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满天飞官方无回应 A股跌势依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22:02:10
股市昨日大涨,与一条所谓“千亿经济刺激方案”的报告的“刺激”不无关系,在这条传言的影响下,市场各类传言漫天飞,但至今仍未得到官方回应,分析认为,昨日各类传闻并未兑现导致今日市场获利回吐,即使传闻全部兑现,力度也十分有限,难以改变市场的趋势。>>新华社再论A股  秋季攻势拉开序幕  逃命还是守仓?  这些股票很安全



经济刺激案激升A股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摩根大通的客户报告中透露,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们一直在考虑一项总金额至少为人民币2000亿~4000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并可能于年底前放松货币政策。“该方案将包括减税、稳定国内资本市场及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等多项措施。”>>本网观点:暧昧的经济刺激方案

  尽管报告称,这只是一项政府“正在考虑”的方案,但报告所宣称的高达2000亿~4000亿元的“诱惑”,迅速被各大财经网站转载,加上近期其他一些利好因素,令憧憬政府救市已久的A股市场出现井喷式反弹——上证A股指数昨天收报于2648.75点,飙升187.71点,升幅7.63%,深证A股指数收报于747.58点,上涨50.3点,升幅7.21%。

  摩根大通的报告中,引用了内地经济学者的观点,认为政府应该把出售美元资产所获的资金用于国内,投资于基建工程及社会事业以刺激消费;同时也可将这些钱用于建立一个市场平准基金,以维持A股的稳定。

  摩根大通的观点和香港一些大型机构的基金经理不谋而合。美资对冲基金经理桑尼数日前表示,“中国要担心的或许是,CPI的下行反映的恐怕不仅是物价得到控制,还有经济可能陷入衰退。”他说,“如果进一步的数据确认是后者的话,政府目前要做的可能不应该是紧缩。”

其他传闻

  此外,昨日还有传闻称将暂停3个月的新股审批、减少股票供给和资金需求以此刺激股市上涨。证监会相关部门人士昨日表示,不会暂停3个月的新股上市审批,并表示随着市场的好转,发行审批工作会更加忙碌,但不会贸然推出诸如光大证券之类的大盘股发行。

  融资融券近期是否推出也是昨日传闻内容之一。一位接近融资融券核心业务的投行人士表示,融资融券目前没有新动向。

  对于平准基金短期推出的传言,一位证监会内部人士表示,平准基金的形成和控制都比较复杂,需要多个部门尤其是国务院下属部门的协调配合,目前还没有看到即将推出的迹象。该人士表示,资金对目前的市场的确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或者不需要动用太多的储备,只要1000~2000亿资金,市场就会好起来”。但该人士表示,平准基金的来源目前尚未确定,短时间寄望平准基金的出现很不现实。

  对于证监会正在研究的二次发售机制是否能解决“大小非”问题,多位接受人士发表了迥异的看法,但一致认为对券商而言这一新增业务属于利好。昨日中信证券率先涨停并领涨沪深股市,券商板块集体涨停。

  坊间关于印花税将进行调整的传闻存在多个版本。财政部网站至今并无相关消息。一位市场人士认为,上次印花税下调显示出这一调控手段的市场效果有限。

  对于昨日的大涨,也有较悲观的分析人士认为,这是深跌之后的一次技术性反弹,市场趋势还将继续向下。国联证券策略分析师华立辉说,他们已经听说了五大利好传闻,但是,即使五大传闻全部兑现,力度也十分有限,难以改变市场的趋势。   

市场反应过度?

  涉及经济刺激方案的内容,出现在报告的最后部分。从整个报告的结构看,龚方雄提及的经济刺激方案,其实应该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有效资产管理的途径,以及应对即将到来的经济增速放缓的措施,而非股民所期待的“救市资金”。

