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中国三军装备的“软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35: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此基础上军备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若从横向比较,军备总体水平于发达国家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我们或许可以从三军的装备的“软肋”中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陆军装备水平差距小,但仍须在新技术,数字信息化下工夫

  陆军装备中要数轻武器的差距最小。我国已逐步完成了5.8mm枪系的研制,并走上了世界轻武器的先进水平。现在要求更高的应该是单兵作战系统,走数字化陆军的道路。而轻武器应该涵盖面更广,实现全面发展,如新式的榴弹发射器,单兵防空系统,单兵火箭筒等等。

  装甲部队及炮兵方面主要是数字化水平还不高。真正达到数字化水平较高的恐怕只有PLZ45自榴炮系统。可以从这里作为一个全军数字化的突破口,从而达到将装甲部队及炮兵数字化的目的,进而将其与步兵联成作战系统,实现数字化陆军的目的在应用新技术方面,我们存在着“被人牵着鼻子走”的问题。不错,根据“863”计划,我们是跟踪了世界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但由于我们的基础差,往往在把新技术应用上去之后,又存在着已经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现象。就此,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在加强基础的情况的下,以跨越式的姿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海军装备水平差距甚大,首先应是战略思想的差距,其次是技术集成水平较底

  谈战略思想自然离不开海权论。有这么一句话:“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由此,海权的重要可见一斑。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辽阔领海的国家,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是谈不上国家安全的。南沙的纷争,中美的撞机事件,台湾的闹独立,钓鱼岛的沦落,无一不是在失去制海权之后的结果。由此,应该转变海军的战略思想,起码认识到由黄水海军向蓝水海军转变的重要意义。

  我们欣喜的看到,中国已经在这方面作出了一定的努力,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首先是战舰上的作战思想的转变。护卫舰由江沪级发展到了江卫级,驱逐舰由旅大级发展到了旅海级乃至“中华神盾”舰,表现为吨位加大,适应远洋;装备加强,由防御性向进攻性的伟大转变。但是,问题远没有解决。首先,我们仍未实现由近海打到远海的能力。其次,我们的进攻性体系并没有最终形成,海军仍没有具备最有力的威胁手段。对于前者,我军拥有远洋作战能力的军舰只有寥寥几艘。由于缺乏舰队防空能力,不敢在失去航空兵的掩护下远航,所以也就只能在近海活动,况且,在远洋补给能力有限的条件下,舰队的自持能力也同样存在着问题。若在以上所说的方面没有质的改观,走向远海的 理想也可能较难实现。而对于后者,纷争则在于中国应拥有何种进攻性武器。有的人说是航母,有的人则说是核潜艇,也有的说是航空兵。海军航空兵我们是有的,但由于领海辽阔,加之作战飞机作战半径较小,所以仍然是鞭长莫及,即使是加油机引入之后,国产战斗机也只能勉强地飞到南沙;而谈及航母,则似乎可望而不可即的。航母的建造及运用,不仅涉及到经济实力,技术水平,也涉及到政治风险,这的确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剩下的就只有核潜艇了。我们似乎看见了093级和094级潜艇加快了建设的进度。但就我来看,核潜艇并非最佳的进攻性武器。首先,核潜艇中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只能作为一种军事政治威慑,在常规的海战中恐怕不敢或者不能贸然使用。其次,核潜艇造价昂贵,并非国力所能承担,但若无一定的数量,也难成为进攻体系。因此,我们必须在作出充分论证之后,才能作出进攻性武器的明智选择。而我个人认为,中国最有可能仿照日本的八八舰队,以若干个驱逐舰队形成一个完整的进攻体系。这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如:反潜能力,远程反舰能力,区域防空能力等等……

  还有一个问题是针对台湾的,那便是中国的两栖作战能力明显不足。一是制空权能否保证,单以海航的战斗机是无法与台军的第三代战斗机相对抗的。必须引入空军的新式战斗机。这要求空军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二是兵力投送能力的不足。这是海军与空军的通病。这要求中国应具备数量更多的大型登陆舰和运输机,并要求拥有战时动员能力,能做到广泛征集民船。

