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叶檀:银行业突现最大风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6:29:58
叶檀:银行业突现最大风险
2009-01-13 07:59:16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评论员 叶檀

  自银行业改革以来,最大的风险开始突现。那就是,银行的赢利目标开始让位于稳定经济的目标。在银行业的风险方面,笔者坚定地站在王亚伟等人一边。

    随着宏观经济数据从2008年11月份开始失速下降,银行业陷入进退维谷的地步。一方面必须维持宏观经济稳定,才能维持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银行业逐步走上市场化,对风险的控制越来越严。这两个目标不能兼得,银行业到底应该按哪种规则行事,成为悬在银行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银行业必须为中国经济稳定做贡献,这是毫无疑问的。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政策为银行指明了方面。2008年12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金融30条”),提出了货币投放增长基本目标:以高于GDP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3至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2009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争取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按照相关机构的测算,根据17%的M2增速目标,2009年新增贷款将达到4.8万亿。这样的货币增长额度,已经超出了泡沫阶段的货币增长目标。

    最牵挂银行不良资产的银监会态度有了180度的大转向。1月10日,银监会下发 《关于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通知》明确表示,将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适当突破存贷比的限制。多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这一限制的松动表达了决策层的明确态度:希望银行多贷款以刺激经济。

    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减少企业紧缩状态所必须的。但现在,银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能够配置到高效率的企业,则成为大众关注的重中之重。

    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与风险控制相匹配,银行业无法监管风险,并且银行与民企的合作容易流入行贿受贿陷阱,只能将绝大部分贷款投向政府大项目,追逐所谓的“铁(路)公(路)机(场)”。建设银行2009年新增信贷规模将达到4000~5000亿元人民币,增幅达到13~15%左右,其中一半左右将投向基建领域。此外,建行还与铁道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铁道部及其下属单位以及2008~2010年期间铁道部重点铁路项目,意向性提供3580亿元的综合授信服务。据初步测算,从现在起到明年,中国银行对重大项目贷款投放金额将超过3000亿元。

    贷款投向大国企、大项目就能确保安全吗?恐怕未必。如果此论成立,以前金融机构就不会形成庞大的不良资产,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就不会出炉。现在所说的银行业风险是新的政策性风险,同样无法否认。与宽松货币政策相悖的是,民间的高利贷依然盛行,这说明民企还是很难通过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

    很明显,银行最主要的风险就是资源错配。这些错配形成的呆坏账,是新一轮的政策性坏账,也许并不需要具体的金融机构来承担职责,一次特殊国债或者不良资产剥离就能搞定。即便如此,我们依然无法否定,资源配置的低效与政策强迫下可能形成的不良贷款,是中国银行业未来最大的风险。

    美国银行、李嘉诚基金等抛售中国金融机构的股票,无论有多少理由,核心理由是看空中国金融机构的股份,他们认为中国金融机构将在政策的压力下做出非市场化的选择。而前期的利多如税收红利、上市红利如过眼云烟,一一过去,中国金融机构亟需新的概念如并购、重组等来寻找新的市盈充增长点。

    最近,中金研究报告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将出现先扬后抑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业绩要到3月份才陆续公布,根据以往的经验,年报出台总是先好后坏,我们看到了最好的浦发银行在四季度急速下挫,很难相信其他银行通过宽松政策就能够获得好的收益。

    杠杆化时期已经过去,美国金融机构是借贷杠杆,中国金融机构是市盈率杠杆。让我们祈祷2009年开始宏观经济好转,让一切坏账存在于想像之中。叶檀:银行业突现最大风险
2009-01-13 07:59:16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评论员 叶檀

  自银行业改革以来,最大的风险开始突现。那就是,银行的赢利目标开始让位于稳定经济的目标。在银行业的风险方面,笔者坚定地站在王亚伟等人一边。

    随着宏观经济数据从2008年11月份开始失速下降,银行业陷入进退维谷的地步。一方面必须维持宏观经济稳定,才能维持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银行业逐步走上市场化,对风险的控制越来越严。这两个目标不能兼得,银行业到底应该按哪种规则行事,成为悬在银行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银行业必须为中国经济稳定做贡献,这是毫无疑问的。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政策为银行指明了方面。2008年12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又称“金融30条”),提出了货币投放增长基本目标:以高于GDP增长与物价上涨之和约3至4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作为2009年货币供应总量目标,争取全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按照相关机构的测算,根据17%的M2增速目标,2009年新增贷款将达到4.8万亿。这样的货币增长额度,已经超出了泡沫阶段的货币增长目标。

    最牵挂银行不良资产的银监会态度有了180度的大转向。1月10日,银监会下发 《关于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通知》明确表示,将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适当突破存贷比的限制。多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这一限制的松动表达了决策层的明确态度:希望银行多贷款以刺激经济。

    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减少企业紧缩状态所必须的。但现在,银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能够配置到高效率的企业,则成为大众关注的重中之重。

    由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与风险控制相匹配,银行业无法监管风险,并且银行与民企的合作容易流入行贿受贿陷阱,只能将绝大部分贷款投向政府大项目,追逐所谓的“铁(路)公(路)机(场)”。建设银行2009年新增信贷规模将达到4000~5000亿元人民币,增幅达到13~15%左右,其中一半左右将投向基建领域。此外,建行还与铁道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铁道部及其下属单位以及2008~2010年期间铁道部重点铁路项目,意向性提供3580亿元的综合授信服务。据初步测算,从现在起到明年,中国银行对重大项目贷款投放金额将超过3000亿元。