  不过,市场的反应是任何人都无法事先预计的。但不少证券分析师认为,昨天大市的飙升与报告不无关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表示:“虽然报告并不是针对股市的,但和近期有关‘二次发售’解决大小非等坊间传播的利好消息一起,都让投资者看到了一些希望。”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内地投资者反应热烈,但迄今为止,中国官方尚未有任何经济官员出面对“经济刺激方案”的说法作出任何评论。在香港,不少机构反应仍比较谨慎。大家还清楚地记得,恰好是一年前,外汇局的官员亲自宣布了有关“港股直通车”的政策,当时恒指下跌超千点后突然转向上升超千点,令许多抛空者措手不及。事后香港投资者发现,“港股直通车”政策尚未成熟,随后恒指一路下跌迄今,本周二已跌回至去年宣布“直通车”政策之前的最低位。股市昨日大涨,与一条所谓“千亿经济刺激方案”的报告的“刺激”不无关系,在这条传言的影响下,市场各类传言漫天飞,但至今仍未得到官方回应,分析认为,昨日各类传闻并未兑现导致今日市场获利回吐,即使传闻全部兑现,力度也十分有限,难以改变市场的趋势。>>新华社再论A股  秋季攻势拉开序幕  逃命还是守仓?  这些股票很安全



经济刺激案激升A股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摩根大通的客户报告中透露,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们一直在考虑一项总金额至少为人民币2000亿~4000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并可能于年底前放松货币政策。“该方案将包括减税、稳定国内资本市场及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等多项措施。”>>本网观点:暧昧的经济刺激方案

  尽管报告称,这只是一项政府“正在考虑”的方案,但报告所宣称的高达2000亿~4000亿元的“诱惑”,迅速被各大财经网站转载,加上近期其他一些利好因素,令憧憬政府救市已久的A股市场出现井喷式反弹——上证A股指数昨天收报于2648.75点,飙升187.71点,升幅7.63%,深证A股指数收报于747.58点,上涨50.3点,升幅7.21%。

  摩根大通的报告中,引用了内地经济学者的观点,认为政府应该把出售美元资产所获的资金用于国内,投资于基建工程及社会事业以刺激消费;同时也可将这些钱用于建立一个市场平准基金,以维持A股的稳定。

  摩根大通的观点和香港一些大型机构的基金经理不谋而合。美资对冲基金经理桑尼数日前表示,“中国要担心的或许是,CPI的下行反映的恐怕不仅是物价得到控制,还有经济可能陷入衰退。”他说,“如果进一步的数据确认是后者的话,政府目前要做的可能不应该是紧缩。”

其他传闻

  此外,昨日还有传闻称将暂停3个月的新股审批、减少股票供给和资金需求以此刺激股市上涨。证监会相关部门人士昨日表示,不会暂停3个月的新股上市审批,并表示随着市场的好转,发行审批工作会更加忙碌,但不会贸然推出诸如光大证券之类的大盘股发行。

  融资融券近期是否推出也是昨日传闻内容之一。一位接近融资融券核心业务的投行人士表示,融资融券目前没有新动向。

  对于平准基金短期推出的传言,一位证监会内部人士表示,平准基金的形成和控制都比较复杂,需要多个部门尤其是国务院下属部门的协调配合,目前还没有看到即将推出的迹象。该人士表示,资金对目前的市场的确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或者不需要动用太多的储备,只要1000~2000亿资金,市场就会好起来”。但该人士表示,平准基金的来源目前尚未确定,短时间寄望平准基金的出现很不现实。

  对于证监会正在研究的二次发售机制是否能解决“大小非”问题,多位接受人士发表了迥异的看法,但一致认为对券商而言这一新增业务属于利好。昨日中信证券率先涨停并领涨沪深股市,券商板块集体涨停。

  坊间关于印花税将进行调整的传闻存在多个版本。财政部网站至今并无相关消息。一位市场人士认为,上次印花税下调显示出这一调控手段的市场效果有限。

  对于昨日的大涨,也有较悲观的分析人士认为,这是深跌之后的一次技术性反弹,市场趋势还将继续向下。国联证券策略分析师华立辉说,他们已经听说了五大利好传闻,但是,即使五大传闻全部兑现,力度也十分有限,难以改变市场的趋势。   

市场反应过度?

  涉及经济刺激方案的内容,出现在报告的最后部分。从整个报告的结构看,龚方雄提及的经济刺激方案,其实应该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有效资产管理的途径,以及应对即将到来的经济增速放缓的措施,而非股民所期待的“救市资金”。

