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重点还是空间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57:44
全国政协委员、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3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计划在2020年之前初步完成空间站建设,预计空间站届时将在中国新建的海南航天发射场发射。

  戚发轫说,空间站可以允许若干个宇航员同时长期驻守太空,吨位可重达20吨。发射这样重的物体需要使用重型火箭,由于使用的火箭直径较大,无法通过铁路运输,所以用海路运往海南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同时,海南航天发射场靠近赤道,有利于增强火箭的运载能力。

  戚发轫介绍说,早在1992年,中国就确立了以建立空间站为目标的航天计划。这一计划分三步,第一步是载人飞船阶段,目标是能够把宇航员送到太空,正常运行若干天,并成功返回。

  第二步是空间实验室阶段。在这个阶段要解决组装、交互对接、补给以及循环利用等四大技术。这些技术关系到空间站的组装、宇航员在空间站的生存等关键问题。天宫一号就是中国在第二步计划中为了解决交互对接问题而发射的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被运往太空之后,通过对接可以被改造成一个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  


  戚发轫说,对接技术成熟之后,就可以发射真正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天宫二号将完成再生式循环系统、有效载荷和应用系统的实验以及其他一些科研项目。经过空间实验室阶段,就是第三步:建立空间站了。

  戚发轫表示,复杂的国际形势决定了中国航天只能走“自力更生”的道路,“我们的航空技术完完全全都是自己创造的技术,这些技术是从别的地方买不来的。”

  戚发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曾担任神舟一号到五号飞船总设计师,神舟六号、七号飞船总设计师顾问。(记者韩冰 任沁沁)全国政协委员、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3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计划在2020年之前初步完成空间站建设,预计空间站届时将在中国新建的海南航天发射场发射。

  戚发轫说,空间站可以允许若干个宇航员同时长期驻守太空,吨位可重达20吨。发射这样重的物体需要使用重型火箭,由于使用的火箭直径较大,无法通过铁路运输,所以用海路运往海南航天发射中心发射。同时,海南航天发射场靠近赤道,有利于增强火箭的运载能力。

  戚发轫介绍说,早在1992年,中国就确立了以建立空间站为目标的航天计划。这一计划分三步,第一步是载人飞船阶段,目标是能够把宇航员送到太空,正常运行若干天,并成功返回。

  第二步是空间实验室阶段。在这个阶段要解决组装、交互对接、补给以及循环利用等四大技术。这些技术关系到空间站的组装、宇航员在空间站的生存等关键问题。天宫一号就是中国在第二步计划中为了解决交互对接问题而发射的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被运往太空之后,通过对接可以被改造成一个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  


  戚发轫说,对接技术成熟之后,就可以发射真正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天宫二号将完成再生式循环系统、有效载荷和应用系统的实验以及其他一些科研项目。经过空间实验室阶段,就是第三步:建立空间站了。

  戚发轫表示,复杂的国际形势决定了中国航天只能走“自力更生”的道路,“我们的航空技术完完全全都是自己创造的技术,这些技术是从别的地方买不来的。”

  戚发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曾担任神舟一号到五号飞船总设计师,神舟六号、七号飞船总设计师顾问。(记者韩冰 任沁沁)
登月怎么也是2015年后谈的事了。
2015年,北斗二建成全球系统,空间站技术初步掌握,只等发上去就是了,那时可能会大张旗鼓的谈论登月,而且是官方谈,不是民间谈。
戚发轫表示,复杂的国际形势决定了中国航天只能走“自力更生”的道路,“我们的航空技术完完全全都是自己创造的技术,这些技术是从别的地方买不来的。”
------------------------------------------------------------------------------------------------------------------------------------------------------------
能不能别说这种屁话,难道那些毛子技术是从天上掉的?真tmd不明白各行各业老强调这种谎话有什么用?
原帖由 政治局主席 于 2009-3-3 22:06 发表
登月怎么也是2015年后谈的事了。