    贷款投向大国企、大项目就能确保安全吗?恐怕未必。如果此论成立,以前金融机构就不会形成庞大的不良资产,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就不会出炉。现在所说的银行业风险是新的政策性风险,同样无法否认。与宽松货币政策相悖的是,民间的高利贷依然盛行,这说明民企还是很难通过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

    很明显,银行最主要的风险就是资源错配。这些错配形成的呆坏账,是新一轮的政策性坏账,也许并不需要具体的金融机构来承担职责,一次特殊国债或者不良资产剥离就能搞定。即便如此,我们依然无法否定,资源配置的低效与政策强迫下可能形成的不良贷款,是中国银行业未来最大的风险。

    美国银行、李嘉诚基金等抛售中国金融机构的股票,无论有多少理由,核心理由是看空中国金融机构的股份,他们认为中国金融机构将在政策的压力下做出非市场化的选择。而前期的利多如税收红利、上市红利如过眼云烟,一一过去,中国金融机构亟需新的概念如并购、重组等来寻找新的市盈充增长点。

    最近,中金研究报告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将出现先扬后抑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业绩要到3月份才陆续公布,根据以往的经验,年报出台总是先好后坏,我们看到了最好的浦发银行在四季度急速下挫,很难相信其他银行通过宽松政策就能够获得好的收益。

    杠杆化时期已经过去,美国金融机构是借贷杠杆,中国金融机构是市盈率杠杆。让我们祈祷2009年开始宏观经济好转,让一切坏账存在于想像之中。
得了吧,别往政府身上扯,单就银行现在的情况,潜在烂账就已经挺多的,看看建行、工行的前10大贷款行业吧
原帖由 梁大牙 于 2009-1-13 19:41 发表
得了吧,别往政府身上扯,单就银行现在的情况,潜在烂账就已经挺多的,看看建行、工行的前10大贷款行业吧

您理解错了吧。这篇文章的意思并不是指责政府而是指责银行吧?中央政府放松银根的目的就是鼓励银行向缺血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进行投资。但是,股份制以后商业银行的盈利需求以及他们在信贷偏好使得商业银行还是将信贷向他们熟悉和稳定的大项目、政府担保项目、资金充裕的产业放。很大程度上来说,其实也是我国银行业在风险管控能力上的长期欠缺使得他们没有能力控制现在高度缺血的中小企业的金融风险,正是由于这方面的落后与迟缓,使得我们的社会在需要银行业提供这项服务的时候得不到响应。这样的现状造成两方面的问题,一个就是放松银根的效果无法及时准确地向社会传递。第二,则是过度集中地信贷取向,在放贷压力和经济形势不明朗的双重压力下,向某些领域畸形积聚。说的简单点,就是富人有了更多的闲钱,自然会不安生,再加上借贷方的银行有坏账冲销的预期,导致监管、审核的放松,使得某些现在看似“稳定”的“低风险”领域成为新的坏账策源地。最终给未来埋下隐患。但是深入思考一下,可以说,这是中国金融业现状的必然结果。怪谁不怪谁其实没意义。转这篇文章也就是提出一个对未来趋势的预期,供大家讨论。
原帖由 梁大牙 于 2009-1-13 19:41 发表
得了吧,别往政府身上扯,单就银行现在的情况,潜在烂账就已经挺多的,看看建行、工行的前10大贷款行业吧



政府有了你一定很圆满
原帖由 tulipe 于 2009-1-14 01:31 发表

您理解错了吧。这篇文章的意思并不是指责政府而是指责银行吧?中央政府放松银根的目的就是鼓励银行向缺血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进行投资。但是,股份制以后商业银行的盈利需求以及他们在信贷偏好使得商业银行还是将 ...

朋友误会了,完全没有戴帽子的意思,自2003年初持有过4年招商银行,对银行股也曾经有过一些研究:
个人看法,即使没有作者所言政府对银行的行政干预,银行今后这几年的业绩同样会很难看,近几年银行业的高增长和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有着很大关系,我国商业银行并没有经历过经济衰退的考验,风险管理能力还很难确定。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增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各家上市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的贷款平均占到10%左右,个人贷款里面个人住房贷款又占到总额70%以上,在楼市销售量下滑的情况下,房地产商资金链紧张,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面临的风险不言而喻。自2005年以来银行对资产减值损失的提取增幅持续明显低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假如潜在的不良资产风险暴露出来,银行的资产减值损失的提取势必大幅增加,深发展08年业绩大幅下降77%就是明证。


国内银行这几年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大幅增长和实际税负下降,如今股市大幅下跌导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明显减少,而自08年开始实际税负不会再有明显调低可能,在整体经济下滑的影响下,银行业的息差收益下降已经是必然的趋势。个人认为这一轮熊市,银行业将会是重灾区之一...........

至于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我们国家在四大国有银行之外先后设立10几家股份制银行和大大小小的城市商业银行就是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可10几年过去了这个问题涛声依旧,中国银行业业务结构同质化非常严重,缺乏鲜明的经营特色。
原帖由 fleetc 于 2009-1-14 09:21 发表



政府有了你一定很圆满

朋友,如此喜欢上纲上线对于到真理部工作可能有帮助,但对于你的资金帐户可没有一丁点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