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天宫一号”:中国人未来的太空房间(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2:20:38
    揭秘“天宫一号”:中国人未来的太空房间(图)

2009年02月10日  来源:新华网   

天宫一号模型



未来国家计划航天任务





  在对接时,需要两个航天器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相对速度要接近0。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两个航天器的速度都很快。就像是地面的两辆急速飞驰的跑车,要让它们的距离必须一直保持在1米左右,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的春节文艺晚会上,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节目之一莫过于我国自主研发的“天宫一号”飞行器模型闪亮登场。随着我国航天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太空空间站也逐渐揭开了神秘面纱。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设计重量为8吨。根据规划,中国将在2010年发射。“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之后,我国将发射神舟八号。“神八”是一艘无人的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无人自动对接试验。2015年前,我国将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
  中国为什么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建造自己的空间站?对这个问题,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焦维新教授告诉《北京科技报》:“造船是为了建立空间站,建站是为了科学实验,这就是我国自主建立‘天宫一号’空间站的原因。”飞船在太空飞行一般是在一周左右,它所能进行的科学实验无论是从内容还是时间上都是有限的。只有空间站可以长时间的在太空中运行。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各式各样的科学实验,还有进行太空产品的开发研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履谦表示,空间站是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航天国力。如果我们现在不去掌握这项技术,等到需要使用空间站时再来建造就会落后了。
  “‘天宫一号’建成后,可以用来进行科学实验、生产、太空观测、侦察、在太空中储备物质等多种用途。在对地观测方面,当地球上发生地震、海啸或火山喷发等事件时,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可以及时调整遥感器的各种参数,以获得最佳观测效果。”
  除此而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胡友秋教授认为,“天宫一号”的建立可以为我国带来很大的经济价值。比如在太空育种方面,就可以培育出很多各种各样的蔬菜,对农业会有很大的好处;在工业方面,还可以制造出在地球上制造不出来的材料;另外,还有导航,比如GPRS定位可以大大方便人们的出行,但是如果不借助空间站就无法实施。
  张履谦院士告诉《北京科技报》,太空空间站的建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各个宇宙飞船的组装对接而成的。“ 天宫一号”也是如此,我国在未来计划要发送神州八号、神州九号、神州十号,然后把这三个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组装对接,这就形成了一个小型空间站。而要想实现飞船的对接,首先就需要有大型的火箭能够把重量很大的飞行器发送到太空中,还有就是需要具备人们长期在空间站生活的设施,以及解决火箭对接的问题。
  焦维新告诉记者,空间站就像是一座空间大厦,是在太空轨道上逐步组装起来。当各种部件在地面上设计完成以后,借助大型的运输工具,也就是能够进行大运载的火箭把大的部件送入到太空,这是地面研制技术。还有组装技术,包括比较实用的机器手,因为大的部件是无法靠人使用的,需要使用机器手。
  焦维新说,建设“天宫一号”空间站最关键的部分就是“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的过程称为交会。对接是在交会的基础上,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两个航天器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两个航天器在太空交会对接的系统,称为交会对接系统。
  焦维新说:“我国现在还没有实现飞船的空间交会对接功能。‘神八’、‘神九’宇宙飞船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实验。而我国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也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不仅是一次对接,还需要二次对接。在对接时,需要两个航天器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相对速度要接近0。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两个航天器的速度都很快。就像是地面的两辆急速飞驰的跑车,要让它们的距离必须一直保持在1米左右,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
  焦维新告诉记者:“国际空间站的构造属于横架式结构,也就是说在距离大气层300-400公里以外的空间上有一个大梁,在这个大梁的有些地方可以接太阳能帆板,在一些地方建造各种实验舱。”“天宫一号”也是选择在距离大气层300-400公里以外建立。
  我国目前研制的“天宫一号”采用的是两舱结构,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的生存条件,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实验舱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
  目前,“天宫一号”虽还处于研制阶段,但张履谦院士表示,总体说来,“天宫一号”里的配套设施一般必须包括氧气呼吸装置,废气吸收装置,防止空间的辐射照射装置以及宇航员长期生活具备的各种条件。其中产生动力的推力舱、生活舱、实验、接口等都是空间站上比较重要的装置。
  若要在“天宫一号”里工作和生活,还要考虑应对各种紧急突发事件的发生。其中包括氧气装置故障,或控制陀螺失灵,甚至连厕所不能用都能称为是大问题。所以在建造时需要考虑到各种紧急应急措施。像国际空间站,一直都有个联盟号飞船在为它保驾护航,如果空间站出现问题,它可以进行维修,还可以接宇航员回到地球。航天飞机的拉动力系统可以定期为空间站加速,使空间站一直在自己的轨道内运行。如果氧气装置出现了问题,还可以运用制氧的原料自己制氧。
  “‘天宫一号’只是我国空间站建设的起步,今后我们会慢慢建设大型的空间实验站,预计大体要花上一二十年的时间,等到2020年预计我国的空间站就可以逐步完成了。”张履谦说到。 (来源:北京科技报;李金金)
    揭秘“天宫一号”:中国人未来的太空房间(图)

