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兵特勤隊與防衛作戰:美阿戰爭個案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17:21
憲兵學校班總隊部上校總隊長高甯松

壹、前言
    特種部隊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為適應特殊鬥爭的需要,而產生的一支具有特殊型態的武裝部隊。1972年慕尼黑奧運事件之後,國際間恐怖活動與劫機事件頻傳,先進國家相繼組織反恐部隊;該部隊除具一般部隊之特質,更具沉著、機智與因應不確定挑戰能力。 而現今邁向國際化及多元化的台灣,對恐怖攻擊亦應有防範的認識,也因此組建了幾支特戰部隊。

對特種作戰而言,在現代戰爭中所須具備的能力及代表的意義,並非以往60年代的作戰型態所能滿足。海峽兩岸實施軍事事務革命後,中共雖然裁減大規模的地面部隊,但是特種部隊及快速反應部隊卻大幅度增加; 相對的國軍因軍事戰略的改變,特種部隊卻併編或裁減,對國安或有影響。

冷戰結束後,嚇阻戰略成為各國建軍主流,就算迫於形勢必須開戰,也多採直接奪取目標或制敵機先,以達到減少傷亡之目的。波灣戰爭及2001年美軍對阿富汗的戰爭中,美軍派遣特戰人員滲透入敵軍後方地區遂行破壞瓦解敵人組織的任務,使美軍得以順利進入戰場取得勝利,證明特種作戰部隊有不可抹滅的戰術價值。

本文首先將針對我國特勤隊之主力—憲兵特勤隊作一概述,並介紹台海防衛作戰之特質,進而為特勤隊在防衛作戰中找到定位與價值;此外將對美阿戰爭中美國特種部隊之概況與戰法作一說明分析,並試圖從中學習、應用在我特勤隊在防衛作戰中之角色中,期以該個案研究分析,能為我國軍提供更多思維與作戰方針。

貳、憲兵特勤隊概述

一、沿革

民國66年憲兵特勤隊奉國防部令編訓,於民國67年正式成軍,專責反劫持、反劫機及執行特定任務。20餘年來,多次執行警衛安全、反劫持、反劫機、反破壞、支援友邦代訓隨扈人員,頗獲國際肯定。

二、任務

(一)平時

依令處理劫持、劫機、綁架、勒索及營救人質、敉平暴行等活動,以及執行特定任務,如支援友邦代訓等任務。

(二)戰時

就守勢作戰言,憲兵特勤隊能充份支援各項憲兵勤務執行,如協助綏靖治安、直接參與作戰及實施特種偵察或協力衛戍區有關之特種勤務及執行衛戍作戰等。

綜觀其平、戰時任務執行具有以下三層意義:就國家安全層面言,特勤隊由於編制人數少、便於行動、專業技術精良、熟悉地方情況,所以對於地方性暴亂與其它作戰行動,可以直接或間接參加安全援助、緝毒及維護秩序。此外亦可執行反恐怖活動及反暴亂任務。就戰略觀點言,特勤隊因具兵力迅速投射能力,必要時可運用於衛戍區週邊要域,且可對本區任何危機做出立即回應。就戰術需要言,可運用夜暗、能見度低時等有利時機以機降方式迅速接敵,突擊敵軍,協力衛戍部隊遂行衛戍作戰任務,確保衛戍區之安全。故特勤隊之任務必須隨時空因素的轉變具有全方位與多功能的作戰能力,亦即具保衛國家安全、擔任戰略與戰術任務的支援能力。  

參、台海防衛作戰之特質

台海防衛作戰具預警短、縱深淺、無固定戰線、無前後方之分等多項特質。戰事一但開打,其將是全程資訊戰、電子戰、聯合制空、聯合制海、聯合國土防衛作戰交相進行,互為影響,決戰快速,短期內戰爭即可結束。 本節將先分析台海地緣戰略環境、說明國際外力對該區之影響,對台海防衛作戰之特質作一概述,進而討論中共在此環境與限制下可能採用的犯台模式。

一、台海地緣戰略環境分析

就中共軍方角度而言,台灣在中共的國防上,具有三個重大的戰略價值:

(一)台灣是中國大陸海上防衛的關鍵。台灣距離中國大陸東南海岸大約一百浬,如果中共有管轄權,可以成為中國大陸的預警設施,以及第一層防衛。

(二)台灣是中國大陸通往大海的門戶。台灣位於包圍黃海與東海的美、韓、日安全聯盟南端;也位於視南海為內海的東協北端。台灣是中共跨越「第一島鏈」的戰略突穿點。

(三)台灣是亞太海運的閘口。戰略上,台灣處於亞太船運要道的中點,連接上海與香港、琉球與馬尼拉、橫須賀港與金蘭灣,以及鄂霍次克海與麻六甲海峽之間。亞太海上重要的商業或戰略運輸,均在台灣監控範圍之內。

二、國際因素之影響

從美國國防部近期所公布的2005年中共軍力報告中可以瞭解兩岸軍力的軍勢由於中共軍力的增強,已有向中共傾斜之勢。由此顯示,美國除了重視其本土安全與全球反恐事務之外,對台海發生衝突的可能性,也未曾掉以輕心。

中共認為,美國與日本加強雙邊軍事關係,將強化美國在此地區的軍事實力;此外,中共也認為美國對台軍售、並試圖將台灣納入戰區飛彈防禦系統、再加上日美修訂安保條約防衛合作新指針中的「周邊有事」地區範圍,不僅助長台灣「分裂勢力」,也將對中國造成威脅。

整體來說,台海的安全, 除長久以來中共內部因素的制約與躊躇外,所仰賴的當是我國軍本身的嚇阻戰力,以及我國與國際間密切的經濟合作及其衍生的政治效益。故而台灣的戰略地位,必須將政治、經濟與安全議題連結起來,做全方位的思考,藉國際依存網絡分散減少風險,以提高安全保障。

三、中共可能犯台模式

中共可能犯台模式,已經改變了過去以兩棲登陸作戰為主、機降為輔的戰法,而改為強化機降作戰。似乎說明中共對於台灣制空權的掌握,已比過去更具信心。而中共最可能的動武模式也已轉為以奇襲、癱瘓、斬首、進而逼降的非傳統手段。中共「世界軍事」雜誌主編陳虎曾,在北京中央電視台接受訪問時指出:「斬首行動」的目標不僅是國家領導人,也包括國家的指揮中心和機構, 中共目前奉行「立足強攻、力爭奇襲」的攻台指導原則,也可能在空(機)降兵力達到成熟階段後出現新的轉換。

沒有登島強攻的實力和掩護,奇襲難以奏效;缺少奇襲的策應和引導,強攻無以持久,二者缺一不可;因此,中共攻台的戰略可能是,先以奇襲來試探台灣的預警力與防衛力,初期若奏效,在戰術上將採強攻方式,迅速有效瓦解我方作戰意志,達成作戰目的。這就是中共之所以要增設空降部隊的企圖所在。

中共犯臺的特種作戰,可能利用空降、機降、溯航、滲透來突擊我方重要設施,並配合先期潛伏叛亂份子,藉機奪權。其作戰方式有四:(一)快反師採閃擊空降(二)導彈攻擊(三)藉夜暗滲透突擊(四)特戰人員結合島內陰謀叛亂份子製造衝突等行動犯台。美國國防大學教授羅素(Richard L.Russell)認為中共可能會藉著「出奇不意」的戰略優勢來彌補軍事能力的不足,中共若要攻打台灣,不會以緩慢集結部隊的方式來展開兩棲攻擊,而是以奇襲的方式來攻佔台灣。

中共目前正學習美軍攻打伊拉克的「震撼與威懾」的戰法,在開戰時就支配戰場,要能「遠戰速勝、首戰決勝」。因此,一但決定攻台,將暗中先以潛艦封鎖台灣東部,防止美軍航母接近,隨後以導彈、特工人員對台突襲,以癱瘓國軍指管通情系統(尤其是作戰指揮系統與作戰人員心理的癱瘓戰術-這戰術取決於高科技的資訊戰), 再以空降、兩棲突擊隊進佔台灣。

