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战机称雄未来(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4:10:12

                          X-45A无人战斗机


                         中国AW-4“鲨鱼II”无人机

  在琳琅满目的航空兵器中,“不起眼”的无人飞机似乎难与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等主流航空兵器“平起平坐”,但是,在海湾、科索沃、阿富汗等几次现代战争中,无人机却频频飞入人们的视线,侦察、轰炸可谓得心应手。

  今年11月4日,美国中情局官员接到情报,得知拉登的助理、也门“科尔”号驱逐舰爆炸案主犯、“基地”头目哈里斯,正与几名手下乘坐一辆越野车行驶在也门西北部地区。根  
据线索,美国的一架“捕食者”无人侦察机很快发现了目标,并发射导弹将其击毁。前不久,伊拉克宣布击落了一架美国飞机,但实际上也是一架无人侦察机。如今,无人机之所以能在兵器排行榜上扶摇直上,是因为无人机得天独厚的“无人”优势和打靶、侦察、攻击等“多面手”功能,使其越来越符合“不见面”和“零伤亡”的现代战争理念。

  光荣替身——甘为人梯的无人靶机

  人们最早知道的无人机是以靶机的面孔出现的。作为无人靶机,其作用就是拖带着靶子,在枪林弹雨中穿梭飞行,完成“向我开炮”的任务,或是给雷达搜寻提供目标,训练完毕通过遥控回收,可以重复使用,因此,无人机也有“光荣替身”的美称。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尽管无人靶机“不起眼”,但它的肚子里却包含着许多高科技项目,比如:GPS定位导航系统、航向传感器、高度传感器、垂直陀螺仪、自动驾驶仪,遥测发射机、遥控接收机、发动机控制器、舵机、回收装置以及各种侦察通信设备等等,只有这些高科技技术,才赋予了无人靶机来去自如的功能。

  从飞行速度和高度上讲,世界上的无人靶机采用的是两类发动机,采用螺旋桨活塞式发动机的速度较慢,采用喷气式发动机的速度较快。

  我军十分重视无人靶机的科研发展,早在上世纪的1964年,我军的Ⅰ型无人靶机就开始翱翔蓝天。1971年Ⅱ型靶机开始成批生产,其航速达到了新的层次。从上世纪90年代起,又对Ⅱ型靶机进行了技术改造和更新换代,无论是全数字式的飞行控制系统,还是发动机的可靠性,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下面介绍我军几种有代表性的无人靶机。

  S―70型无人靶机:机长2.55米,翼展2.7米,最大起飞重量60公斤,最大平飞速度70米/秒,最大飞行高度3000米,续航时间大于60分钟,采用火箭助推发射和伞降液压滑撬减震回收。该机采用G PS定位导航技术及先进的测控数据链,能满足高炮和中低空导弹的打靶及雷达捕促目标等训练需要。该机能携带软、硬拖靶,还可以改装携带诱饵、雷达反射器、楞勃透镜、声学和雷达多普靶脱靶量指示器等。

  S―80型无人靶机:该机采和玻璃钢成型工艺,集遥控、遥测、G PS导航、传感、自动控制等多项软、硬技术于一体,性能安全可靠,是海军型舰载靶机。机长2.5米,翼展2.82米,最大起飞重量55公斤,最大平飞速度80米/秒,续航时间大于60分钟,采用火箭助推发射,伞降或水面滑降回收。

  S―100型无人靶机:这是一种高速靶机,采用脉冲喷气式发动机或小型涡轮发动机。机上设备有:G PS定位导航系统、航向传感器、高度传感器、垂直陀螺仪、自动驾驶仪,遥测发射机、遥控接收机、发动机控制器、舵机及回收装置。机长2.5米,翼展2.4米,最大起飞重量52公斤,最大平飞速度100米/秒,最大飞行高度3000米,续航时间20―40分钟。

  空中谍影——无人侦察机

  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动用了多种无人侦察机。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无人侦察机有美国的BQM―147A“敢死蜂”、FQM―151A“短毛猎犬”和“瞄准手”,英国的“不死鸟”,法国的“玛尔特”M KⅡ,加拿大的“哨兵”和以色列的“先锋”等。“先锋”无人侦察机是海湾战争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美国总共有6个“先锋”无人机连参战,总计进行了522架次的飞行任务,它成功地为炮兵与舰炮进行火力校正与战果评估,并负责侦察与监视敌情,协同预警机探测地面目标。装有前视红外探测器与昼夜电视摄像机的“瞄准手”无人机更是成了“明星”,它在60架次、197小时的飞行任务中,引导部队摧毁了伊方6个火箭炮连、120多门大炮、7个弹药库、1个自动化炮兵旅和1个机械化步兵连。

  尝到了无人侦察机的甜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为了获取目标特别是运动目标的实时情报,保证大规模的空袭顺利进行,再次动用了多种无人驾驶侦察机,如“捕食者”、“猎犬”等,为北约部队获取了大量信息。

  美国通用公司研制的“捕食者”无人侦察机,1994年7月首飞,1995年6月投入使用,是一种十分先进的无人侦察机。机上装有光电/红外侦察设备、合成孔径雷达、激光指示器等任务设备。该机活动半径926千米,实用升限7925米,续航时间可达60小时。其飞行过程中通过GPS导航卫星给无人机随时确定位置,同时通过中继通信卫星把侦察设备获取的图像信号实时传回地面控制站,再通过特定的通信卫星将图像信息传给情报中心,地面控制站可把情报中心发来的任务、指令随时下达给无人机,并控制其工作。

  阿富汗战争开始后,由于山多的原因,美军就不得不加强空中侦察,以及时了解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活动情况,为此美国空军派出了“捕食者”、“猎人”和“全球鹰”无人侦察机率先上阵。“捕食者”还露了惊人的一手:一天,“基地”组织的一名重要头目正在一座楼房内秘谈,不料想隔窗有耳,被正在“散步”的“捕食者”的锐利眼睛看个正着,地面控制站的人员将信息传给情报中心,经过比对,确认是“基地”组织的一条“大鱼”,于是美军战争机气势汹汹地扑来,一顿狂轰滥炸,整个大楼立即灰飞烟灭。

