展开,毫无疑问,这些都对中国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 的影响。但问题在于我们面对的是一只货真价实的武装到牙齿的北极熊还只是一个影子武士 。这对我国未来的进程有着重要影响,因为对国家安全状况的评估和国家的走向有重大的联系,是战是和,国家的国防和政治和外交因如何反应。不可否认极左的政治环境对当时国家的决策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的,但谁能保证国家不会陷入另一种极端环境?如果说能够对在“复杂电子环境”的决策失误进行深入的分析,是极有极有可能避免错误的出现的。但如何分析呢?这就要依靠命题解决。苏军真实意图的揭开才可能为我们的决策行条条比对创造条件,才可能对对决策机制反思。没有苏联的真实意图的比对,就无法正真的了解问题所在。     
                2 对冷战的了解和认识将产生质的进步。不可否认,国内对冷战苏军的研究远远不够,历史告诉我们对强大的军队一定要加以必要的研究。只可惜在国内对整个冷战的研究远远不够,缺乏整体性的研究。国内军事爱好者对二战及其以前的战争的热情可谓前高涨,但对冷战的研究的缺失实在是视若无睹,不可否认近年来冷战双方均已有一定数量的文章,但相对于冷战所承载的内容实在太少。冷战研究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大量的未解密资料,西方的偏见但却很主流的论调,大量纠治不清的传闻与误传,1但是也要看到优势,解密文件逐渐浮出水面,大量当事人依然健在并且远没老到语焉不详,年代距离还是比较近的…………..对于此命题的研究必然涉及到冷战的双方的研究。因为在目前情况下,必然要采取侧面研究的思路,既要从西方入手,这是显然的,从它的兵力部署,战争思路,乃至微小到战术层面都可以相应的推导出欧洲方向的苏军情况。对西方冷战军事状况的研究是极其重要和必然的。相对与苏军资料,西方对自身的资料还是比较齐全的,比较客观的,并且西方政府的定期解密制度带来了莫大方便,我上文所提到的西方资料的问题是可以被数量优势抵消的,资料越多修正力度就越大,就越精确。当然苏军自身研究也是必然的,间接研究必须与正面研究相结合。所以不难看出我国的冷战研究将有质的进步。               
                3大家若能认真的对这一问题能购进行有礼有节的讨论与研究,我想对论坛的健康发展是有帮助的。论坛存在一类问题,即对于存在争议的问题往往会产生两派人的恶言相向,甚至人身攻击,这是全无意义的。我并不指望一个议题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但希望大家尽量保持理智态度。以研究历史的严谨态度来对待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必然是长时间的,这段时间的存在对于大家总是能带来一些影响的。   
以上是我的一点愚见,并不期望获得热烈响应,但问题却是客观存在的,当然也有练习打字的因素。        
                                                                                                    09年 3月13日晚十点写于宿舍观毕78期惯性世界的《70年代中国炮兵》一文,颇有感触,但联系到以前看过的剑桥中国现代史  ,不免产生一些疑问。苏联是否 真的想向中国下手,这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我的脑中。问题的困难之处在于数据的缺乏,苏方的资料实在是太过于难找,很多尚未解密,解密尚需时日。诚然西方资料比较好找,但存在着严重的,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 苏军的严格保密措施西方对苏军的情况多有夸大或低估的毛病,剑桥史援引的材料多出自冷战高峰的西方公开资料就更难逃其弊。还有一点,西方在对苏军实力评估上经常两面手段,当对民众宣传己方的强大实就会把苏军摔得一文不值,但为了达成某些目的时又不惜把自己搞得很弱,而苏军很强,有时是数量优势,有时是质量优势,有时二者兼有之,所以不排除由于对欧洲方向的苏军进行夸大从而造成亚洲方向的“相对”薄弱。所以单一依靠相对直接的直观数据是比较困难得出让人信服的。所以希望大家从各个方面加以补充和论证。我个人认为这个命题是极具讨论价值的,基于以下的几个理由:
               1政府整个六七十年代的 大量政策,不论是军事,政治,经济都围绕着“随时有入侵之虞的苏修”展开,毫无疑问,这些都对中国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 的影响。但问题在于我们面对的是一只货真价实的武装到牙齿的北极熊还只是一个影子武士 。这对我国未来的进程有着重要影响,因为对国家安全状况的评估和国家的走向有重大的联系,是战是和,国家的国防和政治和外交因如何反应。不可否认极左的政治环境对当时国家的决策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的,但谁能保证国家不会陷入另一种极端环境?如果说能够对在“复杂电子环境”的决策失误进行深入的分析,是极有极有可能避免错误的出现的。但如何分析呢?这就要依靠命题解决。苏军真实意图的揭开才可能为我们的决策行条条比对创造条件,才可能对对决策机制反思。没有苏联的真实意图的比对,就无法正真的了解问题所在。     
                2 对冷战的了解和认识将产生质的进步。不可否认,国内对冷战苏军的研究远远不够,历史告诉我们对强大的军队一定要加以必要的研究。只可惜在国内对整个冷战的研究远远不够,缺乏整体性的研究。国内军事爱好者对二战及其以前的战争的热情可谓前高涨,但对冷战的研究的缺失实在是视若无睹,不可否认近年来冷战双方均已有一定数量的文章,但相对于冷战所承载的内容实在太少。冷战研究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大量的未解密资料,西方的偏见但却很主流的论调,大量纠治不清的传闻与误传,1但是也要看到优势,解密文件逐渐浮出水面,大量当事人依然健在并且远没老到语焉不详,年代距离还是比较近的…………..对于此命题的研究必然涉及到冷战的双方的研究。因为在目前情况下,必然要采取侧面研究的思路,既要从西方入手,这是显然的,从它的兵力部署,战争思路,乃至微小到战术层面都可以相应的推导出欧洲方向的苏军情况。对西方冷战军事状况的研究是极其重要和必然的。相对与苏军资料,西方对自身的资料还是比较齐全的,比较客观的,并且西方政府的定期解密制度带来了莫大方便,我上文所提到的西方资料的问题是可以被数量优势抵消的,资料越多修正力度就越大,就越精确。当然苏军自身研究也是必然的,间接研究必须与正面研究相结合。所以不难看出我国的冷战研究将有质的进步。               
                3大家若能认真的对这一问题能购进行有礼有节的讨论与研究,我想对论坛的健康发展是有帮助的。论坛存在一类问题,即对于存在争议的问题往往会产生两派人的恶言相向,甚至人身攻击,这是全无意义的。我并不指望一个议题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但希望大家尽量保持理智态度。以研究历史的严谨态度来对待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必然是长时间的,这段时间的存在对于大家总是能带来一些影响的。   
以上是我的一点愚见,并不期望获得热烈响应,但问题却是客观存在的,当然也有练习打字的因素。        
                                                                                                    09年 3月13日晚十点写于宿舍
这个范围还是限制太多,没意思。
明智的决策者很自然地要把面临的外部危险做最严格的考虑,所谓料敌从严。只有庸主才会要希望寄托于侥幸。至于前者可能因此要付出较高的代价,那没有办法,国运是不能拿来做轻飘飘的赌博的。现在的评论问题是马后炮多,穿越超人多。
楼主说的倒是没错的,决策所依据得信息来源多头,真假难辨,所谓的信息海洋!

