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K-FA 发动机喷口 已更新SU-27SM RCS大小 下个是SU-30M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15:17
]]
大锅,你看下第三页,某俄罗斯人,叫Primorsky  的评论,该司机说,这个是SU-35BM的.他们毛语可能已经说明,大家不懂,所以以讹传讹了.
It's not PAK-FA engine!
It's new engine for Su-35BM (Su-27 Flanker's deep upgrade), the most advanced 4+++ generation plane

Engine for PAK-FA still under development.
原帖由 PRINCEBUSTER 于 2009-2-15 11:50 发表
大锅,你看下第三页,某俄罗斯人,叫Primorsky  的评论,该司机说,这个是SU-35BM的.他们毛语可能已经说明,大家不懂,所以以讹传讹了.
It's not PAK-FA engine!
It's new engine for Su-35BM (Su-27 Flanker's deep upgr ...


A,这个是SU-35BM的发动机.但这不是这帖的关键...
B,这个是SU-35BM的发动机.但这不一定不是四带的
不错  毛子搞好了 对于我们公开丝带有好处
PU大说的
这个应该不准的把,这么直的进气道,肯定没什么隐型效果的把

似乎俄罗斯和我们的四代都是全动小垂尾,和f22那超级巨大的双垂尾反差很大啊。
原帖由 gameboy999 于 2009-2-15 12:53 发表
这个应该不准的把,这么直的进气道,肯定没什么隐型效果的把

似乎俄罗斯和我们的四代都是全动小垂尾,和f22那超级巨大的双垂尾反差很大啊。


:D 不能光看图啊 这个又不是完成版 只是大概样子而已啊
这个座舱太矮了,怎么看后面/
是第五代战斗机呀 двигатель для истребители пятого поколеня
垂尾那么小,横向安定性能保证么?
原帖由 rwxing 于 2009-2-15 15:09 发表
Su-27S/SK= 15平方米

Su-33/Su-27K= 12平方米

加了个鸭翼,RCS还下降了??


关键词:复合材料
毛五的发动机还早着呢,本身发展计划就是两步走,试飞阶段只不过是替代品而已。
原帖由 killerwm 于 2009-2-15 15:33 发表
毛五的发动机还早着呢,本身发展计划就是两步走,试飞阶段只不过是替代品而已。



发动机还早着呢? This is Done............
PAK FA这个飞机会很有自己的特点,希望届时在超大能看到很多理性冷静的分析
而不是空洞并且没有依据的嘲笑

小垂尾是放宽航向静稳定性的结果,即这个飞机在设计时充分利用全向推力矢量和多操纵面综合协调利用,可以对飞机操稳特性带来的贡献
其中,多操纵面综合协调利用这一点是四代机的必然特点,此外还在F/A-18E/F、阵风和苏-35上实现了,EF2000等是否如此不详

放宽航向静稳定性也不是新技术了,B-2A其实三轴都静不稳定,或者最多中立稳定
现在各种无尾飞翼布局的无人作战飞机验证机也是如此

BTW:我个人不赞同《航空知识》1月号上,飞翼专题中,傅前哨先生对飞翼布局的定义
他说:全无尾布局=飞翼布局
我认为,飞翼布局=全无尾+升力面与机身上、下表面都几乎完全融合
呵呵,赞同楼上的,如果飞翼就是全无尾,那幻影系列算不算?飞翼能飞的翅膀。升力体。
……SK空战挂载条件下RCS小于25平方米都算是奇迹。
人家F-22可是0.001呢:Q
这飞机肚子一点都不平吧,能算隐形么?
难道巡航时是倒飞的?
这个SU27的RCS是光屁股的数据吧,作战状态不能光杆上天吧
苏-27不带外挂时,头向关键角域内的RCS均值超过10㎡,倒是和上面提供的数据差不多
带外挂时,就看离子鱼老大说的了。

for兄弟:傅先生说的“全无尾”是指没有垂尾,也没有平尾。为了区别“无尾布局”之类说法,称之为“全无尾”。所以,“幻影”2000之类也并不包括在傅先生说的“全无尾”这类中:)
updated
毛五的进气道,尾喷口已经把一切都毁了......
原帖由 寒克 于 2009-2-16 00:38 发表
毛五的进气道,尾喷口已经把一切都毁了......


尾喷口无所谓。。。

进气道 is Right..............:Q
原帖由 穿过灵魂的细沙 于 2009-2-15 21:29 发表
这个SU27的RCS是光屁股的数据吧,作战状态不能光杆上天吧


Right
原帖由 erwinhans 于 2009-2-16 00:40 发表


尾喷口无所谓。。。

进气道 is Right..............:Q

最关键是那两个辅助进气口,我的妈呀,米格29,空中美男子的干活.......
[:a7:]
这个T50是最后的版本不?
原帖由 我心飞扬1234 于 2009-2-16 11:28 发表
这个T50是最后的版本不?


进气口极有可能不是
楼主那个图片是曾经放弃的方案!!
这是新图片,并且垂尾外形也不一样,象F-22的缩小版梯形!区别是全动的!
真相还未完全明了
在外形没变化的前天下RCS凭什么从SU27S的15直降到SU30MKI的4-6?靠涂料??
原帖由 彩色滑翔机 于 2009-2-16 17:55 发表
在外形没变化的前天下RCS凭什么从SU27S的15直降到SU30MKI的4-6?靠涂料??


关键词还是复合材料 另外 SU-35BM 根据他们自己的说法 也达到了 F/A-18E/F的水平。。。。。。
小垂尾是放宽航向静稳定性的结果,即这个飞机在设计时充分利用全向推力矢量和多操纵面综合协调利用,可以对飞机操稳特性带来的贡献
其中,多操纵面综合协调利用这一点是四代机的必然特点,此外还在F/A-18E/F、阵风和苏-35上实现了,EF2000等是否如此不详

放宽航向静稳定性也不是新技术了,B-2A其实三轴都静不稳定,或者最多中立稳定
现在各种无尾飞翼布局的无人作战飞机验证机也是如此
----------------------------
小垂尾用在低速段稳定性还可以,超音速条件下就不行了,那个安定性即使全向推力矢量和多操纵面综合协调利用也不好使.;P 因此这个图的小垂尾是忽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