  如今,“捕食者”依旧“漫步”在美国为伊拉克设立的“禁飞区”内,密切监视着伊军的动向。但是前不久,“捕食者”被伊军击落了一架,但是美国并不“伤心”,因为那只不过是一些美金而已。在科索沃战争中,据信有几十架无人机被击落,但这并不能动摇北约狂轰滥炸的决心,只不过是北约“破财消灾”的一种安慰。

  今年4月23日,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制造的第6架“全球鹰”无人侦察机来到了第452试飞中队,由于“9·11”事件,“全球鹰”开始提前服役。该机是一种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续航时间大于42小时,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实时图像,对大面积区域进行监视。该机实用升限20500米,活动半径5560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无人机中最大的一种,内装一台涡扇发动机,主要设备有:对地搜索雷达、光电探测系统、红外探测系统、威胁报警系统和雷达干扰箔条投放系统。“全球鹰”可通过卫星数据链把侦察到的图像信息实时传输给地面站,该机能在20000米的高度准确识别停放在地面上的各种飞机、导弹和车辆的类型,故有“大气层人造卫星”之称。

无人战斗机--锋利的“矛”

  为了让无人机变成一把锋利的“矛”,实现“无人战争”的理念,美国在无人战斗机的研制上可谓绞尽脑汁。2001年2月,一架经过改装的“捕食者”试射了一枚“海尔法”导弹,成功地攻击了一辆试验坦克。为了小试身手,2001年11月15日,“捕食者”向塔利班停车场发射了两枚“海尔法”导弹,“基地”组织的第二号人物穆罕默德·阿提夫在这次空袭中毙命。2003年3月8日,美国空军正式成立了第一个“捕食者”无人战斗机中队――第17侦察中队,他们将装备新型的“捕食者”无人战斗机。该机的两个机翼下设有两个固定点,用于安装“海尔法”导弹和多光谱目标系统,据信该机采用喷气发动机为动力,作战高度是目前“捕食者”的两倍。

  在2001年,美国还推出了“飞马”无人机,用于X―47B海军型无人战斗机的低风险验证机。据悉,未来的X―47B在携带900千克载荷执行攻击任务时,作战半径可达2400公里以上,飞行高度12200米。它可以远离基地1450千米自由飞行9小时,自部署距离为6435—8045千米。机上装有探测/地面运动目标指示雷达,探测距离可达96千米。

  今年5月25日,波音公司研制的X―45A无人战斗机的验证机也成功地完成了首飞。该机在14分钟的飞行中,飞行速度超过360千米/小时,飞行高度2280米,武器系统采用内挂设计,机身中线两侧各有一个武器舱,能够根据作战需要携带JDAM和小型精密制导炸弹等。

  美国空军还计划用“全球鹰”无人机改为带武器的无人战斗机,可挂载12枚“洛卡斯”或两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随着无人战斗机研制技术的逐步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战争中,无人战斗机将成为碧海蓝天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空中力量,作为战争中的“冲锋尖兵”,密密麻麻的无人战斗机定会演绎出令人无法想象的战争奇观。
                          X-45A无人战斗机


                         中国AW-4“鲨鱼II”无人机

  在琳琅满目的航空兵器中,“不起眼”的无人飞机似乎难与歼击机、轰炸机、强击机等主流航空兵器“平起平坐”,但是,在海湾、科索沃、阿富汗等几次现代战争中,无人机却频频飞入人们的视线,侦察、轰炸可谓得心应手。

  今年11月4日,美国中情局官员接到情报,得知拉登的助理、也门“科尔”号驱逐舰爆炸案主犯、“基地”头目哈里斯,正与几名手下乘坐一辆越野车行驶在也门西北部地区。根  
据线索,美国的一架“捕食者”无人侦察机很快发现了目标,并发射导弹将其击毁。前不久,伊拉克宣布击落了一架美国飞机,但实际上也是一架无人侦察机。如今,无人机之所以能在兵器排行榜上扶摇直上,是因为无人机得天独厚的“无人”优势和打靶、侦察、攻击等“多面手”功能,使其越来越符合“不见面”和“零伤亡”的现代战争理念。

  光荣替身——甘为人梯的无人靶机

  人们最早知道的无人机是以靶机的面孔出现的。作为无人靶机,其作用就是拖带着靶子,在枪林弹雨中穿梭飞行,完成“向我开炮”的任务,或是给雷达搜寻提供目标,训练完毕通过遥控回收,可以重复使用,因此,无人机也有“光荣替身”的美称。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尽管无人靶机“不起眼”,但它的肚子里却包含着许多高科技项目,比如:GPS定位导航系统、航向传感器、高度传感器、垂直陀螺仪、自动驾驶仪,遥测发射机、遥控接收机、发动机控制器、舵机、回收装置以及各种侦察通信设备等等,只有这些高科技技术,才赋予了无人靶机来去自如的功能。

  从飞行速度和高度上讲,世界上的无人靶机采用的是两类发动机,采用螺旋桨活塞式发动机的速度较慢,采用喷气式发动机的速度较快。

  我军十分重视无人靶机的科研发展,早在上世纪的1964年,我军的Ⅰ型无人靶机就开始翱翔蓝天。1971年Ⅱ型靶机开始成批生产,其航速达到了新的层次。从上世纪90年代起,又对Ⅱ型靶机进行了技术改造和更新换代,无论是全数字式的飞行控制系统,还是发动机的可靠性,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下面介绍我军几种有代表性的无人靶机。