綜上研析,中共未來的武力進犯必然是非傳統、非對稱的聯合作戰,不可能是單獨動用導彈急襲或海上封鎖而已,而可能是彈道飛彈奇襲、電磁脈衝攻擊與遠程空中、海上封鎖併用。藉上述的不接觸作戰的優勢,替中共在台澎地區的特種作戰部隊傘降、機降、兩棲登陸創造絕對優勢條件; 在完全癱瘓我指揮、管制、通信、情報等監偵系統並造成國軍戰力萎縮至無阻力之抵抗後,儘早在數天內完成登島佔領,以戰逼降。

肆、台海防衛作戰中之特種作戰

如前章所述,未來中共犯台模式中,是具多面向、多種形式的聯合作戰方式,其中特種作戰於初期作戰或登陸作戰中,均扮演重要角色。本章將注重特種作戰與台海防衛作戰之特殊性,深入探討在防衛作戰中特種作戰之地位、角色與戰術運用。

一、防衛作戰中特種作戰之地位

特種作戰於防衛作戰中地位該有以下認知:

(一)在國家安全需要的地位:

特種部隊,尤其是憲兵特勤隊,由於編制人數少,便於行動;專業技術精良,熟悉地方情況,所以可以用於制止暴亂和其他作戰行動,亦可以直接或間接參加安全援助、緝毒及維持和平。

(二)在軍事戰略觀點的地位:

中共武力犯台登陸作戰時,將運用大量特種部隊對我進行突擊,相對地,國軍應有一支相當的武力擔任快速打擊部隊,以車輛、快艇;輕航空器為載具,迅速弭平突擊之中共;或以小隊、小組方式先期部署在重要設施擔任要點守備,如雷達站、港口、重要首長安全人員;或是先由守備部隊負責拘束圍困,使潛伏滲透之中共無法向外逃竄,再由憲兵特勤隊負責殲滅圍剿中共種戰部隊。

(三)在戰術上需要的地位:

小規模的特種部隊或特勤隊、兩棲部隊等,可以投入或預置於戰場,遂行敵後偵搜、襲擾與佔領區反制作戰,突擊破壞敵軍指揮、管制、通信、情報及港口、機場等重要戰略設施與後勤基地,可威脅敵軍行動,打擊敵軍士氣。

在中共登陸之前,可以先期掌握敵可能登陸地區,扼守重要道路,並控領隘路、谷地等具有箝制地形要點,以阻止敵軍向內陸深入。另外可仿效美軍海豹部隊的做法,實施海上特種作戰,運用特戰連於沿岸漁港協助封港作業,並防敵由何口以氣墊船及小型船艇直驅內陸,威脅我指揮中樞與後方安全。

二、防衛作戰中特種作戰之角色

憲兵特勤隊在台海防衛作戰中應具的角色:

(一)扮演強化、提升協同作戰部隊戰力倍增器的角色:

特種作戰具有靈敏、機動、技巧的特性,同時也是一種高風險的承受者。有時候,有些任務只能靠特種部隊來完成,以獲得精確及靈敏的效益。特種部隊的技巧及謀略運用,與防衛作戰中的友軍部隊在產生戰爭的戰略效益上,其手段或方法可以強化正規部隊戰力。所以,特種作戰之功能運作,有時是戰力倍增器,此一戰略上的效益即是特種作戰其在協同作戰中不同於一般的作戰部隊扮演的角色。

(二)挫敗敵人的銳氣:

當敵人兩棲併垂直登陸,灘頭及空降場陣地尚未完全鞏固時,運用特種作戰能造成敵人實質的損失,打擊敵人的信心,因此在敵我雙方的心理和士氣上佔有很大的優勢,同時可警告敵人再犯的嚴重性,這種角色扮演是一項價值無比的資產。

(三)扮演展現軍力的角色:

在台海衝突中,我國對潛在嚇阻戰力的瞭解尚未明確前,特種作戰能展現英勇戰力與政治意志,使海峽對岸敵人不致輕舉妄動。如目前國軍的航特部,轄有空騎旅強大的火力、機動力與指通力,配合特戰旅的特種部隊,所展現的強大戰力,這些都讓敵人在侵略時必須三思,而不致有踰矩的行動。

三、防衛作戰中特種作戰之運用

現就台海防衛作戰的運用方式,分述如後:

(一)敵登陸前階段:

當判明中共大部隊集結、兵力不斷增加、各式載具徵集且其領導階層不斷透過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公開宣布將武力犯台時,此時憲兵特勤隊的運用方式可區分留置作戰與特攻作戰兩種。

1.留置作戰:

台海防衛作戰戰場經營時,憲兵特勤隊先期於北部地區敵可能登陸重要地區,選定經營「基點」。 爾後依狀況預判敵將實施登陸作戰,在敵預期登陸之戰場,編成若干任務小組,先期預置潛伏,選定建立「基點」,採機動、隱藏、漂浮等行動,似機對敵進行情報蒐集、破壞、襲擊、不斷消耗、疲困敵軍,以利地面作戰任務遂行。

2.特攻作戰:

當徵候顯示中共將對我發起攻擊時,為達嚇阻、削弱敵軍戰力時、或敵某一重要軍事設施,對我作戰有重大影響必須摧毀時,及為達震撼敵軍、打擊敵人士氣時。其運用構想以嚇阻、削弱敵軍戰力之原則,藉陸上、海上、空中等多重管道滲透方式,在敵基地後方,選定特定目標,靈活運用各種手段,出其不意突擊、狙殺、打擊、震撼敵軍,以達阻止及延長敵之攻擊準備或攻擊發起時間。

(二)登陸初期階段:

中共在登陸初期之海上運補卸載,及灘岸勤務作業必定脆弱,擁塞紊亂不堪,形成最大之弱點,憲兵特勤隊可利用此有利時機,對敵停泊或卸載中之艦艇實施海上滲透爆破。 。

(三)敵突入縱深地區階段:

當中共自登陸搶灘突擊衛戍區重要軍事設施或政經中心時,以憲兵特勤隊高度的機動性、隱密性對突入之敵實施游擊作戰,藉有利之地形與敵後戰爭面之掩護,選定敵重要軍事設施,靈活運用突擊、伏擊、襲擾、破壞等手段,對敵實施作戰,以策應我正規部隊之作戰。

憲兵特勤隊的特性,如孫子兵法軍爭篇:「故其疾如風 ,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而其在防衛作戰中,扮演著各種不同的角色,執行特定的任務,其所能發揮的打擊力、機動性都非常強大,而如與其他兵種相互配合,則憲兵特勤隊可謂是一支兵力倍增器,除可擴大指揮官的戰場視野,亦增大其部隊彈性及反應能力。

伍﹑美阿戰爭個案研究

一、戰爭背景分析

阿富汗塔里班政權的興起,源於前蘇聯侵略阿富汗之戰。賓拉登與蓋達組織的興起則和阿富汗的激進主義有很密切的關係。在神學士政權執政後,蓋達組織也提供戰士與北方聯盟作戰,而塔里班政權則給給予賓拉登庇護以訓練恐怖份子,並擴大恐怖行動。

在這樣的合作模式下,蓋達組織擴大在各國的恐怖行動。美國在柯林頓初期,雖曾發動對蓋達組織的反擊行動,但這些作戰行動並未竟全功。 小布希總統就職之後,蓋達組織在阿富汗已經頗具規模,其訓練基地已達十餘座,甚至更從世界各地招募回教學校與激進團體成員接受恐怖攻擊的訓練,在某些基地之中,亦曾發現有研發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計畫,除此之外,蓋達組織也聲稱在全世界50餘國建立了恐怖組織。但是美國一直到九一一之前,並未重視其嚴重性,政策上仍以外交及經濟孤立塔里班政權,並提醒各國警覺蓋達組織的可能威脅而已。

