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个人健康体检情况调查白皮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58:36
由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发起的“中国个人健康体检情况调查白皮书”历时一个月,共收到有效样本19320份。
  个人体检意识较强,专业认知水平有待提高


  体检,即当健康人或亚健康人群的身体还没有明显症状时,就为全身器官进行筛查,以了解身体各器官健康状况,鉴定排查是否有潜在疾病征兆,及时对受检者提出预防、治疗方案或健康建议。现代社会,随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的不断增加,亚健康人群也与日俱增,体检成为了人们预防疾病、管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体检意识也因此萌生。
  调查结果显示,人们的体检意识强烈。一系列的数据为此结论做了最好的注解:83.69%的调查对象认为“体检是必须的”,体检的重要性已为大多数人所熟知;52.79的调查者认为感觉健康情况下也需要定期体检,“未病先防”观念深入人心;超过70%的调查对象赞成应该一年进行一次或以上的体检,科学体检理念广为人知;而对于常人来说一知半解的体检套餐项目(如血常规、肝功能妇科男科等),人们会积极寻求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如报纸、杂志、网络、医生等)来了解,对于体检的认知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
  细化到具体的检查项目,物理检查类方面,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血压是必须的体检项目,占93.08%。眼科检查和口腔检查则比例相当,分别是59.13%和55.67%。认为耳鼻喉检查是必须的占60.10%。总体来看,多数人关心的是容易病变的部分,如血压、口腔、眼科等。对于一些与疾病无多大关系的检查,像身高、体重,关注度较低。实验室检查方面,虽然实验室检查的专业性与复杂性致使大多数人所不了解,但是人们对这一类检查却表现出了相当的“热度”:95.09%的调查对象认为肝功能是体检必检项目,紧随其后的是血常规,比例达93.36%,而血脂、血糖、肾功能、乙肝两对半、尿常规等项目的数值都比较接近,均接近八成。专家认为,实验室检查之所以受到绝大多数人的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认为到实验室类项目可对于身体作深入检查,并有明确的硬性指标,对于体检者来说,这类检查更科学,也更精确。除此之外,调查发现,人们对于辅助检查类、女性检查类和男性检查类也越来越热衷。这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体检意识也在增强,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普通的筛检,而是借助于仪器和更加专业化的检查以更确切的了解自己的身体。
  然而,体检意识的增强与专业认知水平并没有呈现出同步增长。结果显示,有超过90%的人都对于体检前后应该注意的事项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或也不解,或知道一点,而只有8.74%的调查对象非常清楚。这一方面说明了绝大数人体检知识的匮乏,同理也折射出“全民体检”时代也远未来到。
  “被动”体检成主流,自我健康管理缺乏自觉性
  “我要体检”和“要我体检”,是两种态度的差别,也是两种健康理念的差异。在一个个人体检意识强烈的社会氛围里,体检是一种自觉行为,还是一种被动应付?调查结果显示,尽管现代都市人饱受“亚健康”困扰,健康理念有了很大进步,对于健康的投入和关注也日渐增多,但真正能付诸行动的人依然很少,61.05%的调查对象没有进行个人体检的习惯,48.41%的调查对象参加的是团体体检,超过五成的人们位于“要我体检”这一阵营之中,愿意自掏腰包做体检的人,寥寥无几。从“要我体检”到“我要体检”,依然任重道远。

  体检是健康管理不可或缺的一步。健康管理实际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我管理,另一方面是专业机构管理。专家认为,由于生活方式的调整主要由个人把握,因此自我管理是健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由于个人知识的局限,在健康管理方面往往会存在一些误区或是空白,这才需要专业机构的介入。体检作为健康管理的第一步,主动权掌握在人们自己手中,但从总体来看,在自我健康管理方面,人们的自觉性较欠缺。
  近五成网民相信体检,专家在健康管理中作用凸显
 

