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题材电视剧:直面《亮剑》后的困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1:41:51
军事题材电视剧:直面《亮剑》后的困惑  
2009年01月16日  来源:解放军报  




    转瞬间,2008年已成为历史的记忆。蓦然回首,我们发现在过去的一年里,军旅文艺值得回味的事情不少。其中,最为媒体关注的,是军事题材电视剧艺术的斐然成就——军事题材电视剧在第七届中国电视金鹰节评比中,不仅获得三分之一的奖项,而且在全国电视剧各类题材的播出中,占了半数以上的份额。除了重播《亮剑》、《士兵突击》等军旅热门剧外,由军队艺术家创作完成的新作全年达500集以上。比起曾创新高的2007年,军旅题材剧播出率保持了一个持续上升的趋势。

    难以跨越的“自创标高”

    在前进发展的过程中,一种困惑和隐忧,也渐渐在我们的创作中显露,这就是怎么面对和超越我们已经有过的高峰。应该说,在电视剧市场上,这几年的军旅题材热,是由几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推动的。表现战争题材的代表性作品《亮剑》,诠释和平岁月的代表作《士兵突击》。此外,还有《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暗算》等等,但总体来说,人们常常把这个因题材而形成的热潮归之于“亮剑”现象。

    以《亮剑》为代表的军事题材剧创作,的确把中国当代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推向了一个高峰。它所形成的热播和受到观众的追捧,的确是电视艺术史上的奇观。但是,这个因《亮剑》等作品创造的高峰,又恰恰成为军事题材电视剧前进发展的“瓶颈”。不仅业内人士陷入超越艰难的困惑中,而且广大观众也有了更挑剔的目光和口味,种种原因使制作方的难度大大增加,有的具有电视剧制作能力的大单位领导同志在审批立项时曾提出,达不到《亮剑》、《士兵突击》那样的水平,就干脆不拍。军队自己打造的艺术作品,恰恰又成了自己难以跨越的标高。

    盲目“克隆”李云龙式的英雄

    回顾2008年,有人说军旅剧是在《亮剑》的影子里踌躇徘徊。仔细想一想,此话并非妄谈。500集新播作品内容缺少差异、缺乏新意,大多呈现一种平面推进的态势,其中似曾相识的不算少,有影响力的代表性作品不多。这种困惑的一个主要特征,便是对《亮剑》中的李云龙这样一个人物的盲目“克隆”。套用一句西方俗谚:第一个把美女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便是庸才。3年前,当社会期待李云龙那样的“真实英雄”出现时,李云龙形象便如众星捧月,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但如果李云龙之后再有一个又一个的“克隆版”,却又会给观众带来审美心理的逆反,后来的事实果然证明了这一点。

    事情源于去年电视剧《狼毒花》播出后一个网友的一段帖子,这位网友说:“李云龙几句‘他娘的’让人听了舒舒服服,可常发(《狼毒花》主人公)一句睡女人,我真想把他给毙了。”就这样一句牢骚留言,算是给大明星于荣光塑造的“另类英雄”判了死刑。这句留言之后,跟帖接踵而至,对《狼毒花》的批评形成了声浪。有人纳闷,常发这个要长相没长相,还满嘴脏话的男人,为什么就成了剧中男人捧、女人爱的香饽饽呢?于是,有人呼吁:应该帮荧屏上的“粗俗英雄”刷刷牙。尽管《狼毒花》从创作伊始就想对李云龙形象有所超越,但却最终未能脱离“草莽英雄”的影子,所以,最后陷入收视率虽位居前列,但批评声浪也此起彼伏的尴尬局面。从《历史的天空》、《亮剑》再到《狼毒花》,如果说李云龙的骂骂咧咧让人们觉得耳目一新的话,那么随着英雄的毛病被放大扩张,常发等人的粗俗却感觉别扭,人们担心的问题终于发生了:“另类英雄”在一步步走向没落,让人遗憾的是,由于对市场利益的放任追逐。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是都十分清醒。据统计,在2008年,至少3部以上的作品以《亮剑2》的旗号作过招牌,企图“借光”,延续《亮剑》后的辉煌。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部作品能形成《亮剑》那样的轰动。

