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放缓保民生促内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48:12
(信报)2008/10/27



  在欧美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亦开始放缓。国家统计局本周一公布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按可比价格计算,中国经济首三季度较上年同期增长9.9%,其中第三季度增长9%,增速低于第二季度的10.1%和第一季度的10.6%,这也是2003年沙士以来单季增速的新低,而今年总体经济的增速将可能自2002年以来首次低于10%,明年甚至需要花大力气才能保持8%增长。


港企倒闭反映出口业困境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来自多方面。首先,就周边因素而言,主要是美国市场不景气,消费需求下降,进而引致许多中国出口企业的订单减少,特别是对中国的纺织、服装、玩具等外向性很强的行业形成了强烈冲击。例如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统计,中国上半年有六万七千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倒闭,其中倒闭的纺织企业就有一万多家,引起了超过二千万工人被解雇。

  近几日,港资玩具代工商合俊集团倒闭,下属东莞两家大型玩具厂关闭,而另一港资玩具厂商百灵达国际随后也宣布关闭在深圳的工厂,这两家玩具厂商的倒闭便直接引致了数千名员工的失业。纺织和玩具行业的倒闭潮充分展现了中国出口型企业目前遭遇的经营困境,也突显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周边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影响。

  其次,就内地因素而言,今年内地资本市场表现尤其差劲,沪深股市下跌了近60%。楼市亦不景气,北京、深圳等城市商品房售价大幅下跌,同时伴随成交量的严重不足,由此带来的财富紧缩效应抑制了国内的消费和住房需求;再加上政府先前的信贷紧缩等政策,造成众多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难,甚至是经营困境,很多企业不得不减少投资,或以裁员、减产等方式降低成本,不少企业更因无法继续经营而倒闭;企业倒闭引起失业率的上升,民众收入减少,更进一步压抑消费需求,拖慢经济增长速度。

  面对经济放缓的局面,中央宏观调控的目标从上半年的「防过热、防通胀」转为「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并推出多项措施刺激经济,包括上调纺织、玩具等行业的出口退税,降低股市印花税,放宽银行信贷限制等等,预计还将有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出台。无疑,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中国要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必须将经济增长点由「出口拉动」转向「内需推动」,更多依靠扩大内需来刺激经济增长。不过,扩大内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困难,需要政府、企业和民间多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方可达致。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落后,以及医疗、教育体制改革的失败,绝大部分中国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享受不到足够的公共资源和社会保障,有很多人上不起学,很多家庭因子女上学而致贫,也有很多人看不起病,处于「小病硬挨,大病等死」的可悲状态。

  于是,缺乏安全感的广大民众只好选择减少当前消费,尽可能增加银行储蓄,以备子女上学或者生病等不时之需,也为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建立保障,也因此形成了中国超高的居民储蓄率和社会消费的长期不足。


财政收入用作民生工程
  对中国政府而言,当务之急是加快社保、医疗、教育等基础体系建设方面的改革,把不断增长的财政收入(例如2007年中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4%)更多地投入到民生工程,例如改革现有社保体系,争取将所有民众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使每个人的退休生活能够得到切实保障;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消除医药行业不合理的暴利空间,使民众在生病时可以在能够负担的范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增加教育体系投入,减少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的学杂费压力;增加对落后农村地区居民和下岗工人的转移支付,切实增加弱势群体的可支配收入,以及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等。

  只有切实消除了民众的后顾之忧,才能切实增加他们的消费意愿,改变民众的消费和储蓄习惯,使他们可放心地把部分储蓄金拿出来进行消费,从而有效地启动十三亿人口的庞大国内市场需求,切实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对企业而言,欧美经济在接下来相当时期内的衰退不可避免,国外市场的出口需求难以维持企业(特别是出口加工型企业)的日常利润和进一步增长,这就迫使国内的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企业战略调整。

  一方面,企业应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性产业,加强产品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在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同时,生产品质更好、技术含量更高、竞争力更强的产品,并逐渐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品牌,而不应一味地满足于低端的代工生产环节,以牺牲环境、资源和压榨本土劳动力为代价,换取小量的利润。

  另一方面,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和行销重点要适当偏向国内消费者,为广大的国内民众提供安全、可靠、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高品质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壮大企业自身的实力。

  此外,政府主导的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亦不能放松,因为公共工程是可以增加社会就业,同时能够带动其他社会投资的增加,拉动经济增长。不过,一定要加强对这些基础工程的品质控制、内部审计和人员规管,防止产生豆腐渣工程、专项资金被挪用及大规模腐败的滋生,保障财政投资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信报)2008/10/27



