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群访事件的政策基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23:40:04
教师群访事件的政策基因
2009-02-26 08:35:30 来源: 新华网 跟帖 1349 条
多数津补贴待遇政策因要求本地财政负担,上级没有安排转移支付。同时考虑到下级财力薄弱,很多调资文件都允许县级政府自行决定是否执行。这样一来,调资政策在财力较好的省、市一级可以执行,到县里就成了“空头”支票。政策出得越多,收入差距越大。


这场以“经济利益”为主题诉求的下访风波,主要发生在县及县以下的农村地区,被业内视为农村教师群体被压抑的诉求的集中展现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黎明

2008年9月下旬至年底,国内多个省份先后发生的中小学教师下访事件,在中央宣布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后,得以平息。

这场以“经济利益”为主题诉求的下访风波,主要发生在县及县以下的农村地区,被业内视为农村教师群体被压抑的诉求的集中展现:既有待遇应得未得引发的不满,也有群体利益长期未得到重视的积怨;既有生活窘境催生的利益诉求,也有行业内贫富差距发酵的失衡心态。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日前对这一事态进行了回溯性调查,发现问题症结均指向当前教师待遇保障“以县为主”的投入机制。

绩效工资导火索

2008年11月18日,湖南省新化县教师谭家贵(化名)赶了个大早。与学校40多名教师一起搭乘一辆中巴车,终于在中午时分赶到了县城,参加教师下访。

并没有人专门通知谭家贵和他的同事们。17日晚,谭家贵辗转听到了当日县城有教师集访的消息,就与一些要好的同事联系后决定去“声援”。他说:“学校的老师大都想参加,只是有的老师因为有课没法去。”

参加下访的老师们普遍认为自己是有理且合法的。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修订稿明确“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他们认为这一政策并未及时兑现。

据湖南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谭知和介绍,2006年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湖南省省直、市直和大部分县市区贯彻实施《公务员法》,规范了公务员的津补贴,公务员群体的平均个人收入有较大增长,而同期教师的收入水平则没有增长。教师们下访,主要就是要求兑现绩效工资,享受与当地公务员平等待遇。

最新一期《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显示,2006年全国普通小学和普通高中教师年均工资收入比国家机关职工年均工资收入分别低5198元和1948元。

据本刊记者不完全统计,教师罢教、下访事件多发地区,正是地方财政相对较弱、教师待遇较低的地区。湖南省去年年底发生的20余起教师下访事件中,95%以上发生在县以下的农村地区。在全国见诸媒体的教师下访事件中,也呈现东部地区少、中西部地区多,财政状况好的地区少、贫困地区多等明显的地域特征。

“实际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对自身待遇偏低的不满情绪集中爆发。农村义务教育实施新机制后,很多农村学校教师感觉收入不升反降。”不止一位市县主管教育工作的地方干部表述了这样的观点。

湖南中部地区的乡镇干部陈庆元认为,教师收入在农村地区并不算低,算得上是当地收入较高、较稳定群体。而多位中、青年农村教师向本刊记者反映,教师在农村虽然是非常体面的职业,但教师的收入不仅低于当地公务员,甚至还低于一些外出务工的农民。

已有12年教龄的乡村小学教师喻老师说,弟弟初中毕业在城里做泥瓦工,每年春节还拿出5000元回家过年,自己中专毕业这么多年,每月只有千把块钱的收入,使他仅能准备两三千元过年,这令他“感到很寒酸”。

最新一期《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显示,2006年,全国普通小学、中学教职工平均年收入为17729元和20979元,在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无自有住房的比例达63.7%。

湖南省2008年4月的统计表明,2007年全省县及以下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人均年收入也只有1.9万多元。

湖南省省委党校教授王学杰对农村教育现状进行过专项调查。据他分析,农村教师群体少有积蓄,不仅买房困难,也难有余力涉足股票、购房等投资行为。而要求当地政府部门兑现绩效工资、与公务员享受同等待遇,又有一定的依据,因而在一段时间内造成了教师群访事件不断发生,并迅速向周边地区蔓延的局面。

越艰苦的地方收入越低

湖南省隆回县教师陈玉翠谈及参与下访的触因时说,当年与自己一起上师范学校的同学,不仅在城区的工资比自己高一倍,在邻县任教,职称、年龄与自己差不多的老师,收入也比自己高。