    其间,也有清醒者,比如去年播出的《光荣岁月》,编导实实在在想塑造一个区别于李云龙的儒将形象,以矫正由于某些艺术作品的曲解造成“老一辈军人多是文盲”的历史误读,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这个作品没能“火”得起来,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亮剑》的作者都梁对时下的创作态势可以说了熟于心,他亲手操刀改编创作的《我是太阳》,本想超越自我,创造新高,塑造一个高于李云龙形象的新人,但一号男主角关山林那个咋咋呼呼、惯于大喊大叫的表演,让李云龙的影子在整部作品中挥之不去,以至许多优美的情节和故事被淹没和冲淡了。

    据了解,2009年电视台即将播放的重点剧中,军事题材依然稳坐头把交椅。《我的团长我的团》把目光对准了1942年中缅边境不远处的一个收容站,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溃兵聚集于此,互相厌憎又相依为命,由此展开了诸多人物命运的交响;《高地》讲述了一对一生都在为谁应该登上高地建立头功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却又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生死兄弟的故事;号称总投资超过2000万的《中国兄弟连》,则重新审视了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国民党和新四军两支“友军”从彼此心存戒备、互不服气,到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的那段历史。此外,还有投资5000万,以中国老一代军人的“黄埔情结”为主题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以及从新的角度表现英雄主义精神的《勋章》,等等,无论编剧或导演,都试图以崭新的视角,于荧屏上再现更加鲜活、更具新意、更能打动人心的英雄形象,都想创作一部有别于《亮剑》、《士兵突击》的军事题材作品。究竟能否走出困惑,实现具有历史性的超越,广大观众正拭目以待。

    个人力量放大为团体力量的紧迫

    伴随军事题材的持续走热,许多社会力量也来分享军事题材这块蛋糕,部队以往在这方面的独家优势将不断减弱。相反,社会力量比起军队制作单位来,不论在人才和资金的投入上,往往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更强的灵活性。因此,我们谈直面《亮剑》后的困惑,既包括艺术本身,同时也包括必须直面这样一个因多方竞争带来的危机。电视艺术的发展迫使我们在这样一个局面下作出选择:要么在竞争中寻求创新,寻求发展,要么在优胜劣汰中落伍。而作为军队电视艺术,我们只能选择前者——打造出更多的像《亮剑》、《士兵突击》那样的上乘之作,用来满足广大观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应当承认,这几年在为《亮剑》、《士兵突击》等一批精品欢呼的热闹声中,军事题材电视剧也的确面临着在体制上自身发展的危机和困惑。细心的人不难发现,这几年我们的成就,往往是靠几部作品或者少数几个单位支撑的。而这几个单位的几部走红的作品,常常又都与少数几个专业人员的共同参与密切相关,离开了这一点,我们会立刻显得捉襟见肘。一句话,全军的创作队伍似乎还没有形成团队的整体力量,还没有完全摆脱散兵游勇的状态。我们常常发现,在全国性的大型评奖活动的获奖名单上,有许多由军队人员或创作或导演的热门作品,而奖项的所有权却与部队无关。创作人员“人自为战”的状况,不仅暴露了部队在艺术创作人力物力投入上的一些弱势,也显见了我们未能把个人力量放大为团队力量的不足。这一点,正是制约军事题材电视剧走向新高的重要因素。突破这个制约,不仅需要艺术家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高的视点来对自己的创作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同时也需要我们各级领导认真研究艺术创作的形势和规律,研究文化市场瞬息万变的发展形势,为艺术家们提供体制上的充分保证,提供一个更有益于发挥创造力的良好环境,使具有军事特色的电视剧艺术在引领人民精神生活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令我们欣喜和高兴的是,经过党和军队的多年培养,我们有一批优秀人才,有一支秉承人民军队光荣传统的编剧队伍、导演队伍和演员队伍,创作军事题材作品,目前我们依然处于优势地位。在曾创造诸多精品之后,在面临寻求突破的诸多困惑的局面下,广大艺术家前进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来,他们依然保持了向前冲锋的态势,我们相信,凭着艺术家的艰辛努力,不仅能走出困惑,同样也可以创造新的辉煌。 (陈先义 李洋)军事题材电视剧:直面《亮剑》后的困惑  
2009年01月16日  来源:解放军报  




