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王成原型牺牲经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17:33:23
英雄王成原型牺牲经过
作者:skc 发表日期:2009-01-14
麦.卡拉汉,1929年9月10日生于威斯康星州。1971年他当选为内华达州州长,并且获得连任。其间他两度被选为西部州长联席会议主席。曾被民主党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但在大选失败后,他拒绝了拉斯维加斯众多赌业大亨的高薪聘请,毅然出任《太阳报》社长兼总编辑,直到他的生命最后一刻。他也成为内华达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州长。

1952年的深秋,23岁的高大健硕的麦.卡拉汉是美国陆军二等兵。他和其他美军战士一起集结在三角山(上甘岭)南面待命。在联军受到中国部队重创后,卡拉汉所属的部队接到命令,投入战斗。他们在大炮,坦克,飞机的掩护下终于拿下了这个久攻不下的山头。而当时冲在最前面的就是卡拉汉。令他大吃一惊的是,整个阵地上只留下了30多中国军人的遗体和一名手无寸铁的士兵。这个中国士兵看上去年纪很小,像个还没有发育成熟的少年。他背靠在一截没了树枝树叶的树干上,满脸满身都是泥土。他浑身发抖,好像已经负了重伤。两眼充满了仇恨和恐惧,嘴里哇啦哇啦的怪叫着。

“别开枪!他还是个孩子!他没有武器!”卡拉汉向他身后的战友高喊。“我们把他包围,活捉他吧。”

那个中国士兵还在吼叫什么。没有人明白他喊了什么,因为没人懂汉语。

“他背了台步话机”有人惊恐的喊道。

这喊声好像提醒了美国人。但为时已晚。无数的炮弹象暴雨冰雹从天而降,100多名美国官兵被炸的身首异处,那个中国士兵也被炸飞了。整个阵地只剩下三个幸存者,一个双腿被炸断,右臂被炸残,一个被炸的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一个就是卡拉汉,左腿膝盖以下全没了。

这给卡拉汉留下了无限的追悔和自责,他对中国士兵的手下留情竟酿成如此大祸,致使他的百余名战友魂断异国,冤死他乡。他没有想到他的善意之举丢掉了那么多战友的性命。

1961年巴金写了小说《团圆》,1964年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英雄儿女》在全国放映,王成的“向我开炮”的呼喊成为家喻户晓的豪言壮语。英雄王成原型牺牲经过
作者:skc 发表日期:2009-01-14
麦.卡拉汉,1929年9月10日生于威斯康星州。1971年他当选为内华达州州长,并且获得连任。其间他两度被选为西部州长联席会议主席。曾被民主党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但在大选失败后,他拒绝了拉斯维加斯众多赌业大亨的高薪聘请,毅然出任《太阳报》社长兼总编辑,直到他的生命最后一刻。他也成为内华达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州长。

1952年的深秋,23岁的高大健硕的麦.卡拉汉是美国陆军二等兵。他和其他美军战士一起集结在三角山(上甘岭)南面待命。在联军受到中国部队重创后,卡拉汉所属的部队接到命令,投入战斗。他们在大炮,坦克,飞机的掩护下终于拿下了这个久攻不下的山头。而当时冲在最前面的就是卡拉汉。令他大吃一惊的是,整个阵地上只留下了30多中国军人的遗体和一名手无寸铁的士兵。这个中国士兵看上去年纪很小,像个还没有发育成熟的少年。他背靠在一截没了树枝树叶的树干上,满脸满身都是泥土。他浑身发抖,好像已经负了重伤。两眼充满了仇恨和恐惧,嘴里哇啦哇啦的怪叫着。

“别开枪!他还是个孩子!他没有武器!”卡拉汉向他身后的战友高喊。“我们把他包围,活捉他吧。”

那个中国士兵还在吼叫什么。没有人明白他喊了什么,因为没人懂汉语。

“他背了台步话机”有人惊恐的喊道。

这喊声好像提醒了美国人。但为时已晚。无数的炮弹象暴雨冰雹从天而降,100多名美国官兵被炸的身首异处,那个中国士兵也被炸飞了。整个阵地只剩下三个幸存者,一个双腿被炸断,右臂被炸残,一个被炸的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一个就是卡拉汉,左腿膝盖以下全没了。