  S―70型无人靶机:机长2.55米,翼展2.7米,最大起飞重量60公斤,最大平飞速度70米/秒,最大飞行高度3000米,续航时间大于60分钟,采用火箭助推发射和伞降液压滑撬减震回收。该机采用G PS定位导航技术及先进的测控数据链,能满足高炮和中低空导弹的打靶及雷达捕促目标等训练需要。该机能携带软、硬拖靶,还可以改装携带诱饵、雷达反射器、楞勃透镜、声学和雷达多普靶脱靶量指示器等。

  S―80型无人靶机:该机采和玻璃钢成型工艺,集遥控、遥测、G PS导航、传感、自动控制等多项软、硬技术于一体,性能安全可靠,是海军型舰载靶机。机长2.5米,翼展2.82米,最大起飞重量55公斤,最大平飞速度80米/秒,续航时间大于60分钟,采用火箭助推发射,伞降或水面滑降回收。

  S―100型无人靶机:这是一种高速靶机,采用脉冲喷气式发动机或小型涡轮发动机。机上设备有:G PS定位导航系统、航向传感器、高度传感器、垂直陀螺仪、自动驾驶仪,遥测发射机、遥控接收机、发动机控制器、舵机及回收装置。机长2.5米,翼展2.4米,最大起飞重量52公斤,最大平飞速度100米/秒,最大飞行高度3000米,续航时间20―40分钟。

  空中谍影——无人侦察机

  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动用了多种无人侦察机。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无人侦察机有美国的BQM―147A“敢死蜂”、FQM―151A“短毛猎犬”和“瞄准手”,英国的“不死鸟”,法国的“玛尔特”M KⅡ,加拿大的“哨兵”和以色列的“先锋”等。“先锋”无人侦察机是海湾战争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美国总共有6个“先锋”无人机连参战,总计进行了522架次的飞行任务,它成功地为炮兵与舰炮进行火力校正与战果评估,并负责侦察与监视敌情,协同预警机探测地面目标。装有前视红外探测器与昼夜电视摄像机的“瞄准手”无人机更是成了“明星”,它在60架次、197小时的飞行任务中,引导部队摧毁了伊方6个火箭炮连、120多门大炮、7个弹药库、1个自动化炮兵旅和1个机械化步兵连。

  尝到了无人侦察机的甜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为了获取目标特别是运动目标的实时情报,保证大规模的空袭顺利进行,再次动用了多种无人驾驶侦察机,如“捕食者”、“猎犬”等,为北约部队获取了大量信息。

  美国通用公司研制的“捕食者”无人侦察机,1994年7月首飞,1995年6月投入使用,是一种十分先进的无人侦察机。机上装有光电/红外侦察设备、合成孔径雷达、激光指示器等任务设备。该机活动半径926千米,实用升限7925米,续航时间可达60小时。其飞行过程中通过GPS导航卫星给无人机随时确定位置,同时通过中继通信卫星把侦察设备获取的图像信号实时传回地面控制站,再通过特定的通信卫星将图像信息传给情报中心,地面控制站可把情报中心发来的任务、指令随时下达给无人机,并控制其工作。

  阿富汗战争开始后,由于山多的原因,美军就不得不加强空中侦察,以及时了解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的活动情况,为此美国空军派出了“捕食者”、“猎人”和“全球鹰”无人侦察机率先上阵。“捕食者”还露了惊人的一手:一天,“基地”组织的一名重要头目正在一座楼房内秘谈,不料想隔窗有耳,被正在“散步”的“捕食者”的锐利眼睛看个正着,地面控制站的人员将信息传给情报中心,经过比对,确认是“基地”组织的一条“大鱼”,于是美军战争机气势汹汹地扑来,一顿狂轰滥炸,整个大楼立即灰飞烟灭。

  如今,“捕食者”依旧“漫步”在美国为伊拉克设立的“禁飞区”内,密切监视着伊军的动向。但是前不久,“捕食者”被伊军击落了一架,但是美国并不“伤心”,因为那只不过是一些美金而已。在科索沃战争中,据信有几十架无人机被击落,但这并不能动摇北约狂轰滥炸的决心,只不过是北约“破财消灾”的一种安慰。

  今年4月23日,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制造的第6架“全球鹰”无人侦察机来到了第452试飞中队,由于“9·11”事件,“全球鹰”开始提前服役。该机是一种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续航时间大于42小时,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实时图像,对大面积区域进行监视。该机实用升限20500米,活动半径5560千米,是目前世界上无人机中最大的一种,内装一台涡扇发动机,主要设备有:对地搜索雷达、光电探测系统、红外探测系统、威胁报警系统和雷达干扰箔条投放系统。“全球鹰”可通过卫星数据链把侦察到的图像信息实时传输给地面站,该机能在20000米的高度准确识别停放在地面上的各种飞机、导弹和车辆的类型,故有“大气层人造卫星”之称。

无人战斗机--锋利的“矛”

  为了让无人机变成一把锋利的“矛”,实现“无人战争”的理念,美国在无人战斗机的研制上可谓绞尽脑汁。2001年2月,一架经过改装的“捕食者”试射了一枚“海尔法”导弹,成功地攻击了一辆试验坦克。为了小试身手,2001年11月15日,“捕食者”向塔利班停车场发射了两枚“海尔法”导弹,“基地”组织的第二号人物穆罕默德·阿提夫在这次空袭中毙命。2003年3月8日,美国空军正式成立了第一个“捕食者”无人战斗机中队――第17侦察中队,他们将装备新型的“捕食者”无人战斗机。该机的两个机翼下设有两个固定点,用于安装“海尔法”导弹和多光谱目标系统,据信该机采用喷气发动机为动力,作战高度是目前“捕食者”的两倍。

  在2001年,美国还推出了“飞马”无人机,用于X―47B海军型无人战斗机的低风险验证机。据悉,未来的X―47B在携带900千克载荷执行攻击任务时,作战半径可达2400公里以上,飞行高度12200米。它可以远离基地1450千米自由飞行9小时,自部署距离为6435—8045千米。机上装有探测/地面运动目标指示雷达,探测距离可达96千米。