2009年02月10日  来源:新华网   

天宫一号模型


未来国家计划航天任务




  在对接时,需要两个航天器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相对速度要接近0。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两个航天器的速度都很快。就像是地面的两辆急速飞驰的跑车,要让它们的距离必须一直保持在1米左右,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的春节文艺晚会上,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节目之一莫过于我国自主研发的“天宫一号”飞行器模型闪亮登场。随着我国航天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太空空间站也逐渐揭开了神秘面纱。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设计重量为8吨。根据规划,中国将在2010年发射。“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之后,我国将发射神舟八号。“神八”是一艘无人的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无人自动对接试验。2015年前,我国将再陆续发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
  中国为什么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建造自己的空间站?对这个问题,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焦维新教授告诉《北京科技报》:“造船是为了建立空间站,建站是为了科学实验,这就是我国自主建立‘天宫一号’空间站的原因。”飞船在太空飞行一般是在一周左右,它所能进行的科学实验无论是从内容还是时间上都是有限的。只有空间站可以长时间的在太空中运行。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各式各样的科学实验,还有进行太空产品的开发研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履谦表示,空间站是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航天国力。如果我们现在不去掌握这项技术,等到需要使用空间站时再来建造就会落后了。
  “‘天宫一号’建成后,可以用来进行科学实验、生产、太空观测、侦察、在太空中储备物质等多种用途。在对地观测方面,当地球上发生地震、海啸或火山喷发等事件时,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可以及时调整遥感器的各种参数,以获得最佳观测效果。”
  除此而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胡友秋教授认为,“天宫一号”的建立可以为我国带来很大的经济价值。比如在太空育种方面,就可以培育出很多各种各样的蔬菜,对农业会有很大的好处;在工业方面,还可以制造出在地球上制造不出来的材料;另外,还有导航,比如GPRS定位可以大大方便人们的出行,但是如果不借助空间站就无法实施。
  张履谦院士告诉《北京科技报》,太空空间站的建立,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各个宇宙飞船的组装对接而成的。“ 天宫一号”也是如此,我国在未来计划要发送神州八号、神州九号、神州十号,然后把这三个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组装对接,这就形成了一个小型空间站。而要想实现飞船的对接,首先就需要有大型的火箭能够把重量很大的飞行器发送到太空中,还有就是需要具备人们长期在空间站生活的设施,以及解决火箭对接的问题。
  焦维新告诉记者,空间站就像是一座空间大厦,是在太空轨道上逐步组装起来。当各种部件在地面上设计完成以后,借助大型的运输工具,也就是能够进行大运载的火箭把大的部件送入到太空,这是地面研制技术。还有组装技术,包括比较实用的机器手,因为大的部件是无法靠人使用的,需要使用机器手。
  焦维新说,建设“天宫一号”空间站最关键的部分就是“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天器通过轨道参数的协调,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的过程称为交会。对接是在交会的基础上,通过专门的对接机构将两个航天器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两个航天器在太空交会对接的系统,称为交会对接系统。
  焦维新说:“我国现在还没有实现飞船的空间交会对接功能。‘神八’、‘神九’宇宙飞船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实验。而我国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也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不仅是一次对接,还需要二次对接。在对接时,需要两个航天器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相对速度要接近0。这个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两个航天器的速度都很快。就像是地面的两辆急速飞驰的跑车,要让它们的距离必须一直保持在1米左右,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
  焦维新告诉记者:“国际空间站的构造属于横架式结构,也就是说在距离大气层300-400公里以外的空间上有一个大梁,在这个大梁的有些地方可以接太阳能帆板,在一些地方建造各种实验舱。”“天宫一号”也是选择在距离大气层300-400公里以外建立。
  我国目前研制的“天宫一号”采用的是两舱结构,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可保证舱压、温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的生存条件,用于航天员驻留期间在轨工作和生活,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等设备。实验舱前端安装一个对接机构,以及交会对接测量和通信设备,用于支持与飞船实现交会对接。资源舱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
  目前,“天宫一号”虽还处于研制阶段,但张履谦院士表示,总体说来,“天宫一号”里的配套设施一般必须包括氧气呼吸装置,废气吸收装置,防止空间的辐射照射装置以及宇航员长期生活具备的各种条件。其中产生动力的推力舱、生活舱、实验、接口等都是空间站上比较重要的装置。
  若要在“天宫一号”里工作和生活,还要考虑应对各种紧急突发事件的发生。其中包括氧气装置故障,或控制陀螺失灵,甚至连厕所不能用都能称为是大问题。所以在建造时需要考虑到各种紧急应急措施。像国际空间站,一直都有个联盟号飞船在为它保驾护航,如果空间站出现问题,它可以进行维修,还可以接宇航员回到地球。航天飞机的拉动力系统可以定期为空间站加速,使空间站一直在自己的轨道内运行。如果氧气装置出现了问题,还可以运用制氧的原料自己制氧。
  “‘天宫一号’只是我国空间站建设的起步,今后我们会慢慢建设大型的空间实验站,预计大体要花上一二十年的时间,等到2020年预计我国的空间站就可以逐步完成了。”张履谦说到。 (来源:北京科技报;李金金)
另外,还有导航,比如GPRS定位可以大大方便人们的出行,但是如果不借助空间站就无法实施。