2020年才完成绕,落,回的探月三步曲,真正登月也是2020年以后的事了
现在有传闻,探月计划第三步“回”的部分打算和载人登月计划捆绑在一起了。而且,我希望2015年是载人登月计划正式立项,毕竟到那时长征五号已经搞定,空间站部分只要按照既定计划走下去即可。从2015到2025,十年时间也差不多了,这符合TG多年来的行事风格。当然为登月所需的关键技术其实早就在研究了,现在应该快接近立项了吧,比如500吨液发,月面可变推力发动机什么的。尤其那个可变推力发动机(推变比10:1),貌似我们搞得年头还真不短了,进展也顺利,从公开资料来开,反而对它的担心比较多余,我更担心500吨液发和150吨氢氧的命运。TM的谁让我们的元老院那么抠,想要点银子比要他命还难,一点魄力都没有:Q
]]
]]
]]
外星人攻击时 人类的前哨站
;P
FQ们前段时间不是大喊2020年前抢的米帝前首先登月么,怎么口径又改成"我们的重点还是空间站"了?
]]
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的设想是1983年由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的,即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建造迄今为止最大的载人空间站。经过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设计,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国际空间站才于1993年完成设计,开始实施。 该空间站以美国、俄罗斯为首,包括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空局(11个国家,正式成员国有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和爱尔兰)共16个国家参与研制。其设计寿命为10~15年,总质量约423吨、长108米、宽(含翼展)88米,运行轨道高度为397千米,载人舱内大气压与地表面相同,可载6人。国际空间站结构复杂,规模大,由航天员居住舱、实验舱、服务舱,对接过渡舱、桁架、太阳能电池等部分组成,建成后总质量将达438吨,长108米。计划
  国际空间站计划分三阶段进行:
  1994年至1998年为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目前已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的任务(主要进行了9次美国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交会对接,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1998年11月20日,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曙光号功能货舱(美国出资,俄罗斯制造)发射成功,标志着国际空间站正式进入第二阶段——初期装配阶段。此后,国际空间站的第2个组件——美国团结号节点舱于1998年12月4日由奋进号航天飞机送入轨道,并于12月7日与曙光号成功对接。第2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建成1个具有载3人能力的初期空间站。
  第三阶段(2000年~2005年)为最终装配和应用阶段。国际空间站建成后,可载6人,工作寿命为15~20年。结构
  
  其主要结构是:
  (1)基础桁架。它用来安装各舱段、太阳能电池板、移动服务系统及站外暴露试验设施等。
  (2)居住舱。它主要用于航天员的生活居住,其中包括走廊、厕所、淋浴、睡站和医疗设施,由美国承担研制和发射到太空。
  (3)服务舱。它内含科学仪器设备等服务设施,也含一部分居住功能,由俄罗斯研制并发射。
  (4)功能货舱。它内设有航天员生命保障设施和一部分居住功能(如厕所、卫生设施等),以及电源、燃料暂存地等,舱体外部设有多向对接口,由俄罗斯研制并发射。
  (5)多个实验舱。其中美国1个、欧空局1个、日本1个、俄罗斯3个。美国、日本和欧空局的3个实验舱将提供总计为33个国际标准的有效载荷机柜;俄罗斯的实验舱中也有20个实验机柜。另外,日本的实验舱还连有站外暴露平台,用于对空间环境直接接触实验。
  (6)3个节点舱。它们由美国和欧空局研制,是连接各舱段的通道和航天员进行舱外活动的出口。此外,节点1号舱还可作为仓库,用于存储;节点2号舱内有电路调节机柜,用于转换电能,供国际合作者使用;节点3号舱为空间站的扩展留有余地。
  (7)能源系统和太阳能电池帆板。它们由美国和俄罗斯两国提供。
  (8)移动服务系统(具体是遥操纵机械臂)。它由加拿大研制。
组装
  
  国际空间站在组装阶段,其主要设施由俄罗斯的质子号火箭、欧空局阿里安5号火箭以及美国的航天飞机发射运送。组装完成后的运输工作由美国的航天飞机、俄罗斯的联盟-TM飞船及进步号货运飞船完成。美国还计划研制一种有升力的救生飞船参与工作。
  