  今年5月25日,波音公司研制的X―45A无人战斗机的验证机也成功地完成了首飞。该机在14分钟的飞行中,飞行速度超过360千米/小时,飞行高度2280米,武器系统采用内挂设计,机身中线两侧各有一个武器舱,能够根据作战需要携带JDAM和小型精密制导炸弹等。

  美国空军还计划用“全球鹰”无人机改为带武器的无人战斗机,可挂载12枚“洛卡斯”或两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随着无人战斗机研制技术的逐步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战争中,无人战斗机将成为碧海蓝天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空中力量,作为战争中的“冲锋尖兵”,密密麻麻的无人战斗机定会演绎出令人无法想象的战争奇观。
X-45A惊世:无人机投弹了
这该是世界航空史上令人惊诧的一天。2004年4月18日,在美国加州中国湖的海军空中作战中心武器分部靶场,隨着指挥员“目标确认”、“准备发射”、“ 同意投弹”这3个控制指令的发出,X-45A无人战斗机自主开启武器舱门,在靶场上空投放了一颗重113公斤的惰性的GPS制导小型炸弹,并准确击中目标。X-45A无人战斗机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无人机投弹试验,由此揭开了无人机空投炸弹史的首页。无人机直接投入攻击作战的日子不远了!
  近10多年来,美国一直在为开发能减少人员伤亡的武器而努力,无人机便是这种努力的典型成果。但已装备美军的无人机只能承担监视和侦察任务,投入战斗的战机还都是有人驾驶飞机和武装直升机。面对战场上机毁人亡的惨剧,美军上层决定开发能执行攻击任务的无人机。

  1997年,美空军研制X-45A无人战斗机计划启动。波音公司具体实施。阿富汗战争后,X-45A研制步伐加快。美空军对其战斗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加大了投资,并逐年递增。2003年研制费用达5800万美元,比2002年增加了两倍。

  美空军发展X-45A无人战斗机计划是“三步走”。第一步,通过开发几个批次 X-45A无人战斗机摸索积累经验,第10批次的X-45A要能携帶12枚小直径精确制导炸弹,具有对敌方防空体系进行压制和攻击的基本能力。第二步,要使X-45A像F -4G“野鼬鼠”全天候战斗机一样,加装新的雷达和火控系统,能在战场上隨时探测新的雷达威胁,对新发现目标实施主动攻击。第三步,X-45A改装使用高能激光和微波等定向能武器。美空军计划在2008年前装备14架具有基本攻击能力的X-45 A无人战斗机,预计2020年前装备60架。

  X-45A将成为美空军先期打击力量,承担原由巡航导弹和隐形战斗轰炸机突击敌防空设施的任务,这能节省费用,获得更高的战爭效益。它也非常适合执行诸如压制敌方防空力量和精确对地攻击之类的高危险性任务。X-45A可在敌防空域长时间滞留。敌为确保雷达生存,在突袭高峰期会关机并采取间断开机战术。X-45 A可在敌雷达一旦开机时将其击毁。它攻击敌雷达几率高。它能做各种高难度动作,不易被防空火力击中,即使击中了也无人员伤亡。

  X-45A可携带1.5吨重的武器,包括AGM-88反辐射导弹、GBU-29/30“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它的设计飞行高度可达2.6万米,航程1200公里。试验投弹的X-45A 飞行高度达1.0668万米,平飞航速771公里/小时。波音公司还正在研制一种X-45 A的发展型X-45C。X-45C尺寸更大,可携载更多弹药。它装置功率更大的发动机,还有优良的隐形性能。X-45C预计2006年首飞。


     苍鹭无人机在亚洲航展飞行演示(图)
       英国《防务新闻》报道,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的Malat分公司正在新加坡举行的2004年亚洲航宇展览会上演示它的"苍鹭/鹰"中空、长航时无人机。

    "苍鹭/鹰"无人机在展会上进行空中演示是战略无人机首次作为航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苍鹭/鹰"无人机将携带一套电子-光学有效载荷系统和海上巡逻雷达。

    IAI公司正在2004年亚洲航展会上演示的"苍鹭/鹰"无人机,是同欧洲航空防务与空间公司(EADS)合作的产品。该无人机系统是两家公司开发的技术和成熟系统的融合。它把IAI公司Malat分公司在无人机设计、制造和综合方面的丰富经验同EADS公司在电子情报系统方面已证实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

    "苍鹭/鹰"无人机是中空、长航时型无人机,飞行距离1000千米以上,飞行高度25000英尺(7620米),续航时间超过24小时。该无人机所具有的性能使其能纵深突防到广阔的区域,并能向所有作战梯队发出实时情报。"苍鹭/鹰"无人机系统的特点是自动起降、综合任务计划和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它能携带各种有效载荷
台自行研制的“天隼二型”无人机系统获突破
由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自力研发的“天隼二型”(Kestrel Ⅱ)UAV取得突破性进展。采取气帑式弹射设计的新“天隼”,日前成功完成弹射车起降试飞,不但大幅提升系统机动能力;亦降低了滑行道取得不易等环境因素对飞机起降的影响,是相关技术领域的一大突破。
  
  据报道,最新研改完成的“天隼二型”无人飞机系统,主要装备包括机身、地面导控站,以及相关弹射、支援装备,均可装载于三部厢型车中快速运送、机动部署,其导控距离长达150公里;且拥有不易为红外线/雷达导向导弹锁定的特性,战场存活度极高。
  
  简氏年鉴提供的性能诸元指,天隼二型机长四公尺,翼展五公尺,承载酬载可达30公斤,滞空时间四至八小时,平均巡航速度为七十节。该型机平时除佩挂一个环架式彩色CCD摄影机,作为战场监控、目标定位及追踪用途;也可搭配红外线/可见光双感测器光电酬载,执行夜晚侦照等任务。