    转瞬间,2008年已成为历史的记忆。蓦然回首,我们发现在过去的一年里,军旅文艺值得回味的事情不少。其中,最为媒体关注的,是军事题材电视剧艺术的斐然成就——军事题材电视剧在第七届中国电视金鹰节评比中,不仅获得三分之一的奖项,而且在全国电视剧各类题材的播出中,占了半数以上的份额。除了重播《亮剑》、《士兵突击》等军旅热门剧外,由军队艺术家创作完成的新作全年达500集以上。比起曾创新高的2007年,军旅题材剧播出率保持了一个持续上升的趋势。

    难以跨越的“自创标高”

    在前进发展的过程中,一种困惑和隐忧,也渐渐在我们的创作中显露,这就是怎么面对和超越我们已经有过的高峰。应该说,在电视剧市场上,这几年的军旅题材热,是由几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推动的。表现战争题材的代表性作品《亮剑》,诠释和平岁月的代表作《士兵突击》。此外,还有《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暗算》等等,但总体来说,人们常常把这个因题材而形成的热潮归之于“亮剑”现象。

    以《亮剑》为代表的军事题材剧创作,的确把中国当代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推向了一个高峰。它所形成的热播和受到观众的追捧,的确是电视艺术史上的奇观。但是,这个因《亮剑》等作品创造的高峰,又恰恰成为军事题材电视剧前进发展的“瓶颈”。不仅业内人士陷入超越艰难的困惑中,而且广大观众也有了更挑剔的目光和口味,种种原因使制作方的难度大大增加,有的具有电视剧制作能力的大单位领导同志在审批立项时曾提出,达不到《亮剑》、《士兵突击》那样的水平,就干脆不拍。军队自己打造的艺术作品,恰恰又成了自己难以跨越的标高。

    盲目“克隆”李云龙式的英雄

    回顾2008年,有人说军旅剧是在《亮剑》的影子里踌躇徘徊。仔细想一想,此话并非妄谈。500集新播作品内容缺少差异、缺乏新意,大多呈现一种平面推进的态势,其中似曾相识的不算少,有影响力的代表性作品不多。这种困惑的一个主要特征,便是对《亮剑》中的李云龙这样一个人物的盲目“克隆”。套用一句西方俗谚:第一个把美女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便是庸才。3年前,当社会期待李云龙那样的“真实英雄”出现时,李云龙形象便如众星捧月,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但如果李云龙之后再有一个又一个的“克隆版”,却又会给观众带来审美心理的逆反,后来的事实果然证明了这一点。