这给卡拉汉留下了无限的追悔和自责,他对中国士兵的手下留情竟酿成如此大祸,致使他的百余名战友魂断异国,冤死他乡。他没有想到他的善意之举丢掉了那么多战友的性命。

1961年巴金写了小说《团圆》,1964年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英雄儿女》在全国放映,王成的“向我开炮”的呼喊成为家喻户晓的豪言壮语。
李洪彪 贺薇 阎志新
  电影《英雄儿女》堪称中国电影史上最杰出的影片之一,自1964年问世以来,伴随着“风烟滚滚唱英雄”和“向我开炮!”,鼓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但是你知道电影《英雄儿女》是出自那篇小说,又是怎么改编成电影的吗?又是怎样拍摄的吗?
巴金奋笔著《团圆》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始了伟大的保家卫国战争。
  随着战争的继续,党中央向全国的文艺工作者发出了下基层的号召,中国当代文豪巴金没有去农村,也没有到工厂,而是穿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军装直接开赴了朝鲜战场第一线。临行前,巴金对爱人萧珊说:“我其实最不愿意离开家,我最愿意在上海安全稳定的工作。可是我却放弃这一切,到朝鲜去,不要责备我离开了你们,不要责备我在上海没有好好陪着你……”
  巴金走后,萧珊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听有关朝鲜战场上的新闻和看有关朝鲜战场消息的报纸。
  1952年初,美军为了削弱志愿军的战斗力,实施了大规模的细菌战,美军以火炮发射、飞机空投等方式,在志愿军的前后方投放带有鼠疫、霍乱、伤寒、脑膜炎等10余种病菌和昆虫等媒介物,企图制造疫区。一天,萧珊突然从报上读到了美军在朝鲜战场使用细菌的消息,萧珊深为巴金的安全担心,立刻给朝鲜战场上的巴金写去一封信,她说:“谁都不要战争,而战争正在进行着,美帝国主义扬言要轰炸北朝鲜78座城市,你知道这个消息使我多么不安。我同意你的计划,只要你非写不可,我以为你可以写。你能够写,我等待做你的第一个读者。至于描写志愿军战士,除了描写他们的英雄壮举之外,还得描写战士私生活一面……”
  1952年10月,志愿军某团六连在开城保卫战中,担任攻打“红山包”的主攻任务。副指导员赵先友在连长、指导员负伤后,指挥全连坚守阵地。十月六日,美军在喷火坦克支援下,冲上六连阵地,六连的勇士们与敌人顽强战斗,最后只剩下赵先友和通信员刘顺武同志。赵先友用步话机向团长张振川(解放后曾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报告:敌人已冲上我军阵地,要求炮兵直接向自己阵地射击,并大声喊:“向我开炮!”团长张振川从望远镜中看到两位英雄退入防空洞后,便命令炮兵向六连阵地开炮!阵地夺回后,战友们冲进防空洞,发现赵先友和刘顺武都已牺牲。战后,六连荣立特等功,被上级授予“英勇坚强守如泰山的钢铁连”光荣称号,赵先友烈士被追认为特等功臣,其遗体后来与黄继光、杨根思等烈士一起安葬在辽宁省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
  战斗胜利结束后,巴金到张振川所在团采访,巴金对张振川团长说:“你们团三打红山包,誓死保卫阵地,(仗)打得非常漂亮,美国人武器强,我们士气高。”张振川向巴金详细介绍了战斗经过和赵先友烈士的事迹,巴金听后非常感动,决定亲赴六连进行采访。
  巴金在这个部队生活了两个多月,积累了不少创作素材,于1962年,终于写出了不朽名篇、小说《团圆》
咱俩是一条“贼”船上的人
