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最近YY的东西:变射频塑料壳埋头弹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1:53:29
三弹膛转轮,左边进弹,旋转对准击发,右边前推抛壳。

导气早,自动机行程短,射击循环时间短,理论射速高,可以实现高速2发点射。

通过类似AN-94整体浮动实现变射频。

50发螺旋弹筒供弹。三弹膛转轮,左边进弹,旋转对准击发,右边前推抛壳。

导气早,自动机行程短,射击循环时间短,理论射速高,可以实现高速2发点射。

通过类似AN-94整体浮动实现变射频。

50发螺旋弹筒供弹。
结构有点复杂……
结构比AN-94简单,更比G11简单。
有没有发射时的整个过程图呀。
俺还没有学习如何画动画。

简单解释一下发射过程:

1、向后拉拉机柄,推弹推杆推一发子弹向后进入弹膛,同时自动机压倒击锤;放开拉机柄,推弹推杆推动弹膛旋转120°弹膛对准枪管,准备击发。
2、击发后,高温燃气进入导气管推动自动机后坐,同时推动一发子弹进入弹膛;自动机复进时弹膛旋转120°,新弹所在弹膛与枪管对准,已经击发后的弹膛转到右边位置;自动机继续复进,位于右边的抛壳推杆继续前进将右边弹膛中的弹壳向前抛出。

高速点射时自然能够带一发子弹后坐并实现供弹过程。
卡弹可能性或很高啊。
]]
或许,其实有许多东西需要细化,俺没有继续下去。
我以前参考G11和科里卡,用铅笔画过与最后一张类似的布置图,
有个问题,科里卡的50发9mm弹筒比这粗短,野牛和国产滚筒比这细长
按图中这个弹筒的长度和直径,装50发的话,子弹的大小要与9mm弹差不多(10X30MM),否则可能装不下
参考阿雷斯的5mm塑料埋头弹,直径9.5mm,长45mm,直径与9mm弹差不多,长度超一半,用科里卡的18cm长弹筒延长,大概要27cm,长度可放下,但直径好象比图中的要大一圈
俺设想的枪弹长度是45mm,直径是按照12mm考虑的。

弹筒直径,每圈10发弹的话,弹与弹紧密靠拢时弹筒内径是12*10/3+12=52,靠拢到弹筒壁厚和间隙,两边分别加了2mm厚度,算是56mm。
实际上弹的直径俺是朝大了估的,估计有可能11mm左右可能就可以满足。

对于弹筒长度,俺是按照310mm来算的,所以扳机距离枪托底部的距离达到了400mm,这比95的375mm要长。后来曾经想过将弹筒容量减少5发,即45发,这样长度可以缩短20mm,相应扳机距离枪托底部可以缩小到375mm左右。当然,如果枪弹直径能够缩小,那么每圈可以装11发弹,总体长度上也能缩减一些,仍然可以保留50发的容弹量。

总之,许多尺寸之间关联性很密切。由于不是最专职人员,所以这方面没有进一步深入。
补充说明一下,最后一张图给大家看的是挂上榴弹发射器的样子是什么样的。

这个东西的关键是如何实现高速2发点射,并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供弹的可靠性。
原创要顶.[:a15:]
楼主设想的循环的确将子弹进膛提前了,枪机复进过程虽然没有推弹,但是推动了弹膛旋转,这个过程以及其中产生的机械力不一定比传统枪机推颗子弹省多少力,所以提射速效果有限,甚至未必省时间。这是因为三弹膛(弹巢)也是个有相当质量的物体。
如果说一般枪械是先退壳后进弹击发,那么楼主的设计原理则是先进弹然后退壳最后击发,似乎没怎么省时间。
航空机关炮中有一种转膛炮,原理和转轮手枪是一致的,射速之所以能够达到千发以上是由转轮旋转速度来决定的。所以我觉得楼主的设计要达到高射速的核心在于三弹膛的旋转速度。
如果进弹之后立即旋转对准枪管,这样枪机复进过程不需要旋转三弹膛,遇到的阻力就很小,又由于复进过程不需要克服推弹阻力,所以枪机可以做得更轻,复进速度更快。我觉得这样实现高射频和高速点射更容易些。
高射速主要靠缩短自动机运动距离和提高运动速度来实现。传统枪械的自动机运动距离大,要缩短进弹距离付出的代价比较高。

俺设想的这个进弹距离在85mm左右,另外导气时间早,导气压力大,可以提高自动机运动速度。

至于转轮在什么时候转,方法可以多样,可以在后坐过程中压缩一个弹簧,该弹簧直接拨转轮转动,不过要等弹进膛后才开始。即转轮旋转可以是在更早的时间来进行,不完全靠复进推动进行。

至于转轮的速度,传统上转动惯量小于直接的运动惯量,也就是说转动要比往复运动更容易。转轮虽然是3个孔,但中间可以设置减重空,这让整个转轮的质量还是比传统枪械动辄达400-500g的重量要小,初步计算转轮重量是320g,转动时膛压完全降低,转动的摩擦阻力较小。俺设想的自动机重量在200g左右,采用的是活塞长导气方式,如果在后坐过程中就开始压缩转轮转动的弹簧,在后坐到位开始复进时推动转轮转动的力(包含弹簧推动力和自动机复进力一起作用)就要大很多,相应的转轮就比较容易转动,使得自动机的复进过程速度减小不明显。