二、美軍特種部隊概述

美軍特種作戰部隊是美國軍事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游擊戰、情報戰、心理戰和反恐作戰的主要突擊力量,備受美軍寵愛。它對於維護美國利益,實現美國國家意志,推行美國對外政策,佔了十分重要角色。美軍調整兵力結構、削減軍費,特種作戰部隊不減反增,由此可知特種作戰部隊在美軍的重要性。  

美軍特種部隊主要由兩種型態的部隊編成。一種是傳統的特種部隊,如海豹部隊、三角洲部隊、陸軍的特種部隊綠扁帽與遊騎兵等;另一種為新銳的特戰部隊,是以大型突擊部隊組建而成,具明顯的戰略指標與作為,可遂行戰略遠程快速部署、不同作戰模式的彈性運用編組、可投射實質強大的作戰戰力(如第82空降師、101空中突擊師、第10山地師等)。  

美軍特種部隊可於平時及戰時遂行全球各地特種作戰任務,俾支援地區戰鬥部隊指揮官、美國駐外大使及國家指揮權責單位。 美軍特種部隊有兩項傳統:其一為國家的要點突穿及打擊部隊,不管在衝突行動中任一階段的特別緊急事件中,其均能以隱密、快速及精確之特性作出回應。其二亦即所謂「戰士外交家」,經常協助訓練外國部隊、軍官及人民,並與之併肩作戰。 這兩項特種部隊所共有的傳統,每一個均為下列各特種作戰任務的本質及要旨所在:非正規戰、外國內部防禦、直接行動、特種偵查、打擊恐怖主義、心理作戰、民事、反制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資訊戰等。

三、美軍軍事戰略與行動過程

美國為了報復九一一攻擊事件而進行的「持久自由」軍事行動經過三個月準備也有初步的成果,不過,在進行此項行動前,也面臨何時開打、用何種方式進行此報復戰爭的考量,不同的軍事觀點被提出討論,諸如地毯式轟炸、以戰術轟炸支援的主要地面攻擊、運用特種部隊進行有限軍事行動、秘密行動來推翻塔里班政權,進而捕捉賓拉登等方案,都有其相當周到的軍事行動思維。

美國於2001年10月7日展開對阿富汗的報復戰爭。美軍首先進行以空襲為主的戰鬥行動,主要目的為掌控阿富汗戰場的制空權,摧毀阿富汗僅存的防空砲火力量,以營造美軍第二階段戰爭行動的利基。 在美國對阿富汗進行四波的空襲行動之後,大體上已經達到戰略制壓的效果,接著考量的問題在於是否派遣地面部隊的問題。

阿富汗的地形多高山丘陵,平均高度約為海拔3500公尺,同時氣候不穩定,不適宜進行大規模的地面作戰行動,美國於是採取雙重戰術為:(1)一方面繼續轟炸阿富汗山區以殲滅蓋達組織的成員;(2)另一方面協助阿富汗內部的反神學士政權—北方聯盟攻打塔里班政權,並協調周邊的重要鄰國巴基斯坦與中亞盟國提供機場與相關後勤措施,並協商給予軍機之飛航通過權,透過俄羅斯提供北方聯盟的武器補給,來進行對蓋達組織的內外夾擊、堅壁清野的戰爭。

由於阿富汗地理環境不適宜出動大規模地面作戰行動,因此美國派遣了為數不少的特種部隊,以遂行下列五項任務:(1)非正規作戰:包括叛亂或其他武裝抵抗運動的軍事和準軍事行動(2)外國內部防衛:意指一國政府的民間和軍事機構參加另一國政府,而旨在防止被顛覆、失去法律控制或叛亂的任何行動計畫(3)直接行動:是特種部隊進行的短期攻擊和其他小規模的進攻行動,旨在佔領、摧毀、損壞特定的目標(4)特種偵查:蒐集潛在敵人在平時與戰時的任何能力、意圖和行動等有關的情報(5)反恐怖行動:為政府的民間和軍事機構採取的進攻性措施,來防止、遏制和消滅恐怖主義活動。

此次美國特種部隊在阿富汗戰場上擔負上述五種任務不僅為美國精準攻擊提供精確引導,更協助地方聯盟進行游擊作戰訓練工作,也提供美國更多即時情資,以分析了解整體戰事的進行。

陸、從美阿戰爭看台海防衛作戰

美阿戰爭對我台海防衛作戰之啟示可以從制空、制海及防衛作戰三部分來探討,概述如后:

一、美阿戰爭對台海制海作戰之啟示

(一)確保我台海週邊制海作戰能力:

兩岸之間相隔一個天然的屏障—台灣海峽,造成中共對台動武之前,必先要克服橫渡海峽的許多困難。但是以現代的科技以及造船技術,要想橫渡台灣海峽並非難事。因此中共渡海犯台之困難,並不在於海峽本身,而是因為我們有屏障海疆的制海武力。然而,隨著中共經濟發展,國防經費大幅增加以後,如果我們的制海作戰能力不能維持相對程度的成長,兩岸制海戰力差距到某個程度時,中共犯台行動中的海軍武力,即可能像美國對阿富汗戰爭一般,不需要花費太多的經費在制海權的爭奪上。中共海軍可以隨意在台海週邊海域,實施對陸上攻擊。

(二)發展遠程的打擊作戰能力:

海上作戰的距離已經是越來越遠,尤其是海上武力可以深入內陸地區,攻擊所望的目標。英美海軍艦艇、潛艦對阿富汗內陸發動的準確攻擊,使用的是射程一千六百公里的戰斧三形攻陸巡弋飛彈。這種攻擊距離遠超過敵人任何陸基空中武力威脅半徑。如果我軍在未來的台海作戰中,也能夠擁有遠距離的攻船飛彈,一方面可使中共艦船航渡時,隨時都會遭到我飛彈攻擊的危險;另外,美國在對阿富汗戰爭中,不但運用衛星偵測敵重要目標,還動用了「 國家情報中心」旗下一支最高機密的隊伍,那就是代號「全球之鷹」的無人偵察機隊。在美軍進行第一波的巡弋飛彈攻擊前五個小時,「全球之鷹」已完成阿富汗境內所有「兵要」的偵測作業,讓首波50枚的巡弋飛彈可以準確的命中目標。 因此,為了使長程飛彈發揮效用,我們還需要擁有能夠涵蓋作戰海域的偵測系統。

有效的偵測系統和長程飛彈,如果能夠善加利用發展,例如在未來可能獲得的潛艦上裝設對地攻擊飛彈,並潛航至中共政經要域外海,伺機採取反制措施,則我軍事戰略上之「有效嚇阻」方可真正予以落實。

(三)台海的制海作戰必須要重視三軍聯合作戰:

現代的戰爭,是無法單憑一個軍種來達成的。我三軍部隊不似美軍體系那般龐大複雜,是以精、小、強為發展方向。因此,在台海防衛作戰上更須講求三軍聯合作戰。台海的制海作戰,雖然是以海軍為主力,但是,若在無空中兵力、岸置觀通與岸置飛彈的支援下作戰,勢將難以達成制海作戰任務。

二、美阿戰爭對台海制空作戰之啟示

「九一一事件」後,國力極懸殊的阿富汗塔里班政權,面對強大的英美聯軍,仍堅持不惜一戰,其所憑藉的除對宗教的信仰所賦予的意志力外,主要因素乃為阿富汗的地略形勢及經年的戰場經營,及熟悉的地形等諸多因素如:岩隙、大石窟、地道等有利其地下化,可隱密其企圖、實施戰力保存、利於游擊戰。塔里班政權面對如此強權,敢與一戰,就軍事戰略而言,雖無勝利之把握,但相信可傷其十指。故無論弱國、強國的戰法,皆值得吾人研究、警惕與省思。

