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堂侄获诺贝尔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35:28
综合讯)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于当地时间10月8日11时45分左右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Osamu Shimomura 和Martin Chalfie,以及美国华裔化学家钱永健。

  钱永健是华裔化学家,1952年出生于纽约,现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医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化学及药理学两系教授,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他发明多色莹光蛋白标记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发展带来一场革命。综合讯)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于当地时间10月8日11时45分左右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Osamu Shimomura 和Martin Chalfie,以及美国华裔化学家钱永健。

  钱永健是华裔化学家,1952年出生于纽约,现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医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化学及药理学两系教授,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他发明多色莹光蛋白标记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发展带来一场革命。
:( 顶尖的科学家多半在美国
原帖由 greatnmq 于 2008-10-8 21:11 发表
:( 顶尖的科学家多半在美国


因为在中国大量学术资源都被行政人员把持着,尤其是大学里
Osamu Shimomura (下村修)发现了水母中的绿色荧光蛋白GFP
Martin Chalfie首先把GFP用于在线虫中进行示踪
Roger Y Tsien(钱永健)对GFP进行了基因改造,得到了多个变种,荧光更强或者发红、黄等其他颜色的荧光
中国没人得奖很正常啊,不然很对不起发展中国家这一称号
本次日本人获奖的不少...
日本人那么认真,得奖也不奇怪,只能叹气了
原帖由 qidaxue 于 2008-10-8 21:55 发表


因为在中国大量学术资源都被行政人员把持着,尤其是大学里

或者说搞学术的干不了几天就都去搞行政了!在一些大学里搞基础弄不来快钱的就是渣!不管用什么招能从国家掏出银子的就是人才!安心学术苦心研究的能养活起老婆孩子就算是不错了!号称花多少钱买来的实验设备都供起来迎接检查和呲牛比用了,真正需要的一年能使个几回!国家一年能给高校几个钱,没钱就羊毛出在羊身上,有钱了就忙着买房子置地,出国旅游,真正用在学术上的有几个钱!教授们都忙着在政治上更进一步,谁又想着在学术上往前多走几步!专家的研究生们一年能见老师几次,考上专家的研究生有多少是为了学习又有多少是为了借名上位!
70年代人工合成蛋白质,是不是应该得个奖?
]]
]]
我国科研八股化???
搞量子纠缠的潘建伟将来很有可能拿到物理奖
诺贝尔奖得主很多都是二十多年前出的成果,可以想象二十年前中国都有什么?加之中国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没人得奖很正常。
钱永健是美国人,而钱学森是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原帖由 szwzb200 于 2008-10-9 13:17 发表
钱永健是美国人,而钱学森是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其实人家钱永健也是堂堂正正的美国人,大概只有中国媒体才强调钱学森堂侄这个身份:L
1. 没有中国人的奖
2.日本人得了好几项奖
3.不明白为什么刻意强调钱学森堂侄的身份,是为了刻意形成某中对比吗?
钱永健的哥哥是一个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老钱家真是人才辈出啊
是啊,中文好像是钱永佑,好像是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的系主任。真是人才辈出,家族教育没得说的。
]]
另一个传奇人物:Osamu Shimomura (下村修)

一位做出值得诺贝尔奖工作的科学家,几十年默默无闻;
一项被广泛应用的成果,很少人知其发明者;
一篇原始论文鲜为人知,后继论文却很热门;
一位曾失明的人,却发现发光的蛋白质;
一个低调的父亲,却有非常高调的儿子。

在这篇文章中,我讲述一个科学家的故事,介绍一项生物化学研究的历史故事,还回答一个问题:是否活着的科学家中还有因好奇而做科学研究?

下村修1928年生于京都,长于长崎。1945年他16岁时,原子弹在他故乡爆炸,他曾数周失明。1951年,他毕业于长崎医科大学药学专门部,1960年获名古屋大学有机化学博士。1960年他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约翰森实验室做博士后,63年至65年回日本名古屋大学任副教授,65年回普林斯顿继续在约翰森实验室工作,直到1980年。估计是约翰森退休后下村修不能待在普林斯顿了,所以1980至2001他到麻省Woods Hole海洋生物学研究所,兼波士顿大学教授之软差。

下村修1961年33岁做出的重要发现(1962年发表),到1974年46岁时,全部关键实验完成。但到80岁的今年,他几乎是默默无闻。他多年没有实验室,在约翰森实验室做了近20年博士后,不是为了功。他也没有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不是为了名。GFP后来带来了相当的收益,但下村修没得,也不是为了利禄。

下村修加入生物发光研究是1955年在日本做研究生时,导师让他到另外一个实验室去开阔眼界,而那个实验室的导师介绍他做荧光素。1959年导师逝于癌症,1960年他到约翰森实验室。约翰森给他看水母发光,要他做,可是第一次演示根本没有发光。但下村修被约翰森感染了,决定做。1961年他们开了七天的车横跨美国到西海岸华盛顿州的“星期五港”(Friday Harbor)实验室,那里当时盛产水母,有很多原料,他们在1961年夏做出主要发现。