  巴金的小说《团圆》发表后,立刻引起文化部主管电影工作的夏衍同志的关注,恰逢此时,老舍的小说《全家福》发表后也在中国引起轰动。于是文化部给北京电影制片厂和长春电影制片厂分别下达了任务:责成北影改编老舍的《全家福》,将其搬上银幕;责成长影改编巴金的小说《团圆》,将其搬上银幕。
  长影领导接到文化部的任务后,深感责任重大,经领导研究决定,将《团圆》搬上银幕的任务交给著名导演武兆堤完成。
  《团圆》描述的故事情节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师政委王文清在新中国成立前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被捕,和女儿王芳离散。在朝鲜前线,王文清偶然发现军报的女记者王芳就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他没有急于认亲,后来王文清在朝鲜见到了王复标后,王文清才和女儿团聚。整个小说只有两万字,要把它搬上银幕,决非易事。此时,武兆堤想到了他在抗大时期的同学、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将军秘书的毛峰。
  毛峰14岁就参加了革命工作,在朝鲜战场上工作生活了五、六年,具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和较高的文字写作水平。当毛峰接到武兆堤从长春打来的电话,让他帮忙改编巴金的小说《团圆》时,他的脑袋摇得竟像拨浪鼓一样,连连对武兆堤说:“编电影我没有经验,再者我连巴金的小说都没有看过,怎么能改编呢?不行啊!不行啊!”。武兆堤对毛峰的解释根本就不再意,他说:“你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从今往后,咱们就是一条‘贼’船上的人。明天早晨,我就到北京,为你送小说去!”。
  第二天,武兆堤真就从长春连夜赶到了北京。在宾馆,毛峰看了巴金的小说《团圆》后,也为小说中的情节所感动,他下决心和武兆堤共同改编这部小说。
  武兆堤非常高兴,他找到夏衍,请求夏衍为毛峰请假。夏衍径直找到傅钟将军,向将军说明了情况,将军答应让毛峰去改编剧本。当时,正值夏季,傅钟将军去北载河休养,毛峰和武兆堤也到达北戴河,两人躲进宾馆开始正式改编剧本。
  经过反复商讨,他们决定将人物感情戏作为整个剧本中的灵魂。“王成”在巴金的小说《团圆》中,没有语言,没有形象,全小说中只一处提到,且还是12个字:“他的儿子也在朝鲜战场牺牲!”。王成是怎么牺牲的?小说中没有介绍。毛峰和武兆堤决意从王成身上打开突破口,为王成设计了情节和对话。但让“王成”怎么牺牲才能表现英雄的伟大?武兆堤和毛峰颇费脑筋,黄继光堵枪眼,邱少云烈火中永生,罗盛教勇救儿童……他们的牺牲个个都顶天立地,泣鬼神。如果再让王成这样牺牲,显然故事陈旧俗套,没有新意。毛峰有记日记的习惯,一天,他在翻看自己日记本上的《志愿军一日》时,无意看到本上有“向我开炮!”这一句话,灵感顿时涌出,“王成”的形象这才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情节。
  经过武兆堤和毛峰二十八天的奋战,《英雄儿女》剧本终于在北戴河宣告诞生。当时没有打印机,毛峰和武兆堤连夜用手工抄写完剧本后,武兆堤连夜返回长春,把剧本交给长影厂副厂长胡苏,胡苏看后,连连叫好。
  剧本送到夏衍那里,夏衍看后非常高兴,当面对武兆堤和毛峰说:“你们真有本事啊!这么快就改编成这么好的剧本。”夏衍指示电影主管领导:“重点拍这部电影,胶片要用从英国进口的!”
  剧本送到巴金那里,巴金很快回话:“没有意见,同意拍电影!”
王芳,你在那里?倘大的北京城
怎么就找不到王芳