 体检是个人全面了解自己身体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这种“有效性”又有几何呢?数据显示,48.13%的调查对象认为体检能够检查出个人真实的健康情况,仅1.45%的调查对象觉得做体检无用,不能反映真实的健康情况。专家认为,体检对于健康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论,得依据体检项目、体检设备、体检人以及被体检人的身体状况成而定。但是体检的功能毋庸置疑,通过定期健康体检,人们可以从常规化验数据的量变中,看出身体质变的信息;从而指导修正调节机制,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将疾病消灭于萌芽。而另一项调查表明,在调查对象最近做的一次体检当中,44.62%的调查对象有项目检查出异常,10.00%的调查对象检查出了病患。尽管有许多人体检结果都是相当健康,也有不少人检查出异常甚至是病患,这说明体检作为一种保持健康的手段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由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发起的“中国个人健康体检情况调查白皮书”历时一个月,共收到有效样本19320份。
  个人体检意识较强,专业认知水平有待提高


  体检,即当健康人或亚健康人群的身体还没有明显症状时,就为全身器官进行筛查,以了解身体各器官健康状况,鉴定排查是否有潜在疾病征兆,及时对受检者提出预防、治疗方案或健康建议。现代社会,随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的不断增加,亚健康人群也与日俱增,体检成为了人们预防疾病、管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体检意识也因此萌生。
  调查结果显示,人们的体检意识强烈。一系列的数据为此结论做了最好的注解:83.69%的调查对象认为“体检是必须的”,体检的重要性已为大多数人所熟知;52.79的调查者认为感觉健康情况下也需要定期体检,“未病先防”观念深入人心;超过70%的调查对象赞成应该一年进行一次或以上的体检,科学体检理念广为人知;而对于常人来说一知半解的体检套餐项目(如血常规、肝功能妇科男科等),人们会积极寻求多种途径,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如报纸、杂志、网络、医生等)来了解,对于体检的认知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
  细化到具体的检查项目,物理检查类方面,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血压是必须的体检项目,占93.08%。眼科检查和口腔检查则比例相当,分别是59.13%和55.67%。认为耳鼻喉检查是必须的占60.10%。总体来看,多数人关心的是容易病变的部分,如血压、口腔、眼科等。对于一些与疾病无多大关系的检查,像身高、体重,关注度较低。实验室检查方面,虽然实验室检查的专业性与复杂性致使大多数人所不了解,但是人们对这一类检查却表现出了相当的“热度”:95.09%的调查对象认为肝功能是体检必检项目,紧随其后的是血常规,比例达93.36%,而血脂、血糖、肾功能、乙肝两对半、尿常规等项目的数值都比较接近,均接近八成。专家认为,实验室检查之所以受到绝大多数人的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认为到实验室类项目可对于身体作深入检查,并有明确的硬性指标,对于体检者来说,这类检查更科学,也更精确。除此之外,调查发现,人们对于辅助检查类、女性检查类和男性检查类也越来越热衷。这说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体检意识也在增强,人们已不再满足于普通的筛检,而是借助于仪器和更加专业化的检查以更确切的了解自己的身体。
  然而,体检意识的增强与专业认知水平并没有呈现出同步增长。结果显示,有超过90%的人都对于体检前后应该注意的事项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或也不解,或知道一点,而只有8.74%的调查对象非常清楚。这一方面说明了绝大数人体检知识的匮乏,同理也折射出“全民体检”时代也远未来到。
  “被动”体检成主流,自我健康管理缺乏自觉性
  “我要体检”和“要我体检”,是两种态度的差别,也是两种健康理念的差异。在一个个人体检意识强烈的社会氛围里,体检是一种自觉行为,还是一种被动应付?调查结果显示,尽管现代都市人饱受“亚健康”困扰,健康理念有了很大进步,对于健康的投入和关注也日渐增多,但真正能付诸行动的人依然很少,61.05%的调查对象没有进行个人体检的习惯,48.41%的调查对象参加的是团体体检,超过五成的人们位于“要我体检”这一阵营之中,愿意自掏腰包做体检的人,寥寥无几。从“要我体检”到“我要体检”,依然任重道远。
  体检是健康管理不可或缺的一步。健康管理实际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我管理,另一方面是专业机构管理。专家认为,由于生活方式的调整主要由个人把握,因此自我管理是健康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由于个人知识的局限,在健康管理方面往往会存在一些误区或是空白,这才需要专业机构的介入。体检作为健康管理的第一步,主动权掌握在人们自己手中,但从总体来看,在自我健康管理方面,人们的自觉性较欠缺。
  近五成网民相信体检,专家在健康管理中作用凸显
 