  不过,市场的反应是任何人都无法事先预计的。但不少证券分析师认为,昨天大市的飙升与报告不无关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师表示:“虽然报告并不是针对股市的,但和近期有关‘二次发售’解决大小非等坊间传播的利好消息一起,都让投资者看到了一些希望。”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内地投资者反应热烈,但迄今为止,中国官方尚未有任何经济官员出面对“经济刺激方案”的说法作出任何评论。在香港,不少机构反应仍比较谨慎。大家还清楚地记得,恰好是一年前,外汇局的官员亲自宣布了有关“港股直通车”的政策,当时恒指下跌超千点后突然转向上升超千点,令许多抛空者措手不及。事后香港投资者发现,“港股直通车”政策尚未成熟,随后恒指一路下跌迄今,本周二已跌回至去年宣布“直通车”政策之前的最低位。
一天涨了这么多,诸多消息非但没有落实,反而有证监会官员出来辟谣,平准基金不可能这么快推出,许多专家也对摩根大通的报告嗤之以鼻,加上基金纷纷表态,底部尚早,今天深幅回调情理之中。

  然而消息不可能全假,量能也不会白放,如果要在国内基金和国外投行的态度间作一取舍,胜负显而易见。况且,公开大肆散布虚假消息的罪名很大,如果因此导致投资者损失,恐怕大摩难辞其咎。连续数周周末的走势都偏强,奥运闭幕,一切工作开始恢复正常,本周更有如此多的东西值得期待。也许明天低吸是明智选择。

  让人头疼的是到底是什么带动大盘的上涨?上海国资委确定整合重点八大集团,上海本地股题材不断,表演也愈发猖狂,但并不能对指数产生丝毫影响——表演了一个月,大盘跌了一个月,一定得有指标股挺身而出。石化双雄疲态尽显,补跌的意愿强烈;如果没有其他的权重股与之抗衡,恐怕创新低都有可能。好在中信证券为首的券商股还有机会,连带金融股都可能作为拉动大盘的首选。人气得以恢复,接下来才好办。

  周末问题不大,下周一是否又是一个黑色星期一?如果没有消息刺激,难逃此劫。虽说位置已偏低,可越是下跌的最后阶段杀跌就越惨。而且这次突如其来的大反弹源自消息面,不是完全自然见底,所以不得不进一步密切关注消息面的变化才能读懂下一步走势。尤其提防像今天这样的澄清。
我打算抄地产股
不是说要打击谣言么 动手呀
国际知名投行摩根大通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发出的报告引发市场暴涨,可是当记者分别致电财政部与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时,工作人员显然头一次听说政府数千亿资金刺激经济的消息,纷纷表示对此毫不知情。

  税务总局专家:税收政策已经尽力

  昨天上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龚方雄的报告采访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和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副所长靳东升,两位接近决策层的专家均表示对此事不了解:“没有听说”。对于2000亿~4000亿元中还包括减税措施的消息,靳东升则认为“税收事实上已经尽力了。”

  不仅各部委的专家对数千亿资金刺激经济的消息从未听说,一些经济学家对此更有颇多质疑之声。

  动用千亿资金要有法律依据

  对此,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直指报告“瞎说”,她告诉本报记者,此报告的依据可能是央行为了缓解小企业融资难的情况,调增2008年度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政策。

  本月早些时候,有媒体报道,鉴于小企业融资的主力银行主要是地方金融机构,央行调增采用“区别对待”的方式,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5%,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

  “根据这个政策,2000亿的额度早就有人计算出来了,”左小蕾说,“政府的钱可不是随便拿出来的,钱怎么用早就有预算了,并且是要经过人大批准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陈道富昨天告诉记者,政府动用上千亿资金刺激经济是要有程序和法律依据的,但是,不排除政府出资刺激经济的可能性。

  霍德明:银行没倒不用救市

  对于中国政府有无计划用资金刺激经济的做法,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室主任刘霞辉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是一个封闭的市场,政府随时有能力救这个市场,而且救市的能力是有的,而且政府可以通过基金等机构进入股市,这个渠道也是畅通的。

  但刘霞辉认为,摩根大通的2000亿至4000亿数据不是科学的计算,只是一个猜测。不过,他对记者表示,他同意政府救市的观点。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霍德明教授也表示并不清楚消息来源,但他认为,政府斥资救市一般都是在危难紧急时期,或者金融风暴发生后。

  “现在没到经济危难时期,所以我不同意斥资救市,”霍教授反问记者,“现在有银行倒闭吗?我看目前几大国有银行还是赚钱的嘛。”

  “证券市场里每天都有很多各式各样的消息、谣言,这是习以为常的事,不用太在意。”至于报告中“中国政府决策层正在审慎考虑”一说法,霍教授笑称,“要让人家相信他才能从中获利嘛。”
相对于散户的欣喜,基金经理对于昨天的上涨表示谨慎