  剧本出来了,谁来演“王芳”呢?毛峰和武兆堤又开始为寻找“王芳”而奔波。
  傅钟将军当时在总政分管文化工作,毛峰对京城各文艺团体都比较熟悉。他带着武兆堤去总政、空政、海政、铁道兵、工程兵等歌舞团挑“王芳”,遗憾的是都不尽人意,都与他们心目中的“王芳”有差距,二十多天过去了,“王芳”还是没有踪迹,难道倘大的京城,竟连一个小小的“王芳”都找不到吗?
  武兆堤和谢晋是好朋友。有一天,谢晋去电影学院办事,出学院门时,突然发现一位姑娘手提东西从外面返回,这位姑娘正好和谢晋打了一个照面。这一打照面不要紧,谢晋当时就愣住了:这不正是要找的“王芳”吗?谢晋什么话也没有说,三步并做两步向毛峰住处跑去。谢晋进门一看,看到武兆堤和毛峰正在研究剧本,便对他们说:“王芳找到了!”。毛峰和武兆堤一听,放下手中的笔跟着谢晋就向电影学院跑去。因谢晋当时连姑娘的名字也没有问,三人只好挨个屋子找“王芳”。当三人走进一间女生宿舍时,发现一位姑娘正在往床上放东西。谢晋走进一看,正是他在门口看到的那位姑娘。毛峰和武兆堤看到这位姑娘后,也认为这就是他们要找的“王芳”。经询问,这位姑娘名叫刘尚娴,上海人,刚从电影学院毕业。三人向刘尚娴说明了来意,刘尚娴那高兴劲就不用提了!
  刘尚娴演技如何呢?偏巧,刘尚娴当时正在曹禺的《北京人》中演一个受气的小媳妇,在整个戏中只有几分钟时间不说,还安排在剧中最后,但为了看看刘尚娴的表演技能,毛峰和武兆堤连续四天来看刘尚娴的演出,他们觉得刘尚娴的气质、外形与王芳接近,对她演“王芳”已基本认可了。
  刘尚娴正值青春年华,清纯、漂亮,但她的一棵牙没有长好,为了演出的效果,武兆堤让刘尚娴去上海专门对牙进行了美容。
  剧中有“王芳”唱京的大鼓,在前沿阵地慰问炊事班人员一场戏,武兆堤请来我国著名京韵大鼓艺术家魏喜奎亲自教刘尚娴唱,几个打鼓动作。刘尚娴竟学了一个多月。
剧中还有一段“王芳”跳朝鲜舞的戏,武兆堤请来舞蹈家易兵教刘尚娴,终于教会了她跳朝鲜舞。
  剧中有《英雄赞歌》插曲,那是毛峰和武兆堤特意请公木和刘炽创作的歌。刘尚娴嗓子不太好,唱这首插曲有困难,毛峰特意请来著名歌唱家张英哲教刘尚娴唱歌,刘尚娴的歌有了很大进展。
  经过对刘尚娴一系列精心“包装”,刘尚娴各种条件已具备,就等开机拍摄了。
  “王芳”选好后,武兆堤也选好了“王成”的扮演者、长影演员刘世龙,“王文清”则由著名演员田芳来扮演。
一个团协拍《英雄儿女》
  根据剧情,导演武兆堤选中了辽宁省本溪市山区做为拍摄外景点。驻守在这里的沈阳军区某团有幸接受了帮助长影拍片任务。
  经过团党委一班人研究决定:抽调坦克营、一个步兵营完成拍摄任务。
  团长穆大法亲自带领部队参加拍摄任务,部队官兵情绪极高,决心当做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拍摄与训练两不误。
  在向外景点开进过程中,部队随时进行防空演习,部队忽聚忽散,忽强行军奔袭忽就地宿营。在拍摄高地战斗时,战士们如进入实战,一次又一次向“敌人”发起冲锋,假戏真做。部队得到很大锻炼,电影拍摄了一个星期后,战士们就把拍电影感受总结为四个字:“占、练、等、散”。意思是:
  占——根据导演安排,官兵根据自己所扮演角色占好位置,只等导演一声令下即可开拍。
  练——开拍前,导演反复给大家讲解动作要领,讲完后,官兵们反复练习。
  等——那时拍电影条件没现在好,遇上鬼天气,例如阴雨天,就得等天气好后才能拍摄。拍王成在高地上同“敌人”激战,官兵们等了一个星期才投拍。
  散——拍完一个镜头后,官兵们散开,回到各自队伍中去。
  王成是电影《英雄儿女》中的英雄,王成在高地上同鬼子激战,喊出了“向我开炮”的惊天地、泣鬼神状语,这场戏是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灵魂。
  