  关于技术集成的问题,也就是中国的舰队的协同作战能力。涉及到指挥,控制,通信系统的完善。这需要在舰载电子技术水平上要有新的提高。首先要解决的是远程警戒能力和预警能力,再是关乎到区域防空的相控阵雷达及作战指挥系统,数据链等……

  空军装备差距最大,首先是现代化的问题,还有预警问题,兵力投送问题等。

  外电报道,中国的4000余架战斗机中只有百余架具有现代化水平。姑且不论其报道的可靠性,只论飞机的型号水平来看,的确,中国大批量装备的歼-8Ⅱ及歼-7MG只具备西方第二代的水平。而具有现代化水平 的Su-27S、SU-27UB、SU-30MKK、J-10A、JH-7(A)、FC-1只占四千余架的少数,作战能力上并没有量的优势。

  第三代战斗机具有如下特点:较先进的气动布局,能适应跨音速范围的作战需要;作战空域为中高空;具有先进 的电传飞控系统及良好的机载雷达,能先敌发现;携有推重比接近1.0的发动机,能做一定非常规机动,格斗性能良好;载有先进的格斗导弹赫中程导弹实现超视距空战能力;另有较大的作战半径。

  而中国的歼-8Ⅱ走的高空高速的道路,不适宜做制空战机,只宜作截击机,由于没有加装电传飞控系统,导致飞机在亚音速的操纵性能受三角机翼的影响,显得机动性较差。至于歼8-Ⅱ的机载雷达的发现距离较短,只能携带PL-8和PL-5格斗导弹,且在推重比只有0.8的情况下作缠绕格斗实是困难的。后来推出了加装“甲虫”雷达的歼80ⅡM并可以制导俄R-27中距导弹,使得歼-8的超视距空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后来的歼8-D加装了加油装置,歼8-ACT加装了四余度电传飞控系统,都加快了歼8系列的现代化水平。

  反观歼-7系列,由于装有特殊的双三角翼,使得其综合性能反比歼-8要好,甚至有小“F-16”的美誉。但是,问题仍然是机载雷达的问题。若歼7MG装有更好的机载雷达,并配备中程空对空导弹,相信其作战能力将远比歼8要好。在FH-7未出现之前,歼7MG较多的是执行地对地的攻击任务。希望在将来能转移到对空作战上来。歼7系列的最新改型为歼7MG,气动布局方面改为了底进式矩形进气道,加装了小鸭翼,完全风挡,相信其雷达水平应该有所提高。

  再来看FH-7/A,我个人认为FH-7作为一种海航使用的歼击轰炸机,是可以胜任其作战任务的,但是,其现代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而FC-1、J-10A 从数据上看,总体上达到了第三代的水平。中国应该加快三代半乃至第四代战机的研制。因为,我们的水平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了。

  相对于一线的战机,预警机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空战中有远程预警机的一方 将占有很大的优势。中国之所以至今仍未有合适的国产预警机。关键在于机载雷达的研制,而非飞机平台的问题。我们引进了A-50,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空战机预警的问题。但是,若要建立完整的预警系统,还需有Ka-27这样的预警直升机。

  最后一个问题便是空中兵力投送的问题。我们拥有运―7、运-8、运-12、伊尔-76等运输机。其中只有伊尔-76算得上是大型运输机,而国产运输机显然载量偏少。假若对台作战,这样的兵力投送能力显然是登陆军迅速进军的最大制约。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是国内缺少大型机的研制基础经验。随着民用干线客机的研制,冀望能给中国空军的运输机的研制给予有力的支持。

  还要补充一个问题便是三军装备的不平衡。

  似乎由于我们从“小米加步枪”发展起来的,从一开始,我们便有所侧重陆军,其次是海军,再次是空军。这个次序恰好也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由小到大的次序。用我的眼光来看,陆军建立在机械制造业的水平上,海军则建立在船舶制造水平上,而空军则建立在航空航天工业的基础之上。要实现海空二军的质的提高,就应努力提高船舶及航空航天工业的水准,做到根基雄厚。

  第二个方面是相关装备的跟进速度的差异。陆军装备可谓日新月异,而海军可以从陆军装备中缓慢转化,但空军的配套装备的水平也就过于缓慢了。陆军我们可以拿出有名气的HQ-2B、海军也有C80X系列,但空军就仿佛一无所长。至今中国的机载电子设备及武器系统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此基础上军备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若从横向比较,军备总体水平于发达国家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我们或许可以从三军的装备的“软肋”中看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陆军装备水平差距小,但仍须在新技术,数字信息化下工夫