美國充分瞭解到前蘇聯對阿富汗十年的作戰之所以未能獲致勝利,主要原因是美國及回教國家在背後支持阿富汗反抗軍所致。因此,美國對阿富汗的用兵方式必須採取速戰速決,避免再次重蹈前蘇聯出兵阿富汗及越戰失敗之覆轍。所以,排除區域強權的介入,就成為是否能夠速戰速決的關鍵因素之一。

美國在「九一一事件」所帶來的效果及其所產生的反應以及作為,均可能對中共日後武力犯台產生影響。首先,中共對台動武之前,亦有可能依循美國反恐怖主義行動的模式,運用軍事以外的外交及其他各種手段,將美國可能涉入的程度降至最低甚至完全排除之後,再以軍事力量對台動武。因此,美國對台海兩岸的態度,將足以影響中共對台動武的決心。在此情況下,就制空部分,應有以下幾個重點:

(一)建立「有效嚇阻」戰力:

在未能有效防禦中共導彈威脅情況下,空軍方面可以研究發展「源頭打擊」能力,以二代或下一代戰機直接前往中共導彈基地進行攻擊之研究。此乃所謂「外科手術」式的戰場先制,著意在重要的軍事據點、交通樞紐摧毀,以利後續地面(或特戰)部隊挺進,使用飛彈不但可降低人員傷亡,且可以準確地完成任務。

(二)建構聯合作戰能力:

美國無論是在波灣戰爭或者是此次美阿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都不是任何一個軍種獨特突出的表現,而是完完全全的聯合作戰形式。尤以我國受限於整體國家財力狀況,勢必無法充分滿足各軍種的建軍需求;當中共對我武力進犯時亦非是哪一個軍種先遭受攻擊,或者是分批分梯次遭受攻擊。如何在有限的財力與武裝力量下,發揮整體的力量,在我們建軍規劃中,不僅是要重視的問題,而且勢必需要確實執行的建軍工作。

(三)建立飛彈防禦系統:

隨著科技的精進,視距外以飛彈作戰為空戰的趨向,飛機視為延伸距離的載具與飛彈發射平台;地對空飛彈的射程或同時接戰等能力較空載飛機為優,地對空飛彈遠較戰機便宜,操作人員也易獲得與訓練,台灣海峽約100浬,另有多個外島可資運用;如在台海區域爭取局部優勢,以地對空飛彈作為防空的骨幹,適當的配置與綿密的部署,可望達到較好的防空效果,而在有利空域再以戰機執行防空任務,當可有效發揮聯合防空作戰之效果。

(四)發展與整合指管通情系統:

台灣海峽平均寬度僅為百浬,由於地略上的限制,使我國無法擁有足夠的縱深,因而預警時間極短,極可能遭受奇襲,故整合指管通情系統有其必要性。在我國採購武器遭中共阻擾,新式武器極難引進狀況下,整合指管通情系統亦為整合現有戰力發揮可恃戰力的重要手段。而指管通情的整合,不僅使傳統指揮管制關係產生變化,亦對兵力結構、指揮程序與作戰管制產生不可輕忽的影響。

(五)落實情報偵搜工作:

造成九一一事件的主因,在於美國的情報偵搜單位不夠積極,未掌握恐怖組織內部情報及包庇國之活動狀況;中共一直是台海安全最大威脅,為確保我之安全,同樣需確切掌握大陸相關情資,尤以軍事情資為重。自解嚴後,政府開放大陸探親,兩岸經貿關係來往頻繁,於此,更應善加運用「用間」之要領,加強情報與反情報之觀念與措施,以獲取相關情資,掌握先機。並整合國內相關情報系統、將國安局、軍事情報局、警政署、憲令部等相關情報單位之情資予以整合。提高情報人員素質,掌握先機,以防患未然。尤其空軍作戰分秒必爭,情報的正確性與否,直接影響反制出擊作戰的效益。

(六)慎選戰略性攻擊目標:

空軍於防衛作戰中若奉命出擊,由於空中反制攻擊目標多,雖已律定優先反制順序,以攻擊對全盤作戰遂行具有絕對影響者,為我第一優先反制攻擊目標。因此,空軍應針對將來「制敵機先之所;敵所必攻、我守必固之地」之政經與軍事目標詳加檢討,對敵方之威脅能力與可能之攻擊方式應加高可信度之分析,對我方C4ISR系統之發展設施,維修與提升應給予高度優先考慮,務宜落實防範措施,並修訂準則,以模擬兵棋推演及軍事演習不斷改進各種計畫。憲兵學校班總隊部上校總隊長高甯松

壹、前言
    特種部隊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為適應特殊鬥爭的需要,而產生的一支具有特殊型態的武裝部隊。1972年慕尼黑奧運事件之後,國際間恐怖活動與劫機事件頻傳,先進國家相繼組織反恐部隊;該部隊除具一般部隊之特質,更具沉著、機智與因應不確定挑戰能力。 而現今邁向國際化及多元化的台灣,對恐怖攻擊亦應有防範的認識,也因此組建了幾支特戰部隊。

對特種作戰而言,在現代戰爭中所須具備的能力及代表的意義,並非以往60年代的作戰型態所能滿足。海峽兩岸實施軍事事務革命後,中共雖然裁減大規模的地面部隊,但是特種部隊及快速反應部隊卻大幅度增加; 相對的國軍因軍事戰略的改變,特種部隊卻併編或裁減,對國安或有影響。

冷戰結束後,嚇阻戰略成為各國建軍主流,就算迫於形勢必須開戰,也多採直接奪取目標或制敵機先,以達到減少傷亡之目的。波灣戰爭及2001年美軍對阿富汗的戰爭中,美軍派遣特戰人員滲透入敵軍後方地區遂行破壞瓦解敵人組織的任務,使美軍得以順利進入戰場取得勝利,證明特種作戰部隊有不可抹滅的戰術價值。

本文首先將針對我國特勤隊之主力—憲兵特勤隊作一概述,並介紹台海防衛作戰之特質,進而為特勤隊在防衛作戰中找到定位與價值;此外將對美阿戰爭中美國特種部隊之概況與戰法作一說明分析,並試圖從中學習、應用在我特勤隊在防衛作戰中之角色中,期以該個案研究分析,能為我國軍提供更多思維與作戰方針。

貳、憲兵特勤隊概述

一、沿革

民國66年憲兵特勤隊奉國防部令編訓,於民國67年正式成軍,專責反劫持、反劫機及執行特定任務。20餘年來,多次執行警衛安全、反劫持、反劫機、反破壞、支援友邦代訓隨扈人員,頗獲國際肯定。

二、任務

(一)平時

依令處理劫持、劫機、綁架、勒索及營救人質、敉平暴行等活動,以及執行特定任務,如支援友邦代訓等任務。

(二)戰時

就守勢作戰言,憲兵特勤隊能充份支援各項憲兵勤務執行,如協助綏靖治安、直接參與作戰及實施特種偵察或協力衛戍區有關之特種勤務及執行衛戍作戰等。

綜觀其平、戰時任務執行具有以下三層意義:就國家安全層面言,特勤隊由於編制人數少、便於行動、專業技術精良、熟悉地方情況,所以對於地方性暴亂與其它作戰行動,可以直接或間接參加安全援助、緝毒及維護秩序。此外亦可執行反恐怖活動及反暴亂任務。就戰略觀點言,特勤隊因具兵力迅速投射能力,必要時可運用於衛戍區週邊要域,且可對本區任何危機做出立即回應。就戰術需要言,可運用夜暗、能見度低時等有利時機以機降方式迅速接敵,突擊敵軍,協力衛戍部隊遂行衛戍作戰任務,確保衛戍區之安全。故特勤隊之任務必須隨時空因素的轉變具有全方位與多功能的作戰能力,亦即具保衛國家安全、擔任戰略與戰術任務的支援能力。  