至于抛壳,不像传统枪械抛壳发生在抽壳之后,传统步枪拉壳本身就要消耗不少能量,转轮抛壳时膛内压力完全降低,加上塑料弹壳与弹膛之间的贴合力本身就小,所以抛壳消耗的能量本身就小。

通过长导气、在后坐过程中预压推动转轮转动弹簧,在复进过程中推动转轮的力和能量充足,转轮转动就比较容易,同时抛壳消耗能量较小,是有可能将整个射速提高的。
贴一个国内研究类似AN-94的文章中的数据。
如果复进时的时间是16ms,推动转轮转动时间可以是8ms左右,那么转轮在8ms要转120°,相当于1秒钟转42转。简单对转动惯量和进行了初步估计和对推动转轮转动力矩进行估计,大约推动转轮的力有1kg就可以满足要求。通常复进簧的力都大约这个,加上额外的压缩弹簧的力,让转轮实现这样的转动似乎也不太难。

实际上,G11的转动转速比这个还高,因为G11相当于要转180°,其过程分成两段,即先转90°,推弹入膛,然后再转90°对准弹膛,中间还有停顿,虽然其直径较小重量较轻,但对推动力要求也不低。
给一个解决转轮转动角度和转速的解决办法:

自动机后坐时在一个圆柱螺旋槽中运动,推动圆柱转动压缩扭簧旋转。此时圆柱内部棘轮确保不带动转轮旋转。当自动机复进时,在扭簧的作用下圆柱通过齿轮让转轮转动,另外自动机通过另外一个螺旋槽推动齿轮旋转,共同作用让转轮达到高转速。

实际上传统枪机回转式闭锁也是通过螺旋槽来实现开闭锁。俺的上述方法中,在后坐过程中的能量一般比较充裕,加上又是长导气,故后坐时自动机速度有保障;推动转轮转动能量在后坐过程中逐渐积累,不完全靠复进簧能量,故复进时的自动机的阻力减小,运动速度就有了保障。通过这种综合的方法,来提高自动机循环速度,从而提高射速。
三孔弹巢相对枪管旋转时存在一个到位刹车的问题,速度越高撞击越强烈。不知道这方面是如何处理的。

如果能在枪机后座到位时,利用枪机撞击后壁的动力来驱动弹巢旋转的话,也许更好。这对提高射频、提高后座动能利用率和降低后坐力都有好处。
这个俺考虑过,没有采用这个方案的原因是这样需要的后坐行程较长,另外对于后坐距离要求严格,实际上有时候后坐能量不一定完全一致,靠后坐到位时的撞击实现转动可能会有些问题。

当然靠后坐撞击来实现完全可以考虑,关键看分析结果如何。目前俺分析的结果还是在复进时更好。其实前面的螺旋槽储能就相当于靠后坐来推动转轮转动,只不过靠弹簧储能将能量释放延迟一下而已。

对于转轮转动,在复进时同样也有一个螺旋槽,这个螺旋槽做成是变距的,就可以确保高速运转和到位时停止之间过渡的比较平顺,将撞击减少一些。其实现在的回转闭锁枪机的的开闭锁就是靠螺旋槽来实现开闭锁的平稳。
PS:楼主(也作楼猪、LZ),是论坛某个帖子的发贴人;
沙发(也作sofa、so ast),是针对帖子第一个回复的人,用显微镜看了之后才知道来历有多种说法:
解释一:"男生看SQ网站上发的美女,情不自禁坐在沙发上……久而久之就叫沙发了"这个说法很牵强,也很SQ,不是太信服!

解释二:楼主叫FIRST FLOOR,第一个跟帖的人就叫SECOND FLOOR,简称SF,中文翻译就叫"沙发"了 ,这个倒比较可信!

解释三:SO FAST的简称,这个也还比较牵强~

板凳,是针对显微镜帖子第二个回复的人;
有弹仓
直接改装成无壳弹算了
话说我大学的时候也意淫过
当时意淫的就是无壳弹
最后在兵器知识上发现一篇文章和我想的一模一样
就不再意淫了
无壳弹的密封和容易燃烧该如何解决呢?
塑料壳埋头弹的塑料壳可以起到密封和隔离热量以及带走热量的作用,这个是无壳弹难以解决的。
在实际使用技术上塑料壳埋头弹的确是比无壳弹容易解决
其实,从减轻重量角度来看,塑料壳埋头弹重量与无壳弹相当。如果只单单是减轻重量和节省材料,估计大多数国家还下不了决心采用塑料壳埋头弹,毕竟巨大的存量弹药和成熟的武器系统更换不是简单的事情。

美国或许最有可能采用塑料壳埋头弹,因为连年来战争已经消耗不少弹药和轻武器,以至于美国要向外采购弹药,所以弹药存量已经有巨大消耗。而美国大多数战争都是远离本土,许多弹药需要长途运输,从这个角度来说减轻重量的塑料壳埋头弹有优势,加上大量生产能够节省的成本,相信对老美的吸引力还是有的。另外新武器系统带来的总体重量减轻对提高士兵的火力持续性的好处还是很明显的。

当然,老美也很保守,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佬搞的研究不下十种,到今天还是用M16这个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产品(虽然这个产品也几经改进),也不好说美国佬什么时候决心采用塑料壳埋头弹。不过,相信美国佬一旦采用,世界上说不定又是引起另外一个潮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