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水比油贵”将成全球大趋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15:35
全球缺水危机中藏着巨大商机
    联合国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有14亿人生活在缺乏洁净饮用水的地区,每年有700万人因缺水或饮用不卫生的水而致病死亡。水资源既然如此宝贵,为何,它又如此的便宜?不仅美国需要市场化,在水资源日益匮乏且其价格明显低廉的中国,更需如此。事实上中国官方也一直在为此努力。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狂飙突进,中国临近城市的地区约有90%的河流遭到严重污染,其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还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据悉,在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11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

    联合国数据显示,到2025年,全世界近1/3的人口将生活在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缺水人口将达到28~33亿,而更多的人将缺乏相关卫生设施。危机即商机,这一缺水人口的庞大数据,其实讲述的是一个同样巨额的投资故事。据预计,未来20年,全球水资源行业的投资缺口也许会超过1万亿美元。据“十一五”规划,中国计划在城市地区将花费约8500亿元用于水项目建设。仅污水处理市场,预计要超过5000亿元,如果再加上供水、中水回用、排水以及水污染防治等方面,总数将不会少于2万亿元。

中国“多头管水”导致危机重重
    目前,中国的水价仅仅包含水的工程成本和水的处理成本,没有涵盖水资源的价格、水管理的价格以及污水处理的成本,这与国际流行的全过程成本不符。拿全国水价最高的北京来说,其水价也仅是世界银行给发展中国家定出的一个承受水价的最高限定的1/3。显然,水价还有巨大的上涨空间。水价上涨是个趋势,对水来说,价格改革很重要,且其价格结构也应当发生变化,这个变化要在水价里反映治污的成本。这种因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造成的低水价,实际上鼓励了水资源的高消费,根本不能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成为制约中国水价改革的主因。而要破解中国水危机,关键一步就是要迈过水价改革这道门槛。

    然而,由于多头管水以及水的地域性、公共性和垄断性,使水的价格被严重低估且被挥霍,并使水价成为当前中国最为复杂的价格。在农村,目前仍普遍沿用“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而发达国家已达0.7~0.8。工业用水的效益也非常低下,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浪费现象也很严重。如此缺水,却又如此挥霍——这一违背价值规律的现象之所以一直存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水价太低。长期以来,黄河下游的引黄水费标准是每立方米3.6厘,可谓“千吨黄河水顶不上一瓶矿泉水”。在城市,由于政府实行补贴,自来水的价格甚至不及成本。

国际巨头“淘水”中国分享盛宴
    国际著名投资大师罗杰斯也看到了这点。罗杰斯在半年前曾表示非常看好中国的水资源行业。比罗杰斯先行一步的,是众多野心勃勃的国际水务巨头。全球最大的三家水务公司法国威立雅、苏伊士里昂水务集团、泰晤士水务公司,无一例外都把中国作为其全球市场的重要部分,它们依靠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并以特许经营、BOT模式、TOT模式、控股、合作等投资方式,打入中国北京、上海、天津等10多个城市的水务市场。

    法国威立雅早在97年就将其国际发展战略的重点转移到了中国,主攻大中城市的饮用水供应和污水净化处理市场。到现在为止,威立雅已在中国参与了约20个水务项目。2002年,该公司曾以超过竞标报价两倍的价格,取得了上海浦东水厂50%股权和50年经营权。同威立雅一样野心勃勃的,还有名列世界水务第一强的法国苏伊士集团。该集团通过旗下中法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法水务”)和得利满公司在中国“攻城掠地”,先后参与100多个水厂的建设,直接经营的水厂有13个,投资额达2.1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继与青岛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青岛中法海润供水有限公司成立之后,中法水务又与重庆水务集团共同投资组建重庆中法供水有限公司,其股份占到60%,突破了我国对外资进入水务组建合资公司不得超过50%的限制。来自英国的泰晤士水务公司,早在1995年,他们就以BOT方式投资7300万美元进军中国,成为第一个在中国水务市场“吃螃蟹”的外资水务企业。与此同时,其他和水有关的跨国巨头也纷纷“淘水”中国,比如西门子、陶氏化学、GE、ITT等国际著名企业,就经常活跃在中国的水务市场上。其中的ITT是全球最大的流体技术设备和系统的供应商之一,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中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重点污水处理工程项目。