參、台海防衛作戰之特質

台海防衛作戰具預警短、縱深淺、無固定戰線、無前後方之分等多項特質。戰事一但開打,其將是全程資訊戰、電子戰、聯合制空、聯合制海、聯合國土防衛作戰交相進行,互為影響,決戰快速,短期內戰爭即可結束。 本節將先分析台海地緣戰略環境、說明國際外力對該區之影響,對台海防衛作戰之特質作一概述,進而討論中共在此環境與限制下可能採用的犯台模式。

一、台海地緣戰略環境分析

就中共軍方角度而言,台灣在中共的國防上,具有三個重大的戰略價值:

(一)台灣是中國大陸海上防衛的關鍵。台灣距離中國大陸東南海岸大約一百浬,如果中共有管轄權,可以成為中國大陸的預警設施,以及第一層防衛。

(二)台灣是中國大陸通往大海的門戶。台灣位於包圍黃海與東海的美、韓、日安全聯盟南端;也位於視南海為內海的東協北端。台灣是中共跨越「第一島鏈」的戰略突穿點。

(三)台灣是亞太海運的閘口。戰略上,台灣處於亞太船運要道的中點,連接上海與香港、琉球與馬尼拉、橫須賀港與金蘭灣,以及鄂霍次克海與麻六甲海峽之間。亞太海上重要的商業或戰略運輸,均在台灣監控範圍之內。

二、國際因素之影響

從美國國防部近期所公布的2005年中共軍力報告中可以瞭解兩岸軍力的軍勢由於中共軍力的增強,已有向中共傾斜之勢。由此顯示,美國除了重視其本土安全與全球反恐事務之外,對台海發生衝突的可能性,也未曾掉以輕心。

中共認為,美國與日本加強雙邊軍事關係,將強化美國在此地區的軍事實力;此外,中共也認為美國對台軍售、並試圖將台灣納入戰區飛彈防禦系統、再加上日美修訂安保條約防衛合作新指針中的「周邊有事」地區範圍,不僅助長台灣「分裂勢力」,也將對中國造成威脅。

整體來說,台海的安全, 除長久以來中共內部因素的制約與躊躇外,所仰賴的當是我國軍本身的嚇阻戰力,以及我國與國際間密切的經濟合作及其衍生的政治效益。故而台灣的戰略地位,必須將政治、經濟與安全議題連結起來,做全方位的思考,藉國際依存網絡分散減少風險,以提高安全保障。

三、中共可能犯台模式

中共可能犯台模式,已經改變了過去以兩棲登陸作戰為主、機降為輔的戰法,而改為強化機降作戰。似乎說明中共對於台灣制空權的掌握,已比過去更具信心。而中共最可能的動武模式也已轉為以奇襲、癱瘓、斬首、進而逼降的非傳統手段。中共「世界軍事」雜誌主編陳虎曾,在北京中央電視台接受訪問時指出:「斬首行動」的目標不僅是國家領導人,也包括國家的指揮中心和機構, 中共目前奉行「立足強攻、力爭奇襲」的攻台指導原則,也可能在空(機)降兵力達到成熟階段後出現新的轉換。

沒有登島強攻的實力和掩護,奇襲難以奏效;缺少奇襲的策應和引導,強攻無以持久,二者缺一不可;因此,中共攻台的戰略可能是,先以奇襲來試探台灣的預警力與防衛力,初期若奏效,在戰術上將採強攻方式,迅速有效瓦解我方作戰意志,達成作戰目的。這就是中共之所以要增設空降部隊的企圖所在。

中共犯臺的特種作戰,可能利用空降、機降、溯航、滲透來突擊我方重要設施,並配合先期潛伏叛亂份子,藉機奪權。其作戰方式有四:(一)快反師採閃擊空降(二)導彈攻擊(三)藉夜暗滲透突擊(四)特戰人員結合島內陰謀叛亂份子製造衝突等行動犯台。美國國防大學教授羅素(Richard L.Russell)認為中共可能會藉著「出奇不意」的戰略優勢來彌補軍事能力的不足,中共若要攻打台灣,不會以緩慢集結部隊的方式來展開兩棲攻擊,而是以奇襲的方式來攻佔台灣。

中共目前正學習美軍攻打伊拉克的「震撼與威懾」的戰法,在開戰時就支配戰場,要能「遠戰速勝、首戰決勝」。因此,一但決定攻台,將暗中先以潛艦封鎖台灣東部,防止美軍航母接近,隨後以導彈、特工人員對台突襲,以癱瘓國軍指管通情系統(尤其是作戰指揮系統與作戰人員心理的癱瘓戰術-這戰術取決於高科技的資訊戰), 再以空降、兩棲突擊隊進佔台灣。

綜上研析,中共未來的武力進犯必然是非傳統、非對稱的聯合作戰,不可能是單獨動用導彈急襲或海上封鎖而已,而可能是彈道飛彈奇襲、電磁脈衝攻擊與遠程空中、海上封鎖併用。藉上述的不接觸作戰的優勢,替中共在台澎地區的特種作戰部隊傘降、機降、兩棲登陸創造絕對優勢條件; 在完全癱瘓我指揮、管制、通信、情報等監偵系統並造成國軍戰力萎縮至無阻力之抵抗後,儘早在數天內完成登島佔領,以戰逼降。

肆、台海防衛作戰中之特種作戰

如前章所述,未來中共犯台模式中,是具多面向、多種形式的聯合作戰方式,其中特種作戰於初期作戰或登陸作戰中,均扮演重要角色。本章將注重特種作戰與台海防衛作戰之特殊性,深入探討在防衛作戰中特種作戰之地位、角色與戰術運用。

一、防衛作戰中特種作戰之地位

特種作戰於防衛作戰中地位該有以下認知:

(一)在國家安全需要的地位:

特種部隊,尤其是憲兵特勤隊,由於編制人數少,便於行動;專業技術精良,熟悉地方情況,所以可以用於制止暴亂和其他作戰行動,亦可以直接或間接參加安全援助、緝毒及維持和平。

(二)在軍事戰略觀點的地位:

中共武力犯台登陸作戰時,將運用大量特種部隊對我進行突擊,相對地,國軍應有一支相當的武力擔任快速打擊部隊,以車輛、快艇;輕航空器為載具,迅速弭平突擊之中共;或以小隊、小組方式先期部署在重要設施擔任要點守備,如雷達站、港口、重要首長安全人員;或是先由守備部隊負責拘束圍困,使潛伏滲透之中共無法向外逃竄,再由憲兵特勤隊負責殲滅圍剿中共種戰部隊。

(三)在戰術上需要的地位:

小規模的特種部隊或特勤隊、兩棲部隊等,可以投入或預置於戰場,遂行敵後偵搜、襲擾與佔領區反制作戰,突擊破壞敵軍指揮、管制、通信、情報及港口、機場等重要戰略設施與後勤基地,可威脅敵軍行動,打擊敵軍士氣。

在中共登陸之前,可以先期掌握敵可能登陸地區,扼守重要道路,並控領隘路、谷地等具有箝制地形要點,以阻止敵軍向內陸深入。另外可仿效美軍海豹部隊的做法,實施海上特種作戰,運用特戰連於沿岸漁港協助封港作業,並防敵由何口以氣墊船及小型船艇直驅內陸,威脅我指揮中樞與後方安全。

二、防衛作戰中特種作戰之角色

憲兵特勤隊在台海防衛作戰中應具的角色:

(一)扮演強化、提升協同作戰部隊戰力倍增器的角色:

特種作戰具有靈敏、機動、技巧的特性,同時也是一種高風險的承受者。有時候,有些任務只能靠特種部隊來完成,以獲得精確及靈敏的效益。特種部隊的技巧及謀略運用,與防衛作戰中的友軍部隊在產生戰爭的戰略效益上,其手段或方法可以強化正規部隊戰力。所以,特種作戰之功能運作,有時是戰力倍增器,此一戰略上的效益即是特種作戰其在協同作戰中不同於一般的作戰部隊扮演的角色。