    事情源于去年电视剧《狼毒花》播出后一个网友的一段帖子,这位网友说:“李云龙几句‘他娘的’让人听了舒舒服服,可常发(《狼毒花》主人公)一句睡女人,我真想把他给毙了。”就这样一句牢骚留言,算是给大明星于荣光塑造的“另类英雄”判了死刑。这句留言之后,跟帖接踵而至,对《狼毒花》的批评形成了声浪。有人纳闷,常发这个要长相没长相,还满嘴脏话的男人,为什么就成了剧中男人捧、女人爱的香饽饽呢?于是,有人呼吁:应该帮荧屏上的“粗俗英雄”刷刷牙。尽管《狼毒花》从创作伊始就想对李云龙形象有所超越,但却最终未能脱离“草莽英雄”的影子,所以,最后陷入收视率虽位居前列,但批评声浪也此起彼伏的尴尬局面。从《历史的天空》、《亮剑》再到《狼毒花》,如果说李云龙的骂骂咧咧让人们觉得耳目一新的话,那么随着英雄的毛病被放大扩张,常发等人的粗俗却感觉别扭,人们担心的问题终于发生了:“另类英雄”在一步步走向没落,让人遗憾的是,由于对市场利益的放任追逐。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不是都十分清醒。据统计,在2008年,至少3部以上的作品以《亮剑2》的旗号作过招牌,企图“借光”,延续《亮剑》后的辉煌。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部作品能形成《亮剑》那样的轰动。

    其间,也有清醒者,比如去年播出的《光荣岁月》,编导实实在在想塑造一个区别于李云龙的儒将形象,以矫正由于某些艺术作品的曲解造成“老一辈军人多是文盲”的历史误读,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这个作品没能“火”得起来,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亮剑》的作者都梁对时下的创作态势可以说了熟于心,他亲手操刀改编创作的《我是太阳》,本想超越自我,创造新高,塑造一个高于李云龙形象的新人,但一号男主角关山林那个咋咋呼呼、惯于大喊大叫的表演,让李云龙的影子在整部作品中挥之不去,以至许多优美的情节和故事被淹没和冲淡了。

    据了解,2009年电视台即将播放的重点剧中,军事题材依然稳坐头把交椅。《我的团长我的团》把目光对准了1942年中缅边境不远处的一个收容站,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溃兵聚集于此,互相厌憎又相依为命,由此展开了诸多人物命运的交响;《高地》讲述了一对一生都在为谁应该登上高地建立头功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却又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生死兄弟的故事;号称总投资超过2000万的《中国兄弟连》,则重新审视了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国民党和新四军两支“友军”从彼此心存戒备、互不服气,到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的那段历史。此外,还有投资5000万,以中国老一代军人的“黄埔情结”为主题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以及从新的角度表现英雄主义精神的《勋章》,等等,无论编剧或导演,都试图以崭新的视角,于荧屏上再现更加鲜活、更具新意、更能打动人心的英雄形象,都想创作一部有别于《亮剑》、《士兵突击》的军事题材作品。究竟能否走出困惑,实现具有历史性的超越,广大观众正拭目以待。