                    国防科大研制的“蜂王”无人机首次公开亮相

日前,在国防科技大学召开的科技成果发布会上,该校研制的“蜂王”无人机首次公开亮相,从而揭开了无人机的神秘面纱,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记者在现场看到,其中一架型号为“蜂王———100”的无人机,机长和翼展都只有2米多,看上去像一只大蜜蜂。这种无人机的飞行升限5000米,时速90-1 50公里,可携带5—8公斤有效载荷。它装备有组合导航和电视摄像机,飞行中可把图像实时传输到地面。

  据有关专家介绍,无人机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自从1913年世界第一台自动驾驶仪问世以来,无人机发展受到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目前无人机已发展到300多种型号,世界市场上销售的无人机就有40多种。美国是研究无人机最早的国家之一,无论从技术水平还是无人机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之首,其无人机研究公司就达60多家。美国也是最早将无人机用于战场的国家之一,早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就使用了无人侦察机,在朝鲜和越南战争中还使用了无人攻击机和无人电子干扰机。

  无人机又称为空中机器人,在军事上,它可作为空中侦察平台和武器平台,通过携带不同的设备,执行侦察监视、对地攻击、电子干扰、通信中继、目标定位、攻击损伤有效评估等任务。如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为了在茫茫沙海中找到伊拉克隐藏的“飞毛腿”导弹发射器,又避免人员伤亡,便大量地使用无人机执行空中侦察任务,在整个海湾战争期间,无人机是美军出动最多的机种,美军共部署了6个无人机连,共出动了522架次,飞行时间达1640小时,也就是说,平均每天都有一架无人机在海湾上空飞行。美军使用的这种“先锋”无人机是由美国与以色列共同研制的,其飞行高度为4575米,时速达185公里,续航时间为7小时。为了摧毁伊军在沿海修筑的坚固工事,美军的无人机从近海战舰甲板上起飞,用红外侦察仪拍摄地面目标图像并传送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据此命令战舰发射舰炮开始攻击,这时无人机又不断为舰炮进行校射。连续3天就将伊军的炮兵阵地、雷达网、指挥主枢纽彻底摧毁。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军的无人机还多次完成了目标搜索、战场警戒、海上拦截和海军火炮支援等任务,成了美陆军部队的开路先锋。除美国外,英、法、加拿大也都在海湾战争中出动了无人机,法国总统还为无人机操作人员颁发了十字勋章。

  此外,无人机在民用方面也大有可为,它可应用于场区监控、气象探测、公路巡视、勘探测绘、水灾监视、电力线路查巡、森林火灾防救等。由此可以看出,无人机无论在军事还在民用方面都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Orka 1200无人机计划


据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2003年12月综合报道:Orka 1200是EADS公司的新型23英尺(7米)长、垂直起降(VTOL)无人直升机。它是为在海军小型舰船甲板上起降使用而设计的。EADS公司选择了比它的一些竞争对手更小的系统,特别是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的"火力侦察兵"无人机,以扩大能容纳该无人机系统的舰船数量。Orka 1200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舰队。

Orka 1200是用来替换Seamos概念,因为该概念在较小型海军舰船上使用太大,德国国防部也认为它太复杂且不经济。

为了更好地用于德国新级别的、较小轻型巡洋舰规模的海军舰船,所以新型Orka无人机的规模大约为1200~1300千克,其重量大约是Seamos无人机的一半。这种新型无人机计划完全综合到舰船上,具有自动起飞和着陆系统,该系统正在开发中。

EADS公司官员称,该无人机必须具有一种令人感兴趣的防区外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这包括红外、光电和海上监视合成孔径雷达传感器。虽然EADS公司没有透露更多的消息,但欧洲的其他一些公司已知其正在积极研制类似于导弹的、装有动力装置的小型无人机。这种小型无人机装有模块化传感器有效载荷和子弹药,可空中发射。这些有效载荷将使无人机执行近距侦察目标时而不会危及该机。