本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教师行业内部差距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城乡差距大。湖南省人事厅、财政厅、教育厅2008年上半年对教师待遇的调查显示,全省县及以下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人均年收入为19373元,城区教师人均年收入为26130元,两者相差6757元。二是地区间差距大。比如,湖南省长沙市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人均年收入达到31794元,而永州市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只有21206元,两者相差达到10588元。

“越艰苦的地方,教师工作压力越重、收入越低。”湖南安仁县教育部门工作者匡妹仔认为,当前城市教师待遇远远优于城镇,城镇中小学教师的待遇收入又远高于农村偏远地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保福利及一些地方性津贴补贴,也是城镇学校占优,教师职称晋级等也或明或暗地向学校管理好、教学质量好的城镇学校倾斜。这种行业内部的收入分配不均更加剧了农村教师流失和教师的心理失衡。

吉首市马颈坳中学在编的69名教师中,请假、借调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市区中学的教师就有18人。马颈坳中学是湘西自治州的农村寄宿制示范学校,在当地的农村中学里是硬件设施最好的,离吉首市区只有不到半小时的车程。校长黄绍荣说,走的都是优秀的骨干教师。学校只好又从条件稍差一点的学校“挖”他们的教师。偏远农村学校的教师流向城镇,优秀的小学教师流向中学,一些农村小学则只好仍然聘请代课老师。农村地区教师的这种不正常流动链条,成为拉大城乡教育差距的新元素。

政策出得越多,收入差距越大

在2008年11月曾发生教师群访的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一位长期从事工资测算的干部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国家、省、市就不断出台政策,上调、新增教师的工资补贴,但只有基本工资待遇真正得到了普遍落实。多数津补贴待遇政策因要求本地财政负担,上级没有安排转移支付。同时考虑到下级财力薄弱,很多调资文件都允许县级政府自行决定是否执行。这样一来,调资政策在财力较好的省、市一级可以执行,到县里就成了“空头”支票。政策出得越多,收入差距越大。

国家为缩小教育城乡差距也进行了积极调整。教育部公开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总额超过3000亿元,自2003年以来年均增长21.7%。而同期,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年均增长率为18.3%,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年均增长速度比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年均增长速度高3.4个百分点。尤其是2007、2008年,年增长比例超过30%。2007年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544元,农村初中生824元,约为2003年的2.7倍;城镇小学生均公用经费971元,城镇初中生1463元,约为2003年的1.9倍。看绝对数,农村和城镇还有一定差别,但是农村的增长速度确实高于城镇的增长速度。

湖南省平江县黄金洞乡巨能学校校长张蒲喜分析道,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主要增加在保障办学经费以及义务教育学杂费等方面。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依然是“以县为主”的财政投入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地区与地区之间、城乡教师之间、公务员与教师之间待遇上都存在较大差距。

湖南省隆回县主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陈慈英算了一笔账:不包括私立学校在内,全县有在职教师7546人、离退休教师3100人。2008年县里可用财力1.8亿元,加上各种转移支付共约4亿元。用于教师工资、津补贴达1.5亿,用于教育系统投入总共达到2.4亿元。去年为了平息教师对公教人员收入差距的不满,县里只能采用公务员、教师都不增长收入的“办法”。

湖南省财政厅教科文卫处副处长周建元介绍说,统计表明,按标准财政供养人口计算,转移支付前湖南省县级人均财力仅10546元。此前湖南省政府已批准的9市公务员津补贴标准为每年人均16333元,加上基本工资和其他津补贴,财政供养人员年均收入将达3万元,70%以上的县级财政确实无力承担。在2008年年底中央出台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以前,不少县市针对教师“兑现绩效工资、与公务员同享待遇的”要求,采取了许多不同的“办法”:有的县实行公务员、教师都不发,有的县则运用“统计”手段,证明“教师收入已高于公务员”,很少有县级政府能真正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足额发放绩效工资。

初步明确“经费省统筹”

让基层政府松了一口气的是,各省正在加紧制定的绩效工资实施细则,已初步明确了“经费省统筹”的总体原则。但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依然心存忧虑:教师收入由工资、津补贴和绩效工资组成。即便是绩效工资政策能不折不扣完全落实,教师其他收入以县为主的保障机制,仍然无法消除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师的收入差距。