这个GPRS定位是什么 ?
看图09年比较值得公众关注的发射就只有荧火了,有人有今年全年的发射计划吗?
09年大头应该是北斗
中国載人航天計劃前瞻性小 ,進度慢 ,十年時間仍然圍繞神舟號為主的項目 ,基本只走美俄舊路 ,空間站開發和深空探測甚至比不上歐洲日本 ,長征五號2015年發射前 ,中国大陸航天器是不會有"質"的突破 ,即擁有重量16~20吨的大型航天器 ,實在是使人失望 ,2020年国際空間站壽命便完結 ,估計大陸是想鑽空子 ,獨立運行唯一空間站 ,到那時便能提升国際地位 ,但是到2020年將是月球年代  ,繞地球運作的空間站對美俄歐日意義已不大 ,美俄歐日制定的月球計劃 ,2018年以美国為主月球基地建設 ,空間站便成為上代太空項目 ,月球和深空探測成為主流 ,若2020年大陸仍然以近地空間站為主要項目 ,要趕上西方和俄国太空技術 ,除了出資參與外便難有作為了 ,到2020年時再獨自開發載人登月 ,技術差距亦只會越來越大[:a11:]
原帖由 五胡之国 于 2009-2-10 14:17 发表
中国載人航天計劃前瞻性小 ,進度慢 ,十年時間仍然圍繞神舟號為主的項目 ,基本只走美俄舊路 ,空間站開發和深空探測甚至比不上歐洲日本 ,長征五號2015年發射前 ,中国大陸航天器是不會有"質"的突破 ,即擁有重量16~20吨的 ...

你对月球探测的前景也太乐观了,这种东西恐怕也只有老米玩得起,日欧只有出钱得分。就中国投在航天上的这点散碎银子落后是必然的,只要大方向对了随着经济发展适当加大投入逐步缩小和美俄的差距还是有可能的。
应该加紧工作
我对航天很乐观,路线是对的

还有成果
体积太小,装不了多少实验设备
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先解决有无的问题。
借鉴下:
1971~1976年,苏联发射了礼炮1——5号都是只有一个对接口,即只能与一艘飞船对接飞行。77年的礼炮6和82年的礼炮7有两个接口,到了86年的和平号才有质的突破达到了6个接口。
大火箭的研制的确太晚了! 这是所有航天发射的基础。
原帖由 五胡之国 于 2009-2-10 14:17 发表
中国載人航天計劃前瞻性小 ,進度慢 ,十年時間仍然圍繞神舟號為主的項目 ,基本只走美俄舊路 ,空間站開發和深空探測甚至比不上歐洲日本 ,長征五號2015年發射前 ,中国大陸航天器是不會有"質"的突破 ,即擁有重量16~20吨的 ...

