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改革攻坚战再从农村打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54:21
美国侨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将于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30年后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国有望部署再从农村发力,吹响深水区改革攻坚战的号角……


三中全会把脉定调未来经济走向
    今年伊始,媒体把2008年贴上“奥运年、改革年、民生年”标签,民众信心满满,期望搭上百年一遇的奥运快车,赚快钱,过小康。但温家宝总理却警示,今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不少人还以为是彰显忧患意识,谁料到一语成谶。胡 锦 涛主席也坦言,国际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挑战和困难增大。针对“一多一大”,中南海提出“微调”之说,即从防过热防通胀的“双防”,改为“一保一控”,而从紧货币政策,也随之悄然不见。  

    然而,如何把握好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胀平衡点,说易行难。如资源价格不改革,煤电油运运转起来磕磕碰碰;而一旦随行就市,通胀将一发而不可收。空言维稳,稳得了一时,稳不了长期,就像官方连发稳定股市评论,市场信心还是无力提振。

    十七届三中全会将给未来中国走向定调。10月9日召开三中全会,将是一个风向标。届时,中南海或借改革开放30年东风,深化全面改革,期以此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为内地经济社会发展寻找长效药方。中国的经济路向,在三中全会上或许能够进一步明晰。

力推农村新政策改革之路不动摇
    新一届的三中全会将要召开了,这也是30年之后的一个三中全会,意义相当的最大。那么现在各式各样的迹象都显示说,这一次的三中全会中国的政策将会继续的适和农村挂上钩。而会议重点研究的是农村发展改革,此次会议将重申中国继续走改革开放之路不动摇,继续推行“三农稳,稳天下”方针,并务实地应对内忧外患,赢取大国崛起的“第二春”。

    国庆前一天,胡 锦 涛在“神七”飞天成功之后,来到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策源地安徽小岗村。包括中共中央总书记胡 锦 涛还有很多中央高层上个月末开始都已经分头到一些非常重要的农业地区进行了考察,这些都表明,高层在为三中全会做预热,也就是说三中全会的重点全部都是和农村相关的政策,将会推出很多与农村相挂钩的一些新的在之前过去30年都没有改变过的一些政策。中国继续走改革开放之路不动摇。

    同时,中国经济如何一保一控,用力如何均衡,资源性产品是否随行就市,如何重构食品安全信心,都将是全会关注讨论的议题。研究相关的对策,包括粮食安全的问题,或是土地制度改革,以及什么城乡合一等等问题。

    另外,三中全会除了讨论三农问题之外,可能还会针对当前的国内外的金融形势专题来进行一个战略上的一个评估,究竟要看下一步要怎么,这是一个值得重视课题。当前很多的国际金融的形势。用格林斯潘的话来讲就是他一辈子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那么我们必须要指出在全球化形势之下,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完全避免这个金融危机的影响,包括中国在内,因为中国在很多外汇储备中确实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和有关系。

30年轮回“新土改”再次在小岗打响
    小岗村正在进行的一系列新的改革试验,再次成为新一轮农村改革的聚焦点。

    “一年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这是相当长时期内,一拨又一拨参观考察者对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发源地——安徽小岗村的感慨和评价。听上去很尖刻,但也是令小岗人既难堪又困惑的实情。

    始于农村的改革带来的成就举世共睹: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城乡生活品质提升、经济高速增长、民主文明进步……但时过3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村、乃至改革全局的推进力已基本释放完毕,一些弊端却日渐凸现:

        农民以土地为“命根子”,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却缺乏明晰。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法》将没收的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后来,人民公社把土地收归国有;家庭联产承包制使“分田到户”合法化,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拥有使用权。现行制度固然确保土地公有制、一定程度上调动农民积极性,却未能使农民与土地建立稳定的利益关系,亦为一些不法官商勾结、利用建设征地牟取暴利提供可乘之机。

    农村是改革的发力地,现存的“城乡二元壁垒”却阻碍农民平等分享改革成果。中国经济创造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9.7%的世界奇迹,但城乡收入差距亦创30年来最高。农民负担增长一度甚至超过收入增长。“城乡壁垒”带来诸多现实的警讯:收入差距致农村内需不足、大量民工进城致农村“空心化”、城市扩张致耕地减少,甚至危及粮食安全……

        当中国改革涉入深水区,乘风“破旧”势在必行。但千年文明古国的改革命题恢宏复杂,牵一发而动全局,不能头痛医头,所以这样的“破”需具建议性,这样的“破”需结合国情、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即“大破才能大立”。