受访的多位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教育事关社会公平,通过省级政府统筹投入,实现城乡教师“同工同酬”、待遇平等,于情有理。即便短期内要求实现教师城乡、地区之间的待遇完全平等,有现实的财政困难,但政府部门应积极调整财政投入方式,建立机制消除教师的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特殊教育教师津贴、住房公积金、社保、医保等待遇的地区差异,由政府建立统一标准,纳入财政预算,由中央、省级财政共同保障。

建立对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机制也是基层普遍的呼声。一些基层教师认为,“管理以县为主”的模式需要加强监督。教育投入对地方官员的政绩、短期内经济增长贡献作用并不明显,应有机制监督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

基层教师代表陈伯祥说,尤其对地方政府侵害、挪占教师正常待遇的行为,应有惩戒。在湖南省隆回县,上级财政每年给予了701万元的专项转移支付,用于当地教师和公职人员的年终十三个月工资奖励。但从2001年起至今,当地教师连续几年在领钱单上签了字,却只拿到了1年的奖励资金。当地政府部门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也承认这笔转移支付确实存在,却早已用于当地公路建设。

受访的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后,各地教育部门系统开展了对经费保障情况的督导工作,经验值得借鉴。一方面对教师应有的基本待遇应由省级财政统筹,另一方面应建立对各地政府落实、保障教师待遇的监督、追责机制,定期公示、督改侵害教师正常利益的行为,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教师群访事件的政策基因
2009-02-26 08:35:30 来源: 新华网 跟帖 1349 条
多数津补贴待遇政策因要求本地财政负担,上级没有安排转移支付。同时考虑到下级财力薄弱,很多调资文件都允许县级政府自行决定是否执行。这样一来,调资政策在财力较好的省、市一级可以执行,到县里就成了“空头”支票。政策出得越多,收入差距越大。


这场以“经济利益”为主题诉求的下访风波,主要发生在县及县以下的农村地区,被业内视为农村教师群体被压抑的诉求的集中展现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黎明

2008年9月下旬至年底,国内多个省份先后发生的中小学教师下访事件,在中央宣布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后,得以平息。

这场以“经济利益”为主题诉求的下访风波,主要发生在县及县以下的农村地区,被业内视为农村教师群体被压抑的诉求的集中展现:既有待遇应得未得引发的不满,也有群体利益长期未得到重视的积怨;既有生活窘境催生的利益诉求,也有行业内贫富差距发酵的失衡心态。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日前对这一事态进行了回溯性调查,发现问题症结均指向当前教师待遇保障“以县为主”的投入机制。

绩效工资导火索

2008年11月18日,湖南省新化县教师谭家贵(化名)赶了个大早。与学校40多名教师一起搭乘一辆中巴车,终于在中午时分赶到了县城,参加教师下访。

并没有人专门通知谭家贵和他的同事们。17日晚,谭家贵辗转听到了当日县城有教师集访的消息,就与一些要好的同事联系后决定去“声援”。他说:“学校的老师大都想参加,只是有的老师因为有课没法去。”

参加下访的老师们普遍认为自己是有理且合法的。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修订稿明确“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他们认为这一政策并未及时兑现。

据湖南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谭知和介绍,2006年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后,湖南省省直、市直和大部分县市区贯彻实施《公务员法》,规范了公务员的津补贴,公务员群体的平均个人收入有较大增长,而同期教师的收入水平则没有增长。教师们下访,主要就是要求兑现绩效工资,享受与当地公务员平等待遇。

最新一期《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显示,2006年全国普通小学和普通高中教师年均工资收入比国家机关职工年均工资收入分别低5198元和1948元。

据本刊记者不完全统计,教师罢教、下访事件多发地区,正是地方财政相对较弱、教师待遇较低的地区。湖南省去年年底发生的20余起教师下访事件中,95%以上发生在县以下的农村地区。在全国见诸媒体的教师下访事件中,也呈现东部地区少、中西部地区多,财政状况好的地区少、贫困地区多等明显的地域特征。

“实际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对自身待遇偏低的不满情绪集中爆发。农村义务教育实施新机制后,很多农村学校教师感觉收入不升反降。”不止一位市县主管教育工作的地方干部表述了这样的观点。

湖南中部地区的乡镇干部陈庆元认为,教师收入在农村地区并不算低,算得上是当地收入较高、较稳定群体。而多位中、青年农村教师向本刊记者反映,教师在农村虽然是非常体面的职业,但教师的收入不仅低于当地公务员,甚至还低于一些外出务工的农民。

