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7人被跟踪20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07:21
生活方式的干预,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预防和推迟糖尿病?1986年,一项时间最长的医学研究随访在大庆揭开序幕——

健康时报记者 余易安 文/图

《健康时报》 ( 2008-11-24 第03版 ) 【字号 大 中 小】【评论】【打印】【关闭】

585_pic_03.jpg


▲ 看看现在苗条的王丽,谁也想不到22年前的她,体重155斤,腿长才2尺9,腰围却有3尺1。




【分页显示:[1] [2]】

  受访专家 李光伟,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治疗: 内分泌疑难病包括垂体病、甲状腺病、糖尿病、肥胖病等。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阅读提要

  577个人,被足足跟踪了20年!1986年,一项迄今世界上时间最长的医学研究随访在大庆拉开了序幕。577个人都是处在糖尿病边缘的“糖耐量低减人群”,其中439人受到生活方式的长期干预,他们改变了大鱼大肉、松松散散的生活,管住嘴,迈开腿,其中一半以上都成功地摆脱了糖尿病的魔影。


  20多年前的大庆,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好,肉、蛋、油都是单位成批地发。大庆人躺在蜜罐里,躺出了糖尿病。

  20年的跟踪,实际上是一项医学随访研究。

  提起20多年前的大庆,“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好”,大庆石油总医院编案室主任姜亚云回忆说:“肉、蛋、油啊,都是单位成批地发。两口子都在单位上班的,一年能分到两头整猪;过节就分活鸡,春节过完了都吃不完……我记得那会儿每家都买两个冰箱,吃不完的肉都放里头。家家预备着盛油的大桶,分油时就拿着大桶去装。”

  那一年,她们单位还做过详细的大庆居民膳食调查,结论也是“大庆人吃盐多、吃肉多”。

  提起这个“吃盐多,吃肉多”,当时好多大庆人还挺自豪的,压根儿就想不到其中的可怕。

  1986年,全国糖尿病患病率尚不足1%,而大庆的这一数据已经到了1.18%。中日友好医院李光伟教授回忆称:“我们的随访研究之所以选择大庆,正是因为他们当时就过上了工作强度低、吃得好又动得少的生活,这很可能代表了今后中国人生活的方向,是一个最好的观测点。”

  于是,和李光伟一起,中日友好医院教授潘孝仁(现已故——记者注)、原大庆石油总医院胡英华院长等人,共同发起了“大庆糖尿病6年随访研究”。

  他们没有想到,这项研究后来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预防史上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并持续了20年之久。

  为保证研究从始至终的科学性,选中大庆后,潘孝仁教授特意从中日友好医院带了20名技术人员到大庆,与当地医务工作者组成了一支300多人的团队,把大庆市11万人的血糖查了个遍,并最终筛查出了577个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跟踪。

  “光筛查就用了半年。整个大庆市都动员起来了,我记得当时是挨家挨户地查。潘教授他们担心大庆医疗设备的科学性,特意把一些血样大老远拿到北京去检测。”回忆起22年前的情景,现已80高龄的胡英华如数家珍。

  所谓糖尿病前期人群,就是血糖介于正常水平与糖尿病之间的人,如果任由血糖继续上升,就会发展成糖尿病。医学上也被称为糖耐量低减人群,就是糖尿病的后备军。

  “跟踪他们的目的,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要看看,生活方式的干预能不能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胡英华说。

  监测员每个月都要和被干预者碰面,掰开了揉碎了讲怎么吃怎么运动,“能站着就别坐着,站着的时候多颠一颠,那也是在运动啊”!

