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ed Provinces of Chin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2:50:53
2007年1月, 当陈水扁宣布要藉 228 发行第一套 "台湾" 铭志的邮票时, 在台湾社会上揭起一阵风暴, 当时一位艺术研究者黄猷钦于 2 月 13 日在中国时报时论广场发表<<邮传千里,以谁之名?>>一文 (参阅 http://city.udn.com/v1/city/foru ... 727&aid=2086495 , 下面会贴上) , 讨论这问题时, 我立刻就想到这枚一直无人确定谁发行的邮票



这是一套五张的邮票印样之一,



反应中华民国在1911年曾经考虑过的英文译名, 但如果在网上找有关这枚邮票的文章的话, 会找到下面那篇胡说文章 http://www.e1988.com/collection/article.asp?ID=24231

其实集邮界的老前辈, 天津的杨耀增更早就考证过, 这套票的设计样式及印刷与下面那批1912年一连串未发行的邮票印样是一样的, 而不是 1920 年代 "联省自治" 倡议时期的设计与印刷风格





后来杨耀增有篇新文章谈这套邮票了, 也看到网络版了, 在此: http://www.daqingpost.com/bbs/view.asp?articleid=403

再用 google 查了一下 United Provinces of China , 查到几篇英文文章是这样称呼孙的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president of the "Provisional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Provinces of China" . 如

http://en.wikisource.org/wiki/The_New_Student's_Reference_Work/China (1914)

http://links.jstor.org/sici?sici ... OCU>2.0.CO%3B2-R

(1930, 这篇最特殊的是提到孙当的总统是UPC, 袁当的则是 Provisional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从这些邮票设计中, 大概可以得到一个旁证:

1. 虽说辛丑后章太炎就已为新的革命中国国号定名为 "中华民国" 了, 但武汉起义当时, 还是有四川, 贵州, 广西等省以大汉来称呼新建的中国, 贵州独立时还称将联合各省建立 "大汉联邦民主共和国" , 显见此时中文国名都还不确定, 外文国名根本就是不急之务

2. 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前后, 支持联邦制的人 (多为江浙人士, 如章太炎等) 希望把国体导向联邦制, 故约法采用联邦精神, 连译名也想用 United Provinces of China, 反正清末民初时的 "民国" 只是指元首非世袭而已, 至于要用 Republic 还是 United Provinces 来对译都是一样的, 当时就是这样把 United Provinces of Netherlands 翻成荷兰民国的. 陈其美的上海都督府公债票就是明确采用 UPC 的 (参见下图)



3. 但江浙以 United Provinces 来翻译民国的作法不为他人认同, 逐渐以Republic来翻译民国, 而当时外国国名多以法文为准, 用法文则以形容词为主, 就是 Republique Chinoise , 英文就是 Chinese Republic (参见下图), 现今这名字还有个残留, 就是俄文至今对中华民国 (含在台湾) 的称呼仍用 Kitaiskaja Respublika



4. 最后, 似乎是元年元月, 临时政府外交代表伍廷芳离任前, 英文译名由 CR 定案为现在的 ROC

因此, 当初邮票上不只是英法文之争, 还有该用什么样的民国政体之争, 是法式中央集权的 Republic, 还是荷式地方分权的 United Provinces , 故事可还很精彩的2007年1月, 当陈水扁宣布要藉 228 发行第一套 "台湾" 铭志的邮票时, 在台湾社会上揭起一阵风暴, 当时一位艺术研究者黄猷钦于 2 月 13 日在中国时报时论广场发表<<邮传千里,以谁之名?>>一文 (参阅 http://city.udn.com/v1/city/foru ... 727&aid=2086495 , 下面会贴上) , 讨论这问题时, 我立刻就想到这枚一直无人确定谁发行的邮票



这是一套五张的邮票印样之一,



反应中华民国在1911年曾经考虑过的英文译名, 但如果在网上找有关这枚邮票的文章的话, 会找到下面那篇胡说文章 http://www.e1988.com/collection/article.asp?ID=24231

其实集邮界的老前辈, 天津的杨耀增更早就考证过, 这套票的设计样式及印刷与下面那批1912年一连串未发行的邮票印样是一样的, 而不是 1920 年代 "联省自治" 倡议时期的设计与印刷风格





后来杨耀增有篇新文章谈这套邮票了, 也看到网络版了, 在此: http://www.daqingpost.com/bbs/view.asp?articleid=403

再用 google 查了一下 United Provinces of China , 查到几篇英文文章是这样称呼孙的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president of the "Provisional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Provinces of China" . 如

http://en.wikisource.org/wiki/The_New_Student's_Reference_Work/China (1914)

http://links.jstor.org/sici?sici ... OCU>2.0.CO%3B2-R

(1930, 这篇最特殊的是提到孙当的总统是UPC, 袁当的则是 Provisional President of the Republic)

从这些邮票设计中, 大概可以得到一个旁证:

1. 虽说辛丑后章太炎就已为新的革命中国国号定名为 "中华民国" 了, 但武汉起义当时, 还是有四川, 贵州, 广西等省以大汉来称呼新建的中国, 贵州独立时还称将联合各省建立 "大汉联邦民主共和国" , 显见此时中文国名都还不确定, 外文国名根本就是不急之务