    9月30日,胡 锦 涛主席考察小岗村时,更是定调新“土改”,允许流转土地经营权。新一轮农村改革以“立新”为目的。它将再次激发中国农村内在的巨大活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酝酿中的土地改革有望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进一步明晰土地财产权,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延长土地经营权年限,甚至允许宅基地流转。一旦允许流转土地经营权,农业集约经营便具备条件,可大规模从事农业生产,摆脱小农经济,加速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步伐。浙江等沿海省市近几年的实践已显示,有偿转包、业主租赁、分季流转、土地入股、土地互换等多种土地流转形式,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

    十七届三中全会有望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正式写入中央文件,催生更多财政惠民政策在重庆、成都等率先展开的“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探索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变农民公共资源分配中的弱势群体地位。中国13亿人口9亿是农民,确保农民享受教育、医疗、社保等平等权利,乃至选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是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第一步。

    然而,“立新”必须以“破旧”为前提。在“新土改”的过程中,中国不仅要冲破现有的各种阻扰,还要预备冲破新的障碍:

    “新土改”将使得土地收益转向农民手中,现有的既得利益阶层,如地方政府、乡镇干部,是否会以各种方式阻扰,而使得改革变形?“新土改”对各地农民而言,得益程度会有不同。如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将获得较多土地级差收益。如何让“新土改”使得全体农民获益,而非产生新的鸿沟,也是个大问题。“新土改”使得部分农民失去土地的屏障,如何防止其副作用的扩散?如流民阶层、城市贫民窟等问题,宜未雨绸缪。

    30年一轮回,在“破”与“立”间,新一轮农村改革能否再次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突破,打响这场改革攻坚战,考验着北京的智慧和决心。

    今天,小岗村一系列新的改革试验,再次吸引了关心中国农村问题的众多专家学者的目光。他们都不约而同把“中国改革第一村”作为中国传统农区的缩影,试图从中寻求破解当今中国“三农”问题的新答案。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当你再次来到小岗村,你所见到的将令你眼前一亮:随着推动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合作经济、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等等一项又一项改革新试验的启动和深化,展现在面前的是一个正处在从传统小农经济走向现代农业、从城乡二元结构下封闭的旧乡村走向城乡一体化大趋势中开放型新农村的小岗村。正是这些新探索、新转变,让小岗村在近两年时间里,人均收入由3000多元上升至6000多元,摆脱了二十多年来一直停滞不前的状况。

三中全会:前后30年的使命
    这次十七届三中全会,自然会让我们想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所有经历过这个年代的人对“三中全会”这个词都非常熟悉,而且三中全会几乎成为一个象征意义了,就是意味着当年1978年12月份的时候,启动改革开放的那次全会。

    因为当时中国的文革刚刚结束,以前是两个“凡是”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等等,所以在当时中共在1978年12月举行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基本上是完成一个重大的使命,就是果断的否定阶级斗争为纲,然后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经济上来,尤其就开启了社会主义的倡导30年的改革开放。

    而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首先是农民得益,包括分田到户。现在到了30年改革开放整个的过程之后,当然我们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远远超过了农村的范围,但是我们回头来看,当时中国改革开放最早开始的那个农村地方其实依然问题重重,所谓的“三农”问题,就是农村问题,如何进一步的深化改革,那么这个深化改革已经不是原来30年之前那种技术层面上的一些改革,其实说实在是涉及到一个体制问题,这个体制问题涉及到整个农村的一个体制,如何跟目前已经非常相当成熟的农村的市场经济手段能够相匹配的问题。

    30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30年后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间隔了六届30年,现在我们也到了一个对过去30年承上启下进行全面回顾和前瞻这么一个时候了。在过去30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个是中国每一个老百姓无论从家庭还是到每一个体,都实实在在能够感受到的,如果没有30年前的改革开放,可能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两天后要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经济”和“三农”问题是一个关键,一个主轴,我们可能也抱着一个非常美好的前瞻性,希望这次的“三中全会”能够一如像30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样,能够对改革开放这30周年能够做一个全方位的回顾和总结,然后有一个前瞻,使未来几十年或者30年改革开放之路能够走的更加稳健。

    当我们今天回顾过去30年,承前启后,那么未来中国无数个还会有的30年的发展的进程,所以今天当我们纪念改革开放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站在这么一个历史的高度,一个国际的高度,用一种既不夜郎自大,同时又不妄自菲薄的一种心态,非常清醒的一种态度,也许未来的30年我们会走的更加稳健。美国侨报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将于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30年后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国有望部署再从农村发力,吹响深水区改革攻坚战的号角……