已有12年教龄的乡村小学教师喻老师说,弟弟初中毕业在城里做泥瓦工,每年春节还拿出5000元回家过年,自己中专毕业这么多年,每月只有千把块钱的收入,使他仅能准备两三千元过年,这令他“感到很寒酸”。

最新一期《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显示,2006年,全国普通小学、中学教职工平均年收入为17729元和20979元,在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无自有住房的比例达63.7%。

湖南省2008年4月的统计表明,2007年全省县及以下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人均年收入也只有1.9万多元。

湖南省省委党校教授王学杰对农村教育现状进行过专项调查。据他分析,农村教师群体少有积蓄,不仅买房困难,也难有余力涉足股票、购房等投资行为。而要求当地政府部门兑现绩效工资、与公务员享受同等待遇,又有一定的依据,因而在一段时间内造成了教师群访事件不断发生,并迅速向周边地区蔓延的局面。

越艰苦的地方收入越低

湖南省隆回县教师陈玉翠谈及参与下访的触因时说,当年与自己一起上师范学校的同学,不仅在城区的工资比自己高一倍,在邻县任教,职称、年龄与自己差不多的老师,收入也比自己高。

本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教师行业内部差距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城乡差距大。湖南省人事厅、财政厅、教育厅2008年上半年对教师待遇的调查显示,全省县及以下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人均年收入为19373元,城区教师人均年收入为26130元,两者相差6757元。二是地区间差距大。比如,湖南省长沙市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人均年收入达到31794元,而永州市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只有21206元,两者相差达到10588元。

“越艰苦的地方,教师工作压力越重、收入越低。”湖南安仁县教育部门工作者匡妹仔认为,当前城市教师待遇远远优于城镇,城镇中小学教师的待遇收入又远高于农村偏远地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保福利及一些地方性津贴补贴,也是城镇学校占优,教师职称晋级等也或明或暗地向学校管理好、教学质量好的城镇学校倾斜。这种行业内部的收入分配不均更加剧了农村教师流失和教师的心理失衡。

吉首市马颈坳中学在编的69名教师中,请假、借调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市区中学的教师就有18人。马颈坳中学是湘西自治州的农村寄宿制示范学校,在当地的农村中学里是硬件设施最好的,离吉首市区只有不到半小时的车程。校长黄绍荣说,走的都是优秀的骨干教师。学校只好又从条件稍差一点的学校“挖”他们的教师。偏远农村学校的教师流向城镇,优秀的小学教师流向中学,一些农村小学则只好仍然聘请代课老师。农村地区教师的这种不正常流动链条,成为拉大城乡教育差距的新元素。

政策出得越多,收入差距越大

在2008年11月曾发生教师群访的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一位长期从事工资测算的干部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国家、省、市就不断出台政策,上调、新增教师的工资补贴,但只有基本工资待遇真正得到了普遍落实。多数津补贴待遇政策因要求本地财政负担,上级没有安排转移支付。同时考虑到下级财力薄弱,很多调资文件都允许县级政府自行决定是否执行。这样一来,调资政策在财力较好的省、市一级可以执行,到县里就成了“空头”支票。政策出得越多,收入差距越大。

国家为缩小教育城乡差距也进行了积极调整。教育部公开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总额超过3000亿元,自2003年以来年均增长21.7%。而同期,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年均增长率为18.3%,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年均增长速度比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年均增长速度高3.4个百分点。尤其是2007、2008年,年增长比例超过30%。2007年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544元,农村初中生824元,约为2003年的2.7倍;城镇小学生均公用经费971元,城镇初中生1463元,约为2003年的1.9倍。看绝对数,农村和城镇还有一定差别,但是农村的增长速度确实高于城镇的增长速度。

湖南省平江县黄金洞乡巨能学校校长张蒲喜分析道,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主要增加在保障办学经费以及义务教育学杂费等方面。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依然是“以县为主”的财政投入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地区与地区之间、城乡教师之间、公务员与教师之间待遇上都存在较大差距。