2. 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前后, 支持联邦制的人 (多为江浙人士, 如章太炎等) 希望把国体导向联邦制, 故约法采用联邦精神, 连译名也想用 United Provinces of China, 反正清末民初时的 "民国" 只是指元首非世袭而已, 至于要用 Republic 还是 United Provinces 来对译都是一样的, 当时就是这样把 United Provinces of Netherlands 翻成荷兰民国的. 陈其美的上海都督府公债票就是明确采用 UPC 的 (参见下图)



3. 但江浙以 United Provinces 来翻译民国的作法不为他人认同, 逐渐以Republic来翻译民国, 而当时外国国名多以法文为准, 用法文则以形容词为主, 就是 Republique Chinoise , 英文就是 Chinese Republic (参见下图), 现今这名字还有个残留, 就是俄文至今对中华民国 (含在台湾) 的称呼仍用 Kitaiskaja Respublika



4. 最后, 似乎是元年元月, 临时政府外交代表伍廷芳离任前, 英文译名由 CR 定案为现在的 ROC

因此, 当初邮票上不只是英法文之争, 还有该用什么样的民国政体之争, 是法式中央集权的 Republic, 还是荷式地方分权的 United Provinces , 故事可还很精彩的




    邮票有所谓三要素,即「铭记」、「票值」与「图案」。国号铭记是用以辨识邮票发行单位用的,邮政发行单位一般而言是国家,国家邮政地位的认可与国际政局密切相关,邮票上的国号所代表的不仅是一国自身的认同,也往往是他国形塑此国国家认同的结果,因此,邮票上除印有本国文字的国号,邮政联盟所规定的通用罗马文字也可见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邮票上。
    举例来说,中国的近代邮政系统,是英人赫德于一八七八年帮大清国建立的,中国第一套邮票「海关一次云龙邮票」也于是年正式发行。在大清国下的中国邮政,中文以「大清」二字为基本铭记,外文则以英文China注记。使用英文与当时国际政权倾轧有一定的关系,中国邮政内部的外籍人事斗争向来是英国占上风,因此尽管一八七四年万国邮政联盟在瑞士伯恩成立,并将官方文字定为法文,大清国邮政仍以英文的China而不是法文的Chine作为邮票铭记,主要正是因为邮政主管是英国人。
    邮票上的国号并非不能更动,在中华民国邮票发行史上,至少就有两次重要的「正名运动」,其中国号的设计和使用都和政体本身所要建构的内/外部国家认同有关。
    首先是一九一二年中华民国建立之后,孙中山于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曾亲自设计中华民国的第一套邮票,唯后来袁世凯于北京正式就职中华民国总统,这套邮票被财政部的新设计所取代。孙中山的邮票设计外文部分为法文Republique Chinoise,原因有二:其一为法文是邮政国际语言,也是当时正式的外交语言,使用法文是一种重新定位中国地位的表征;其二为语言的政治隐喻,法国共和体制是孙中山为新的中华民国实行政体的设想,而袁世凯则偏好英式内阁体制,毫不意外的,袁世凯上任后的第一套邮票就采用了英文国号。
    孙中山虽然尝试对邮票上的国号「去英文化」,但是他并非无视国际政局对中国国家认同的作用,因而主动采用一组让世界各国认同的法文国号。目的在于彰显这是中国人自己选择的符号,尽管仍是有限的自主,至少不是某个特定国家所赋予的名称。中华民国邮票上的英文国号到了蒋介石「北伐」完成中国统一之后,一九二九年由于当时中国国族主义对去帝国殖民化的声浪高涨,英文铭记终究遭到废止。
    第二次的邮票「正名运动」起因于一九四九年后的中华民国邮政当局偏好使用英文铭记,这和美国当时在台首席顾问施干克博 士的建言有关,他以为印上Free China对宣传中华民国的正统地位是必要的,但邮政当局的做法却在一九五四年引来集邮人士、立法委员,甚至是国民大会的关切,他们认为在邮票上印行英文 国号有辱国格,既已去殖民化即不应再度使用,保守的爱国人士不断地发表反对意见,显然不认同邮政当局的意图。直到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之后,集邮界才改变态 度,毫无异议地支持政府在邮票上印英文国号,主张配合政府发展实质外交,积极提倡使用英文缩写ROC。
    从反对到支持邮票上的英文国号,爱国人士显然对国际政治的运作采取纯然意识形态的观点,尽管美国在一九七九年承认对岸中国政权,中华民国的邮票依然受到国际邮盟的认可,因而得以发行和作为信件及包裹运递的资费证明。据此,邮票的有效性并不是因为中华民国是否为唯一合法的中国政权,而是因为它是一个政治实体,在实际的国际政治运作中,英文国号的争辩就显得相对的无谓与莫名。
    此次民进党政府试图跳脱中国论述的框架,在邮票的中英文国号方面皆作了大幅度的更改,考诸前二例,邮票上国号的文字更动并不会影响邮政的实际运作,这一点也可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一九九二年起,邮票上的国号铭记将「中国人民邮政」改为「中国邮政」,并且首度印上英文国名China的邮政改革中获得证实。
    选择「中华民国」或「台湾」做为邮票中的国号铭记,显然是个政治议题,它凸显出国家认同的矛盾主要仍是来自于内部而非外力,然而,选择印有China或Taiwan字样的邮票来张贴使用,就只能是个单纯的常识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