天,你这前瞻性够大。自由时报替nasa作的计划?
原帖由 五胡之国 于 2009-2-10 14:17 发表
中国載人航天計劃前瞻性小 ,進度慢 ,十年時間仍然圍繞神舟號為主的項目 ,基本只走美俄舊路 ,空間站開發和深空探測甚至比不上歐洲日本 ,長征五號2015年發射前 ,中国大陸航天器是不會有"質"的突破 ,即擁有重量16~20吨的 ...

别把干高边疆战略工程想得和手工作坊打工一般。大陆以前激进的技术方案多了去了,经验教训也多了去了,你以为你的调子有多新鲜?;P
ww先让荣子文把万年火箭搞出来再来抹黑大陆不迟。。。:D
短期内建空间站比登月现实得多。
并且就算美国能最近登月,也不看好他们能驻月!
早期的礼炮号比天宫一号大得多,说到底还是国家投入太少,否则这几年一年发一艘飞船是没问题的。国家对建筑地标性建筑很热衷,一把火烧掉的CCTV配楼,建设费用就比嫦娥一号工程多很多。
原帖由 SaturnV 于 2009-2-11 13:21 发表

天空实验室也只有一个对接口,但那可是个大家伙:D:D:D

美国人太败家了,天空实验室这么大的家伙,而且是好不容易才修好的,一共就用了三次,只有90天载人。
航天上,最好不要取巧。。

还是一步步踏踏实实的来。。
原帖由 五胡之国 于 2009-2-10 14:17 发表
中国載人航天計劃前瞻性小 ,進度慢 ,十年時間仍然圍繞神舟號為主的項目 ,基本只走美俄舊路 ,空間站開發和深空探測甚至比不上歐洲日本 ,長征五號2015年發射前 ,中国大陸航天器是不會有"質"的突破 ,即擁有重量16~20吨的 ...



大陆人不玩吹牛 实实在在的弄好处 就算明年登月 国际地位又能提到哪去 现在GDP已经三甲 外汇储备第一 再来还不是给中国威胁论来借口
搞航天并不是为了争国际地位!!

在航天项目中试验新技术、新产品,才是航天真正的目的!
走踏实了比什么都好!
原帖由 五胡之国 于 2009-2-10 14:17 发表
中国載人航天計劃前瞻性小 ,進度慢 ,十年時間仍然圍繞神舟號為主的項目 ,基本只走美俄舊路 ,空間站開發和深空探測甚至比不上歐洲日本 ,長征五號2015年發射前 ,中国大陸航天器是不會有"質"的突破 ,即擁有重量16~20吨的 ...


再次领教小岛居民的惯性思维:D
原帖由 五胡之国 于 2009-2-10 14:17 发表
中国載人航天計劃前瞻性小 ,進度慢 ,十年時間仍然圍繞神舟號為主的項目 ,基本只走美俄舊路 ,空間站開發和深空探測甚至比不上歐洲日本 ,長征五號2015年發射前 ,中国大陸航天器是不會有"質"的突破 ,即擁有重量16~20吨的 ...


一看就是个SB,脑残!
谁敢说2020年美国不再建空间站?
真是个250[:a4:] [:a4:] [:a4:] [:a4:] [:a4:]
原帖由 五胡之国 于 2009-2-10 14:17 发表
中国載人航天計劃前瞻性小 ,進度慢 ,十年時間仍然圍繞神舟號為主的項目 ,基本只走美俄舊路 ,空間站開發和深空探測甚至比不上歐洲日本 ,長征五號2015年發射前 ,中国大陸航天器是不會有"質"的突破 ,即擁有重量16~20吨的 ...


载人登月目前毫無意义。建立空间站才是真正具有价值的工程。
最好的结局就是印度等国把自己的资源全部消耗在载人登月上面,我们则把资源聚集在空间站上面。最终那些企图在月球上落脚的国家才会发现在月球建立基地完全超出他们的国力,到头来扑了一个空。
月球基地计划实在是很难,而且就算技术没问题,资金也未必够用,这种东西还先看看美国人的情况在做决定
欧洲和日本在载人航天技术上已经落后中国很多了,所谓的空间站技术,也不过是靠着毛子的核心舱弄的一个实验设备而已,论技术水平,也不如天宫。
目前来看,搞个空间站是比较现实的目标,也符合我国的需要。再新一代大推力发动机出现之前,先不要去想月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