  这577个被跟踪者被分成干预组(439人)和不干预组(138人),干预组先是每周、随后是每个月、继而是每三个月就要被召集起来听专家讲糖尿病预防的课,接受体重、血糖、血压等复查。

  生活方式干预的总原则是:少吃,降低热量摄入。比如:限盐、限酒多吃蔬菜水果、主食多样不过量、增加钙摄入、减少膳食脂肪、增加优质蛋白;多运动,增加热量消耗;管住嘴、迈开腿,经常监测血糖,保持每天的热量平衡。

  “你看这色,都快泛黄了。”姜亚云一边从包里拿出当年印制的白色小册子递给记者,一边感叹:“这些,还是当时咱印刷厂自己给印的,没收钱。”

   白色小册子跟小人书一般大,只有20多页。

  “生硬的糖尿病预防知识,老百姓根本听不明白。” 姜亚云说,“与其告诉他们主食不要超过6两、土豆也要算做主食,2两土豆就等于2两米饭……还不如直接说,你今天吃了俩土豆,就别吃主食了。”

  为了让宣传更实用,研究组制作了简易的白色小册子,用案例把具体的身高、体重以及热量换算公式演示了一遍;细化到每顿饭怎么吃的地步;并把常见食物所含的热量、不同体型和劳动强度的人每天所需热量,都用表格的形式简化出来了,一看就明白。

  比听讲座、做体检更重要的是,有一大批监测员要对这些被干预者定期随访,现任大庆某社区医院大夫的庞成言就是其中之一:“我一个人要管19个人,至少每个月跟他们碰一次面。个个都是上门去找,白天不在我就晚上去。每个人怎么吃怎么运动,我都跟他们一遍一遍地讲。那会儿,我们不计报酬,就是想达到目的。为了改变被监测者的生活习惯,只能是跟他们形成互动,建立信任。”生活方式的干预,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预防和推迟糖尿病?1986年,一项时间最长的医学研究随访在大庆揭开序幕——

健康时报记者 余易安 文/图

《健康时报》 ( 2008-11-24 第03版 ) 【字号 大 中 小】【评论】【打印】【关闭】

585_pic_03.jpg

▲ 看看现在苗条的王丽,谁也想不到22年前的她,体重155斤,腿长才2尺9,腰围却有3尺1。



【分页显示:[1] [2]】

  受访专家 李光伟,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治疗: 内分泌疑难病包括垂体病、甲状腺病、糖尿病、肥胖病等。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阅读提要

  577个人,被足足跟踪了20年!1986年,一项迄今世界上时间最长的医学研究随访在大庆拉开了序幕。577个人都是处在糖尿病边缘的“糖耐量低减人群”,其中439人受到生活方式的长期干预,他们改变了大鱼大肉、松松散散的生活,管住嘴,迈开腿,其中一半以上都成功地摆脱了糖尿病的魔影。


  20多年前的大庆,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好,肉、蛋、油都是单位成批地发。大庆人躺在蜜罐里,躺出了糖尿病。

  20年的跟踪,实际上是一项医学随访研究。

  提起20多年前的大庆,“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好”,大庆石油总医院编案室主任姜亚云回忆说:“肉、蛋、油啊,都是单位成批地发。两口子都在单位上班的,一年能分到两头整猪;过节就分活鸡,春节过完了都吃不完……我记得那会儿每家都买两个冰箱,吃不完的肉都放里头。家家预备着盛油的大桶,分油时就拿着大桶去装。”

  那一年,她们单位还做过详细的大庆居民膳食调查,结论也是“大庆人吃盐多、吃肉多”。

  提起这个“吃盐多,吃肉多”,当时好多大庆人还挺自豪的,压根儿就想不到其中的可怕。

  1986年,全国糖尿病患病率尚不足1%,而大庆的这一数据已经到了1.18%。中日友好医院李光伟教授回忆称:“我们的随访研究之所以选择大庆,正是因为他们当时就过上了工作强度低、吃得好又动得少的生活,这很可能代表了今后中国人生活的方向,是一个最好的观测点。”

  于是,和李光伟一起,中日友好医院教授潘孝仁(现已故——记者注)、原大庆石油总医院胡英华院长等人,共同发起了“大庆糖尿病6年随访研究”。

  他们没有想到,这项研究后来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预防史上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并持续了20年之久。