    个人力量放大为团体力量的紧迫

    伴随军事题材的持续走热,许多社会力量也来分享军事题材这块蛋糕,部队以往在这方面的独家优势将不断减弱。相反,社会力量比起军队制作单位来,不论在人才和资金的投入上,往往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更强的灵活性。因此,我们谈直面《亮剑》后的困惑,既包括艺术本身,同时也包括必须直面这样一个因多方竞争带来的危机。电视艺术的发展迫使我们在这样一个局面下作出选择:要么在竞争中寻求创新,寻求发展,要么在优胜劣汰中落伍。而作为军队电视艺术,我们只能选择前者——打造出更多的像《亮剑》、《士兵突击》那样的上乘之作,用来满足广大观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应当承认,这几年在为《亮剑》、《士兵突击》等一批精品欢呼的热闹声中,军事题材电视剧也的确面临着在体制上自身发展的危机和困惑。细心的人不难发现,这几年我们的成就,往往是靠几部作品或者少数几个单位支撑的。而这几个单位的几部走红的作品,常常又都与少数几个专业人员的共同参与密切相关,离开了这一点,我们会立刻显得捉襟见肘。一句话,全军的创作队伍似乎还没有形成团队的整体力量,还没有完全摆脱散兵游勇的状态。我们常常发现,在全国性的大型评奖活动的获奖名单上,有许多由军队人员或创作或导演的热门作品,而奖项的所有权却与部队无关。创作人员“人自为战”的状况,不仅暴露了部队在艺术创作人力物力投入上的一些弱势,也显见了我们未能把个人力量放大为团队力量的不足。这一点,正是制约军事题材电视剧走向新高的重要因素。突破这个制约,不仅需要艺术家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高的视点来对自己的创作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同时也需要我们各级领导认真研究艺术创作的形势和规律,研究文化市场瞬息万变的发展形势,为艺术家们提供体制上的充分保证,提供一个更有益于发挥创造力的良好环境,使具有军事特色的电视剧艺术在引领人民精神生活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令我们欣喜和高兴的是,经过党和军队的多年培养,我们有一批优秀人才,有一支秉承人民军队光荣传统的编剧队伍、导演队伍和演员队伍,创作军事题材作品,目前我们依然处于优势地位。在曾创造诸多精品之后,在面临寻求突破的诸多困惑的局面下,广大艺术家前进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来,他们依然保持了向前冲锋的态势,我们相信,凭着艺术家的艰辛努力,不仅能走出困惑,同样也可以创造新的辉煌。 (陈先义 李洋)
深刻的刻画出兵痞形象
等待我的团长,想看一下。
该死,要等到3月份才上映
最厌恶央视那些军旅艳情剧!
开国将军一共多少人? 其中又有多少那怕只是认认字 又有多少在战争年代虚心学习?没文化就是没文化 遮遮掩掩算什么啊
《士兵突击》没有女人戏,所以好看。
原帖由 红色近卫军 于 2009-1-17 00:17 发表
开国将军一共多少人? 其中又有多少那怕只是认认字 又有多少在战争年代虚心学习?没文化就是没文化 遮遮掩掩算什么啊

那还还真是错了。土共将军里,有文化的那是多数。没有文化能混到师长都是造化。
原帖由 红色近卫军 于 2009-1-17 00:17 发表
开国将军一共多少人? 其中又有多少那怕只是认认字 又有多少在战争年代虚心学习?没文化就是没文化 遮遮掩掩算什么啊----------------------------世道变了 过去脱了内裤才能看到屁...
那你倒是给大家科普一下,不要光是抒情。
高大全拍惯了,一想改戏路则全极端去了。搞得不是那种赚钱拍那种,就是那种领导看着喜欢拍那种。能拍出好片子才怪了.......战争题材多得不得了,随便抓个细节就能拍一套不错的。真不知道现在这些编剧导演是不是屎吃多了。
不喜欢亮剑里面经常骂娘 太粗鲁了:)
[:a4:] 乃以为开国将领都是知识分子????
领导别人闹革命都是有点知识有点文化的。
  跟着别人闹革命的就大字不识几个了。
  啥人能成开国将领呢?看看玩传销的,谁是发大财的呢?
十大元帅十大将大部分还是有点文化素质的!
全是烂片,还比的这个好那个好的,恶心.[:a13:]

暗算还有点气质,士兵突击煽情少点就好,亮剑存催装13太多 哎 其他电视剧更是没的救
功勋看了2集 雷死人了,大街上一个人没有 好不容易来了个买货郎的 晕 转到一店里面 原来是地下党.柳云龙也算是发挥到极至了 不去学习和进修 拜托 以后还别拍电视了
推荐大家看一下孙红雷的两部片子《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victory:
《人间正道是沧桑》还是不要看了。 50集。我看了。为了人物形象生硬的编造剧情。

一个黄三的学生,惠州城外他侦察,上海起义他接应,412他反水,南昌城里他放枪,井冈山时他党代表,红科里
他飞檐走壁,西安城里他做保卫,平型关上他轮片刀,冀中平原他端炮楼,抗大里面做教员,北平军调他跟着忙,
入关他忙接受,林总的炮弹他提供, 黑山上与阵地共存亡,廖耀骧被他追的满地窜,湖南和平解放有他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