Orka无人机具有7.2英尺(2.2米)直径的主旋翼和涵道尾桨。该系统基于法国的Guimbal直升机公司制造的旋翼机。有效载荷能力大约400磅(182千克),续航时间可达到8小时。工程师们还正在确定该无人直升机是否能装备卫星通信,或者说旋翼是否能中断这种连接。负责监督该无人机业务的EADS公司副总裁看到,Orka 1200级无人机的市场为500~1000架,主要在欧洲和亚洲
                        无人机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运用及其发展趋势
        不久前结束的伊拉克战争,是本世纪发生的一场大规模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包括空军的“全球鹰”和“捕食者”,海军陆战队的“龙眼”和“先锋”,陆军的“猎犬”、“指针”和“影子200”等十几种现代无人机,其数量之多,使用之频繁超过了阿富汗战争的3倍,为美军作战史上所罕见。无人机在伊拉克战争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引起了各国军方人士的普遍关注。
                                 一、无人机在伊拉克战争中的运用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凭借其拥有的强大技术优势,自始至终掌握着制空权和制电磁权,致使伊拉克空军的作战飞机不能升空作战,地面防空雷达不敢开机,伊拉克防空部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为无人机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现其能力的广阔舞台。
(一)用于侦察与监视。无人机续航时间长,体积小,飞行高度相对较高,不易被敌方发现与攻击,可对战场进行有效的长时间、实时侦察与监控,以获取绝对的信息优势。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对无人机的使用主要还是执行侦察与监视任务,使战场变得单向透明。如“指针”近距离手提无人机,主要用于近距离侦察和目标捕获。“猎犬”短程长航时无人机,主要用于执行大范围的昼夜监视和侦察任务。“全球鹰”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因装备了先进的侦察探测设备,能穿云透雾,在夜间和阴雨天气照常执行任务,对远距离目标实施连续不断、不分昼夜和天气的动态监视。  
(二)用作目标指示平台。美军利用无人机在空中与有人作战飞机进行实时数据传输,缩短传感器与射手杀伤链周期,作为对敏感目标瞄准的辅助手段。美军首次使用“全球鹰”高空长航时无人机作为情报、监视和侦察平台与有人作战飞机联合作战,为F/A-18C战斗机传递数据,攻击伊拉克导弹系统,取得了显著战果。
(三)实施精确打击。美军使用无人机对伊军机动部队和移动目标,特别是对“飞毛腿”之类的导弹目标进行实时跟踪,为精确打击武器提供情报支持。美军的“捕食者”中空长航时无人机还携带“海尔法”反坦克导弹,对伊军的自行高炮实施了精确打击。此外,美军还发射反辐射无人机在伊军地面雷达上空巡航待机,一旦伊军地面雷达开机即可实施自杀式攻击。
(四)用于战场毁伤评估。美军在战争中利用无人机实施作战信息反馈,对目标的毁伤进行高分辨率评估,及时的信息反馈有力地支持了作战部队对目标的再次打击。如“影子200”小型战术无人机和“猎犬”短程长航时无人机都曾用于遂行战场毁伤评估任务。
(五)充当诱饵机。美军在战争中利用无人机诱使伊军雷达及其它电子设备开机,获取有关电子信息;或模拟显示假目标,引诱伊军防空部队开火,使其暴露目标,有人作战飞机紧随其后对这些目标实施重点精确打击,使伊军防空体系遭受重创。
二、美军重视发展无人机的主要原因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迅速发展,军用无人机得到了空前的开发和运用。美军重视发展无人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无人机已成为能够遂行多种作战任务的全新高技术武器平台。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现代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和作战性能的提高,特别是一些配备有高技术装备的智能型无人机的问世和应用,已经可以执行部分空中格斗、对地攻击等过去有人作战飞机才能完成的作战任务。如美军的“捕食者”无人机,可以携带“海尔法”反坦克导弹,具备了相当的对地攻击能力,这次伊拉克战争中以及阿富汗战场的几个成功战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二)与有人作战飞机相比,无人机具有成本低、效费比高的巨大优势。无人机设计构造简单、尺寸小、重量轻、使用方便、易于操作和维护,其研制费用、生产成本和维修保障费用与有人飞机相比要低得多,一般认为无人机的造价只相当于有人机的十分之一或更少,并且还可节省大量的人员培训费用。例如美军最先进的“全球鹰”和“暗星”无人侦察机,其研制费用均不超过2亿美元。此外,无人机在作战使用中不存在人员伤亡的危险,非常符合美军极力推崇的战争“零伤亡”原则。
(三)无人机具有受气候条件限制少,昼夜可用的特点。海湾地区多风沙,气候条件恶劣多变。无人机即使在较恶劣的气象条件下,也能非常有效地突入危险地区上空长时间实施监视与侦察,以获取各种情报信息,并能实时传输目标图像。美军在作战中十分强调和依赖情报信息能力,只有获取情报信息,夺取情报信息优势,才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无人机正是能够满足美军这一需求的有效手段。
三、无人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无人机在近年来几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各国军方人士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通过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实战,美军方已经充分认识到发展无人机技术对提高美国军事实力的重要意义。随着无人机在战场上的广泛应用,无人机技术将不断成熟和发展。未来无人机发展趋势主要是:  
(一)向隐形、微型方向发展。为了面对不断增强的地面防空火力的威胁,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目前无人机正在向隐形化方向发展,许多先进的隐形技术被利用到新型无人机的研制发展上来。2002年,美国波音公司在秘密研制10年之后,推出了新型隐形无人机“猎鸟”。该机具有极低的雷达反射截面,全新的隐形外观,优秀的隐形特性,达到了隐形的目的。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与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正在联合研制一种被称为“传感器飞机”的空中无人隐形侦察系统。该机航程3,150~5,560公里,载荷1,820公斤,巡航高度19,800米,巡航时间48小时,装备各种机载传感器系统,包括光电、红外和激光成像系统集成的低、高频雷达,预计将于2015年至2020年期间投入使用。
(二)向高空、长航时方向发展。续航时间短、飞行高度低的无人机,因侦察监视面积小,不能连续获取信息,往往会造成情报“盲区”,已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因此,高空、长航时是未来无人机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高空长航时“全球鹰”无人机,其续航时间在42小时以上,最大飞行高度20,000米,最大飞行距离26,000公里,巡航速度635公里/小时,可从美国本土飞往全球任何地区进行战略和战役侦察。美国国防部先进项目局已与波音公司签订了无人机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开发合同,新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能使无人机在空中连续飞行数周,而不是现在的数十小时。
(三)向武器化方向发展。随着无人机技术和机载遥感技术,特别是精确制导武器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已成为精确制导武器的理想平台。对于主要用于侦察的无人机,出现了一种不同程度武器化的趋势,武器化已成为无人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认为,无人作战飞机的出现将是战术性空中力量的一场革命。目前,世界各国都把研制无人战斗机作为发展重点,美国更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专家预测,在未来10年内美国纵深攻击战术飞机的三分之一将是无人机。2002年5月,美国波音公司成功进行了X-45A无人战斗机验证机的首次试飞。该机将采用武器内挂设计,机身中线两侧各有一个武器舱,可根据作战需要挂载“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和其它小型精确制导武器,预计2005年前后装备美国空军。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正在研制2010年之后的无人作战飞机——“空间作战飞行器”(SOV)和“未来攻击飞行器”(FSV)等。“未来攻击飞行器”有望于2020至2025年间取代美国空军现役的战略轰炸机。
随着世界各国对发展无人机重视程度的增加,以及研制投入的加大,军用无人机的发展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其未来应用领域会进一步扩大,装备数量越来越多,技术发展空前提高。
隐身技术在无人机上的应用
                                              季斌南

    开始隐身技术是当前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尖端科学技术。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先进国家竞
相发展这种技术,并把它应用于军事领域,特别是军事航空领域:已研制或正在研制各种隐 身飞机与隐身无人机,有些已装备部队,大大增强了航空装备力量和空中作战能力。