  众多传闻共振下,A股昨天突然放量爆发式上涨。对于昨天的上涨,基金经理们集体表示谨慎,认为市场仍未见底,而对于各种传闻则表示淡然,认为可信度并不高。

  基金经理不信上涨传闻

  昨天,上证综合指数强势反弹,日涨幅达7.69%。按照申万行业分类来看,有色金属、房地产及金融行业名列涨幅前三甲,分别上涨8.82%,8.86%和9.09%,其中房地产板块和有色金属板块自年初以来累计跌幅均超过50%。

  对于昨天突然放量上涨的原因,一位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昨天告诉早报记者:“大摩出报告说政府下半年要放松货币政策,加大直接投资,建议政府成立平准基金。”

  另有基金经理告诉早报记者,几个传闻共同促成了市场大幅上涨。在机构中流传的各种传闻包括:中信证券计划动用50亿元增持二级市场股票,方案已经于昨天上午报证监会;国家计划2000亿元~4000亿元的经济振兴计划;中投从美国部分撤资,加入国内经济振兴计划之中;融资融券在奥运会后启动。

  昨天,早报也曾发表知名国际投行摩根大通发给早报的一份报告(详见早报B12版《摩根大通:中国政府正考虑出台千亿级经济刺激方案》)。报告称,中国政府决策层正在审慎考虑一项总金额约为2000亿元~4000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包括减税、稳定国内资本市场和支持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等措施。

  对于这些传闻,基金经理们都一笑了之,表示不足为信。不少基金业人士昨天表示,现在通胀还很高,经济回落就是目前宏观调控想要得到的结果,中国经济不需要“振兴”,而是“转型”。

  “不想让经济回落,那要宏观调控干什么?现在的局面就是管理层想要看到的。”一位基金业高管甚至这样表示。

  “见底只是一厢情愿”

  对于反弹还是反转的疑问,基金经理们私下都表示“见底只是一厢情愿”。

  “应该不会有那么快反转,根本的问题都还没解决。”一位基金公司投资总监昨天说。

  对于不少基金经理而言,本轮暴跌不是由资本市场造成,而是来自基本面的担忧。他们认为,目前海外经济环境仍在恶化,而国内经济下滑已经较为明显,企业盈利也不容乐观。

  “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更关注经济何时见底,目前还看不到这个迹象,即便政府真的出台经济刺激方案,效果也未必如此快显现,还需要观察。”一位基金经理私下表示。

  “不可能见底的。”另一基金公司主管投资的副总经理还指出了另一个因素,“大小非猛于虎。”

  不过,在未见底的判断下,也让一些坚持看多做多的基金感到兴奋。正在唱多的摩根大通的“家人”——上投摩根基金公司昨天表示,多重因素呈现出叠加效应,市场人气恢复明显。

  上投摩根昨天对市场上涨给出了几个乐观的因素,包括以国际原油为首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使国内通胀预期开始回落,并降低了公众对于未来通胀上升的担忧;国家主要领导人在各地进行调研时,在不同场合发出了关注经济增长的声音,提高了市场投资人对于中国经济平稳转型的信心。

  此外,另外几个“利好”消息也被上投摩根一一列举:中报披露过半之后,银行、钢铁等主要行业的业绩增长基本符合预期,并有不少上市公司业绩超预期,而在市场连续下跌之后,市场整体估值层面的优势已具备能力来打破趋势方面的惯性;前期市场过度下跌也使得投资人信心低迷到极点,而此时一份外资行报告中提到中国正在审慎考虑数千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成为投资者信心恢复的导火索。

  从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的二季报看,该公司旗下偏股型基金保持高仓位。而在一些券商近期的仓位测算中,上投摩根基金公司旗下基金股票仓位目前仍不低。

  在对市场表达相对乐观的看法的同时,对市场是否已见底,上投摩根的投研团队昨天并未给出“答案”。

  活跃私募上周已加仓

  对于宏观经济面上的变化,一些基金开始关注,但不少基金业人士表示,“唱多不做多”可能是大多数基金的选择,尤其是昨天的暴涨行情,基金追涨买入的可能性不大。

  根据TopView(查看席位交易数据)的统计,截至8月18日,基金最近5个交易日净买入106.73亿元,而在8月18日市场暴跌的当天,基金净买入37.04亿元。

  有基金分析师认为,在暴跌时基金出现净买入不足为奇,由于目前不少基金的低“仓位”是踩着60%底线运行,在市场暴跌时可能出现仓位被动降低,为“补足”仓位,在暴跌时这些基金被迫“做多”。