下村修开始做研究时不知其重要,只是对生物发光好奇。发光的生物学意义,至今尚不清楚;而发光蛋白应用的重要性,下村修不仅当时不知道,而且以后相当时间不清楚。水母素应用于检测钙,是1967年由Ridgway和Ashley提出。最初下村修和约翰森只为提取水母素,而GFP是副产物。现在,这个副产物的用途比原来的正产物还大。GFP作为示踪蛋白是他的同事普腊石极力鼓吹。应用在1994年以后。从1974年获得GFP到1994年,下村修并未大力推动GFP的应用。

下村修乐于做这项工作,只需很基本的条件。2001年退休后,他继续做研究,把家里的地下室作为“光蛋白实验室”,今年80岁的他,还用家庭地址发表文章。

下村修既无名也无利。他儿子下村務(Tsutomu Shimomura)却很年青就成了名人。下村務是下村修1964年回日本期间在名古屋出生的。后随父母回美国,长于普林斯顿,上普林斯顿高中。在加州理工学院念大学时,跟过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费曼(Richard Feynman)。曾任职于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物理系和圣迭戈超级计算中心。

下村務90年代协助联邦调查局抓住了一个有名的黑客,让那人坐了牢。1995年,他和记者以此为基础合写一本书Takedown(中文“骇客追缉令”),书被改编成电影,很出名。有说法他小时候有逆反心理,后来也可能是黑客,在国会作证时,有联邦调查局探员在身旁,他也黑国会的通讯系统。
中国人要得奖,再过20年吧
美国人得奖也讨论这么热闹
钱学森也是美国培养的
原帖由 qidaxue 于 2008-10-8 21:55 发表


因为在中国大量学术资源都被行政人员把持着,尤其是大学里


就好像这些放开了,中国能得诺贝尔奖似的
你难道不觉得得诺贝尔奖与国家科技水平有关吗?
中国房价这么贵,谁愿意去搞研究,一切以钞票至上!
原帖由 cmj9808 于 2008-10-9 23:26 发表
另一个传奇人物:Osamu Shimomura (下村修)

一位做出值得诺贝尔奖工作的科学家,几十年默默无闻;
一项被广泛应用的成果,很少人知其发明者;
一篇原始论文鲜为人知,后继论文却很热门;
一位曾失明的人,却发 ...

原来下村孜是下村修的儿子啊,那个黑客应该就是凯文 米特尼克吧。
一家都是强人啊。
原帖由 cmj9808 于 2008-10-9 12:28 发表
搞量子纠缠的潘建伟将来很有可能拿到物理奖


他没戏。他以前的合作老板还差不多。
钱永健是钱永健,钱学森是钱学森,非要强调钱学森是钱永健的堂叔吗?一味强调钱永健是钱学森的堂侄有意义吗?搞得好像钱学森不是钱永健的堂叔,钱永健拿不到那个奖似的.
苏联还有不少人能拿呢。中国人怎么就出不了一个啊。别说是什么体 制问题啊……苏联呢?
都太浮躁了,科学,尤其是基础科学是需要扎实的研究的,需要时间。中国还没到那个份上。
苏联时代的教师社会地位很高,不像中国,大学教授进牛棚
小钱很郁闷,得个奖结果还是他伯父的名字挂外面,仿佛是他伯父得似的:D
钱教授已经被强大的记者郁闷好几次了:P
某记者在采访钱永健时问:“您是中国人吗?您会说中文吗?”钱教授用英语答说“不太会说”。再进一步被问到“先生的成就对于一个中国科学家来说意味着什么?”时,钱教授说“因为我是美国生美国长,我不是中国科学家……但是,如果中国人能为我的获奖感到高兴与自豪,并且能使更多的年轻人加深对科学的兴趣的话,将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华裔化学家:D :D :D
最好晚年不要跟杨一样回来:D :D
原帖由 yshhb 于 2008-10-10 08:44 发表
钱学森也是美国培养的

也不完全是吧!
他是大学毕业后留学的!
Email一下,,问问什么时候回来
有3个人获奖者是以为发现了hiv(艾滋病病毒),这都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在想想30多年前的中国有啥?拿不到是很正常的
再说了拿到有如何?
现在还看到有人说“70年代人工合成蛋白质,是不是应该得个奖?”

呵呵,这是笑话来的,就凭这个得奖压根是国人的YY,仅是莫名其妙的宣传而已

第二,中国要得奖,难,因为中国的基础学科...仍有很大差距,而中国的大学...

压根没几所是真想把心思放在基础学科上面的,都想骗国家的钱。

把话题说的更清楚点吧,中国大学里面,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有几家拿得出手的?

我大概算了下,无非几所,中科院系统,北大 清华 中科大 复旦 南京 浙江 南开 其他的找不
出来了

可以说其他1000多所,可以偏激的说,压根没什么基础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