湖南省隆回县主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陈慈英算了一笔账:不包括私立学校在内,全县有在职教师7546人、离退休教师3100人。2008年县里可用财力1.8亿元,加上各种转移支付共约4亿元。用于教师工资、津补贴达1.5亿,用于教育系统投入总共达到2.4亿元。去年为了平息教师对公教人员收入差距的不满,县里只能采用公务员、教师都不增长收入的“办法”。

湖南省财政厅教科文卫处副处长周建元介绍说,统计表明,按标准财政供养人口计算,转移支付前湖南省县级人均财力仅10546元。此前湖南省政府已批准的9市公务员津补贴标准为每年人均16333元,加上基本工资和其他津补贴,财政供养人员年均收入将达3万元,70%以上的县级财政确实无力承担。在2008年年底中央出台教师绩效工资实施方案以前,不少县市针对教师“兑现绩效工资、与公务员同享待遇的”要求,采取了许多不同的“办法”:有的县实行公务员、教师都不发,有的县则运用“统计”手段,证明“教师收入已高于公务员”,很少有县级政府能真正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足额发放绩效工资。

初步明确“经费省统筹”

让基层政府松了一口气的是,各省正在加紧制定的绩效工资实施细则,已初步明确了“经费省统筹”的总体原则。但农村基层教育工作者依然心存忧虑:教师收入由工资、津补贴和绩效工资组成。即便是绩效工资政策能不折不扣完全落实,教师其他收入以县为主的保障机制,仍然无法消除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师的收入差距。

受访的多位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教育事关社会公平,通过省级政府统筹投入,实现城乡教师“同工同酬”、待遇平等,于情有理。即便短期内要求实现教师城乡、地区之间的待遇完全平等,有现实的财政困难,但政府部门应积极调整财政投入方式,建立机制消除教师的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特殊教育教师津贴、住房公积金、社保、医保等待遇的地区差异,由政府建立统一标准,纳入财政预算,由中央、省级财政共同保障。

建立对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机制也是基层普遍的呼声。一些基层教师认为,“管理以县为主”的模式需要加强监督。教育投入对地方官员的政绩、短期内经济增长贡献作用并不明显,应有机制监督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

基层教师代表陈伯祥说,尤其对地方政府侵害、挪占教师正常待遇的行为,应有惩戒。在湖南省隆回县,上级财政每年给予了701万元的专项转移支付,用于当地教师和公职人员的年终十三个月工资奖励。但从2001年起至今,当地教师连续几年在领钱单上签了字,却只拿到了1年的奖励资金。当地政府部门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也承认这笔转移支付确实存在,却早已用于当地公路建设。

受访的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后,各地教育部门系统开展了对经费保障情况的督导工作,经验值得借鉴。一方面对教师应有的基本待遇应由省级财政统筹,另一方面应建立对各地政府落实、保障教师待遇的监督、追责机制,定期公示、督改侵害教师正常利益的行为,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川渝教师停课要待遇事件调查:政府称财政困难

[ 录入者:t3021 | 时间:2008-11-25 19:04:34 | 作者:尹鸿伟 | 来源:东方网 | 浏览:443次 ]  
“秀才^造**”:川渝教师停课要待遇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谓——老师,我们同站在神圣的三尺讲台上,不断进行着知识与文化,人性与人格的接力传递。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无数仁人志士的背后几乎都有我们的影子,家家户户的香火神龛之上也曾为我们留了位置。”

  2008年国庆节过后,四川、重庆部分地区的教师中开始传阅着类似内容的信件,在这些名称分别为“《永川人民教师罢教运动倡议书》”、“《致綦江县全体教师的一封公开信》”中,历数了作为教师的种种奉献与艰辛,以及经济待遇方面的窘境,然后发出了呼吁:“为了知识的尊严,为了文化的地位,为了人性与人格的传承,也为了我们不再卑微,我们不能再沉默。”与此同时,许多相关内容的文章、诗歌,甚至“停课檄文 ”和“罢教运动口诀”也不断涌现在网络上。

  “作为教师,我们不可能使用暴力,也清楚不能触犯国家法律,于是我们大家决定采用不讲课、不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习等方式来表示抗议,争取引起政府和新闻媒体的注意。”重庆市永川区的李老师说,“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个别老师情绪激动,连教室都不愿意进了。”

  停课此起彼伏

  此番停课、罢教活动最早出现在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郫县。

  “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教师法》中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义务教育法》也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郫县郫筒镇的杨老师说:“尽管两部法律都对教师的待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我们的平均工资水平一直低于当地公务员。”