  与公募基金的“被迫做多”不同,知情人士告诉早报记者,上周一些江浙私募机构已经开始大幅加仓“做多”。一位市场人士称:“私募的嗅觉比较灵,加上换股调仓灵活,上周加仓也很正常。”

  而上海一位知名私募的仓位已至五六成,对于仓位的加高,其解释是最近的行情波动大,加仓、减仓动作比较快。

  始料未及的周一市场暴跌,让不少加仓的私募感受痛苦,昨天的上涨行情,则正好“弥补”了前一日市场暴跌的损失。
530之前相关部门也说不知道要加印花税,近期也不会加印花税……
昨天800多亿、今天700多亿
这个点位,这个时段,谁在买?
原帖由 seacat 于 2008-8-21 23:16 发表
530之前相关部门也说不知道要加印花税,近期也不会加印花税……
昨天800多亿、今天700多亿
这个点位,这个时段,谁在买?

嘿嘿,反正我这个散户没买!木子弹鸟:L !
现在a股的成交量,好比射精,来势汹汹,可是退的也快。
“8·20”长阳之日,基金、保险、QFII在传言的“迷雾”下悄然携手出逃,游资成为助涨主力。大智慧Topview数据显示,基金、保险(T类)、QFII账户合计净卖出约40.78亿元,金融股成为机构主要抛弃的板块。

  周三,上证综指大涨7.63%,暂结束此前数日的阴跌,但也成为了基金此前持续净买入终结的节点。数据显示,趁周三大涨,基金、保险(T类)、QFII账户合计净卖出40.78亿元(卖出81.91亿元,买入41.13亿元),当日成交额123.05亿元,较周二增多近一倍。其中有58家基金参与了当天的交易,资金积极流入的基金仅18家,其余40家基金卖出。基金资金净卖出39.34亿元(买入39.54亿元,卖出78.88亿元),基金成交额118.42亿元,较周二增多约2.3倍。保险(T类)账户同日净卖出1.44亿元(买入约1.60亿元,卖出3.04亿元)。

  QFII所在的营业部也在券商营业部卖出排名榜单排名最前,四个营业部合计净卖出逾14亿元。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当日净卖出10.84亿元,申银万国上海新昌路营业部净卖出1.29亿元,北京高华证券北京金融大街营业部净卖出1.26亿元,中信证券(19.01,-0.39,-2.01%,吧)营业部净卖出0.94亿元。

  前期曾持续受到基金追逐的银行股周三遭到强力抛弃,其次是电力板块。在基金当日净卖出个股的榜单中,兴业银行(22.49,-0.78,-3.35%,吧)位居榜首,被基金净卖出3.11亿元,随后依次是华能国际(6.31,-0.44,-6.52%,吧)、大商国际、招商银行(22.98,-0.15,-0.65%,吧)、国电电力(5.16,-0.15,-2.82%,吧),依次被基金净卖出2.50亿元、2.23亿元、2.17亿元、2.09亿元。机构资金在电力板块也净流出约7亿元,其中华能国际、国电电力资金净流出最多。此外,也有基金依然买入了中国神华(27.59,0.02,0.07%,吧)1.5亿元、买入中国南车(3.20,-0.29,-8.31%,吧)1.43亿元、买入中国平安(42.90,-0.22,-0.51%,吧)1.05亿元,以及买入宝钢股份(6.78,-0.17,-2.45%,吧)1.03亿元。

  成交额最大的是基金会员3791大肆减仓银行股,排在其减仓首位的交通银行(7.27,-0.10,-1.36%,吧),被该基金净卖出高达1.23亿元,华夏银行(10.64,-0.16,-1.48%,吧)、工商银行(4.82,0.06,1.26%,吧)、北京银行(9.59,-0.24,-2.44%,吧)和浦发银行(21.30,-0.62,-2.83%,吧)分别被该基金卖出9284.54万元、8105.03万元、3578.77万元和2091.67万元。