  为保证研究从始至终的科学性,选中大庆后,潘孝仁教授特意从中日友好医院带了20名技术人员到大庆,与当地医务工作者组成了一支300多人的团队,把大庆市11万人的血糖查了个遍,并最终筛查出了577个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跟踪。

  “光筛查就用了半年。整个大庆市都动员起来了,我记得当时是挨家挨户地查。潘教授他们担心大庆医疗设备的科学性,特意把一些血样大老远拿到北京去检测。”回忆起22年前的情景,现已80高龄的胡英华如数家珍。

  所谓糖尿病前期人群,就是血糖介于正常水平与糖尿病之间的人,如果任由血糖继续上升,就会发展成糖尿病。医学上也被称为糖耐量低减人群,就是糖尿病的后备军。

  “跟踪他们的目的,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要看看,生活方式的干预能不能预防和控制糖尿病。”胡英华说。

  监测员每个月都要和被干预者碰面,掰开了揉碎了讲怎么吃怎么运动,“能站着就别坐着,站着的时候多颠一颠,那也是在运动啊”!

  这577个被跟踪者被分成干预组(439人)和不干预组(138人),干预组先是每周、随后是每个月、继而是每三个月就要被召集起来听专家讲糖尿病预防的课,接受体重、血糖、血压等复查。

  生活方式干预的总原则是:少吃,降低热量摄入。比如:限盐、限酒多吃蔬菜水果、主食多样不过量、增加钙摄入、减少膳食脂肪、增加优质蛋白;多运动,增加热量消耗;管住嘴、迈开腿,经常监测血糖,保持每天的热量平衡。

  “你看这色,都快泛黄了。”姜亚云一边从包里拿出当年印制的白色小册子递给记者,一边感叹:“这些,还是当时咱印刷厂自己给印的,没收钱。”

   白色小册子跟小人书一般大,只有20多页。

  “生硬的糖尿病预防知识,老百姓根本听不明白。” 姜亚云说,“与其告诉他们主食不要超过6两、土豆也要算做主食,2两土豆就等于2两米饭……还不如直接说,你今天吃了俩土豆,就别吃主食了。”

  为了让宣传更实用,研究组制作了简易的白色小册子,用案例把具体的身高、体重以及热量换算公式演示了一遍;细化到每顿饭怎么吃的地步;并把常见食物所含的热量、不同体型和劳动强度的人每天所需热量,都用表格的形式简化出来了,一看就明白。

  比听讲座、做体检更重要的是,有一大批监测员要对这些被干预者定期随访,现任大庆某社区医院大夫的庞成言就是其中之一:“我一个人要管19个人,至少每个月跟他们碰一次面。个个都是上门去找,白天不在我就晚上去。每个人怎么吃怎么运动,我都跟他们一遍一遍地讲。那会儿,我们不计报酬,就是想达到目的。为了改变被监测者的生活习惯,只能是跟他们形成互动,建立信任。”
庞成言在工作中总结出,生活方式的干预一定要因人而异:“这退休的人,你劝她多花时间运动,倒还好办。可那些在职的,一天到晚上班,没时间动,怎么办?我记得当时有个28岁的女干部,没时间打球、跳舞啊,怎么办?我就告诉她,你就走路,利用早、晚的时间,走半个小时,也能达到需要运动量;还有一个老太太,告诉我,她每天要在家带孙子、做饭,走不开。我就跟她说,你呀,能站着就别坐着,站着的时候多颠一颠,那也是在运动啊……”


  “去跳舞,为了达到运动量,我改跳男步,带着别人跳,别人闲言闲语我也不管,这是为了将来不失明、不截肢啊!”