  杨老师表示,2008年郫县进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后,教师们发现除了基本工资相同外,教师津补贴1.4万元仅为公务员津补贴2.8万元的一半。于是,长久的反映和忍耐终于决堤了——教师们决定“以停课、罢教的方式来争取自己的合法利益”。

  事实上,郫县教师的停课行动只是开了个头,随后成渝两地的许多学校教师纷纷自发加入到停课活动中来,大家的目的都一致——要求与当地公务员享受同标准的津补贴。

  四川省方面:9月23日,郫县大规模教师停课;10月6日,邛崃市大规模教师停课;10月9日,资中大规模教师停课;10月13日,华蓥县大规模教师停课;重庆市方面:10月8日,铜梁县部分教师停课;10月17日,永川区教师大规模停停课;10月22日,长寿区教师大规模停课;10月23日,綦江县教师大规模停课。

  重庆市永川区的一名中学老师在电话中说:“永川区所有学校共2万多名学生都积极支持停课的行动,因为他们了解、关心自己的老师。”她表示,在永川区,许多参加工作七八年的中小学教师的月收入只有800多元,加学校津贴也就是1000余元,而同时参加工作的公务员的月收入达到每月2800元以上。

  重庆市綦江县的张老师表示:“綦江县教师的总体收入一直严重低于公务员总体收入。2007年綦江县的公务员实行所谓‘阳光工资’(即绩效工资)后,绩效工资达到了年均1.8万元,而我们所有教师仅是在年终发放了一次性补贴3600元。于是,同资历、同级别的公务员工资总收入几乎达到了教师的3倍左右。”

  10月7日,重庆铜梁县曾经有数十名中小学教师前往县政府“反映工资收入情况”,后来被劝说离开;次日,停课情况开始出现。

  从10月23日早上开始的綦江县教师大停课,甚至有少部分学生站出来为教师“声援”,打着“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标语准备出街行游,后被校领导发现制止。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省方面最早进行停课的郫县教师们“获得了成功”。郫县县政府、财政局和教育局长主要领导随后在郫筒镇鹃城学校宣布每名教师补发9600元,同时原津贴照发,每月净增1200元,由此,郫县教师年津补贴费实现了和本县公务员(2.8万元/年)同样的标准。郫县的“胜利消息”如“星星之火”迅速传开,也鼓舞了其他地区的教师们停课要待遇的决心,不过,目前其他地区并没有出现类似“郫县的胜利”。

  在川渝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努力劝说、疏导下,2008年10月底,所有停课的学校、教师后来都重新回到讲台,最长时间的坚持了一周左右。

  事实上,早在2007年11月至12月,重庆市不少区县如渝北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巴南区……的教师,纷纷举行了各种形式的停课、罢教活动,情形被重庆电视台等当地媒体公开报道;而在此前,类似的行动在川渝的学校、教师中一直不断出现。

  值得深思的是,国家人事部、财政部、教育部在2008年2月还联合再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工作的通知》。

  教师是弱势群体

  “名誉上仍然光荣,现实中非常糟糕,事实上我们教师早已经沦落为社会弱势群体。”重庆市永川区的一名教师说,“尽管是合理要求自己的利益,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光明正大,包括接受记者采访都只能偷偷摸摸。”

  这位老师明确表示,“担心以后被报复,被学校领导,被上级各种领导刁难,因为我们的行动让他们觉得丢脸了。”的确已经有事例:重庆市铜梁县10月7日前往县政府反映情况的40余名教师被县教育局以文件形式通报批评或取消先进评选;四川省邛崃市靠市区较近的桑园镇一名中学教师参与停课活动后被调至离市区较远的天台镇中学。

  不过,来自重庆市綦江县篆塘镇初级中学的何世祥老师有些例外,他在2008年10月通过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给市委书记薄熙来、市长王鸿举写了一封署名公开信。

  何世祥在信中对两位市领导表示:“近段时间以来,由教师绩效工资不到位而诱发的綦江乃至重庆市的教师停工、停课、消极怠工的形势已经非常严重。你们所听到、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媒体的正面报道和自下而上的层层‘捷报’。”