  在机构携手出逃时,游资却在逆向介入活跃板块,最典型的便是券商股。大智慧Topview数据显示,周三在机构对券商板块整体净卖出0.77亿元背景中,游资再次介入中信证券。介入的营业部主要有:东吴证券杭州文辉路营业部、财通证券杭州庆春路营业部、银河证券福州华盛路营业部、国泰君安深圳益田路营业部,依次在此板块净买入1.10亿元、0.55亿元、0.52亿元、4682万元。据统计显示,当天买入中信证券前十的营业部合计买入金额1.76亿元。不过,从中信证券在周三开盘不久封死涨停,而昨日高开回落,最终放量收十字星,游资在昨日出逃的可能性很大。
在一根178点的大阳线之后,接着就是近百点的下跌。昨天,被传闻“忽悠”了一把的A股市场重回跌途。

  沪深两市黯然收于2431.72点和8243.03点,双双下跌91.56点和288.12点。权重股的集体下挫让前一天辛苦拿下的2500点再次失守,而之前市场盛传的五大利好传闻无一兑现,让市场人气遭到严重打击。

  昨天,跌得最凶的是权重股板块。上市仅仅4天的中国南车(3.19,-0.30,-8.60%,吧)(601766)迎来第一个跌停,而沪深两市流通市值前20只股票,除中信证券(19.03,-0.37,-1.91%,吧)(600030)上涨外,其余全部下跌,平均跌幅达到4.03%。权重股的杀跌让“奥运后推出融资融券”这条传闻不攻自破,因为一旦要推融资融券,机构岂能不快速建仓权重股。

  前一天最被看好的摩根大通报告昨天也遭到了经济学家们的集体质疑。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甚至用“瞎说”这样的字眼来表示对报告的怀疑。提出反对意见的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的钱怎么用早就有预算,千亿资金刺激经济有些离谱。但也有少数派人士认为,摩根大通的报告最起码给了政府一个建议“成立平准基金以防止股市大跌”,这是目前市场最希望看到的利好。

  “传闻太忽悠人了,我一冲动将这两个月的工资全用来补仓,又套进去了!”昨天,一位投资者向记者抱怨,看着前天市场涨得那么好,以为真的是有救市资金进场了呢,但昨天的下跌才让她重回理性,A股还是像原先那么弱。

  在一部分期待市场出现反转的投资者期望落空之时,前一天尚未来得及进场买货的机构则暗自庆幸。“市场仍处于基本面、政策面、资金供求面不确定因素的困扰中,大资金都在观望,期待反转,谈何容易!”在方方面面没有改观之前,观望是最好的办法。
我还是选择继续观望!赚点钱不容易,保住胜利果实最重要。
熊市中多看少动总是对的
:D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8·20”长阳之日,基金、保险、QFII在传言的“迷雾”下悄然携手出逃,游资成为助涨主力

  ——消息很敏感 操作需谨慎

  上周五A股市场与美股再度形成“跷跷板”。上周四,美股小幅收高,上周五,A股小幅下跌,彼此形成鲜明的写照。而且,港股因故上周五停市一天,A股就象一个无头的苍蝇,上下乱撞,但终究没有越过上周四收盘点位,日K线图上留下了个4.34点的缺口。最终,大盘以下跌26.49点收盘,收在2405.23点,勉强收在5日均线2404.91点之上。收盘时,两市总成交量较上一交易日减少了250.51亿元,减幅高达三成多,市场呈价跌量减的态势,两市共有12家股票涨停,有4家股票跌停,上涨家数与下跌家数比基本为2:7,而且有978家个股跌幅超过了大盘。从盘中看,上周四因所谓的“五大利好传闻”未兑现,市场出现大幅调整,市场信心受挫,上周五市场消息依旧空大于多,促使市场信心继续回落,交易进一步清淡,市场成交量较上一交易日减少高达三成多,说明市场观望情绪再度弥漫,市场主力只有利用指标股护盘来延缓市场下跌速度,但盘中每一次上涨都成了止损盘出逃良机,造成大盘收低,且日K线留下4.34点缺口。

  从盘面上看,上周五 工商银行与 中国石化起到了一定的护盘效果,特别是工商银行因公布半年报,其业绩较国外银行好,被媒体称之为“全球最赚钱的银行”,这个消息成为市场主力用来护盘的理由。上周五涨幅居前的为运输板块、部分短线超跌的奥运概念股,但多数还是超跌、低价的小市值股票,这说明目前二级市场资金并不宽裕。相反,利好出尽的电力股、农业概念股、医药股以及高价股成为市场继续调整的对象,而被市场寄予厚望的中国南车,跌破上市当天的最低价,开始迈向了漫长的向H股股价靠拢道路,它上市后的拙劣表现,再一次向市场发出警告,靠“忽悠”上市的股票,最终会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