  陆军装备中要数轻武器的差距最小。我国已逐步完成了5.8mm枪系的研制,并走上了世界轻武器的先进水平。现在要求更高的应该是单兵作战系统,走数字化陆军的道路。而轻武器应该涵盖面更广,实现全面发展,如新式的榴弹发射器,单兵防空系统,单兵火箭筒等等。

  装甲部队及炮兵方面主要是数字化水平还不高。真正达到数字化水平较高的恐怕只有PLZ45自榴炮系统。可以从这里作为一个全军数字化的突破口,从而达到将装甲部队及炮兵数字化的目的,进而将其与步兵联成作战系统,实现数字化陆军的目的在应用新技术方面,我们存在着“被人牵着鼻子走”的问题。不错,根据“863”计划,我们是跟踪了世界最先进的科研成果,但由于我们的基础差,往往在把新技术应用上去之后,又存在着已经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现象。就此,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在加强基础的情况的下,以跨越式的姿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海军装备水平差距甚大,首先应是战略思想的差距,其次是技术集成水平较底

  谈战略思想自然离不开海权论。有这么一句话:“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由此,海权的重要可见一斑。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辽阔领海的国家,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是谈不上国家安全的。南沙的纷争,中美的撞机事件,台湾的闹独立,钓鱼岛的沦落,无一不是在失去制海权之后的结果。由此,应该转变海军的战略思想,起码认识到由黄水海军向蓝水海军转变的重要意义。

  我们欣喜的看到,中国已经在这方面作出了一定的努力,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首先是战舰上的作战思想的转变。护卫舰由江沪级发展到了江卫级,驱逐舰由旅大级发展到了旅海级乃至“中华神盾”舰,表现为吨位加大,适应远洋;装备加强,由防御性向进攻性的伟大转变。但是,问题远没有解决。首先,我们仍未实现由近海打到远海的能力。其次,我们的进攻性体系并没有最终形成,海军仍没有具备最有力的威胁手段。对于前者,我军拥有远洋作战能力的军舰只有寥寥几艘。由于缺乏舰队防空能力,不敢在失去航空兵的掩护下远航,所以也就只能在近海活动,况且,在远洋补给能力有限的条件下,舰队的自持能力也同样存在着问题。若在以上所说的方面没有质的改观,走向远海的 理想也可能较难实现。而对于后者,纷争则在于中国应拥有何种进攻性武器。有的人说是航母,有的人则说是核潜艇,也有的说是航空兵。海军航空兵我们是有的,但由于领海辽阔,加之作战飞机作战半径较小,所以仍然是鞭长莫及,即使是加油机引入之后,国产战斗机也只能勉强地飞到南沙;而谈及航母,则似乎可望而不可即的。航母的建造及运用,不仅涉及到经济实力,技术水平,也涉及到政治风险,这的确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剩下的就只有核潜艇了。我们似乎看见了093级和094级潜艇加快了建设的进度。但就我来看,核潜艇并非最佳的进攻性武器。首先,核潜艇中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只能作为一种军事政治威慑,在常规的海战中恐怕不敢或者不能贸然使用。其次,核潜艇造价昂贵,并非国力所能承担,但若无一定的数量,也难成为进攻体系。因此,我们必须在作出充分论证之后,才能作出进攻性武器的明智选择。而我个人认为,中国最有可能仿照日本的八八舰队,以若干个驱逐舰队形成一个完整的进攻体系。这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如:反潜能力,远程反舰能力,区域防空能力等等……

  还有一个问题是针对台湾的,那便是中国的两栖作战能力明显不足。一是制空权能否保证,单以海航的战斗机是无法与台军的第三代战斗机相对抗的。必须引入空军的新式战斗机。这要求空军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二是兵力投送能力的不足。这是海军与空军的通病。这要求中国应具备数量更多的大型登陆舰和运输机,并要求拥有战时动员能力,能做到广泛征集民船。

