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如何理解四万亿刺激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1:13:57
如何理解四万亿刺激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供稿 2008-12-23
中国政府于2008年下半期开始进行宏观经济政策的全面调整,以期应付已经到来的深度经济下滑。从2007年的“双防”调整到目前的“全力保增长”,从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到宽松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中国国务院出台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等10项扩大内需的举措,该政策的落实预计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18万亿,其余由地方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预计拉动经济2个百分点。

当如何理解和评价这些政策,各方说法不一。根据我们的分析,这套庞大规模的政策,既属于“必要”的及时应对动作,但也有需要弥补之处。

我们首先需要肯定,本次刺激计划具有坚实的短期基础,具有及时性和必要性,是宏观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通盘考虑的产物。

分析可知,本轮经济调整是在3种力量作用下的一次深度经济下滑,而且其下滑主体是在外需和房地产逆转的引领下固定投资的下滑和普遍的产能过剩。因此,短期治理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弥补投资缺口、启用过剩产能。

在外需下滑、消费启动乏力的背景下,四万亿的投入措施也是短期中的应急之举。因为,在深度下滑的过程中,2009-2010年的中国将面临3200万的失业规模,这将对她脆弱的社会结构带来严重的冲击。而在社会保障体系极其不完善、加大社会保障短期投入效率低下的约束下,能够在短期即稳定宏观经济又稳定社会的措施就是进行大规模政府主导性的投资。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本次刺激计划缺少中期治理的基础,可能会导致加剧目前萧条形成的内在冲突和矛盾,使宏观经济面临中期反复波动的危险。

本次经济刺激方案在本质上是投资驱动型方案,它只是延缓了中国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内在的矛盾,而无法从根本上根除这些矛盾,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需求结构转变和内需的持续增长问题。近1-2年的加速投资将在未来3-5年转化为加速性的供给,从而加剧未来的供求关系重新逆转的风险。因此,本次刺激计划在本质上只是延缓了近20年来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内在矛盾的总爆发,用另一个更为剧烈的爆发替代目前的爆发。例如,2万多亿铁路的建设虽然可以在未来3年分别产生540万吨、800万吨和1400万吨的钢铁需求,缓和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需求下滑的困境。但是,铁路建设用钢主要以重轨生产为主,而2007年重轨生产占钢材生产的产量的1%,因此,未来钢铁行业重轨钢生产能力将提高7-8倍。在铁路建设规模下滑时,我们将发现,重轨生产能力与一般的中厚宽钢带、薄板、宽钢带、镀层板以及建筑用钢等生产能力一起构成了未来更为庞大的钢铁产能过剩。

此外,本次刺激计划虽然重点突出,但对于解决中国产生“硬着陆”风险的关键问题却没有实质性的推进作用。

未来中国产生“硬着陆”风险的关键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房地产的“硬着陆”,其核心标志就是大规模房地产企业在价格急剧下滑中出现资金链条的崩溃;二是短期失业规模的激增对社会的冲击。而现有的政策对这两方面可能产生两大影响:

1、通过扩大保障性住房投资可能加速以商品房为主体的房地产市场的快速调整,从而加剧中国房地产市场“硬着陆”的风险。在房地产快速调整的初期,如果政府大规模出台保障性住房投资的规模,同时提高保障性住房的标准,那么保障性住房将通过扩大居民待购预期以及转移性支出效应对商品房带来过度的冲击。这种冲击所导致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商品房投资的下滑将远远超过经济适用房和棚区改造的投资规模,从而导致房地产投资崩溃性下滑;二是将导致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金、房地产契税等方面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从而恶化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能力,大幅度降低经济适用房投资的力度。因此,加大扩大保障性住房投资在中期是一个利国利民的战略举措,但如果出台的时机、实施的标准以及控制的力度不恰当的话,其效果将大打折扣。

2、所有的政策都不具有就业导向的性质,同时也没有出台专门的失业应急措施。现有的刺激方案主要以加大投资刺激重工业,缓和制造业为核心,而这些行业大部分都是资本密集型的,不具有大规模就业吸收的功能。同时,在社会保障体系缺失和难以在短期发挥功效的约束下,政府必须建立专门的失业应急措施。因为即使政府上述政策能够快速实施,大规模失业问题也是难以避免的。

事实上,40,000亿投资在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增量,它对宏观经济的刺激作用的信号意义远大于其实际投资拉动作用。

中国的40,000亿元的投资占2007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9%,占2008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3%,其规模略低于美国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但它是否就足以弥补2008年投资下滑的缺口呢?这需要我们必对40,000亿进行深入解剖:

我们可以看到,40,000亿的投资计划中,各个项目只有40%属于增量,而60%属于以往正常规划的项目。例如,在20,000亿的铁路规划建设中,其中12,000亿是“十一五规划”的内容。现在2008和2009年计划的规模是每年6000亿元,但以往规划中2009-2010年的建设支出计划在7000亿元,每年新增2500亿元左右。又例如在环保刺激方案方面,“十五规划”期间的环保投资规模达到13,750亿元,占GDP的1.6%。每年平均投入2770亿元,2008年环保投入预计达到3000亿元,如果按照目前环保3年投入10000亿进行测算,2009-2010年每年新增的环保投资为300亿/年。再例如,对于保障性住房的投资,2007年经济适用房的国家投入总计833.8亿元,廉租房建设51亿元,预计2008年全年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应当在1300亿元左右,如果按照以往规划的20%增长,原有计划投资规模应当在5678亿元左右,即现有规划的增量部分只有3200亿左右,每年平均增长1100亿元左右。

即便有16,000亿的增量,即每年平均8000亿元的投入增量,也难以填补由于经济下滑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正常下滑额度。因此,投资计划如果信号价值不能充分的发挥,其实际投资效果难以改变经济深度下滑的趋势。按照正常测算,2009年要保证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9%,其固定投资的名义增速应当在21-25%左右,也就是说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量必须达到36,370.95-43,298.75亿元。因此,如果中国的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的增长总额没有达到2万亿,目前政府的投资刺激计划只能使中国经济保持在8%-8.2%的增速。但事实上制造业和房地产自发性的投资增长可能出现超预期的下滑,特别是在房地产出现“硬着陆”的情况下,中国保证8%增长速度的总投资缺口将超过20,000亿元。如何理解四万亿刺激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供稿 2008-12-23
中国政府于2008年下半期开始进行宏观经济政策的全面调整,以期应付已经到来的深度经济下滑。从2007年的“双防”调整到目前的“全力保增长”,从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到宽松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放松的货币政策,中国国务院出台包括“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等10项扩大内需的举措,该政策的落实预计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18万亿,其余由地方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预计拉动经济2个百分点。

当如何理解和评价这些政策,各方说法不一。根据我们的分析,这套庞大规模的政策,既属于“必要”的及时应对动作,但也有需要弥补之处。

我们首先需要肯定,本次刺激计划具有坚实的短期基础,具有及时性和必要性,是宏观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通盘考虑的产物。

分析可知,本轮经济调整是在3种力量作用下的一次深度经济下滑,而且其下滑主体是在外需和房地产逆转的引领下固定投资的下滑和普遍的产能过剩。因此,短期治理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弥补投资缺口、启用过剩产能。

在外需下滑、消费启动乏力的背景下,四万亿的投入措施也是短期中的应急之举。因为,在深度下滑的过程中,2009-2010年的中国将面临3200万的失业规模,这将对她脆弱的社会结构带来严重的冲击。而在社会保障体系极其不完善、加大社会保障短期投入效率低下的约束下,能够在短期即稳定宏观经济又稳定社会的措施就是进行大规模政府主导性的投资。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本次刺激计划缺少中期治理的基础,可能会导致加剧目前萧条形成的内在冲突和矛盾,使宏观经济面临中期反复波动的危险。

本次经济刺激方案在本质上是投资驱动型方案,它只是延缓了中国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内在的矛盾,而无法从根本上根除这些矛盾,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需求结构转变和内需的持续增长问题。近1-2年的加速投资将在未来3-5年转化为加速性的供给,从而加剧未来的供求关系重新逆转的风险。因此,本次刺激计划在本质上只是延缓了近20年来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内在矛盾的总爆发,用另一个更为剧烈的爆发替代目前的爆发。例如,2万多亿铁路的建设虽然可以在未来3年分别产生540万吨、800万吨和1400万吨的钢铁需求,缓和目前钢铁行业面临的需求下滑的困境。但是,铁路建设用钢主要以重轨生产为主,而2007年重轨生产占钢材生产的产量的1%,因此,未来钢铁行业重轨钢生产能力将提高7-8倍。在铁路建设规模下滑时,我们将发现,重轨生产能力与一般的中厚宽钢带、薄板、宽钢带、镀层板以及建筑用钢等生产能力一起构成了未来更为庞大的钢铁产能过剩。

此外,本次刺激计划虽然重点突出,但对于解决中国产生“硬着陆”风险的关键问题却没有实质性的推进作用。

未来中国产生“硬着陆”风险的关键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房地产的“硬着陆”,其核心标志就是大规模房地产企业在价格急剧下滑中出现资金链条的崩溃;二是短期失业规模的激增对社会的冲击。而现有的政策对这两方面可能产生两大影响:

1、通过扩大保障性住房投资可能加速以商品房为主体的房地产市场的快速调整,从而加剧中国房地产市场“硬着陆”的风险。在房地产快速调整的初期,如果政府大规模出台保障性住房投资的规模,同时提高保障性住房的标准,那么保障性住房将通过扩大居民待购预期以及转移性支出效应对商品房带来过度的冲击。这种冲击所导致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商品房投资的下滑将远远超过经济适用房和棚区改造的投资规模,从而导致房地产投资崩溃性下滑;二是将导致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金、房地产契税等方面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下降,从而恶化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能力,大幅度降低经济适用房投资的力度。因此,加大扩大保障性住房投资在中期是一个利国利民的战略举措,但如果出台的时机、实施的标准以及控制的力度不恰当的话,其效果将大打折扣。