到 2000年7月为止,国际空间站已有3个舱送入太空,即俄罗斯提供的功能货舱、服务舱和美国提供的节点1号舱。按计划,此后还将陆续发射加拿大制造的遥控机械臂、美国的中央桁架和节点2号舱、日本的实验舱和站外暴露平台、欧空局的实验舱和美国的居住舱等。如果顺利,预计在2006年将完成全站的组装任务。
  第一阶段,从1994年至1998年,美、俄两国完成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9次对接飞行。美国宇航员累计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工作2年,取得了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交会对接以及在空间站上长期进行生命科学、微重力科学实验和对地观测的经验,可降低国际空间站装配和运行中的技术风险。
  第二阶段,从1998年至2001年,国际空间站达到有3人在轨工作的能力。1998年11月 20日,俄罗斯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用“质子”号火箭将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部件“曙光”号多功能货舱(FGB)发射入轨,从而拉开了国际空间站在轨装配的序幕。同年12月4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将国际空间站的第二个部件“团结”号节点舱送入轨道,并于12月6日成功地与“曙光”号对接;2000年7月12日,国际空间站的核心组件、俄罗斯建造的“星辰”号服务舱发射入轨,同年11月2日,首批3名宇航员进驻空间站,国际空间站开始长期载人,11月30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为国际空间站送去两块翼展达72米、最大发电量为65千瓦的大型太阳能电池帆板;2001年2月7日,美国的“命运”号实验舱由“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送入轨道,4 月23日,加拿大制造的遥操作机械臂与国际空间站顺利对接,7月12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又把供宇航员出舱活动的“气闸舱”送入轨道。至此,美国和俄罗斯等国经过航天飞机、“质子”号火箭等运输工具15次的飞行,完成了国际空间站第二阶段的装配工作。
  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2006年,国际空间站完成装配,达到6~7人长期在轨工作的能力。此阶段先组装美国的桁架结构和俄罗斯的对接舱段,接着发射日本实验舱和欧空局的哥伦布轨道设施等。
  装配完成后的国际空间站长110米,宽88米,大致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总质量达400余吨,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庞大、设施最为先进的人造天宫,运行在倾角为51.6°、高度为397公里的轨道上,可供6~7名航天员在轨工作,之后国际空间站将开始一个为期10~15年的永久载人的运行期。
功能
  
  组装成功后的国际空间站将作为科学研究和开发太空资源的手段,为人类提供一个长期在太空轨道上进行对地观测和天文观测的机会。
  在对地观测方面,国际空间站比遥感卫星要优越。首先它是有人参与到遥感任务之中,因而当地球上发生地震、海啸或火山喷发等事件时,在站上的航天员可以及时调整遥感器的各种参数,以获得最佳观测效果;当遥感器等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时,又可随时维修到正常工作状态;它还可以通过航天飞机或飞船更换遥感仪器设备,使新技术及时得到应用而又节省经费。用它对地球大气质量进行监测,可长期预报气候变化。在陆地资源开发,海洋资源利用等方面,也都会从中受益。国际空间站在天文观测上要比其他航天器优越得多,是了解宇宙天体位置、分布、运动结构、物理状态、化学组成及其演变规律的重要手段。因为有人参于观测,再加上空间站在太空的活动位置和多方向性,以及机动的观察测定方法,因而可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通过国际空间站,天文学家不仅能获得宇宙射线,亚原子粒子等重要信息,了解宇宙奥秘,而且还能对影响地球环境的天文事件(如太阳耀斑、暗条爆发等)作出快速反应,及时保护地球,保护在太空飞行的航天器及其成员。
  国际空间站上的生命科学研究,可分为人体生命与重力生物学两方面: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可直接促进航天医学的发展,例如,通过多种参数来判断重力对航天员身体的影响,可提高对人的大脑、神经和骨骼及肌肉等方面的研究水平。重力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与应用有广阔的前景,而国际空间站的微重力条件要比和平号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优越得多,特别是在材料发展上可能起到一次革命性的进展。
  仅就太空微重力这一特殊因素来说,国际空间站就能给研究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航天医学、材料科学、流体物理、燃烧科学等提供比地球上好得多、甚至在地球无法提供的优越条件,直接促进这些科学的进步。同时,国际空间站的建成和应用,也是向着建造太空工厂、太空发电站,进行太空旅游,建立永久性居住区(太空城堡),向太空其他星球移民等载人航天的远期目标接近了一步。
评价
  有很多对NASA持批评观点的人认为国际空间站计划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并且抑制了其他更有意义的计划。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列举,花费在国际空间站计划上的上千亿美元和近乎一代人的时间,可以用来实施无数的无人太空任务,或者将这些时间和金钱花在地球上的研究中,也要比国际空间站更有意义。
  空间站的支持者认为对于空间站的批评是目光短浅而且带有欺骗性的,支持者认为花费在载人空间探索上的巨额经费同样会给地球上的每个人带来切实的好处。有评估指出,国际空间站计划所开发的载人航天相关技术的商业应用,会间接带动全球经济,其所带来的收益是最初投资的七倍,也有一些相对保守的估计则认为此种收益只是最初投资的三倍。还有一些坚定的支持者认为,即便国际空间站在科学方面的意义为零,仅其发挥的推动国际合作的作用,也足以令这个计划彪炳史册。
印度要的登月这个结果,用来继续愚弄国内民众,维持其长期以来的极度歪曲的所谓民主政权模式