    在“洋水务”衔枚疾进之际,本土水务公司也不甘示弱。以天津创业环保、北京首创股份为代表的国内水务翘楚,凭借强大的政府背景和融资能力,迅速在水务领域跑马圈地。2000年,创业环保通过与大股东资产置换包揽了天津污水处理项目,之后继续收购杭州、扬州、阜阳等10多个城市水务项目,成为全国性的水务公司。次年3月,首创股份投下水务第一单——出资10亿元收购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其后又调整原有筹资计划,将资金投入到水务运作,成为北京、深圳水务市场的老大,并在马鞍山、青岛、徐州等10多个城市投资水务项目。

水资源产业化运作乃大势所趋
    在当前的产业时代,城市水业存在设备制造业、工程建设业和环境服务业三种业态,而环境服务业比例是水业产业成熟与否的标志。数据显示,在目前,中国环境服务业的比例仅为10%—20%,发达国家则在60%以上。我们粗略从水业发展历程的角度将城市水业分成了四个时代:1995年之前为设备时代,1995~2000年为技术引导时代,2000~2005年为资本拉动时代,2005年之后为产业时代。事实上,在公众的印象中,水还不是一个真正的产业。通过逐渐引入市场机制,城市水业正在由原来的政府主导型市政公用事业,向产业化方向转变,而过去那种财务投资、资本投资的方式,也将逐渐转向产业投资和服务投资上来。

    在资本拉动时代,由于各级政府普遍缺钱,此一时期的几乎所有市场项目都以资本为核心,政府在对待市场主体时,首先看的是企业有没有资金实力,资金成为企业获得市场的前提。这时出现了三类企业主体,一类是纯粹的财务公司,他们通过固定回报等间接借贷的财务投资模式获得市场收益,之后,随着政策的调整,部分企业退出了中国市场,如香港国泰;第二类是以运营服务或工程服务为专长的专业公司,如中法水务和威立雅;第三类公司如首创股份,凭借资本和本土背景迅速进入水业主流市场,很快就发展成为最有影响的代表性公司之一。

    此种背景下,过去那种完全以资本环节优劣决定市场胜负的情况将不复存在,市场主体必须系统关注技术、运营、资本、设备配套等各个环节。像法国威立雅、中法水务等国际巨头,由于在水务产业以及服务方面占据领先优势,可能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其实这在目前已初露端倪,中国水务行业正在发生的投资、并购、重组等,或许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注脚。除此以外,我们预测,随着产业化的运作,未来将会涌现出水资源金融产业,比如水银行、水股票、水期货、水交所、水基金等。

水务市场日益开放昭示光明前景
    日前,《循环经济促进法》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制定了一系列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激励全社会各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其中,“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电、气等资源型产品实行累进加价收费制度”,因争议较大,该法对此不再做出规定,而是相应规定,“国家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的价格政策,引导单位和个人节约和合理使用水、电、气等资源型产品”。 消息甫出,即被当成“将要普遍提高水价”的信号迅速传播。这也正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所系,根据“十一五”规划,在“十一五”期间,中国要深化水价改革,建立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水价体系,其中就包括合理提高水资源费与水价水平。

    未来几年,中国将迎来一波城市化的大发展,推行节能环保的举措也将更为严格,而这也正是中国水务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这也将是中国水务市场投资的高峰阶段。此种背景下,一个逻辑依稀可见,在政府的推动和巨额投资的带动下,未来的中国水务市场,必将获得飞跃式的发展。世界银行乐观地预测,在未来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对中国而言,随着水务市场放开程度的日益加大,其水资源市场也将逐渐发展成一个更具潜在利润的巨大市场。最近几年,中国水务市场每年均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今后,中国整个水务市场年增长率将保持在15%左右。由于需求旺盛,而供给又不足,水价改革中蕴藏着很多财富机会,水务行业远景非常光明。全球缺水危机中藏着巨大商机
    联合国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有14亿人生活在缺乏洁净饮用水的地区,每年有700万人因缺水或饮用不卫生的水而致病死亡。水资源既然如此宝贵,为何,它又如此的便宜?不仅美国需要市场化,在水资源日益匮乏且其价格明显低廉的中国,更需如此。事实上中国官方也一直在为此努力。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狂飙突进,中国临近城市的地区约有90%的河流遭到严重污染,其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还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据悉,在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11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