  关于技术集成的问题,也就是中国的舰队的协同作战能力。涉及到指挥,控制,通信系统的完善。这需要在舰载电子技术水平上要有新的提高。首先要解决的是远程警戒能力和预警能力,再是关乎到区域防空的相控阵雷达及作战指挥系统,数据链等……

  空军装备差距最大,首先是现代化的问题,还有预警问题,兵力投送问题等。

  外电报道,中国的4000余架战斗机中只有百余架具有现代化水平。姑且不论其报道的可靠性,只论飞机的型号水平来看,的确,中国大批量装备的歼-8Ⅱ及歼-7MG只具备西方第二代的水平。而具有现代化水平 的Su-27S、SU-27UB、SU-30MKK、J-10A、JH-7(A)、FC-1只占四千余架的少数,作战能力上并没有量的优势。

  第三代战斗机具有如下特点:较先进的气动布局,能适应跨音速范围的作战需要;作战空域为中高空;具有先进 的电传飞控系统及良好的机载雷达,能先敌发现;携有推重比接近1.0的发动机,能做一定非常规机动,格斗性能良好;载有先进的格斗导弹赫中程导弹实现超视距空战能力;另有较大的作战半径。

  而中国的歼-8Ⅱ走的高空高速的道路,不适宜做制空战机,只宜作截击机,由于没有加装电传飞控系统,导致飞机在亚音速的操纵性能受三角机翼的影响,显得机动性较差。至于歼8-Ⅱ的机载雷达的发现距离较短,只能携带PL-8和PL-5格斗导弹,且在推重比只有0.8的情况下作缠绕格斗实是困难的。后来推出了加装“甲虫”雷达的歼80ⅡM并可以制导俄R-27中距导弹,使得歼-8的超视距空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更后来的歼8-D加装了加油装置,歼8-ACT加装了四余度电传飞控系统,都加快了歼8系列的现代化水平。

  反观歼-7系列,由于装有特殊的双三角翼,使得其综合性能反比歼-8要好,甚至有小“F-16”的美誉。但是,问题仍然是机载雷达的问题。若歼7MG装有更好的机载雷达,并配备中程空对空导弹,相信其作战能力将远比歼8要好。在FH-7未出现之前,歼7MG较多的是执行地对地的攻击任务。希望在将来能转移到对空作战上来。歼7系列的最新改型为歼7MG,气动布局方面改为了底进式矩形进气道,加装了小鸭翼,完全风挡,相信其雷达水平应该有所提高。

  再来看FH-7/A,我个人认为FH-7作为一种海航使用的歼击轰炸机,是可以胜任其作战任务的,但是,其现代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而FC-1、J-10A 从数据上看,总体上达到了第三代的水平。中国应该加快三代半乃至第四代战机的研制。因为,我们的水平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了。

  相对于一线的战机,预警机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空战中有远程预警机的一方 将占有很大的优势。中国之所以至今仍未有合适的国产预警机。关键在于机载雷达的研制,而非飞机平台的问题。我们引进了A-50,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空战机预警的问题。但是,若要建立完整的预警系统,还需有Ka-27这样的预警直升机。

  最后一个问题便是空中兵力投送的问题。我们拥有运―7、运-8、运-12、伊尔-76等运输机。其中只有伊尔-76算得上是大型运输机,而国产运输机显然载量偏少。假若对台作战,这样的兵力投送能力显然是登陆军迅速进军的最大制约。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是国内缺少大型机的研制基础经验。随着民用干线客机的研制,冀望能给中国空军的运输机的研制给予有力的支持。

  还要补充一个问题便是三军装备的不平衡。

  似乎由于我们从“小米加步枪”发展起来的,从一开始,我们便有所侧重陆军,其次是海军,再次是空军。这个次序恰好也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由小到大的次序。用我的眼光来看,陆军建立在机械制造业的水平上,海军则建立在船舶制造水平上,而空军则建立在航空航天工业的基础之上。要实现海空二军的质的提高,就应努力提高船舶及航空航天工业的水准,做到根基雄厚。

  第二个方面是相关装备的跟进速度的差异。陆军装备可谓日新月异,而海军可以从陆军装备中缓慢转化,但空军的配套装备的水平也就过于缓慢了。陆军我们可以拿出有名气的HQ-2B、海军也有C80X系列,但空军就仿佛一无所长。至今中国的机载电子设备及武器系统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