三中全会把脉定调未来经济走向
    今年伊始,媒体把2008年贴上“奥运年、改革年、民生年”标签,民众信心满满,期望搭上百年一遇的奥运快车,赚快钱,过小康。但温家宝总理却警示,今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不少人还以为是彰显忧患意识,谁料到一语成谶。胡 锦 涛主席也坦言,国际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挑战和困难增大。针对“一多一大”,中南海提出“微调”之说,即从防过热防通胀的“双防”,改为“一保一控”,而从紧货币政策,也随之悄然不见。  

    然而,如何把握好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胀平衡点,说易行难。如资源价格不改革,煤电油运运转起来磕磕碰碰;而一旦随行就市,通胀将一发而不可收。空言维稳,稳得了一时,稳不了长期,就像官方连发稳定股市评论,市场信心还是无力提振。

    十七届三中全会将给未来中国走向定调。10月9日召开三中全会,将是一个风向标。届时,中南海或借改革开放30年东风,深化全面改革,期以此解决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为内地经济社会发展寻找长效药方。中国的经济路向,在三中全会上或许能够进一步明晰。

力推农村新政策改革之路不动摇
    新一届的三中全会将要召开了,这也是30年之后的一个三中全会,意义相当的最大。那么现在各式各样的迹象都显示说,这一次的三中全会中国的政策将会继续的适和农村挂上钩。而会议重点研究的是农村发展改革,此次会议将重申中国继续走改革开放之路不动摇,继续推行“三农稳,稳天下”方针,并务实地应对内忧外患,赢取大国崛起的“第二春”。

    国庆前一天,胡 锦 涛在“神七”飞天成功之后,来到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策源地安徽小岗村。包括中共中央总书记胡 锦 涛还有很多中央高层上个月末开始都已经分头到一些非常重要的农业地区进行了考察,这些都表明,高层在为三中全会做预热,也就是说三中全会的重点全部都是和农村相关的政策,将会推出很多与农村相挂钩的一些新的在之前过去30年都没有改变过的一些政策。中国继续走改革开放之路不动摇。

    同时,中国经济如何一保一控,用力如何均衡,资源性产品是否随行就市,如何重构食品安全信心,都将是全会关注讨论的议题。研究相关的对策,包括粮食安全的问题,或是土地制度改革,以及什么城乡合一等等问题。

    另外,三中全会除了讨论三农问题之外,可能还会针对当前的国内外的金融形势专题来进行一个战略上的一个评估,究竟要看下一步要怎么,这是一个值得重视课题。当前很多的国际金融的形势。用格林斯潘的话来讲就是他一辈子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那么我们必须要指出在全球化形势之下,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完全避免这个金融危机的影响,包括中国在内,因为中国在很多外汇储备中确实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和有关系。

30年轮回“新土改”再次在小岗打响
    小岗村正在进行的一系列新的改革试验,再次成为新一轮农村改革的聚焦点。

    “一年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这是相当长时期内,一拨又一拨参观考察者对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发源地——安徽小岗村的感慨和评价。听上去很尖刻,但也是令小岗人既难堪又困惑的实情。

    始于农村的改革带来的成就举世共睹: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城乡生活品质提升、经济高速增长、民主文明进步……但时过30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村、乃至改革全局的推进力已基本释放完毕,一些弊端却日渐凸现:

        农民以土地为“命根子”,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却缺乏明晰。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法》将没收的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后来,人民公社把土地收归国有;家庭联产承包制使“分田到户”合法化,土地归集体所有,农民拥有使用权。现行制度固然确保土地公有制、一定程度上调动农民积极性,却未能使农民与土地建立稳定的利益关系,亦为一些不法官商勾结、利用建设征地牟取暴利提供可乘之机。

    农村是改革的发力地,现存的“城乡二元壁垒”却阻碍农民平等分享改革成果。中国经济创造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9.7%的世界奇迹,但城乡收入差距亦创30年来最高。农民负担增长一度甚至超过收入增长。“城乡壁垒”带来诸多现实的警讯:收入差距致农村内需不足、大量民工进城致农村“空心化”、城市扩张致耕地减少,甚至危及粮食安全……

        当中国改革涉入深水区,乘风“破旧”势在必行。但千年文明古国的改革命题恢宏复杂,牵一发而动全局,不能头痛医头,所以这样的“破”需具建议性,这样的“破”需结合国情、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即“大破才能大立”。