  实拍时,导演武兆堤要求扮演美国兵的战士们听到王成打枪后该倒下的倒下,该后退的后退!该负伤的负伤,该“死”的“死”!但在实拍时出了笑话。
  阵地上浓烟滚滚,烈焰升腾,枪炮声震耳。“美国兵”又发起了冲锋,王成毫不畏惧,端起机枪向敌人猛扫,“美国兵”成片倒下,有名被击毙的“美国兵”仰面躺下,肚子仍在一起一伏喘着粗气,旁边一位“负伤”的“美国兵”歪倒在大石头上,见此情景,不禁嘿嘿直笑。导演武兆堤的眼多么尖,马上命“停拍”。
  队伍重新集合,武兆堤给战士们上起了教育课:“这场戏是整个影片的灵魂,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英雄与敌浴血奋战,直至阵地上留下一个人,为了整个战役胜利,英雄置个人生死度外,勇敢地喊出了“向我开炮”!这不正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最杰出的表现吗?美国兵被我们的英雄吓破了胆,看到我们的英雄大义凛然、喊声震天,恨不能长三条腿跑回爹娘身边去,因此,我们只有去认真“死”、认真“伤”、认真叫爹喊娘,才能越发表现我们英雄的伟大!才能表现英雄王成!”
  武兆堤的一席话打动了战士们,战士们很受鼓舞,纷纷表示要拍好这场戏!最后武兆堤宣布:各就各位,开拍时该死的死,该伤的伤!
  在拍“欢迎祖国慰问团”这场戏中出了一个笑话。按照剧情,祖国慰问团到来,扮演志愿军的战士们脸都应扭向祖国慰问团,夹道欢迎。可就在正式拍摄时,有一名“志愿军”战士高兴善把脸不扭向祖国慰问团反而把脸扭向摄影机,看怎么拍起电影来!
  高兴善的举动立刻被武兆堤发现,立刻叫停,他跑到高兴善旁边问高兴善:“你为什么不看慰问团,看我们干啥?”高兴善说:“电影不是让人看的吗?”武兆堤听了高兴善的话哈哈大笑,他对高兴善说:“现在还不是时候,等拍好后才能看!”
  经过三个月紧张拍摄,电影《英雄儿女》终于封镜。
《英雄儿女》诞生后,立刻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伴随着“风烟滚滚唱英雄”和“向我开炮!”,《英雄儿女》伴随我们走过了三十五年。
  看过电影《英雄儿女》的人几乎都在问:《团圆》是真的吗?现实生活中真有“王芳”和“王成”吗?
  解秀梅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军一名文工团员,她的经历与“王芳”十分相似,被人常常称之为“王芳”。在朝鲜战场上,她巾帼不让须眉,在前线血与火的战斗生活中,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佳话,毛泽东在接见志愿军归国代表团成员中,就有她。九十年代,她患重病的消息经新闻媒介披露后,总政治部《解放军生活》编辑部发起了“抢救‘王芳’行动”,《英雄儿女》中王芳的扮演者刘尚娴亲赴医院看望解秀梅,一时间“王芳”看望“王芳”成为佳话。如今,“王芳”解秀梅已离开了我们。
  “王成”又是谁呢?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全国各报刊相继刊出有关“王成”的消息,不妨我们先抄录几段:
  1991年6月,某报称: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是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人民英雄称号的王英。
  1993年8月,某报称: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仍然健在,他就是一级人民英雄、原内长山要寒区某团副参谋长秦建彬。