 体检是个人全面了解自己身体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这种“有效性”又有几何呢?数据显示,48.13%的调查对象认为体检能够检查出个人真实的健康情况,仅1.45%的调查对象觉得做体检无用,不能反映真实的健康情况。专家认为,体检对于健康的作用不能一概而论,得依据体检项目、体检设备、体检人以及被体检人的身体状况成而定。但是体检的功能毋庸置疑,通过定期健康体检,人们可以从常规化验数据的量变中,看出身体质变的信息;从而指导修正调节机制,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将疾病消灭于萌芽。而另一项调查表明,在调查对象最近做的一次体检当中,44.62%的调查对象有项目检查出异常,10.00%的调查对象检查出了病患。尽管有许多人体检结果都是相当健康,也有不少人检查出异常甚至是病患,这说明体检作为一种保持健康的手段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在健康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医学知识水平的局限,人们对于体检报告上的数字和陌生的专业术语都是一筹莫展,因此,人们越来越多地求助于专家,专家在健康管理中作用凸显。据调查,对于体检报告中的内容,82.10%的人都会优先选择咨询医生,选择自己查找网络书籍的占17.54%,而咨询新朋好友的比例较低,只有4.55%。这是因为,网上的信息通常非常繁杂而且良莠不齐,人们对于信息的筛选会比较慎重, 而亲朋好友受专业知识的局限,其效用不大,可见咨询医生是一个最为保险,也最为直接的办法。而人们在得到体检报告后,体检后希望咨询医生建议成了人们的首选,比例达57.52%,专家作用进一步凸显。专家认为,拿到体检报告后,咨询医生,作后续检查,调整饮食习惯等都是正确的做法,但是具体应该怎么做,应该听从专科医生的建议。体检报告对于个人来说十分重要,体检者应该保留每一次体检报告。这样在以后的体检时,医生就可以结合以前的体检报告作比较,更容易发现身体的异常情况。通常投保个人寿险,体检报告是十分重要的健康证明。所以,体检者应该重视体检报告。  专业水平成首要标准,医院体检机构“走俏”
  当下,医院(含国有医院和民营医院)体检中心和专业体检中心是国内体检市场上的“主力军”,两者共同推动着我国体检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于是,在众多的体检机构的包围下,人们就有了一个选择倾向的问题。结果显示,76.27%的调查对象更倾向于选择医院体检中心;23.73%的调查对象青睐专业体检中心。医院体检中心“走俏”。在这种选择倾向的差异性背后,实际上暗含着人们对于这两种体检机构的比较:29.29%的调查对象认为医护人员水平差异是两者的最大差别所在;20.52%的调查对象表示两者在检查设备上有差异。
  两者的差异还表现在服务差异(9.81%)、价格差异(8.25%)。据进一步调查数据显示,服务水平方面,过七成(74.13%)调查对象认为医院体检中心服务一般;6.85%的调查对象认为医院体检中心的服务很好;11.80%的调查对象则认为其服务不好。有超过五成(52.63%)的调查对象认为专业体检中心服务质量一般;10.90%的调查对象认为其服务态度好,5.95%的调查对象对其服务质量不满意。
  医院体检中心与专业体检机构的差异点会不会就是人们选择体检某家体检机构时的重要参考指标呢?调查结果显示,差异要素的排列与人们选择体检机构的原因排列呈现出一定的重叠:对应于医护水平是医院体检中心与专业体检机构的最大差别,43.81%的调查对象会因为体检机构较好的专业水平而选择,居于众多原因之首;与服务差异、价格差异等因素相对应,选择“服务好”、“价格便宜”的人群比例分别为4.94%、4.73%。居于末两位。
  专家认为,医院体检中心与专业体检机构虽然形式略同,但实际上在“内涵”方面有着较大差异:例如,由于医院体检中心是医院下常设的一下检查科室,它所服务的人群较为庞杂:有患者、亚健康者及部分健康人群,在“医检”未分离的情况下,有可能会有因人群聚集而交叉感染。但是在另一方面,作为与其它临床科室紧密相联的医院体检中心,在疾病的针对性治疗方面,又有着比专业体检中心较为明显的优势。选择哪种类型的体检机构,可根据体检目的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有人笑言,“花一元钱体检省9块治疗费”;也有人直言,大多数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这种无知一方面是出自对健康知识的无知,另一方面是对自身身体状况了解的无知。体检的意义自是言中应有之义。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热爱健康的人们,“今天你体检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