  当监测员不容易,那439个被干预者“也吃了不少苦头”。

  当年大庆人的饮食,“米饭一顿能吃四五碗,苹果也是三个四个地吃,肉啊鱼啊鸡蛋啊,这些好东西就更别提了,可着劲儿地‘招呼’。”

  女教师孙丽那会儿才20多岁:“我刚生完孩子,光鸡蛋一顿饭就能吃七八个……胖极了。那会儿哪知道什么糖尿病啊,就觉得能吃是福。”结果一查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

  “听了潘教授他们的讲座,才知道我‘吃得多、长得胖、走走就喘,干不动活儿’是糖尿病前兆,才知道糖尿病能导致失明、截肢,甚至要命,于是我非常害怕。”孙丽说,“专家要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大鱼大肉、松松散散的日子过惯了,突然要求控制饮食、加强运动,谁也受不了。

  “吃饭得控制主食,就强迫自己吃一圈菜,才吃一口饭。饺子数着个儿吃,8个下去血糖就超了,总是吃不饱……”原大庆油田高级工程师胡英春回忆:“因为不爱做体育运动,我就去逛商店,大庆哪里衣服卖得便宜,我比小姑娘还清楚。”

  孙丽的情况也差不多:“每天早餐一碗小米粥、一个鸡蛋、一盘青菜;鱼和肉尽量中午吃,也不吃多;晚上还是一碗稀饭一盘青菜。要是别人请客吃饭,就挑清淡点的涮着茶水吃。‘管住嘴’说起来容易,其实挺难的。”

  不过孙丽印象最深的是跳舞:“我那会儿胖,没人邀请我,没有舞伴就跳不成,达不到运动量啊,于是我就改跳男步,带着别人跳,别人闲言闲语我也不管,这是为了将来不失明、不截肢啊!”

  “其实难受也就最初那两三个月,很快就习惯新的生活方式了。”孙丽说。

  “很多被干预者,你给他讲了糖尿病的危害,他当时害怕,回家后,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孙丽说,“跟我住一个楼的司机王叔,也是那一年查出糖耐量低减,可他还是喝酒吃肉,才一年就发展成糖尿病了,后来并发心梗去世了。”

  “577个人里,进行干预了的,57%都没有得糖尿病。而没进行干预的,66%得了病。”   22年过去了,孙丽的血糖从高水平恢复正常后就一直保持得很好。出现在记者面前时,她完全是一个身段苗条的时尚女性形象。谁也想象不到,22年前的她体重155斤,腿长才2尺9,腰围却有3尺1。

  用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换来健康的,不只孙丽一个人。

  “跟踪6年后,577个人里,进行干预了的,57%都没有得糖尿病。而没有干预的,66%得了病。”李光伟教授说。

  1997年,《大庆糖尿病6年随访研究》在国际著名糖尿病杂志《糖尿病治疗》上公布了这一结果,并总结称:简单的生活方式干预,就能让糖尿病高危人群减少糖尿病发病风险30%~50%。

  就是这个研究结论,与随后美国、芬兰的两项同类大型研究一起,被称为2型糖尿病一级预防的里程碑式研究。

  不仅如此,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等机构还联合中国卫生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和大庆石油总医院,共同将这6年的跟踪延续到了2006年,组织完成了“大庆糖尿病20年随访研究”。

  数据显示:20年间,被跟踪的577位糖耐量低减人群中,没有进行生活方式干预的,93%已发生糖尿病,且17%死于心脑血管疾病,12%死于其他疾病。而进行了干预的人群中,后来发生糖尿病的,比不干预人群平均晚得病3.6年。

  2008年5月24日,以李光伟为首的专家组提交给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的论文中指出:“大面积推广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必将会有力遏制糖尿病的蔓延,而且在全世界都行之有效。”

  “最近大庆的一项儿童糖尿病调查数据显示,8岁至15岁的孩子当中,3.2%已经发病。”胡英华教授呼吁,“血糖检测从儿童就要开始,至少一年查一次……生活方式的干预,无论何时开始都是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