中共要的是空间站、登月、北斗2这一系列成果以后确立的世界霸权地位。
空间站还是一步一步的来,先打个10来吨的,验证一下技术。等到能保证长期居住之后再打个20吨的
天空实验室那种模式实在是比较失败,要引以为戒呀
天空实验室被浪费了。这么大的空间站,花那么大气力修好,结果载人飞行才那么点时间。
Skylab是阿波罗过后削减预算的产物,结果也成了牺牲品。
NASA那时的境况和今天很像,土星IB马上就要用完了,航天飞机要到81年才能投入使用,留下一个长达6年的gap,唯一不同的是那时没有可搭车的联盟,skylab不得不放弃
天空实验室本身的设计就不是太完善,就算当时有航天飞机,他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
请注意:要想登月,必须实现太空行走,必须能造组合式飞船,必须突破空间多次交会对接技术,必须拥有大推力火箭发动机!这些技术哪一样在空间站上用不到?我们低调,嘴上说2020年前还是以空间站为主,那为什么嫦娥计划也要在这之前全部完成呢?再加上可能在长五首飞后正式立项的巨型火箭计划,傻子也不难看出这里面的玄妙了吧。A3要登月,可以,我们欢迎竞争,反正想上月球的又不是他一家,几乎世界几大空间力量都有这个打算,不过就是高调还是低调而已。我希望空间站计划和嫦娥计划都加快进行,只要巨型火箭发动机也正式立项,我就基本放心了。到时候一切基础都具备了,登不登月还不就是决策问题。
别把空间站和登月看得太重了。

可以总结一下规律:
1904年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接着一个世界性的大萧条。1929年又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接着一个世界性的大萧条。
非常巧合的是都是十年以后的1914年和1939年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之后的经济危机加萧条都是区域性的,或是某个洲、某个区域、某个国家,最多就是冷战时各阵营内各自的经济危机加
现在2008年的金融海啸可是全球性的,而且现在专家的预测,今年或明年迎来的将不是V型反弹,而是L大萧条。
所以,到2018年,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来临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是我们准备好了没有。
特别是我们的TMD、TND、TNND、......这些东西准备好了没有。

应该把目光收回来才对。
空间侦察、防卫等军事应用才是最紧迫的!
控制近空才能保证安全
原帖由 happywar 于 2009-3-4 21:13 发表
控制近空才能保证安全

照相、雷达、红外等侦察卫星,要达到一定的分辩率、一定的寿命、一定的隐蔽能力,有哪个不是要搞成重型的。
空间站、登月、星际探测......,无论对谁来说,其实都只不过是欺骗外界的借口而已。
原帖由 H2SamHon 于 2009-3-4 21:10 发表
别把空间站和登月看得太重了。

可以总结一下规律:
1904年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接着一个世界性的大萧条。1929年又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接着一个世界性的大萧条。
非常巧合的是都是十年以后的1914年和1939年发生 ...