    9月30日,胡 锦 涛主席考察小岗村时,更是定调新“土改”,允许流转土地经营权。新一轮农村改革以“立新”为目的。它将再次激发中国农村内在的巨大活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酝酿中的土地改革有望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进一步明晰土地财产权,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延长土地经营权年限,甚至允许宅基地流转。一旦允许流转土地经营权,农业集约经营便具备条件,可大规模从事农业生产,摆脱小农经济,加速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步伐。浙江等沿海省市近几年的实践已显示,有偿转包、业主租赁、分季流转、土地入股、土地互换等多种土地流转形式,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

    十七届三中全会有望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正式写入中央文件,催生更多财政惠民政策在重庆、成都等率先展开的“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探索调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改变农民公共资源分配中的弱势群体地位。中国13亿人口9亿是农民,确保农民享受教育、医疗、社保等平等权利,乃至选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是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第一步。

    然而,“立新”必须以“破旧”为前提。在“新土改”的过程中,中国不仅要冲破现有的各种阻扰,还要预备冲破新的障碍:

    “新土改”将使得土地收益转向农民手中,现有的既得利益阶层,如地方政府、乡镇干部,是否会以各种方式阻扰,而使得改革变形?“新土改”对各地农民而言,得益程度会有不同。如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将获得较多土地级差收益。如何让“新土改”使得全体农民获益,而非产生新的鸿沟,也是个大问题。“新土改”使得部分农民失去土地的屏障,如何防止其副作用的扩散?如流民阶层、城市贫民窟等问题,宜未雨绸缪。

    30年一轮回,在“破”与“立”间,新一轮农村改革能否再次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突破,打响这场改革攻坚战,考验着北京的智慧和决心。

    今天,小岗村一系列新的改革试验,再次吸引了关心中国农村问题的众多专家学者的目光。他们都不约而同把“中国改革第一村”作为中国传统农区的缩影,试图从中寻求破解当今中国“三农”问题的新答案。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当你再次来到小岗村,你所见到的将令你眼前一亮:随着推动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合作经济、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等等一项又一项改革新试验的启动和深化,展现在面前的是一个正处在从传统小农经济走向现代农业、从城乡二元结构下封闭的旧乡村走向城乡一体化大趋势中开放型新农村的小岗村。正是这些新探索、新转变,让小岗村在近两年时间里,人均收入由3000多元上升至6000多元,摆脱了二十多年来一直停滞不前的状况。

三中全会:前后30年的使命
    这次十七届三中全会,自然会让我们想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所有经历过这个年代的人对“三中全会”这个词都非常熟悉,而且三中全会几乎成为一个象征意义了,就是意味着当年1978年12月份的时候,启动改革开放的那次全会。

    因为当时中国的文革刚刚结束,以前是两个“凡是”还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等等,所以在当时中共在1978年12月举行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基本上是完成一个重大的使命,就是果断的否定阶级斗争为纲,然后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经济上来,尤其就开启了社会主义的倡导30年的改革开放。

    而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首先是农民得益,包括分田到户。现在到了30年改革开放整个的过程之后,当然我们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远远超过了农村的范围,但是我们回头来看,当时中国改革开放最早开始的那个农村地方其实依然问题重重,所谓的“三农”问题,就是农村问题,如何进一步的深化改革,那么这个深化改革已经不是原来30年之前那种技术层面上的一些改革,其实说实在是涉及到一个体制问题,这个体制问题涉及到整个农村的一个体制,如何跟目前已经非常相当成熟的农村的市场经济手段能够相匹配的问题。

    30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30年后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间隔了六届30年,现在我们也到了一个对过去30年承上启下进行全面回顾和前瞻这么一个时候了。在过去30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个是中国每一个老百姓无论从家庭还是到每一个体,都实实在在能够感受到的,如果没有30年前的改革开放,可能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两天后要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经济”和“三农”问题是一个关键,一个主轴,我们可能也抱着一个非常美好的前瞻性,希望这次的“三中全会”能够一如像30年前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样,能够对改革开放这30周年能够做一个全方位的回顾和总结,然后有一个前瞻,使未来几十年或者30年改革开放之路能够走的更加稳健。

    当我们今天回顾过去30年,承前启后,那么未来中国无数个还会有的30年的发展的进程,所以今天当我们纪念改革开放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站在这么一个历史的高度,一个国际的高度,用一种既不夜郎自大,同时又不妄自菲薄的一种心态,非常清醒的一种态度,也许未来的30年我们会走的更加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