    联合国数据显示,到2025年,全世界近1/3的人口将生活在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缺水人口将达到28~33亿,而更多的人将缺乏相关卫生设施。危机即商机,这一缺水人口的庞大数据,其实讲述的是一个同样巨额的投资故事。据预计,未来20年,全球水资源行业的投资缺口也许会超过1万亿美元。据“十一五”规划,中国计划在城市地区将花费约8500亿元用于水项目建设。仅污水处理市场,预计要超过5000亿元,如果再加上供水、中水回用、排水以及水污染防治等方面,总数将不会少于2万亿元。

中国“多头管水”导致危机重重
    目前,中国的水价仅仅包含水的工程成本和水的处理成本,没有涵盖水资源的价格、水管理的价格以及污水处理的成本,这与国际流行的全过程成本不符。拿全国水价最高的北京来说,其水价也仅是世界银行给发展中国家定出的一个承受水价的最高限定的1/3。显然,水价还有巨大的上涨空间。水价上涨是个趋势,对水来说,价格改革很重要,且其价格结构也应当发生变化,这个变化要在水价里反映治污的成本。这种因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造成的低水价,实际上鼓励了水资源的高消费,根本不能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成为制约中国水价改革的主因。而要破解中国水危机,关键一步就是要迈过水价改革这道门槛。

    然而,由于多头管水以及水的地域性、公共性和垄断性,使水的价格被严重低估且被挥霍,并使水价成为当前中国最为复杂的价格。在农村,目前仍普遍沿用“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而发达国家已达0.7~0.8。工业用水的效益也非常低下,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浪费现象也很严重。如此缺水,却又如此挥霍——这一违背价值规律的现象之所以一直存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水价太低。长期以来,黄河下游的引黄水费标准是每立方米3.6厘,可谓“千吨黄河水顶不上一瓶矿泉水”。在城市,由于政府实行补贴,自来水的价格甚至不及成本。

国际巨头“淘水”中国分享盛宴
    国际著名投资大师罗杰斯也看到了这点。罗杰斯在半年前曾表示非常看好中国的水资源行业。比罗杰斯先行一步的,是众多野心勃勃的国际水务巨头。全球最大的三家水务公司法国威立雅、苏伊士里昂水务集团、泰晤士水务公司,无一例外都把中国作为其全球市场的重要部分,它们依靠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并以特许经营、BOT模式、TOT模式、控股、合作等投资方式,打入中国北京、上海、天津等10多个城市的水务市场。

    法国威立雅早在97年就将其国际发展战略的重点转移到了中国,主攻大中城市的饮用水供应和污水净化处理市场。到现在为止,威立雅已在中国参与了约20个水务项目。2002年,该公司曾以超过竞标报价两倍的价格,取得了上海浦东水厂50%股权和50年经营权。同威立雅一样野心勃勃的,还有名列世界水务第一强的法国苏伊士集团。该集团通过旗下中法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法水务”)和得利满公司在中国“攻城掠地”,先后参与100多个水厂的建设,直接经营的水厂有13个,投资额达2.1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继与青岛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青岛中法海润供水有限公司成立之后,中法水务又与重庆水务集团共同投资组建重庆中法供水有限公司,其股份占到60%,突破了我国对外资进入水务组建合资公司不得超过50%的限制。来自英国的泰晤士水务公司,早在1995年,他们就以BOT方式投资7300万美元进军中国,成为第一个在中国水务市场“吃螃蟹”的外资水务企业。与此同时,其他和水有关的跨国巨头也纷纷“淘水”中国,比如西门子、陶氏化学、GE、ITT等国际著名企业,就经常活跃在中国的水务市场上。其中的ITT是全球最大的流体技术设备和系统的供应商之一,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中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重点污水处理工程项目。