    开始“隐身”这一术语对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人们早就从古典神话小说中熟知“隐身
法”、“隐形人”之类的故事。这些神话故事从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人。当然,在现实生
活中并不存在这样虚幻的事例。但是,隐身技术与神话小说中所谓的“隐身法”有本质的区
别:它不是神话,而是一种综合运用电磁学、光学、声学、材料学等科学理论和技术成果的 科学技术。从广义上说,隐身技术是一种研究如何减小目标的可探测性,使目标不易被探测 器发现的技术。因此,从这个含义上说,隐身技术是人们在长期的探测和反探测斗争中,不 断探索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反探测技术。

    开始早期的隐身术——伪装术

    开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人们探测目标靠的是眼睛和可见光设备。探测能力依赖于
目标的尺寸、色彩、光泽及其背景的对比度。伪装术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一种反目视探测技
术,也可说是早期最简单的隐身术。伪装术有天然伪装和人为伪装两种:天然伪装主要利用 地形、地物、气象等自然条件进行伪装;人工伪装主要用迷彩、烟幕、灯火、音响等设置遮 障,构筑假目标、假工事、假阵地等进行伪装。

    开始以军用航空来说,人们为了减小飞机的可探测性,在飞机上使用迷彩涂料,即在漆
料中调以颜料,用色彩和表面花纹,使飞机反射光线的强度和色彩与背景相同。例如,为了 不使地面的敌人仰视看清飞机,在飞机底部涂成较淡的蓝灰色,且无光泽,使飞机与天空背 景的色彩、光泽相近。

    为了使上方敌机俯视看不清下方飞机,在飞机的上表面涂上灰绿和灰棕色斑点,使飞机
与地面背景的色彩、光泽相近。飞机的不同部分可能形成对比,增加了被探测的可能性。为 了抵消它,涂料颜色可以变化,使暗的地方变成浅色。实际上伪装术在自然界也常可见到, 例如活动在冰天雪地中全身白毛的北极熊;爬伏在树上形似嫩枝的杆状昆虫;游动在草丛中 的青蛇;随时改变保护色的变色龙;飞舞在花圃中的彩蝶等。不过,这些都是出自动物本能 的伪装术。

    开始隐身技术的工作原理与功能
    开始19世纪发明的雷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次用于军事。雷达是一种利用无线电
波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的装置。其简单工作原理是:由雷达发射装置发出无线电波束(脉 冲无线电波束和连续无线电波束);碰到目标后,其中的一小部分波束就反射到雷达接收装 置,由此来测定目标的距离、方位和高度等参数。雷达的问世,使人类的探测技术和能力跨 上了新的台阶;同时,也向反探测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人们为了提高目标反雷达探测的能 力,不懈地奋斗了几十年,终于探索到一条新的隐身途径。与早期的隐身术——伪装术相 比,今天的隐身技术已起了根本变化,有了质的飞跃。下面从反雷达探测和反红外(热)探 测两个方面简单介绍隐身技术的一些工作原理与隐身功能。

    开始一、反雷达探测

    开始隐身技术的一项主要工作是提高反雷达探测的能力,也就是提高目标在雷达探测下
的隐身性能,通常用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表示。所谓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是指:目 标被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射中时,其反射电磁波能量的程度。雷达散射截面的大小,反映了目 标反射电磁波能量的强弱;其越小,雷达就越不易探测到目标。在无人机上,常从以下几方 面来减小RCS:

    开始1.采用复合材料

    开始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碰到金属材料(如铝合金蒙皮)时,由于其是电导体,在金属材
料中易感应生成相同频率的电磁流。电磁流的流动,会建立起电磁场,向雷达二次辐射能
量。复合材料是由一些非金属材料(如碳)

    和绝缘材料(如环氧树脂)组成,其导电率要比金属材料低得多。因此,当雷达发射的
电磁波碰到复合材料时,难以感应生成电磁流和建立起电磁场,所以向雷达二次辐射能量要 少得多。

    开始无人机的尺寸要比有人飞机小得多;大多数无人机的最大尺寸在5米以下。因此,
在其机体上,部分或大部分使用复合材料比有人飞机要容易实现。

    开始基于上述两点原因,采用复合材料就成了无人机最普遍使用的隐身措施。无人机上
采用的复合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加强合成树脂、石墨与环氧树脂、以芳纶纤维为基础的凯 芙拉、雷达吸波材料。

    开始雷达吸波材料是一种多层结构形成的材料。它至少有三层:最外层是透波层;中间
层(蜂窝芯或泡沫芯)是电磁波损耗层;最内层是基板,具有反射抵消雷达波的特性。当雷 达能量辐射到此材料结构上时,就会被大量吸收和抵消掉。无人机常用的吸波结构材料有:
聚氨基甲酸酯泡沫芯和芳纶-环氧树脂蒙皮;聚苯乙烯泡沫芯和胶合板(尼龙)蒙皮或碳纤 维蒙皮;Nomax蜂窝芯和芳纶蒙皮;玻璃纤维蜂窝芯和石墨复合蒙皮。
                开始2.避免使用大而平的垂直面
    开始当雷达的无线电波射入两个互相垂直面中的任一个面时,由于无线电波的“镜面反
射”效应,就会形成二次“反弹”,最后以与入射波束相同的方向反射波束到雷达(图
一)。无人机的立尾与水平尾翼、机翼上的垂直安定面、机翼下挂架、翼身连接处等都会形 成强烈的雷达反射区域。为减小RCS,在无人机上采用内倾的双立尾、翼端(或翼上)安定 面、机身侧边等构型。

    开始3.采用光洁平滑的外形

    开始无人机在雷达探测下,其蒙皮上生成电磁流。当这些电磁流流动到不连续处时,就
被“耗散”或者辐射电磁能,而其中一部分电磁能就会射回雷达。因此,无人机形状轮廓等
剧变状况,或是尖削的翼后缘与翼尖、操纵面以及机体连接处等的不连续性,都会使其成为 雷达能量的良好散射体当不连续处垂直于雷达波束时,这种效应最强,参看图二。

