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宋文聪的鸭翼和边条翼融为一体,是怎么融合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24:38
有的网友说:鸭翼和边条翼可以这样融为一体。边条翼上开一个类似“刀匣子”的结构,鸭翼就是“刀”,可以伸缩进这个“刀匣子”。这样,缩回“刀匣子”去就可以避免鸭翼影响隐形性能。伸出来就可以增升(边条翼升力+鸭翼升力)、以及伸出后旋转、用于增加机动性(鸭翼旋转扰流)。

宋文聪说的边条翼和鸭翼的融合,是这样融合的吗?

如果不是,那宋的融合是怎么实现?

有请了解宋式融合的大侠指教。多谢。有的网友说:鸭翼和边条翼可以这样融为一体。边条翼上开一个类似“刀匣子”的结构,鸭翼就是“刀”,可以伸缩进这个“刀匣子”。这样,缩回“刀匣子”去就可以避免鸭翼影响隐形性能。伸出来就可以增升(边条翼升力+鸭翼升力)、以及伸出后旋转、用于增加机动性(鸭翼旋转扰流)。

宋文聪说的边条翼和鸭翼的融合,是这样融合的吗?

如果不是,那宋的融合是怎么实现?

有请了解宋式融合的大侠指教。多谢。
有请了解宋式融合的大侠指教。多谢。
设计“边条翼-鸭翼一体化”的复合翼,达到增隐、增升、增机动性
从F22式的边条翼来看,边条翼是一个“长匣子”形的,这就为边条翼和鸭翼的一体化设计,提供了便利。

具体设计是:将鸭翼看做一个刀片,把边条翼的某个部位看做一个、做成为一个“刀匣”。

一、平时或者必要时,鸭翼收入边条翼的刀匣,刀匣全封闭,这时,有利于增加隐形性。最大的好处是:一旦鸭翼收回,则原先鸭翼飞机上的鸭翼根部的机体缺口就完全封闭。非常有利于隐形和减少雷达回波因为缺口而增强的问题。

二、起飞时,尤其是舰载机起飞时候,鸭翼从边条翼的刀匣中打开、伸出。鸭翼和边条翼,共同对起飞起到增升作用。

三、作战需要时,尤其是需要快速机动的时候,鸭翼从边条翼的刀匣中打开、伸出、扰流,便于快速机动。

付出的代价是:操控鸭翼的连杆类型的机构,除了原先控制鸭翼摆动的功能外,还需要有控制鸭翼伸出和收回的功能,以及同步控制“刀匣”开合的功能,略复杂了一些,是精密机械工科人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预计增重非常有限。

偶认为,这是最完美的鸭翼。可控隐身程度和隐身时间的鸭翼。
给鸭翼上弹性蒙皮,不从翼根旋转,而是整翼扭转。
那就实现了无开缝的全可动牙翼,而且是真全可动,基本达到macross plus YF21那个翅膀的级别。
鸭翼最大的效用是给主翼上层拉涡流的,如果和边条翼融合,处于同一水平面,那还要它干什么,反倒成了阻力了。
鸭翼做的最好的还是法国的飞机,注意看幻影2000和阵风的布局。美国人之所以打死不用鸭翼,可能和他们发动机非常肌肉有很大关系。

不是原来有句话说,只要动力足够,砖头都能飞起来。
]]
原帖由 cedric 于 2009-3-21 07:47 发表
鸭翼做的最好的还是法国的飞机,注意看幻影2000和阵风的布局。美国人之所以打死不用鸭翼,可能和他们发动机非常肌肉有很大关系。

不是原来有句话说,只要动力足够,砖头都能飞起来。


那还要飞机设计师干吗? 哪还要研究什么流体力学,吹什么风洞? 不就直接设计个砖头不就完了?我都会 ;P

你这话说了等于没说, 相当于是说 只要钱够多,遇到再宰人的商贩也不要紧一样, 问题是发动机推力不是想增加多少就增加多少, 在发动机推力给定的情况下, 这种布局比常规布局具备更好的超音速性能同时还具备更好的低速/失速可控性, 这就够了,
跟我原先想的一样,一个小变后掠翼。
]]
当然除了鸭翼,良好设计的机头部弦线、边条、涡襟翼都能起到涡增升效果,并不见得非用鸭翼不可。[:a6:]
原帖由 brwdl 于 2009-3-21 07:47 发表


鸭和边条都是为了增升, 鸭还有大迎角控制的考虑,  按老宋论文里的吹风结果, 边条+鸭的最大升力系数是纯边条的3倍, 是纯鸭2倍:D

GOOGLE 宋总的论文去, 成飞5代机极可能是玩边条+鸭+升力体机身, 相当有个性的设 ...