2、所有的政策都不具有就业导向的性质,同时也没有出台专门的失业应急措施。现有的刺激方案主要以加大投资刺激重工业,缓和制造业为核心,而这些行业大部分都是资本密集型的,不具有大规模就业吸收的功能。同时,在社会保障体系缺失和难以在短期发挥功效的约束下,政府必须建立专门的失业应急措施。因为即使政府上述政策能够快速实施,大规模失业问题也是难以避免的。

事实上,40,000亿投资在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增量,它对宏观经济的刺激作用的信号意义远大于其实际投资拉动作用。

中国的40,000亿元的投资占2007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9%,占2008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3%,其规模略低于美国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但它是否就足以弥补2008年投资下滑的缺口呢?这需要我们必对40,000亿进行深入解剖:

我们可以看到,40,000亿的投资计划中,各个项目只有40%属于增量,而60%属于以往正常规划的项目。例如,在20,000亿的铁路规划建设中,其中12,000亿是“十一五规划”的内容。现在2008和2009年计划的规模是每年6000亿元,但以往规划中2009-2010年的建设支出计划在7000亿元,每年新增2500亿元左右。又例如在环保刺激方案方面,“十五规划”期间的环保投资规模达到13,750亿元,占GDP的1.6%。每年平均投入2770亿元,2008年环保投入预计达到3000亿元,如果按照目前环保3年投入10000亿进行测算,2009-2010年每年新增的环保投资为300亿/年。再例如,对于保障性住房的投资,2007年经济适用房的国家投入总计833.8亿元,廉租房建设51亿元,预计2008年全年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应当在1300亿元左右,如果按照以往规划的20%增长,原有计划投资规模应当在5678亿元左右,即现有规划的增量部分只有3200亿左右,每年平均增长1100亿元左右。

即便有16,000亿的增量,即每年平均8000亿元的投入增量,也难以填补由于经济下滑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正常下滑额度。因此,投资计划如果信号价值不能充分的发挥,其实际投资效果难以改变经济深度下滑的趋势。按照正常测算,2009年要保证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9%,其固定投资的名义增速应当在21-25%左右,也就是说2009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量必须达到36,370.95-43,298.75亿元。因此,如果中国的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的增长总额没有达到2万亿,目前政府的投资刺激计划只能使中国经济保持在8%-8.2%的增速。但事实上制造业和房地产自发性的投资增长可能出现超预期的下滑,特别是在房地产出现“硬着陆”的情况下,中国保证8%增长速度的总投资缺口将超过20,000亿元。
从此次中国政府投入的资金来源来看,40,000亿中的38,200亿需要地方政府和社会投资来进行,其实施的可行性存在很多问题。资金分配方案如何得来的呢?其核心依据是以往的政府投资的拉动系数为3左右。但是这种测算存在问题,因为在萧条时期,一般市场主体会进行大幅度的投资收缩,政府投资的拉动系数与繁荣时期的系数要小得多。从中国2008年三季度的固定投资资金来源的变化来看,企业由于利润下滑和前期投资规模过大等因素已经出现严重的资金短缺现象,企业间的拆借和其他商业信用急剧下滑,其中房地产企业的自有资金占总资金来源的103%,说明企业间的拆借和其他非正规融资基本停止。因此,一般市场主体在 2009年配合各种大型项目投资的意愿将超出预期的低下。最后,项目的最后实际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地方政府财政和大型国有企业的投资,而这将面临地方财政约束和体制改革倒退的问题。

我们不得不提醒,不能简单相信中国各个地方政府的投资计划。大部分地方政府的投资计划都是“神来之笔”,在可行性上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问题;二是社会投资在各种投资政策没有质的变化和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可能小于预计的水平。现在地方政府宣布的投资计划已经超过100,000亿,上海5000亿,吉林4000亿,海南2070亿,安徽3890亿,浙江3500亿,河北5889亿,河南12000亿,辽宁13000亿,重庆13,000亿,广东23,000亿,江苏的计划是到2009年底前完成3000亿,2010年再投6500亿,云南3年3,0000亿。其中云南、辽宁等区域都可能出现问题。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40,000亿投资规模的信号价值大于其实际投资启动价值,虽然该调控行为具有十分坚实的短期政策基础,但其规模不足以弥补经济深度下滑带来的投资缺口,其性质没改变目前萧条产生的内在机理,反而会在中期加重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的内在矛盾和爆发的激烈程度,引起中国宏观经济在中期出现反复波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40,000亿投资刺激计划是必需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应急价值,但其性质不足以解决中国本轮经济下滑的内在矛盾,其规模不足弥补投资下滑的缺口,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宏观经济下滑的趋势。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杨瑞龙教授,执笔人:刘元春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