另外大老虎啊,听啦咕咕叫还不种庄稼了?关键是养活自己、做强自己然后才能有备无患。
原帖由 xcxy 于 2009-3-30 10:53 发表
楼主说的倒是没错的,决策所依据得信息来源多头,真假难辨,所谓的信息海洋!

另外大老虎啊,听啦咕咕叫还不种庄稼了?关键是养活自己、做强自己然后才能有备无患。


没错啊,所以太祖爷讲嘛,深挖洞、广积粮,顺便砌道原子墙。
冷战阶段的中苏问题啊……研究这个话题的话,我始终觉得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苏联的西伯利亚铁路网线的建设过程。究竟有多少对峙,是在双方相互之间的不理解和不信任的土壤上盛开出的鲜花,我想我们都可以回归到中苏对己方的实力的不自信这一点来研究研究。
恩,那个时代,绝对不是简单的西方观念能够解释的,否则的话,我们的历史发展方向,早就滑向《明斯克号的出击》了……
中国和苏联,是两头怕,苏联怕中国更厉害一些。原因无它,中苏边境太漫长,谁居守势谁吃亏——区别在于苏联无法后方制人,中国却可以,因为苏联根本无法在欧洲对抗北约的同时和中国全面对抗,漫长的交通线足以让任何持久对抗成为苏联的恶梦。

苏联唯一的胜利机会,就是在中国完成动员展开之前闪电一击,以核武器摧毁中国军队主力和主要工业力量,这也是格列奇科曾经建议的方案,当然,苏联领导人还没有这么疯狂。如果以常规武器作战,苏联根本没有任何可能达成可能接受的结果。
原帖由 760126 于 2009-3-31 13:55 发表
中国和苏联,是两头怕,苏联怕中国更厉害一些。原因无它,中苏边境太漫长,谁居守势谁吃亏——区别在于苏联无法后方制人,中国却可以,因为苏联根本无法在欧洲对抗北约的同时和中国全面对抗,漫长的交通线足以让任何 ...

  苏联当时的作战计划是攻取东北三省   以东三省为筹码和中共打成妥协
  至少在短期内苏军在东三省的补给是可以维持的  而且东三省作为工业去也可以对苏军进行补给
很有意思的话题啊,楼主不知道在SC有没有ID,那里的战史牛人多资料多
原帖由 受不了 于 2009-3-31 19:33 发表
苏联当时的作战计划是攻取东北三省   以东三省为筹码和中共打成妥协
至少在短期内苏军在东三省的补给是可以维持的  而且东三省作为工业去也可以对苏军进行补给


夺取东北都不太可能。如果要仿效对关东军的作战,至少要经过2-3个月高强度的远程运输,把欧洲的军队转过来,这样明显的战争信号足以让中国完成战前准备。而且,由于苏联滨海地区和中国接壤的部分太狭窄,进攻中国的苏军主力只能在西/北两个方向进行主攻。对关东军的作战中,通过蒙古突破大兴安岭是主攻方向,但是七十年代苏军的机械化程度远远超过二战末期,在基础设施极度短缺的蒙古,苏军主力要完成集结展开,并要维持作战供应,要比二战困难得多。如果从北面主攻,等于是正面平推,也容易打成消耗战。

军事上的困难即时解决了,政治上的难题才是更头痛的。苏联既然不把吞并中国作为目标,那又希望达成什么妥协?要谈判总要有报价。
冷战,就是势力均衡时看对方出什么招了.:D 谁的牌打的好,谁就好
打不好牌,就看退出这一状态时最大程度保障自己的实力.以便以后翻身:L
当年的压力太大了,如果有现在一半的国力......很想看看相关的研究成果,LZ能否推荐一些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