以后的飞机气动都是往整体升力体上靠,翼身融合后,边条不用再刻意强调了吧。
原帖由 NQCT 于 2009-3-21 08:29 发表
设计“边条翼-鸭翼一体化”的复合翼,达到增隐、增升、增机动性
从F22式的边条翼来看,边条翼是一个“长匣子”形的,这就为边条翼和鸭翼的一体化设计,提供了便利。

具体设计是:将鸭翼看做一个刀片,把边条翼的 ...

其实一直觉得F-14的这个小鸭翼很个性。取消了有些可惜
这和鸭翼平时不转动,机动时候转动相比有什么优势?
这个的完美程度绝对没我提出的智能蒙皮的扭转式鸭翼。

那篇文里面提到,采用上反鸭翼,所以位置还是比主翼高的。
只是为了涡升了自然不一定用鸭翼,这也是为什么鸭翼要用就用全可动的。
]]
原帖由 cedric 于 2009-3-21 08:35 发表


以后的飞机气动都是往整体升力体上靠,翼身融合后,边条不用再刻意强调了吧。

怎么不用刻意强调?
而且还必须刻意强调。就好比人家有P4的CPU,威力非常强。你只能生产386的CPU,怎么办,不可能等死吧。那就多个386一起上,多种增升、提高升阻比的东西一起应用。甚至用586+486+386的模式,也就是升力体+鸭翼+边条的模式,才有可能做出奇迹,运算速度超过人家的一个P4的CPU。所以不同速度的CPU组合,难度很大,很考验功底,但是必须要上,设计出支持不同速率CPU的分时多任务多处理器的操作系统。也就是同时升力体、鸭翼、边条的气动布局。
原帖由 NQCT 于 2009-3-21 09:05 发表
只是为了涡升了自然不一定用鸭翼,这也是为什么鸭翼要用就用全可动的。
------------------------
可惜鸭翼这个鸡肋为了涡升就要就得距离机翼更近,而要用全可动的配平却配平力臂太短,且涡分离又存在非线性,不好 ...

鸭翼增升的作用被你贬得这么低的话,那固定式的边条的作用不是更差??
鸭翼影响隐身,这个说法本身就很有问题
不管怎么说我们4代用的也是推比10发动机,比F135肯定是不够,但和F120该是一个级别。有P4到386的差距么?
而且从美国选择了22而不是23也可以看出,虽然超巡和隐身是4代机的重要指标,但是美国并没有唯这两个指标判断,最终选择了机动性更优秀的22。
我们怎么能把自己的路子限制死了,唯隐形指标,要看实际飞了才好选择呀。
这点我是赞成南北PK的,ATF的研发费用120亿美元,考虑通胀加5成,如果在整个研发期内支付我国还是承受的起的,美国用这120亿PK过了,我国180亿也应该能实机PK一次。
我国如果开发了一款成功的鸭翼4代机,最大的意义倒不是别的,而是没有山寨,主动探索出了另一种可能性。这样的成功有巨大的激励作用。这个成功的标志很简单,就是能对F35占优,因为我们知道面对美国同期的重4,F22的改型肯定还有路要赶。
]]
原帖由 ertert 于 2009-3-21 10:54 发表

许多军迷有误区,一直把我国四代机称为鸭翼机。其实这是非常不准确的,光是靠鸭翼是不能完全制胜的,必须是一种复杂的气动布局,基本描述就是升力体、鸭翼、边条为最基础特征,再加上其他辅助特征,才是表示真正的 ...


MIG-1.44算不算有边条和后机身边条?那个形状的机头,对于机头增升党来说,能否满足需求?
原帖由 我立于高山之巅 于 2009-3-21 11:02 发表


MIG-1.44算不算有边条和后机身边条?那个形状的机头,对于机头增升党来说,能否满足需求?

Mig-144不行。那个鸭翼位置完全不像边条,而是一个鸭翼的承托装置。他的机头扁,是迫于腹部进气道把机头升,是迫不得已。翼身融合的程度都很差,升力体都更算不上。
俄国唯一有鸭翼加边条布局,是一个早期S-54(S-37??)的模型,那个模型表明苏霍伊局已经有一定鸭翼边条翼的共同应用能力了。只不过缺乏隐身(比美国人差一截)。
另外这不能算宋文聪个人的方案,应该是他领衔的团队共同的成绩。个人化是不行的。
1.44是鸭翼带边条,主翼无边条(倒是有后边条)吧。
谁告诉楼主融合就是缩放的?