  1994年1月,某报称:王成这一艺术形象,是根据南京军区某师名叫王万成的志愿军烈士塑造的,并说在该师资料室发现了王万成的照片。
  那么现实生活中,到底有没有“王成”呢?又是谁是“王成”呢?《英雄儿女》由《团圆》改编,《团圆》出自巴金之手,《英雄儿女》又是由毛峰和武兆堤改编而成,到底有没有“王成”,只有巴金及毛峰、武兆堤最清楚。
  1991年夏天,北京军区某大功团即前文所述的赵先友烈士所在的团在部队举行革命传统教育时,部队党委决定在营区为赵先友烈士立一座3米多高的塑像,部队党委决定派政治处副主任戴秀斌赴上海请巴金为赵先友塑像题词,并请老团长、时任河北省军区司令员的张振川和李真将军为巴金各写了一封信,请戴秀斌转给巴金。上海文联的同志接待了戴秀斌。之后,文联的同志把巴金的女儿李小林介绍给了戴秀斌。李小林在见到戴秀斌时说:“父亲身体较弱,正在住院治疗,字怕是写不好”。经戴秀斌诚恳请求,李小林答应把张司令和李将军的信转给父亲。
  第二天,李小林见到戴秀斌时说:“父亲看了你们转来的信很高兴,听说你们来,更加高兴。他说,我到过朝鲜战场许多部队,英雄们的事迹使我感动,我写了几篇真人真事的散文,以后又集中概括了许多英雄形象,才有了《团圆》里的王成。”之后,李小林带客人来到医院巴金床前,巴金高兴的接待了他们。最后,应客人请求,巴金挥笔写下了几个大字: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巴金,一九九一年八月二十日。
  毛峰和武兆堤是电影《英雄儿女》的编剧,对于有没有“王成”这个人物,他们也最清楚。1992年,武兆堤突然离我们而去,当年的编剧只剩下毛峰一个人了,阳春三月,毛峰在他的寓所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说:“王成在巴金的小说《团圆》中只出现一处,他没有语言,没有形象,他的一切都是我和武兆堤‘编’进去的,因此,王成这个艺术形象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从巴金和毛峰的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王成是众多英雄的集合体,并非特指那一个具体人,各报相继所介绍的王成原型有的可能和王成的事迹相似,有的可能在朝鲜战场上见过巴金采访,有的则可能“脸”像王成,有的可能“嘴”像,总之,王成是众多英雄的高度概括。
文/刘洪安
当我的目光在小转刀里削得溜尖溜尖,开始不大老实地往异性身上乱戳,正赶上红日高照的大旱年头。
影像(银幕、连环画)和文字(小说、诗歌、散文)都对我板着老脸,女人除了头发是一种无污染的性别标志外,所有的曲线都深锁在肥大而又通视不良的外套里。她们是女先进,女队长,女书记,女英雄……而惟独不是女人。横眉竖眼、怒火喷烧是她们的常规武器,偶尔对战友的淡然一笑,也革命得跟蒸馏水一样,透明而没有气味。当我很逻辑地学会归纳后,还有一个不怀好意的发现,铮铮铁骨的女革命们几乎都是单身(寡妇或老处女):柯湘的丈夫连面都没露就惨死在台词里;江水英、言海珍、吴清华等同志压根儿就没有老公,阿庆嫂好不容易有了个阿庆,也在她和胡传魁的一句对白里到上海跑了单帮……于是有关“儿童不宜”的彩色联想统统干枯了。
后来我认识了你——《英雄儿女》里光彩照人的王芳!
我们相遇在队里的场院上。
那天晚上月亮很圆很亮,场院上飘浮着一层乳白色的光,我和小伙伴们闻到了一丝豆面苞米饼子的甜香,盯着两根竹竿吊挂的银幕肚子里咕咕叫得像青蛙——为了和你幽会我们付出了吃不饱的代价。