  他说:“很多校园,死一样的沉寂,好多教室冷冷清清,再没有往昔的朗朗书声,没有往昔的激情讲授,没有操场的欢声笑语。更多的是老师们三三两两的抱怨、无可奈何的诅咒以及豪气满怀的愤激。而学生呢?规矩的,在老师平日的威严下,埋头做没完没了的作业,勤勤恳恳地自学;懒一点的,则无所事事,东张西望;更有甚者,干脆不到学校,进网吧,进游戏室,去干他们想干的事……家长们,大多是失望、谩骂、发发牢骚。他们中,也有向媒体举报的,但没有任何意义——可能都被封堵。”

  “我署名写这封信是经过多重考虑,下了决心的,目的是要向两位市领导反映心声。否则按照层层反映的方式他们很可能听不到,我们也得不到社会的关注。”11月4日,何世祥表示,“我这样做不违反国家法律,属于正常反映情况,甚至给中央领导写信都是老百姓的权利。”

  随后,重庆市长信箱给何世祥进行了回复,綦江县政府、教委的官员也找上门来。11月3日,綦江县组织召开了一次专门的座谈会,何世祥被邀请参加。他表示:“感觉得出市县领导们对我们的反映还是重视的,也有解决问题的诚意,除了解释目前的各种困难,领导们已经承诺将会向中央有关部门反映我们的情况和要求。”

  “通过反映情况引起重视的目的已经达到,我们目前处于稍作等待时期。”何世祥说,“如果一直没有结果,我们还将向教育部,向中央政府反映。”

  目前,大学本科学历、有着20年工龄的何世祥每月工资总额为1115元,而正常的生活开支“至少需要1300元”。他说:“年轻老师养不起自己,中年老师养不起家,这样的职业有多少存在意义?由于经济地位太低,让我们在社会中得不到起码的尊重,非常苦闷。”

  对于近期川渝各地发生的大规模停课、停课事件,何世祥表示虽然自己没有参加,但是很同情、理解自己的同行们,“作为教师现在很可怜,已经到了不闹起来得不到关注的地步。停课行动不一定能够解决教师的问题,但是对学生们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是肯定的。”

  何世祥表示,如果这样的情形再进一步发展,很有可能引起社会的不稳定。现在,川渝两地大规模的教师停课、罢教活动表面上已经平息,但是仍然“暗流涌动”。
非常感谢四川省的同行,他们做了我们所不敢做的事儿,太祖曾经教导我们,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广西什么时候也有这样血性的人呢?期待着。
嘿嘿,看看年年有多少师范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吧,供求关系放那呢,你不想教,有的是人想去,爱干不干~
[:a11:] 任何行业都是金子塔结构的
原帖由 于 2009-3-1 13:44 发表
嘿嘿,看看年年有多少师范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吧,供求关系放那呢,你不想教,有的是人想去,爱干不干~

没事,先削尖脑袋进编制。

进到编制以后再闹。

财政没钱?那就把公务员的补贴降下来,人家不就没理由闹了?嘻嘻。自己想多拿,别人当然要闹了。就是苦了给国库交钱的主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不去争取。权益肯定是没有的!不过西部山区的老师,的确很苦。钱少工作多,任务重,腐败还很严重。
川渝两地大规模的教师停课、罢教活动表面上已经平息,但是仍然“暗流涌动”。
俺们这里教师待遇很好
跟外出打工的比,怎么不跟出国打工的比?
这样好了,算一算当地普通工人的工资,再乘以二好了,其他福利之类的取消
原帖由 lpclpc 于 2009-3-1 15:48 发表
跟外出打工的比,怎么不跟出国打工的比?
这样好了,算一算当地普通工人的工资,再乘以二好了,其他福利之类的取消

你还是太为教师着想了,这样好了,算一算当地普通乞丐的收入,再乘以10好了,其他福利之类的取消
有中国特色的现象!:@ :@
原帖由 hcbhcb 于 2009-3-1 16:08 发表

你还是太为教师着想了,这样好了,算一算当地普通乞丐的收入,再乘以10好了,其他福利之类的取消

你说话的口气,让俺想起俺几个老师,课堂上无限憧憬的给俺们讲述:西方的老师好啊,不仅福利好,有车有房,而且社会地位特高……当时我那个感动啊,咱们的老师真是太奉献了,太不容易了!
在我们这儿平均工资来说教师比我这个所谓的公务员高
谈工资,我们这里教师明显不如公务员。灰色、黑色收入因人而异,就不在讨论范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