  在欧美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亦开始放缓。国家统计局本周一公布最新统计数字显示,按可比价格计算,中国经济首三季度较上年同期增长9.9%,其中第三季度增长9%,增速低于第二季度的10.1%和第一季度的10.6%,这也是2003年沙士以来单季增速的新低,而今年总体经济的增速将可能自2002年以来首次低于10%,明年甚至需要花大力气才能保持8%增长。


港企倒闭反映出口业困境
  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来自多方面。首先,就周边因素而言,主要是美国市场不景气,消费需求下降,进而引致许多中国出口企业的订单减少,特别是对中国的纺织、服装、玩具等外向性很强的行业形成了强烈冲击。例如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统计,中国上半年有六万七千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倒闭,其中倒闭的纺织企业就有一万多家,引起了超过二千万工人被解雇。

  近几日,港资玩具代工商合俊集团倒闭,下属东莞两家大型玩具厂关闭,而另一港资玩具厂商百灵达国际随后也宣布关闭在深圳的工厂,这两家玩具厂商的倒闭便直接引致了数千名员工的失业。纺织和玩具行业的倒闭潮充分展现了中国出口型企业目前遭遇的经营困境,也突显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周边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影响。

  其次,就内地因素而言,今年内地资本市场表现尤其差劲,沪深股市下跌了近60%。楼市亦不景气,北京、深圳等城市商品房售价大幅下跌,同时伴随成交量的严重不足,由此带来的财富紧缩效应抑制了国内的消费和住房需求;再加上政府先前的信贷紧缩等政策,造成众多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难,甚至是经营困境,很多企业不得不减少投资,或以裁员、减产等方式降低成本,不少企业更因无法继续经营而倒闭;企业倒闭引起失业率的上升,民众收入减少,更进一步压抑消费需求,拖慢经济增长速度。

  面对经济放缓的局面,中央宏观调控的目标从上半年的「防过热、防通胀」转为「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并推出多项措施刺激经济,包括上调纺织、玩具等行业的出口退税,降低股市印花税,放宽银行信贷限制等等,预计还将有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出台。无疑,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中国要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必须将经济增长点由「出口拉动」转向「内需推动」,更多依靠扩大内需来刺激经济增长。不过,扩大内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困难,需要政府、企业和民间多方面力量共同努力方可达致。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落后,以及医疗、教育体制改革的失败,绝大部分中国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享受不到足够的公共资源和社会保障,有很多人上不起学,很多家庭因子女上学而致贫,也有很多人看不起病,处于「小病硬挨,大病等死」的可悲状态。

  于是,缺乏安全感的广大民众只好选择减少当前消费,尽可能增加银行储蓄,以备子女上学或者生病等不时之需,也为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建立保障,也因此形成了中国超高的居民储蓄率和社会消费的长期不足。


财政收入用作民生工程
  对中国政府而言,当务之急是加快社保、医疗、教育等基础体系建设方面的改革,把不断增长的财政收入(例如2007年中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4%)更多地投入到民生工程,例如改革现有社保体系,争取将所有民众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使每个人的退休生活能够得到切实保障;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消除医药行业不合理的暴利空间,使民众在生病时可以在能够负担的范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增加教育体系投入,减少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的学杂费压力;增加对落后农村地区居民和下岗工人的转移支付,切实增加弱势群体的可支配收入,以及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等等。

  只有切实消除了民众的后顾之忧,才能切实增加他们的消费意愿,改变民众的消费和储蓄习惯,使他们可放心地把部分储蓄金拿出来进行消费,从而有效地启动十三亿人口的庞大国内市场需求,切实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对企业而言,欧美经济在接下来相当时期内的衰退不可避免,国外市场的出口需求难以维持企业(特别是出口加工型企业)的日常利润和进一步增长,这就迫使国内的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企业战略调整。

  一方面,企业应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性产业,加强产品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在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同时,生产品质更好、技术含量更高、竞争力更强的产品,并逐渐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品牌,而不应一味地满足于低端的代工生产环节,以牺牲环境、资源和压榨本土劳动力为代价,换取小量的利润。

  另一方面,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和行销重点要适当偏向国内消费者,为广大的国内民众提供安全、可靠、满足个性化需求的高品质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壮大企业自身的实力。

  此外,政府主导的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亦不能放松,因为公共工程是可以增加社会就业,同时能够带动其他社会投资的增加,拉动经济增长。不过,一定要加强对这些基础工程的品质控制、内部审计和人员规管,防止产生豆腐渣工程、专项资金被挪用及大规模腐败的滋生,保障财政投资的利用效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