(二)挫敗敵人的銳氣:

當敵人兩棲併垂直登陸,灘頭及空降場陣地尚未完全鞏固時,運用特種作戰能造成敵人實質的損失,打擊敵人的信心,因此在敵我雙方的心理和士氣上佔有很大的優勢,同時可警告敵人再犯的嚴重性,這種角色扮演是一項價值無比的資產。

(三)扮演展現軍力的角色:

在台海衝突中,我國對潛在嚇阻戰力的瞭解尚未明確前,特種作戰能展現英勇戰力與政治意志,使海峽對岸敵人不致輕舉妄動。如目前國軍的航特部,轄有空騎旅強大的火力、機動力與指通力,配合特戰旅的特種部隊,所展現的強大戰力,這些都讓敵人在侵略時必須三思,而不致有踰矩的行動。

三、防衛作戰中特種作戰之運用

現就台海防衛作戰的運用方式,分述如後:

(一)敵登陸前階段:

當判明中共大部隊集結、兵力不斷增加、各式載具徵集且其領導階層不斷透過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公開宣布將武力犯台時,此時憲兵特勤隊的運用方式可區分留置作戰與特攻作戰兩種。

1.留置作戰:

台海防衛作戰戰場經營時,憲兵特勤隊先期於北部地區敵可能登陸重要地區,選定經營「基點」。 爾後依狀況預判敵將實施登陸作戰,在敵預期登陸之戰場,編成若干任務小組,先期預置潛伏,選定建立「基點」,採機動、隱藏、漂浮等行動,似機對敵進行情報蒐集、破壞、襲擊、不斷消耗、疲困敵軍,以利地面作戰任務遂行。

2.特攻作戰:

當徵候顯示中共將對我發起攻擊時,為達嚇阻、削弱敵軍戰力時、或敵某一重要軍事設施,對我作戰有重大影響必須摧毀時,及為達震撼敵軍、打擊敵人士氣時。其運用構想以嚇阻、削弱敵軍戰力之原則,藉陸上、海上、空中等多重管道滲透方式,在敵基地後方,選定特定目標,靈活運用各種手段,出其不意突擊、狙殺、打擊、震撼敵軍,以達阻止及延長敵之攻擊準備或攻擊發起時間。

(二)登陸初期階段:

中共在登陸初期之海上運補卸載,及灘岸勤務作業必定脆弱,擁塞紊亂不堪,形成最大之弱點,憲兵特勤隊可利用此有利時機,對敵停泊或卸載中之艦艇實施海上滲透爆破。 。

(三)敵突入縱深地區階段:

當中共自登陸搶灘突擊衛戍區重要軍事設施或政經中心時,以憲兵特勤隊高度的機動性、隱密性對突入之敵實施游擊作戰,藉有利之地形與敵後戰爭面之掩護,選定敵重要軍事設施,靈活運用突擊、伏擊、襲擾、破壞等手段,對敵實施作戰,以策應我正規部隊之作戰。

憲兵特勤隊的特性,如孫子兵法軍爭篇:「故其疾如風 ,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而其在防衛作戰中,扮演著各種不同的角色,執行特定的任務,其所能發揮的打擊力、機動性都非常強大,而如與其他兵種相互配合,則憲兵特勤隊可謂是一支兵力倍增器,除可擴大指揮官的戰場視野,亦增大其部隊彈性及反應能力。

伍﹑美阿戰爭個案研究

一、戰爭背景分析

阿富汗塔里班政權的興起,源於前蘇聯侵略阿富汗之戰。賓拉登與蓋達組織的興起則和阿富汗的激進主義有很密切的關係。在神學士政權執政後,蓋達組織也提供戰士與北方聯盟作戰,而塔里班政權則給給予賓拉登庇護以訓練恐怖份子,並擴大恐怖行動。

在這樣的合作模式下,蓋達組織擴大在各國的恐怖行動。美國在柯林頓初期,雖曾發動對蓋達組織的反擊行動,但這些作戰行動並未竟全功。 小布希總統就職之後,蓋達組織在阿富汗已經頗具規模,其訓練基地已達十餘座,甚至更從世界各地招募回教學校與激進團體成員接受恐怖攻擊的訓練,在某些基地之中,亦曾發現有研發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計畫,除此之外,蓋達組織也聲稱在全世界50餘國建立了恐怖組織。但是美國一直到九一一之前,並未重視其嚴重性,政策上仍以外交及經濟孤立塔里班政權,並提醒各國警覺蓋達組織的可能威脅而已。

二、美軍特種部隊概述

美軍特種作戰部隊是美國軍事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進行游擊戰、情報戰、心理戰和反恐作戰的主要突擊力量,備受美軍寵愛。它對於維護美國利益,實現美國國家意志,推行美國對外政策,佔了十分重要角色。美軍調整兵力結構、削減軍費,特種作戰部隊不減反增,由此可知特種作戰部隊在美軍的重要性。  

美軍特種部隊主要由兩種型態的部隊編成。一種是傳統的特種部隊,如海豹部隊、三角洲部隊、陸軍的特種部隊綠扁帽與遊騎兵等;另一種為新銳的特戰部隊,是以大型突擊部隊組建而成,具明顯的戰略指標與作為,可遂行戰略遠程快速部署、不同作戰模式的彈性運用編組、可投射實質強大的作戰戰力(如第82空降師、101空中突擊師、第10山地師等)。  

美軍特種部隊可於平時及戰時遂行全球各地特種作戰任務,俾支援地區戰鬥部隊指揮官、美國駐外大使及國家指揮權責單位。 美軍特種部隊有兩項傳統:其一為國家的要點突穿及打擊部隊,不管在衝突行動中任一階段的特別緊急事件中,其均能以隱密、快速及精確之特性作出回應。其二亦即所謂「戰士外交家」,經常協助訓練外國部隊、軍官及人民,並與之併肩作戰。 這兩項特種部隊所共有的傳統,每一個均為下列各特種作戰任務的本質及要旨所在:非正規戰、外國內部防禦、直接行動、特種偵查、打擊恐怖主義、心理作戰、民事、反制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資訊戰等。

三、美軍軍事戰略與行動過程

美國為了報復九一一攻擊事件而進行的「持久自由」軍事行動經過三個月準備也有初步的成果,不過,在進行此項行動前,也面臨何時開打、用何種方式進行此報復戰爭的考量,不同的軍事觀點被提出討論,諸如地毯式轟炸、以戰術轟炸支援的主要地面攻擊、運用特種部隊進行有限軍事行動、秘密行動來推翻塔里班政權,進而捕捉賓拉登等方案,都有其相當周到的軍事行動思維。

美國於2001年10月7日展開對阿富汗的報復戰爭。美軍首先進行以空襲為主的戰鬥行動,主要目的為掌控阿富汗戰場的制空權,摧毀阿富汗僅存的防空砲火力量,以營造美軍第二階段戰爭行動的利基。 在美國對阿富汗進行四波的空襲行動之後,大體上已經達到戰略制壓的效果,接著考量的問題在於是否派遣地面部隊的問題。

阿富汗的地形多高山丘陵,平均高度約為海拔3500公尺,同時氣候不穩定,不適宜進行大規模的地面作戰行動,美國於是採取雙重戰術為:(1)一方面繼續轟炸阿富汗山區以殲滅蓋達組織的成員;(2)另一方面協助阿富汗內部的反神學士政權—北方聯盟攻打塔里班政權,並協調周邊的重要鄰國巴基斯坦與中亞盟國提供機場與相關後勤措施,並協商給予軍機之飛航通過權,透過俄羅斯提供北方聯盟的武器補給,來進行對蓋達組織的內外夾擊、堅壁清野的戰爭。