三代机的翼身融合布局,楼主认为就是 F-16 等的主翼可以缩放到机身?

宋总说的,
就是鸭翼安装到边条外侧,
类似 Su-30MKI 之类
四代,必须要放弃腹部进气的优势。采用两肋Caret进气,避免前机身抬高的问题。然后才有机会将机头做成略为近似su-27的下倾,形成有一定弧线的升力体前机身。
原帖由 ertert 于 2009-3-21 11:07 发表

Mig-144不行。那个鸭翼位置完全不像边条,而是一个鸭翼的承托装置。他的机头扁,是迫于腹部进气道把机头升,是迫不得已。翼身融合的程度都很差,升力体都更算不上。
俄国唯一有鸭翼加边条布局,是一个早期S-54(S ...

S54的鸭翼+边条和su33的不是差不多么……
做这个四代,鸭翼隐身早已不是什么问题。
现在的难题,使如何是进气口,鸭翼,边条,弹仓共同集中在一块,要在机身前部完成这多个重点部件的协调,并且要在隐身的前提下完成。另外还可能牵扯到起落架。
原帖由 brwdl 于 2009-3-21 07:57 发表


那还要飞机设计师干吗? 哪还要研究什么流体力学,吹什么风洞? 不就直接设计个砖头不就完了?我都会 ;P

你这话说了等于没说, 相当于是说 只要钱够多,遇到再宰人的商贩也不要紧一样, 问题是发动机推力不是想增加 ...



可是如果法国人的航发真的够劲,他们还会在鸭翼上费那么多脑筋吗?
原帖由 百臂巨人 于 2009-3-21 11:13 发表

S54的鸭翼+边条和su33的不是差不多么……

Su-33的鸭翼,应该算三面翼,没有真正做成控制机动能力的鸭翼,更多的是一种配平机头。而且边条也太小了。
原帖由 ertert 于 2009-3-21 11:07 发表

Mig-144不行。那个鸭翼位置完全不像边条,而是一个鸭翼的承托装置。他的机头扁,是迫于腹部进气道把机头升,是迫不得已。翼身融合的程度都很差,升力体都更算不上。
俄国唯一有鸭翼加边条布局,是一个早期S-54(S ...


是苏-37,也有给了代号S-37的。S-54最早是教练机,几乎是单发苏-27,后来拿来作为ATA计划和米高扬的LFI竞争。
使用两侧进气道的话,那布局就类似那个麦道的JSF方案吧,当然垂尾不会放那么平。
原帖由 百臂巨人 于 2009-3-21 11:22 发表
使用两侧进气道的话,那布局就类似那个麦道的JSF方案吧,当然垂尾不会放那么平。

应该有点类似。只不过进气道要更长,边条也要更长,一直向前延伸,延生到座舱位置。才有足够的位置布置鸭翼,并且鸭翼偏转产生的气流不会影响到进气口的进气。
]]
原帖由 ertert 于 2009-3-21 11:28 发表

应该有点类似。只不过进气道要更长,边条也要更长,一直向前延伸,延生到座舱位置。才有足够的位置布置鸭翼,并且鸭翼偏转产生的气流不会影响到进气口的进气。

还往前延伸?
那不是搞成左右耳进气道了……下颌进气道的双通道版本……附面层隔板都不用加了……
原帖由 我立于高山之巅 于 2009-3-21 11:28 发表


你说的是JAST,不过。。。。。。。。。。


思路是这个思路。但是因为这是单发,所以和双发还是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主要是这个单发机,机头太肥了,要瘦长一点。而且这个单发机,两个进气口,所以两个进气口都很小。双发机进气口要大不少,而且斜切很明显,就和F-22类似。然后主翼翼面积要大,要很大,并且主翼后缘要一直抵到喷口附近。
原帖由 百臂巨人 于 2009-3-21 11:34 发表

还往前延伸?
那不是搞成左右耳进气道了……下颌进气道的双通道版本……附面层隔板都不用加了……

不是两侧进气,也不是腹部进气。而是两肋进气,进气口要左右斜切,在前后斜切。看F-22。
]]
那也就两腮进气道嘛
我的意思是进气道那么前面的话,难道不是不需要附面层隔板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