朝鲜的山洞边开着金达莱。摇曳的青松上挂着军装的碎片。扬声器里隆隆的炮声牵着少年的热血奔跑在烽火硝烟里。你突然悠着两只小辫子款款走上了高地,也走进了我们的梦,尽管机枪还在扫射可我们已听不见了,只听见心跳的突突声,鹅蛋形的脸蛋儿,脸蛋上的酒涡,麻袋似的军装已锁不住杜鹃花的诱惑,那双大眼睛的笑意让我们这些小男人第一次有了害羞的感觉。
我们看见了一个鲜活的女人。
我们看见了一个偶像。
两年以后我骑着老蹬空的自行车,默默地追了十八里山路,直到那个女生隐进海鸥鸣唱的渔村,有一条黑狗扑出来吓出一身冷汗,就是因为她长得太像你了。再两年以后一个吃皇粮的盐工用船接走了那个渔姑,也是缘于我一样的偶像梦。
那天晚上在场院里相遇我耳热心跳,我不敢和你对望,我怕你看出我眼里不光彩的味道就不再向我笑了——可我还是忍不住要睃你。
我痛苦不堪。
在这种折磨中你匆匆走了。
电影散场了。
我们看着放映员扯下白布放倒竹竿,第一次没有了观后感的争吵。谁都不去看谁。月亮还是那么大,心里却空出长长的失落。
为了找回那份失落,我不得不在放学后忍受爸爸的剥削:挖一筐野菜,砍一捆蒿草,趔趔趄趄地挑满一大缸水。勒紧肚皮吃一小碗稀粥——怕赶不上电影开场,怕吃多了爸爸一生气就下了戒严令不准出门。那时粮食金贵。毛主席他老人家号召节约粮食问题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在夜里,饿得睡不着觉咕咚咕咚灌凉水跑肚拉稀两腿打架儿,可还是摇摇晃晃地来到场院抢占地盘。
为了找回那份失落,我一次又一次地追着放映队爬过一座又一座山头越走越远,经常在回家时和伙伴们走散迷了路,一边恐怖着大灰狼妖魔鬼怪的童话哀哀啼哭,一边在坑坑洼洼里摔得鼻青脸肿还拖着哭腔大声唱歌给自己壮胆,回到家里自然免不了一顿胖揍——第二天晚上照样去看你。
为了寻找那份失落,我把通讯员小刘恨得要死。在和你搭伙的角色里,我崇拜王成的英雄气概,也羡慕王东的干部风度,但我最想演的还是那个通讯员。每当他抓住你的手说,王芳同志,我一定要向你哥哥学习,我就像吃了青杏子一样醋,恨不得拿斧头把他的手剁掉剁烂,这个人模狗样的家伙怎么敢去碰你,而且还握了那么长的时间?
最让我扯不平掰不开的还是首长老头,因为你开始写的歌词软绵绵而把你训哭了的时候,一边是老革命打死我也不敢把他怎么样(那时对一切贴有革命标签的东西绝对不能碰的神话已渗透进我的血液里——连想一想都很反动),一边是我梦绕魂牵的姑娘我不忍看她哭泣,我只好让自己泪流满面。
每在曲终人散的场院上,我和伙伴们就有了一个傻傻的渴望:你什么时候能从白布上边走下来?
王芳真要来了咱们怎么办?谁在静默中冒出一句。
我们突然就没了动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就一起去看月亮,恍惚中看到你的手伸过来伸过来,而我手心出汗哆嗦着不知该往哪里放。
黑暗中响起一片粗重的喘息。
掰一块月亮送给你怕你凉着,掰一块太阳送给你又怕你烫着,谁唱的歌儿?
山顶上的月亮升起又落下,场院上的竹竿立起又倒下,王芳,你却再也没有来过。
在这大段的空白里许多女人像模特一样扭着腰枝走上场院,小花,姻脂,小白菜……白萝卜的胳膊红萝卜的腿,花心心的脸蛋红嘟嘟的嘴……她们一个比一个媚,一个比一个靓,可我却没有了认识你时的心情。
王芳,这一晃是二十年还是三十年?你是不是像歌里唱得那样偶尔感觉有些老?你再出现在我面前时,是否还能让我已日渐浑浊的眼睛再度闪亮,以拂去落在你容颜上斑驳岁月的尘土,擦亮当年的魅力?你是否还能让我汗湿的手,不知该礼节性地轻触还是像那个通讯员一样奔放?
我不知道。
我真不知道。
但不管如何,是你在我渴望着色的时候,点燃了一盏遥远而斑斓的灯,伴着我和我们走过那个无雨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