那啥,美国最后是怎么走出大萧条的呢?巨大的全国性工程不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吗?
是啊。
空间开发也是内需嘛。
再来一次阿波罗式的政治登月竞赛毫无意义,都到了这个年月如果为了登月而登月,那就是傻.当然FQ们认为上去个人一脚把米国人插的条条旗登倒然后就回来很high,很高潮,却故意无视米国人在旁边的月球考察开发基地
去上面插旗子,那自然是登月技术积累的一部分。
刚上去没什么经验,立刻要求做什么是不现实的,关键是后面一步一步能跟上,不能像当年登过月,然后就结束了。
换句话核心问题还是财力,必须能够给出一条承受得起的实验开发计划。

嫦娥第二第三步能不能送个菜园子上去做下生物实验?
当年阿波罗计划似乎,没有在月面进行任何生物培养实验,目前为止月面生物实验似乎都是空白,嫦娥二期三期如果先打个小温室上去搞下月面种植,应该能填补下空白。
原帖由 H2SamHon 于 2009-3-4 21:27 发表

照相、雷达、红外等侦察卫星,要达到一定的分辩率、一定的寿命、一定的隐蔽能力,有哪个不是要搞成重型的。
空间站、登月、星际探测......,无论对谁来说,其实都只不过是欺骗外界的借口而已。

难道上次在公交车上听说的哈勃望远镜拍得照片都是PS的 其实那是美国人的间谍卫星+太阳能武器是真的?:L
真有想象力,又有娱乐精神!
原帖由 百臂巨人 于 2009-3-5 03:22 发表
去上面插旗子,那自然是登月技术积累的一部分。
刚上去没什么经验,立刻要求做什么是不现实的,关键是后面一步一步能跟上,不能像当年登过月,然后就结束了。
换句话核心问题还是财力,必须能够给出一条承受得起的 ...

对,关键是后续项目要跟得上,钱要花的值,每一分的投入都有产出,不过又说回来了,就算不值也没关系,也是内需,肥水也没留到外人田
空间站比较实际点,登月稍微带点面子工程
更重要的是空间站,可以积累下一步的经验
航天能够有产出的也就商用通讯卫星……
指望登月有产出还是没什么希望的……
原帖由 百臂巨人 于 2009-3-5 14:08 发表
航天能够有产出的也就商用通讯卫星……
指望登月有产出还是没什么希望的……

登月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长远的发展需要,另一个是幌子,好发展大运力火箭,很多军用卫星都是重型的。
登月本身所需要的运载火箭运力远远超过任何卫星的需要。

即使是历史上最重的军用卫星,20吨级的火箭足以,也不需要任何幌子。何况现在已经不那么流行这样重的卫星了
]]
原帖由 H2SamHon 于 2009-3-5 17:50 发表

没哪么大的军用卫星,没足够的轨道机动能力,人家一支中导级的就把你反下来了。
说现在不流行是你没看见人家发射,因为人家天上有了。


卫星越大机动性越好?卫星机动性再好也不如反卫星武器。无知不是你的错,传播无知可就不对了,建议老兄好好充电再说吧。
以现在TG的火箭能力,也只有以空间站为重点。
原帖由 DFH 于 2009-3-5 20:41 发表


卫星越大机动性越好?卫星机动性再好也不如反卫星武器。无知不是你的错,传播无知可就不对了,建议老兄好好充电再说吧。

卫星不是制空战斗机,不是说重量轻了就有机动性的。
要在长寿命的十几年内都有足够的轨道机动能力,要带很多燃料的。
如果不是燃料制约,我想嫦娥一号不知道还要在月球轨道上跳多久的舞呢。
原帖由 DFH 于 2009-3-5 20:41 发表


卫星越大机动性越好?卫星机动性再好也不如反卫星武器。无知不是你的错,传播无知可就不对了,建议老兄好好充电再说吧。

再说卫星机动也不是说要和反卫星武器进行空间格斗,是转入对方不知道的另一条轨道。
定期的转轨,就是卫星机动对抗反卫星武器最有效的办法了。

减重,加大(格斗)机动性,和反卫星武器进行空间格斗?
看样子美国的星战六集你都研究透了吧?
原帖由 H2SamHon 于 2009-3-5 20:54 发表

再说卫星机动也不是说要和反卫星武器进行空间格斗,是转入对方不知道的另一条轨道。
定期的转轨,就是卫星机动对抗反卫星武器最有效的办法了。

减重,加大(格斗)机动性,和反卫星武器进行空间格斗?
看样子 ...

这些招数都是别人玩剩下的东西,
你就别拿来抖威风了~~。
原帖由 DFH 于 2009-3-6 13:05 发表

这些招数都是别人玩剩下的东西,
你就别拿来抖威风了~~。


那你的卫星就叫skywalker卢克去开吧,他有原力的指引,可能连银河帝国的质子鱼雷都不怕呢。

有人走火入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