    在“洋水务”衔枚疾进之际,本土水务公司也不甘示弱。以天津创业环保、北京首创股份为代表的国内水务翘楚,凭借强大的政府背景和融资能力,迅速在水务领域跑马圈地。2000年,创业环保通过与大股东资产置换包揽了天津污水处理项目,之后继续收购杭州、扬州、阜阳等10多个城市水务项目,成为全国性的水务公司。次年3月,首创股份投下水务第一单——出资10亿元收购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一期工程,其后又调整原有筹资计划,将资金投入到水务运作,成为北京、深圳水务市场的老大,并在马鞍山、青岛、徐州等10多个城市投资水务项目。

水资源产业化运作乃大势所趋
    在当前的产业时代,城市水业存在设备制造业、工程建设业和环境服务业三种业态,而环境服务业比例是水业产业成熟与否的标志。数据显示,在目前,中国环境服务业的比例仅为10%—20%,发达国家则在60%以上。我们粗略从水业发展历程的角度将城市水业分成了四个时代:1995年之前为设备时代,1995~2000年为技术引导时代,2000~2005年为资本拉动时代,2005年之后为产业时代。事实上,在公众的印象中,水还不是一个真正的产业。通过逐渐引入市场机制,城市水业正在由原来的政府主导型市政公用事业,向产业化方向转变,而过去那种财务投资、资本投资的方式,也将逐渐转向产业投资和服务投资上来。

    在资本拉动时代,由于各级政府普遍缺钱,此一时期的几乎所有市场项目都以资本为核心,政府在对待市场主体时,首先看的是企业有没有资金实力,资金成为企业获得市场的前提。这时出现了三类企业主体,一类是纯粹的财务公司,他们通过固定回报等间接借贷的财务投资模式获得市场收益,之后,随着政策的调整,部分企业退出了中国市场,如香港国泰;第二类是以运营服务或工程服务为专长的专业公司,如中法水务和威立雅;第三类公司如首创股份,凭借资本和本土背景迅速进入水业主流市场,很快就发展成为最有影响的代表性公司之一。

    此种背景下,过去那种完全以资本环节优劣决定市场胜负的情况将不复存在,市场主体必须系统关注技术、运营、资本、设备配套等各个环节。像法国威立雅、中法水务等国际巨头,由于在水务产业以及服务方面占据领先优势,可能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其实这在目前已初露端倪,中国水务行业正在发生的投资、并购、重组等,或许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注脚。除此以外,我们预测,随着产业化的运作,未来将会涌现出水资源金融产业,比如水银行、水股票、水期货、水交所、水基金等。

水务市场日益开放昭示光明前景
    日前,《循环经济促进法》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制定了一系列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激励全社会各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其中,“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电、气等资源型产品实行累进加价收费制度”,因争议较大,该法对此不再做出规定,而是相应规定,“国家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的价格政策,引导单位和个人节约和合理使用水、电、气等资源型产品”。 消息甫出,即被当成“将要普遍提高水价”的信号迅速传播。这也正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所系,根据“十一五”规划,在“十一五”期间,中国要深化水价改革,建立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水价体系,其中就包括合理提高水资源费与水价水平。

    未来几年,中国将迎来一波城市化的大发展,推行节能环保的举措也将更为严格,而这也正是中国水务行业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这也将是中国水务市场投资的高峰阶段。此种背景下,一个逻辑依稀可见,在政府的推动和巨额投资的带动下,未来的中国水务市场,必将获得飞跃式的发展。世界银行乐观地预测,在未来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对中国而言,随着水务市场放开程度的日益加大,其水资源市场也将逐渐发展成一个更具潜在利润的巨大市场。最近几年,中国水务市场每年均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今后,中国整个水务市场年增长率将保持在15%左右。由于需求旺盛,而供给又不足,水价改革中蕴藏着很多财富机会,水务行业远景非常光明。
全世界四大海水淡化国中,除了沙特、阿联酋和科威特外三个海湾产油国外,就算上西班牙了,不知道愤愤们会作何感想……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活饮用水水源和水质,实在是不能说
未来,未来我们已经死了

到我们死的时候,也看不到楼主所述事实

水务发展前景良好,但是要知道水价是物价局管,不是市场经济调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