  摩根大通与市场主力携手在周三上演的胜利大逃亡一幕。摩根大通那位首席分析师一份拙劣的报告,竟能掀起178点的上涨行情,其后我们通过市场数据披露,才知道基金、QFII利用龚谋报告玩了一把“金蝉脱壳”之计,据上海证券报报道:“8·20”长阳之日,基金、保险、QFII在传言的“迷雾”下悄然携手出逃,游资成为助涨主力。TopView(查看席位交易数据)数据显示,基金、保险(T类)、QFII账户合计净卖出约40.78亿元,金融股成为机构主要抛弃的板块。在20日的行情中,谁被套了?再看看其后摩根大通是怎样继续拙劣的表演,摩根大通对外声称,龚某的报告只是个人判断行为,与摩根大通本身无关。典型的推卸责任的做法,龚某是不是你摩根大通的人?是,还是“首席”,他的一言一行就代表了你摩根大通,说出的每一句影响市场的话,是要负责任的。难道你儿子杀人,你做家长的没有管教之责?你敢公开你的近期操作账户吗?

  摩根大通“4000亿救市”背后的阴谋

  对于上周五媒体大肆渲染的工商银行是“全球最赚钱的银行”,我们要辩证的看,就像在奥运会中,我们的金牌榜高于美国,但我们就敢说我们是世界第一体育强国吗?不能,因为我们的田径、游泳、自行车等大项上远落后于其它国家,特别是美国,咱有菲尔普斯吗?

  没有,谁都有马失前蹄的时候。美国银行业因受困于美国次债危机,才导致业绩下滑或亏损,但整体软硬件上,人家还是很强,还有东山再起之势,况且美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管理与资本运作上远强于我们,否则谁敢对各国发动“货币战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其实这消息已是旧闻,媒体早已报过,我们在《晨讯精选与点评》中也点评过,媒体只是“凉饭重炒”而已。我们的媒体就是这样,对任何事总喜欢过分夸大,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意。而我们作为投资者,则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纷乱繁杂的信息中看清事物的本质,最简单的、最直接的就是,美国银行有没有像工商银行那样,明年将有2360亿股限售股解禁(反思“解禁之重”)?道理就是这样,不辨不明。

  从技术上看,近期大盘的走势还是不容乐观。上周五大盘虽收在5日均线之上,但收的非常勉强,而且尾盘走弱,从K现上看,大盘留下了个长下影线,如果将今日的下影线最低点与周三的最高点连起来看,大盘已回调超过了周三大阳线的2/3多,而且是成交量急剧下滑,这都表明大盘处于极弱势之中,而且上周五指数跌幅并不很大,跌幅只有1.09%,但出现了978家个股跌幅超过了大盘的现象,这表明目前市场是跌个股,稳指数,这比只跌指数会更让市场心惊胆寒,因为这是典型的“温水煮哈蟆”式的个股结构性调整,在漫漫阴跌中,在市场残存一线希望中,在一根阳线的市场亢奋中,很多个股股价在不知不觉地已跌去了一大截,等反应过来时,一切都悔之晚矣。看看自己持有的个股,在近三四个交易日中表现如何就可知道这个道理,这也就是我们不主张在熊市中抢反弹的根本原因,在熊市中,这种案例比比皆是,中国南车的表现还不让我们警觉吗?

  影响今日市场走向的消息为:

  1、证监会22日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门槛,在原有规定的基础上,要求《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确定的再融资公司最近3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此前这一比例为20%。

  同时允许上市公司实施半年度现金分红,为降低分红成本,允许上市公司中期进行现金分红的,其财务会计报告可以不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证监会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强化市场基础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上市公司分红,促进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上市公司分红机制。对于利用分红恶意套现和超额分配等违法违规行为,监管部门将坚决予以查处。

  2、证监会有关负责人22日表示,对解除限售存量股份(俗称“大小非”)“没有丝毫意思不让其卖”。解除限售存量股份减持是在股改顺利完成以后遇到的新问题,其本质是在全流通环境下的大宗股份转让。不让解除限售存量股份出售或给其加大出售成本,“这是倒退回去的思路”。

  所以,今日市场会对上述消息作出反应,市场的震荡幅度会加大。在操作上,冷静、谨慎、不追高是我们必修的功课与投资修养,在大盘没有明显的转势时,只相信自己理性的判断和对市场的敏感。