由於阿富汗地理環境不適宜出動大規模地面作戰行動,因此美國派遣了為數不少的特種部隊,以遂行下列五項任務:(1)非正規作戰:包括叛亂或其他武裝抵抗運動的軍事和準軍事行動(2)外國內部防衛:意指一國政府的民間和軍事機構參加另一國政府,而旨在防止被顛覆、失去法律控制或叛亂的任何行動計畫(3)直接行動:是特種部隊進行的短期攻擊和其他小規模的進攻行動,旨在佔領、摧毀、損壞特定的目標(4)特種偵查:蒐集潛在敵人在平時與戰時的任何能力、意圖和行動等有關的情報(5)反恐怖行動:為政府的民間和軍事機構採取的進攻性措施,來防止、遏制和消滅恐怖主義活動。

此次美國特種部隊在阿富汗戰場上擔負上述五種任務不僅為美國精準攻擊提供精確引導,更協助地方聯盟進行游擊作戰訓練工作,也提供美國更多即時情資,以分析了解整體戰事的進行。

陸、從美阿戰爭看台海防衛作戰

美阿戰爭對我台海防衛作戰之啟示可以從制空、制海及防衛作戰三部分來探討,概述如后:

一、美阿戰爭對台海制海作戰之啟示

(一)確保我台海週邊制海作戰能力:

兩岸之間相隔一個天然的屏障—台灣海峽,造成中共對台動武之前,必先要克服橫渡海峽的許多困難。但是以現代的科技以及造船技術,要想橫渡台灣海峽並非難事。因此中共渡海犯台之困難,並不在於海峽本身,而是因為我們有屏障海疆的制海武力。然而,隨著中共經濟發展,國防經費大幅增加以後,如果我們的制海作戰能力不能維持相對程度的成長,兩岸制海戰力差距到某個程度時,中共犯台行動中的海軍武力,即可能像美國對阿富汗戰爭一般,不需要花費太多的經費在制海權的爭奪上。中共海軍可以隨意在台海週邊海域,實施對陸上攻擊。

(二)發展遠程的打擊作戰能力:

海上作戰的距離已經是越來越遠,尤其是海上武力可以深入內陸地區,攻擊所望的目標。英美海軍艦艇、潛艦對阿富汗內陸發動的準確攻擊,使用的是射程一千六百公里的戰斧三形攻陸巡弋飛彈。這種攻擊距離遠超過敵人任何陸基空中武力威脅半徑。如果我軍在未來的台海作戰中,也能夠擁有遠距離的攻船飛彈,一方面可使中共艦船航渡時,隨時都會遭到我飛彈攻擊的危險;另外,美國在對阿富汗戰爭中,不但運用衛星偵測敵重要目標,還動用了「 國家情報中心」旗下一支最高機密的隊伍,那就是代號「全球之鷹」的無人偵察機隊。在美軍進行第一波的巡弋飛彈攻擊前五個小時,「全球之鷹」已完成阿富汗境內所有「兵要」的偵測作業,讓首波50枚的巡弋飛彈可以準確的命中目標。 因此,為了使長程飛彈發揮效用,我們還需要擁有能夠涵蓋作戰海域的偵測系統。

有效的偵測系統和長程飛彈,如果能夠善加利用發展,例如在未來可能獲得的潛艦上裝設對地攻擊飛彈,並潛航至中共政經要域外海,伺機採取反制措施,則我軍事戰略上之「有效嚇阻」方可真正予以落實。

(三)台海的制海作戰必須要重視三軍聯合作戰:

現代的戰爭,是無法單憑一個軍種來達成的。我三軍部隊不似美軍體系那般龐大複雜,是以精、小、強為發展方向。因此,在台海防衛作戰上更須講求三軍聯合作戰。台海的制海作戰,雖然是以海軍為主力,但是,若在無空中兵力、岸置觀通與岸置飛彈的支援下作戰,勢將難以達成制海作戰任務。

二、美阿戰爭對台海制空作戰之啟示

「九一一事件」後,國力極懸殊的阿富汗塔里班政權,面對強大的英美聯軍,仍堅持不惜一戰,其所憑藉的除對宗教的信仰所賦予的意志力外,主要因素乃為阿富汗的地略形勢及經年的戰場經營,及熟悉的地形等諸多因素如:岩隙、大石窟、地道等有利其地下化,可隱密其企圖、實施戰力保存、利於游擊戰。塔里班政權面對如此強權,敢與一戰,就軍事戰略而言,雖無勝利之把握,但相信可傷其十指。故無論弱國、強國的戰法,皆值得吾人研究、警惕與省思。

美國充分瞭解到前蘇聯對阿富汗十年的作戰之所以未能獲致勝利,主要原因是美國及回教國家在背後支持阿富汗反抗軍所致。因此,美國對阿富汗的用兵方式必須採取速戰速決,避免再次重蹈前蘇聯出兵阿富汗及越戰失敗之覆轍。所以,排除區域強權的介入,就成為是否能夠速戰速決的關鍵因素之一。

美國在「九一一事件」所帶來的效果及其所產生的反應以及作為,均可能對中共日後武力犯台產生影響。首先,中共對台動武之前,亦有可能依循美國反恐怖主義行動的模式,運用軍事以外的外交及其他各種手段,將美國可能涉入的程度降至最低甚至完全排除之後,再以軍事力量對台動武。因此,美國對台海兩岸的態度,將足以影響中共對台動武的決心。在此情況下,就制空部分,應有以下幾個重點:

(一)建立「有效嚇阻」戰力:

在未能有效防禦中共導彈威脅情況下,空軍方面可以研究發展「源頭打擊」能力,以二代或下一代戰機直接前往中共導彈基地進行攻擊之研究。此乃所謂「外科手術」式的戰場先制,著意在重要的軍事據點、交通樞紐摧毀,以利後續地面(或特戰)部隊挺進,使用飛彈不但可降低人員傷亡,且可以準確地完成任務。

(二)建構聯合作戰能力:

美國無論是在波灣戰爭或者是此次美阿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都不是任何一個軍種獨特突出的表現,而是完完全全的聯合作戰形式。尤以我國受限於整體國家財力狀況,勢必無法充分滿足各軍種的建軍需求;當中共對我武力進犯時亦非是哪一個軍種先遭受攻擊,或者是分批分梯次遭受攻擊。如何在有限的財力與武裝力量下,發揮整體的力量,在我們建軍規劃中,不僅是要重視的問題,而且勢必需要確實執行的建軍工作。

(三)建立飛彈防禦系統:

隨著科技的精進,視距外以飛彈作戰為空戰的趨向,飛機視為延伸距離的載具與飛彈發射平台;地對空飛彈的射程或同時接戰等能力較空載飛機為優,地對空飛彈遠較戰機便宜,操作人員也易獲得與訓練,台灣海峽約100浬,另有多個外島可資運用;如在台海區域爭取局部優勢,以地對空飛彈作為防空的骨幹,適當的配置與綿密的部署,可望達到較好的防空效果,而在有利空域再以戰機執行防空任務,當可有效發揮聯合防空作戰之效果。

(四)發展與整合指管通情系統:

台灣海峽平均寬度僅為百浬,由於地略上的限制,使我國無法擁有足夠的縱深,因而預警時間極短,極可能遭受奇襲,故整合指管通情系統有其必要性。在我國採購武器遭中共阻擾,新式武器極難引進狀況下,整合指管通情系統亦為整合現有戰力發揮可恃戰力的重要手段。而指管通情的整合,不僅使傳統指揮管制關係產生變化,亦對兵力結構、指揮程序與作戰管制產生不可輕忽的影響。

(五)落實情報偵搜工作:

造成九一一事件的主因,在於美國的情報偵搜單位不夠積極,未掌握恐怖組織內部情報及包庇國之活動狀況;中共一直是台海安全最大威脅,為確保我之安全,同樣需確切掌握大陸相關情資,尤以軍事情資為重。自解嚴後,政府開放大陸探親,兩岸經貿關係來往頻繁,於此,更應善加運用「用間」之要領,加強情報與反情報之觀念與措施,以獲取相關情資,掌握先機。並整合國內相關情報系統、將國安局、軍事情報局、警政署、憲令部等相關情報單位之情資予以整合。提高情報人員素質,掌握先機,以防患未然。尤其空軍作戰分秒必爭,情報的正確性與否,直接影響反制出擊作戰的效益。

(六)慎選戰略性攻擊目標:

空軍於防衛作戰中若奉命出擊,由於空中反制攻擊目標多,雖已律定優先反制順序,以攻擊對全盤作戰遂行具有絕對影響者,為我第一優先反制攻擊目標。因此,空軍應針對將來「制敵機先之所;敵所必攻、我守必固之地」之政經與軍事目標詳加檢討,對敵方之威脅能力與可能之攻擊方式應加高可信度之分析,對我方C4ISR系統之發展設施,維修與提升應給予高度優先考慮,務宜落實防範措施,並修訂準則,以模擬兵棋推演及軍事演習不斷改進各種計畫。
三、美阿戰爭對台海防衛作戰之啟示

(一)在國際戰略層面上:

由於九一一事件使得非傳統軍事威脅已成為全球相互依存下,各國必須注意的安全議題,特別是對抗恐怖主義已成為全世界打擊的對象,未來中共為了打擊所謂的「台獨」分裂活動勢力,是否會將上述議題掛勾值得吾人去思考。

美國在攻打阿富汗之前,有計畫的進行全球外交戰略佈局,其目的為「孤立」阿富汗,切斷其所有的外在政、經援助,達到「圍援打點」的態勢,未來中共在進行犯台行動時亦會有將台海問題「內政化」的動向,其目標也在孤立台海戰場,進而挑動脆弱的台灣民心士氣,增加對我政府決策者的壓力。

美國在阿富汗戰爭期間,最重要的戰略作為除了孤立阿富汗之外,亦協助其內部反對派(北方聯盟),進行一場「以夷制夷」的戰爭,如此才能收到「裡應外合」、「分進合擊」之效,未來台海衝突中,台灣內部的「共識問題」的分歧,乃為影響政府因應中共挑戰的重要因素。

中共認為美國打擊阿富汗名義上為反恐」,實際上則藉機在中亞、亞洲其他地區紮根,亦即美國已在此地區進行更中、長期的戰略佈局。 事實上,中亞佔據掌握黑海與裏海的石油與天然氣管道,又遏制俄羅斯南下、中共西進的關節點,此點值得吾人深思,反觀未來若有犯台戰役,中共是否會藉由攻台之役進行其他戰略要點的掌握也值得進一步思考。

(二)在國防政策與軍事戰略方面:

此次阿富汗戰爭更加印證中共自九0年代推動的軍事事務革命與確立打贏一場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的理念,因為中共非常強調在此戰爭型態下,最主要的戰略指導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力爭完全主動」,而其原則應為:(1)強調敢戰必勝為實施正確指導的前提,不被任何強敵所嚇倒(2)強調戰略指導的自主地位,不被敵人牽著鼻子跑(3)強調最大限度地發揮己方優勢,以我之長克敵之短, 在台海戰場上,美國的介入是一個無法確定的因素,但從上述的觀點而言,中共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與萬全的準備。
中共認為阿富汗戰爭充分詮釋了現代高科技戰爭,在作戰中,美軍呈現一種「一體化」聯合作戰,地面進攻和空中打擊相結合,壓倒性方式迅速主導戰爭全程,在打擊方式,既有硬殺傷—精確制導武器,亦有軟殺傷—電子干擾,使得戰場呈現全方位、立體化和全縱深態勢,總之,在上述作戰方式下,戰場擴展至有形的三度空間, 至無形的電磁和信息空間,而各軍種、兵種的界線也趨於模糊,基本上,美軍的作戰能力使得中共更加感覺武器代差所帶來的約制,對其未來考慮到美國介入台海衝突,亦會全方位思考其對抗美國軍事力量的利弊。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是未來戰爭的主要思維,中共亦認為美國對阿富汗的戰事基本上遵循此種考量,讓塔里班政權無法預料美國何時會攻擊,不過,中共認為,塔里班政權雖是弱者,亦可運用「超限戰」的作為,掌握地形地物的優勢作為,進行一場人民戰爭式的「戰略持久、戰術速決」的方式,或許可以遲滯美國的戰爭節奏,而不至於如此快速的垮台。

中共亦認定特種部隊在此戰役中,充分扮演其特種作戰的要點,戰場不會因高技術科技戰具的運用,而減少其軍事角色,反之,在高技術與傳統軍隊的結合,亦可創造出驚人的組合效果,誠如「超限戰」一書所強調之「這種戰爭意味著手段無所不備,信息無所不至,戰場無所不在;意味著一切武器和技術都可以任意疊加」。 是故,在未來的犯台行動上,中共應該會運用特種部隊扮演「超限戰」的角色,吾人必須詳加思考其對我台海防衛作戰之影響。

柒、憲兵特勤隊執行防衛作戰之啟示(代結論)

美國攻打阿富汗的這一場「戰爭」,有別於一般人認知的戰爭,基本上是一場打擊恐怖主義的戰爭,但是始終無法緝拿元兇—奧薩瑪.賓拉登,同時這也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以強打弱」的姿態非常明顯,也再次證明美國全球軍事超強的地位。此外,在全球化相互依存的時代,美國要發動此場戰爭也必須要兼顧國內外的反應,必須要師出有名,也要有一明確的政治與軍事目標,這些美國都兼顧完整,同時,此場資訊時代的戰爭突顯出高科技武器的重要性,但也突顯傳統的特種作戰的必要性,而在戰爭過程中又可引導心理作戰的影響力,亦即國際媒體的宣傳也會牽動戰爭的進程。最後,此場戰爭雖然可以推翻塔里班政權,但並沒有完全消弭恐怖主義的仇恨根源,如何進行文明之間的互信合作關係,也是美阿戰爭後的重要課題。

至於美阿戰爭對於憲兵執行台海防衛作戰的影響與啟示,吾人可從中共針對上述這些戰爭得到的經驗教訓來思考我們的因應之道,中共認定「斬首行動」會癱瘓我衛戍區指管通情系統,在其戰力不如美國的情況下,會進行不對稱之作戰思維。另外,中共近幾年軍事現代化的成果,使其未來犯台有更多的籌碼,諸如其導彈、先進戰機、巡弋飛彈會對台造成不對稱威脅,這是我們應該及早因應;另外,中共也運用特種部隊遂行非正規作戰,對台北衛戍區的破壞影響深遠,這也是吾人必須注意的課題。

最後,中共未來如果發動侵台戰爭,如何速戰速決,如何避免外力的干預也是必要的考量因素,所以,如何在國際戰略上塑造台海是內政問題,切斷台灣的國際外援也是中共戰略設計的重點,是故,我們除了在軍事現代化方面持續精進,加強建軍備戰工作外,也要思考如何以不對稱作戰來因應中共未來軍力在量上的優勢,當然,面對中共武力犯台的上上之策,是使其師出無名,讓兩岸以和平方式解決台海爭議才是兩岸人民的福祉。

總之,美阿戰爭對台海防衛作戰的啟示,除了吾人應該更深入去研究美阿戰爭對未來戰場與戰爭的衝擊外,在我國「有效嚇阻、防衛固守」的戰略思維下,若要真正完成「戰略持久、戰術速決」的考量,國軍的「建軍備戰」與「兵力規劃」應該確實達到以「制電磁權」、「制空權」為致勝關鍵的作為,既然中共要進行打贏一場高科技條件下的戰爭,我們就應該建構一支最經濟也是最有效遏制中共的堅強武力-特種部隊,以確保國家安全。
特种游击战...

我看台湾岛民的意志就要打一个大大的折扣
[: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