    开始基于上述原因,无人机在外形上采用:机翼、机身、尾翼和短舱连接处光滑地过
渡,或机翼与机身高度融合的构型。机翼为下单翼时,采用平整的翼身组合下侧面;平滑的 曲面外形;后掠的机翼后缘和尾翼后缘。

    开始4.注意凹状结构的隐身
    开始凹状结构具有角反射器的特性。角反射器是由3个互成90度的表面角连接而成。
当雷达的无线电波射入这3个表面中的任一表面时,可能形成三次“反弹”,从而在宽的视
界角范围内返回强的电磁波能量到雷达。发动机进气道、尾喷管、排气口等都可看作凹状结 构,具有较大的雷达信号特征(对发动机尾喷管来说还有红外辐射特征)。因此对这类凹状 结构应采取隐身措施。一般采用的隐身方法有:

    开始遮蔽法始这种方法是利用机体的某一部分遮避发动机的进气道或尾喷口,以减小雷
达探测的视角范围。例如,将发动机装在机身背上,由机身挡住发动机进气道和尾喷口,以 免上视雷达探测;把发动机装于机身中,发动机进气口设在机身顶上或机翼上方的机身两 侧,由机身或机翼挡住进气口,以免上视雷达探测。

    开始进气道上装屏蔽罩始例如,在进气口上装金属丝网屏避罩,可抑制长波雷达探测。

    开始进气道上采用高吸收率综合保护层结构。
    开始二、反红外(热)探测
    开始隐身技术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提高反红外(热)探测的能力,也就是减小目标的红
外(热)信号特征。发动机的尾喷管或排气口是红外探测器的主要红外(热)源。因此,减 小无人机的红外(热)信号特征,主要是要减小发动机尾喷管或排气口的红外(热)辐射, 有以下几种方法:

    开始1.延长发动机尾喷管并采用热保护层。

    开始2.遮蔽法:

    如用机身或发动机短舱遮蔽红外辐射;由发动机尾喷口两侧的垂直安定面遮蔽红外辐
射;由发动机排气口周围的环形罩遮蔽红外辐射。

    开始3.使发动机的废气按选定的方向排出,如向上排出废气。
    开始4.冲散发动机废气,如用旋翼冲散废气。

    开始隐身无人机实例简介
    开始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把隐身技术用于无人机的国家。早在1960年初,美国就在Q-2
无人机上,部分地采用了隐身技术,其隐身特征是:用金属丝网罩住发动机进气道;在机身 两侧贴敷雷达吸波材料覆盖层;机头涂不导电的油漆。自此以后,便有越来越多的无人机采 用隐身技术。除美国之外其他一些国家也开始研制生产这类无人机。根据隐身要求、方法和 程度的不同,无人机隐身可以分为部分隐身和全面隐身两种:

    开始一、全面隐身(或隐身程度高)的无人机:

    开始1.蒂尔Ⅲ-“暗星”

    美国1995年推出的最新隐身无人机,现还在研制试验中。该机的隐身特征是:无尾式
翼身融合体构型;机体用复合材料制造;用全胶接方式连接;涡轮风扇发动机装在机身内, 其进气口在机头上方;机体下涂黑色涂料。

    开始2.D-21/GTD-21B(图三)

    美国60年代中后期开始生产、改进的高空超音速无人侦察机。其隐身特征是:翼身融
合体构型;冲压发动机装在机身中,有延长的尾喷管;机体中大量采用复合材料;于机翼和 机身中部上下表面,大面积敷设雷达吸波材料覆盖层。

    开始3.“苍鹰”(YMQM-105)

    美国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后经10多年改进研制的小型战术无人机。此机隐身特征
为:无尾式翼身融合体构型;机体用复合材料制造;活塞式发动机的废气向上排出;木质推 进式螺旋桨的周围有环形罩。

    开始4.262型(图四)

    美国1977年生产的小型战术无人机。该机的隐身特征是:光滑的三角形飞翼式机体;
涵道式螺旋桨,其后两侧有内倾的安定面;机体以复合材料为主制成。

    开始二、部分隐身的无人机
    开始1.154型(AQM-91A)

    美国6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制的高空无人侦察机(图五),其隐身特征为:涡喷发动机
装在机身背部发动机舱内;两个立尾向里倾斜,机身两侧面向里倾斜;机身底部平坦,翼身 组合的下侧面平整;大展弦比机翼大部分蒙皮用塑料制成。
                开始2.YQM-98

    A(图六)美国70年代初期研制的长航时无人机,其隐身特征:涡扇发动机装在机背发
动机舱中;平坦的机身底部和平整的翼身组合下侧面;机身两侧内倾;机翼大部分用复合材 料。
    开始3.“稳眼”Mk4(图七)
    英国80年代中期研制的小型无人侦察机,其隐身特征:机身横截面呈近似三角形,底
边平宽,两侧向里倾斜,平整的翼身组合下侧面;水平尾翼上的两个立尾向里倾斜;活塞发 动机进气道设在机翼上方的机身两侧;机身采用玻璃钢蜂窝结构,机翼与尾翼由泡沫塑料芯 和非金属蒙皮制成。

    开始4.CL-227“哨兵”

    加拿大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于80年代后期研制成功的旋翼式无人机。该机的隐身特
征是:外形象“花生”,表面光滑,曲率变化平缓;机体用复合材料和雷达吸波材料制造;
两个共轴反向旋翼用芳纶制造;上机身内装涡轮轴发动机,中机身上装两个旋翼,其旋转时 的下洗气流可将发动机的废气冲淡。

    开始隐身技术发展迅猛,今天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明天可能因为反隐身技术的抗击会被
淘汰;但一种新的隐身方法和技术就会应运而生。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无人机的隐身水平 会随着隐身技术的不断提高,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加紧研制无人战斗机
读得眼都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